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职能

发布时间: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职能

在传媒里,像文学院或理学院这类的学院并不是学校的主流专业,也就是说并不是他的王牌专业,和其他专门主攻这类学科的学校来比肯定差一些。另外,所谓的不是主流的专业客观上讲也不会太受学校领导的重视的,也就是说如果拨款肯定是播音这类的专业优先。至于师资情况不太了解,因为不是这个学院的,但是在传媒4年,都不知道文学院具体位置在哪……当然也不是说这个学院这个专业不好,只能说在这个学校里,他并不是主打的专业,也不是强项。

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累计拥有纸本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0多GB,数据库30个。 学术期刊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闻视野》《新传时报》(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电视人》(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传媒工科生》(信息工程学院记者团),《中传攻略》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这是中国传媒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它的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年轻的白杨》作词:叶延滨作曲:刘天礼领唱:罗京、白岩松、敬一丹、周涛、陈鲁豫、李湘、胡可、赵琳(赵子琪)等知名校友歌词: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啊……年轻的白杨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汲取着大地的营养啊……年轻的白杨树叶莎莎响年轻的白杨你好像对我讲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珍惜春光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学教研组和语言教研组,后发展为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其职能即为全校文科类、艺术类以及理工科类专业提供语言、文学、写作等文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后来合并了中国矿业大学文科班,有了自己的汉语言专业,2000年开始有了文科硕士点。2002年,语言文学部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2003年正式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始称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并随着学校的强劲发展而不断壮大。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学术传承。从成立之初,直至今天,文学院学术名家辈出,例如,田本相(后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黄侯兴(后为郭沫若纪念馆馆长)、时煜华(后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吴为章、唐永德、吴军、林薇教授等等都是出身文学院的著名学者;现今中国传媒大学其他学院的一些名家如赵凤翔、曾庆瑞教授等都是从语言文学部走出去的;目前,在文学院还活跃着蒲震元、张晶、李佐丰、苗棣、姚小鸥、刘丽文、张民权、钟涛等众多著名专家学者;近年来文学院又引进了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从而使文学院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之一。[编辑本段]二、基本职能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现在承担着为全校所有学院提供文科基础公共课教学和本学院各专业提供专业课教学这两大职能,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学者型师资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提供了质量保证,而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则为复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后勤保障。 现在,文学院在规模上是传媒大学最小的学院之一,但在科研和教学上堪称传媒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编辑本段]三、基本结构 文学院的学科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包括两系一所: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专业)、中国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专业)、审美文化研究所(其中包含创作室和剧评室);拥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中国语言一级学科,具备了自己的学科发展空间。 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在传媒大学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职能部门

浙江传媒学院(注意:是学院不是大学)不能和中国传媒大学相提并论,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虽然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的说法)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家重点,一本!是中国广电传媒行业最高学府,是全亚洲顶尖学府! 浙江传媒学院是普通院校,二本!在传媒行业中比较一般!但多少也有自己的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建校以50多年,浙江传媒学院是84年建校86年才开始招生! 今年具体各校的最低分数是多少,我不清楚,但是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你如果能考你所在省份的重点本科线以上20分的话,你可以报中国传媒大学! 而浙江传媒学院就相对容易些,并不需要非常高的分数! 中国传媒大学最好的专业应该属“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中央电视台有一半的人是该校毕业的) 浙江传媒学院的专业普遍一般化,因为没有自己的专业优势,表面上只是学了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的样子而已!不过应该也是“播音”“编导”这两个专业比较好

