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食品科学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

食品科学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159-2003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7] 赵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实现[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8] 陈红波,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10] Jerome P Lynch, Kincho H Law, Anne S Kiremidjian, et al, Validation of a Wireless Modular Monitoring System for Structures[C],SPIE’s 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mart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San Diego, CA,USA, 前两篇为学位论文[D],第三篇为会议论文[C](隶属于论文集格式),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其他文献的格式见参考资料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食品科学杂志参考文献格式endnote

打开endnote------点击help--------点击web styles finder--------进入endnote主页---------在style or journal name 中输入杂志名(关键词就行)----------点击apply---------找到相应杂志,点击download---------打开下载文件,点击file菜单---------点击save as--------确定对话框中的杂志名后点save--------然后点击file中的 这样你就能获得你想投杂志的最新参考文献格式。

在endnote中可以搜索新的参考文献添加即可。步骤如下:打开Endnote,点击菜单栏中的editor——outputstyle——openstylemanger;在弹出的的窗口中部,点击getmoreontheweb;这是便会跳转到Endnoteoutputstyle的官方下载网站,在网页的中部键入你要搜索的期刊名称(以Nature为例),点击apply;在搜索到的结果中找到自己搜索的杂志,点击右边的download,这是浏览器便会下载对应的Endnotestyle文件;下面就是将此文件导入Endnote中,将该下载的文件复制到Endnote安装目录下的style文件夹中即可。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菜单preference-output styles-open style manager,选择你要修改的style,进入修改template一栏的内容。  如果不清楚怎么修改,网上搜搜教程,或者看我私信给你的教程。  如果我的回答没帮助到您,请继续追问。

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完整的参考文献是严谨的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与否也反映出论文作者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写过论文的同学都知道,参考文献的格式调整是个繁琐而又费力不讨好的过程。特别是文章被拒后改投其他期刊,这些期刊可能采用不同的风格指南,就需要对参考文献的格式全部重排,非常麻烦。Endnote的word插件可以帮助作者在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中进行自由的切换,可惜不是免费的。不过好消息是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不少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能帮助学术人员将这样的过程化繁为简。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可用于自动格式化参考文献以适应特定的格式指南。这些工具有助于根据要求完成参考文献的格式调整,帮助创建参考书目等。有些文献格式生成器还提供一些附带功能,例如Cite This For Me还提供抄袭和拼写检查,在使用时输入格式指南和源站点、期刊、数据库、博客等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帮助作者节省不少时间。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及其特点:(1)BibMe,它是一个全自动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格式指南进行设置,并搜索文章以不断更新参考书目。它支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APA,MLA,Chicago和Turabian等。(2)Citation Machine,它的功能与BibMe类似,缺点是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内保存参考书目。(3)KnightCite,它的功能相对来说要弱一些,需要手动输入数据,而且仅限于MLA,APA和Chicago风格。(4)Cite This For Me,它非常易于操作,适合学生写论文。而且可以从互联网中导入任何书籍、期刊、报纸的文章,支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Harvard、APA、MLA风格。在使用这些工具的适合,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首先是要确保这些工具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格式指南;(2)从数据库引入时,要确保创建引文所需的信息已经完成;(3)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因为文献格式生成器可能有限制;笔者试用了一下BibMe,确实觉得挺方便的,特别是在只知道文章名而缺少其他的信息的时候,搜索功能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然后使用“Final Step”就可以生成准确的参考文献,让繁琐的参考文献编辑排版工作变得简单且易于调整。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个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来互相校验。不过要提醒的是,在文章提交之前,还是需要根据期刊指南重新检查一下。

食品科学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2010年招生简章,20119月出,现在请参考201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90机械原理或894食品生物化学或895食品微生物学或935食品化学机械原理:《机械原理》孙恒、付则绍,高等教育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宁正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版;食品化学:《食品化学》(第二版),阚建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高福成,中国轻工出版社;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年6月版。

