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北京大学文献学导师排名

发布时间:

北京大学文献学导师排名

北大(博导不带硕士复旦(古典文献学导师只做明代文学南大(看不起外校学生招生水深浙大(古籍所考研很难 敦煌学和三礼很强北师(无明星学者武大(垃圾山大(有明星学者 但学校捞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问

恐怕在这里很难有学长总结那么完整发给你,你详细了解过学院的网站吗?或者可以登陆我们网站了解。

其他学校不是太了解,但是我知道山东大学的古典文献专业很不错,特别是杜泽逊老师,是非常优秀的古典文献专业的学者A类:1,浙江大学 2,四川大学 3,北京大学 4,山东大学 5,复旦大学 6,华东师范大学 7,北京师范大学 8,武汉大学 9,南京师范大学 10,河南大学 11,华中师范大学 12,西北师范大学 B+ 等 (20 个 ) :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B 等 (19 个 ) : 聊城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苏州大学、鲁东大学 C 等 (13 个 ) : 名单略

同求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导师排名

第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将者名单博士生:壹等奖(空缺)贰等奖:刘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叁等奖:乔治忠(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壹等奖:(空缺)贰等奖:王承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李德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卢新宁(北京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顾宏义(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孙智昌(北京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王七一(陕西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本科生:壹等奖:刘宁(北京大学)贰等奖:张爽(杭州大学) 顾永新(北京大学)庞剑峰(南京师范大学)叁等奖;徐进(北京大学) 徐萍(南京师范大学)丁斌(南京师范大学)柳明晔(杭州大学)博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刘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59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三等奖 乔治忠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49年生,现南开大学博导 第二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博士生一等奖 王云路(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等奖 廖名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三等奖 邵毅平(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胡长青(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晓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三等奖 杨海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张小乐(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 晓(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本科生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伍皓(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胡必强(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许铭(上海师大古典文献专业)三等奖 徐昕(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戴萤(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戴海峰(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李海燕(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竺嘉政(上海师大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一等奖 王云路 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59年生,现浙江大学博导二等奖 廖名春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56年生,现清华大学博导三等奖 邵毅平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57年生,现复旦大学博导 第五届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审会及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古文献学奖金学评审会于1998年5月14至16日在北京举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小组成员黄天骥(召集人)、孙钦善、严佐之、李修生、赵伯雄、费振刚、袁世硕、黄永年、龚延明出席会议,裘锡圭(召集人)、范能船、葛兆光、曾枣庄因事请假。会议经过严格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获奖学生名单。博士生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宫云维杭州大学李无未 吉林大学李敏辞北京大学三等奖 白于蓝 吉林大学徐光星 杭州大学张玉春北京大学硕士生 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祝建平 上海师范大学杨新勋 北京师范大学沈林 西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成甲 陕西师范大学王鸿雁 南开大学黄安靖 华东师范大学魏鸿 北京师范大学王小红 四川联合大学本科生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李二民 北京大学乐怡 上海师范大学金素芳 杭州大学黎广基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薄 茹 北京大学刘 汾 上海师范大学孟滢滢 上海师范大学马月华 北京大学黄 芳 杭州大学杨 波 南京师范大学叶纪勇 杭州大学博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宫云维 杭州大学,1964年生,现浙江工业大学博导李无未吉林大学,1960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李敏辞北京大学,1957年生,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三等奖 白于蓝 吉林大学,1970年生,现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徐光星 杭州大学,1967年生,现浙江中医学院博导张玉春 北京大学,1952年生,现暨南大学博导 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奖会议举行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奖会议于2000年5月24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经与会专家组成员公正、认真的评审,共评选出博士生6名,硕士生9名,本科生13名,共28名获奖同学。具体名单如下: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博士生:一等奖 陈剑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 王承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润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 冯胜君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王德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陈业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 谷 建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 甘 露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李二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胡新华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 李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美慧 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潘艺蓉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杨 阳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罗 绛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一等奖 黎广基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二等奖 夏凌霞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刘 勇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王 剑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三等奖 笪珪如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吴冰妮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周美勤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杏林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孟滢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孙 励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丁晓珉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丁 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薄 茹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一等奖 陈 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72年生,现复旦大学硕导二等奖 王承略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6年生,现山东大学博导李润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1969年生,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三等奖 冯胜君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70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王德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1965年生,现浙江大学教授陈业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1967年生,现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第七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990年开始设立的全国性古文献学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古委会系统25家教学科研单位二年级以上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奖学金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七届评选活动2002年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评奖委员会议由裘锡圭、黄天骥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评奖委员有方一新、朱易安、黄永年、董洪利、裘锡圭教授,古委会主任安平秋教授、古委会秘书长杨忠教授、副秘书长曹亦冰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此届评选活动,共有十九家教学科研单位推荐了20名博士生,44名博士生,40名本科生。