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长城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长城杂志主编

河北黄骅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黄骅师范。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7年后历任沧州根治海河指挥部创作员,某野战军宣传队创作员,河北省文联《长城》杂志编辑,《诗神》杂志副主编,《文论报》主编、《长城》杂志主编。 文学创作一级。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长城》杂志创于1979年(月刊),是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艺术类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全国较早创刊的几个大型文学双月刊之一。以办一流刊物为宗旨,赢得良好口碑。刊物汇集全国名家力作,突显当下新锐实力。刊发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发自生命,崇敬生命,抒写真情。挖掘丰富的人性内涵,闪耀平凡中的人性光辉,尤重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心灵的滋养,是百态人生的舞台,是心灵的一片绿园。从2009年起,长城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其中,单月版,仍以发表小说为主;双月版,以发表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学术文章为主。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2008版入选期刊、“中文期刊网络阅读全球排行前100名杂志”。

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正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旅游区城墙上刻字固然难以修复,更让长城专家忧心的是,在长城沿线其他许多地区,保护工作基本没人做痛心于“到此一游”等游人刻字给长城留下的累累伤痕,11月初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长城专家喜忧参半地表示,游人留言刻伤长城反映了长期以来长城乃至文物保护上共同的管理困境,而全社会澎湃的关切之情,却令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呼吁,在当前长城沿线到处在搞旅游开发的形势下,立法保护长城已迫在眉睫。整面城墙被刻成了一张大报纸今年10月的一天,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编辑部主任郑严一大早赶到八达岭长城上拍摄日出。太阳刚出来,斜斜地照着城墙,在侧光下,一时间墙上游人留下的刻字凹凸分明,异常扎眼,郑严猛然感到,整面城墙就像一张大报纸。记者近日从八达岭瓮城西门“北门锁钥”登上长城,分别沿南北两侧依山而上的长城边走边观察,看到这段3000多米的长城上,不论瓮城四周城墙、长城外侧垛口、内侧女墙以及十几座敌楼,凡游人伸手能及之处,每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以制高点北八楼附近为最多。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鲜文,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词,刻得密密麻麻。这些字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面貌,有的字深达半厘米,已伤及墙体。几位重庆游客对此见怪不怪,他们说,岂止长城,各个景区不都有吗?除非是乐山大佛那样够不着的。而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江苏游客方义峰看到一处女墙上沿被刻下手指粗细的“江苏省”3个大字时显得十分难堪,他对记者说:“在青砖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就能与长城同在吗?我替这位老乡汗颜。”中国长城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黄永仁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城旅游刚刚兴起时,各个长城景区普遍遭遇了一次“毁容”高峰。近十多年来,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强,刻字破坏行为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据了解,北京、河北境内的长城多为砖石砌筑,是明长城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精华地段,随着旅游开发的地段越来越多,遭人为破坏的情形也日益严重。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组织的长城万里行考察结果,不算整修不久的丹东虎山长城,从传统上的明长城起点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到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人为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黄永仁分析,游客登临长城总想留下一点痕迹,是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低下而形成的一种陋习。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11月4日,中国长城学会公布了征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热线电话,到16日共接到信件、电话及电子邮件300多个,收到各类建议220多件,其中个人较多,也有建筑、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征集来的建议,比较集中的是建议用旧长城砖磨成粉末,调和后在刻字处抹平。有的建议用历史上修筑长城的办法,用传统建筑材料混合糯米汁修补。还有一些具有古代壁画修补经验的文物科研单位表示将就长城去除字迹课题开展相关实验。但据介绍,以往的长城修缮中,遇到砖石残缺的地方是采用剔补的方法,即把残缺处的碎砖石剔掉,用传统工料填补,然而对城砖表面刻痕这种细致的修复是否适用,还从未尝试过。中国长城学会专家表示,从现有的建议看,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征集活动将延续到今年12月31日,届时将把方案分类汇总,邀请文物、古建专家来论证,希望从中能产生修复长城砖表面刻痕的好方法。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正在论证之中长城“整容”在社会上激起了新一波长城保护热潮,也通过一种破坏形式再次凸现了长城保护管理上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责任得不到落实的突出矛盾。以刻字行为为例,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文物保护法》虽然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可是发现了刻字者,除了制止、警告,至于怎么罚款,《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都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实行。游人刻字管不住还只是保护长城众多难处中的一个,董耀会就曾经对记者说:“我们对长城这个特殊文物的保护甚至还不如对一座小庙的保护。”明长城绵延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沿线许多地方文保人员、经费短缺,普遍没有专门的保护队伍,保护宣传工作没人做,时至今日仍有农民指着长城问:“这东西有啥用?”。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考察,明长城虽仍号称万里,实际上有明显遗址可见部分还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已不超过2500公里。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绝不能只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据了解,在专家和全社会多年关注下,继北京市制定长城沿线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后,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目前也在论证之中。中国长城学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也将设“明万里长城保护标志碑”以分段明确保护责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普查长城等也列入了工作日程。

