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发布时间: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1]张志鹏,深化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策略,《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2]高波、张志鹏,“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培育与南京市地点竞争力提升”,《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增刊。[3]高波、张志鹏,“文化与经济发展:一个文献评述”,《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4]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约束与企业文化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1《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5]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0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24期 篇目辑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4000字。[6]高波、张志鹏,“城市文化扩展与企业家精神形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7]张志鹏,“中国缺少‘格林斯潘宏观调控’的产权基础”,《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9月。[8]张志鹏,“经济学视野的宗教信仰市场”,《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10月。[9]张志鹏,“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3期。[10]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激励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张志鹏,“剖析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伪问题”,《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3月。[12]张志鹏,“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天府新论》2005年第5期。[13]张志鹏,“公司治理创新:从企业文化视角的解释”,《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7期。[14]张志鹏,“劳动市场行为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5第4期。[15]张志鹏,“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学术前沿》2005年第3期。[16]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7]高波、张志鹏,“文化约束与文化投资:对南京市民营企业成长的一种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增刊。[18]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概念与范式”,《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9]和萍、张志鹏,“品牌的经济学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张志鹏、王仕军,企业文化:从管理学走进经济学,《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4期。[21]高波、张志鹏,文化视角的企业理论:综合与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22]张志鹏,论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的扩展,《管理研究》2006第2期。[23]张阳、张志鹏,基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机制、模式与路径,东方管理评论(第1辑),2007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4]张志鹏,长三角创新之谜: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诠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25]张志鹏,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增长:趋同或分化,《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26]汪群、张志鹏 张阳,跨国文化战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竞争力,《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27]张志鹏,觉醒、认同与合约的重订——读《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6期。[28]张志鹏、张耀文,城市转型、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保增长、促转型”与南京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专辑。[29] 季红军、张志鹏、荆磊,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路径探讨,《中国国防经济》,2010年第2期。[30]张志鹏,灵性资本:内涵、特征及其在转型期中国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宗教》2010年第4期全文复印。[31] 张志鹏,不该忽视的经济周期常识,《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32]孙建波、张志鹏,主动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依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转摘。[33]张志鹏、张耀文,创意城市与城市发展的动态路径:南京的应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专辑。[34]孙建波 张志鹏 ,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资产收益特征变化,《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35]张志鹏,社会资本、宗教资本与传教策略—对宁夏基督宗教传播的一个解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张志鹏,信仰均衡、制度环境与基督徒企业家的行为选择,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2] 张志鹏,哈耶克的宗教演化论及其对中国转型启示,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Hayek Society,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2010。[3] 张志鹏,基督宗教在宁夏的传播:阻力与策略,“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宗教的传播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兰州·兰州大学,2010。[4]张志鹏,转型期中国的灵性资本:源于本土还是全球?《第六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2009,无锡。[5]张志鹏,宗教信仰与经济增长:如何解释中国奇迹?,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北京。[6]张志鹏,竞争、代价与增长:对南京基督教团体的分析,第四届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上海。[7]张志鹏,发现信仰市场:从宗教经济学的一个启示,第三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2006,北京。[8]张志鹏,战略成功因素: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认知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2006年研讨会,南京。 [1]在《中国民族报》开设“宗教变迁与经济发展系列随笔”,已撰写发表随笔102篇(每周1篇)。[2]在《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9篇。 [1]张志鹏,家庭时间分配与教堂出席(Corry Azzi, Ronald Ehrenberg),《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年第3期。

