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健康杂志社社长

发布时间:

健康杂志社社长

不是,我确定

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院教授(纽约),东西方性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国际心身医学院(ICPM)院士。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咨询师国际协会理事长、《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总编辑、《华人心理健康报》主编、《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通讯编委、美国心身学会(APS)协调委员(发展中国家学科带头人的职位、唯一的中国大陆背景专家)。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WACS)副会长兼北美分会会长、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会长、《国际中华性学杂志》总编辑、《华人性研究》杂志社长、《华人性健康报》主编、世界性健康学会(WAS)资深会员(全世界88名性学家、唯一的中国大陆背景专家)、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协调员。 《资源科学辞典》、《国情教育大辞典》、《人口科学大辞典》、《人口管理实用辞典》、《市场经济概论》、《邓小平经济谋略》、《邓小平治国谋略》、《邓小平人才谋略》、《邓小平军事谋略》等。

健康中国杂志社社长

中国健康促进协会是我国医疗健康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盈利性法人社团,是党和国家联系医疗健康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水平的重要社会力量。本会的宗旨是发挥行业求实、创新、奉献、协调、维权、监督作用,团结和组织全国医疗健康行业从业人员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崇尚以德为本,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促进医疗健康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医疗健康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开展有关各项健康教育的公益事业、组织经常性的学术活动,以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体职工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水平为己任,认真贯彻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努力推动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维护医疗健康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会员和医疗健康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工作范围中国健康促进协会围绕医疗健康及相关学科领域开展以下工作范围的活动:(一)开展医疗健康科学理论、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以及各种形式的医疗健康学术活动,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研究和科学考察活动;为政府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等提供技术咨询及政策建议。(二)开展大众卫生科学知识传播活动,向社会提供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范围,建立医疗健康教育与促进网络,推广经验及成果。(三)开展医疗健康继续教育,提高会员及广大医疗健康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四)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医疗健康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五)组织医疗健康专家协助政府对医疗健康政策法规、发展战略、科技政策和管理决策进行论证;(六)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转变职能中委托、交办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七)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医疗健康科学技术成果、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疗健康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在医疗健康科技活动中成绩优异的会员,以及在协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协会工作人员;(八)开展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同有关国际及地区学术团体及学者的联系;(九) 开发和推广医疗健康科技成果,为有关部门提供科技咨询。

2014年3月11日,邓飞获达沃斯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2013年12月,邓飞与李连杰、曹德旺等一起被评为2013“CCTV年度慈善人物”。 2013年10月,邓飞获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多家媒体共同发起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2013年9月,邓飞获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安平公共传播基金联合发起的2013安平年度人物奖;2013年1月,“让候鸟飞”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举办的2012中国慈善年会“慈善推动者”奖;2013年1月,“免费午餐”获中国品牌传播联盟举办的2012年度公益贡献品牌奖;2013年1月,邓飞入选南方都市报举办的“2012华语网络传媒榜之网络公民榜”;2012年12月,邓飞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温暖中国身边好人奖; 2012年12月,邓飞获东方卫视、阳光媒体集团、《北京青年》周刊举办的青年创建人物奖;2012年12月,邓飞获传媒梦工场举办的社会影响力-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公益类);2012年12月,邓飞获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举办的“2012北京榜样”提名人物;2012年12月,邓飞获《小康》杂志社2012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2012年11月,邓飞获健康时报举办的健康中国2012年度公益榜样;2012年11月,大病医保获健康时报举办的健康中国2012公益项目媒体推荐奖;2012年11月, “免费午餐”获新周刊举办的“优化生活贡献榜”社会公益类大奖;2011年12月30日,搜狐网等举办的搜狐微博年会,搜狐微博年度用户;2011年12月28日,邓飞获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搜狐网等举办的首届儿童慈善救助论坛“推动影响力——公民社会责任奖”;2011年12月26日,邓飞获百度等举办的百度搜索风云榜“十大焦点人物”;2011年12月19日,邓飞获中国国际商会等举办的2011品牌中国年度人物电视颁奖晚会,2011品牌中国公益年度人物奖;2011年12月19日,邓飞获新华网、中国网等举办的寻找玉德人物网络投票“玉德人物奖”;2011年12月18日,邓飞获网易等举办的2011年度公益领袖论坛“2011网易公益行动奖”;2011年12月16日,邓飞获《京华时报》等举办的京华公益奖“年度优秀志愿者奖”;2011年12月11日,邓飞获《南方都市报》、中国扶贫基金会等举办的“责任中国”2011公益盛典颁奖典礼“公益人物奖”;2011年12月11日,《时尚先生》杂志社举办的第八届时尚先生盛典,2011年时尚先生;2011年12月11日,《南方都市报》、中国扶贫基金会等举办的“责任中国”2011公益盛典颁奖典礼,邓飞获中国公益媒体联合推荐奖;2011年12月9日,邓飞获《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等举办的中国行业公众形象高峰论坛“慈善推动特别大奖”;2011年12月9日,邓飞获《时代周报》等举办的《时代周报》三周年庆典,影响中国时代进程百人;2011年12月6日,著名无线新媒体公司VIVA(维旺明)举办的“VivaMe维我”个性化阅读启动仪式,邓飞获2011年度最受手机网民关注公益人物;2011年12月4日,邓飞获中央电视台“年度法治人物”;2011年10月29日,邓飞获《新周刊》、中国杯帆船赛组委会等主办的蓝色经典·时代骑士获“中国爱”骑士称号;2011年,邓飞获中国记协、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北京电视台记者节专题,优秀青年记者代表;2011年,邓飞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十年人物”;2011年1月8日,邓飞获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中国慈善年会“中国慈善推动者”称号;2011年1月7日,邓飞获《南方都市报》、南都全媒体·南都网、奥一网等举办的2011华语网络传媒盛典“网络公民奖”;2010年,邓飞获新浪微博年度记者;2010年,邓飞获天涯社区2010年度记者;2010年,邓飞获腾讯网华语传媒盛典2010年度记者;2010年,邓飞获《时代周报》“影响中国时代进程100人”;2010年,邓飞获《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2010年,邓飞获《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2008年,邓飞获天涯社区“2008年最受欢迎的媒体和记者”铜奖;2008、2009、2010年,邓飞连续三年获腾讯网华语传媒盛典连续年度记者提名。

