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化批判刊物是什么

发布时间:

文化批判刊物是什么

左翼作家联盟,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并先后在北平、天津等地及日本东京设立分会。领导成员有鲁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起应(周扬)等。“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曾有组织有计划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和研究,批判各种错误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提倡革命文学创作,进行文艺大众化的探讨,培养了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促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内领导革命文学工作者和进步作家,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粉碎这种“围剿”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由于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的一些领导人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对此,鲁迅曾进行过原则性的批评。1935年底,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左联”自行解散 1928年,创造社的主要成员,除郭沫若、成仿吾等外,又加入了新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人。该社除出版《创造月刊》、《洪水》外,又出版了一种刊物《文化批判》。和创造社同时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还有太阳社。它的主要成员是蒋光慈、钱杏村、孟超等人。该社出版过《太阳月刊》、《海燕周刊》。《太阳月刊》停办后,又创办《新流月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团结基础上,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月16日,鲁迅、瞿秋白等在上海成立“组织国内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委员会”。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参加者有:鲁迅、茅盾、郁达夫(不久即退出)、周扬、沈端先(夏衍)、画室(冯雪峰)、钱杏邨、蒋光慈、冯乃超、田汉、李初梨、柔石等50余人。 “左联”在全国各重要地区建立了分部,展开了工作,先后主办的刊物有《萌芽》、《拓荒者》、《现代小说》、《北斗》、《前哨》、《大众文艺》、《文学月报》、《文艺新闻》《新文艺讲座》等。 在“左联”成立不到一年,青年共产党员作家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被敌人秘密枪杀。鲁迅说这些被害的同志是用他们的鲜血,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篇文章。“永远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不断的斗争”。 从1931年夏天起,瞿秋白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和鲁迅成为亲密的战友。他们并肩战斗,对于“左联”成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起了巨大的作用。1936年初,为了适应抗日救亡的新形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

【文化批判】指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台、电视等公共舆论媒介对某种学说、言论、行为予以公开批评、驳斥的一种舆论方式。批判者与批判对象在形式上构成正确与错误的双方。但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也可能是错误的一方批判正确的一方。文化批判有政治性批判、学术性批判、道德性批判,以及组织性批判和组织性批判等多种形式。

文化批判刊物

第一节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30年代文学思潮的阐扬是以翻译与介绍西方精神的文艺美学论著的方式延伸,同时,本土学者的学理性探索的论著也不断出现。日本美学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二三十年代最能引起当时中国美学理念界兴趣的。1925年,丰子恺与鲁迅先后翻译出版。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乃是文艺的根抵,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影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藉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他们的文艺思想本质上承传了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思想。第二节 左翼文学思潮 1928年,无产阶级文学作为正式的口号提出,并发展成为一场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运动。发起这场文学运动的,主要是经过整顿的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创造社的刊物《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发表郭沫若的《英雄树》和《桌子的跳舞》,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化》太阳社的刊物《太阳月刊》,发表蒋光赤的《关于革命文学》。与鲁迅、茅盾等人的论战。左联: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大会选举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左联”常务委员。鲁迅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主要进行了下列文学活动:一、创办刊物。《萌芽》、《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等。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三、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四、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五、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1931年2月7日,五位“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被国民党秘密杀害,震惊中外,史称“左联”五烈士。1936年春,“左联”自动解散两个口号(“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争论1936年10月,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艺界各方面代表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文学论争: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人性论  关于“文艺自由”论争。胡秋原、苏汶与左翼作家之间。  关于“大众语文论争”。  左翼作家对林语堂、周作人“性灵文学”的批判。

