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决策与信息期刊点评意见

发布时间:

决策与信息期刊点评意见

这里就可以的。。。。

你好:《决策与信息》创刊于1984年,是由武汉决策信息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杂志以宣传推进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宗旨,广泛汇集决策专家学者智慧,全力凝聚高层决策理念精华,信息来源迅捷独到,政策解读权威可信,思想表达震撼有力,出场人物业绩彪炳,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决策信息第一刊”。适合各级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首脑、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阅读和馆藏,订户广泛。国外发行到北美、西欧、日本、东南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为省级刊物,可以用于职称评审--------------提供专业论文发表

最重要的是三部分:①确定评价标准。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不 能是最优标准,而只能是满意标准。一般可以把经营目标作为评价 与选择的标准,或者把经营目标指标化,按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系数 进行评价。②选择评价方法。方案的评价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所谓从大处着眼, 就是要从系统观点出发,从全局性整体利益出发,既要考虑企业的 直接利益,又要考虑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既要求技术上的先进, 又要求经济上的合理③决策方案的鉴定与实验。经 过数学分析和经验判断,选择出某个方案以后,还要做一次最后的 鉴定。鉴定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情报信息的可靠程度;检查方案分 析时被抽象掉的因素对方案的最终选择有无显著影响;做敏感性 分析,看一看影响决策的主要条件预计误差或变化幅度是否会导 致改变对策;根据需要和可能,对决策中的某些项目做一些必要的 ,以及执行决策的意志统一 试验;再仔细地分析还有哪些不同意见,以 的程度。经过鉴定与试验,认为切实可行了 ,才能将决策付诸实施

决策与信息期刊点评意见汇总

近几年,由行政决策不科学与不透明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如何提高政府重大决策的质量,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建立健全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则是提高重大决策质量的当务之急。“风险”是指某种危害或者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存在着时空范围、烈度强弱、危害或损失大小等多维度的不确定性。自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来自自然或者社会自身的风险就随之产生。在传统社会形态中,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部自然界。而在现代社会,风险的内涵、特征以及表现形式等日益呈现出复杂性。传统社会形态中风险的外发性和单一性、局域性和孤立性、相对有限危害性和周期性等特征,也转而呈现出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趋向于常态化、社会化和全球化。正是因为现代社会风险呈现出的新特征,现代行政程序制度要求在决策程序中特别要注重风险评估制度。之所以要将风险评估作为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就是为了防范因盲目决策而产生风险,减少因错误决策而造成失误,从而确保决策者在全面了解决策可能产生风险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确立重大行政决策中的风险评估程序,关键是要健全风险评估制度。我国目前风险评估制度尚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其主要问题在于: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和中立性不够;评估范围不清,评估机制不够完善;评估标准欠缺科学性;评估程序的透明度不足、评估的责任不明。这是我们首先应当正视的问题。否则,就会使行政决策中的风险评估简单化,根本达不到风险评估程序所要追求的目的。实践中,快速决策、简单实行、随意否决的情形并不鲜见。最典型的就是近几年来多地发生的建造垃圾焚烧站以及开办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事件。在欠缺应有程序或者只是形式上走一个程序的情形下,仓促上马,紧接着就是一片反对之声,甚至造成影响很大的群体性事件,继而就是所谓的顺应民意,立即停止。这造成某些领域,特别是环保领域,陷入有决策常有反对、有反对常会成功的怪圈,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而且使政府的威信大大降低。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提升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程序的实效,既要反对无视风险胡乱决策,也要反对患得患失不敢决策。要对风险全面衡量,并基于可能因决策而引起的风险的大小、范围来区别对待。如果风险太大,超出可控范围,应当停止实施原有决策,或是调整原有方案以降低风险。即使风险可控,也要在决策实施之前落实好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风险的措施,以便及时处置决策实行中产生的问题。在行政法学研究中,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经历从鲜有关注到成为热点的变化。随着行政法政策学的进步与行政过程论的发展,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二维结构,而这恰恰是我们构建这一制度不可忽视的视角。这种二维结构表现在,风险评估的程序可以分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两方面,风险评估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二者的协作促进,风险评估标准则是在价值进路与技术进路二者之间寻找最终方向。在程序方面,把握好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的关系。行政决策从字面上看,分为“决”定与献“策”两个程序,所谓“决”,指的是行使公权力的行政机关最终确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案的风险管理行为;所谓“策”,指的则是风险评估制度的参与者,包括个人、社会组织、行政机关等,为行政机关制定和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之前进行的提供信息、参与讨论、对风险进行预估的行为。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便是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程序中两个不同的维度,而剖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正是建立健全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的首要问题。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险管理是完全的公权力行使的行为,风险评估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公权力属性。其次,风险管理的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风险评估的主体则可以是不代表公权力的公众。最后,风险管理具有唯一性、确定性,而风险评估可以具有多样性,甚至可以容许出现截然不同、自相矛盾的结果。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虽然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它们同属于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不可或缺的程序。风险管理是风险评估存在的目的,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运行良好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 亲~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 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头脑风暴法,也称为思维共振法、专家意见法,即通过有关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2)特尔菲法,这种方法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函询来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位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 (3)哥顿法:这种方法与头脑风暴法原理相似,先由会议主持人把决策问题向会议成员作笼统的介绍,然后由会议成员(即专家成员)海阔天空地讨论解决方案;当会议进行到适当时机时,决策者将决策的具体问题展示给小组成员,使小组成员的讨论进一步深化,最后由决策者吸收讨论结果,进行决策。 (4)其他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有淘汰法、环比法、归类法。 更多5条 

