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出土文献选读教程视频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选读教程视频

《国学教程》(张衍田 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9cfa书名:国学教程作者:张衍田 撰豆瓣评分:9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13-1页数:862内容简介:本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张衍田所撰,吸收了民国以来的“国学”概念,意在以文献为纲,向读者全面介绍国学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编介绍了出土文献,下编介绍四部传世文献,并举出各部要籍

千字文,康熙字典。

出土文献导读课件视频

三星堆的宝藏到底有3万件。

详情请看:

下面是中山大学的,我觉得他的中文系还是很厉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 文学概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语言学概论 现代汉语 基础写作 新闻写作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先秦两汉文学史 古代汉语 魏晋隋唐 文学史 宋元文学史 外国文学 明清文学史 美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古代典籍导读 专业英语 限定选修课中西方道德比较 广东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现代杰出人物生平与思想评价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与中国战略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实习 写作(一)(写100篇文章) 写作(二)(写8篇书评) 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 1-4 级) 思想道德修养 毛泽东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计算机应用基础(文) 高等数学 一 就业指导 形势与政策教育 体育 军事教育 公益劳动 任意选修课古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 先秦诸子研究 古代戏曲简史 词史研究 唐诗研究 审美心理学 文艺美学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发展简史 中国现代文学 名家选讲 中国现代 名作选讲 新时期文学思潮 民间文学概论 汉语方言调查 汉语修辞学 汉字文化研究 汉字学 应用语言学 汉语词汇史 出土文献学概论 秦汉简帛的语文学研究 书法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 苏轼研究 宋元诗社与文人集团 《红楼梦》研究 中国词学批评史 广州方言研究 《诗经》导读 电影美学 比较文学概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西方 文论选讲 东方文学 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 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俄罗斯古典作家论 鲁迅研究 文艺辩证学 港台文学研究 新时期小说流派 新诗研究 跨世纪文学研究 文学与电影 文学批评方法学 粤籍现代作家作品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专题研究 应用英语 古代戏曲与宗教 公务文书写作 以上是本科生的培训计划。

全国的都一样的只是人家用的老师好。教材好。很多东西都是人家老师自己编的外人看不到的

出土文献选读教程

附加一点别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古文献学考研的一点体会去年年初,获读张舜徽先生《广校雠略》一书,很受震撼。随后在网上查阅有关张先生的信息,无意中发现本论坛,得知有所谓“中国古典文献学”,一略而过。夏日炎炎,在书店闲逛,在打折区看到李零所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六折,买回家后三天阅毕。本人一向服膺章太炎先生,章先生当年于地下出土之材料不以为然,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余亦以此为铭。李零此书实令余有振聋发聩之感,遂发愿报考古文献专业。复习时,参考本论坛不少文章,获益良多。有一些体会,写在这里,供参考:甲 用书关于书目,本论坛已有不少。我在复习过程中使用的书如下: 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校读法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陈垣:校勘学释例 王力:汉语音韵 陆宗达:训诂简论另外,勤翻《辞海》《说文》《书目答问》。政治用任汝芬的要点精编,英语用历年题解和石桢春阅读理解。就是这些,我觉得足够了。需要说明的是,不少人提到孙氏《中国古文献学史》或《简编》。我在书店只看到后者,大概翻了翻,看到关于朱子的一章,作者显然对于朱子所知有限,且叙述中不免意识形态话语——有意思的是,考卷中恰好有论述题:论述朱熹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及不足。我当时看到此题,颇有哭笑不得之感。以余之浅陋,安得妄议朱子?批评固然远不够格,彰表亦嫌不自量力,无奈只能胡写几句应付。盼望出题人今后对于考生能够具备“了解之同情”,类似这样揠苗助长的题目还是避免为妥。——定价也不低,且封面上注明系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考研用书,似乎有些屈就,所以没有买。乙 答题考试的时候,也犯了头重脚轻的毛病,关于刘向的名词解释就写了一页,而且一笔一划,生怕不工整。小题作完,已过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后面还有60分的论述和40分的标点,顿时神情恍惚,心里说了两个字“拼了”,于是龙飞凤舞,文不加点。写完“伪书”的解释的最后一字,铃声响起。下午吸取教训,全部答完,尚余五十分钟——唉,不说了。原本是想等4月份再写这些话,但忍不住现在写了,拉拉杂杂,也算是回报论坛吧。复试在即,临行之前,略有感言,附识于此:少慕陶朱 谋生无术 退守穷庐 转为书蠹走火入魔 再作冯妇 易水犹寒 谁得津渡

下面这些都是关于古文字书籍如:甲骨文、竹简、锦书、等古文字,如果学习古文字下面这些文字专业书籍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这些书在均出自图中红色印章处,印章三个字叫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如果你不认识的话也就没必要学习古文字,内中还有很多文字类的古籍《古文字构型学》《古代文史研究新探》《中国史纲要》《说文解字注》《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 银雀山汉墓竹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阜阳汉简诗经研究》《陈梦家:汉简缀述》《金文编 容庚》《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字学概要》《甲骨文合集释文(1-4)》《《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从人字说起》(萧启宏著 东方)》《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文刻辞摹释总集校订》《甲骨文—汉字对应表》《甲骨文与殷商史 新二辑》《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学纲要》《甲骨文字形字典》《甲骨文字诂林》《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全》《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 (上编)》《甲骨文字释林》《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张俊民 肩水金关汉简(壹)释文》《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 释文修订本》《放马滩秦简日书图片(甲乙种)》《散见简牍合辑》《敦煌汉简释文》《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中研院甲骨文》《从甲骨卜辞看殷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甲骨文字形考察殷商社会的婚丧习俗》《古文字笔记p1-23 甲骨文金文部分》《武威汉代医简注解》《武威汉简》《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说文解字注》《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01卷  甲骨文字研究及殷契余》《图释古汉字》《敦煌汉简释文》《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释文·注释》《清华简研究 第一辑》《秦汉魏晋出土文献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秦简日书集释》《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李零+三联书店2004)》《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郭店楚墓竹简》《郭煌悬泉汉简释粹》《里耶秦简牍校释 第一卷》《银雀山汉墓竹简 贰》《大辞海语言学分卷》《古代汉语教程》《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郭店楚简校读记》《郭店楚简校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商周古文字读本》《文字学概要》《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导论》

