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疫苗杂志推荐信

发布时间:

疫苗杂志推荐信

你让我明白 伴随着挫折走向成功 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居十三四;南明顺逆两境又常相间经送乘。顺流逆流总在人生中交替不息。有些人在挫折面前,倒下了,甘心于失败与屈服,但更多的人在缓慢的人生长河游弋,泰然自若,即使遇到了惊涛骇浪,也无所畏惧,仍然昂着头,挺着胸,始向那成功的彼岸。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要遇到一些挫折,要想有所作为,就不应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要抱怨,不要消沉,因为挫折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挫折能锻炼一个人的品行。由此可见,挫折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条道路。回首中华历史五千载,成大事者无一不是从挫折与苦难之中磨练出来的,挫折是勾践卑事夫差三年,卧薪尝胆,成功是越国灭掉吴国,成就了一代伟业;挫折是司马迁含冤被投入狱中,遭受腐刑,成功是一部《史记》,留伟数千载;挫折是剧作家曹禺三次落榜,从医梦破灭,成功是《雷雨》、《日出》等作品震憾人心。试问,如果没有挫折,他们都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之中,他们都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能否成就辉煌,名垂青史,千古流芳?可见,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选不出时代的伟人,惟有挫折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条道路。 沿着成功的一条路上,有许多事先无法预料的挫折排列着,最后的成功是在能用坚毅的精神、伶俐的眼光,从挫折中汲取营养,从失败中吸收教训,利用他们,向前猛进。 挫折不仅成就了中国的伟人,同样为外国名人成功奠定了基础。 面对耳聋的折磨,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喊出:“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直到现在,他仍作为我们崇敬的对象活在我们心中。 面对贫困和屈辱,英国杰出现实主义批判作家狄更斯,不懈地学习和斗争,一部《双城记》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在挫折面前,永不退缩,坚持不懈,攀登知识高峰。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滑落、跌倒,甚至会摔得头破血流,但当我们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前行,才会发现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处。 永远相信,挫折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条道路。

1 刊登范围和篇幅 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是国内唯一专门报道计划免疫工作的刊物。登载国内外计划免疫工作、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新疫苗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国内外有关计划免疫的学术信息。设有以下栏目:述评、论著、管理、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综述、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专家访谈、文摘和信息等。本刊为大16开本(210mm×296mm),每个印刷版面近2?000字。据此对各类文章的篇幅重新限定,限定的篇幅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及附设项目在内。述评:每篇2?000~3?000字(1~5个版面)。由本刊编辑部约稿。论著:每篇5?000~6?000字(5~3个版面)。综述和讲座:每篇5?000字(5个版面)。一般由本刊编辑部约稿。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每篇4?000字(2个版面)。管理:每篇2?000~3?000字(1~5个版面)。经验交流:每篇2?000~3?000字(1~5个版面)。短篇报道:每篇2?000~3?000字(1~5个版面)。专家访谈:由本刊编辑部约稿,每篇2?000字以内(1个版面)。2 稿件要求 来稿(包括图和照片)必须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必须不是复制品。应附有作者单位的推荐信,信中应包含对稿件的评审意见、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和署名无争议等内容。文稿请用16开方格稿纸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也可用计算机打印,用小四号或五号字,行距适当宽松。文稿中的外文词汇及符号要连续打印,不要分格,上下角标不能与正文数字、字母混淆。文稿中的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和斜体字应注明。3 稿件处理和发表顺序 本刊收到稿件和注册费后,立即给作者发收稿回执。经专家评审需要修改的稿件,本刊编辑部将附上修改意见退作者修改。作者应在2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本刊,逾期寄回的作重新投稿处理。本刊一般在3个月内发出稿件采用通知。但由于审稿拖延或有的稿件要集中在某期发表,故在3个月后未收到稿件录用通知而欲投其它刊物者,请及时与本刊联系,以免发生误会。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或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不被采用的稿件,本刊及将及时发信通知作者,但原稿恕不退回,请自留底稿。本刊一般按稿件修回的日期和每期的主题排列发表顺序。学术上有创新或重要应用价值的稿件,经同行专家评审、编委会同意可优先发表。因各种原因须提前发表的论文,务请提前2个月提出申请,附上本单位意见,经专家评审和编委会同意,可提前发表,酌情增收版面费。4 版权 来稿在本刊登载后,其版权属本刊所有。本刊已加入两个网络系统:(1)Chinajournal网络信息系统电子刊,(2)Chinainfo网络信息系统电子刊。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论文格式规范依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学术论文应包括: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和第一作者简介,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基金项目等项(详见本刊2000年增刊所登稿约)。1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审定、公布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的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1991年版)为准。中文生物制品名称应使用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编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的名称。新名词、新词汇的应用应注意其科学性、准确性和政策性。2 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分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不可混用。3 符号 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3358-1982)的有关规定,常用的统计学符号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F值等)。以上统计学符号均用斜体。为方便起见,本刊对日、小时、分钟、秒钟采用国家规定的符号d、h、min、s。4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应在首次出现处写明汉文或英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汉文或英文缩略语。整体的数字结构和英文、拉丁文等缩略语不得拆开移行,或在本行写完,或全部另行书写。5 参考文献 本刊参考文献书写格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1987),采用顺序编制著录,即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的全部列出,3名以上的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汉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按《规定》的要求,每篇文献题名后面加方括号列出文献类型,规定的标识是:专著为[M],论文集[C],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刊[P]。