经过评奖委员会正认真的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28名获奖同学,名单如下:博士生一等奖:董珊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空缺)三等奖:李畅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张治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何华珍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文晖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杜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张福海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峻岫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朱大星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周焕卿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勤合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王仕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马 燕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叶 菲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本科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汤鸣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刘小琴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陈舟楫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杨英姿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孙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程大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辛晓娟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程佳羽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 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赵 庸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冯凌蓉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陆醒薇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雅婷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笪珪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博士生一等奖 董珊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现北京大学副教授二等奖 (空缺)三等奖 李畅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74年生,现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张治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何华珍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3年生,现浙江财经大学教授王文晖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9年生,现复旦大学硕导杜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1957年生,现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浙江大学2000级 李玲玲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2004年4月 2001级 刘旭锦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4年4月2001级 焦磊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博士生二等奖 王华宝南京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凤凰出版社编审。许全胜 华东师范大学,现上海图书馆工作。三等奖 陈文源暨南大学,1964年生,现暨南大学硕导。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2006年,部分)浙江大学:2003级 邱进春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2002级 周玉瑶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6年4月2002级 盛林忠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2006年4月2003级 来敏毓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6年4月2003级 李月嬿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三等奖 史丽君硕士生 二等奖 李吉光博士生二等奖:于淑健 南京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后。三等奖 程水龙 华东师范大学,1968年生,现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雪玲获得博士生三等奖,硕士研究生李志杰获得硕士生三等奖。 王雪玲陕西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陕西师范大学硕导南京大学:丁延峰,1963年10月生,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二等奖 第十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南京师范大学:周录祥 博士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复旦大学:叶晔 博士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华中师范大学:肖海燕 博士三等奖陕西师范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樊波获硕士奖学金一等奖;2006级博士研究生陈玺获博士生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刘炳瑞硕士组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2004级方姗本科生中唯一的最高奖一等奖虞俊洁、王燕红、季文婷、季怡菁获得本科生三等奖刘丽获得硕士生三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文龙、硕士生聂溦萌获奖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 三等奖:袁敏 硕士生: 二等奖:王振华 三等奖:施贤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刘万华(导师曹旭)获博士生三等奖,李丽静(导师徐时仪)获硕士生二等奖,朱韵洁、顾毓敏获本科生二等奖,骆芸婷、黄丹艺、赵珏、邵琪恩获本科生三等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一项(苏芃),硕士生一项以及本科生五项。本科生获奖名单中,张沛林和张学谦同学获本科生二等奖,高中正、臧永杰、宋雨婷同学获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涂耀威二等奖、硕士生陈冬冬二等奖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杨清虎二等奖山东大学:硕士生宁莉莉三等奖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王燕飞三等奖 博士生一等奖张文 北京大学二等奖鄢国盛 南开大学汤志波 复旦大学王华权 上海师范大学李春桃 吉林大学秦桦林 浙江大学三等奖马昕 北京大学仇利萍 四川大学施贤明 北京师范大学赵庶洋 南京大学和继全 西南大学陈锦春 山东大学杨勇军 华东师范大学陈冬冬 华中师范大学郭万青 南京师范大学王宣标 中山大学硕士生一等奖潘牧天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潘妍艳 北京大学于洪涛 吉林大学罗志 陕西师范大学赵永磊 南开大学李振聚 山东大学潘超 浙江大学张崇依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罗琴 北京师范大学周敏 南京大学赵成杰 东北师范大学汪舒旋 四川大学赵庆淼 南开大学蔡燕梅 复旦大学郭洪义 西南大学瞿林江 南京师范大学尉侯凯 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生一等奖郭桂坤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吴 柱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二等奖都轶伦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王传龙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开升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白军鹏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孙晓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黄沚清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三等奖杜春雷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李轶伦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何 灿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贾灿灿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张 卉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广宽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燕飞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马克冬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赵铁锌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侯印国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虞思徵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等奖韦胤宗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关鹏飞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林振岳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晓娟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马 琛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沈 畅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张 婷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赵 凯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杨大卫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刘 洋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郭超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张晓永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丁雅诵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谢 坤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周丹杰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本科生一等奖王诗雨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董方奇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二等奖庞若愚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王 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侯 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向晓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胡晨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张峥毅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刘 佳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三等奖高虹飞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凌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翟迈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张佳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王雨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王思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高 星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石冰洁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任建行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胡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戚圆圆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林青荻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全国共有151所招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参与了排名

