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可被用以开展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的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资源[1]. 桂林是首批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 若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开发优势并最终形成旅游优势,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必将对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及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

1 开发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

开发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长远的社会效益.

1.1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山水游已经成为固定模式的常态化旅游,且大部分游客已有山水游的体验,倘若没有新的旅游形态和旅游类别产生,将很难对游客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面对桂林固化的山水,“二次游”已渐渐失去魅力. 而且,在全国日渐兴起的其他省市的山水风光游中,桂林逐渐失去优势,在山水风光游的排名和旅游收益上也明显呈现下滑趋势. 其次,历史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知识性,涉及到游览地区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游客的素养和思想境界乃至觉悟,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拓则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能吸引更多的游人来体验和感受. 进而,桂林市历史文化游将会产生山水游所不能拉动的经济效益,为旅游业带来新的生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再将历史文化游做成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制定相应历史文化游线路,开发历史文化游产品,推广历史文化游体验项目,将会为桂林旅游增加巨大经济收益,也必将会成为桂林经济发展的强劲推手.

最终建立的鉴别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具体参数为:训练集78张雷公藤木质部NIR光谱;预处理方法(preprocessing)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平滑点数(smoothing) 设置为 17; 实际谱段范围(regions)5801.1 cm-1~5496.4 cm-1,4401.0 cm-1~4196.5 cm-1(由于理想谱段边界基本不可能正好选取在光谱的波峰或波谷位置,故设定的边界经OPUS软件测算后予以修正);CI值参数设置为7,不使用绝对CI值;偏离度判定方式设置为最大CI值判定。

1.2 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

开发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既能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又能擦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名片,更能提升桂林城市地位.

首先,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必将使一些文物古迹、历史遗址、文化遗产更加鲜明地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这样一来,桂林市民对本市历史文化会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既能看到桂林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又能知晓桂林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不仅会增强桂林市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还会增强文化自信,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升文化素养和品位.

开发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固然存在不少有利条件,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针对桂林市在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

2 开发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

2.1 悠久历史为桂林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丰富资源

桂林历史悠久,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城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岁月. 桂林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异常丰富. 在历史文化遗址方面:距今9000多年的洞穴遗址——甑皮岩遗址;4000多年前大舜南巡苍梧,驻跸桂林的虞山韶音洞;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誉的灵渠(古称秦凿渠);公元692年(武则天长寿元年)开凿的古桂柳运河;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建造的靖江王府以及具有“北有十三陵,南有靖江王陵”美称的靖江王陵;公元1410年(明永乐八年)建立的有“华南小曲阜”美称的恭城文庙及武庙;“古道明珠”——有“小南京”美誉的长岗岭村;“中国科举仕宦文化村”——江头村;建于1869年,有“桂林佳境,一园看尽”美称的雁山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及纪念馆;李宗仁官邸、旧居;广西省立艺术馆等等. 在历史文化名人方面:清代广西及桂林籍官位最高(宰相)者陈宏谋;清代连中三元的陈继昌;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抗日名将李天佑;“小诸葛”白崇禧等等[2]. 这些都为桂林市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从表3可知,两组总体情感指数、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接纳得分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即在三个不同时间点,两组上述测验指标得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干预结束时测试,实验组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接纳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P<0.05);对照组总体情感指数得分也显著高于前测(P<0.05).

2.2 本市规划为桂林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坚实保障

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纲要》《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2015—2020)》和《桂林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有提及桂林历史文化旅游开发. 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纲要》中提出:“加强市域和市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强化文化保护和传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桂林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等八大系列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牌效应”;在《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2015—2020)》中提出:“点状深化历史文化,形成精品带动:突出桂林特有的秦水利文化、明藩王文化、宋石刻文化底蕴,以近代名人文化为纽带加强‘桂台’合作,以红色文化、远古文化和岭南文化为支撑,深度融合历史文化与全市旅游,再现桂林作为南中国文化中心的繁荣”[3]. 这些规划和政策为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是桂林大力从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坚实保障.

2.3 国家政策为桂林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难度大、要求高、技术复杂、任务繁重的工作,涉及面广、纷繁复杂、千头万绪. 因而涉及到的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就不只一个,牵涉到文化、交通、住建、环保、卫生、规划、商业网点等多方面单位和部门. 由于历史文化古迹、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在管理上形成了与这些部门和单位相关的多头管理体制. 但是,文化、交通、住建、环保等部门,又各自具有查处权和不同的处罚标准,就形成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各自为政的现象. 这种不畅的管理体制,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增加了难度. 再加上开发过程中由于文物管理、住建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工作目标不一样、工期进度缺乏统筹安排,导致很多工作协调不一、相互抵触. 同时,由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是一个个孤立的项目或工程,没有形成合力,系统研究少,整体布局不够,往往导致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这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极为不利. 实际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非常需要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和相互配合. 如果仅仅依靠旅游部门或文化管理部门单打独斗,是难以完成如此艰巨任务的. 因此,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甚至要举全市之力来开展此项工作. 但是,目前桂林市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来说尚未形成全市合力.