[参考文献][1]东方兰论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J]文学研究,1940,(5):[2]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3]方平莎士比亚“天鹅之歌”—《暴风雨》赏析[J]名作欣赏,1995,(1):[4]郭华敏论《暴风雨》中的基督教隐喻系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110-113,[5]贺祥麟莎士比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6]华泉坤 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46-52,[7]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8]李蕾《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77-80,[9]彭镜禧发现莎士比亚—台湾莎学论述集[C]台湾:猫头鹰出版社,[10]邵旭东 王忠祥《暴风雨》的主题及其它[A]阮坤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国际莎学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李伟民; 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莱特形象认识辨析 [J];四川戏剧; 2003年06期姜桂栩;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视角检视 [J];文史哲; 2003年05期于凤保;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 [D];安徽大学; 2007年陈敦;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5期李玉莲;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89年04期肖四新; 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王本朝; 论宗教文化对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影响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从丛;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从丛;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01期赵晓梅;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 [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王鹏;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忏悔母题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李伟昉; 莎士比亚与《圣经》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黄龙; 莎士比亚文艺观溯源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01期Frye, Roland Mushat; Shakespeare and Christian Doctrine [M];; 1963年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 [J];外语研究; 2007年02期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焦晓燕; 哈代小说与基督教文化 [D];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钱佼汝;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60-65孙家琇;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72-80张冲; 当代西方莎士比亚变奏二十年(1965—1985)[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1期; 123-129王田葵; 试论拜伦诗歌“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十九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历程论(四)[J];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 66-73方平; 小精灵蒲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观——《仲夏夜之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93-99郑土生,肇星; 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点[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0-106卞之琳; 了与不了:莎士比亚悲剧研究纪程——《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前言[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7-110钱佼汝; 美国新派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和分解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2-24乔纳森·卡勒,钱佼汝; 当前美国文学批评中争论的若干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5-32朱虹;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01期; 90-94汪义群; 莎士比亚宗教观初探 [J];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03期; 117-124张慧荣; 从《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亚的中立女性观 [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64-66智慧的作用 [J];领导文萃; 1996年09期; 87再说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3期; 154-155阅读莎士比亚 [J];博览群书; 2004年12期; 70杜革非; 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英文) [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2期; 24-25马太·阿纳德原,曲文敏; 《莎士比亚赞》 [J];河西学院学报; 1988年02期; 104-105天章; 西柏林世界莎士比亚大会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年03期; 73-76许国璋; 莎士比亚十二赞 [J];外国文学; 1981年07期; 65-72萧莎;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1期; 151-152孙丽丽; 从毁灭到拯救 [D];山东师范大学; 2003年厉彦花; 论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的宗教观 [D];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孙海西;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D];山东大学; 2005年矫福军; 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 [D];吉林大学; 2004年宋艳;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 [D];安徽大学; 2005年黄凌; 《乌托邦》与圣经暨莫尔的宗教观 [D];河南大学; 2006年徐剑莹;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 [D];安徽大学; 2006年王彦;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圣经原型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孙珍; 背弃与顿悟 [D];山东师范大学; 2004年董莉;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陈茂庆; 戏剧中的梦幻 [D];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王志耕;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D];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臧天婴; 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陈少辉; 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桑迪欢; 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 [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2年裘克安;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N];人民日报; 2002年雷鸣; 莎士比亚经典的现代话题 [N];中国妇女报; 2004年洪蔚; 当莎士比亚遇上电影 [N];科学时报; 2004年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书评人 马淑艳;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原汁原味品莎翁 [N];光明日报; 2004年裘克安; 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 [N];光明日报; 2000年兰守亭; 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4年易沉; 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通讯员 杨英姿 记者 余传诗; 《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 [N];中华读书报; 2007年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