疫苗杂志推荐

在医学类杂志,象中外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之类的

病毒学的期刊推荐Viruses,该刊创刊于1967年,由美国微生物协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创办,是其官方期刊,主编 Rozanne M Sandri-Goldin 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 Irvine)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系系主任兼教授。研究领域为Virology,目前在同领域中排名8/37位,JCR Q1,中科院2区top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 1)收稿范围:期刊发表的文章类型中以Article为主,Note也比较多,还有部分Review、Editorial Material,Letter等论文。主要收稿范围为:病毒结构和组装、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病毒基因组复制与病毒基因表达调控、遗传多样性与病毒进化、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肿瘤的发生与转化、基因传递、肿瘤的发生与转化、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发病机制和免疫等。 2)影响因子: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的影响因子曾经最高达到942,虽然这二十年来有所下降,但近几年期刊的影响因子比较稳定,2015-2019年的SCI具体分别为606,663,368,324,501变化幅度很小。 3)审稿周期:一审平均用时为27天,不到一个月,挺快的;从论文接收到发表,平均用时11天,足够快;97%的论文,在发表两年内会被引用,不存在水文掺杂多的现象。 4)版面费: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的收费:可选择非OA,ASM正式会员90美元/页,其他学者180美元/页;选择OA,ASM正式会员2500美元,其他学者3500美元;论文补充材料,ASM正式会员230美元,其他学者355美元。 回答参考资料

网页链接  到这个网站上查看

疫苗杂志推荐的理由

在医学类杂志,象中外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之类的

看读者吧,读者是一类校园人人皆知的杂志,其内含有很多使人得到启蒙的文章,有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并且含有多方面的知识,让青少年们更广面的发展,而且会教育人的心灵,