对于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决策方法。  ①确定性情况:每一个方案引起一个、而且只有一个结局。当方案个数较少时可以用穷举法,当方案个数较多时可以用一般最优化方法。  ②随机性情况:也称风险性情况,即由一个方案可能引起几个结局中的一个,但各种结局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通常在能用某种估算概率的方法时,就可使用随机性决策,例如决策树的方法。  ③不确定性情况:一个方案可能引起几个结局中的某一个结局,但各种结局的发生概率未知。这时可使用不确定型决策,例如拉普拉斯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遗憾准则等来取舍方案。  ④多目标情况:由一个方案同时引起多个结局,它们分别属于不同属性或所追求的不同目标。这时一般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例如化多为少的方法、分层序列法、直接找所有非劣解的方法等。  ⑤多人决策情况:在同一个方案内有多个决策者,他们的利益不同,对方案结局的评价也不同。这时采用对策论、冲突分析、群决策等方法。  除上述各种方法外,还有对结局评价等有模糊性时采用的模糊决策方法和决策分析阶段序贯进行时所采用的序贯决策方法等。不同决策分析的区别  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  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  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的大小,决定各方案的取舍。  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比,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  如果不只有一个状态,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确知,便称为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有:  a.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  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这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  等可能性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对它们一视同仁,即认为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于是这样就可按风险型情况下的方法进行决策。

决策与信息期刊点评

信息系统的完善代表信息数据收集的有效性,而信息的有效性可以给决策者在决策中的决策正确性。

统计与决策期刊是比较好发表的。都是根据文章质量来决定的,无非就是审稿周期的长短而已。要弄清楚核心期刊的概念,尽管期刊级别没有出台国家标准,但有7个不同的社会研究机构分别作出了对核心期刊的评价,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其中以北京大学的北大中文核心和南京大学的CSSCI最权威,应用范围也最广。大致是:北大核心全面,囊括了各学科,而CSSCI只针对社会科学,不包括自然科学,但更严格,两种核心中有重复期刊,比如统计与决策,既是北大核心,又是CSSCI。统计与决策期刊介绍:得有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何谓高质量的论文,就是你的论文高于普通的论文一筹的质量,教科书似的论文很难被核心期刊录用。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的前提是严肃的学术态度,千万不要评凑,部分作者在发表论文之前和论文发表完以后都不再去沾惹论文了。编辑的审稿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拼凑的论文侥幸一次,但侥幸不了两次,职称论文并不是只要一篇,特别是对高校教师,从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基金课题结题、年度评比,都需要以论文作依据。

信息是决策者的依据,信息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决策结果的方向

推荐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期刊点评意见

统计与决策不仅连续入选北大核心目录,还被众多重点院校评为权威期刊,其学术性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承认,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教育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本刊从2007年10月出版的杂志开始,规范刊期和版本标注,恢复刊期标注为连续出版刊期标注。下半月不再标注“理论版”字样,即今年10月上半月出版期为2007年第19期,10月下半月为2007年第20期,以此延续类推。

