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空军联合作战论文

发布时间:

空军联合作战论文

从现代局部战争看,空中力量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战争进程的主导作用与结局产生了重大影 响。 一是空中力量使用量增大 二是空中力量作战能力增强 三是空军协调陆海军作战的重要力量 四是空中力量是快速机动的重要力量

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近几年来,新军事革命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新军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观规律在军事高技术迅速发展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反映。当然,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关系还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页)。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论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因此国防科技便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国防科技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调整了军事战略,压缩了军费开支,军事需求从原先既追求武器装备的数量又重视其质量转向主要追求其高质量,国防科技也因此而进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新时期,即进入了“打什么仗需要什么武器就能研制出什么武器”的新时期。  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国防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及三军,每年都要研究并提出美军的军事需求,同时根据这种需求制定和调整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例如,1996年,美军又确定了新的未来11大军事需求,为满足这些军事需求还分别制定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和《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这些计划对所要研究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及武器装备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俄罗斯、日本及西欧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由于未来的军事需求主要是关于信息战能力的需求,因此有关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正紧密围绕夺取信息优势的信息战技术、C3I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军事高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国防科技完全是在军事或国防的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获得发展的。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技术。展望未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都将在军事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继续不断地获得发展,并随着军事需求的高技术化而日益走向高技术化。  二、国防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上的需要导致国防科技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装备,因而必然对武器装备,即对军事技术手段产生重大影响。  总体上看,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国防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这集中表现在:使武器装备的原理和种类不断多样化、结构逐渐复杂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于国防科研的开展,使许多新的理论、原理和技术被用于武器装备之中,从而不断出现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装备。从利用机械能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学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枪、炮、普通炸弹、氢弹、中子弹、激光武器、电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遗传密码对付敌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无一不是国防科研的重要成果。从种类上统计,国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装备从冷兵器时代的20多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200多种,现在又进一步增加到1000种以上。  随着武器装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概念越来越新,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早期的武器仅由几个零部件构成,后来发展到包括数十个、数百个零部件,现在已增加到数千个、数万个甚至上千万个零部件,其复杂性增加了若干个数量级。  在武器装备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现在国防科技的发展使武器装备的作用距离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可靠性日益增强,射程、威力(精度和杀伤半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渐提高。  现代雷达的探测距离已达数十公里至数千公里以上,现代的侦察探测 装置可以在数百里之外甚至4万多公里的同步轨道上监视地面的目标。如美国的KH-12照像侦察卫星在几百公里轨道上对地面目标的分辩率为01米,一次照像即可覆盖数百平方公里的地面区域。  至于战斗武器系统性能的提高,更令人惊叹不已。例如,在作用距离或射程方面,采用增程技术可使火炮的射程从20多公里增大到50公里以上。在命中精度方面,采用制导炮弹可使射击精度达0.3米,各种导弹的射程则可依据需要任意控制,其中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已达1万多公里,命中精度在10米以内;采用空中加油技术可使军用飞机作远距离的甚至是作不着陆的环球飞行等。在杀伤力方面,国防科技已使单件兵器的杀伤威力大得惊人。  武器系统杀伤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新的国防科研成果被用于武器系统,使其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明显改进的结果。军事运筹学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确定武器的杀伤效能与有关性能之间的关系。比较典型的一个数学模型是:式中:a、N1、λ1、P1依次为一方武器的作战效能、数量(如火炮数或坦克数)、射速和每发弹的杀伤概率:N2、λ2、P2则依次为另一方武器的数量、射速和杀伤概率。从上式可见,只要提高自己所掌握的武器的性能,就可以明显提高其作战效能。通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高爆弹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由于采用了“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使其对坦克的命中概率比使用普通非制导炮弹提高了2500倍。现代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机、计算机火控系统,反应时间由数十秒缩短在10秒以内,射速提高了一倍以上。现在研制的坦克、飞机、军舰等的机动速度和战场灵活性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普遍装备有电子对抗设备,甚至采用崭新的隐身技术来对付敌方的攻击,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进的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所研制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实践证明,为一种武器所提供的高技术含量赵多,其性能越好,战斗效能就越高。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核武器的摧毁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各种高技术常规武器的打击能力也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争证明。现在,配备有先进电子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的6架F-111或3架F-15战斗机就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300架B-17轰炸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而8架F-117A隐身战斗机只要配备2架空中加油机就能完成75架非隐身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才能完成的空袭任务。更有甚者,一艘现代大型攻击型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全部海军舰队攻击力的总和。  现代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正在并还将导致更多更新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问世,如计算机病毒、电磁微波炸弹和炮弹等信息战武器以及天基和空基高能激光武器、无人作战航空器、微型侦察探测器、微型攻击机器人等。这一切将使未来的军事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导致军事上的变革  国防科技发展可为军事或战争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战术技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的新技术或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往往会导致军事领域发生变革,或发生军事革命。这种变革涉及军事理论或军事学说的各个方面,而且接照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观点,军事理论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军队编制构成的变革。  (一)新武器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所谓作战方法,就是战争过程中的用兵方法,即组织兵力、兵器实施战斗的方式或方法。作战方法种类繁多,如按行动类型区分,有进功方法、防御方法等;按行动规模区分,有战略、战役和战术范围的作战方法;按军兵种划分,有空战、海战、陆战、坦克战、炮战、化学战等作战方法。军事史表明,所有这些作战方法都是由武器装备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作战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从古至今,要在战场上有效地杀伤敌人以及抵御敌人的进攻,必须依靠手中的武器并充分发挥武器的效能,因此作战方式、方法必然会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变化。  当青铜器和铁兵器出现以后,远古时期没有队形的搏斗便被有严格组织的战斗队形———“阵”(如古罗马军队的方阵)所取代。  弓箭发明以后,较远距离的射箭便成为一种作战方式,而且使古代战车及骑兵受到威胁,于是出现了专门的步兵及步兵战术。  火药的发明,迎来了军事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使用火药的火枪、火炮发明并用于战争以后,先后出现了线式战术、散兵战术及线式和散兵相结合的战术。而且,随着军事技术的改进,巷战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老式的建筑街垒和防街垒的方法被炮弹和炸药所粉碎。18世纪60年代以后,舰载线膛炮、无烟火药等伴随着蒸汽动力舰船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而出现了成一线纵列队形进行集火射击的海战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坦克、飞机和航空母舰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装备获得了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相继产生了飞机、火炮和坦克相配合、梯次快速装甲集群突击的闪击战术及大纵深作战方法,还出现了空中战役、空降作战、战略轰炸等新战法。战列舰在海战中的地位最终被航空母舰所取代,舰载机的制空作战讲座-35-中国国防科技信息1998年第3期和空中轰炸攻击作战成为争夺制海权的关键。由于多军兵种的诞生,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逐渐变成了主要的作战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以探测技术、C3I系统、电子战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等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的崛起和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中作战方式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都表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中远程精确打击作战、空袭与反空袭作战、争夺电磁频谱使用权的电子战等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典型作战方式。  现在已可以断言,随着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病毒等为手段的攻击计算机互联网络、通信系统、金融系统的信息战,以及用各种“软杀伤”武器或“硬杀伤”武器摧毁C3I系统的指挥控制战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崭新作战方式。  (二)新武器引起军队组织编制的改变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军队的军兵种结构及规模(包括编制人数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也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恩格斯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指出:“随着新的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展,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53)实际上不只是火器如此,各种新武器的发明也都会带来类似的变化。  新武器装备导致新军兵种的诞生和旧兵种的消亡,已是公认的历史事实。  从古代到20世纪初,军队一直由陆军和海军组成,而且以陆军为主,兵种也不多。步兵是最老和最基本的兵种。步枪发明以后,手持冷兵器格斗的步兵被步枪手所取代,步兵逐渐形成了班、排、连、营、团、师的组织体制。火炮用于战争,导致了炮兵的出现。随着化学武器、坦克、通信设备等各种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出现,陆军中又增加了防化兵、通信兵、装甲兵、工程兵、侦察兵等兵种。机枪、坦克和装甲车辆大量装备部队使在战场上驰聘了几千年之久的骑兵退出了战争舞台。海军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一直是一个独立军种。潜艇、导弹、核武器及航空母舰的发展,使大炮巨舰主义成为历史。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海军航空兵这一海军新兵种的建立使海军舰队的构成由以战列舰为中心变为以航空母舰为中心。  飞机的研制成功并用于空战标志着空中战场的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步显示出飞机这一新装备的重大作用,随后空军这一崭新的军种在各国纷纷建立。军用飞机的发展又引起空降兵的出现,同时促进了高炮、防空导弹和雷达的研制,进而导致了防空兵的问世。此外,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核弹头及其运载装置的发展,一些核大国还组建了战略火箭军或战略核部队这一新军种。  据预测,随着信息战技术和军用航天器(包括各种侦察卫星、作战卫星、军用空间站、军用空天飞机等)及空间武器系统(天基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等)的发展,未来很可能出现全新的信息战和天战等更新的军兵种或作战部队。  为了合理地利用多军兵种的各种武器装备更有效地进行作战,以增强进攻和防御能力,许多国家又组建了包括多军兵种的合成军。新武器装备的出现除了引起军兵种类型的变化之外,还会引起军队中各国兵种构成比例和军队规模的变化。  一般而论,新武器装备的新技术含量高,性能较优异,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因此各国只能根据需要和可能组建相应的军兵种,并随着国防科技和经济发展逐步增大技术性的军兵种在整个军队构成中的比例。以前苏军为例,20年代各军种的比例是:陆军98.6%,空军0.5%,海军10%,30年代末上述比例依次变为75.2%,12.8%,9.7%,其余2.3%为新组建的国土防空军。这种比例一直保持至50年代末。60年代以后,由于新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火箭军组建,上述比例发生了重大改变。到80年代末,前苏军的军种结构为:陆军45.2%,空军10.7%,海军10.7%,防空军12.3%,战略火箭军7.1%,边防军5.5%,内卫军8?%。不但如此,陆军、边防军、内卫军等都是由多军种组成的合成部队。美军的技术军兵种比例也逐渐增大,80年代末,美陆、海、空三军的比例为35.9%、27.0%、27.9%,此外还有9.2%的海军陆战队。至于兵种的构成比例,也大致是技术兵种比例逐渐增大。如现在不少国家都组建了强大的装甲兵、电子战部队等。  由于新武器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现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取得同样的作战效果,所需兵器兵力只及第二次大战时的10~20%。另一方面,由于新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极大,使用大量兵器兵力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并增大后勤保障的难度。因此,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等各方面因素出发,各国军队的规模及编制单位的构成就越来越小。  部队的战斗人员虽然在减少,但由于武器装备结构越来越复杂,维护保养任务和消耗量越来越大,因此军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均在增加。例如,战时美军部队的战斗人员和保障人员的比例为1:3,有时甚至达1:5。平时,美军正规部队中有一半为文职人员。  一方面部队的战斗人员在减少,另一方面部队的保障人员在增加,这似乎存在着矛盾。如果在保持部队拥有可靠的战斗能力条件下,尽量减少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的数量,则技术保障和勤务保障任务量均可明显减少,保障人员数量也可减少,从而保证整个部队的规模缩小。这正是目前各国军队确定组织编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总之,随着国防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日益现代化、高技术化,军队的组织编制将进一步从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其集中空中力量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对作战进程与结局产生重大影响。两个以上军种的空中力量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实施的作战。空中联合作战可分为空中进攻联合作战与防空联合作战等。对空中联合作战,美军把不同军种空中力量间的联合作战为空中联合作战,而把与盟军空中力量的联合作战为空中联军作战。目的是集中空中力量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对作战进程与结局产生重大影响。信息化条件下,信息作战将成为空中联合作战的重要内容,在空间信息平台支援下的空中攻防一体化作战将成为空中联合作战的基本样式。随着航天攻防武器的发展,空中联合作战将向空天一体化作战演变。扩展资料:空中联合作战的相关要求规定:1、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只要全军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扎实推进备战打仗,扎实做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全面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相信强国梦和强军梦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2、在组织演训中,对联合作战研究得还不够深,领悟得还不够透,联合得还不够紧密。为此,还需要进一步把联合训练的观念贯穿到诸军兵种各类部队,贯穿到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贯穿到陆、海、空、天、电、磁以及心理等多维空间,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联合指挥体制和训练机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中联合作战