中国疫苗杂志

是国家级期刊但不是核心期刊你想找这方面的国家级核心期刊可以去58论文网问问看看有没有合适自己的

可以去知网上核实到的

这次的疫苗效果可能更完善,而且预防能力特别高,同时也会很有效的控制疫情,这期疫苗可能会减少反应。

网页链接  到这个网站上查看

自然杂志疫苗

疫苗事件爆发的这几天,大家的朋友圈流传起了这样一条内容:此时正值全国人民义愤填膺的时刻,看到这样煽动情绪的话很容易轻信并转发。然而事实真有这么夸张吗?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小编查找了一下这个说法的来源,也就是2001年这则人民网的新闻:注意,在这篇报道中提到日本对中国无偿提供援助的,只是针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而并非这次出问题的百日破和狂犬病疫苗。所以我们不能说没了日本的援助,咱们国家的疫苗就会出问题。还有种说法是80后90后出生的我们之所以比较健康,都是因为打了日本人的疫苗,这个就更没有根据了。这位中国人的疫苗打败了“恶魔”病毒即使是脊髓灰质炎疫苗,也不完全是靠日本的助力。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部分省区就爆发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在我国大城市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家长背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想给孩子把病治好,尽管屡屡失败,却不愿意放弃。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也是WHO(世界卫生组织)计划继天花后第二个要消灭的传染病。小儿麻痹症患者的行走1964年,“中国病毒学之父”顾方舟就已经研究出了脊髓灰活疫苗,也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糖丸,之后这种糖丸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投入使用。正是他和其他科研人员研究出的“脊髓灰活疫苗糖丸”,让无数中国孩子避免了致残。“中国病毒学之父”的顾方舟顾方舟(1926——),浙江宁波人,病毒学家、教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5年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 顾方舟研究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及控制42年,是我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1958年他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60年代初,他研制成功液体和糖丸两种活疫苗,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同时提出采用活疫苗技术消灭“脊灰”的建议及适合于我国地域条件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策略。1959年,我国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精英在花红洞里面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当时大家住的是山洞,吃的是杂粮,但大家斗志昂扬,自己开荒种菜,自己打井修路,历经千辛万苦。1959年,顾方舟(前排右一)在昆明与职工创建生物医学研究所,正在建设工地平整地基。1961年10月,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医学生物研究所。顾方舟回忆:“我汇报说如果全国七岁以下小儿都能接种疫苗,就有希望在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总理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接着开玩笑说‘到那时你们岂不是要失业了’?我说不会,那时我们就去研究消灭别的疾病。总理看着我说:‘要有这个志气’!”脊灰减毒活疫苗,通过科研人员们的艰苦奋斗,在国家领导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不到两年就研制成功了三批。周恩来总理在顾方舟同志陪同下视察生物所刚刚研制出的疫苗样本,必须测定其安全性。几个科学家决定以身试药,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疫苗服用了下去,经过观察期以后一切正常。但是仅仅有成人的例子是不够的,必须在儿童的身上再次对安全性进行确定。在陌生孩子身上做这样的试验,科研人员们是绝对不忍心的。无奈之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决定拿自己的孩子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也把疫苗给自己的儿子喂服了。每次同事们上班,都互相问着孩子们怎么样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属于大家的。测试期慢慢过去,孩子都安全无事,证明疫苗是安全的,很多研究人员都喜极而泣,这里面,也包括顾方舟。终于于在1960年3月,研究所生产出第一批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经北京、上海、天津等11个城市的儿童服用,证明其免疫效果良好,安全性可靠。“糖丸”——口服脊灰糖丸至今都让顾方舟感到得意的,还并不仅仅是脊灰疫苗的研制成功,而是别出心裁地把它做成了小糖丸。疫苗刚刚研制成功的时候是液体制剂,要用试管滴在馒头上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常常很排斥,在运输和滴取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一些浪费。 一天,顾方舟突然在同事孩子吃糖上受到启发,决定把疫苗做成甜甜的糖,这一想法后来被证明是一个重大突破。看到孩子们非常开心地把疫苗含在嘴里,有的吃了一个还嚷着要下一个,科研人员们都笑逐颜开:“我们那会儿饿着肚子在深山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为了这帮孩子们啊!”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 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 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2000年,经中国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她以身试疫苗顾方舟让自己孩子试疫苗的安全,而这位伟大的女性,她为了疫苗的安全,就像神农氏一样,不惜以身试验。在中国被扣上“肝炎大国”的脏帽子时,她誓言有生之年一定要让中国摘掉“肝炎大国”这顶脏帽子。也正是她,历经千难万阻改变了这一切。她就是中国的“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陶其敏,中国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事业的先驱,中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的奠基人,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原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的创始人,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制者,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长、名誉所长。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大国,而在1975年以前,我国连一支乙肝疫苗都没有,面对乙肝病魔的肆虐,所有人都束手无策,这时研究乙肝疫苗的重任就落到了陶其敏身上。早在1963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就被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布兰博格在澳大利亚发现并命名为“澳抗”,“澳抗”阳性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而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才有可能研发出针对乙肝的疫苗。要确定乙肝病毒携带者(“澳抗”阳性),就需要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而这种试剂盒是我国没有的,所以研发试剂盒是陶其敏面对的首要问题。要制作试剂盒,就要有纯化的乙肝表面抗原,要纯化乙肝表面抗原,就要有无菌条件和先进仪器,而这些又是国内欠缺的。