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年味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年味的参考文献

年味   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乡里人还会杀猪,做豆腐,让人们闻到了年味。  过了小年,人们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春联;一些人会到市场上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店中挑选衣服,送给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中央隔离带中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人们用绳子连了起来,上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尽情享受这顿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领由于工作忙,便会同全家人到饭店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风趣。年味在悄悄变化着。  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春节文化的文献记载 文献记载是追述历史最主要的史料。在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向来以自己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相信史书记载的历史就是我们本民族的历史。然而,当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凝古”思朝随之而起,中华民族的远古史遭到罕见挑战。 让人感到自豪的是,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考古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黄河长江流域7000多处的史前文化遗址,充分印证了史书记载的真实可靠性非常之大。如《史记》、《尚书》、《左传》等关于中华远古时期的历史记载基本准确。 例如:《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2003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中古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尧典》的记载,并在一座大墓的遗址出土了“圭表”。2009年6月21日,24节气中的夏至日,随着“陶寺史前天文台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利用陶寺遗址出土的“圭表”复制品测量日影的成功,进一步印证了《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宅芬模谎艄。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的记载。 太史公在《史书·殷本记》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随着甲骨文的破解,基本上是正确的。 文献资料中,关于春节的记载目前所知是很少的。就是这一点很少的资料,对于我们研究春节的历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从这些文献记载中可知,早在尧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过年了,这说明春节文化早在尧时就已经形成。 由此可知,春节的起源还要追溯到尧帝时期以前的历史。看来,中华民族的春节历史不止4000多年,有可能会更远......

关键是年味的定义,如何联系到传承?如何将辽阔的中国聚焦?

关于建党百年的参考文献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总的要求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二是举行庆祝大会将以中共中央名义,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三是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将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为党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授予“七一勋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颁授勋章。还将评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向健在的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此外,还将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的家属等活动。四是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主题展览,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五是举办文艺演出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获得功勋荣誉表彰的代表、基层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来观看。六是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中央宣传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央组织部将召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还要召开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和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中央统战部将商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和全国工商联,召开各界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七是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制作播出大型文献专题片和专题节目。创作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各类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一批重点党史著作和理论文章,编写推出《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重点出版物。此外,还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封和纪念币。八是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特别是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党史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遗址旧址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扩展资料: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举办的活动。202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就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根据党中央批准的方案,中央组织部将联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中宣部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八项主要内容

1、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红日东升照四方;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你的旗帜高高飘扬,七一建党祝福党,党的领导万年长,党领导的日子更富强。

关于老年人的论文参考文献

2]凌文豪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及对策[J]求索2009(10)[3]李衡,周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2)[4]郑少春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5]王亚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学术界2008(03)[6]师振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8(07)[7]孙祁祥,朱俊生人口转变、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财贸经济2008(04)[8]张文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6)[9]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杨颖新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04)[2]郑少春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3]师振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8(07)[4]孟庆平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03)[5]郝向东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3(01)[6]史维良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3(08)[7]成海霞走出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劳动保障2013(08)[8]朱卫东,姚建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J]经纪人学报2013(02)[9]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杨颖新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04)[2]李晓霞,郝国喜上海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偿还[J]中国集体经济2010(06)[3]郑少春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4]郑少春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5]刘雄英,黄纯波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2)[6]班茂盛,朱连忠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7]马斌,程贯平,刘文军广东省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养老保险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8]王金安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陷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07)[9]宋科凡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筹款模式选择[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可以的,没问题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本文献,并会及时通过网上发给你看的。

关于人参的参考文献

去维普或者中国知网找

人参,首载于汉朝《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温补上品。西晋末年开始栽培,迄今1660多年历史,我国系世界最早引种。祖国医学认为,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固脱生律,保脾养胃,安神益智,治多种疾患。诸如《本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药性论》谓之“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下不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名医别录》称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本草纲目》记述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出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痃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疠,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人参亦为与他药配伍的主品,单说东汉医圣张仲景应用人参的方剂达41条,明朝大医家李时珍介绍含人参的处方计62条。

「气味」  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普曰∶神农∶小寒;桐君、雷公∶苦; 黄帝、岐伯∶甘,无毒。  元素曰∶性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又曰∶阳中微阴。  之才曰∶茯苓、马蔺为之使,恶溲疏、卤碱,反藜芦。一云∶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 动紫石英。  元素曰∶人参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得茯苓引用,补下焦之元气, 泻肾中之火。得麦门冬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  杲曰∶得黄 、甘草,乃甘温除大热,泻阴火,补元气,又为疮家圣药。  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与藜芦相反,服参一两,入黎芦一钱,其功尽废也。  言闻曰∶东垣李氏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参、皂荚,是恶而不恶也。古方疗月 闭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以人参、黎芦同用而取涌越,是 激其怒性也。此皆精微妙奥,非达权衡者不能知。  「主治」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 经》)。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 令人不忘(《别录》)。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 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甄权)。止烦躁,变酸水 (李 )。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大明)。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 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元素)。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 眩晕头痛,反胃吐食, 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 、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时珍)。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抗心律失常,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人参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两大类, 野生的称为“山参”,多生长于东北阔叶林与针叶林混生的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其生长非常缓慢,一两重的山参要长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野生人参日趋减少,愈为罕见。园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也称“家参”。它与山参在颜色、形体等方面均很相似,但味苦并带有辣气,山参虽味亦苦却有清香之气味。【药理学作用】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  治疗量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改善思维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但较大剂量时有镇静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调节功能;还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人参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体弱或病后虚弱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自汗眩晕、头痛反胃,阂症、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近代中医常用人参补气救脱,益血复脉、养心安神、生津止渴、补肺定喘健脾止泻、托毒合疮等。

关于茶叶的参考文献近5年

哪方面的 诗词歌赋? 制作方法与过程? 茶诗茶歌? 用途?

《茶经》;《中华茶史》。

去 蜀香堂 网站看看,有可能有。他们专门研究 茶与香文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