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幸福研究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幸福研究杂志官网

财富。简单来说,有钱能提升幸福感,减轻压力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富能给人带来基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有钱能消除没钱时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钱还能带来多种选择,给人自由;最重要的是,它能“买”时间,如付钱给清洁工,这样你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金钱和幸福感并不是直线相关的,即当过了一个临界点,更多的钱换不来更多的幸福,所以生活质量已经很优越的人,应该从别的领域找幸福而不是继续追逐财富。亲朋好友。没有人能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远离人群很难幸福。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对268名哈佛毕业生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发现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是过上美好生活很重要的因素。许多国际上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深度以及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人相助,对幸福而言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关系除了来自亲朋好友,也可以来自家庭之外。美国皮尤民意调查中心发现,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能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感。所以,应多去接触那些让你感到安心、快乐、温暖的人。健康。研究表明,健康是幸福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因为健康状况可以决定生活质量。如果你经常生病,肯定高兴不起来。现有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那些身体健康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情绪更积极。《幸福研究杂志》对运动和幸福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观察性研究都报告了体育活动与幸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哪怕每周运动10分钟或每周锻炼一天都能增加幸福感。自由。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指出,实现你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允许做出选择,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这包括诸多领域,如言论、经济和政治自由。慷慨。事实证明,慷慨对增强个人幸福感有很大贡献。“付出”比起“得到”,能让人获得更深刻的满足感、愉悦感甚至自豪感。一些研究发现,人们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乐,这种幸福促使他们变得慷慨。慷慨也与在工作中感到幸福有关,同事间的互相帮忙,能减少职业倦怠;在其他人际中,慷慨也会带来更多满足感,让关系维系更长久。

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A对) 供参考。

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A对) 供参考。

现在研究和讨论幸福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实际上现在中国发生的事,在别的国家也发生过。在二战以后的西方,很长的时间内大家谈论的也是GDP、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以及如何解决跟生存相关的其他问题。但是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讨论如何超越GDP,这时兴起了一个叫“社会指标研究运动”的研究项目,很多人做这个研究。在幸福指数研究领域,有一本非常重要的杂志的名称就是《社会指标研究》,也是在那时候创办的。现在幸福指数研究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分析,当收入很低的时候,大家关心的主要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问题,但是收入往上走了以后,更多的人会关心与幸福相关的东西。这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现在中国进入这个阶段,更多地开始谈论生活方式、幸福感受,并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文化与幸福的关系”,是全世界有不同的文化,各国有一些各自特有的东西。差不多20年以前,美国学者亨廷顿曾写了一本《文明的冲突》,就指出各地的问题不一定完全一样。世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文化圈,比如有天主教的文化圈,有儒教的文化圈。既然全球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的文化圈对幸福的看法是不是一样的呢?毫无疑问,不管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怎样,大家都希望幸福,这个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假设,在不同的文化里,对下面三个问题的看法是相同的,或者不需要深究的:一是幸福的文化含义是不是一样?中国人跟外国人有关幸福的观念是不是一样?二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动机是不是一样?三是影响幸福与否的要素是不是一样的?全球的文化不同,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那么,文化是不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呢?例如,信教的人与不信教的人相比,幸福感会高一些。人们经常讨论到的不丹王国,大部分人都信佛教,有听天由命的观念,因而幸福感比较高。根据美国学者的一个研究,不管你信哪个教,幸福感比不信教的人高一些,因为比较宿命一些,所以幸福感高一些。他们与倾向积极进取的世俗文化是不一样的。又如,重视个体和重视集体的文化圈是不一样的,幸福的含义、追求幸福动机以及决定幸福的要素都不一样。显然,个体本位的文化圈如欧美,他们更多地谈个人成就、自由、没有管束,希望追求正面的感受最大化,与幸福相关的各种要素往往都跟自尊相关。而在东亚文化圈,包括日本、韩国、中国,他们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家庭(小家庭、大家庭)、周边的同事和邻居,倾向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幸福。在东亚,人们希望追求一种平衡,人们往往并不说最大的目标是追求个人幸福,而是希望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能考虑他人,尤其是跟自己相关的人的感受。那么这种追求关系和谐的幸福观强调的并不是个人的爽,并不是自尊。所以不同文化圈的人们追求幸福的动机不太一样。现在有大量的研究指出,个人本位和群体本位的幸福观念是不一样的。我的推论是,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个人本位的文化圈幸福感较高。因为他感受幸福,不受其他要素的牵制,不受他人的评价的影响。反倒是在关系本位的文化圈,幸福感比较低。根据2006年的一个排名,丹麦是第一,加拿大是第二,但是在重视关系的文化圈,日本虽然很富,但是排第90位,韩国排第103位。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福利等各方面都比很多非洲国家要好,但它的排位比较低。最后,不只是大的文化圈之间不一样,大的文化圈内部也有差异。比如在中国的内部也有文化差异。不久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一个报告,中国十大幸福城市中,排第一的是拉萨。这个可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但是换一个角度也很容易理解。被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不丹,离拉萨不远,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在一个亚文化圈内。以后在研究幸福的时候,无论是个体研究、区域研究,还是国家研究,如果把文化的因素放进去,会使得研究更加准确一些。所以我希望幸福研究有不断的推进,但是不希望有太多的幸福排名。幸福是多样性的,面向非常多,而排名往往会误导,会使政府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