1、 对长城建筑的破坏因素分类(可抗力与不可抗力/自然与人文/缓慢的与致命的)不可抗力:因素 被破坏地段 程度 强度 持续度 防护措施 风蚀 在山脊、戈壁平原、风口上的长城,由于缺乏植物或者地形的保护,容易产生风蚀破坏。案例:同一敌楼迎风面与非迎风面的区别山西李二口附近山脊上长城戈壁上的汉长城、亚丹地貌 不同材料效果不同常年 建防风林、喷保护剂 雨水浸蚀 被破坏了防水层的夯土墙体、土石夹夯墙体等展示:长城墙体上的防水构造由于雨水侵蚀、夯土膨胀、结冰膨胀,导致墙体水土流失、包砖与墙体分离。案例:墙体与包砖分离、敌楼内的雨水浸渍。 严重常年 制止破坏、重点区域修缮防水层、喷保护剂 酸雨侵蚀 酸雨对粘结剂--石灰的破坏,也对长城石刻、砖产生破坏。 轻量长期 环境治理、喷保护剂 洪水泥石流 经过山谷、沟地、河流的长城容易受到洪水、泥石流的破坏。 严重一次性摧毁 无法防治 植物动物 植物在长城上生长导致防水层破坏;动物打洞、啃噬植物根茎导致防水层破坏 轻量长期 无法防治/禁牧 地震 我国北方是地震多发带案例 严重数十年有一次循环 无法防治 地质沉降 因为地下水、重力等因素导致地质沉降,导致破坏 严重局部 无法防治 雷电 雷电导致建筑破损、引发火灾案例:小金山楼被雷电击中 雨季易发每年 旅游区可以考虑防雷装置 自然倒塌消失 长城因本身施工质量、粘结剂老化、自身重力等原因坍塌 严重局部 无法防治 自然因素:(建立自然因素对长城破坏的数学模型) 人类因素: 战争:战争导致长城墙体直接破坏/消亡,为战争而破坏长城修防御工事等。 非不可抗力:人类因素: 长城两边百姓为生产生活而进行的拆墙行为 交通开发 旅游建设 其他(水库/影视) 旅游者 2、长城的寿命  由于长城之长,我们无法准确地衡量长城的破坏程度和衡量长城的寿命。所以我们提出一个衡量长城的指标:半衰期。我们定义半衰期为某阶段的长城的遗址长度减到长城起始长度一半时  长城的寿命=长城的建筑时间+预期寿命-自然因素导致的减寿-人类因素导致的减寿。土质长城局部寿命=石质长城局部寿命=砖包长城局部寿命=

花城杂志社主编

不知道北京多少,在上海责任主编是3000-6000不等

花火,国内青春文学第一品牌工作室,魅力出品。编辑有很多,如:小狮,雪人等。主编不大清楚,不过花火萤火本人一直在买。(以下参花火萤火)主管主办:湖北省作家协会。编辑发行:都市小说杂志社。社长主编:芦玲莉。主编是王春桂。总之比较有名