折叠人物简介戴清,女,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2004始担任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2005-200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2011-2012年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兼职有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单位--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特约评论员、中国文联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评论委员会委员。1994年硕士毕业后,曾在广电系统做流行音乐的宣传策划、影视期刊的编辑记者等工作。自2000年起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当时为"北京广播学院"),目前已发表核心学术期刊论文几十篇、文艺评论百余篇。2011年5、6月间在《光明日报》"艺术评论版"开设专栏。近五年来曾获电视剧飞天奖理论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广电总局高校文科科研论文二等奖、全国广播电视学会理论论文二等奖、全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著作奖、论文奖等多个项奖。承担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双语教学教改项目、211工程重大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广电总局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重大基地项目等多项科研。近年来,受邀参加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文联相关单位及媒体主办的电视剧研讨会、讲座、评奖等活动,曾任第24届、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参与写作中国电视艺委会"电视艺术蓝皮书"--《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卷(2010)》(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中宣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百部优秀影视剧作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讲授基础课《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戏剧概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戏剧史论》、《写作与语言艺术》、《文学文体写作》;讲授专业课《电视剧评论》、《类型电视剧研究》、《美国电视产业研究》、国际硕士英文课程《中国电视剧研究》。折叠学术成果独立著述:《历史与叙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批评》(学苑出版社,2002版)《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版)《家的影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版)《中国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流变》(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版)合作出版《影视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合作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理论批评卷(1977-2000)》(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2008年版)。代表性论文:1、《人伦之和的主调与变奏--近年中国都市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文化批评》,《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2、《文化转型的历史脚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文化精神的演进》,《当代电影》,2008年第10期;3、《英雄模式的新变--近年军旅题材电视剧英雄形象的审美文化研究》,《当代电影》,2008年第4期,4、《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围绕建国60周年的"革命叙事"展开》,《当代电影》,2010年第8期;5、《传奇审美 跨类风行--近年电视剧的审美趋向探析》,《当代电影》,2011年第3期;6、《试析电视剧理论批评发展的主要动因》,《现代传播》,2012年第7期;7、《软权力与文化软实力--以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为例》,《中国电视》,2012年第9期;8、《电视剧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中国电视》,2013年第7期。

新媒体科研合作平台,以中国传媒大学在数字传媒领域、艺术创意领域、信息传播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科研力量和丰厚资源为基础与核心,广泛吸引国内外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项目,参与项目研究。达到在整合科研力量的基础上,使专业方向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科研价值。中国传媒大学在新媒体领域的科学研究长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战略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新媒体科研合作平台还邀请来自国内新媒体行业实践领域的领军人物、新媒体科研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海外在新媒体方向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组成新媒体专家委员会。只有促进产、学、研多方合作,才能根据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困难与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合作平台”。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产业运营机构紧密合作,已经着手建立的科研合作基地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媒体研究基地”、“中国移动新媒体研究基地”、“中国联通新媒体研究基地”、“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研究基地”、“CMMB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研究基地”等。目前,中心正在积极筹备同美国、英国、日本共同筹建新媒体科研国际合作基地。科研成果与信息资源体系是将中国传媒大学几十年来在数字传媒领域、艺术创意领域的大量丰硕研究成果系统化管理、网络化应用的系统平台。其中涵盖了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领域、新媒体经营管理研究领域、消费者和受众研究领域、广告研究领域等多个方向的优秀研究成果和权威、全面的各领域行业资讯信息。该系统平台将为新媒体研究中心的所有研究项目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和数据支持。为科研人员随时了解行业实际状况,以及寻求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论证支持提供方便;同时也为行业公司和商业机构在工作实践中,及时寻求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引提供了可能;更为沟通国内外新媒体行业和新媒体学术界之间的相互了解、互相学习搭建了最便捷的传播平台。新媒体示范基地是新媒体前沿热点的展示窗口和体验中心。它坐落于中国传媒大学综合实验楼,设置“多媒体内容制作中心”、“移动媒体中心”、“数字电视中心”,以及“宽带互联网中心”四个展示空间。定期对国内外最前沿、最创新的新媒体创新经营模式、增值业务应用形式;新媒体技术路线、系统平台;新媒体内容产品形态、广告形式,以及新媒体终端产品等进行公开展示。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行业界开拓眼界,真正了解新媒体、学习新媒体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和最开放的窗口。

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累计拥有纸本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0多GB,数据库30个。 学术期刊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闻视野》《新传时报》(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电视人》(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传媒工科生》(信息工程学院记者团),《中传攻略》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这是中国传媒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它的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年轻的白杨》作词:叶延滨作曲:刘天礼领唱:罗京、白岩松、敬一丹、周涛、陈鲁豫、李湘、胡可、赵琳(赵子琪)等知名校友歌词: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啊……年轻的白杨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汲取着大地的营养啊……年轻的白杨树叶莎莎响年轻的白杨你好像对我讲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珍惜春光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职能是什么