用来应付谁的?如果只是课后作业,随便找地方下载一篇就好了啊,如果是普通的课程期末作业,再修改一下就好了,如果是重要作业,花1000淘宝请人给你写

防空作战论文

- - 不知道越战的萨姆2 打F4 鬼怪可以算1个么~~~~~

首先,人民防空需要很多肩扛式的对空导弹没有?那拿56式狂扫吧以上为胡诹的,正文如下不过还是不要直接抄上,一定漏馅顺便问一下,楼主是几年级,什么地方的什么课留的作业?  人民防空知识  人民防空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存战争潜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人民防空办公室是政府和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人民防空事务的专门办事机构。人防办的职责是利用各种方式教育、训练民众,使民众学会在平时事故、灾害、恐怖事件和敌人空袭中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知识与防护技能;建设人防设施并进行防空准备;有指导居民在战时能从掩蔽、疏散和其他途径获得安全保护的职责。  人民防空的基本措施  为减少居民在未来空袭斗争中的生命财产损失,国家在人民防空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规定人民防空接受军地双重领导,保证居民能尽快获得敌人空袭的信息,并参加联合防空斗争。  (2)建立人防警报、通信系统,及时指导居民防护。  (3)建设人防工程或疏散基地,保证居民能有一个安全隐蔽位置。  (4)组织和训练各种人防专业队伍,及时消除空袭后果。  (5)普及对各类人员的人防知识技能教育,使居民学会保护自己和家庭成员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知识技能,了解救助友邻和参加社区应急行动的方法,并能在突发事件、灾害应急中得到应用和提高。  (6)人防机构平时协助居委会以、村镇、企业、社区制定防空袭、防灾害方案,保证一旦遭受空袭或灾害,能立即组织民众进入防护状态。  人民防空的权利和义务  人民防空的权利: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得到人民防空保护的权利。这包括获得人防信息咨询、疏散指导、工程掩蔽或紧急救援帮助的权利,接受人防教育的权利,个人投资人防建设享受国家或城市规定的优惠政策的权利等。  人民防空的义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履行人民防空义务。包括按规定建设防空地下室,根据需要参加人防专业队,遵守人民防空管制规定,不占用人防通信频率,不损坏人防设施或在工程出口堆放杂物、不在工程内部乱倒废物、影响工程使用等。  人民防空专业队伍  《人防法》规定,人防专业队应组建:抢险抢修专业队、医疗救护专业队、消防专业队、防化专业队、通信专业队、运输专业队和治安专业队等。城建、电力等部门负责组建抢险抢修队伍;卫生、医药部门负责组建医疗救护队伍;公安部门负责组建消防和治安队伍;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负责组建防化队伍;邮电部门负责组建通信队伍;交通部门负责组建运输队伍;防空专业队伍由人民防空委员会统一指挥。  人民防空宣传教育  人民防空教育,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对公民的国防观念、人民防空法规和人民防空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人民防空教育是人民防空斗争在思想与精神方面的准备,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人民防空整体防护能力的基础。其目的是提高公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人民防空教育,是和平时期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城乡广泛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掌握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空袭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救互助本领,对于防止和减少人员伤亡,保存战争潜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人民防空组织指挥  人防指挥是人防指挥机构对城市人民防空袭的组织领导活动。目的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和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人防指挥平时由各级人防机构负责,战时由各级人防指挥部组织实施。  人民防空警报  人民防空警报是报知敌空袭的警报。按警报发放的时机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空袭解除警报;按警报器的位置分为户外警报和户内警报。人民防空警报是保障城市人民群众防空袭的重要手段之一。战时,它担负着引导群众顺利实施防空行动的报知任务;平时,还可兼负防洪、防震、防台风等抵御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民防的紧急报知任务。  人民防空工程  人民防空工程,是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是人民防空防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人民保障自身安全的主要依托和可靠手段。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损失,保护战争潜力,夺取胜利的重要战略措施。现介绍如下:  人民防空知识  一、现代常规空袭时的防护:常规空袭时人员的识别与防护  (一)识 别  识别,就是对空袭警报信号、现代空袭兵器进行识别、辨认。由于现代空袭作战来势突然,空袭兵器难以识别,因此,识别空袭警报信号是适时防范的重要前提。  当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3分钟为一周期,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城市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空袭的各种准备。  当警报6秒,停6秒,反复15遍,3分钟为一周期,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时施放的,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以防止遭受空袭。  当警报信号连续鸣3分钟。这类警报是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照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消除空袭后果的工作,同时可以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二)防 护  防护,就是充分利用各种防空袭设施进行安全防护。  1、临战准备阶段  当接到敌人可能发动战争并对城市进行空袭的预先通报后,各机关、厂矿、团体和学校应对原有的防空洞、掩蔽部、半地下室等设施进行检查,有积水的要排除积水,需要清理加固的应尽快进行清理加固。对通风、过滤、密封、照明装置进行认真检查,确保能正常使用;熟悉防护工程内部结构、周围环境、行走路线,以便遭敌空袭时,能有秩序地组织所属单位人员和在校学生进入防空掩蔽部。  2、敌空袭阶段  (1)在室内的人员和居民,应尽量到附近的地下室、楼房底层、走廊或钢筋混凝土楼梯下等跨度较小的坚固建筑物内隐蔽。不可站在露天或窗口观望,以免被震碎的玻璃打伤或被弹片击伤。  (2)在街道上的行人,当获悉空袭信号时,要尽快离开危险房屋、高压电线、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就近迅速向地下室、地铁、车站等较为安全的地带转移。  (3)凡在市内行驶中的公共汽车、电车及其他车辆,得知空袭信号后,应立即靠边停止运行,进行疏散隐蔽。司机要把车辆驶到马路支线停放,以免影响消防、救护及紧急车辆的行驶。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要行驶到远离楼房住宅的安全地带停放。  (4)厂矿、企业、机关、商店、影剧院及车站码头的人员,除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听到空袭信号后要镇定自若,听从指挥,切不可惊慌失措,要有秩序地向防空工事、地下、半地下室等便于隐蔽的地带就近隐蔽。  (5)在效外空旷地带的人员,在听到空袭信号后,要选择就近便于隐蔽的低洼地、路沟、地坑、大树下疏散隐蔽。如果发现敌机或导弹将在你附近投下或爆炸时应迅速就地卧倒。卧倒时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口,闭上眼,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以防震伤内脏及头部器官。当听到炸弹发出"嘘……"声时,表明炸弹已接近地面,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对人员的杀伤。  二、对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  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那么,什么样的防护动作才是迅速、准确、有效的呢?  (一)室外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重型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时,要迅速(2秒钟内)利用三五步内的地形地物就地卧倒。遇到较大的地形地物时,横向卧倒;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  核爆炸时,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浅色衣物遮盖身体,尤其是皮肤暴露部位。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侧,尽量利用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间接伤害。  (二)室内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室内人员防护的原则是:利用坚固的建筑部位和家具,减少暴露,设置屏障,保护重点部位,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利用墙角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卧倒。应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玻璃碎片使人员击伤或造成其他间接伤害。冲击波过后,应立即抖落身上的尘土,迅速进入人防工程进行防护。若没有人防工程,也可以进入冲击波袭击后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防止放射性灰尘进入室内。  (三)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防护方法  人员在沾染区行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或面具、扎三口(领口、袖口、裤脚口)、穿雨衣或斗篷、戴手套、穿雨鞭;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  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侧行。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减少灰尘扬起,快速行进,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大车距,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四)全区转移人员的防护方法  转移至安全区的人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多种措施,消除身上的沾染。例如;人员应侧风站立,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服装一件一件的脱下消除,消除后,有顺序地放在上风方向。对服装消除的方法通常有拍打法、扫除法、抖拂法、洗涤法。  人员皮肤受沾染用毛巾或纱布擦拭。擦拭时应从上到下,顺着一个方面进行。擦一次,将毛巾翻叠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误食了沾染食物和水时,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利尿法排出,有条件时,可按照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体排出。 的防护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是:距离放射源越远,受照射时间越短,"屏障"越多,伤害越少。  三、对核事故因此,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人员紧急隐蔽,通过多种"屏障"保护自己。听到警报,户外人员应尽快进入室内,不得外出。关闭门窗,关闭通风系统,熄灭火源。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注意事故动态。上述防护措施主要适用于事故的早期阶段。由于建筑物的墙壁和开花板是提供的物质屏蔽作用,可以减小放射性烟羽和地表沉积物的直接外照射;另外由于建筑物内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内照射。对于外照射的屏蔽作用,其效果取决于建筑物墙壁的质量厚度,建筑物的门窗是薄弱环节,所以人们在建筑物内要远离门窗。对于内照射隐蔽的效果取决于建筑内外的空气交换速率越小,建筑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增加得越慢,隐蔽的效果越好。所以,当放射性的烟羽通过时应关闭门窗,关停通风的空调系统,熄灭室内火源。如果用湿纸或衣服被褥等堵塞门窗的缝隙,可以进一步降低换气速率。隐蔽适用于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持续时间较短,预计剂量不是很大的情况。如果释放时间较长,隐蔽的效果会降低,此法是最简单方便的措施之一,但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能超过12小时。  有组织、有秩序地撒离,远离放射源。撤离时,保持镇静,携带适量必用品,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有组织、有秩序地在指定时间开始撤离到指定地点,避免盲目行动,增加受伤害的可能。对从沾染区撤出的人员,在接到专业人员发放放射性碘阻断药品预防时,应按时服药,不要不吃,也不要多吃。  其他措施与防核武器袭击所造成的放射性沾染相同。  四、在传染病疫区的防护  疫区,是指由于病原微生物原因而导致发生传染病的地区。它主要指相应的疾病患者在发病前后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因此在疫区采取卫生防疫措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有经具有传染性,发病初期出现传染病症时,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尽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源扩散。同时采取行动,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切断传播途径。尽量不与隔离人员和物品接触,注意包扎伤口,养成皮肤消毒习惯。保护好食物,不吃不洁净食品。进行个人呼吸道防护、防止吸入带菌空气。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保护易感染的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保护老人、儿童、体弱易病者,不要让易感染者与污染源接触;对易感染者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他们的免疫力,易感染者本人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防空作战论文题目