蔡道通个人简介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分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师从公丕祥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曾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以及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科研方面获得省政府三等奖一次,市厅级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主要教学与科研领域: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在《法学研究》、《刑事法评论》、《中国法学》、《公法》、《法学》、《法学家》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蔡道通 法学专著:《刑事法治:理论诠释与实践求证》,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刑事法治的基本立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能说的再具体一点吗,要写几千字的?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新型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培育点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国妇联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社科类研究基地: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8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该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6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共获得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省首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全国并列第七。 由该校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于2014年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间,该校共申报218项,其中65项获立项资助,包括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立项总经费5万元。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7项),立项数首次突破30大关,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为8%,远超全国平均立项率3%的水平。获批立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国师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仅次于南京大学)。其中,获批立项重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国师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立项项目2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1项。 馆藏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调集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等单位所藏书刊资料组建而成。全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  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逾300万册,其中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32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1000种,各类数据库资源112个。敬文图书馆(总馆):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助,并以已故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中国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生地图书馆:生地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约4万册。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社科图书馆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社会科学研究型文献约5万册。密集书库主要收藏用频较低的中外文书刊50万册。数理化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位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理学研究型文献约6万册。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010年已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二次文献转摘率,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海图书馆编制的《全国报刊索引》、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该刊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其论文每年的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中均排在20名以内。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优秀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获得社科类十佳期刊、优秀期刊的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近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了全国高校“双十佳”、“三十佳”学报和“全国社科学报名刊”荣誉称号。《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其中的数学、生命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02—2005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5、0563、115、204;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0、10、20、22、61。  已被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收录。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不了

网址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3102/2008/13/htm