全国的都一样的只是人家用的老师好。教材好。很多东西都是人家老师自己编的外人看不到的

出土文献选读教程下载

(一) 文艺学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学科起步于1959年创办的“文研班”,当时由周扬任名誉主任,何其芳、何洛为主要负责人。“文研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理论学术骨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体系做出了努力。本学科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度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2001年以来还招收、培养了6届博士后研究人员。经过几代学人的长期努力,本学科立足于自己的传统、特色和风格,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整合学术资源,以文艺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思潮与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四大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的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与审美文化两个研究方向为延伸,使整个学科通过优势互补的学术格局达到了新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居于领先地位。在基础研究方面,本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将最新的理论发展纳入中国文艺学的学科建构。我们在海德格尔诗学、哲学解释学文论、神学解释学文论、精神分析文论、现象学美学与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化理论与批评等研究领域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同时,我们也着力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积极介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艺思潮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拓展。在应用研究方面,本学科参与了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的起草工作,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也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学术平台的建设方面,本学科多次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频繁。本学科还长期主办《马列文论研究》、《问题》、《文化研究》等三种学术集刊,并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两种学术月刊。(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由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同志于20世纪50年代亲手创建,并由胡明扬教授长期主持。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著名学者胡明扬、瞿霭堂、郭锦桴、陶沙、林杏光等均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学科自创建以来,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语言学专门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与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一起主办学术辑刊《语言论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该学科语言学理论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语言和语言学》、《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主编)、《格辨》(译著)、《词典学概论》、《语法和语法体系》、《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词类问题考察》(主编),郭锦桴《综合语音学》、《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瞿霭堂《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劲松合著),贺阳《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劲松《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骆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建构》等。该学科方言与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关于北京话语音、词汇的五项调查》、《北京话研究》(主编)、《海盐方言志》、《海盐方言的存现句和静态句》,谢自立《天镇方言志》,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贺阳《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劲松《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吴永焕《临沂方言志》等。该学科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瞿霭堂《双语和双语研究》,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特点和原则》,张卫国《汉语研究基本数理统计方法》、《ICON教程》、《三种意义、三类定语和三个槽位》、《定语类型和槽关系类型的对应及其对名词语义分析的作用》等。该学科目前有在职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目前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现代汉语单音形容词句法语义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五”科研规划项目1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体研究”)。(三)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奠基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1928年,吴玉章在苏联和瞿秋白、萧三、林伯渠等开始了创制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工作,制订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产生后,吴玉章等用新文字在苏联远东中国工人中进行扫盲。不久,新文字传入国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新文字的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玉章回国,在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和新文字干部学校校长,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用新文字扫盲和提高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长、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直接领导了全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吴玉章在数十年的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理论,在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0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校属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吴玉章校长一度亲任所长,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语言文字研究所,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所现归属文学院。该学科已形成文字学研究、音韵学研究、词汇学研究、语法学研究四个分支方向:文字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王贵元《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汉字与历史文化》、《<说文解字>校笺》,冀小军《说甲骨文中表祈求义的“ ”字》、《“刑天”补释》,李禄兴《现代汉字学要略》、《试论现代汉字字素》。音韵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陈复华《古韵通晓》(合著)、《汉语音韵学基础》,刘广和《音韵比较研究》,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研究》、 《藏语声母演变的几个问题》,高永安《明清皖南方音研究》, 郑林啸《〈篆隶万象名义〉声系研究》。词汇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宋永培《〈说文〉与文献词义学》、《〈说文〉与上古汉语词义研究》、《古汉语词义系统研究》,韩陈其《汉语羡余现象研究》、《汉语词汇论稿》、《汉语借代义词典》,朱冠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视界》、《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语法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周生亚《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繁复的原因》、《古代诗歌语法》,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殷国光《〈吕氏春秋〉词类研究》(获第七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二等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等。该学科历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还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一起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月刊和《语言论集》辑刊。(四)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在1998年以后成为独立建制,逐步开始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该学科包括两个研究方向:1、传世语言文学文献研究。重要成果有《<说文解字>校笺》、《<太平广记>版本考述》、《吴梅村年谱》、校注本《欧阳修全集(1-6)》、《古籍阅读基础》等。2、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内容包括文献作者、时代、内容、传承关系的研究;出土文献的校勘、标点、注释;出土文献的语言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字典、词典和字形表的编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等。重要成果有《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出土文献文字的整理》、《战国楚简遣策的物量表示法与量词》、《张家山汉简字词释读考辨》、《汉代简牍遣策的物量表示法与量词》、《张家山汉简与<说文>合证》、《吐鲁番文书〈苍颉篇〉研究》等。(五)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奠基人是老一代的著名学者谢无量、冯其庸等。谢无量先生的《中国大文学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史著作之一,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冯其庸先生1960年代主编的《历代文选》本来是中文系的教材,出版后风靡一时,不断再版,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古代文学读本。1980年代以后,该学科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冯其庸教授的《论庚辰本》、《曹雪芹家世新考》、《石头记脂本研究》、《论红楼梦思想》、《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等一批红学著作享誉海内外,奠定了他作为一代红学大师的地位。朱靖华教授则成为苏轼研究界的重要一家,其《苏轼新评》、《苏轼论》、《苏东坡寓言大全诠释》等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此外,李永祜教授点校的百回本新版《水浒传》(中华书局出版)被学界誉为最好的整理本;其论文《水浒成书“嘉靖说”质疑》1987年获中国《水浒》学会优秀论文奖。吴小林教授则在唐宋散文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著有《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散文艺术》、《王安石传》等。2000年以来,该学科逐渐完成了学术队伍的新老交替,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中国古代文论”三个日趋成熟的研究方向,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项。该学科“中国古代文论”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有蔡锺翔、黄葆真、成复旺历时九年完成的五卷本《中国文学理论史》(该书获得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蔡钟翔、成复旺等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成复旺的《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中国艺文理论志》、《神与物游》,袁济喜的《六朝美学》、《六朝清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两汉精神世界》,詹杭伦的《清代赋论研究》、《方回的唐宋诗律学》,林湘华《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等。