统计与决策期刊是比较好发表的。都是根据文章质量来决定的,无非就是审稿周期的长短而已。要弄清楚核心期刊的概念,尽管期刊级别没有出台国家标准,但有7个不同的社会研究机构分别作出了对核心期刊的评价,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其中以北京大学的北大中文核心和南京大学的CSSCI最权威,应用范围也最广。大致是:北大核心全面,囊括了各学科,而CSSCI只针对社会科学,不包括自然科学,但更严格,两种核心中有重复期刊,比如统计与决策,既是北大核心,又是CSSCI。统计与决策期刊介绍:得有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何谓高质量的论文,就是你的论文高于普通的论文一筹的质量,教科书似的论文很难被核心期刊录用。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的前提是严肃的学术态度,千万不要评凑,部分作者在发表论文之前和论文发表完以后都不再去沾惹论文了。编辑的审稿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拼凑的论文侥幸一次,但侥幸不了两次,职称论文并不是只要一篇,特别是对高校教师,从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基金课题结题、年度评比,都需要以论文作依据。

决策与信息期刊点评稿

回答 让你的开头足够出人意料。最初的30-60秒是你与观众建立良好互动的契机。你需要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听你演讲。任何观众在开始的两分钟内就可以决定是否要继续听下去。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采用的演讲开场白: 用故事引起听众兴趣。你需要将故事与你的演讲主题完美地联系起来。切忌轻易开玩笑,因为你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犯了一些人。我曾经用威玛·鲁道夫克服小儿麻痹走上奥运会金牌领奖台的故事作为开头,以此过渡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对团队都很重要”的演讲主题。 以事实或者数据开头。把一个有趣的或者令人震惊的声明放在最前面。例如,“在这个房间中超过一半的人将……”。事实或者具体的数据因其出人意料的属性,往往能带给听众极大冲击,进而带来很好的效果。 用疑问句开头。疑问将把你的听众带入情境中。有一次我的演讲用“有没有人曾因吃霸王餐而被逮捕?可以举一下手让我点一下人数吗?”这样的问题开场。当然,没有人会举起他的手,但是我顺利地借此机会讲述了我的妻子曾因为餐馆劣质的服务拒付账款而被餐馆经理威胁的故事。因为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得以迅速地进入我早已设好的情境,使得我随后“客户接收到的服务已经演变成一场博弈”的主题水到渠成。 引用他人的名言。这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同时给予你进入自己主题的契机。 开头的价值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向他们介绍你的演讲主题。任何不够强有力的开场白都毫无意义。 2)主体: 论述3-7个核心论点,组织你的演讲主体内容。超出这个信息范围,人们就不一定承受得住了。 如果你要做一个约30分钟的演讲,而你有3个观点想论述,这就意味着你每个观点大概可以讲10分钟。 一定要用具体的事实、数据、引用与故事支撑你的观点。真实的故事是你能保持听众高度兴趣的有力工具。 3)结尾: 在内容巅峰处结束你的演讲。结尾应该能让你的观众在退场后仍能深思你所陈述的问题,同时按照你的预期采取行动。 你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结尾: 1)总结你的主要论点; 2)讲述一个能让人感触颇深的故事; 3)引用一个能支持你观点的名言; 4)号召大家行动起来; 一定要给你的听众留下一些印象深刻的东西。 1 4 搜索资源 新闻报纸、杂志以及网络都是很好的事实、数据、名言以及故事素材来源。 1 5 写演讲稿 口语与书面语还是存在差别 更多23条 

