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学作品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

文学作品参考文献格式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   [2]OU J P,SOONG T T,et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四: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五: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六: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为:作者书籍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如:郑刚生物医学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如果是合著,即有多名作者,其作者的书写格式与期刊多名作者的书写格式相同。参考文献一般包括: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以上内容参考: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学术堂提供了参考文献格式并举例说明:(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作品集参考文献格式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eb/ol]其他:[r]、[p]、[a]、[c]、[z]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本作参考文献,格式应该如下所示:[1] [美]Bruce EC++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原作者译文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格式代号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一般如果是论文的参考文献,我们那会儿是这样的格式:作者参考文献名参考文献出处哪一年第几期多少页例子:彭文波,骆伯巍,周丽华,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48~52

[2] [美]Bruce EC++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外国作品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著作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1、期刊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2、学位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示例: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3、书籍著作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扩展资料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京剧文化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黄钧,徐希博主编 2001 第164页,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1] 黄钧,徐希博 京剧文化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连续出版物的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外名可缩写,缩写后首字母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C]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文专利号,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   标引项顺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食品化学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书目:《食品添加剂》郝利平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添加剂基础》 刘志皋等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手册》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技术》 郝素娥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3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食品化学的概念  二、食品化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  第四节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  第一节 概述  一、水在食品中的作用  二、水和冰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水的结构和性质  一、水的结构  二、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三、冰的结构  第三节 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  一、水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  二、水与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三、水与非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一、水的存在状态  二、水分活度  三、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四、水分活度的测定  五、水分吸附等温线  第五节 水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一、水分活度与食品保存性的关系  二、水分活度与食品化学反应的关系  三、冰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第六节 食品中水分的转移  一﹑水分的位转移  二﹑水分的相转移  第七节 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一、基本概念  二、状态图  三、分子流动性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四、水分活度、分子移动性和玻璃化  转变温度预测食品稳定性的比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糖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和构象  二、单糖的物理性质  三、单糖的化学性质  四、食品中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第三节 低聚糖  一、低聚糖的结构和构象  二、低聚糖的性质  三、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  四、功能性低聚糖  第四节 多糖  一、概述  二、多糖的构象  三、多糖的性质  四、常见的食品多糖  第五节 糖类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一、美拉德反应  二、焦糖化反应  三、多糖的水解  四、食品中糖类化合物的功能与作用  五、膳食纤维  第六节 食品多糖加工化学  一、变性淀粉  二、改性纤维素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脂类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的分类  二、脂类的结构和命名  第二节 脂类的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熔点和沸点  二、油脂的烟点、闪点、着火点  三、油脂的晶体性质  四、油脂的熔融  五、油脂的介晶相(液晶)  六、油脂的乳化特性  第三节 油脂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一、水解反应  二、氧化反应  三、热分解  四、辐照对油脂的影响  第四节 油脂的质量评鉴  一、过氧化值  二、硫代巴比妥酸法  三、活性氧法  四、史卡尔温箱实验法  五、仪器分析法  六、碘值  七、酸价  八、皂化值  九、酯值  十、二烯值  十一、丙二醛值  第五节 油脂加工化学  一、油脂的精炼  二、油脂的氢化  三、油脂的改性  第六节 脂肪替代物  一、脂肪替代品  二、脂肪模拟品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蛋白质  第一节 概述  一、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二、氨基酸的性质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和分类  一、蛋白质的结构  二、蛋白质的分类  第三节 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蛋白质的酸碱性  二、蛋白质的水解  三、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四、蛋白质的疏水性  