如果你想来北京发展,如果你想获得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那么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信号专业其电视方向技术是其特色,是广电部门科技人员、领导人员的摇篮。就业前景十分广阔,近几届研究生在诸如汤姆逊、华为、歌华有线、北京电信、大洋、索贝、四达、新爱线、新华社、国家机关等公司企业部门工作,刚刚毕业收入普遍在5000~9000之间,而且在京工作的很多都解决北京户口。 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信号研究生是2年制的,在一个艺术性的氛围中,在工科严谨的治学条件下。你收获知识,同时你也收获了欢乐。 研究生这样 本科生也差不多

中国传媒大学是很不错的一个大学,在北京,那你是想在北京发展,首都,各行各业要求也是有的,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才会有更好的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类,营销广告,大众传媒,媒体发布,创作表演等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东郊古运河畔,校园占地708亩,校舍总面积46万平方米。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学校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50多年来,学校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支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翻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学校同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为国际高校影视联合会会员。 学校设新闻传播学部、影视艺术学部、理工学部等3个学部,设电视与新闻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12个学院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录音艺术系、录音技术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动画系、数字艺术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数学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 37个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7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9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89人。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教授、学者。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多媒体校园网、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5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张),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 学校是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科学研究的重镇,设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传媒发展研究院,拥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所及国家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等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机构,另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目前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9个分院、函授站、远程校外学习中心,在读生16500多人。 学校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300名。 学校的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成为传媒内容创研与示范平台、传媒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地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Tel: 0086-010-65779319 Fax: 0086-010-65779134网址: 里边有详细的关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等各种招生就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 学 校 简 介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东郊古运河畔,校园占地708亩,校舍总面积46万平方米。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学校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50多年来,学校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支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翻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学校同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为国际高校影视联合会会员。  学校设新闻传播学部、影视艺术学部、理工学部等3个学部,设电视与新闻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12个学院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录音艺术系、录音技术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动画系、数字艺术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数学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 37个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7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9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89人。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教授、学者。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多媒体校园网、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5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张),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  学校是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科学研究的重镇,设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传媒发展研究院,拥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所及国家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等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机构,另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目前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9个分院、函授站、远程校外学习中心,在读生16500多人。  学校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300名。  学校的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成为传媒内容创研与示范平台、传媒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c刊有《当代电影》《电视研究》《电影艺术》《美术》《美术研究》等。1、《当代电影》:创刊于1984年,月刊,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期刊。2、《电视研究》创刊于1985年,月刊,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文及新闻类核心期刊。3、《电影艺术》创刊于1956年10月28日,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专业从事电影评论、电影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是CNKI独家期刊。4、《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刊物。5、《美术研究》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c刊有《当代电影》《电视研究》《电影艺术》《美术》《美术研究》等。1、《当代电影》:创刊于1984年,月刊,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期刊。2、《电视研究》创刊于1985年,月刊,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文及新闻类核心期刊。3、《电影艺术》创刊于1956年10月28日,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专业从事电影评论、电影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是CNKI独家期刊。4、《美术》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术刊物。5、《美术研究》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期刊中心

、《现代传播》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投稿须知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我想来回答一下。中国传媒大学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中传的建筑大多小而精,地标性的建筑有1孔子广场孔子广场位于一教前,他的四周就是大名鼎鼎的核桃林,孔子广场常常被作为社团摆台活动的场所。2传媒博物馆中国传媒博物馆现有馆藏15000余件,是一座以广播电视为主体,涵盖印刷、广告、动漫、新媒体以及其它文化产业元素为核心的特色博物馆。它的建立是是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中最具传媒文化特色的“传媒新地标”。3南苑食堂17年被刷屏的艾利斯顿食堂。食堂的装修给人一种温馨明快的感觉,相比较其它食堂,多了一份艺术美。装修负责人说“我们就是想打破大学生食堂的风格,做一个新的风格。以后这里将会长期开放,也作为同学课余的一个活动场所。”4图书馆大阅城”,就是我们的图书馆,设施非常现代化,是仿造国图建的,图书馆里面不仅有咖啡厅,还有一个令我们所有传媒人都为之骄傲的“传媒博物馆”。从外观上看,图书馆的设计非常的时尚现代化,简直可以媲美朝阳大悦城,因此同学们也爱称它为大阅城。