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方向上的代表性成果,有李炳海的《道家与道家文学》(获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的生命意识》、《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获吉林省优秀社科一等奖)、《汉代文学的情理世界》,冷成金的《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文学与文化的张力》、《隐士与解脱》、《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诸葛忆兵的《宋代文史考论》、《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王昕的《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述》、《漫说三言二拍》等。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方向上的重要成果,有张国风的《<太平广记>版本考述》、《<儒林外史>试论》、《<儒林外史>及其时代》、《传统的困窘》,叶君远的《吴梅村年谱》、《吴伟业评传》、《清代诗坛第一家》、《中国古代文体丛书·诗》,王燕的《晚清小说期刊史论》等。该学科还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创立可以一直追溯到蔡仪教授1950年出版的《新文学讲话》,它是全国“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最早的一批文学史教材之一。汪金丁、林志浩两位教授为学科奠基人。1960年,由林志浩教授主编、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参与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初稿问世;1979年,经过修订的同名教材再次出版,同唐弢、严家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当时国内大学采用最多的教材。经过两代学者的努力,至1980年代,该学科发展成为国内同专业中少数几个专业方向齐全、梯队整齐并具有影响力的学科群体。1981年,该学科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招收了二十余批硕士研究生,包括来自日本、韩国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后,开始招收“现代文学思潮”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后,扩展到“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思潮”三个专业方向。1960-1980年代,该学科较有优势的研究领域是“鲁迅研究”、“文学史研究”。其中,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是林志浩的《鲁迅传》、《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另外,还有赵遐秋《中国现代小说史》、《徐志摩传》、张慧珠的老舍研究、阎焕东的郭沫若研究、马德俊、王清波的中国新诗史和当代诗歌研究等等。这些成果,都为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95年后,该学科开始进行新老队伍的交替,在任教师全部拥有文学博士学位。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该学科又增设了“海派文化与海派文学”、“中国新诗史”、“四十至七十年代文学”和“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等研究领域,逐渐形成囊括本学科三个专业方向、且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队伍。1990年代以后,该学科又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其中程光炜《艾青传》、《文化的转轨》、《中国当代诗歌史》,李今《海派文化与海派文学》、《三十年代俄国文学“汉译”》等著作,是较具代表性的成果,被许多相关论文经常引用和转述;孙民乐、姚丹和张洁宇等年轻学者的著作《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变革》、《西南联大时期的文学活动》、《荒原上的丁香》等,也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另外,该学科老师联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几位学者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先后被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教材”,成为国内许多大学和多所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教材和考研参考书,并被日本、韩国、台湾的一些大学列为教材和参考书。王家新教授为全校学生和本系研究生开设的“中外诗歌欣赏”、“新诗的创作与研究”,成为该学科新近增加的“创造性写作”课程中的亮点之一。该学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含重点)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核心学术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奖”2项。该学科还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由缪朗山、赵澧、茅于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学者在1960年代建立,当时是国内最早培养导师制研究生的单位,并于1963年开始招收“外国文艺理论史”研究生,1981年又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世界文学”硕士点之一。1996年以后开始招收“西方文艺理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向或专业的博士生;2005年建立独立的博士点;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该学科的“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等三个研究方向已经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一支精通外语(包括英、法、德、俄、日、希腊、拉丁等语种)、学有专攻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队伍。该学科在任全部教师,均有在国外长期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其中3人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完成的学术成果中,包括英文著作2部、德文著作1部、A&HCI检索论文5篇。同时该学科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项;主办学术辑刊《基督教文化学刊》(已出版18辑并自2005年9月起被列入CSSCI核心期刊数据库)、《对话》(已出版2辑),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该学科在西方原典译介方面的标志性成果,有章安祺编订的《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四卷),赵澧、徐京安、黄晋凯等主编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外国文学流派研究丛书”,章安祺、杨恒达翻译的《现代文学批评史》;以及近些年杨恒达主译的《尼采文集》,杨慧林主编的“西方文学与基督教书系”、“当代诠释学译丛”,王以培翻译的《兰波作品全集》,夏可君编译的《德里达:解构与思想的未来》、《让-吕克·南希:解构的共通体》等。该学科在文学史与文论史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赵澧、黄晋凯等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章安祺、梁坤主编的《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杨慧林、黄晋凯合著的《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六届外国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梁坤《20世纪俄语作家史论》、《末世与救赎——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主题的宗教文化阐释》,范方俊《20世纪中外现代戏剧》,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合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获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章安祺、黄克剑、杨慧林合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在此基础上,杨慧林、章安祺、黄克剑、耿幼壮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课程建设”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学科还充分发挥跨学科研究的相对优势,分别从艺术学和宗教学的视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题研究论著系列。如杨慧林《神学诠释学》、《基督教的底色与文化延伸》、《移动的边界》、《废墟中的记忆》,杨恒达《诗意的叛逆》,耿幼壮《视觉·躯体·文本》、《破碎的痕迹》、《书写的神话》,雷立柏《古希腊罗马与基督教》、《论基督教的大与小》,夏可君《幻像与生命》等。在专题研究方面的外文成果则有杨煦生Immanente Transzendenz: Eine Untersuchung der Transzendenz-erfahrung in der antiken chinesischen Religiositat mit Berucksichtigung des Konfuzianismus(德国 Tubingen University Press, 2004),杨慧林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e Work of Yang Huilin(美国 M E Sharpe, I, 2004)、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 (co-edited, 美国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2006)等。(八)电影学为适应当代影视文化的新发展格局,文学院在原有文艺学学科基础上重新整合影视与新媒体艺术研究力量,于2004年12月成立了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该学科在2007年2月正式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8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电影学硕士研究生。该学科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该学科是文学院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影视和新媒体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其中潘天强、许鹏教授等都曾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中青年教师陈阳博士、孙柏博士等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并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科研究立足于影视基础理论和批评,在坚实的史论以及批评研究基础上,关注并追踪当代高科技传媒手段对视听艺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关注并追踪以视听媒体为代表的新型艺术形式的传播与发展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上述文化现象的症候、特性并及时从理论的高度上给予深入的总结。该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学科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有《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教育部审定研究生教学用书,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新媒体艺术论》(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电视剧:文学与艺术间的行走——90年后电视剧问题研究》,《丑角的复活——西方戏剧文化的价值重估》等。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如:“电影电视批评理论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网络文艺的传播机制与审美特征”(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等。本学科有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电影史和电影理论该方向涉及电影史和电影理论两方面的知识体系,电影史包括中国电影史以及港澳台华语电影各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及当代的美学特征,外国电影史包括西方电影史以及国别电影史的各个阶段和当代电影的发展状态,东方电影史及其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电影的研究作为空白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电影理论涉及电影自身的理论阐释和争论以及相关学科对电影理论的美学阐释。* 研究方向二 影视批评与制作研究 该方向一、从美学、文学、思潮、图像、受众等不同视角对电影电视批评、鉴赏作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并探讨其美学标准和审美特性。二、制作理论包括:(1)电影电视的剧作理论如文学性、原创性、叙事性、剧作构成、视像剧作的特性等。(2)影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论研究,包括管理、法规、宣传、策划、生产、销售、统计等。* 研究方向三 影视与新媒体的文化形态文化形态表明该方向以影视为基础关注更高和更广义的研究层面,如意识形态、政治学、历史学、符号学、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影视与新媒体表明该方向的研究范围着重以影视的新的传播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如网络、数码技术、动漫、游戏、语言转换、双向互动等。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学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始终不渝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为本、德才并重,以学人为本、知行合一,以学术为本、教学与科研互动——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潜心持守的教育理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永远敞开自己,迎接天下英杰、八方才俊。