幸福研究杂志官网订阅

最下面的联系方式应该对你有用关于《女友》 《女友》是一本侧重反映女性生活及精神面貌的综合类刊物。她一向以“做男子的知音、女子的知已、做所有读者的良朋益友”为办刊宗旨,力求深内涵、高品位、新视觉,由于清新、充满朝气的独特风格,从她诞生起就受到年轻朋友们包括男性朋友的由衷青睐。 《女友》以良好的口碑及信誉令所刊登的广告获得读者充分的信任,使客户收到最大的效益。她以全新的广告理念,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与客户亲密合作,促进广告商与读者的互动。《女友》装祯精美,图文并茂,充满灵慧的文章和一流的广告制作成为国内期刊中发行和广告均获成功的典范。 《女友》拥有数百万读者,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读者最喜爱的10种杂志评比中名列第二。 据《中国经营报》载,北京美德兰信息公司就北京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在最受青睐的刊物中,《女友》居第四位;34岁以下年轻女性最喜欢看的杂志中,《女友》居第二位。 在国际期刊联盟最新出版的《世界期刊趋势1999/2000》一书对世界期刊的分类排行榜里,中国期刊共有16种名列其中,《女友》名列在第一位。 《女友》以其新潮、新锐、新鲜的姿态,始终引领中国女性刊物之先。她独具风格、常变常新的美术设计,精美的配图和精良的制作,在同行中有口皆碑。 《女友》从1999年元月起正式分为上下半月两个版本,将读者层次更加明细区分。上半月更加突出青春、互动的特点;下半月更加突出智慧、理性的特点。 据《2001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对全国各大重点城市读者调查: * 1、《女友》在各大城市广受欢迎,阅读率名列前茅。 国内七大城市十本最常被阅读的杂志 北京 上海 广州 重庆 武汉 西安 沈阳 读者 上海电视 读者 知音 知音 读者 读者 青年文摘 读者 家庭医生 读者 读者 * 女友 * 女友 知音 知音 家庭 家庭 家庭 家庭 知音 * 女友 现代家庭 知音 青年文摘 幸福 知音 当代歌坛 读者文摘 青年一代 YES * 女友 家庭医生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 家庭 * 女友 青年文摘 故事会 青年文摘 家庭报 家庭 时尚 时尚 家庭 家庭医生 * 女友 家庭医生 人生十六七 电视周刊 当代歌坛 * 女友 时尚 故事会 少男少女 故事会 当代歌坛 新民周刊 少男少女 中国青年 当代歌坛 时尚 时尚 家庭医生 家庭 佛山文艺 商界 少加少女 小说月刊 男生女生 * 2、对《女友》阅读人群的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均属购买力较强的类别,他们具有对广告的信赖度高、重视传统家庭观和健康营养、重视价格的特性。 (以下资料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读者调查报告。) *《女友》上半月刊发行量每期78万份左右,下半月刊发行量每期51万份左右。各重点城市及省份发行量统计如下: 城市/省份 上半月 下半月 城市/省份 上半月 下半月 城市/省份 上半月 下半月 北京 48131 41336 山东 68805 32751 河北 32233 14213 上海 36408 34864 江苏 58731 32373 四川 34740 21261 重庆 13576 12187 浙江 40090 30517 陕西 40431 25187 天津 25668 20647 河南 41450 14873 湖北 26282 23926 广东 70769 60037 辽宁 31105 22489 其它… 213450 123635 《女友》上半月刊读者档案 性别及年龄构成:女性读者占绝对优势,占5%,年龄大部分在18-25岁之间。 学历构成:平均文化程度介于高中和大专之间。 职业构成:在校学生、各类企业员工及商业服务业员工占读者总数的70%。 l 消费构成:《女友》上半月刊读者的人均月消费额为1020元,其中50%用于食品类,25%用于衣着类,25%用于日用品类。消费时较注重时尚流行指向,广告信赖指向明显。 《女友》下半月刊读者档案 * 性别及年龄构成:积极上进,追求理想的都市时尚女性,以及其它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社会青年,女性占5%,大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目前年龄23-35岁。 学历构成:平均文化程度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 职业构成:高校学生、各类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构成下半月刊的主干读者群。 l 消费构成:《女友》下半月刊读者的人均月消费额为1840元,其中食品类占45%,衣着类占30%,用品类占25%。消费时注重时尚流行指向,广告信赖指向明显。她们是高档女性期刊杂志的主要消费者,有较高素质,她们的月收入基本在2000-6000。 