3 开发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桂林向来以山水著称,山水风光游享有盛誉. 若再加上历史文化游,既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在如画的风景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必将产生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之旅. 桂林市历史文化游作为新开发的旅游形式,就会真正做到了风光游览与知识提升的统一,必将受到游客的欢迎. 这种旅游形态既丰富了桂林旅游业的内涵,又提升了桂林旅游业的质量,使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旅游更加出彩,无形中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名片擦得更加耀眼夺目.

3.1 开发不够挖掘不深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深挖资源文化内涵,既要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又要在质量上有所提升. 只有如此,才能将桂林的历史文化最大化地曾现在广大游客面前,充分展示其历史意义、发挥其现代价值.

对于干井式或有校准孔型的表面温源采用温度巡检仪测量,对于平面式电加热板的表面温源采用表面温度计测量。选取表面温源加热装置有效加热区域中心点为测量位置,升温至目标温度稳定后,分别记录设备示值和标准示值,取二者平均值之差作为示值误差校准结果。

在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中,有些景点对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不到位,使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缺失了历史文化底蕴,没有形成文化氛围,最终失去吸引力. 例如:广西省立艺术馆座落在桂林市中心最繁华的街道上. 很多市民都有经过它身边的经历,但是有不在少数的市民并不知道它是抗战文化城时期产生巨大国际影响的西南会展举办旧址. 西南会展在抗战戏剧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广大游客在并不知晓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游览省立艺术馆,势必对游览体验和情感升华产生影响. 再如上文提到的七星岩,游客仅仅是单纯的欣赏山水,没能与历史文化相结合,难以形成情感升华和独特体验,而缺少文化底蕴的旅游是不会长久的.

通过对1990-2018年知识服务研究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分析,并结合表6的关键词频率排名表和图2的知识服务研究关键词共现图,可以发现关键词频率排第一位的词为“知识服务”数量为233次,与“知识服务”共现的密切相关关键词为“图书情报机构”,“科技创新”,“知识经济”,“信息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图书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研究主要是从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信息资源及信息服务等关系层面进行阐述,而图书馆则重点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一特征揭示了不同机构的工作重点与目标。

3.2 保护缺乏整治滞后

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和保护. 部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缺乏保护,难以利用. 有一些风格古朴、雕饰精美的古民居被用来堆放杂物、饲养家禽家畜;有一些长期无人居住,逐渐破败、倒塌. 如“古道明珠”——长岗岭村,至今仍保留有明、清、民国的建筑近60余座,都是工艺精湛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物. 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漏雨,板壁、木柱腐朽,如不及时进行保护和修缮,这些古建筑将难以复存. 另有部分遗存、遗址因建设、开发等人为活动改变、损毁. 如桂林市曾经著名的四大名池之一“白龙池”、名人故居“马君武故居”和“王鹏运故居”在建设漓江大瀑布饭店的背景下全被拆除[4],这些极具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历史遗迹全然不复存在. 此外,在街道改造、修桥修路过程中文物古迹被损毁、破坏的现象屡屡发生. 例如,两江四湖在修建时毁掉、拆除了很多具有桂林本地特色、雕梁精美、风格独特且历史久远的古桥,虽然建设后面貌焕然一新,但众多带有桂林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迹永远消失了. 再如,一些还没开发的旧居完全处于放任状态,没有得到任何保护. 像“谢和庚故居”,虽有旧址,但并没有纳入文物管理,其房屋被桂林市民用作其他用途,故居外观破败,外墙斑驳、甚至贴有了各式小广告,周边先后兴建的居民楼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故居压得处境堪忧. 由于开发建设不能很好地与资源保护相协调统一,桂林多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够,甚至遭到破坏,不利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3.3 宣传乏力氛围缺失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宣传. 宣传与否、宣传力度大小等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5]. 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市场促销,西班牙、泰国、新加坡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宣传派[6]. 桂林历史文化旅游氛围缺失的很大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历史文化游难以完全进入游客的视线,不能在游客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 目前为止,桂林旅游在游客们的心中仍然是山水游占据着主要位置. 虽然桂林市已经将未来的发展定位为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名城,但就目前而言,桂林并没有将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张名片向外隆重推出,相反,就连桂林本地市民都还有近半数不知晓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这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俗话说“好鼓还要重锤敲”. 而桂林在宣传方面确实乏力. 例如:对桂林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旧址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桂林的旅游宣传物,如书籍、广告、光碟等向旅游者展示桂林的历史文化风貌不够等. 这些导致了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的氛围始终难以形成,难以增加文化游、历史游、知识游的吸引力,也难以找到新的旅游增长点.