左翼作家联盟,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并先后在北平、天津等地及日本东京设立分会。领导成员有鲁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起应(周扬)等。“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曾有组织有计划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和研究,批判各种错误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提倡革命文学创作,进行文艺大众化的探讨,培养了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促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内领导革命文学工作者和进步作家,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粉碎这种“围剿”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由于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的一些领导人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对此,鲁迅曾进行过原则性的批评。1935年底,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左联”自行解散 1928年,创造社的主要成员,除郭沫若、成仿吾等外,又加入了新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人。该社除出版《创造月刊》、《洪水》外,又出版了一种刊物《文化批判》。和创造社同时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还有太阳社。它的主要成员是蒋光慈、钱杏村、孟超等人。该社出版过《太阳月刊》、《海燕周刊》。《太阳月刊》停办后,又创办《新流月刊》。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团结基础上,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月16日,鲁迅、瞿秋白等在上海成立“组织国内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委员会”。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参加者有:鲁迅、茅盾、郁达夫(不久即退出)、周扬、沈端先(夏衍)、画室(冯雪峰)、钱杏邨、蒋光慈、冯乃超、田汉、李初梨、柔石等50余人。 “左联”在全国各重要地区建立了分部,展开了工作,先后主办的刊物有《萌芽》、《拓荒者》、《现代小说》、《北斗》、《前哨》、《大众文艺》、《文学月报》、《文艺新闻》《新文艺讲座》等。 在“左联”成立不到一年,青年共产党员作家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被敌人秘密枪杀。鲁迅说这些被害的同志是用他们的鲜血,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篇文章。“永远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不断的斗争”。 从1931年夏天起,瞿秋白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和鲁迅成为亲密的战友。他们并肩战斗,对于“左联”成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起了巨大的作用。1936年初,为了适应抗日救亡的新形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

很详细

【文化批判】指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台、电视等公共舆论媒介对某种学说、言论、行为予以公开批评、驳斥的一种舆论方式。批判者与批判对象在形式上构成正确与错误的双方。但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也可能是错误的一方批判正确的一方。文化批判有政治性批判、学术性批判、道德性批判,以及组织性批判和组织性批判等多种形式。

文化批判刊物名称

京派 创造社

民报,新青年

帮LZ找了点资料。新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0),《诗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创造社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 创造社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成为其代用机关刊物。后又相继创办了《文学旬刊》(先后改名《文学》周刊、《文学周报》)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并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分会。“五卅”以后该会活动减少,1932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太阳社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杜国庠)、夏衍、洪灵菲、戴平万、刘一梦、顾仲起、楼适夷、殷夫、冯宪章、任钧、祝秀侠、迅雷、圣悦(李平心)、王艺钟、童长荣等。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太阳社先后编辑与出版了《太阳月刊》 、 《时代文艺》 、 《新流月报》 、《拓荒者》、《海风周报》等刊物,以及“太阳小丛书”(“太阳社丛书”)等,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太阳月刊》(1928年1月创刊,同年7月停刊,共出版7期)影响最大,与创造社的《文化批判》一起,成为提倡革命文学的主要刊物。另外,《拓荒者》,也以其刊载的大量革命文学作品和不少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论文、译文,及关于文艺大众化讨论的文章而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太阳社在理论和创作上曾带有过激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中的报刊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而北京的《国故月刊》、《公言报》、上海的《新申报》等报刊, 则发表文章攻击新文化运动,于是在各种报刊上出现了新旧思潮的激烈斗争。

文化批判刊物有哪些

民报,新青年

新青年。晨报。国民公报。民国日报。这些都是。

京派 创造社

帮LZ找了点资料。新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0),《诗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创造社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 创造社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成为其代用机关刊物。后又相继创办了《文学旬刊》(先后改名《文学》周刊、《文学周报》)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并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设立分会。“五卅”以后该会活动减少,1932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太阳社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杜国庠)、夏衍、洪灵菲、戴平万、刘一梦、顾仲起、楼适夷、殷夫、冯宪章、任钧、祝秀侠、迅雷、圣悦(李平心)、王艺钟、童长荣等。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太阳社先后编辑与出版了《太阳月刊》 、 《时代文艺》 、 《新流月报》 、《拓荒者》、《海风周报》等刊物,以及“太阳小丛书”(“太阳社丛书”)等,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太阳月刊》(1928年1月创刊,同年7月停刊,共出版7期)影响最大,与创造社的《文化批判》一起,成为提倡革命文学的主要刊物。另外,《拓荒者》,也以其刊载的大量革命文学作品和不少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论文、译文,及关于文艺大众化讨论的文章而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太阳社在理论和创作上曾带有过激的偏向。

批判性论文怎么写

优缺点都要说,只是批判的占多数一些。可以先肯定一些好的地方,再指出有争议的地方进行批判。批判方面要以强大而有力的理论作为支持再进行阐述。

写作有方法,运笔有技巧,构思不好搞,张老师帮你把问题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