《女友》上半月广告费千人成本:17元; 《女友》下半月广告费千人成本:5元。 * 《女友》读者较为关注的广告产品类别主要有:服装首饰、护肤、彩妆、日用家居、食品饮料、电子通讯等,其中画面形象设计漂亮者备受读者青睐。 * 近年来与《女友》合作的主要广告品牌有: 1、 化妆品:欧莱雅、雅芳、玉兰油、雅倩、旁氏、娥佩兰、美宝莲、丽花丝宝、可伶可俐 2、 服装:淑女屋、播、江南布衣、城市丽人、欧妮尔、威丝曼、露黛尔 3、 鞋类:耐克、百事、安踏、别克 4、 洗发沐浴液:潘婷、海飞丝、飘柔、夏士莲、润妍、蓝蓓丝、力士等 5、 电子通讯:摩托罗拉、科健、三星、诺基亚、西门子、TCL、名人等 6、 食品:金帝、卡美拉、雀巢、伊利、乐百氏、康师傅、汇源、大湖 7、 女性用品系列:护舒宝、娇爽、洁婷、高洁丝、倍舒特等 ……《女友》期待与您真诚合作,共同发展! 我们的联络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5号楼107室 电话:010-85801975 85801976 65678332 传真:010-85801975 手机:13301208750 邮发代号 名称 刊期 单价 46-324《女友花园版》 月刊 15 46-325《女友情感版》 月刊 9 52-3 《女友校园》CUTE 月刊 6 52-22 《女友家园》LOVE 月刊 6 52-95 《女友国际版》 月刊 5

财富。简单来说,有钱能提升幸福感,减轻压力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富能给人带来基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有钱能消除没钱时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钱还能带来多种选择,给人自由;最重要的是,它能“买”时间,如付钱给清洁工,这样你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金钱和幸福感并不是直线相关的,即当过了一个临界点,更多的钱换不来更多的幸福,所以生活质量已经很优越的人,应该从别的领域找幸福而不是继续追逐财富。亲朋好友。没有人能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远离人群很难幸福。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对268名哈佛毕业生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发现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是过上美好生活很重要的因素。许多国际上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深度以及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人相助,对幸福而言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关系除了来自亲朋好友,也可以来自家庭之外。美国皮尤民意调查中心发现,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能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感。所以,应多去接触那些让你感到安心、快乐、温暖的人。健康。研究表明,健康是幸福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因为健康状况可以决定生活质量。如果你经常生病,肯定高兴不起来。现有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那些身体健康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情绪更积极。《幸福研究杂志》对运动和幸福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观察性研究都报告了体育活动与幸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哪怕每周运动10分钟或每周锻炼一天都能增加幸福感。自由。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指出,实现你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允许做出选择,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这包括诸多领域,如言论、经济和政治自由。慷慨。事实证明,慷慨对增强个人幸福感有很大贡献。“付出”比起“得到”,能让人获得更深刻的满足感、愉悦感甚至自豪感。一些研究发现,人们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乐,这种幸福促使他们变得慷慨。慷慨也与在工作中感到幸福有关,同事间的互相帮忙,能减少职业倦怠;在其他人际中,慷慨也会带来更多满足感,让关系维系更长久。