一、简单概说   信息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新闻",它与新闻相比,只是受众不同。其中信息主要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受众为领导同志和管理人员;新闻面向社会公开发表,受众为人民大众。同一篇材料,如果公开发表在报刊上,就称为新闻,如果刊登在内部简报上,就称为信息。   1.信息的类别   根据信息反映的内容,可分为   h动态类信息   h经验类信息   h问题类信息   h建议类信息   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可分为   h简讯型信息——指一条信息只反映一地一事的简要情况,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   h综述型信息——指围绕反映组织工作某一方面的问题,对各地各部门反映的同类情况作出综合概述,以反映工作的全貌。   h述评型信息——指采取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法来反映情况,既反映客观事实,又依据事实作出客观评价,直接明确地表达采编者的意见和观点,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2.信息写作的一般要求   h主题突出,即集中、鲜明、深刻   h言简意赅,篇幅短小、结构严谨。所谓篇中无冗章,章中无冗句,句中无冗字。   h表达准确,观点与材料一致、用词规范、判断有分寸。   h语言通俗易懂,朴实而又灵动。   3.信息文稿的结构   h标题   h导语   h主体   h背景   二、写作信息的要求与技巧   1.标题—要引人注目   写作标题可采用   h直述内容的方式   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导引作用。其具体做法是一语破的、不绕弯子,以最具体、最直接的事实呈现给读者,使之一目了然。直述内容型的标题多用于拟写含有单一信息的动态信息,而不适于内容复杂的信息。   这类形式的标题不宜用于多项事实的罗列,使得标题过长,这样反而不利于表现信息内容的实质和引起读者的兴趣。直述内容型标题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   h概括归纳型的方式   它多用于综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的信息。其用语不象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   h评论建议的方式   评论建议型是把写作者本人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而其突出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而叙述性语言较少。而且在标题中常直接用“建议……”等字眼。   h题文承接的方式   这种方式即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它与文章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类型也是信息文稿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就是说,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   一条好的标题应做到:   题文一致:即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突出精华:突出最新鲜的事实突出最重要的事实。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   简洁明快: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适当省略。适当概括适当采用简称   音节整齐: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   2.导语—要直接入题“立片言以居要”   美国新闻专家梅茨说:"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甚至第一行……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一切电文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读者注意。   在目前信息文体的写作中,导语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篇信息的开始一段话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有的信息文稿虽然注意拟写导语,但也流于一般,不够精准深刻,或层次不清。   写作导语可采用   h叙述型   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往往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   h提问型   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设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两种方式都要问中要害,引出主体。其中设问式要回答简略得体,上承问句,下接主体,并留有余地,使读者产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头,继续读正文。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   h评论型   一般地说,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但如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它并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总之要把作者的评论说清楚。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在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切忌把信息写得头重脚轻,导语比例过重。   h概括型   概括型导语,既不采取提问的形式,也没有议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导语。它的特征在于,概括性更强,语言更简炼,因而没有叙述型导语那种具体的事实。在信息写作中,往往是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介绍信息、的主要内容,其具体事实要到主体中寻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如“据反映,XX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近日,XXX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读者就要到主体中寻找了。概括型的导语多用于内容复杂,有需要多方面阐述的信息。   一段好的导语的应该作到:   紧扣事实的主题:反映信息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有新意的内容,帮读者抓住阅读重点。   文字精练:导语的文要简洁。道理很简单——不能把提要式的导语写成了主体或比重过大。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这些导语写作的大忌。   3.主体—有血有肉,要素要全   信息主体,是信息的展开部分,是对所反映情况的具体说明和阐述。信息主体的要素,可以理解为"两个五"。   h一是"五W",即通常说的消息"五要素":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故(Why)。有了这五个W,就能使人看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在一篇信息中,五个W缺一不可,而且要准确具体。否则,就会使人感到语焉不详,看不明白。   h二是"五有",即有观点、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一篇好的信息不但要有筋骨,还要有血肉,这样才内容丰满。观点、措施、结果构成筋骨,情况和分析构成血肉。   4.背景材料——及时交代   所谓背景,就是用来说明所反映情况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解释其发生或发展的主观条件及其意义的情况。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背景材料的种类及运用   h对比性材料烘托主体   有比较才能对其进行鉴别。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或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或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或以计划和实际对比。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   h说明性材料说明主体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   h注释性材料注释主体   信息文稿中常常出现某些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或多数读者感到生疏的事实或术语。如果对此不进行必要地解释,肯定会使信息使用者难于理解或一知半解。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进行注释性的材料,包括产品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等,是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   运用背景材料应该做到:   围绕主题:信息写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围绕表达主题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紧扣主题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该删除的废话。背景材料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信息写作者必须以这一标准来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现象蒙蔽,将无关主题的材料也作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运用背景材料的价值。   灵活穿插:背景材料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这就是求信息写作者全面考虑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用语要简洁明了:背景材料只对信息起衬托解释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反之,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运用背景材料切忌喧宾夺主,废话连篇,淹没了信息内容。   5.形式结构   形式结构是从着笔的角度考虑文章的材料安排与基本框架,它是一篇信息文稿的骨骼。它的安排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正确、清晰地阐述主题。合理选择信息文稿的形式结构是能否搞好信息写作的关键。   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式的结构,是指完全按照事实的自然规律,以其发生、发展到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动态信息的写作常常采用这种结构。   这个结构的优点是层次清晰、情节完整;不足之处是由于事件的结果或结论都在全文结束处,所以信息的使用者不能迅速抓取信息的最重要部分,必须将全文读完。这也是它只适用于写作时效性强的突发事件和动态信息的原因。   倒金字塔结构   这一形式结构是指写作时按信息的重要性递减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即把最重要、最精彩或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放在文章的开头,以下也按先主后次、先重后轻的顺序来记述或发表议论。倒金字塔式多适用于动态信息的写作。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大特点就是开门见山,让读者阅读伊始就对事件的梗概一目了然,便于对信息的价值迅速作出判断。接下来每多读一个层次,就对整个信息多一层了解。它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就是可以从文章结尾往前删除,删至任一层次,甚至只余标题,剩下来的仍可以作为一条完整的信息使用。   h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指信息各部分内容重要性平等,形式上按系统并行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其书面形式常以一、二、三、四或部门、地域等名称进行分列。其每一并列部分都可以单独成篇,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无所谓孰轻孰重,次序上也可以任意调动。这一形式结构条理简单清晰,易读易记。多适用于综合信息、信息述评和典型经验等类型信息的写作。   h自由式结构   自由式结构是指不受框架的约束,采取灵活的写作方式编写信息文稿。它既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几种形式结构,也可以完全避开上述几种形式,或纵横交错、或边议边叙、或对话问答,甚至以电影画面镜头的手法写实等等,不一而足。   任何一种形式结构的选择运用,都应以利于表达信息内容为根本原则。