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一、我校是江苏省重点高校,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8个。2006年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生约1800名(包括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 二、报考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1、统考:①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或②国家承认学历的200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或③2004年9月之前大专毕业生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或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或④已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年龄超过40周岁的须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进修过8门或8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②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2、法律硕士联考:符合以上条件,并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另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3、单考: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公开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报考程序:所有考生必须先于10月10日—31日(8:00—23:00)登录报名网站()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报结束后,于11月10日—14日,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所在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所有报考我校单考生及美术专业绘画、书法方向的考生必须直接到我校报名、考试。 四、我校在研究生中设有“徐悲鸿”、“高觉敷”、“朱敬文”、“华藏”等奖、助学金。 五、简章中专业名称前标“●”者表示该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标“☆”者为国家重点学科,标“▲”者为省重点学科。考试科目前的数字为考试科目代码,报名时需填写。所有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六、其它事项:1、我校欢迎学生跨学科报考;2、因硕士生考取之后才确定导师,且每年聘任一次,故无法告之。 联系部门:南师大(随园校区)研招办 邮政编码:210097 联 系 人:王正平 电 话:025-83598152 研究生网址: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科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01文学院(025—83598528)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语文教学论 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语文教学综合基础(含文章解读) ⑥古代文学⑦文学理论 050101●文艺学01文学理论02文艺美学03文学创作论04审美文化学05文学评论 29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中国古代文学史④文学理论 ⑤文学评论 ⑥写作学⑦现代汉语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理论语言学02计算语言学03应用语言学(含对外汉语教学) 27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现代汉语学④语言学概论或程序设计语言 ⑤02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01、03方向:语言学简史 ⑥中国古代文学史⑦古代汉语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1古代汉语02现代汉语 2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现代汉语④古代汉语 ⑤语言理论 ⑥中国古代文学⑦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1古籍整理与研究02文献与文化研究03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2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文献阅读基础④中国古典文献学 ⑤国学基础知识 ⑥中国文学史⑦文史知识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 3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中国文学史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评论 ⑤古代文学专题 ⑥文学理论⑦古代汉语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1中国现当代文学 3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文学作品评论写作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⑤现当代文学专题 ⑥中国文学史⑦现代汉语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现当代欧美文学(含俄罗斯文学、女性文学)02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含中日文学—文化关系)03海外华文文学 2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④比较文学基础 ⑤外国文学评论写作 ⑥文学理论⑦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21★●影视文学01影视创作02影视批评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影视艺术概论④影视评论写作 ⑤影视美学 ⑥中国电影史⑦中国电视史 050122★●中国文学与文化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文学与文化02宋元明清文学与文化 9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中国文学史④中国文化史 ⑤中国文学与文化专题 ⑥文学理论⑦古代汉语 050405戏剧戏曲学01中国戏曲史02中外戏剧比较03戏剧理论研究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中国文学史④中国戏剧史(古代、现代部分) ⑤经典戏剧作品赏析 ⑥文艺理论基础⑦戏剧理论基础 050406电影学01影视批评02影视编导 2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影视艺术概论④影视评论写作 ⑤电影文化诗学 ⑥中国电影史⑦中国电视史 002新闻与传播学院(025—83598863) 050301▲新闻学01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02广播电视03出版与编辑 23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新闻与传播学理论④新闻与传播学史 ⑤新闻业务、新闻评论 ⑥新闻学基础⑦写作 050302传播学01理论传播学02应用传播研究03广告经营管理 20 同“新闻学”专业 ⑤01、02方向:传播实务03方向:广告原理 同“新闻学”专业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01广播电视艺术与技术02播音与主持03摄影与摄像 1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广播电视概论④广播电视文艺学 ⑤01方向:艺术与技术02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03方向:摄影技艺与摄影专题实践 ⑥01、02方向:广播电视史03方向:摄影技术实践⑦01、02方向:电视策划03方向:摄影艺术实践 003公共管理学院(025—83598786) 010105伦理学01伦理学理论研究02经济伦理研究03社会伦理研究04教育伦理研究 2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西方哲学史 ⑤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⑥法律基础理论⑦邓小平理论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01科学哲学、技术哲学02科技政策与管理 10 同“伦理学”专业 ⑤自然辩证法或西方科学哲学 ⑥科学方法论⑦自然科学基础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01中国近现代、当代政治制度暨政府理论02外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研究 1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政治学原理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中外政治制度 ⑥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⑦政治制度理论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1列宁与俄罗斯问题研究0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0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 15 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⑥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⑦国际政治 030204中共党史0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02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10 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⑤中共党史 ⑥中国近代史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1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02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管理0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0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0 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⑥马克思主义哲学⑦毛泽东思想概论 120401行政管理01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02公共政策分析03社区治理研究04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4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政治学原理④公共管理学 ⑤行政管理学 ⑥管理学原理⑦公共政策 004法学院(025—83598330) 030101●▲法学理论01法哲学研究02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03法律社会学研究04现代市场经济法制研究 4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法理学④民法学与刑法学(各75分) ⑤中西法律思想史 ⑥国际公法⑦商法 030102法律史01法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0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03中国法制史 6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法理学④中西法律思想史 ⑤中外法制史 ⑥民法学⑦刑法学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1宪法、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02宪法制度研究03行政法律制度研究04经济行政法研究 29 同“法学理论”专业 ⑤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⑥国际公法⑦商法 030105民商法学01商事法律制度研究02民事法律制度研究 15 同“法学理论”专业 ⑤民法与企业法 ⑥国际经济法⑦国际私法 030106●诉讼法学01诉讼法制现代化研究02刑事诉讼原理与实践03民事诉讼原理研究 50 同“法学理论”专业 ⑤诉讼法学综合 ⑥国际公法⑦商法 030180法律硕士 6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④综合课(含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 ⑤法理学 ⑥刑法⑦民法 005商学院(025—83598617) 020101政治经济学0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0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研究03社会主义经济国际化研究04社会主义产业发展研究 1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四④现代经济学(政治经济学50%+西方经济学50%) 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⑥世界经济⑦货币银行学 020204金融学01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02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03公司金融研究04资本市场研究 3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四④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⑤国际金融学 ⑥政治经济学⑦证券投资学 120202企业管理01管理决策研究02现代企业制度研究03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04人力资源管理 25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三④管理学 ⑤西方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 ⑥经济学⑦管理思想史 006教育科学学院(025—83598873) 040101●☆教育学原理01教育基本理论(含教育哲学、德育原理)02教育社会学03教育科研方法 32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④教育史(含中国教育史(50%)、外国教育史(50%)) ⑤教育学综合考试(含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 ⑥教育科研方法⑦教学论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课程论02教学论 12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课程与教学论 ⑥教育科研方法⑦教育心理学 040103●教育史01中国教育史02外国教育史 12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01方向:中国教育思想史02方向:外国教育思想史 ⑥教学论⑦德育原理 040104●比较教育学01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02学校课程的国际比较03教育基本问题的国际比较 10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比较教育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教育心理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0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02审美与艺术教育03学前课程论 30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学前教育学(50%)与儿童心理学(50%) 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⑦学前卫生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01高等教育原理02高等教育制度研究03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10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高等教育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高等教育专题 040107成人教育学01成人教育基本理论02家庭教育03社区教育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成人教育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教育管理学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01技术教育02职业指导03人力资源管理 