自己找啊

我通过在网上搜了这么久的经历来告诉你,国内根本就没有正宗的卖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的。简单来说三种方法1:通过海外代购,或者你海外的亲朋好友给你邮过来,但这样的花费很大。2: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中国官网上进行订阅,同时你还可以在中国官网上进行投稿。注册成为通信会员等。 3: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等,可以在你学校里看到《自然》和《科学》或者是去省,国家图书馆去看。以上两点可以说是经验之谈了,除了以上三点外,你没有别的办法看到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

幸福研究杂志官网下载

刊名:前沿Forward Position主办: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周期:半月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9-8267CN:15-1142/C邮发代号:16-5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前沿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前沿》杂志北大2008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内蒙古社科联主办,ISSN 1009-8267 CN 15-1142/C 邮发代号 16-51 ,该刊是综合类核心,人文社科的文章都可以,如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学、文化、生态文明、民族关系、教育、法学、哲学、社会、历史学等都是欢迎的。《前沿》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主管的社科类国家级核心期刊。《前沿》杂志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战线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介绍国内教学研究,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 新锐学苑 教育与评估  经济与管理  语言与文化史学纵横 哲学与社会  文艺论坛  学术短论 校团刊《前沿》是共青团武汉东湖学院(原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委员会的一块思想宣传阵地,作为校团委指导下的团刊,她秉承了“青春、开拓、责任、审思”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团委的日常工作,包括团委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实践成果等多方面内容。校团刊《前沿》的创办是我校团委在校园文化建设、团委组织建设以及宣传工作中的一种创新,是紧密联系校团委和各院分团委的纽带,为我校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2004年3月28日创刊以来,《前沿》伴随广大师生的关怀已走过了七载春秋,发行刊物已达43期。校团刊《前沿》力争为广大师生搭建思想争鸣的平台,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知识,更是将信息和知识升华为一种关怀;放眼历史和社会,以一种更为博大的胸怀审视人生,不断寻找并保持生活的激情。让我们用深度和广度传递着最前沿的思想,用理性和激情谱写青春的华美乐章! 专题部:包括特别报道、基层传真、前沿风采、本期视点、团委在线五个版块。报道学校动态、介绍团委工作、采访身边典型、剖析热点话题。评论部:包括时政聚焦、透视、言论、滴水藏鱼四个版块。心怀天下,紧跟时政热点。用天马行空的思绪,行云流水的文笔讲解焦点事件。文学部:拥有纪念册、浪迹天涯、浅识小道、笔端荏苒、人物传记、影音流年、视听地带等七个栏目。崇尚文字,以我手写我心,曾一份趣味,添一缕书香,造一个淡雅心境。美术编辑部:设计《前沿》的封面、图片新闻、中间彩页和刊物的版面,让设计的美感和《前沿》的思想一起腾飞!发行拓展部:以刊物的发行和回收为主,致力于《前沿》校内外的宣传,接受读者意见反馈,并对编辑部成员的素质拓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制作活动策划。办公室:主要负责编辑部各种信息、物资、档案的管理(如表格制作、会议筹备、物资申请及建存档工作等),活动策划与组织,内部考评等。 诞生在创刊初期,曾有三个名称被提名:赤地、先锋、前沿。然而考虑到这本刊物不仅仅是我校共青团的宣传阵地,更是武汉东湖学院所有学子思想交流的家园,不仅为共青团传递最前沿的思想和消息,更为广大学子激励斗志,鼓励同学们创新进取、不断开拓提供坚强后盾。创刊之时,编辑部雏形一共只有六位成员,如今他们虽退出编辑部,却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努力奋斗着,就如同他们留给“前沿人”的宝贵品格一样,一同被保留为《前沿》传统的还有“一起吃苦的幸福”,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明白并珍视这种可贵的团队协作精神,从那时起,《前沿》就像一个大家庭,包容了大家的辛苦、委屈,也见证了大家的成果以及激烈的思辨。正是这种深厚的团队精神,才支持着《前沿》从2004年走到今天,克服了没有办公室、电脑等硬件设施,没有组建完整的编辑部、没有相关刊物的经验也没有业务指导老师等重重困难,办成了《前沿》的创刊号。创刊号就像一个新生儿,标志着《前沿》实质上的诞生,同时她又显得如此之简陋,没有风格鲜明、内容新锐的部门板块,也没有灵活生动的采访,她的一切都显得这样模糊,但也正是在这模糊的基础上,才奠定了今天基本定型的三大部门(专题部、评论部、文学部)和各部门内部的几个小版块。成长每个新生儿都是母亲倾尽心血的产物,我们这样一群热血青年或许并没有一位母亲那样的无私和睿智,然而毫无疑问,从创刊号起的每一期《前沿》都凝聚着前沿人的心血,也见证了精彩的青春。如同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样,成长拔节真是一个痛苦而自豪的过程。为了让《前沿》更专业、更精致,从封面排版到机构设置再到刊物受众定位,前沿人集中智慧和热情,为《前沿》制订了详细的改革细则。当然《前沿》并没有停留在一次的改革中,随着刊物的成长和同学们观念的改变,《前沿》也在自身品格的基础上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并作出调整。《前沿》的脚步永远不会停,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前沿》,也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前沿》才可能继续前进。明天《前沿》的明天永远属于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前沿》将和武汉东湖学院一起成长,和广大同学一起成长。如今《前沿》做的,也正是寻找和引导武汉东湖学院的品质,做一个能真正代表学校的刊物,做一个和广大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交流的刊物。《前沿》都会和所有支持她的人一起努力打造东分的优秀精神,一起用我们的智慧和热血给大家大学四年精彩的青。