新媒体科研合作平台,以中国传媒大学在数字传媒领域、艺术创意领域、信息传播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科研力量和丰厚资源为基础与核心,广泛吸引国内外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项目,参与项目研究。达到在整合科研力量的基础上,使专业方向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科研价值。中国传媒大学在新媒体领域的科学研究长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战略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新媒体科研合作平台还邀请来自国内新媒体行业实践领域的领军人物、新媒体科研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海外在新媒体方向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组成新媒体专家委员会。只有促进产、学、研多方合作,才能根据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困难与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合作平台”。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产业运营机构紧密合作,已经着手建立的科研合作基地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媒体研究基地”、“中国移动新媒体研究基地”、“中国联通新媒体研究基地”、“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研究基地”、“CMMB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研究基地”等。目前,中心正在积极筹备同美国、英国、日本共同筹建新媒体科研国际合作基地。科研成果与信息资源体系是将中国传媒大学几十年来在数字传媒领域、艺术创意领域的大量丰硕研究成果系统化管理、网络化应用的系统平台。其中涵盖了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领域、新媒体经营管理研究领域、消费者和受众研究领域、广告研究领域等多个方向的优秀研究成果和权威、全面的各领域行业资讯信息。该系统平台将为新媒体研究中心的所有研究项目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和数据支持。为科研人员随时了解行业实际状况,以及寻求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论证支持提供方便;同时也为行业公司和商业机构在工作实践中,及时寻求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引提供了可能;更为沟通国内外新媒体行业和新媒体学术界之间的相互了解、互相学习搭建了最便捷的传播平台。新媒体示范基地是新媒体前沿热点的展示窗口和体验中心。它坐落于中国传媒大学综合实验楼,设置“多媒体内容制作中心”、“移动媒体中心”、“数字电视中心”,以及“宽带互联网中心”四个展示空间。定期对国内外最前沿、最创新的新媒体创新经营模式、增值业务应用形式;新媒体技术路线、系统平台;新媒体内容产品形态、广告形式,以及新媒体终端产品等进行公开展示。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行业界开拓眼界,真正了解新媒体、学习新媒体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和最开放的窗口。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亲生学子,当然要来回答一下啦!中传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景色还是非常优美的,有许多特色地方都是大家争相拍照留念之处。1、 钢琴湖。钢琴湖位于中国传媒大学星光超市和图书馆之间,因外形酷似钢琴而得名。钢琴湖湖水清澈,甚至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很是惹人喜欢。冬季气温下降,湖面结了一层薄冰,整个湖仿佛带上了朦胧的面纱,变成一位冬日的素净使者。2、 明德湖。明德湖最佳观赏时期不是精神飒爽的白天,而是静谧安然的夜晚。只有在那时,站在湖边,我们便可以看到桥下一轮莹莹皎洁的“月亮”——那是放在桥底下的明灯,浮在湖面上,散发出荧光,让人烦躁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找到了可以依靠心灵的力量。3、 大阅城。大阅城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图书馆“官名”,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地上最高七层,地下两层。而图书馆采用全开放式管理方式,主楼地上一层主要是办公区,大厅内设有总借还台和总咨询台,是图书馆主楼唯一的出入口;二层是期刊、报纸阅览区;三至六层是图书借阅区;七层是电子阅览区(包括特色的精品试听室)。图书馆副楼为会议中心。图书馆地下一层暂时是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地下二层为密集存放区。图书馆的建筑非常具有现代风格,用几何的图形展现一种庞大的设计美感。在夜晚时候,灯光亮起,更为大阅城添一分生活的韵味色彩。希望这个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