3.4 管理体制不顺畅合力未形成

当前,旅游业已被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 这为开发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发展人文景观旅游,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国家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的三大“改革试点(验)”政策,也为桂林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提供了契机,更为桂林大力进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有力支持. 因此,开发桂林人文景观旅游,并使其与桂林山水景观旅游并驾齐驱,以此来促进桂林旅游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3.5 专业从业人员素养不高旅游环境不佳

专业从业人员的素养对旅游发展至关重要,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桂林旅游发展的前途. 目前,桂林旅游从业者的学历偏低,学识层次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业务技能不高,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造成整体旅游环境不佳.

与以往的山水游不同,历史文化游需要传达出大量的信息、知识、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如果传达不到位或稍有错漏甚至是误导事实,都会对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感受产生影响,甚至会使桂林的历史和文化遭到误解. 这就对旅游从业人员与专业导游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果专业从业人员素养不高,游客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取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从而降低文化游、精神之旅的品位与层次. 而在实践中,导游常常出现只知讲解词,不知讲解词以外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名人轶事,导致讲解枯燥乏味,缺乏灵气和历史文化底蕴,降低游览质量,影响游客对历史文化游的整体评估. 同时,专业从业人员素养不高,还会影响服务质量,拉低服务行业的标准,使整个旅游环境变差.

4 开发桂林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应策略

第三,桂林古为湘桂走廊通道,今是广西北大门,百越文化、湘楚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繁衍生息、交汇交融,形成了极其厚重、具有桂林特色的历史文化. 从远古时期甑皮岩人创造的“洞穴”文明,到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不论翻开哪一页都能发现桂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将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让游客充分领略感受,将会看到桂林市历史文化占广西半壁江山的独特风采!将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大力宣传,必将会在游客中和社会上形成巨大反响,最终提升桂林城市地位.

4.1 加大开发力度增加挖掘深度

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到目前为止,一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已经得到相应的开发,如:灵渠、靖江王城、桂海碑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飞虎队遗址公园、李宗仁官邸及故居等;而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等也正在开发中. 尽管如此,可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仍然没有被纳入到开发的视线当中,处在“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尴尬境地. 例如:桂林拥有名人故居、旧居28处,但是实现对外开放的只有5处,其余23处并不能被中外游客所观赏和游览. 其中,民国时期夏衍住所旧址是一处历史价值和游览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由于没有开发,只能与游客失之交臂. 再如:七星公园内的七星岩洞口,是1944年桂林城防保卫战时抗日守军与日军激烈交战的战场遗址,但是由于洞口处没有标识也没有文字介绍,所以广大游客并不知晓此处是重要的历史遗迹. 如此例子并不少见. 桂林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开发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2.实验过程:16只造模成功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BO组和非HBO组,每组8只(16侧鼻腔)。HBO组术后第5天开始HBO治疗,方案升压20 min,稳压40 min,减压30 min,治疗压力0.2 MPa(2.0 ATA),1次/d,共计20次。非HBO组、正常对照组处于常压环境。术后第6周处死动物,取双侧下鼻甲手术区黏膜组织,观察大体形态及病理学改变。

首先,大力开发尚未被纳入历史文化旅游视线的资源. 第一,加强传统历史古村落开发,例如桂林灵川的九屋,其中有大量明代时期建筑,颇有特色. 第二,加强名人故居开发,例如民国时期夏衍住所旧址、谢和庚故居、周敦颐故居、陈宏谋故居等. 第三,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例如兴安界首古街、灌阳岩口、全州渡江码头、老山界等. 第四,加强抗战遗址开发,例如广西省立艺术馆暨西南剧展旧址、桂林保卫战战场遗址等.

其次,增加挖掘深度. 例如:深度挖掘灵渠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将其打造成桂林的“升级版都江堰”,将灵渠水街建设成为“亲水型宽窄巷子”;深度挖掘西南剧展的历史意义,将其进行创新演绎,打造为新西南剧展专场演出;深入挖掘桂林保卫战的历史意义,将其拍摄成纪录片《抗战桂林》等等.

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电力行业处于管制状态,电力行业的投资、电量、电价均处于政府管制之下。当前电力市场化模式下,各省市场价格与管制价格均有一定差异,如何解决搁浅成本是每个省面临的问题。理论上,可以出售发电厂,形成资产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差额部分通过电价分摊,从电费中回收。

4.2 加大保护力度加强修缮整治

旅游资源的开发并不等于不去保护,更不是一味地大肆兴建,开发的本身就应包含着保护. 桂林的历史古迹、旧址多,年代久远,破损严重,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并及时修缮整治.