8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职业技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概论综合 ⑥教育社会学⑦比较职业技术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01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02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03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04Web知识工程05多媒体信息处理 3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C语言与Web技术④教学设计或数据结构 ⑤教育技术学 ⑥高等数学⑦数据库技术 040121★德育学01德育原理研究02德育模式与操作机制研究03中外学校德育比较研究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德育学 ⑥现代德育论⑦教育心理学 040122★科学教育学01科学课程设计02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科学教育概论 ⑥教育科研方法⑦教育心理学 040123★教育政策学01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02比较教育政策 3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教育政策学 ⑥教育社会学⑦教育法规 040124★●美育学01艺术教育学 5 同“教育学原理”专业 ⑤艺术教育综合 ⑥教育概论⑦艺术概论 040201●▲基础心理学01心理学史与理论心理学02情绪与人格(品德)心理学03生理与认知心理学 2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心理学原理④心理学研究方法 ⑤基础心理学综合考试 ⑥社会心理学⑦教育心理学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1学习心理学02教育心理学03儿童发展心理学04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2 同“基础心理学”专业 ⑤儿童教育心理学综合 ⑥心理学综合⑦社会心理学 040203应用心理学01社会心理与人才测评02人才测评与职业指导03管理心理学04医学心理学 28 同“基础心理学”专业 ⑤社会心理学 ⑥人格心理学⑦管理心理学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01教育管理学02教育经济学 1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④教育管理学 ⑤教育经济学 ⑥管理学原理⑦外国教育史 007外国语学院(025—83598181)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英语学科教学论 3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英语教学综合基础(英语教学论和基础英语) ⑥综合英语⑦翻译与写作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英美文学03日本文学04意大利文学 15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4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意大利语④意大利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英美文学史03方向:日本文学史04方向:意大利文学史 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04方向:意汉互译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1英美文学02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03翻译学 52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01方向: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英美文学史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 ⑥综合英语⑦英语翻译与写作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俄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01方向: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俄语语言学 ⑥综合俄语⑦俄汉互译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01日本语言与文化02中日文学与文化 8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01方向: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日语语言学02方向:日本文学史 ⑥综合日语⑦日汉互译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02日本语言学、日本文化研究03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及俄汉互译 22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 ⑤01方向:英语语言学02方向:日语语言学03方向:俄语语言学 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 008社会发展学院(025—83598252) 030301社会学01城乡发展研究02社区建设研究03现代化研究 1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社会学理论④社会研究方法 ⑤城乡社区发展研究 ⑥社会学概论⑦社会统计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历史学科教学论 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203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历史教学综合基础 ⑥中国通史⑦世界通史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史前艺术与江苏区域考古02博物馆学研究 12 ①政治②英语或日语③中国通史④世界通史 ⑤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通论 ⑥考古技术与方法⑦中国考古学史 060104历史文献学01传世历史文献02历史地理文献03出土文献04敦煌学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中国通史④世界通史 ⑤古代汉语 ⑥中国古代史⑦中国历史文选 060105●专门史01中国经济史02中国社会史03中国政治史04文化史 25 同“历史文献学”专业 ⑤文史综合 ⑥史学概论⑦历史文选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中国近现代人物0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3日本侵华史04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15 同“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 ⑤中国近现代史 ⑥史学概论⑦世界近现代史 009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025—83598092)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数学学科教学论 8 ①政治②英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数学教学综合基础 ⑥高等几何⑦近世代数 070101●▲基础数学01函数论02数论03微分方程04拓扑学05拓扑动力系统 32 ①政治②英语③数学分析④高等代数 ⑤01、03方向:实变函数或常微分方程02、04、05方向:实变函数或近世代数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70102计算数学01数值代数与最优化02微分方程数值解 25 同“基础数学”专业 ⑤计算方法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70104应用数学01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02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03生物数学 8 同“基础数学”专业 ⑤实变函数或常微分方程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01图论与组合优化02概率统计03信息网络安全控制 23 同“基础数学”专业 ⑤近世代数或概率统计 ⑥复变函数⑦常微分方程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智能技术及应用02信息安全03多媒体信息处理04数据库与数据挖掘05网络技术 23 ①政治②英语③数学一④数据结构(含程序设计)或数字电路 ⑤专业综合(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或微机原理 ⑥编译原理⑦离散数学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01管理科学(最优化理论与方法)0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8 ①政治②英语③数学三④管理学原理或数据库原理 ⑤运筹学或管理信息系统 ⑥数据结构⑦C程序设计 010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25—83598300)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物理科学与教学论 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物理教学综合基础 ⑥光学⑦热力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01物理教育技术 6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普通物理(含力学、电磁学)④C语言与网络技术 同“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 ⑥教学法实验⑦计算机应用基础 070201●▲理论物理01凝聚态理论02粒子物理与核物理03统计理论 1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普通物理(含力学、电磁学)④量子力学 ⑤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⑥理论力学⑦原子物理学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1强子物理与非微扰QCD理论02B介子物理与CP破坏03新物理模型研究 5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070205凝聚态物理01低维凝聚态物理02计算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03纳米磁性材料 8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070401天体物理01河外天文与宇宙学02等离子体天体物理03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 5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同“理论物理”专业 080300光学工程01光电技术与系统02光电信息技术03光电功能材料 8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一④普通物理 ⑤电子技术 ⑥C语言⑦光学 080901●物理电子学01光电传感与微纳技术02信息光电子技术03光电材料与器件 13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一④电子技术或普通物理 ⑤01、02方向:微机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03方向:固体物理 ⑥信号与系统⑦电磁场与电磁波 080902电路与系统01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02电子精密测量与智能仪器03信息处理与光电控制 9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一④电子技术 ⑤微机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⑥信号与系统⑦通信原理 011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025—83598221)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化学学科教学论 14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化学教学论综合基础知识 ⑥无机化学⑦分析化学 070304物理化学01电化学02多相催化03凝聚态相变动力学04功能材料及结构05胶体化学 30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无机化学④物理化学 ⑤有机化学 ⑥结构化学⑦分析化学 081704应用化学01应用电化学02有机高分子和精细化学品03环境保护和工业三废资源化 12 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数学二④化工原理 同“物理化学”专业 ⑥无机化学⑦物理化学 012生命科学学院(025—83598329)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生物学科教学论 2 ①政治②英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生物教学综合基础 ⑥生物学教学基础⑦普通生物学 071001植物学01植物细胞及分子生物学02植物生理生化03植物生物技术 26 ①政治②英语③生物化学④分子生物学 ⑤植物生理学与结构植物学 ⑥种子植物分类学⑦细胞生物学 071002●▲动物学01动物分子生物学02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03动物生态学 10 同“植物学”专业 ⑤动物生物学或基础生态学 ⑥动物学综合知识⑦动物生态学 071005●微生物学01微生物分子生物学02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03微生物药物04微生物与动植物互作 30 同“植物学”专业 ⑤微生物学 ⑥细胞生物学⑦分子生物学 071007遗传学01进化遗传学02种质资源遗传学03分子遗传学 10 同“植物学”专业 ⑤遗传学 ⑥分子遗传学⑦普通生物学 071008发育生物学01肿瘤发生与调控02辅助生殖技术03胚胎工程 10 同“植物学”专业 ⑤细胞生物学 ⑥细胞工程⑦基因工程 071009●细胞生物学01细胞及分子遗传02细胞免疫03细胞分化与增殖 8 同“植物学”专业 ⑤细胞生物学 ⑥细胞工程⑦基因工程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生物活性物质02免疫生理生化及网络调控03基因工程药物 15 同“植物学”专业 ⑤细胞生物学或生理学或分子生物学 ⑥生化实验技术⑦分子免疫 090801水产养殖01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02水产生物饵料学与养殖生态学03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 6 ①政治②英语③生物化学④普通动物学 ⑤水生生物学 ⑥鱼类学⑦池塘养殖学 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01基因工程药学02微生物药学03生化药学 12 同“植物学”专业 ⑤01方向:微生物学02方向:分析化学03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⑥有机化学实验技术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013地理科学学院(025—8359821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地理课程与教材开发02课程理论与教学艺术03教学测量与评价 4 ①政治②英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 ⑤地理教学综合基础 ⑥自然地理学⑦人文地理学 070501●▲自然地理学01环境变迁与全球变化02资源开发与利用03地面过程与地貌模拟 12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自然地理学 ⑤地貌学 ⑥地理信息系统概论⑦环境学概论 070502●人文地理学01人文地理与区域规划02土地管理03旅游管理与规划 25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01、02方向:人文地理学03方向:旅游管理概论 ⑤01、02方向:城市地理学03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⑥01、02方向:区域分析与规划03方向:管理学概论⑦01、02方向:中国地理03方向:旅游概论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02数字区域与数字城市03遥感科学与技术 52 ①政治②英语A组:③C语言程序设计(含数据结构)④地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系统概论(包括VFP)B组:③遥感概论④自然地理学 ⑤高等数学 ⑥地图学⑦地理学基础理论 070521★●环境地理学01生态修复与生态工程02景观生态学与生态规划03资源与环境04环境教育 10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环境生态学 ⑤环境学概论 ⑥环境监测⑦普通生态学 070522★●海洋地理学01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02海洋信息技术03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管理 6 ①政治②英语③高等数学④海洋学概论