恐怕在这里很难有学长总结那么完整发给你,你详细了解过学院的网站吗?或者可以登陆我们网站了解。

其他学校不是太了解,但是我知道山东大学的古典文献专业很不错,特别是杜泽逊老师,是非常优秀的古典文献专业的学者A类:1,浙江大学 2,四川大学 3,北京大学 4,山东大学 5,复旦大学 6,华东师范大学 7,北京师范大学 8,武汉大学 9,南京师范大学 10,河南大学 11,华中师范大学 12,西北师范大学 B+ 等 (20 个 ) :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B 等 (19 个 ) : 聊城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苏州大学、鲁东大学 C 等 (13 个 ) : 名单略

北京大学文献学导师名单

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1998调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关于马克思原始文本、文献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和深入分析,填补了这一文本研究的空白,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国内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1.《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2.《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独著,民族出版社2002版。4.《经邦济世——周恩来经济评传》,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5.《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版。6.《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7.《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合著,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8.《马克思在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合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9.《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超越“后发展”困境——社会理论发展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巴黎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历史地位》,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12.《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版。13.《〈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及其当代性》,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4.《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91年(1)《从主体性原则看王学认识论》,《学术论丛》1991年第6期。1992年(1)《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构架》,《传统文化》1992年第1期。1994年(1)《论主体的自我意识》,《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1995年(1)《万花纷谢一时稀——俄罗斯哲学研究现状分析》,《俄罗斯研究》1995年第2期。(2)《科学活动中的价值渗透》,《社会科学》(上海)1995年第4期。(3)《反思与超越:当代青少年研究现状之分析》,《当代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2期。(4)《哲学学:一门亟待建构的新学科》,《学习》1995年第6期。(5)《〈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哲学动态》1995年第6期。(6)《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及其当代意义》,《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7期。(7)《儒学热:一种新的文化误区》,《发展导报》1995年8月19日。(8)《敲响世纪之交的暮鼓晨钟》,《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9)《引渡当代哲学的舟筏在哪里?》,《学习》1995年第11期。(10)《论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11)《穿越思想的迷障》,《学术论坛》1995年第6期。1996年(1)《神的户籍在人间》,《学习》1996年第1期。(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今日中国哲学》1996年7月版。(3)《“苏联模式”的文化体征》,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史》1996年9月版。(4)《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代青少年研究》1996年第4期。1997年(1)《邓小平发展阶段论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2)《暮色苍茫看劲松——近年来俄罗斯学术界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演变轨迹》,《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3期。(3)《千秋功过,谁人曾予评说——俄罗斯学术界近年对十月革命的评论》,《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5期。1999年(1)《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特点》,《光明日报》1999年3月12日。(2)《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前瞻》,《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3)《国家体制改革的最早探索》,《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2000年(1)《哲学文体问题:研究现状与图景勾勒》,《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2001年(1)《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当代形态的邓小平发展观》,北京大学出版社《理论创新与21世纪的中国》2001年版。(2)《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逝去的不会是空白”——前苏联的《共产党宣言》研究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2001年版。(4)《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足鼎立”格局》,《学术研究》2001年第10期。(5)《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整体格局》,《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6)《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变革与后果》,《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7)《关于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1世纪哲学创新》2001年版。2002年(1)《哲学文体问题省思》,贵州民族出版社《理论视野——哲学》2002年版。(2)《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五种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3)《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可能与基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4)《学术性与思想性: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省思》,《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5)《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路向——一种文本学的考察与探悉》,《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6)《当代西方发展理论论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2003年(1)《如何体现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当代水准?》,《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2)《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与界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3)《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意义与方法》,《哲学动态》2003年第4期。(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共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2003年版。