[1]张志鹏,深化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策略,《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2]高波、张志鹏,“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培育与南京市地点竞争力提升”,《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增刊。[3]高波、张志鹏,“文化与经济发展:一个文献评述”,《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4]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约束与企业文化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1《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5]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0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24期 篇目辑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4000字。[6]高波、张志鹏,“城市文化扩展与企业家精神形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7]张志鹏,“中国缺少‘格林斯潘宏观调控’的产权基础”,《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9月。[8]张志鹏,“经济学视野的宗教信仰市场”,《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10月。[9]张志鹏,“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3期。[10]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激励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张志鹏,“剖析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伪问题”,《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3月。[12]张志鹏,“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天府新论》2005年第5期。[13]张志鹏,“公司治理创新:从企业文化视角的解释”,《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7期。[14]张志鹏,“劳动市场行为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5第4期。[15]张志鹏,“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学术前沿》2005年第3期。[16]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7]高波、张志鹏,“文化约束与文化投资:对南京市民营企业成长的一种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增刊。[18]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概念与范式”,《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9]和萍、张志鹏,“品牌的经济学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张志鹏、王仕军,企业文化:从管理学走进经济学,《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4期。[21]高波、张志鹏,文化视角的企业理论:综合与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22]张志鹏,论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的扩展,《管理研究》2006第2期。[23]张阳、张志鹏,基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机制、模式与路径,东方管理评论(第1辑),2007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4]张志鹏,长三角创新之谜: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诠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25]张志鹏,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增长:趋同或分化,《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26]汪群、张志鹏 张阳,跨国文化战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竞争力,《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27]张志鹏,觉醒、认同与合约的重订——读《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6期。[28]张志鹏、张耀文,城市转型、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保增长、促转型”与南京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专辑。[29] 季红军、张志鹏、荆磊,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路径探讨,《中国国防经济》,2010年第2期。[30]张志鹏,灵性资本:内涵、特征及其在转型期中国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宗教》2010年第4期全文复印。[31] 张志鹏,不该忽视的经济周期常识,《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32]孙建波、张志鹏,主动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依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转摘。[33]张志鹏、张耀文,创意城市与城市发展的动态路径:南京的应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专辑。[34]孙建波 张志鹏 ,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资产收益特征变化,《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35]张志鹏,社会资本、宗教资本与传教策略—对宁夏基督宗教传播的一个解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张志鹏,信仰均衡、制度环境与基督徒企业家的行为选择,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2] 张志鹏,哈耶克的宗教演化论及其对中国转型启示,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Hayek Society,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2010。[3] 张志鹏,基督宗教在宁夏的传播:阻力与策略,“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宗教的传播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兰州·兰州大学,2010。[4]张志鹏,转型期中国的灵性资本:源于本土还是全球?《第六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2009,无锡。[5]张志鹏,宗教信仰与经济增长:如何解释中国奇迹?,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北京。[6]张志鹏,竞争、代价与增长:对南京基督教团体的分析,第四届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上海。[7]张志鹏,发现信仰市场:从宗教经济学的一个启示,第三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2006,北京。[8]张志鹏,战略成功因素: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认知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2006年研讨会,南京。 [1]在《中国民族报》开设“宗教变迁与经济发展系列随笔”,已撰写发表随笔102篇(每周1篇)。[2]在《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9篇。 [1]张志鹏,家庭时间分配与教堂出席(Corry Azzi, Ronald Ehrenberg),《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年第3期。

