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湖北学报官网主页下载

发布时间:

湖北学报官网主页下载

还有不收费的刊物吗?现在都收吧?!

现在已经形成了论文产业链,编辑部靠这些赚钱,学生靠这个毕业,老师靠这个评职称,因此基本上都要钱,当然除过自己学校的学报。

怎么不尽早联系编辑?可以打电话发邮件催啊

刊名: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主办: 湖北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1000-2375CN: 42-1212/N邮发代号:38-4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武汉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75

湖北学报官网主页下载视频

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法学评论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家政法论坛人民检察河北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环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当代法学人民司法法律适用法学论坛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战线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天津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苏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求是学刊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社会科学辑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求索思想战线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国外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学海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学术界东岳论丛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南学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探索学术交流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长白学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晋阳学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些刊物可以直接从邮局订阅,也可以到图书馆查看。

有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 期刊 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是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

2012年 2 期唐文宗时期的自然灾害与应对措施初探陈桂权从易太子事件及惠帝朝政绩看汉惠帝——对汉惠帝历史形象的再思考陆擎宇近代南宁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1907—1936)杜欢略论《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服务思想王晓军毛泽东应对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和策略艺术刘丽娟,余小勇论托马斯·杰斐逊扩张主义的内涵施德军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吴云峰略论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王清江,王颜艳从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视域看西方哲学的危机项溢煦刘孝标著述考郭长波,郭海文融合与分裂——试论吴趼人《中国侦探案》的过渡性特征马明吴趼人写情小说研究综述孟园秦腔名段“西湖山水”的语言学分析及艺术成就任君《离骚》叙事性浅析卢伟公民名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鲁晓慧创新与传统的碰撞及调适——试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创新与不足齐一雪浅谈邓小平教育先行论彭泽艳,周千惠论“两个先锋队”性质的确立及其深刻启示——以党群关系为视角高洁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孙伟浅析“双创”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安康市“双创”工作为例陈爱平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王刚从茶叶与咖啡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王雪莲文化转型中的“零余者”的人格特质探析牟来娣浅谈湖北漆画的发展状况蒲关合皮雕艺术及其技法探索刘海燕新媒体电影中的后青春叙事王璐电影《香水》的艺术审美分析白冰,赵伯飞基于“3+2+1”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施慧,彭小英对陕西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补充的调查与分析姚建国研究生教学中应引入探究式教学法赵忠双,贾瑛,阚俊青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探析——实现辅导员工作和思政教学工作的双赢王俊娜地域文化差异视野下的大学生主体性德育发展路径包华军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探析程芳大学生违法犯罪与心理调适乔潮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施晶晶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郭婉对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反思孙玉茜地方师范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沈静,陈亮敬告作者: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和标识方法

再等等吧,估计要一个多月,他们学校的杂志找人的话可能快一些,比如让你的导师等推荐一下 不好意思哈,我刚看到你的信息是7月份的,我很少登录百度,估计对你来说回答的太迟了