北京大学副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法律事务小组负责人。曾公派日本昭和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和美国乔治敦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进修学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医药企业EMBA培训项目和医院院长EMBA培训项目的常年特聘教师。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中华生命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公共政策与立法课题组成员。现任《中国卫生法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卫生》、《中国医院院长》、《中国医疗保险》、《中国医疗前沿》、《中国药房》编委。《健康报》、《中华医师论坛报》、《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上海社会科学》的常年特聘撰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医药事务部主任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人(临床法医学类),北京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为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及外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中国健康促进会会长没有行政级别。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2006年12月18日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登记注册的全国公益性公募组织。宗旨:募集资金,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推动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为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服务。工作目标:办实事、求实效、谋发展,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力争把本会办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社团组织,为推动和发展我国的健康促进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健康杂志社社长

陈冬牛 任职单位及职务: 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所长 北京好乐士健康顾问有限责任公司CEO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药物与人》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 专业从事: 陈冬牛从事大众健康科普传播推广及研究10余年,成功策划洪昭光健康传播系列轰动效应、创建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承办北京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科普期刊《药物与人》杂志,专业从事大众健康科普推广和教育工作,致力于健康教育产业化发展。 策划制作国内首创CETV大型电视直播节目《健康你我他》,策划制作国内首部大型系列专题电视节目《健康享受每一天》并担任主持。该片曾应观众要求创纪录地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重播六轮次。主持国内顶级健康科普专家开设《昭光健康名家讲堂》系列讲座,组织编辑出版洪昭光专著《健康快乐100岁》、《40岁登上健康快车》、《60岁登上健康之路》、《不生病的生活方式》等获得成功,图书总销量超过500万册。亲自主讲《健康你听谁的》、《学习健康,体验快乐》等专题讲座,讲座对象包括金融机构客户、机关干部以及海外中石油员工。长期撰写健康科普文章,是国内著名健康科普传播策划人、撰稿人及专题讲师。

王 硕:社长兼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卫生》杂志社社长赵书贵:党委书记兼副社长蔡顺利:副社长周 冰:副总编辑

特别健康杂志社社长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人类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带来的危害。自然界养育了人类,同时也随时产生、存在和传播着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气候、气流、气压的突变,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在社会环境中,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连。例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废水、废气、噪音、废渣,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不良的风俗习惯、有害的意识形态,也有碍人类的健康。因此,人类要健康,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和优化环境的工作。  (2)生物因素 在生物因素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是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现代医学发现,遗传病不仅有二三千种之多,而且发病率高达20%。因此,重视遗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防治有密切关系,消极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如焦虑、怨恨、悲伤、恐惧、愤怒等可以使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月经失调等疾病。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情绪,能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总之,心理状态是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反映,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关,但由于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种传染病一直是人类死亡的主原因,就忽视了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后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1976年美国年死亡人数中,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可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是多么重要。  (4)保健服务因素 决定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保健服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卫生保健服务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其基本内容是:  ①健康教育;  ②供给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  ③供给安全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⑤开展预防接种;  ⑥采取适用的治疗方法;  ⑦提供基本药物。  这些无疑对人类健康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都差不多,都是省级刊物,只是侧重点不同。具体解释如下:《特别健康》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湖北省卫生厅指导,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管、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医学专业性综合期刊。《特别健康》(国内统一刊号:CN42—1852/R,每月12日出版)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管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是全球华文第一大刊《特别关注》的系列刊。《海南医学》1989年创刊,至今已19年。创刊以来,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即传播医学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方法、介绍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以临床普及为主,提高为辅,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海外,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不是。《特别健康》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管、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为国家级正式出版刊物,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为医务工作者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本刊为华文第一大刊《特别关注》杂志品牌的延伸。介绍《特别健康》杂志以促进医学学术交流,加速医疗卫生科技成果推广,普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为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学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而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口与健康杂志社社长