陶其敏因地制宜,利用手头所有的资源,制作仪器和耗材。没有高性能的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就用不同型号的国产产品多次层析,同样获得了纯化的表面抗原。用这种抗原对动物进行免疫试验,动物血液红细胞中就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而要获得这些抗体,需要超声波破碎装置,国内没有相关设备,陶其敏使用手工土方法制出合格的红细胞膜,进而制成了带有表面抗原的敏感血球。就这样,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套乙肝检测试剂盒终于诞生了。在1973年10月日本东京召开的西太平洋肝炎实验室工作会议上,这套试剂盒获得与会8个国家研究学者的一致赞扬。肝病研究所研发的HBeAg Ab EIA试剂盒有了检测乙肝病毒的利器,研制乙肝疫苗就成了工作的重点。陶其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研究国内外文献,没有无菌室,就自己设计制作,没有隔离系统,就用盐水瓶、输液架配成密闭式装置。她带领团队人员使用乙型肝炎抗原带毒者的血清,经过离心后获得了纯净的表面抗原,经过灭活后于1975年7月1 日制成了我国第一支乙肝疫苗。新制成的疫苗,需要在大猩猩身上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大猩猩,陶其敏毅然决然把未经验证的疫苗注射到自己身上。三个月过去了,陶其敏没有发病,身上成功的检测出乙肝抗体,疫苗实验获得成功!1975年8月29日,陶其敏(左一)在自己身上实验肝炎疫苗1975年7月1日,代号为7571的乙肝疫苗,这在我国疫苗研发和生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中国人可以脱离乙肝病魔的威胁,而以陶其敏为代表的疫苗研发人员为了人民大众的健康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他们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纪念!当时北京人民医院乙肝疫苗研究团队(右三陶其敏)面对同样的疫苗,她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把别人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安全还重!而今天有些厂家竟然不顾千百万人的健康!面对同样的疫苗,她研制疫苗没有挣一分钱。而今天某些疫苗生产厂家利润达到了59%,挣得是盆满钵满!只可惜,中国的这位乙肝疫苗之母2017年11月15日辞世,享年86岁。真正的“疫苗之神”你也许不了解,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有一位科学巨擘,让中国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疫苗,给予中华民族抵抗病毒的勇气与信心。1992年11月22日,为了纪念汤飞凡为人类健康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国邮电部发行了汤飞凡的纪念邮票。汤飞凡,“衣原体之父”,医学微生物学家。湖南醴陵人,又名瑞昭。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抗战结束后,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解放后,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纪录片:《汤飞凡的一生》1897年7月23日,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长沙。从小目睹父老乡亲被病痛折磨的他心中有着悬壶济世的理想。他早年就读于湘雅医学专科学校,学有所成后,当他的同学们邀请他开医馆行医时,他说:“当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人?若能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湘雅医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合影1925年,汤飞凡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师从著名细菌学家秦瑟(Hans Zinsser)。四年后,哈佛毕业的汤飞凡在恩师颜福庆的邀请下回国。他在上海建立实验室,主要研究沙眼病。沙眼在当时是十分严重的流行病:中国沙眼发病率55%左右,农村地区更是高达80%以上。日本科学家野口英世于1928年发表论文称发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但汤飞凡在7个月的实验中,未能成功重复出野口的结果。经过后续研究,他在1935年发表论文推翻了野口的假说。八年抗战中断了汤飞凡对沙眼病的研究,但汤飞凡并没有因此停下自己的脚步。在战争期间,他重建了中央防疫处。中央防疫处生产的青霉素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他们生产的牛痘疫苗让中国早于世界16年消灭了天花,他们在遭到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研制出黄热病疫苗。中央防疫处技术人员合影抗战期间的条件非常艰苦。世界著名胚胎化学家李约瑟博士(即《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目睹了中央防疫处的工作情况,并将所见所闻发表于英国的《自然》杂志。他写道:“在好几个月里,仅有的一个锅炉还漏水,很不安全,每晚用完后都要修补。就是靠这台锅炉进行所有的消毒,供应蒸馏水等,幸亏未曾发生事故。”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担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当时,一些地方的烈性传染病仍然很猖獗,他带领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同事,争分夺秒地研制急需的疫苗、血清。为了使生物制品能在国家监督下安全生产,他提议并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程》。1954年,一切步入正轨后,汤非凡继续分离沙眼病原体的工作。即便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他也没有放弃。考虑到沙眼病原体与LGV(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十分相似,而LGV还可以在鸡卵黄囊中生长,汤飞凡与助手决定使用鸡卵黄囊作为实验材料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在利用新方法进行的第八次分离实验中,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被分离出来了。这株病原体就是著名的TE8,T表示沙眼 (Trachoma),E表示鸡卵(Egg),8是第8次试验。显微镜下的沙眼衣原体为了证明分离出来病原体能够引起人类的沙眼,他私下命令助手将沙眼病原体滴入了自己的眼睛。很快,他出现了明显的沙眼临床症状。并且在随后的40天里,他坚持不做任何治疗,收集了一批十分可靠的临床数据。他的发现让人们找到了沙眼的治疗药物。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沙眼发病率降至6%以下。如今疫苗事件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揪心的家长们狂翻疫苗本,生怕孩子打了无效的疫苗。就在大家恐慌不安时,可怕的事情出现了,居然很多人开始抵制疫苗!甚至把疫苗的功劳归功于他国!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全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基本覆盖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所有重点疫苗种类。不仅国产和进口的同种疫苗,在质量标准、安全性和使用上没有明显差别;而且国产疫苗已得到世界认可,并走出国门——如果因为这些事件导致疫苗的恐慌,而拒绝一切接种的话,那受伤的必然是所有人。数十年来,在疫苗研制的路上,医学先辈为了我们的健康付出了艰辛,我们更不能因噎废食!望采纳谢谢

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疫苗,所以根本就不用从别的国家预订,反而是会销售给别的国家。

不过目前还没有开始下疫苗订单,我相信如果我们中国研究出来,一定会让全国的百姓们享受到这个疫苗政策,不会拿着这个去赚钱的。

自然中认为,新冠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就是因为人类侵犯了野生动物的领地,才导致野生动物身上的新冠病毒传染到人类的学校这种教育,我们必须要尊重自然给野生动物更多的生存空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