程序π和命题φ共存:静态和动态之间不存在冲突。另外,非决定论认为:一个程序可以有若干个执行结果,现在称为程序逻辑,和用联结词分析的静态命题的规则相关:

具体地说,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中,对于已经开发的要开展“定期检查、适时维护”,对于正在开发的要秉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对于已经破损或有所损毁的资源要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对于完全湮没或消失的要按照“重新复原、修旧如旧”的方针来进行开发,形成“以保护促旅游,以旅游养保护”的良性循环[7].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唯一的,一旦遭到破坏,就不能再生. 保护桂林的历史文化,就是保护这座城市的未来. 因此,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加强保护,不可出现两江四湖中将原有桥梁拆毁另建的现象,还要注意不仅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也要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出现其历史环境、氛围变化、现代痕迹过多而导致原有历史面貌无法窥见、历史特质无法感受的现象. 另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如散落于民间的山歌小调、谚语民谣、神话传说等,桂林市应组织人力广泛征集,采取紧急措施抢救和保护这些濒临消失的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

4.3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氛围

针对来桂林旅游的中外游客可能不甚了解桂林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实情,在开发桂林历史文化资源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历史文化氛围. 建议在各旅游景点设立宣传桂林人文景观的广告,散发桂林人文景观的宣传手册;并将桂林的历史文化古迹、旧址拍摄成纪录片在景点进行不间断地播放,形成浓郁的旅游氛围和文化氛围,吸引中外游客. 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电子媒介宣传介绍桂林的历史文化;将在桂林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如桂林保卫战、西南剧展等,在桂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如陈宏谋、李宗仁、白崇禧等历史事迹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在桂林放映. 桂林旅游大篷车外出推介旅游产品时,把桂林的人文景观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推介出去. 做到一边整合、一边宣传、一边推介,实施桂林人文景观走出去战略,以此来进一步将桂林旅游做大做强,最终实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 此外,将历史文化遗址、遗存(如传统村落等)的电子导航纳入桂林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范畴[8],完善地理标识、交通指示,扩大影响.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来华留学大军中,非学历类游学人员,如短期交换生、冬夏令营学生等达22万人以上,部分国家的学校把来中国游学列入东方文化浸濡计划,如新加坡等国。因此,它的市场份额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4.4 梳理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开发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上下联合,多方联动才能做好. 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寻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特别是对历史文化古迹、旧址保护和开发有关联的规划、文化、水利、交通、住建、环保、卫生、商业等部门的支持配合,解决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的弊端,联合开发、统一管理,只有将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捋顺,才能形成统筹开发的合力,将开发工作做好. 为有序推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进程,桂林市要成立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由市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成员包括旅游、文化、商业、宗教、建委、土地、公安、林业、交通、环保等部门的负责人,统一协调全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确保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正常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4.5 提升专业从业人员素养增强旅游吸引力

旅游从业人员素养直接影响旅游开发经营的质量. 若从业人员素养不高,服务质量不好,必将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旅游吸引力. 第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既可从本市招聘旅游行业中的优秀人才,也可从外省及其他地区引进具有先进理念、渊博学识和良好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还可从本市、县、区从事旅游行业及从事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出类拔萃的人才. 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来提升人员素养和质量. 第二,固化人员培训机制. 可以定期选送部分专业从业人员到桂林市各高校进行培训(比如桂林旅游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然后对这些从业人员分批轮训,确保每一位旅游从业者都具有培训机会,在培训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丰富职业经验. 第三,建立人员竞争机制. 在旅游从业人员中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例如在导游中开展讲解竞赛、风采大赛,在其他领域开展服务质量评比等. 同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例如实行末位淘汰或是排名靠前人员实行奖励政策等. 通过以上办法来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加强职业培训、强化职业技能、提升专业从业人员素养,提升桂林旅游服务质量,最终增加桂林的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

桂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历史文化游发展成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又一张亮丽的名片,发展成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文化支撑,充分显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突出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人文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 萌,王 恒.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0-32.

[2] 景碧锋.走进春天的桂林历史文化建设[N].桂林日报,2015-04-29.

[3] 桂林市旅游局.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125-127.

[4] 任媛媛.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5] 张 超.浅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EB/OL].(2011-12-28)[2017-08-01].http://www.doc88.com/p-73540361941.html

[6] 商丘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清乾隆十九年《归德府志》重印本[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235-237.

[7] 蒋冰华.文化生态旅游与区域经济耦合模式分析——以《诗经》文化生态旅游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34-40.

[8] 王祖良,陈慧洁.基于全域旅游视域下的桂林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探讨[J].现代商业,2017(35):68-69.

 
谷昀凌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