论文(1984-2002)1 建立中国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研究研究:第六届亚州与太平洋地区社会科学与医学大会 会议发言。 建立中国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性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9。 影响道外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 7。 社会性别与中国人口疾病死亡模式关系研究。中国北京卫生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发言,11。在中国贫困地区引入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计划的必要性。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6。 死亡教育――医学教育的新课题。第二作者。医学与社会杂志7。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器官移植问题。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4。 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 中国卫生管理杂志,2。 黑龙江省在职人员全科医学培训体系的探讨。中国卫生管理10。 哈尔滨道外区高血压死亡、影响因素以及自我保健状况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婴儿死亡率研究。医学与社会杂志,12。 影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意愿的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经济杂志,10。 对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支付方式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14.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含义。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6。 中国人口婚姻状况与相关的社会医学问题。医学与哲学杂志,1997增刊。 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4。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期望寿命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1。 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3。 立体健康观。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3。 影响儿童卫生知识、行为以及发育的因素研究。1987年人口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口出生、死亡、平均期望寿命变动趋势研究。1987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人口学大会会议论文 黑龙江省45个县、5个市人口出生、死亡、平均期望寿命研究。中国卫生经济,8。 著作 副主编教材一部:《医疗服务补偿经济学》;参编全国规划教材两部:《社会医学》、《社会医学》第二版,第三版;主编参考书《与危机共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方略》科学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一部:《医学人口学》、《国家职业医师考试辅导》、《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等。

人口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一定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人口发展(population development)即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再生产的速度,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一)人口数量与健康  人口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或时期人口的总和。1999年lO月,世界总人口已突破60亿,预计2025年将达80亿,2050年为93亿。目前,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尤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过大、增加过快,超出了环境的承载与负担能力,加重资源危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人口数量过多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 据人口经济学家估算,社会人口每增加10%,就要消耗国民生产总值的3%~4%。人口增长过速导致人均消费水平下降,而人均消费水平与人群健康呈正相关。  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影响人口质量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造成社会财富主要用于维持民众温饱的需要,而对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投入减少,导致人群应享受的教育及医疗保健水平降低,最终必然影响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及人口质量。  3.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人口数量过多,使劳动力人口超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同时人口密度过大,为传染病的流行制造了有利的条件。  4.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破坏 地球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和破坏会不断增大,人类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实际上,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人类健康,而且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结构与健康  人口结构主要指人口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等结构。其中与健康最为密切的是年龄及性别结构。  1.人口年龄结构 是指各年龄组在所有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评价的重点是老年人口和儿童少年人口,这两部分人口属于不能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非劳动人口。其物质消耗需要15~64岁年龄组的人口来负担。老年、儿童的人口比例,各国之间有较大的区别,发达国家负担老年人口.的比例较大,发展中国家主要负担在儿童。而总的负担系数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  年龄结构与疾病的分布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口疾病的患病率高,卫生资源消耗量大。随着社会向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对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沉重负担。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全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全人口的7%为老年型社会。据世界银行预测:2030年全世界的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是1990年的3倍,达到14亿,其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  2.人口性别结构 是指男女两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性比例平衡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素之一,性比例失调则是滋生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从人类生物学的特点分析,人口的性比例能够保持自然平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受传统价值观、战争、社会生产需要及不适当医疗保健措施的影响,会出现性比例的失调。  (三)人口素质与健康  人口素质是指人类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包括人的身体素质、思想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等。人口素质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身体素质是人群健康水平整体提高的表现 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取决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人体的先天素质是遗传的,而后天的条件更为重要,包括营养、教育、医疗条件等。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基础,表现为人群健康整体水平。  2.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基础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自身的社会化、生活活动、社会实践的统一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水平和理性能力。包括劳动技能、受教育程度、发明创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主要用社会中受过较好的正规教育的个体比例来衡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从而促进健康。  3.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因素 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包括政治思想、精神信仰、心理态势和行为等内容。人的道德素质影响人的社会行为方式。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群互助合作网络、提高社会凝聚力,促进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