《花城》杂志为文学双月刊,逢单月五日出刊,1980年底,全国27家文学期刊的主编在江苏镇江金山寺举行会议,期间,有人提出了“四大名旦”的说法,除了老旦《收获》,正旦《当代》,刀马旦《十月》之外,广东出版的杂志《花城》,以其“婀娜多姿”而被称为“花旦”。 广州的别名“花城”,而《花城》杂志又诞生于广州,它的得名不言而喻。《花城》创刊号在1979年4月出版,创刊之初,曾创下76万多份的发行记录。 遇罗锦中篇小说《春天的童话》的刊登,曾引起抢购热潮,一时洛阳纸贵。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片百废待兴的文化背景之下,《花城》着力于老作家的重出、新作家的发现之外,还致力于推介港台及境外的文学作品及最新的文艺思潮,率先为中国文学界打开了一扇南风窗,引领风气之先。《花城》刊登的作品历年来多次获奖,2000年前,如: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张洁的中篇小说《祖母绿》、霍达的中篇小说《红尘》、李士非的报告文学《热血男儿》等作品,曾分别获得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等。80年代后期,周梅森等新作者不断活跃于《花城》的版面上,同时,《花城》又相继推出一批新人,成为中国先锋小说的摇篮和重要阵地。苏童、格非、余华、林白、陈染、孙甘露、马原等先锋作家,都曾在《花城》发表重要作品。《花城》还刊登了一批在社会上造成广泛深入影响的大型报告文学,赵瑜、尹卫星、贾鲁生等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站在历史的高度介入生活、评点社会、思考改革的进程,为社会贡献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力作。90年代中后期,《花城》再以其对“实验文本”的特别关注,令行内开始了对实验性写作的普遍认可。开设了“实验文本”栏目,鼓励文本创新,使其在全国大型纯文学期刊中更具鲜明的特色。连续推出了一批在文坛有重要影响的作家的重要作品,如:王小波、吕新、韩东、李洱、东西等。多年以来,《花城》始终坚持以锐利的目光和拨打的胸襟,采撷名篇佳作,兼收并蓄多种风格、流派,准确及时地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和最新风貌。不但继续保持了她在当代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引领文坛流变当之无愧的旗帜之一。

新校长杂志主编

pokoni蒲公英创始人李斌,蒲公英教育智库创始人、理事长,《新校长》杂志总编辑,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城市中国杂志主编

杂志自创刊以来,积极投身于空间、规划、建筑、艺术等的推广活动中,先后主办和参与了“深圳华森公司25周年建筑设计巡展”、“筑博·城市中国全球华人城市设计大赛”、“大声展”、“深圳双年展”等在业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活动;2006年被邀参加荷兰China Contemporary联展中的“建筑城市”展和“视觉文化”展。作为全球70多个国家媒体之一,杂志还于2007年受邀参加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杂志中的杂志”的编辑工作。《城市中国》是由建设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学术智慧资源共同参与的一本课题性的研究杂志。杂志从政治、人文、经济、规划、建筑、艺术、社会生态、商业形态等学科的各层面介绍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权力空间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是对城市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脉络的理性呈现。《城市中国》的核心领导层是数位和同济大学有着密切渊源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希望借助杂志这个平台,发出自己更具专业水准的声音。我们的编辑团队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对该进程保持敏锐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代知识分子。

姜珺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师、编辑与评论家。长期以各种方式从事城市研究和实验创作,2003年成立并主持下划线工作室(Underline Office),考察城市动态对设计现象的驱动关系,2004年底开始着手主编《城市中国》(Urban China)杂志,并同时撰写编辑《超中国》一书。研究作品曾参加大声展(2005/2007)、广东三年展(2005)、深圳双年展(2005 /2007)、鹿特丹中国当代大展(2006)、卡塞尔文献展(2007)等展览;2008年担任“街道是我们……大家的!”国际巡展中国区策展人;曾受邀于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学府讲学。