湖北学报官网主页下载安装

我分别在知网,万方,和EI中进行了搜索,都找不到。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 来源:英特网 时间:2005-3-26 12:19:09 一 网络语言简述 自1994年4月20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至今10年来,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并快速应用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20日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占全球网民的11%,数量已相当可观。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际的发展,网络语言(Cyber-language)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及分类“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1]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虫、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常用词语如美眉、菜鸟、东东等;[2]符号如“:- D”(开口大笑)。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指广义的网络语言。秦秀白(2003)进一步从语体学角度对网络语言和网络话语做了区分,指出“网话”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3](二)网络语言的性质网络语言是一种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语言,即“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主要活跃于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网络杂志及Weblog等空间。网络语言可被看作是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4]我国的网民主要由一些特定的人群混合组成,他们可能以男性、年轻人、学生、低收入者为主体(据“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因此,网络语言可以说是网民这一特定社团的社会方言,是受网络与网民影响的一种语言变异。二 借词简述“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5] 除了“借词”、“外来词”之外,有些学者还使用“外来语”、“借语”、“借字”等说法。一些学者如王力、周振鹤等将“借词”与“外来词”看作名异实同的概念。而高名凯、刘正琰等学者则主张将“借词”与“外来词”区别开来。[6]对于“借词” 或“外来词”的概念和范围我国学术界历有争论,至今也未有统一意见。人们争议的焦点在于:其概念是指把外语词中音义全部搬入,还是指搬入外语词中形音义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对于其范围的界定,分歧表现在意译词和日语汉字词的归属问题。张锦文(2003)将“借词”分为三类:一是“外语词”,即直接借用外文单词或字母构成的词;二是“混成词”,即借用西文字母加上汉语字素构成的词;三是“外来词”,即完全音译、完全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的词。[7]在这里,“借词”与“外来词”是从属关系,“借词”的范围要比“外来词”的范围大。本文无意纠缠于术语与概念之中而偏离文章的主题。文章使用“借词”这一术语,以张锦文的分类方法为主要依据,拟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视野进行探讨。近十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西语言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很多英语借词涌入网络语言中,形成鲜明的语言特色,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三 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构成网络语言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而从英语中借用词汇是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结合前文中对网络语言及借词的分类,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的构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一)直接借用英文单词和字母 这种方式可分为直接借用英文单词、直接借用英文数字以及借用英语单词与字母的组合三种。 直接借用英文单词的如: Chat room(网络聊天室)、Click(点击)、download(下载)、Java(一种程序设计语言)、Modem(调制解调器)、Yahoo(雅虎网站)等。直接借用英文字母又可分为三种:一是借用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缩写或谐音缩写形式,通常用大写字母,如:THX(Thanks)、UR(Your)、BF(Boy Friend)、 BTW(By the way)、TMR(Tomorrow)、ASAP(As soon as possible)、 AFAIK(As far as I know)、IC(I see)、CU(See you)、CUL(See you later)等。二是借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形式,其中的数字或表示数字意义(一般是汉语发音),或是英语字母、单词的谐音(一般是英语发音)。如:Y2K(Year 2 Kilo)、3G(The Third Generation)、B2B(Business to Business)、B4(Before)、I H8 U(I hate you)。三是借用符号与英文单词或字母的组合形式。如:(网络)、services(网络服务)等。此外,还有一种形式是英语单词与字母的组合,有的中间有连字符。如Pocket PC(Pocket Personal Computer)、P to P(Point to Point)、E-mail、Web-J(Web-Jockey)等。(二)借用英文字母或单词同汉字的组合在这种方式中,英文字母或单词的位置可以是在汉字前面,也可以放在汉字后面或汉字之间,有的英文字母或单词会连带着数字或符号。如:CIH病毒、E化、E时代、IP电话、USB接口、Cookie信息、Internet外设、Java特效、Xday一代、手持PC、移动QICQ、后PC时代、中国C网、e时代i管理、MP3手机、BIG5码、E-mail地址、经济、中国等。(三)外来词这里所说的外来词主要包括:完全音译词(或者叫纯音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音义兼译词和意译词。完全音译词指模仿外语词的读音并采用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文字记录。如比特(Beta)、拷贝(Copy)、烘陪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等。半音译半意译词即译词部分模仿读音、部分体现词义。如:因特网(Internet )等。音义兼顾词指译词兼顾原词的音和义。如:黑客(hacker)、脱口秀(talkshow)等。意译词是根据英语单词的意义,转化成汉语文字的形体。如:点击(Click)、冲浪(Surf)、链接(Link)、电子公告牌(BBS)、附件(Attachment)、网页(Web page)、收藏夹(Favorite)、在线(online)、灌水(add water)等。