财富。简单来说,有钱能提升幸福感,减轻压力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富能给人带来基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有钱能消除没钱时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钱还能带来多种选择,给人自由;最重要的是,它能“买”时间,如付钱给清洁工,这样你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金钱和幸福感并不是直线相关的,即当过了一个临界点,更多的钱换不来更多的幸福,所以生活质量已经很优越的人,应该从别的领域找幸福而不是继续追逐财富。亲朋好友。没有人能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远离人群很难幸福。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对268名哈佛毕业生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发现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是过上美好生活很重要的因素。许多国际上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深度以及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人相助,对幸福而言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关系除了来自亲朋好友,也可以来自家庭之外。美国皮尤民意调查中心发现,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能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感。所以,应多去接触那些让你感到安心、快乐、温暖的人。健康。研究表明,健康是幸福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因为健康状况可以决定生活质量。如果你经常生病,肯定高兴不起来。现有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那些身体健康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情绪更积极。《幸福研究杂志》对运动和幸福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观察性研究都报告了体育活动与幸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哪怕每周运动10分钟或每周锻炼一天都能增加幸福感。自由。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指出,实现你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允许做出选择,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这包括诸多领域,如言论、经济和政治自由。慷慨。事实证明,慷慨对增强个人幸福感有很大贡献。“付出”比起“得到”,能让人获得更深刻的满足感、愉悦感甚至自豪感。一些研究发现,人们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乐,这种幸福促使他们变得慷慨。慷慨也与在工作中感到幸福有关,同事间的互相帮忙,能减少职业倦怠;在其他人际中,慷慨也会带来更多满足感,让关系维系更长久。