根据对学术期刊文献引用规定可知:日期括号里面指期号,如中间的“8(4)”对应“卷号(期号)”。                                                                                                                                          例:(1)学术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及注释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的均应列于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论文分章节的,每章结束后都应该注明本章参考文献,不分章节的在文后统一注明。注释统一按分页下注的方式进行。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各类引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参考资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百度百科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1、46-51是页码,8是卷号,4是期号。2、根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学术期刊文献引用规定如下:(1)学术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扩展资料:一:专著、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二: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2]OU J P,SOONG T T,et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四: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五: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六:电子文献[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食品化学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书目:《食品添加剂》郝利平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添加剂基础》 刘志皋等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手册》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技术》 郝素娥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3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食品化学的概念  二、食品化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  第四节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  第一节 概述  一、水在食品中的作用  二、水和冰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水的结构和性质  一、水的结构  二、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三、冰的结构  第三节 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  一、水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  二、水与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三、水与非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一、水的存在状态  二、水分活度  三、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四、水分活度的测定  五、水分吸附等温线  第五节 水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一、水分活度与食品保存性的关系  二、水分活度与食品化学反应的关系  三、冰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第六节 食品中水分的转移  一﹑水分的位转移  二﹑水分的相转移  第七节 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一、基本概念  二、状态图  三、分子流动性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四、水分活度、分子移动性和玻璃化  转变温度预测食品稳定性的比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糖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和构象  二、单糖的物理性质  三、单糖的化学性质  四、食品中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第三节 低聚糖  一、低聚糖的结构和构象  二、低聚糖的性质  三、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  四、功能性低聚糖  第四节 多糖  一、概述  二、多糖的构象  三、多糖的性质  四、常见的食品多糖  第五节 糖类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一、美拉德反应  二、焦糖化反应  三、多糖的水解  四、食品中糖类化合物的功能与作用  五、膳食纤维  第六节 食品多糖加工化学  一、变性淀粉  二、改性纤维素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脂类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的分类  二、脂类的结构和命名  第二节 脂类的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熔点和沸点  二、油脂的烟点、闪点、着火点  三、油脂的晶体性质  四、油脂的熔融  五、油脂的介晶相(液晶)  六、油脂的乳化特性  第三节 油脂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一、水解反应  二、氧化反应  三、热分解  四、辐照对油脂的影响  第四节 油脂的质量评鉴  一、过氧化值  二、硫代巴比妥酸法  三、活性氧法  四、史卡尔温箱实验法  五、仪器分析法  六、碘值  七、酸价  八、皂化值  九、酯值  十、二烯值  十一、丙二醛值  第五节 油脂加工化学  一、油脂的精炼  二、油脂的氢化  三、油脂的改性  第六节 脂肪替代物  一、脂肪替代品  二、脂肪模拟品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蛋白质  第一节 概述  一、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二、氨基酸的性质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和分类  一、蛋白质的结构  二、蛋白质的分类  第三节 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蛋白质的酸碱性  二、蛋白质的水解  三、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四、蛋白质的疏水性  第四节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一、水合性质  二、溶解性  三、黏度  四、胶凝作用  五、质构化  六、面团的形成  七、乳化特性  八、起泡特性  九、与风味物质的结合  十、与其他物质的结合  第五节 蛋白质的变性  一、蛋白质变性概述  二、物理变性  三、化学变性  第六节 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一、热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二、低温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三、碱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四、脱水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五、氧化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六、辐照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七、机械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第七节 