(5)《关于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6)《“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一个表征马克思研究新的学术趋向的重要范畴》,《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8期。(7)《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状、症结与可能的出路》,《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8)《拓展马克思文本研究的界域》,《社会科学报》2003年9月11日。(9)《哲学文体:一个尚待展开研究的重要问题》, 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 V13, (10)《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再省思》,《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2004年(1)《在当代哲学研究的格局中重新评价传统文化的价值”,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V14, (2)《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马克思中学文献解读》,《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4)《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5)《马克思全集有独立价值的五种版本》,《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5日。(6)《不断书写中国社会思想史》,《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7)《马克思是‘哲学终结论者’吗?》,《光明日报》2004年10月19日。(8)《经典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传播史新探》,《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9)《终结、消解还是重构——“元哲学”的现代处境及其未来一种可能的出路》,《韩华学报》2004年第3辑。2005年(1)《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哲学重构》,《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马克思著述知多少?——从“书志学”(bibliography)方面所进行的清理、考证与统计》,《哲学动态》2005年第5期。(3)《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4)《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础清理与方法论省思》,《光明日报》2005年4月19日。(5)《全球化与东亚的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6)《确立对学术的敬畏与尊重——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2006年(1)《理论史对于理论而言意味着什么?——从〈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写作看马克思如何处理史论关系》,《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2)《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上),《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3)《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下),《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4)《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过程的考察》,《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5)《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6)《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特征与趋势》,《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2006年第3辑。(7)《〈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8)《〈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光明日报》2006年8月14日。(9)《“这里不是你最后的避难所”——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线索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报》2006年10月19日。(10)《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证:必要性和有限性》,《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1日。2007年(1)《现代性之惑与现代化之累》,《岭南学刊》2007第1期。(2)《“离开思辨的基地来解决思辨的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布鲁诺〉章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3)《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4)《〈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第3期。(5)《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勾勒》,《光明日报》2007年4月10日。(6)《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研究的关系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7)《马克思是怎样了断与鲍威尔的思想关系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三个片段的解读和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第3期。(8)《“现代化”与“发展”内涵的当代理解》,《邓小平改革与发展思想研究》(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9)《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上),《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10)《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1)《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下),《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12)《Preliminary Review:History of Studies of Marx's Tests and Reflection on Their Methodology》,Rething Marx: 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xxvi,(13)《“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学习时报》2007年9月17日。2008年(1)《对马克思思想研究中一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质疑》,《理论视野》2008年第1期。(2)《把握人生的方式:施蒂纳与马克思》,《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3)《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4)《观念能否解释历史:施蒂纳与马克思》,《哲学动态》2008年第4期。(5)《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6)《〈资本论〉再研究》,《光明日报》2008年4月29日。(7)《近年来国内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回顾与省思》,《中国哲学年鉴2008》2008年6月。(8)《政治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人道自由主义——施蒂纳的理解与马克思的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9)《“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哲学研究》008年第8期。(10)《究竟该如何把握精神: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1)《重新研究〈资本论〉:基本原则与基础文献》,《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2)《思维能否“建构”世界: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学术月刊》2008年第11期。(1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著作文本研究述评》,《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2009年(1)《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与思路》,《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2期。