幸福研究杂志官网电话

教师的幸福感还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学生一般对自己信任乃至崇敬的老师,都是“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学生对于老师给出的做人道理会信服,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起来也格外轻松愉快。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还会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形象或投射在孩子们身上:自己的口头禅孩子们经常使用,自己的习惯性动作,也会被学生模仿着,甚至于还有极少数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着老师的笔迹……一切的一切,都让教师感到,自己在另一个人的成长中是有影响力的,自己付出再多也深感幸福。教师正是领略了学生的信任,感受到了自己的学生的影响力,所以,很多老师都极尽可能地呵护学生,保护学生,甚至为了学生,付出一切都是在所不惜的。谭千秋、张丽莉都是舍命救学生的光辉典范。最美教师张丽莉来自于学校和主管部门的认可。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职业,教师的成长,会得到学生的好评,同行的认可,学校的表彰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最高的还要受到教育部的表彰。近年来,为了鼓励教师的不断进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设置了不少的荣誉称号:“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竞赛”获得者、“教学标兵”、“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师一旦获得了相关的认可,就会大大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当然,教师获得精神激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进步的动力,但要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并能吸引更多的精英加入到教师行列中来,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给优秀教师颁奖的时候,除了给予精神激励,还要有一定的物质奖励,让教师的付出得到一定的物质回报。毕竟,在今天这个时代,教师也是要养家糊口的,职业的崇高并等同于物质上一定要固守清贫。市场经济时代,正确的分配方式应该是,付出多的,理应有相应的回报。在不远的将来,教师的薪酬待遇如果能大幅提升,相信教师的幸福感也会大幅提升的。

这样的回答也行啊?那我也刷分~

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如果,我们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和家人吃饭的时候,父母总是会说,吃饭的时候能不玩手机吗?在家带孩子的时候,老婆也会说,带孩子的时候能不能认真一点,不要玩手机,你看孩子都也看你玩手机,都把眼睛看坏了,和你学坏了,其实别说没有电话,在我们生活中已经重度依赖手机了,生活,购物,获取信息,娱乐,排解压力都是通过手机,哪怕手机没有电,或者是手机没有WiFi和4G信号,我相信各位都受不了,尤其是在用百度知道看这个问题的你,没有手机你看不见这个问题。如果世界上没有手机,世界会往那个方面发展呢?其实这个问题想想都很可怕,先不说手机其他的功能,就说最基础的电话短信功能吧,如果人与人没有电话的沟通,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会倒退到近代,或者是更久,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交流会变少,沟通的成本会变高,而且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这样会让我们就近的人群变成独立的个体,经济,科技的发展都会严重落后。以上是没有手机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对于我们个人的影响获取更大了,如果没有手机,我相信对应的互联网,无线电,电话都是不存在的,我们无法听音乐,看视频,没有看新闻,认识的朋友也就那么几个,你也许会和隔壁村的姑娘结婚,甚至你一个人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只能是看看小说了。想想都恐怖,这个不是回到了解放前,而是直接穿越回了古代。如果没有手机,你受的了吗?

幸福感是什么?对教师职业而言,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受。我不知道教师是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只知道真心爱教育的教师才会真正爱自己的学生。因爱而生爱,教师会不断探求教育的真谛,不断思考教育的现象。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有些人看来是那么的艰辛,但真正爱教育的人品尝的不是艰辛,而是幸福。一种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使教师不断享受教育带来的源源的幸福。一,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对教师而言,幸福的感觉主要自于学生的成长。教育是一项充满激情、关爱和生命体验的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们有可能付出了很多,但同样也有可能收获更多。教师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种满足、收获一份感动、收藏一份纯真。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只有教师才会拥有的一种财富。二、幸福感来自爱心的付出与收获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学生也会用爱来回报。在我从事教育的这段时间里,我时常会试着帮助我的学生,生病了,带去医院,孩子是聪明的,懂事的,他们会用更优异的成绩向你汇报,会想着时时也来爱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感永远也不会来自于物质的丰腴,而是收获在无私的爱的付出中。这种幸福,是只有当老师的人才能体验到的幸福