徐树铮:现实中的“荆生”?——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同舟共进 2010/06作为学者的何满子 当代文坛 2010/03《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学”艺术分析之一 当代作家评论 2010/03漫议顾彬 读书 2010/04关于“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0/02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 文艺研究 2010/03“十七年文学”中的汪曾祺 文学评论 2010/01《野草》修辞艺术细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1文学批评的语文品格——以一篇文章为例 文艺争鸣 2009/11《钟山》创刊三十年感言 小说评论 2009/05《八一宣言》、“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报刊荟萃 2009/07“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河北学刊 2009/04鲁敏小说论 文学评论 2009/03汪精卫见溥仪:“木偶奇遇记” 文史博览 2009/06当代文艺中的“阶级情”与“骨肉情”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3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 社会科学 2009/04我所理解的顾彬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鲁迅年谱》增订本亟待再次修订 文艺研究 2009/03“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漫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名作欣赏 2009/03“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 东岳论丛 2009/01禁欲时代的情色——“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形象 雨花 2009/02两个瞿秋白与一部《子夜》——从一个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歧途 南方文坛 2009/01鲁迅与中国托派的恩怨 南方文坛 2008/05鲁迅对鹤见祐辅《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译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3钱钟书两篇论文中的三个小问题 文艺研究 2008/03孙犁的意义 文学评论 2008/0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 文艺争鸣 2008/01毕飞宇小说中的“性话语”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1当代作家的可持续写作问题 扬子江评论 2007/01郭沫若:毛泽东诗词解说者的尴尬 同舟共进 2007/10心中的先生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7/10略议墨子的和谐观及其时代价值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7/04“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由《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想到的 文艺争鸣 2007/08作家的工匠化 文艺争鸣 2007/04以伪乱真和化真为伪——刘禾《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中的问题意识 文艺研究 2007/04学者之怒与诗人之忧——说说何满子与邵燕祥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6/04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文学评论 2006/06我的老师潘旭澜先生 美文(上半月) 2006/11花拳绣腿的实践——评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的语言问题 文艺研究 2006/10关于胡与鲁之比较的读书研究计划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5/02不成问题的问题——鲁迅与胡适比较中的问题之一 当代作家评论 2005/04胡搅蛮缠的比较——驳王德威《从“头”谈起》 南方文坛 2005/02鲁迅笔下的无赖儿郎——也谈鲁迅对流氓文化的批判 江汉论坛 2005/01读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 文学评论 2005/01在爱国名义下的一记耳光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4/09读黄蓓佳《没有名字的身体》 文艺争鸣 2004/04被遮蔽的与被误解的——读《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小说评论 2004/04鸟比驴好,也比狐好——关于《绝唱》 长城 2003/02其实汪曾祺也善写恶人——说《鸡毛》 长城 2003/01胡适的“最低限度” 海燕 2003/03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四 对昆德拉的接受与拒绝 小说评论 2003/05中国文艺美学如何与时俱进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在文学的名利场上——漫说批评 南方文坛 2003/05瞿秋白的“名誉” 南方文坛 2003/03花·雨·狐——朱文颖小说印象 南方文坛 2003/01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五——比喻砌成的《围城》——钱钟书对比喻的研究与运用 小说评论 2003/06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三 《我与地坛》的小说嫌疑 小说评论 2003/04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二——“城市文学的消亡与再生”——从《我们夫妇之间》到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一——我喜欢汪曾祺,但不太喜欢《受戒》 小说评论 2003/02从瞿秋白到韦君宜——两代“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的反思之一 文艺争鸣 2003/01用一生的时间吐尽狼奶(外一则) 文学自由谈 2003/04亟需确立通俗文学批评标准 章回小说 2002/02唐德刚笔下的胡适 书屋 2002/02林道静、刘世吾、江玫与露沙——当代文学对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叙述 文艺争鸣 2002/02开放、敏锐而又切实的“问题意识”——读《多维视野中的鲁迅》 文学评论 2002/05批评金庸:对“五四”精神的捍卫 粤海风 2001/01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 文艺争鸣 2001/01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 粤海风 2000/05钱钟书旧事:谁是被侮辱被损害者 粤海风 2000/02鲁迅的脑袋和自由主义的帽子 鲁迅研究月刊 2000/11在鲁迅止步的地方——关于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几点想法 鲁迅研究月刊 2000/07何谓“思想家” 鲁迅研究月刊 2000/06等待与寻找 党政论坛 2000/06小说还剩下什么 雨花 1999/04被延迟了的伤痛(名家评点) 雨花 1999/04随笔、文学、经济学及其他 书屋 1999/06[岂好辩哉]之五——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 书屋 1999/05[岂好辩哉]之四——批判传统文化仍是当务之急 书屋 1999/04[岂好辩哉]之三 平凡的能力与非常的影响——说说张铁生 书屋 1999/03[岂好辩哉]之二——为一九八九年版《辞海》送行 书屋 1999/02[岂好辩哉]之一——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书屋 1999/01“职业批评家”的消失 南方文坛 1999/06文艺战线——兼谈文艺用语的军事化问题 南方文坛 1999/05鲁迅的临终情怀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9/03学术讨论中的“假相倚”现象 天涯 1998/01中国式的“为学术而学术” 文艺评论 1998/03客观之幌下的肆意歪曲——对一本《梁实秋传》的几点订正 书屋 1998/04另几种亵渎 鲁迅研究月刊 1998/04读书札记:关于自由主义 天涯 1997/02鲁迅晚年的“姑活”心态 东方艺术 1997/06“给每日以生命”──关于文化批判的方式 东方艺术 1997/05“对不起!中国大得过分了!” 东方艺术 1997/01蔡元培的“兼”与“偏” 文学自由谈 1997/05所谓“文革语言” 文学自由谈 1997/02多少话,欲说还休关于鲁迅的“顾忌” 鲁迅研究月刊 1997/03为“道德评价”一辩 长城 1996/05命蹇运滞的现实主义 时代文学 1996/06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民粹主义的读书札记 上海文学 1996/09“高调”与“危害”及其他 文艺评论 1996/03平凡与平庸 文艺评论 1996/01把农民当笑料的背后——从一个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书屋 1996/02冷眼看“张热”——张爱玲的当前文坛的启示 书屋 1996/01当前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文艺争鸣 1996/06两种不同质地的文化──略论“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别 文艺争鸣 1996/05文人:文与人 作家 1995/12再谈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及其他 文艺争鸣 1995/02走出困境与丧失自身的“纯文学” 文学自由谈 1995/01人类生存的后半夜——《某一年的后半夜》粗解 大家 1994/04往事如烟——《观望》印象 大家 1994/02“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文艺评论 1994/05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比较(下) 文艺评论 1994/02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种比较(上) 文艺评论 1994/01一份备忘录——为未来的文学史家而作 文艺争鸣 1994/02偏颇的评析─—论王晓明先生研究鲁迅小说创作心理障碍时的心理障碍 鲁迅研究月刊 1994/03接近于无限透明的人格理想──关于朱苏进的两部中篇新作 当代作家评论 1994/01当一个作家或者不当 文学自由谈 1993/04悲悯与慨叹——重读《古船》与初读《九月寓言》 当代作家评论 1993/01重提小说的认识价值——米兰·昆德拉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启示 文艺评论 1993/05集体主义的价值限度 文艺评论 1993/04偶思长短录 文艺评论 1993/03在功利与唯美之间 文艺评论 1993/02小说的世俗描写与超越意蕴 文艺评论 1993/01李杭育论 文艺争鸣 1992/02“谁缚汝?”