(2)《“独自性”能否超越“自由”:施蒂纳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3)《马克思文本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3日。(4)《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理解》,《光明日报》2009年6月2日。(5)《重塑学术灵魂》,《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日。(6)《马克思思想起源中的宗教因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1日。(7)《论马克思思想的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论文集)2009年版。(8)《为谁生活?缘何享乐?——施蒂纳的省思与马克思的分析》,《哲学动态》2009年第12期。(9)《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要突出文本研究的基础性地位?》,《理论视野》2009年第4期。2010年(1)《文本研究给马克思哲学的诠释带来什么》,《岭南学刊》2010年第1期。(2)《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两个誊清稿”》,《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3)《权利、法律与犯罪:“属人”的还是“为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权力〉部分解读》,《现代哲学》2010年第1期。(4)《“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环节——兼论“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解释的主线和界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5)《什么样的社会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彰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交往〉部分解读》,《哲学门》第20辑2010年第1期。(6)《学术翻译与内涵辨析:以Recht的中译为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6日。(7)《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和现实归旨——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未誊清稿Ⅰ”》,《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8)《文本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7期。(9)《两种形态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别与分野——再析“〈费尔巴哈〉章”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10)《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建立在“哲学论证”的基础上?——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哲学的批判》,《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11)《超越现实的苦难需要“救世主”吗?——〈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12)《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历史考证版”》,《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9日。(13)《“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2011年(1)《是什么影响着思想家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2)《“德国人”怎样撰写“法国”思想史?——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格律恩的批判为例》,《学术月刊》2011年第2期。(3)《文本与思想的理解和叙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4)《哲学与哲学史》,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建构·导论》2011年版(5)《重读马克思:文本与思想》,《光明日报》2011年7月4日。(6)《经济现象的哲学透视:马克思的视角》(学术笔谈)之一《“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症结及其成因》,《光明日报》2011年7月19日。(7)《现实的复杂性、变革的主体与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8)《如何看待“歌德现象”:格律恩与恩格斯》,《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9)《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依然“在场”——读特里·伊格尔顿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南方日报》2011年10月23日。2012年(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再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2期。(2)《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4期。(3)《重估理论史对于理论建构的意义——再读〈剩余价值学说史〉》,《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4)《为什么要重新研究〈资本论〉》,《光明日报》2012年6月25日。(5)《在思想史进程中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视野》2012年第7期。(6)《文本学方法及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运用》,《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137.(7)《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意义上拒斥人类之“爱”的?——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为例》,《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2013年138(1)《“巴黎手稿”再研究》,《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3日《理论前沿》。139(2)《〈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期。140(3)《〈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2期。14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景观》,《北京社科规划》2013年第3期。142(5)《“巴黎手稿”笔记本Ⅱ内容探佚》,《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43(6)《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1日《理论探讨》。144(7)《关于“巴黎手稿”再研究的一个“路线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3期。145(8)《〈资本论〉研究的“当代”视角省思》,《光明日报》2013年8月27日。146(9)《〈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147(10)《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148(11)《「歴史が『世界歴史』に変わる」のプロセスと段阶について论じる―「唯物史観」が社会歴史を解釈する际に使われる粗筋と范囲もかねて》,《21世纪の思想的课题―転换期の価値意识》,日本 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カレッジ,10。2014年149(1)《马克思的“新哲学”新在何处》,《前线》2014年第2期。150(2)《在何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哲学”?——从文本学的视角看》,《理论视野》2014年第3期。151(3)《不应忽视的文献及其思想》,《学习时报》2014年6月16日“思想理论”版。151(4)《“巴黎手稿”的原始面貌》,《学习时报》2014年6月30日“思想理论”版。152(5)《“巴黎手稿”的人性学说再定位》,《学习时报》2014年7月7日“思想理论”版。153(6)《研读经典著作 掌握看家本领》,《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理论版。153(7)《爱的实现: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学术界》2014年第4期。154(8)《爱是什么: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新视野》2014年第4期。155(9)《“异化”的逻辑及其扬弃之径——如何释读“巴黎手稿”》,《学习时报》2014年7月17日“思想理论”版。156(10)《学术研究断想》,《前线》2014年第7期。