四 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特点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特点是受网络语言、网络交际方式以及借词自身的构成方式等因素所决定的,其特点鲜明,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简洁性由于网络交际需要通过敲打键盘进行字符输入和从屏幕上阅读字符来实现,所以,很难做到思维和交流的同步,往往造成对话的延迟和脱节。[8] 加之键盘输入速度、网络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网民只有采用缩略简约的语言形式,才能方便、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英语借词的简洁性是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如:用“B4”代替“before”, “DL”代替“download”,“IE”代替“Internet Explorer”,“ISP”代替“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VG”代替“Very good”,“HRU”代替“How are you”,“FAQ”代替“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等。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体现出的简洁、明了、缩略的特点,有人也称之为语言的经济性。[9](二) 新奇性我国的网民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因此,他们喜欢用新奇有趣的语言来张显个性,引人注意。如在英语借词中, “猫”、“鼠”“伊妹儿”、“烘焙鸡”、“菜鸟”、“灌水”、“一族”等说法就非常新颖、奇特。(三)浓厚的专业技术色彩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英语借词是信息技术专业术语,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色彩。如:信息技术(IT)、电子商务(e-commerce)、URL(统一资源定位格式)、WAP(无线应用协议)、CRM(客户关系管理)、VDTs干眼症、POP协议、Flash动画、自由软件等。(四)不稳定性网络语言中的部分借词在构词方式上不太稳定。借词中的字母的大小写不定,如:有时用“E”有时用“e”;词形不定,如:有时用“DL”,有时用“download”;“to”可以用英文读音相近的“2”代替,也可以用符号“-”代表,[10]例如,“B to B”、“B2B”、“B-B”都表示“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到商家)。另外,借词中存在着译词没有固定的词形,多种翻译方式并存的现象。如:“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国际互联网”、“全球互联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等都指“Internet”; “下线”、“离线”、“脱线”、“脱机”、“下网”都指“offline”。而“Login”的翻译既有“登录”,又有“登陆”;“download”的音译有“当”和“荡”两种。五 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修辞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除了具有表义功能外,还有独特的修辞效用。(一)表情色彩“表情色彩是语言单位的表情意义所制约而产生的色彩,用来描绘感情和形象,表达说写者对说写对象的感情和态度。它们是说写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可分为感情色彩、态度色彩和形象色彩三种。”[11]网络语言中的外来词往往会表现出幽默、诙谐、讽刺等情感和态度。如:将“homepage”(主页)音译为“烘陪鸡”、“modem”(调制解调器)音译为“猫”、“e-mail”音译为“伊妹儿”显得幽默、诙谐,形象可亲。而“黑客”(hacker)则表现出对“采取非法手段躲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访问控制,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人”的憎恶之情。另外,网络语言交际中往往出现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在汉语中夹杂着英语词,这体现出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上网人群对西方语言文化的认同以及追求新奇、追求时尚的心态。下面这段“网话”中的借词“bug”、 “BTW”、“case”、“E”等使用就是很好的例证。“某某公司:本人在贵公司的烘陪鸡上荡了一个软件不能用,想必不会是猫的问题,可能贵公司的东东里bug太多,现特发上一张帖子奉告,虽然是小case,也请贵公司予以重视。BTW,如有可能,请将修正后的软件E我。大虾。”[12](二)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语言单位的环境色彩,是语言使用受言语环境制约而产生的。在语言体系的同义手段中,经常出现于某种言语环境、运用于某类语体的语言单位,即具有该种语体色彩。” [13]网络交流主要是书面形式的交流,因此,网络语体是一种书面语体。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交流需要快速、简洁,这就使得网络语言具有口语化的倾向。于根元认为“从总体上看,网络语言的语体是口语化的书面体。”[14]英语借词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体色彩也主要体现出口语化的书面语体的特点。也可以说英语借词的语体色彩具有书面体、口语体共同存在、相互渗透的特点。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共享软件(shareware)、OA(办公自动化)、Y2K(千年虫问题)、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等属于专业技术术语的借词反映了书面语体中的科学体色彩。而“猫”、“伊妹儿”、“灌水”、“防火墙”、“瘟都死”等借词则具有口语体色彩。(三)联想色彩“联想色彩是语言单位的派生色彩,主要从词语的形、音、义的联想而产生。”[15]有些英语借词能引发人的联想,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如:MUD(Multiple User Dungeon)被翻译为“泥巴”(英文单词“mud”即为此义)就有联想色彩。MUD是一种网络游戏,这种游戏多人参与,越玩越想玩,让参与者不能自拔。看到“泥巴”人们会联想到这种游戏会让人沉迷其中,就象被泥巴粘住一样。又如看到“Yahoo!”(雅虎网站)人们会联想到英国19世纪的作家斯威佛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在小说中,作家描述了宇宙中最理想的动物种类,它具备人类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切优点,而且它们的体形象跑得飞快的奔马,这种动物的名字就叫“Yahoo”。[16]这种联想使人对Yahoo网站产生一种速度快、近乎完美的感觉。六 对待网络语言及其英语借词的态度网络语言正在逐步走进大众媒体并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用语之中,这将会对越来越多的人的交流方式产生影响。人们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各有不同。申小龙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17]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18]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另类书写方式必然会导致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思考。