人防专业队是根据防空工作需要而组建的人民群众勤务组织,是战时城市防空和平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与现代战争模式的转换,传统的人防专业队建设已经不适应现代人防工作的发展要求。 一、人防专业队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地根据上级人防部门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了人防专业队建设,普遍建立了覆盖社会面的人防专业队,成效有目共睹。但新的形势和第二次海湾战争又给我们敲响了新的警钟,暴露出了我们人防专业队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组织不健全,人员未定位。人防专业队作为一支专事人民防空的队伍,必须组织健全、人员定位,以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但是目前人防专业队普遍存在定性不明、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即具有准军事性质的人防专业队伍没有统一归口于武装力量的范畴,也没有列入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行列,这样就使人防专业队几乎成了民间的松散组织。而在一些地区和城市,某些单位和部门为图方便,将民兵组织与人防组织混为一谈,民兵与人防专业队员常常就是一个队员两种身份,只是隶属不同,任务有别。这种建队方式,显然不利于人防专业队的稳定和发展。   专业不齐全,功能欠完备。在现代战争中,进攻的矛的发展总是快于防护的盾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人防专业队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能跟上现代战争的需要。但目前,我们的人防专业队不论是在专业设置,还是在功能配备上,都远远落后于现代战争发展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七支人防专业队(运输、通信、救护、抢修、治安、消防、防化专业队)大都是恢复性、保障性的专业队,均属于“消除后果”的“消极防护”,缺乏对重要经济目标实行积极防护的专业能力,网络专业队、目标伪装队、电子干扰队等队伍的建设根本未提上议事日程。  组训脱节,队伍形同虚设。一些单位与部门由于对人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初组织队伍时就是随便拉几个人凑数来应付,根本没有专门的人员,相应的配套设施及器材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配备和更新,也就难以开展有效的业务训练,甚至出现专业队伍只是“整组填在表上,训练写在纸上”的现象,致使部分人防专业队根本无法承担最基本的任务。 二、人防专业队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影响人防专业队建设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观念滞后、思想麻痹。二战结束已经60多年了,抗美援朝也早已成为历史,中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也已成为追忆中的一朵浪花。由于经历了较长时段的和平发展时期,我们没有经常性地开展人防工作及专业队建设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滋生了麻痹思想。目前,在大家的思想认识方面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人防“与我无关”,甚至“没有必要”;二是认为抓人防专业队的管理、训练会影响日常工作。受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的人防专业队建设出现了不该有的滑坡现象。虽然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给我们的人防专业队建设敲响了警钟,产生了一种“狼”来了的危机感,但因长期缺乏宣传教育,人们在潜意识里还没有认识到人防专业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体制不顺、管理不力。对军事化性质的人防专业队进行管理,特别是开展训练,要动人员,占时间,用装备,花经费,没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很难落实的。目前,我们的人防专业队基本是以单位自我管理为主,并没有纳入地方军事机关的管理范围,《人防法》也没有对开展人防专业队的管理训练作出硬性的规定。在这样的情形下,地方人防机关因人员、训练场地、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没有对人防专业队开展有效的管理和训练,也是必然的结果。   经费困难、保障不到位。人防专业队的建设同其他队伍建设一样,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置器材、开展训练等。只有这样,战时方可能“产出”。然而,有些地方和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国防、社会及地方经济的关系,对人防专业队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组建人防专业队是件可有可无的事,说什么:“300万军队如果抗不住了,人防组织能起什么用?”他们不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更不明白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战这一基本道理。在市县一级,虽然表面上把人防经费都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但基本上没有落实。直接主管的部门和单位则把人防专业队当成包袱,在经费和器材等保障上常常是能拖就拖,能减就减。“人防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筹措的人防经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防专业队的建设需要。 三、加强人防专业队建设的对策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人防专业队建设是一件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方能收到实效。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市场”和“战场”双重需要的人防队伍之规范化建设道路。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人防意识。人防措施是否凑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空袭杀伤力的认知程度及对人防措施和防护方法的掌握程度。这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才能做到。一方面人防办要依据《人民防空法》所赋予的职责,把人防专业队重要性的宣传纳入人防宣传教育计划,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意识到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忘记人防专业队建设,力争使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人防专业队,人人关心人防专业队”的良好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抓好公众的人防应急知识和防护知识的宣传,夯实人防整体防护能力的基础,形成有效的人防公众群体。   理顺体制,构建权威高效的指挥体制。实践证明,人防专业队建设单靠人防部门的“单打独斗”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只有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首先,要明确职责任务。通过修订人民防空袭预案,完善相关的人防法规和政策,把人防专业队建设任务赋予地方军事机关,实行以军事机关和人防部门分口把关,齐抓共管的领导指挥体制。其次,要充实领导力量,加强协调配合。组织防空作战和应急救援是地方军事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国家和军队领导机关,应该对地方军事机关的编制体制加以调整,保证人防专业队建设在地方军事机关有人具体负责。再次,要完善地方军事机关抓人防专业队建设的有关制度和措施。实施“五纳入”、“五统一”,即纳入民兵编制序列,纳入民兵教育训练计划,纳入民兵组织管理范围,纳入民兵工作经费、物资、器材、场地、保障范围,纳入民兵考核验收计划;统一编组、统一训练、统一检查、统一指挥、统一使用,促进人防专业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整合全社会资源,锻造过硬的专业队伍。首先要组建实在管用的专业队伍。一是要坚持编组范围的广泛性。凡是与人防专业队职能任务相关的单位,都可以编组人防专业队。二是要坚持入队条件的灵活性。人防专业队员的选拔,要坚持“素质优先,其他条件放宽”的原则,凡是能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人,不论男女及户籍都可以编入人防专业队。三是要依托民兵建制单独组队,解决好人防组织与民兵组织的人员交叉、任务重叠问题,确保一兵一职到位。四是要组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新型专业队。现代战争是电子网络战争,是精确制导武器独领风骚的战争。如何干扰敌人攻击以防护好重点目标,是人防专业队的重要任务。因此,重要的城市及地区必须组建象征性专业队和网络化专业队,通过烟障、伪装等方法,干扰敌方制导系统,使敌方判断失误并吸引敌方火力,以达到保护重要目标的目的。其次,要加强对人防专业队的训练。人防专业队能否拉得出,打得响,关键靠平时的训练。一是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专业队训练的任务、标准、要求、奖惩措施等固定下来,使专业队训练由行政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成为所有公民及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的行为规范。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人防专业队训练教材,开发教学课件和教学用具,为人防专业队训练提供教学保障。三是应紧密结合城市和企业生产,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训练计划,积极引导有关单位采取“见缝插针”、“借鸡下蛋”等办法,把人防专业队训练同职工上岗培训、业务骨干培训、职工技术等级达标等活动结合起来,力求实现一次训练,双重收获。四是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利用现代训练手段,采取网上训练、模拟训练等方法,以减轻训练负担,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增强人防专业队的整体战斗力。  建立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落实。经费落实是人防专业队建设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参照人防法的有关规定,实行上下结合、分级负担的原则,采取财政贴、社会筹、单位挤、人防部门补的办法,共同担起人防专业队建设的责任,以确保人防专业队建设的经费落实。