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制度构架《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6期1/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湘西产业扶贫为例《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6期1/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研究《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5期课题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的调查《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4期3/事业单位转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合理性分析《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3期1/深化区域合作明确主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3期1/明确战略定位,突出自身特点,强化政企合作《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3期1/城镇化过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大镇”为例《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11期1/习水“三关工程”的长效机制:基金会模式《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9期1/城镇化:成果显著 任重道远《经济》杂志2010年第11期,1/质量兼备的公共服务成就城市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导报》2010-7-31,1/广东省特大镇责任政府的制度创新与机构编制的改革,《县域经济论坛》2009年第9期,1/广东特大镇责任政府的制度创新《改革内参》2009-8,1/小商人,大就业《改革内参》2009-5,1/艳照门事件: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之思考 《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第5期,1/人民网全文转载两个操作示范与执法改革《山西经济日报》2008-3-21第2版,1/我国国家所有制之回溯: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进的视角《兰州学刊》2008第3期,1/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政策探析《中国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1/中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制度分析《中国法学》(英文版2008),1/事业单位营利性行为的制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期,1/事业单位的概念辨析《生产力研究》2007,23期,1/所有权与所有制概念探析《晋阳学刊》2007,6期,1/1(本文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8年第7期索引)论我国传媒业集团化整合的制度问题《晋中学院学报》2007,6期:1/对文化行业普遍职业准入制度的几点思考 中国民商法律网2007年5月13日,1/中国事业单位泛商化的法律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第4期:1/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法律对策载史际春//袁达松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7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奥运志愿者刍议 载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博士后奥运研究》2007,1/论证券业协会与投资者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2007物权法与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高层论坛论文集》,1/民办非企业单位治理刍议载入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问题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1/论保证人的抗辩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等5期,2/试谈事业单位的制度沿革《中国合作经济》2006,4期:1/法学视角的“票贩子”中国民商法律网2006年4月2日,1/事业单位法人制度改革的五大法律问题《检察日报》28第3版:1/也说命题老师办班热《改革内参》2005年第10期,1/大一统国有制局限性刍议《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6期,1/中小企业发展法律环境的国际比较载《生产力研究》2005,3期,1/中国新闻传媒准入制度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期:1/1(本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宪法与行政法》2005年第9期和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媒》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光大银行身份之谜《中国改革》2005年第4期,1/土地征用: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利益《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11期,2/论公共性传媒与营利性传媒的分类法律规制《晋阳学刊》2004,6期:1/1,(本文被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收入“篇目辑览”)关于陪审制的法律思考《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2/认真对待概念法学《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2/新闻传媒的分类管理和市场准入《经济法学评论》2003,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版,1/西方国家对传媒业放松法律规制的趋势《理论探索》2002年135期,1/平面媒体有比较优势《中国证券报》2002年3月9日B13版,1/略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2期,1/管理层收购的若干实证分析《山西律师》,2002年第1期,1/论免责条款的限制《三晋工商报》2001年12月,1/浅析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山西律师》2000年第4期,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