出土文献选读课程教案

哲学类 第一部分 专业详解 哲 学 一 专业简介 专业初识 哲学是一切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希腊文中,哲学意为“爱智慧”。按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可以启发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学术上,哲学是指以“求真”和“求知”为核心,用思辨、解释和概括的方法研究一切存在之间的抽象的相互关系的专业。哲学研究“存在”、“善”、“美”等概念,提出“存在是什么”、“什么是存在”等问题。同时,哲学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具体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的根本看法。因此,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系统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学业导航 专业学习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主干学科:哲学。 主要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等。 发展前景 从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地碰撞,中西哲学思想的比较与融合,是哲学界的一大热点。当前,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向是进一步摆脱“西方中心论”,更加注重按照中国哲学的自身特点探讨中国哲学的民族性特质,深入开掘中国哲学的智慧精神。在世纪之交反思文化,发展哲学,对于重塑民族精神,对于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对于提高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前沿课题 □ 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资源及其现代意义 □ 经济全球化与美学的主要走向 □ 大众信仰问题研究 □ 当代科学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研究 □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 二 人才塑造 考生潜质 对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兴趣,并且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常读著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想做思维缜密、追求精神享受的哲学家,喜欢与别人探讨哲学问题,对伦理学的研究感兴趣,有较强的审美观,喜爱听有关美学的讲座,喜欢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艺术展览会、画展等艺术欣赏场所对自己很有吸引力等等。 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企业、文教事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职场纵横 由于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哲学系毕业生受各级党政机关的欢迎,也有很多同学去各级学校、新闻出版单位及其他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实际工作。 逻辑学 一 专业简介 专业初识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思维规律的专业。逻辑(logic),最初的涵义即规律,现在更多是指思维中的规律。这种规律主要是命题(或判断)之间的推理及推导过程中的必然性,也称为思维的逻辑规律。由于推理的重要性,逻辑学便以推理为研究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找出推理规律。目前,逻辑学已形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庞大体系。现代的逻辑学与数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数理逻辑就是现代逻辑学的主流。 学业导航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逻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形式化方法、语义分析和公理化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哲学、数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抽象代数、概率统计、逻辑导论、数理逻辑、集合论、模态逻辑、归纳逻辑、四论导引(公理集合论、模型论、递归论、证明论)、应用逻辑、逻辑史、逻辑哲学、程序语言设计、操作系统等。------------哲学类专业详解 2------------ 发展前景 作为研究思维规律的基础学科,逻辑学正加强同各个学科的联系,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逻辑学会更深地渗透到哲学、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法学、伦理学、经济学及管理科学等领域。逻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应用逻辑理论与逻辑应用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会成为逻辑学发展的新的动力。国际范围来看,目前较成熟的现代演绎逻辑取得了新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哲学逻辑的研究成果显著,其中的认知逻辑已成为国际逻辑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前沿课题 □ 数理逻辑:模型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及相关领域新进展研究 □ 广义模态逻辑研究 □ 当代归纳逻辑研究 □ 逻辑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二 人才塑造 考生潜质 做事情有计划,数学基础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喜欢做逻辑推理的智力游戏,业余喜欢看数学方面的科普读物,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等逻辑推理类的书籍,思维活跃,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常识,对数据感兴趣并喜欢做概率统计等等。 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哲学的基础理论,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职场纵横 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也可以在很多实际应用领域从事工作,主要到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科研单位、企事业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逻辑学的应用、科研、管理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宗教学 一 专业简介 专业初识 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人类文化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学就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专业。它实际上是以研究感性现象为基础的经验科学,以社会历史中的具体宗教现象为对象,从形式与内容方面考察其观念、行为、组织,探讨宗教起源与演化的过程,以及宗教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并考察宗教的性质、演化规律与社会作用。 学业导航 专业学习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和我国的宗教法规与政策,接受独立思考、社会调研、分析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主干学科:哲学。 主要课程: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宗教学导论、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史、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与方法、宗教学原著选读等。 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的宗教学研究逐步与世界接轨。在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上已经有了重要的突破,而在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伦理学、宗教政治学、宗教文化学这些分支学科方面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同是,宗教的现实问题,即宗教同现代科技社会的矛盾冲突与相互促进,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前沿课题 □ 系统的中国比较宗教学尚待建立 □ 中国五大宗教基本教义的历代诠释 □ 中国当代宗教的现实问题研究 □ 西部开发与宗教、民族问题研究 □ 中国民间信仰现状研究 二 人才塑造 考生潜质 有一定理论思维能力,有敏锐的直觉,对宗教有感悟能力,希望成为宗教的专业研究人员,对宗教活动感兴趣。了解某种宗教的历史,愿意从事宗教文化交流工作,对介绍别的国家的宗教情况的广播、电视节目感兴趣,喜欢游览庙宇等宗教文化地,关注世界上因为宗教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想多了解一点有关我国民间宗教的情况,对宗教的产生感兴趣等等。 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具备较全面的宗教学知识,熟悉我国宗教法规、政策的宗教学专门人才。 职场纵横 我国开展宗教学教学和研究的时间还不长,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还不足。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哲学类名校聚焦 1------------ 第二部分 名校聚焦 一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成立时间最早的哲学系之一,成立于1914年。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如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艾思奇、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或者毕业于此,或者授教于此,可以说这里是哲学家的摇篮。 北大哲学系是全国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也是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之一,现有哲学、宗教学和逻辑学3个本科专业,并在宗教学专业的基础上,于1995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宗教学系。目前设有8个硕士点,8个博士点。 二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建系于1956年,宗教学系成立于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1998年,哲学系宗教学系率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正式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作为国家首批确定的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现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3个本科专业,现设有8个硕士点和博士点。 三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1952年国内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又成立了宗教学系。在数十年历史中,梁启超、宗白华、方东美等一批哲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先后在该系任教。 南大哲学系是国内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6个哲学系之一,现设有9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 四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前身为武汉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22年,自30年代起即成为全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由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大师、新中国哲学学会首任会长、武汉大学时任校长李达教授主持重建,并兼任系主任。1996年12月成立哲学学院。1999年哲学、中文、历史、艺术等院系合并,组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恢复哲学学院。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在80年代先后被批准为博士点。198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外国哲学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1994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1999年被批准为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批准为第二届全国重点学科。 目前设8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设有人文科学试验班、哲学(基地班)、宗教学、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国学试验班等5个本科专业。 五 复旦大学哲学系 复旦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56年,是建国后全国高校最早建立的哲学系之一。1982年,成为建国后第一批文科博士点之一,1994年,被列入教育部首批国家文科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5年,西方哲学专业被列入教育部“211”工程,并同时被批准为上海市的重点学科,1998年,哲学系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国内按一级学科招生博士研究生的单位。 现设有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2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 六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有近百年哲学研究和传播的历史,中国近代哲学启蒙者梁启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的董事长,严复、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此弘文励教、传授哲学智慧、评点中西文化。20世纪20年代,美国哲学家杜威曾应邀到北京高师讲学。哲学系从1979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建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成立的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百所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依托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 哲学系现设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设有7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七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中山大学哲学系,建立于1924年。