幸福研究杂志

这是必然的,我们在临床上看到那些有消化病,有呼吸病,有生殖系统疾病,有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这些身体层面疾病的背后都有情绪的问题,可能是愤怒,可能是思虑,可能是悲观,也可能是恐惧。而化解这些一切情绪的,心理层面的负向东西的话,只需要区区一个感恩就能够完成,所以人具有感恩的这种能力就是一种正能量。你就不会有太多的愤怒,之所以愤怒是对对方不满意,小树会对风不满意吗?没有风吹它怎么往下扎根?小孩会对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愤怒吗?不会的,他还会去学,他会去走。这是正常的,一个真正成长起来的人,一个立起来的人,他能够去面对生活和工作当中的挫折和困难,他会愤怒吗?不。他认为是这些东西成就他,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成熟,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你应该感恩礼生活中出现的这些让你不愉快的人和事,这样你的愤怒就没有了。思虑也是一样的,你停留在对旧有的那种情绪,对旧有的情怀深深的思念之中,让你飘忽不定,让你左右摇摆,让你举棋不定,是因为你没有把过去的事情变成一感恩的素材。你还纠结,你还迷恋,还停留在过去。所以区区一个感恩,能把这一切都化解。为什么会悲观?会悲痛,是因为对失去亲人的这件事情没有形成感恩,看见他们离开我们了,心生一念,我们可不能像他们这样因为不注重自己的生命而未老先衰,壮志未酬。要感恩他作为一个案例,作为一个示现,作为你眼前的榜样,哪怕是负面的榜样,让你能够幡然猛醒,那悲痛从何而来?恐惧也是一样的,就是因为你没有心存感恩,不管是对万物自然还是芸芸众生,如果感恩的心不强,就可能变成你的恐惧了。恐惧是心里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虚的,一个勇敢者根本不把恐惧放到眼里。我是从你问的问题来回答的,是不是具有感恩心理对健康有帮助,这是当然的。

现在研究和讨论幸福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实际上现在中国发生的事,在别的国家也发生过。在二战以后的西方,很长的时间内大家谈论的也是GDP、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以及如何解决跟生存相关的其他问题。但是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讨论如何超越GDP,这时兴起了一个叫“社会指标研究运动”的研究项目,很多人做这个研究。在幸福指数研究领域,有一本非常重要的杂志的名称就是《社会指标研究》,也是在那时候创办的。现在幸福指数研究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分析,当收入很低的时候,大家关心的主要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问题,但是收入往上走了以后,更多的人会关心与幸福相关的东西。这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现在中国进入这个阶段,更多地开始谈论生活方式、幸福感受,并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文化与幸福的关系”,是全世界有不同的文化,各国有一些各自特有的东西。差不多20年以前,美国学者亨廷顿曾写了一本《文明的冲突》,就指出各地的问题不一定完全一样。世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文化圈,比如有天主教的文化圈,有儒教的文化圈。既然全球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那么不同的文化圈对幸福的看法是不是一样的呢?毫无疑问,不管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怎样,大家都希望幸福,这个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假设,在不同的文化里,对下面三个问题的看法是相同的,或者不需要深究的:一是幸福的文化含义是不是一样?中国人跟外国人有关幸福的观念是不是一样?二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动机是不是一样?三是影响幸福与否的要素是不是一样的?全球的文化不同,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那么,文化是不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呢?例如,信教的人与不信教的人相比,幸福感会高一些。人们经常讨论到的不丹王国,大部分人都信佛教,有听天由命的观念,因而幸福感比较高。根据美国学者的一个研究,不管你信哪个教,幸福感比不信教的人高一些,因为比较宿命一些,所以幸福感高一些。他们与倾向积极进取的世俗文化是不一样的。又如,重视个体和重视集体的文化圈是不一样的,幸福的含义、追求幸福动机以及决定幸福的要素都不一样。显然,个体本位的文化圈如欧美,他们更多地谈个人成就、自由、没有管束,希望追求正面的感受最大化,与幸福相关的各种要素往往都跟自尊相关。而在东亚文化圈,包括日本、韩国、中国,他们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家庭(小家庭、大家庭)、周边的同事和邻居,倾向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幸福。在东亚,人们希望追求一种平衡,人们往往并不说最大的目标是追求个人幸福,而是希望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能考虑他人,尤其是跟自己相关的人的感受。那么这种追求关系和谐的幸福观强调的并不是个人的爽,并不是自尊。所以不同文化圈的人们追求幸福的动机不太一样。现在有大量的研究指出,个人本位和群体本位的幸福观念是不一样的。我的推论是,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个人本位的文化圈幸福感较高。因为他感受幸福,不受其他要素的牵制,不受他人的评价的影响。反倒是在关系本位的文化圈,幸福感比较低。根据2006年的一个排名,丹麦是第一,加拿大是第二,但是在重视关系的文化圈,日本虽然很富,但是排第90位,韩国排第103位。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福利等各方面都比很多非洲国家要好,但它的排位比较低。最后,不只是大的文化圈之间不一样,大的文化圈内部也有差异。比如在中国的内部也有文化差异。不久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一个报告,中国十大幸福城市中,排第一的是拉萨。这个可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但是换一个角度也很容易理解。被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不丹,离拉萨不远,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在一个亚文化圈内。以后在研究幸福的时候,无论是个体研究、区域研究,还是国家研究,如果把文化的因素放进去,会使得研究更加准确一些。所以我希望幸福研究有不断的推进,但是不希望有太多的幸福排名。幸福是多样性的,面向非常多,而排名往往会误导,会使政府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