我转个帖子,从一个侧面,回答一下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该怎么打。那就是广泛吸收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才是人民战争的精髓所在,也是我国今后国防建设以及新军事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坚信:人民战争没有过时,人民战争依然是我国我军以后的作战样式。●以专业技能研制开发新器材●掌握新知识熟练驾驭新装备走近中关村预备役高技术分队——北京某预备役高炮师预编高素质兵员的调查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以其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人所瞩目。 在这里,同样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一支以高学历、高技能著称的北京某预备役高炮师高技术分队。1月23日,记者走进中关村,近距离领略了这些高素质预备役官兵的风采…… 科学编兵——建起人才新方阵 翻开中关村预编某高技术分队官兵档案,令人为之一振:120名预备役官兵,不仅大都有硕士、博士学位,且均毕业于北大、清华、北航等名校,他们要么是计算机专家,要么是网络工程师,要么是自动控制、软件编程、电子防护专业人才。 据该预备役师师长李桂林介绍,如此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走进预备役方阵,得益于该师党委科学的人才编组观。 2001年秋,新的师党委班子上任后,“一班人”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部队担负的任务,强烈地感受到:现役官兵中高素质人才匮乏现状,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善,这必然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要储备高素质人才,必须在编兵上另辟蹊径。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论证,师党委的思路明晰了:编兵向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拓展,用预备役高素质官兵弥补部队现役官兵的人才不足。师政委刘亚非向有关部门呈交编兵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 该师党委又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协调,联合制定下发《预备役官兵训练意见》、《预备役官兵奖励办法》等。同时,师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深入中关村几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兵员数质量调查,建起了拥有上千人的预备役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数据库;预编在中关村地区的某预备役高炮团,于2003年年初,即在中关村多家知名企业成建制预编了专业技术分队。 科学编兵,促进了该师人才方阵的崛起。3年来,全师预编高素质人才上千人,编组范围遍布中关村及北京市13个区县的通信分队、雷达预警分队、电子侦察分队等高技术分队27个,这些人才已成为城市防空作战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 依岗练兵——企业部队双受益 在中关村某预编高技术分队,笔者观看了一个城市反空袭网上对抗演练的实况录像片:傍晚时分,伴随着骤然响起的防空警报,指挥员下达了“演练开始”的命令,参演官兵熟练地敲击键盘、点击鼠标,方寸荧屏即刻“硝烟”四起,“敌”我双方在网上摆兵布阵,鏖战于“虚拟战场”…… 为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对预备役官兵军事素质的要求,师党委积极探索组训方式,根据信息网络从业人员的专业特点设置训练内容,推广实施逐渐加深训练难度的“兴趣训练法”,进一步提高了网络化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参训预备役官兵纷纷谈道,网上对抗趣味横生,使我们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技能、学会了打仗。 有趣的网上训练受到预编官兵的热烈欢迎。据该师某预备役团团长邢志红介绍,周末休息时间,不少信息网络人员结伴来到部队网络对抗室,自己组织首都防空网上对抗演练,既节约了训练资源,达到了练兵目的,还提高了预编官兵的专业素质。 “依岗双训”模式的实行,也使其他专业训练内容得到较好的落实。师党委通过与多数编兵单位协商,签订了“依岗双训协议”,使“岗位练兵”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许多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雷达、通信、电子等军地通用专业技术人才,不离岗位就可以利用单位的军地通用装备进行训练,既练了专业技能、又学习了军事,实现了工作、训练两不误,军地双方皆受益。 应急用兵——关键时刻显身手 练兵是途径,用兵是目的。 在某团演兵场上,一套新研发的高炮激光模拟训练系统引人关注。据介绍,原本普普通通的火炮,装上这个拳头大的“小玩意”后,竟使一名炮手的培养时间缩短了一半,火炮射击精度也成倍提高。革新这一系统的团修理所预编技师刘羽泉,是中关村一家通信工程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几年来,刘羽泉利用大量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团队高炮训练场,为团队解决了许多训练难题,被官兵亲切的称为“星期日专家”。 2005年3月,上级装备某团一部新型雷达,全团官兵没有一人会操作。雷达遥感技术人员王天标来到训练场,一遍又一遍地对官兵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带出12名徒弟,使新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 2005年10月底,为保障上级在该师召开的政治工作创新现场观摩会,师指挥训练中心紧急添置了一批通信、视频和网络设备,在时间紧、供货方技术人员少的情况下,3名预备役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指挥中心,连续奋战7昼夜,终于提前一天时间完成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使得现场会如期召开。 前不久,上级组织专业技术分队演练,“敌”机群对我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塔实施轮番轰炸,信号一度中断。关键时刻,预编在中关村的移动通信维护分队立刻出动,短时间内就修复了线路,排除了故障,保证移动通信工具信号接收的畅通无阻。 应急用兵,用兵强兵,使中关村预编高技术人才经受了近似实战的考验。近年来,该分队先后派出300余人次参加部队重大军事行动,均高标准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军地领导的一致好评。