——也谈“军事文学”的突破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6心债的偿还——潘旭澜先生散文读札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5残雪、余华:“真的恶声”?——残雪、余华与鲁迅的一种比较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1仿效与创新——毕加索的启示 读书 1991/07人物论: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荣辱兴衰 当代作家评论 1991/03文艺创作中的仿效与创新——大地与天空的对话 文艺争鸣 1991/05为自己辩护——思想与体验之一 文艺评论 1991/03朱苏进小说中的“孟中天精神” 小说评论 1990/03关于几篇情绪化的小说 当代作家评论 1990/01文学艺术中的进化观念与创新识意——大地与天空的对话 文艺争鸣 1990/04“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九 文艺评论 1990/06当代小说中的“做人现象”——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八 文艺评论 1990/05愚昧的正派——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七 文艺评论 1990/04愚弱者的强权——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六 文艺评论 1990/03精神的花朵——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五 文艺评论 1990/02家中的风景——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四 文艺评论 1990/01不名刊物和未名作家——偶读《日晕》的随想 文学自由谈 1989/02余华的疯言疯语 当代作家评论 1989/04“残酷”的意义——关于最近几年的一种小说现象 文艺争鸣 1989/02当代小说中的墨家文化心理——当代小说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三 文艺评论 1989/06哥哥你走西口——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二 文艺评论 1989/05“人面不知何处去”——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一 文艺评论 1989/04民以食为天——当代小说中饥饿描写的文学意义 文艺评论 1989/01假作真时真亦假——读《红橄榄》 文学自由谈 1988/04俯瞰和参与——《古船》和《浮躁》比较观 当代作家评论 1988/01从愤世到厌世——三年来的“反文化小说”读札 小说评论 1988/04当代小说中的创伤报复型人物——兼谈“改革者”形象塑造 文艺评论 1988/02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地址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家法哲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Judgment Categories in Judicial Practi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Winter 2007 。中国法传统在当代的命运 《法学家》2007年第5期。判决如何作出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问题、思路与方法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3期。罗马的公犯诉讼及其惩罚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法律信仰转型中人的主体性 《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中国封建法再认识 《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法律思想的形成 《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法治中国与儒家礼法思想——以两对范畴为分析框架 《学衡论丛》第4卷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古希腊的民主与法制(下) 与贺卫方教授合作 《中西法律传统》第五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早期罗马法中的形式主义 《学术研究》2005年第12期。中国古典文本中的法律形式 《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为法律赢得神圣——中西法律观念的信仰基础反思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道成肉身与体用一如——基督教与儒家本体论之比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殉道与升华——从苏格拉底之死解读民主与法治的流变 《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2期。古希腊的民主与法制(上) 与贺卫方教授合作 《中西法律传统》第四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法律思想的“外”与“内” 《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比较与审思:英美法系中的判例与制定法 《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在理念与仪则之间——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义与礼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善良为何如此重要?——中西人治思想的一个比较观察 《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理念与风格——判例与制定法之运作及其合理性评价 《学衡论丛》第2卷 岳麓书社2002年版。市场经济中的法治与道德 《学术研究》2001年第10期。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范式 《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研究范式 《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先秦儒家礼法思想中的道德与法律 《中西法律传统》2001年第1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世纪的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 《学术研究》2000年第10期。现代理论视域中的中国法治 《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综述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第1卷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多元解释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第1卷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判例法与制定法的运作与未来 《判例在中国》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在法律的传统与变革之间 《开放时代》1998年5、6月号。西方法律传统的类型研究及其局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关于外国法制研究的几点思考 与徐忠明合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增刊。法律与道德的二重性 《华夏》 1996年第4期。罗马私法中的占有制度 《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