目前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中山大学哲学系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得风气之先,近年来在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在本科层次,形成了以基础哲学、专题哲学、领域哲学、应用哲学为框架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在研究生层次,实行“硕博连读”制度,强调学术传承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中山大学哲学系十分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专门聘请海外学者,为本科生开设全英文专业课,为研究生分别开设巴利文、梵文、希腊文、希伯莱文课程,为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文献基础。 具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可培养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学科点的博士与硕士。------------哲学类名校聚焦 2------------ 八 吉林大学哲学系 吉林大学哲学系于1958年正式建立。1981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授予权,1984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授予权。1994被评为哲学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主要有3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和辩证法理论研究,在我国占有领先的学术地位。第二是科学哲学研究,该博士点是全国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主要包括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心理学哲学研究这两个方向。第三是西方政治哲学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政治哲学研究并于1997年主办了中国第一次政治哲学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政治哲学的发展。 现设有博士点2个,硕士点6个。 九 南开大学哲学系 1919年南开大学创立时,文科中即设有哲学系,1994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宗教学专业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新批准设立的专业。 哲学系现设有哲学、逻辑学和宗教学3个本科专业。哲学系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目前,有5个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8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十 四川大学哲学系 四川大学哲学系成立较早。1983年哲学系增设了宗教学本科专业。1998年哲学系与宗教学研究所及艺术学院合并组建哲学与艺术学院。2001年创立四川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2001年哲学系再度和行政管理与社会学系、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档案系、社会劳动保障系等合并组建公共管理学院。 十一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于1999年11月,由山东大学原哲学系和社会学系合并组建。2003年获准设立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又增设犹太教、基督教与跨宗教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另有犹太文化研究所、儒学研究所、宗教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社区研究所、现代传播研究所、民俗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该院哲学专业基础十分深厚成熟,易学、儒学、中外哲学比较、犹太哲学、社会发展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均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学院现设哲学、宗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2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哲学系有哲学、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专业)3个本科专业。 十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1986年正式建系。目前,以哲学系为主体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该系是全国范围内首批获准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1个博士点(中国哲学)和7个硕士点。本科设有1个专业:哲学专业(含涉外文化方向)。------------经济学类专业详解 1------------ 经济学类 第一部分 专业详解 经济学 一 专业简介 专业初识 经济学是综合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起因及社会表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银行利率、进出口额等的一门学问。资源相对稀缺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有限资源如何在社会中分配以保证经济最优发展的社会科学。或者说“它是解释在解决资源稀缺性时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变化的科学”。通过分析研究,经济学者要找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刺激或保持经济增长而避免经济衰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购买和生产行为;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现象。 学业导航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发展前景 当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两大主题,大多数国家已经意识到发展经济对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经济学家也已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智囊团成员。在经济学的发展方面,目前,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微积分、线性代数、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工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经济理论中。 前沿课题 □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问题 □ 经济信息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或新经济研究 □ 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区域经济的协调问题研究 □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体系演化的总体格局研究 □ 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政府宏观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二 人才塑造 考生潜质 喜欢做研究工作,有灵感和敏捷的思维,高中时数学基础扎实。对股票市场感兴趣,关注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最新动态,对企业管理工作感兴趣。喜欢研究经济发展状况,喜欢收看财经类节目等等。 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专门人才。 职场纵横 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政策研究部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济理论政策方面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例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 专业简介 专业初识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包括:国际分工、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劳务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完善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理论依据。此专业偏重文科,大部分知识属于文科范畴,但也需学习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对经济理论和现象进行更系统的分析、研究。 学业导航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训练,具备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区域化集团化的加强,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给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越来越需要大批涉外经济专门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那些有志于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领域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二 人才塑造 考生潜质 对外语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好的数学水平。经常留意中外贸易发展情况的各种信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史感兴趣。对外贸工作很感兴趣,关注外汇比率的升降,关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梦想成为一名职业会计师等等。 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专门人才。 职场纵横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进一步看好。可以在各类涉外企业、事业单位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国际金融与投资等领域的调研咨询、政策分析、业务操作及涉外经济管理等工作,也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政策研究、教学科研工作。------------经济学类专业详解 2------------ 财政学 一 专业简介 专业初识 财政学属于应用学科。主要研究财富在国家、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具体来说:在宏观上,它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国家财富,主要涉及国家的财政税收方面的问题,如:国家预算、税收政策的制订等;在微观上,它研究如何处理企业和个人的税务问题,如:企业的报税和合理避税等问题。通过学习财政学,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财政赤字“是什么,还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商业税务问题。 学业导航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 发展前景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国家及时大力推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刺激有效需求、防止通货紧缩、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国对财政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财政学成为目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财政学专业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获得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成为热门专业。 二 人才塑造 考生潜质 做事谨慎、细心,交际能力比较强,对价格数字敏感,数学基础好。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参加过商品的促销活动。希望到财政、税务等部门工作,对投资、保险业感兴趣等等。 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职场纵横 财政学属于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比较广。可以到各级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从事宏观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工作,各种金融机构、基本建设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咨询公司也都是很好的选择。 金融学 一 专业简介 专业初识 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它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金融业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伴随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而产生的。货币兑换、保管与汇兑是它的最初形态。金融学主要研究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的工作及管理方式,了解货币、证券的由来及其功能和交易方式。此专业偏文科,知识多属文科范畴,不过进行证券投资也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 学业导航 本专业要求学习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在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发展前景 现代金融业有两大趋势,一是网络化,一是国际化。对我国来说,主要体现在国际化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我国金融国际化存在着严重问题:一是体制包括金融体制不稳定,金融监管薄弱,金融秩序混乱等等;二是人才短缺,表现为人才的绝对数量不足,特别是缺少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代投资知识的人才,普遍是书本知识多,实践知识少,因而对国际金融的风险预测不足。选择金融专业,一旦学有所成,必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二 人才塑造 考生潜质 具有良好的数学功