邮箱怎么换绑

国防时空杂志社军民融合工作站

简介:星宇时空 成立于2011年,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副会长单位、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主要从事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方向为主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是中国从事专业虚拟现实技术商业应用(VR购物应用)、VR城市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先驱公司。在虚拟场景的流畅度、实时渲染速度、画面质感、实景代入感、操作灵活度上都处于VR技术领先水平。法定代表人:陈波成立时间:2011-07-25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360100210198416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地中央广场元创国际1005-1010室

中央7的《军情连连看》《军情时间到》在播凤凰卫视 每周三晚上 9:30 《军情观察室》在播,质量好,时事热点深圳卫视每周二晚上10:00《军情直播间》在播,质量好,时事热点广东卫视 《全球零距离》在播,质量好,时事热点东南卫视 《东南军情》在播,质量好,时事热点中央7的《军事报到》《军事科技》《国防时空》等北京卫视《军情解码》应该已停播杭州卫视《沙场》应该已停播甘肃卫视《决胜海陆空》应该已停播

北京卫视《军情解码》 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还有类似的《周末龙门阵》央视的《深度国际》这几个比较喜欢

央7套:军事报道军事纪实军事科技;国式正规军事节目央四套:军情连连看防务新观察军事专家观点;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

空军概论论文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攻防兼备、空天一体的人民空军?