[1]张志鹏,深化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策略,《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2]高波、张志鹏,“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培育与南京市地点竞争力提升”,《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增刊。[3]高波、张志鹏,“文化与经济发展:一个文献评述”,《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4]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约束与企业文化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1《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5]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0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24期 篇目辑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4000字。[6]高波、张志鹏,“城市文化扩展与企业家精神形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7]张志鹏,“中国缺少‘格林斯潘宏观调控’的产权基础”,《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9月。[8]张志鹏,“经济学视野的宗教信仰市场”,《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10月。[9]张志鹏,“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3期。[10]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激励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张志鹏,“剖析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伪问题”,《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3月。[12]张志鹏,“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天府新论》2005年第5期。[13]张志鹏,“公司治理创新:从企业文化视角的解释”,《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7期。[14]张志鹏,“劳动市场行为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5第4期。[15]张志鹏,“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学术前沿》2005年第3期。[16]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7]高波、张志鹏,“文化约束与文化投资:对南京市民营企业成长的一种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增刊。[18]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概念与范式”,《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9]和萍、张志鹏,“品牌的经济学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张志鹏、王仕军,企业文化:从管理学走进经济学,《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4期。[21]高波、张志鹏,文化视角的企业理论:综合与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22]张志鹏,论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的扩展,《管理研究》2006第2期。[23]张阳、张志鹏,基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机制、模式与路径,东方管理评论(第1辑),2007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4]张志鹏,长三角创新之谜: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诠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25]张志鹏,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增长:趋同或分化,《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26]汪群、张志鹏 张阳,跨国文化战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竞争力,《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27]张志鹏,觉醒、认同与合约的重订——读《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6期。[28]张志鹏、张耀文,城市转型、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保增长、促转型”与南京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专辑。[29] 季红军、张志鹏、荆磊,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路径探讨,《中国国防经济》,2010年第2期。[30]张志鹏,灵性资本:内涵、特征及其在转型期中国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宗教》2010年第4期全文复印。[31] 张志鹏,不该忽视的经济周期常识,《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32]孙建波、张志鹏,主动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依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转摘。[33]张志鹏、张耀文,创意城市与城市发展的动态路径:南京的应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专辑。[34]孙建波 张志鹏 ,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资产收益特征变化,《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35]张志鹏,社会资本、宗教资本与传教策略—对宁夏基督宗教传播的一个解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张志鹏,信仰均衡、制度环境与基督徒企业家的行为选择,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2] 张志鹏,哈耶克的宗教演化论及其对中国转型启示,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Hayek Society,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2010。[3] 张志鹏,基督宗教在宁夏的传播:阻力与策略,“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宗教的传播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兰州·兰州大学,2010。[4]张志鹏,转型期中国的灵性资本:源于本土还是全球?《第六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2009,无锡。[5]张志鹏,宗教信仰与经济增长:如何解释中国奇迹?,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北京。[6]张志鹏,竞争、代价与增长:对南京基督教团体的分析,第四届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上海。[7]张志鹏,发现信仰市场:从宗教经济学的一个启示,第三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2006,北京。[8]张志鹏,战略成功因素: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认知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2006年研讨会,南京。 [1]在《中国民族报》开设“宗教变迁与经济发展系列随笔”,已撰写发表随笔102篇(每周1篇)。[2]在《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9篇。 [1]张志鹏,家庭时间分配与教堂出席(Corry Azzi, Ronald Ehrenberg),《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年第3期。

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SocialScience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Mathematical Biquarterly);主办:南京大学周期:双月;双月;半年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ISSN:0469-5097;1007-7278;0469-5097CN:32-1169/N;32-1084/C;32-1169/N邮发代号:28-2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