懂得感恩的人身体会更健康吗?过去10年进行的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充满感激之情的成人比不这样的人拥有更多活力、更多乐观、更多人际交往,以及更多的幸福感。他们抑郁、嫉妒、贪婪或嗜酒的可能性也更少。这些人挣钱更多,睡眠更深,锻炼更频繁,还拥有更强的抗病毒感染能力。如今研究人员发现,感恩也会给幼儿和青少年带来相似的好处。研究表明,充满感激之情并做出感恩之举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少物质主义,学习成绩更好,定的目标更高,抱怨头痛肚子痛的次数更少,对朋友、家人和学校也更加满意。纽约州Hempstead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弗罗(Jeffrey J Froh)说,这些发现当中,有很多都是我们在幼儿园期间学到的东西,或者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告诉我们的,而现在我们拿出了科学依据来证明。弗罗的很多研究都是在儿童身上展开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心理学教授、感恩研究先行者埃蒙斯(Robert Emmons)说,关键是不要到感恩节才感恩。另外他还提到,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就会意识到报答的必要性。当然,表达感谢也是有可能做过头的,特别是如果你想通过送礼来表达感谢的话。弗罗说,如果感谢某人的方式与两人的关系不相称,比如说学生向老师赠送iPod,那就会引起怨恨、愧疚、愤怒和一种义务感。感恩同样有可能陷入对接受感恩的人施加控制、并强迫对方对自己保持忠诚的误区。弗罗说,你可以将心比心地为你要感谢的人考虑,并发自心内地判断自己的本意,从而避免犯下这样的错误。在即将发表于《幸福研究杂志》(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的论文中,弗罗及其同事对1,035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最感恩的学生朋友更多,成绩也更好,而最物质主义的学生成绩更低,更容易嫉妒,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弗罗说,对物质主义的最佳疗法之一,是让人对其拥有的东西充满感激。很大一部分感恩研究考察的都是关联性,而不是因果关系;其实可能只是快乐、健康和成功的人要感谢的东西更多。但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年发表的一篇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埃蒙斯和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心理学家麦卡洛(Mich

懂得感恩的人身体确实更健康。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无量无数的恩典,我们生命中所得到的恩典绝对比苦难要多得多。树对我们有恩、大地对我们有恩、水对我们有恩、父母对我们有恩、国家和人民对我们有恩……许多看起来跟我们没有关系的人,实际上都对我们有恩。比如人民子弟兵、比如建筑工人,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失去生命,却把方便留给了大家。所以,虽然不认识这些人,但是他们对我们有恩。人的一辈子,就是要多记住恩,少记住怨,这样人就有福。如果多记住怨,却忘记了恩,那人就会受苦。很多痛苦和灾难是怎么来的?就是我们感恩少了,抱怨多了。为什么怨会多呢?还是因为心太贪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感受到万物的恩德,那福气就降临了,生意就顺了,成绩就好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感受到就得到了,听到就得到了,看到就得到了。所以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到处去“找恩”。对我们的冤家,或者讨厌的人,我们学会宽恕,然后找“恩”,这就是 “转”。看起来是伤害过你的人,最后这些苦难都会变成恩。生命中的伤害,一接受,一宽恕,就让它过去。过好当下,忘记那些伤害,铭记所拥有的恩典,才会活得更美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