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近几年来,新军事革命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新军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观规律在军事高技术迅速发展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反映。当然,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关系还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页)。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论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因此国防科技便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国防科技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调整了军事战略,压缩了军费开支,军事需求从原先既追求武器装备的数量又重视其质量转向主要追求其高质量,国防科技也因此而进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新时期,即进入了“打什么仗需要什么武器就能研制出什么武器”的新时期。  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国防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及三军,每年都要研究并提出美军的军事需求,同时根据这种需求制定和调整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例如,1996年,美军又确定了新的未来11大军事需求,为满足这些军事需求还分别制定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和《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这些计划对所要研究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及武器装备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俄罗斯、日本及西欧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由于未来的军事需求主要是关于信息战能力的需求,因此有关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正紧密围绕夺取信息优势的信息战技术、C3I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军事高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国防科技完全是在军事或国防的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获得发展的。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技术。展望未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都将在军事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继续不断地获得发展,并随着军事需求的高技术化而日益走向高技术化。  二、国防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上的需要导致国防科技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装备,因而必然对武器装备,即对军事技术手段产生重大影响。  总体上看,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国防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这集中表现在:使武器装备的原理和种类不断多样化、结构逐渐复杂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于国防科研的开展,使许多新的理论、原理和技术被用于武器装备之中,从而不断出现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装备。从利用机械能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学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枪、炮、普通炸弹、氢弹、中子弹、激光武器、电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遗传密码对付敌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无一不是国防科研的重要成果。从种类上统计,国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装备从冷兵器时代的20多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200多种,现在又进一步增加到1000种以上。  随着武器装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概念越来越新,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早期的武器仅由几个零部件构成,后来发展到包括数十个、数百个零部件,现在已增加到数千个、数万个甚至上千万个零部件,其复杂性增加了若干个数量级。  在武器装备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现在国防科技的发展使武器装备的作用距离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可靠性日益增强,射程、威力(精度和杀伤半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渐提高。  现代雷达的探测距离已达数十公里至数千公里以上,现代的侦察探测 装置可以在数百里之外甚至4万多公里的同步轨道上监视地面的目标。如美国的KH-12照像侦察卫星在几百公里轨道上对地面目标的分辩率为01米,一次照像即可覆盖数百平方公里的地面区域。  至于战斗武器系统性能的提高,更令人惊叹不已。例如,在作用距离或射程方面,采用增程技术可使火炮的射程从20多公里增大到50公里以上。在命中精度方面,采用制导炮弹可使射击精度达0.3米,各种导弹的射程则可依据需要任意控制,其中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已达1万多公里,命中精度在10米以内;采用空中加油技术可使军用飞机作远距离的甚至是作不着陆的环球飞行等。在杀伤力方面,国防科技已使单件兵器的杀伤威力大得惊人。  武器系统杀伤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新的国防科研成果被用于武器系统,使其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明显改进的结果。军事运筹学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确定武器的杀伤效能与有关性能之间的关系。比较典型的一个数学模型是:式中:a、N1、λ1、P1依次为一方武器的作战效能、数量(如火炮数或坦克数)、射速和每发弹的杀伤概率:N2、λ2、P2则依次为另一方武器的数量、射速和杀伤概率。从上式可见,只要提高自己所掌握的武器的性能,就可以明显提高其作战效能。通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高爆弹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由于采用了“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使其对坦克的命中概率比使用普通非制导炮弹提高了2500倍。现代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机、计算机火控系统,反应时间由数十秒缩短在10秒以内,射速提高了一倍以上。现在研制的坦克、飞机、军舰等的机动速度和战场灵活性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普遍装备有电子对抗设备,甚至采用崭新的隐身技术来对付敌方的攻击,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进的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所研制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实践证明,为一种武器所提供的高技术含量赵多,其性能越好,战斗效能就越高。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核武器的摧毁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各种高技术常规武器的打击能力也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争证明。现在,配备有先进电子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的6架F-111或3架F-15战斗机就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300架B-17轰炸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而8架F-117A隐身战斗机只要配备2架空中加油机就能完成75架非隐身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才能完成的空袭任务。更有甚者,一艘现代大型攻击型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全部海军舰队攻击力的总和。  现代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正在并还将导致更多更新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问世,如计算机病毒、电磁微波炸弹和炮弹等信息战武器以及天基和空基高能激光武器、无人作战航空器、微型侦察探测器、微型攻击机器人等。