恐怕在这里很难有学长总结那么完整发给你,你详细了解过学院的网站吗?或者可以登陆我们网站了解。

人都投入

北京大学文献学导师

郭英德,1954年10月10日出生,福建晋江人。1978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聂石樵教授,1985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元杂剧与元代社会等级结构》;1986年9月开始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启功教授、邓魁英教授,1988年12月毕业,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明清文人传奇综录及研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遗产》杂志编委、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曾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高级访问学者、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系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等。

孙钦善,偶用笔名闻贤,男,1934年3月出生于烟台市,祖籍山东乳山,汉族。先后在烟台养正小学、青岛复真小学、青岛礼贤中学、山东省立青岛第一中学就读。195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0年7月本科毕业,继续攻读同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1963年3月研究生毕业,留本系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1985年晋升副教授,1988年晋升教授,1990年起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古典文献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2002年退休,继续承担本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课程。2004年被学校返聘,参加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工作,任《儒藏》总编纂(四人之一)及古典文献学儒家思想与典籍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古文献学,兼及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思想文化。2007年被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完成的《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遴选入建国以来首届“505位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2008年第二届名单(经过再次遴选、调整)继续入选。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导师名单

第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将者名单博士生:壹等奖(空缺)贰等奖:刘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叁等奖:乔治忠(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壹等奖:(空缺)贰等奖:王承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李德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卢新宁(北京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顾宏义(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孙智昌(北京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王七一(陕西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本科生:壹等奖:刘宁(北京大学)贰等奖:张爽(杭州大学) 顾永新(北京大学)庞剑峰(南京师范大学)叁等奖;徐进(北京大学) 徐萍(南京师范大学)丁斌(南京师范大学)柳明晔(杭州大学)博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刘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59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三等奖 乔治忠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49年生,现南开大学博导 第二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博士生一等奖 王云路(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等奖 廖名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三等奖 邵毅平(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胡长青(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晓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三等奖 杨海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张小乐(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 晓(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本科生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伍皓(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胡必强(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许铭(上海师大古典文献专业)三等奖 徐昕(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戴萤(南京师大古典文献专业)戴海峰(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李海燕(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竺嘉政(上海师大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一等奖 王云路 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59年生,现浙江大学博导二等奖 廖名春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56年生,现清华大学博导三等奖 邵毅平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57年生,现复旦大学博导 第五届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审会及获奖情况第五届中国古文献学奖金学评审会于1998年5月14至16日在北京举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小组成员黄天骥(召集人)、孙钦善、严佐之、李修生、赵伯雄、费振刚、袁世硕、黄永年、龚延明出席会议,裘锡圭(召集人)、范能船、葛兆光、曾枣庄因事请假。会议经过严格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获奖学生名单。博士生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宫云维杭州大学李无未 吉林大学李敏辞北京大学三等奖 白于蓝 吉林大学徐光星 杭州大学张玉春北京大学硕士生 一等奖 (空缺)二等奖 祝建平 上海师范大学杨新勋 北京师范大学沈林 西南师范大学三等奖 李成甲 陕西师范大学王鸿雁 南开大学黄安靖 华东师范大学魏鸿 北京师范大学王小红 四川联合大学本科生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李二民 北京大学乐怡 上海师范大学金素芳 杭州大学黎广基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 薄 茹 北京大学刘 汾 上海师范大学孟滢滢 上海师范大学马月华 北京大学黄 芳 杭州大学杨 波 南京师范大学叶纪勇 杭州大学博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 宫云维 杭州大学,1964年生,现浙江工业大学博导李无未吉林大学,1960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李敏辞北京大学,1957年生,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三等奖 白于蓝 吉林大学,1970年生,现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徐光星 杭州大学,1967年生,现浙江中医学院博导张玉春 北京大学,1952年生,现暨南大学博导 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奖会议举行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奖会议于2000年5月24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经与会专家组成员公正、认真的评审,共评选出博士生6名,硕士生9名,本科生13名,共28名获奖同学。具体名单如下:第六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博士生:一等奖 陈剑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 王承略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润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 冯胜君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王德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陈业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 谷 建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 甘 露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李二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胡新华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 李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美慧 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潘艺蓉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杨 阳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罗 绛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一等奖 黎广基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二等奖 夏凌霞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刘 勇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王 剑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三等奖 笪珪如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吴冰妮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周美勤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杏林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孟滢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孙 励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典籍系丁晓珉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献学系丁 元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薄 茹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一等奖 陈 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72年生,现复旦大学硕导二等奖 王承略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6年生,现山东大学博导李润强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1969年生,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三等奖 冯胜君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1970年生,现吉林大学博导王德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1965年生,现浙江大学教授陈业新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1967年生,现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第七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990年开始设立的全国性古文献学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古委会系统25家教学科研单位二年级以上的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奖学金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七届评选活动2002年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评奖委员会议由裘锡圭、黄天骥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评奖委员有方一新、朱易安、黄永年、董洪利、裘锡圭教授,古委会主任安平秋教授、古委会秘书长杨忠教授、副秘书长曹亦冰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此届评选活动,共有十九家教学科研单位推荐了20名博士生,44名博士生,40名本科生。