《校长》杂志的的主编

祖父王仁熙王礼锡的祖父王仁熙(1850-1928),安伯兰,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不但学问深湛,而且对数学也有特殊的研究,著有《算草》三种,开国人学习数理风气之先,还写有小说《我有我》(清末活字版)。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本乡倡办复真高等小学,宣统元年(1909)任江西省咨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他倡导以农业救国,在本县办农业、林业,推广良种早稻,是早年改革农业的先驱。叔祖父王仁照叔祖父王仁照,字仲兰,也是博学多才,精通诗词,熟谙文史的教育家。早年曾参加维新派江标的湖南学使幕,宣统二至三年(1910-1911)任吉安府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晚年在乡里办学校。著有《葵芳斋诗集》等书。他的儿子王泗原,建国前历任《日新日报》、 《前方日报》 总编辑,建国后历任教育部、出版总署编审、《中国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宣传部长等职。他还主编最早的工农速成中学语文课本,出版《离骚语文疏解》、《离骚例释》、《楚辞校释》、《古语文例释》等专著。其中《古语文例释》就先秦两汉典籍中语文上的疑难问问题,一一作了辨析,提出正确的解释,是研读古籍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楚辞校释》运用语法、训诂、古音、文字、校勘的方法,辨正文字音交的论误,阐释篇章字句的意义,富有创见。如运用故楚旧地的江西吉安、安福、永新、莲花一带的原存方言,解释楚辞的"羌"字,解决了东汉王逸以后历代学者未能正确解释的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赞扬。该书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图书奖。王泗原重视家乡的历史文献,整理出版了王邦玺的《贞石房奏议》和诗集《释簪草》,还整理出版明代安福刘铎的《来复斋稿》和清初安福抗清女英雄诗人刘淑的诗集《个山集》。1992年,他担任编《安福县志》顾问,为保存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故乡历史文献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王礼锡在幼年与少年时期,受到祖父与叔祖父的教诲最多,弥补了早年丧父的遗憾与不足。曾祖父王邦玺(1827-1893),字介卿,一字尔玉。同治四年(186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曾任国史馆协修、国子监司业、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入直上书房。后还乡,主讲吉安府白鹭洲书院与临江府章山书院。

姜孟之笔 名: 马齿苋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8 民 族: 汉族 山东乳山人。1981年毕业于黑龙江函授广播大学中文系。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乌马河小学教师,文教科科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宣传部干事,伊春市文联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副主席、党组书记、主席,《绿地》编辑部主编,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伊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市作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国林业文协第一届副秘书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马齿苋苦斗记》,小说集《黄牌警告》,中篇小说集《飞龙飞飞》,散文报告文学集《绿色的摇篮》等。评论《散文的前途》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首届二等奖,《文学投入经济怀抱以后》获1993年菊花奖,小说《老跟浆汁馆》获1982年《小说林》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放下大斧也能生存》获1989年全军绿化委员会、林业部绿叶二等奖。姜孟之(1938—),山东省乳山市人氏。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曾任小学、中学教员,中学校长。现任伊春市《绿地》杂志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马齿苋苦斗记》、中篇小说《飞龙飞飞》、短篇小说集《黄牌警告》、《生活里的笑声》、《借读生》、散文集《绿色的摇篮》、报告文学集《大山的公仆》、八集电视剧《马齿苋上任记》等。 《一双手》是作者所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部分。 2、关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 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 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 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 综合起来说,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和深刻的政论性。