蛋白质的改性  一、化学改性  二、酶法改性  第八节 食品蛋白质资源  一、肉类蛋白  二、乳蛋白  三、禽蛋蛋白  四、鱼肉蛋白  五、大豆蛋白  六、谷物蛋白  七、单细胞蛋白  八、油料蛋白  九、叶蛋白  十、昆虫蛋白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维生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D  三、维生素E  四、维生素K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C  二、维生素B  三、维生素B  四、维生素PP  五、维生素B  六、维生素B  七、维生素B  八、维生素B  九、维生素H  第四节 维生素类似物  一、胆碱  二、肌醇  三、肉碱  四、吡咯喹啉醌  第五节 维生素的生物利用性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C  三、维生素E  四、叶酸  五、维生素B  六、维生素B  七、生物素  第六节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一、食品原料的影响  二、食品加工前的预处理  三、热加工处理的影响  四、发酵与发芽的影响  五、辐照的影响  六、食品添加剂的影响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表6 1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RNI或AI  附表6 2某些维生素的UL  第七章 矿物质  第一节 概述  一、矿物质的分类  二、 矿物质的功能  第二节 食品中矿物质的基本性质  一、 矿物质的溶解性  二、矿物质的酸碱性  三、 矿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四、矿物质的浓度与活度  五、矿物质的螯合效应  六、食品中矿物质的利用率  七、成酸与成碱食物  第三节 常见矿物质元素  一、常见的常量元素  二、常见的微量元素及超微量元素  第四节 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作用及变化  一、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作用  二、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第五节 矿物质的营养强化  一、食品强化  二、生物强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表7 1常量和微量元素的RNI或AI  附表7 2某些微量营养素的UL  第八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的化学本质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  三、酶在食品科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性质和结构  一、酶的催化特性  二、酶的辅助因子  三、酶的纯化和活力  第三节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一、酶催化作用机制  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三、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  四、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剂  第四节 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特点  二、酶固定化的方法  三、固定化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第五节 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酶对食品颜色的影响  二、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  三、酶对食品质地的影响  四、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六节 酶促褐变  一、酶促褐变的机理  二、酶促褐变的控制  第七节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制糖工业  二、啤酒酿造  三、水果蔬菜加工  四、乳品加工  五、肉类和鱼类加工  六、蛋品加工  七、烤焙加工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色素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色素的概念及作用  二、食品色素的分类  第二节 色素的发色机理  第三节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一、四吡咯类色素  二、类胡萝卜素  三、多酚类色素  第四节 天然食品着色剂  一、焦糖色素  二、红曲色素  三、甜菜红色素  四、姜黄素  五、虫胶色素  六、其他天然着色剂  第五节 人工合成色素  一、苋菜红  二、胭脂红  三、赤藓红  四、新红  五、柠檬黄  六、日落黄  七、靛蓝  八、亮蓝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风味物质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的概念  二、风味物质的特点  三、风味物质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食品味感  一、味感生理  二、影响味感的主要因素  三、呈味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呈味物质  一、甜味和甜味物质  二、苦味和苦味物质  三、酸味和酸味物质  四、咸味和咸味物质  五、鲜味和鲜味物质  六、辣味和辣味物质  七、其他味感  第四节 食品香气  一、嗅觉生理  二、嗅觉理论  三、嗅感信息分类  四、功能团的风味特征  第五节 呈香物质  一、植物性食品的风味  二、肉类香气  三、焙烤食品香气  四、水产品香气  第六节 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  一、酶催化反应  二、热分解  第七节 风味物质与其他成分的作用  一、风味物质的稳定性  二、油质与风味物质的作用  三、糖类化合物与风味物质的作用  四、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的作用  五、包装材料与食品风味物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  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及趋势  第二节 防腐剂  一、常用防腐剂  二、防腐剂的使用  第三节 抗氧化剂  一、抗氧化剂概述  二、常用油溶性抗氧化剂  三、常用水溶性抗氧化剂  四、天然抗氧化剂  五、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六、抗氧化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第四节 食用合成色素  一、食用合成色素概述  二、常用食用合成色素  三、食用合成色素使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 护色剂  一、护色剂和护色助剂  二、发色机理  三、发色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  四、关于致癌问题  第六节 漂白剂  一、漂白剂概述  二、几种还原型漂白剂  三、漂白剂使用注意事项  第七节 调味剂  一、增味剂  二、酸味剂  三、甜味剂  第八节 增稠剂  一、增稠剂概述  二、常用增稠剂  三、增稠剂使用注意事项  第九节 乳化剂  一、乳化剂的定义和分类  二、乳化剂的结构和HLB值  三、乳化剂水体系中的液晶介晶相  四、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五、常用乳化剂  第十节 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  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  二、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  三、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  正确认识  思考题参考文献

食品科学参考文献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