第四节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一、水合性质  二、溶解性  三、黏度  四、胶凝作用  五、质构化  六、面团的形成  七、乳化特性  八、起泡特性  九、与风味物质的结合  十、与其他物质的结合  第五节 蛋白质的变性  一、蛋白质变性概述  二、物理变性  三、化学变性  第六节 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一、热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二、低温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三、碱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四、脱水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五、氧化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六、辐照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七、机械处理对蛋白质的影响  第七节 蛋白质的改性  一、化学改性  二、酶法改性  第八节 食品蛋白质资源  一、肉类蛋白  二、乳蛋白  三、禽蛋蛋白  四、鱼肉蛋白  五、大豆蛋白  六、谷物蛋白  七、单细胞蛋白  八、油料蛋白  九、叶蛋白  十、昆虫蛋白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维生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D  三、维生素E  四、维生素K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C  二、维生素B  三、维生素B  四、维生素PP  五、维生素B  六、维生素B  七、维生素B  八、维生素B  九、维生素H  第四节 维生素类似物  一、胆碱  二、肌醇  三、肉碱  四、吡咯喹啉醌  第五节 维生素的生物利用性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C  三、维生素E  四、叶酸  五、维生素B  六、维生素B  七、生物素  第六节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一、食品原料的影响  二、食品加工前的预处理  三、热加工处理的影响  四、发酵与发芽的影响  五、辐照的影响  六、食品添加剂的影响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表6 1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RNI或AI  附表6 2某些维生素的UL  第七章 矿物质  第一节 概述  一、矿物质的分类  二、 矿物质的功能  第二节 食品中矿物质的基本性质  一、 矿物质的溶解性  二、矿物质的酸碱性  三、 矿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四、矿物质的浓度与活度  五、矿物质的螯合效应  六、食品中矿物质的利用率  七、成酸与成碱食物  第三节 常见矿物质元素  一、常见的常量元素  二、常见的微量元素及超微量元素  第四节 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作用及变化  一、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作用  二、矿物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第五节 矿物质的营养强化  一、食品强化  二、生物强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表7 1常量和微量元素的RNI或AI  附表7 2某些微量营养素的UL  第八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的化学本质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  三、酶在食品科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性质和结构  一、酶的催化特性  二、酶的辅助因子  三、酶的纯化和活力  第三节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一、酶催化作用机制  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三、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  四、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剂  第四节 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特点  二、酶固定化的方法  三、固定化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第五节 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一、酶对食品颜色的影响  二、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  三、酶对食品质地的影响  四、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六节 酶促褐变  一、酶促褐变的机理  二、酶促褐变的控制  第七节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制糖工业  二、啤酒酿造  三、水果蔬菜加工  四、乳品加工  五、肉类和鱼类加工  六、蛋品加工  七、烤焙加工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色素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色素的概念及作用  二、食品色素的分类  第二节 色素的发色机理  第三节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一、四吡咯类色素  二、类胡萝卜素  三、多酚类色素  第四节 天然食品着色剂  一、焦糖色素  二、红曲色素  三、甜菜红色素  四、姜黄素  五、虫胶色素  六、其他天然着色剂  第五节 人工合成色素  一、苋菜红  二、胭脂红  三、赤藓红  四、新红  五、柠檬黄  六、日落黄  七、靛蓝  八、亮蓝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风味物质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的概念  二、风味物质的特点  三、风味物质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食品味感  一、味感生理  二、影响味感的主要因素  三、呈味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呈味物质  一、甜味和甜味物质  二、苦味和苦味物质  三、酸味和酸味物质  四、咸味和咸味物质  五、鲜味和鲜味物质  六、辣味和辣味物质  七、其他味感  第四节 食品香气  一、嗅觉生理  二、嗅觉理论  三、嗅感信息分类  四、功能团的风味特征  第五节 呈香物质  一、植物性食品的风味  二、肉类香气  三、焙烤食品香气  四、水产品香气  第六节 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  一、酶催化反应  二、热分解  第七节 风味物质与其他成分的作用  一、风味物质的稳定性  二、油质与风味物质的作用  三、糖类化合物与风味物质的作用  四、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的作用  五、包装材料与食品风味物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  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及趋势  第二节 防腐剂  一、常用防腐剂  二、防腐剂的使用  第三节 抗氧化剂  一、抗氧化剂概述  二、常用油溶性抗氧化剂  三、常用水溶性抗氧化剂  四、天然抗氧化剂  五、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六、抗氧化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第四节 食用合成色素  一、食用合成色素概述  二、常用食用合成色素  三、食用合成色素使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 护色剂  一、护色剂和护色助剂  二、发色机理  三、发色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  四、关于致癌问题  第六节 漂白剂  一、漂白剂概述  二、几种还原型漂白剂  三、漂白剂使用注意事项  第七节 调味剂  一、增味剂  二、酸味剂  三、甜味剂  第八节 增稠剂  一、增稠剂概述  二、常用增稠剂  三、增稠剂使用注意事项  第九节 乳化剂  一、乳化剂的定义和分类  二、乳化剂的结构和HLB值  三、乳化剂水体系中的液晶介晶相  四、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五、常用乳化剂  第十节 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  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问题  二、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  三、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  正确认识  思考题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