你应该看看书,那本填志愿的书~上面这位老兄挺热心的,我看了,基本没错,辛苦了!

中山大学的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文学学士学位、四年、前两年在珠海校区,后两年在广州南校区。(1)专业必修课:1-2:专业导读学术讲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文学概论(上)、现代汉语(上)1-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文学概论(下)、现代汉语(下)2-1:强化写作训练(100篇作文)2-2: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古代汉语(上)、比较文学概论2-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古代汉语(下)、语言学概论3-1:学术写作训练(读书报告)、古文阅读与背诵3-2: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外国文学史(上)、美学、古代典籍导读3-3: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外国文学史(下)、古典文献学、学年论文4-1:社会实践4-2:中国文学批评史4-3:毕业论文(2)专业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戏曲及古典文献学】1-2:中国古代文化史概论1-3:旧体诗词写作、唐宋诗词导读、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学、书法2-2:《世说新语》导读、民俗学概论2-3:中国文学典故研究、传统戏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学术史3-2:唐人小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戏曲文献学、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汉魏六朝乐府研究、《周易》经传导读3-3:民间文学概论、宋诗与宋诗学研究、《诗经》精读、词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古代文体学导论、中国戏剧史、古典目录学研究【现当代文学】1-3:中国近现代经典研读2-2: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导读、现代小说研究、西方文学名著导读、现当代名家研究、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新诗研究、二十世纪散文研究、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研究3-2:鲁迅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专题研究、文学与电影、金庸小说研究、重读“红色经典”(1949-1976)3-3: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外国文学及比较文学】2-3:古希腊文学经典、西方诗学3-2:爱欲与美——从柏拉图《会饮》到《婓德若》、跨艺术研究3-3:英语文学、民国时期的文学与政治想象【文艺理论】2-2:文学作品分析方法2-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3-2:当代文化解读3-3:文艺美学【古代汉语及古文字学】2-3:《说文解字》概论3-2:古文字学、汉语发展史、训诂学、文字学3-3:出土文献学概论、简帛选读【现代汉语及语言学】2-2:汉语方言调查2-3:现代汉语语法学、音韵学基础、应用语言学3-2:现代语言学研究、语言学方法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普通语音学3-3:广州话入门、普通话正音、实验语音学基础、公文写作与公文语体学系列讲座4-2:汉语修辞学

下面是中山大学的,我觉得他的中文系还是很厉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 文学概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语言学概论 现代汉语 基础写作 新闻写作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先秦两汉文学史 古代汉语 魏晋隋唐 文学史 宋元文学史 外国文学 明清文学史 美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古代典籍导读 专业英语 限定选修课中西方道德比较 广东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现代杰出人物生平与思想评价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与中国战略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实习 写作(一)(写100篇文章) 写作(二)(写8篇书评) 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 1-4 级) 思想道德修养 毛泽东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计算机应用基础(文) 高等数学 一 就业指导 形势与政策教育 体育 军事教育 公益劳动 任意选修课古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 先秦诸子研究 古代戏曲简史 词史研究 唐诗研究 审美心理学 文艺美学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发展简史 中国现代文学 名家选讲 中国现代 名作选讲 新时期文学思潮 民间文学概论 汉语方言调查 汉语修辞学 汉字文化研究 汉字学 应用语言学 汉语词汇史 出土文献学概论 秦汉简帛的语文学研究 书法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史专题研究 苏轼研究 宋元诗社与文人集团 《红楼梦》研究 中国词学批评史 广州方言研究 《诗经》导读 电影美学 比较文学概论 大众传播学导论 西方 文论选讲 东方文学 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 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俄罗斯古典作家论 鲁迅研究 文艺辩证学 港台文学研究 新时期小说流派 新诗研究 跨世纪文学研究 文学与电影 文学批评方法学 粤籍现代作家作品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专题研究 应用英语 古代戏曲与宗教 公务文书写作 以上是本科生的培训计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