这一切将使未来的军事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导致军事上的变革  国防科技发展可为军事或战争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战术技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的新技术或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往往会导致军事领域发生变革,或发生军事革命。这种变革涉及军事理论或军事学说的各个方面,而且接照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观点,军事理论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军队编制构成的变革。  (一)新武器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所谓作战方法,就是战争过程中的用兵方法,即组织兵力、兵器实施战斗的方式或方法。作战方法种类繁多,如按行动类型区分,有进功方法、防御方法等;按行动规模区分,有战略、战役和战术范围的作战方法;按军兵种划分,有空战、海战、陆战、坦克战、炮战、化学战等作战方法。军事史表明,所有这些作战方法都是由武器装备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作战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从古至今,要在战场上有效地杀伤敌人以及抵御敌人的进攻,必须依靠手中的武器并充分发挥武器的效能,因此作战方式、方法必然会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变化。  当青铜器和铁兵器出现以后,远古时期没有队形的搏斗便被有严格组织的战斗队形———“阵”(如古罗马军队的方阵)所取代。  弓箭发明以后,较远距离的射箭便成为一种作战方式,而且使古代战车及骑兵受到威胁,于是出现了专门的步兵及步兵战术。  火药的发明,迎来了军事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使用火药的火枪、火炮发明并用于战争以后,先后出现了线式战术、散兵战术及线式和散兵相结合的战术。而且,随着军事技术的改进,巷战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老式的建筑街垒和防街垒的方法被炮弹和炸药所粉碎。18世纪60年代以后,舰载线膛炮、无烟火药等伴随着蒸汽动力舰船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而出现了成一线纵列队形进行集火射击的海战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坦克、飞机和航空母舰等一系列新式武器装备获得了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相继产生了飞机、火炮和坦克相配合、梯次快速装甲集群突击的闪击战术及大纵深作战方法,还出现了空中战役、空降作战、战略轰炸等新战法。战列舰在海战中的地位最终被航空母舰所取代,舰载机的制空作战讲座-35-中国国防科技信息1998年第3期和空中轰炸攻击作战成为争夺制海权的关键。由于多军兵种的诞生,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逐渐变成了主要的作战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以探测技术、C3I系统、电子战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等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的崛起和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中作战方式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都表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中远程精确打击作战、空袭与反空袭作战、争夺电磁频谱使用权的电子战等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典型作战方式。  现在已可以断言,随着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病毒等为手段的攻击计算机互联网络、通信系统、金融系统的信息战,以及用各种“软杀伤”武器或“硬杀伤”武器摧毁C3I系统的指挥控制战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崭新作战方式。  (二)新武器引起军队组织编制的改变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军队的军兵种结构及规模(包括编制人数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也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恩格斯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指出:“随着新的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展,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53)实际上不只是火器如此,各种新武器的发明也都会带来类似的变化。  新武器装备导致新军兵种的诞生和旧兵种的消亡,已是公认的历史事实。  从古代到20世纪初,军队一直由陆军和海军组成,而且以陆军为主,兵种也不多。步兵是最老和最基本的兵种。步枪发明以后,手持冷兵器格斗的步兵被步枪手所取代,步兵逐渐形成了班、排、连、营、团、师的组织体制。火炮用于战争,导致了炮兵的出现。随着化学武器、坦克、通信设备等各种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出现,陆军中又增加了防化兵、通信兵、装甲兵、工程兵、侦察兵等兵种。机枪、坦克和装甲车辆大量装备部队使在战场上驰聘了几千年之久的骑兵退出了战争舞台。海军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一直是一个独立军种。潜艇、导弹、核武器及航空母舰的发展,使大炮巨舰主义成为历史。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海军航空兵这一海军新兵种的建立使海军舰队的构成由以战列舰为中心变为以航空母舰为中心。  飞机的研制成功并用于空战标志着空中战场的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步显示出飞机这一新装备的重大作用,随后空军这一崭新的军种在各国纷纷建立。军用飞机的发展又引起空降兵的出现,同时促进了高炮、防空导弹和雷达的研制,进而导致了防空兵的问世。此外,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核弹头及其运载装置的发展,一些核大国还组建了战略火箭军或战略核部队这一新军种。  据预测,随着信息战技术和军用航天器(包括各种侦察卫星、作战卫星、军用空间站、军用空天飞机等)及空间武器系统(天基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等)的发展,未来很可能出现全新的信息战和天战等更新的军兵种或作战部队。  为了合理地利用多军兵种的各种武器装备更有效地进行作战,以增强进攻和防御能力,许多国家又组建了包括多军兵种的合成军。新武器装备的出现除了引起军兵种类型的变化之外,还会引起军队中各国兵种构成比例和军队规模的变化。  一般而论,新武器装备的新技术含量高,性能较优异,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因此各国只能根据需要和可能组建相应的军兵种,并随着国防科技和经济发展逐步增大技术性的军兵种在整个军队构成中的比例。以前苏军为例,20年代各军种的比例是:陆军98.6%,空军0.5%,海军10%,30年代末上述比例依次变为75.2%,12.8%,9.7%,其余2.3%为新组建的国土防空军。这种比例一直保持至50年代末。60年代以后,由于新武器装备的发展,战略火箭军组建,上述比例发生了重大改变。到80年代末,前苏军的军种结构为:陆军45.2%,空军10.7%,海军10.7%,防空军12.3%,战略火箭军7.1%,边防军5.5%,内卫军8?%。不但如此,陆军、边防军、内卫军等都是由多军种组成的合成部队。美军的技术军兵种比例也逐渐增大,80年代末,美陆、海、空三军的比例为35.9%、27.0%、27.9%,此外还有9.2%的海军陆战队。至于兵种的构成比例,也大致是技术兵种比例逐渐增大。如现在不少国家都组建了强大的装甲兵、电子战部队等。  由于新武器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现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取得同样的作战效果,所需兵器兵力只及第二次大战时的10~20%。另一方面,由于新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极大,使用大量兵器兵力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并增大后勤保障的难度。因此,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等各方面因素出发,各国军队的规模及编制单位的构成就越来越小。  部队的战斗人员虽然在减少,但由于武器装备结构越来越复杂,维护保养任务和消耗量越来越大,因此军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均在增加。例如,战时美军部队的战斗人员和保障人员的比例为1:3,有时甚至达1:5。平时,美军正规部队中有一半为文职人员。  一方面部队的战斗人员在减少,另一方面部队的保障人员在增加,这似乎存在着矛盾。如果在保持部队拥有可靠的战斗能力条件下,尽量减少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的数量,则技术保障和勤务保障任务量均可明显减少,保障人员数量也可减少,从而保证整个部队的规模缩小。这正是目前各国军队确定组织编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总之,随着国防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日益现代化、高技术化,军队的组织编制将进一步从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以发送请查收

42151592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