经过评奖委员会正认真的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28名获奖同学,名单如下:博士生一等奖:董珊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二等奖:(空缺)三等奖:李畅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张治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何华珍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文晖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杜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张福海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峻岫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朱大星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周焕卿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勤合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王仕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马 燕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叶 菲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本科生一等奖:(空缺)二等奖:汤鸣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刘小琴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陈舟楫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杨英姿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孙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程大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辛晓娟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程佳羽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 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赵 庸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冯凌蓉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陆醒薇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雅婷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笪珪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博士生一等奖 董珊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现北京大学副教授二等奖 (空缺)三等奖 李畅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74年生,现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张治三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何华珍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3年生,现浙江财经大学教授王文晖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69年生,现复旦大学硕导杜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1957年生,现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浙江大学2000级 李玲玲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2004年4月 2001级 刘旭锦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4年4月2001级 焦磊 第八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博士生二等奖 王华宝南京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凤凰出版社编审。许全胜 华东师范大学,现上海图书馆工作。三等奖 陈文源暨南大学,1964年生,现暨南大学硕导。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2006年,部分)浙江大学:2003级 邱进春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2002级 周玉瑶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6年4月2002级 盛林忠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2006年4月2003级 来敏毓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二等奖2006年4月2003级 李月嬿 第九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三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三等奖 史丽君硕士生 二等奖 李吉光博士生二等奖:于淑健 南京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后。三等奖 程水龙 华东师范大学,1968年生,现中国计量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雪玲获得博士生三等奖,硕士研究生李志杰获得硕士生三等奖。 王雪玲陕西师范大学,1965年生,现陕西师范大学硕导南京大学:丁延峰,1963年10月生,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二等奖 第十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南京师范大学:周录祥 博士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复旦大学:叶晔 博士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华中师范大学:肖海燕 博士三等奖陕西师范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樊波获硕士奖学金一等奖;2006级博士研究生陈玺获博士生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刘炳瑞硕士组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2004级方姗本科生中唯一的最高奖一等奖虞俊洁、王燕红、季文婷、季怡菁获得本科生三等奖刘丽获得硕士生三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文龙、硕士生聂溦萌获奖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 三等奖:袁敏 硕士生: 二等奖:王振华 三等奖:施贤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所刘万华(导师曹旭)获博士生三等奖,李丽静(导师徐时仪)获硕士生二等奖,朱韵洁、顾毓敏获本科生二等奖,骆芸婷、黄丹艺、赵珏、邵琪恩获本科生三等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一项(苏芃),硕士生一项以及本科生五项。本科生获奖名单中,张沛林和张学谦同学获本科生二等奖,高中正、臧永杰、宋雨婷同学获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涂耀威二等奖、硕士生陈冬冬二等奖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杨清虎二等奖山东大学:硕士生宁莉莉三等奖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王燕飞三等奖 博士生一等奖张文 北京大学二等奖鄢国盛 南开大学汤志波 复旦大学王华权 上海师范大学李春桃 吉林大学秦桦林 浙江大学三等奖马昕 北京大学仇利萍 四川大学施贤明 北京师范大学赵庶洋 南京大学和继全 西南大学陈锦春 山东大学杨勇军 华东师范大学陈冬冬 华中师范大学郭万青 南京师范大学王宣标 中山大学硕士生一等奖潘牧天 上海师范大学二等奖潘妍艳 北京大学于洪涛 吉林大学罗志 陕西师范大学赵永磊 南开大学李振聚 山东大学潘超 浙江大学张崇依 南京师范大学三等奖罗琴 北京师范大学周敏 南京大学赵成杰 东北师范大学汪舒旋 四川大学赵庆淼 南开大学蔡燕梅 复旦大学郭洪义 西南大学瞿林江 南京师范大学尉侯凯 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生一等奖郭桂坤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吴 柱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二等奖都轶伦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王传龙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开升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白军鹏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孙晓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黄沚清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三等奖杜春雷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李轶伦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何 灿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贾灿灿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张 卉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李广宽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燕飞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马克冬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赵铁锌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硕士生一等奖侯印国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虞思徵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等奖韦胤宗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关鹏飞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林振岳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王晓娟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马 琛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沈 畅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三等奖张 婷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赵 凯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杨大卫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刘 洋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郭超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张晓永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丁雅诵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谢 坤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周丹杰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本科生一等奖王诗雨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董方奇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二等奖庞若愚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王 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侯 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向晓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胡晨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张峥毅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刘 佳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三等奖高虹飞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李凌云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翟迈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张佳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王雨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献学系王思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高 星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石冰洁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任建行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胡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戚圆圆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林青荻 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恐怕在这里很难有学长总结那么完整发给你,你详细了解过学院的网站吗?或者可以登陆我们网站了解。

古代文学分三段,先秦两汉魏晋、唐宋、元明清,每一段都有导师,如今唐宋稍弱,导师较少,三段对应分别有过常宝、康震、马东瑶等人,古典文献学比较厉害,郭英德主持,另有很多其他老师,关于他们的著作可以遵循名字上网查。详细资料可以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网站查询,或者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