12岁考入信宜县第五初级中学(现合水中学)读完初中后回乡一年,第二年考上母校合水中学读高中,1962年高中毕业。杨干华,男,1942年1月30日出生,思贺镇到村人。中共党员。一级作家。历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广东文学讲习所副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文学月刊社社长、主编,广东省政协委员等职。1958年杨干华考上合水中学。是年,他创作的小议论《大胆的吃》在《南方日报》发表,诗作《筑起水库绿汪汪,养条鲤鱼丈八长》登在《羊城晚报》上;还有小小说发表在《作品》、《青年报》等报刊。1959年他创作的《新狂人日记》,引来全校师生召开大会,批判他的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幸好,当时的校长不让第二次批判,保护他过关,批准杨干华停学一年,避过风险。1961年复学。他仍痴迷文学写作。先后在广东省报刊发表了小说《姐姐要出嫁了》、《秋风秋雨》、《石头奶奶》、《我的妻子》、《选婿风波》,诗作《风雨中》等;山西省《火花》杂志发表了他的小说《父子春秋》;叙事长诗《铁匠之歌》在广东《作品》月刊上发表。1962年夏天,高中毕业后,杨干华避开高考,开始了农村社员生涯。同年冬,赴广州参加广东省作家协会举办的文学讲习所学习。1963年,他的短篇小说《石头奶奶》获《羊城晚报》二等奖,《阿靓回故乡》获《南方日报》奖励。之后不久,他与广东其他3个作家合出四人集《俏妹子联姻》。1965年冬,杨干华参加《人民文学》社在北京举办的读书班学习。不久,他又被选为全国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会议。“文化大革命”期间,杨干华受迫害,被撤销民办教师资格,回到生产队当社员参加劳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文艺界迎来了创作的春天。杨干华一下子创作了《良心》、《被蹂躏的灵魂》、《输血》等几篇小说。1979年初,创作出短篇小说《惊蛰雷》,塑造了钱金贵一个中毒不知毒,受左倾错误迫害又用左倾去迫害别的老干部形象,在小说里大胆歌颂了包产责任制。《惊蛰雷》发表在《花城》杂志创刊号,曾收入多种版本。得到欧阳山、杜埃等老一辈文学家的赞扬。《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家的评论文章,认为它和杨干华另外一篇《被蹂躏的灵魂》、跟全国其他10多篇优秀作品一样,较早地也较有特色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农村的那段历史。后来,《惊蛰雷》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他的《输血》为法国《世界报》评价,誉杨干华为“广东文坛优秀作家”。1979年9月,杨干华调入欧阳山创办的广东文学院。1980年春,召开广东省作家代表大会,杨干华当选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同年4月,赴北京参加中国文学讲习所学习。杨干华调入广东省作家协会,但仍留在信宜体验生活。198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惊蛰雷》后,他创作了中篇小说《天上的月亮》和《山里的太阳》。1984年9月举家迁入经济特区珠海市,在中共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挂研究员职务。创作出中篇小说《冬夜备忘录》,受到各界的关注。《冬夜备忘录》获“花城”文学奖。1985年中短篇小说集《社会名流》出版。此后,他拟订了一部长篇的计划。决定以三部曲约80万字的篇幅,把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希望、挣扎、奋斗、创业的艰难历程,尽可能深刻地、艺术地表现出来。1986年他完成了三部曲之一《天堂众生录》创作,先在大型文学杂志《百花洲》发表,接着出了单行本。1989年《天堂众生录》被评为广东省庆祝国庆40周年优秀作品二等奖。全国前20部佳作之一。1991年春,创作出三部曲之二《天堂挣扎录》,1992年《天堂挣扎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广东长篇小说大奖。同年杨干华荣获广东省优秀中青专家称号。1992年夏,省作协决定由杨干华出任《作品》月刊主编。因而三部之三《天堂蹒跚录》则一搁再搁,最终没有完成。但他偶而撰写一些散文,也反映了他的才华。如《珠江水记》、《拱北记》、《信宜风采序》等。其中《拱北记》1999年被评为广东散文一等奖。杨干华的作品,大多数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民的喜怒哀乐。描写农村面貌形象逼真,刻画农村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幽默,其作品具有浓郁的粤西乡土气息。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专业作家,生活朴实无华,性格淳厚豪爽,风趣大度,是一位深受赞誉的农民作家。2001年3月29日,杨干华在广州逝世,享年60岁。

姜孟之 笔 名: 马齿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8 民 族: 汉族 山东乳山人。1981年毕业于黑龙江函授广播大学中文系。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乌马河小学教师,文教科科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宣传部干事,伊春市文联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副主席、党组书记、主席,《绿地》编辑部主编,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伊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市作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国林业文协第一届副秘书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马齿苋苦斗记》,小说集《黄牌警告》,中篇小说集《飞龙飞飞》,散文报告文学集《绿色的摇篮》等。评论《散文的前途》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首届二等奖,《文学投入经济怀抱以后》获1993年菊花奖,小说《老跟浆汁馆》获1982年《小说林》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放下大斧也能生存》获1989年全军绿化委员会、林业部绿叶二等奖。笔名:马齿苋,男,生于1938年,汉族,山东乳山人。1981年毕业于黑龙江函授广播大学中文系。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乌马河小学教师,文教科科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宣传部干事,伊春市文联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副主席、党组书记、主席,《绿地》编辑部主编,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伊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市作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国林业文协第一届副秘书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马齿苋苦斗记》,小说集《黄牌警告》,中篇小说集《飞龙飞飞》,散文报告文学集《绿色的摇篮》等。 评论《散文的前途》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首届二等奖,《文学投入经济怀抱以后》获1993年菊花奖,小说《老跟浆汁馆》获1982年《小说林》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放下大斧也能生存》获1989年全军绿化委员会、林业部绿叶二等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