[1]张志鹏,深化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的策略,《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2]高波、张志鹏,“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培育与南京市地点竞争力提升”,《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增刊。[3]高波、张志鹏,“文化与经济发展:一个文献评述”,《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4]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约束与企业文化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F31《工业企业管理》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5]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0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24期 篇目辑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4000字。[6]高波、张志鹏,“城市文化扩展与企业家精神形成”,《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7]张志鹏,“中国缺少‘格林斯潘宏观调控’的产权基础”,《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9月。[8]张志鹏,“经济学视野的宗教信仰市场”,《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10月。[9]张志鹏,“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3期。[10]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激励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张志鹏,“剖析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伪问题”,《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3月。[12]张志鹏,“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天府新论》2005年第5期。[13]张志鹏,“公司治理创新:从企业文化视角的解释”,《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7期。[14]张志鹏,“劳动市场行为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5第4期。[15]张志鹏,“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学术前沿》2005年第3期。[16]张志鹏,“企业文化选择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7]高波、张志鹏,“文化约束与文化投资:对南京市民营企业成长的一种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增刊。[18]高波、张志鹏,“文化成本:概念与范式”,《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9]和萍、张志鹏,“品牌的经济学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张志鹏、王仕军,企业文化:从管理学走进经济学,《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4期。[21]高波、张志鹏,文化视角的企业理论:综合与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22]张志鹏,论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的扩展,《管理研究》2006第2期。[23]张阳、张志鹏,基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多元战略创新:机制、模式与路径,东方管理评论(第1辑),2007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4]张志鹏,长三角创新之谜: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诠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25]张志鹏,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增长:趋同或分化,《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26]汪群、张志鹏 张阳,跨国文化战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竞争力,《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27]张志鹏,觉醒、认同与合约的重订——读《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6期。[28]张志鹏、张耀文,城市转型、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发展战略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保增长、促转型”与南京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专辑。[29] 季红军、张志鹏、荆磊,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路径探讨,《中国国防经济》,2010年第2期。[30]张志鹏,灵性资本:内涵、特征及其在转型期中国的作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宗教》2010年第4期全文复印。[31] 张志鹏,不该忽视的经济周期常识,《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32]孙建波、张志鹏,主动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依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转摘。[33]张志鹏、张耀文,创意城市与城市发展的动态路径:南京的应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专辑。[34]孙建波 张志鹏 ,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资产收益特征变化,《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35]张志鹏,社会资本、宗教资本与传教策略—对宁夏基督宗教传播的一个解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张志鹏,信仰均衡、制度环境与基督徒企业家的行为选择,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2] 张志鹏,哈耶克的宗教演化论及其对中国转型启示,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Hayek Society,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2010。[3] 张志鹏,基督宗教在宁夏的传播:阻力与策略,“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宗教的传播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兰州·兰州大学,2010。[4]张志鹏,转型期中国的灵性资本:源于本土还是全球?《第六届宗教社会科学研讨会》,2009,无锡。[5]张志鹏,宗教信仰与经济增长:如何解释中国奇迹?,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北京。[6]张志鹏,竞争、代价与增长:对南京基督教团体的分析,第四届中国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上海。[7]张志鹏,发现信仰市场:从宗教经济学的一个启示,第三届宗教社会科学国际研讨会,2006,北京。[8]张志鹏,战略成功因素: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认知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2006年研讨会,南京。 [1]在《中国民族报》开设“宗教变迁与经济发展系列随笔”,已撰写发表随笔102篇(每周1篇)。[2]在《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9篇。 [1]张志鹏,家庭时间分配与教堂出席(Corry Azzi, Ronald Ehrenberg),《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年第3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