有人主张对待网络语言应采取宽容态度,用适当的方式去规范,如王先霈则认为“不要强调纯洁,而要强调规范—动态的、有弹性的规范”。[19]应该看到,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确实存在诸如音译混乱、随意缩略、英文缩略语同汉语拼音缩略语形近易混、词形不固定以及读音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我们应当持一种开放性和建设性的态度,一方面要承认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干预,采取一定的规划措施。我们不应该因为网络语言中大量夹杂着英语借词而过分担心。相反,“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加上改革开放后语言环境的巨大变化,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使当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我们应该积极欢呼迎接它的到来。”[20]网络空间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自由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将会对人们的交际行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将会使更多的英语借词进入其中并发挥必要的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是汉语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它反映了以英语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互联网媒体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中对汉语的冲击,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研究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对网络语境下的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教学以及新型词典的编纂等都有现实意义,应该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视。参考文献戚晓杰 网络语言探微[J] 语文建设,2001,(8):14- 李 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 社会科学战线,2002,(6):265-秦秀白 网语和网话[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6):1。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 燕 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J] 松辽学刊,2002,(1): 张锦文 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 辞书研究,2003,(3): 江南,庄园 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J] 扬州大学学报,2004,(2):赵玉英 网络语言与语言的经济性[J] 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武丽梅 网络语言中的字母词构词特点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2003,(1):40-王德春 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劲松,麒珂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J] 语文建设,2000,(11): 王德春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4 于根元 网络语言概说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5 王德春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6 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7 仲伟丽 网络新语文运动—专访申小龙:革命来了[J] e时代周刊2003,(56)18 闪 雄 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 语文建设,2000,(10):19 王先霈 语言是否应该“纯洁”,是否能够“纯洁”[J] 湖北大学学报,(5):20 钱乃荣中国语言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437-438原文载于《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  庄福龄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_foi75WN7OZyJe4oZg 提取码:EBXQ    书名:《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作者: 庄福龄 主编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版年: 2012-11页数: 219定价: 00元装帧: 平装内容简介  · · · · · ·《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可看作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汇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权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最新成果,着重就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社会矛盾最突出的十个问题进行解答。对马克思的公正观、人权观、阶级观、道德观、民主观等的中国化实践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充分的论证。《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不仅是对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走出学院走向大众的一次推广。对于解释中国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本土价值。对于增加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中国的了解,推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进程,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作者简介  :庄福龄,我国在哲学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六十多年来,他一直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主讲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哲学原著、历史唯物论专题等课程。聂锦芳,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马克思一贯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恩格斯把发现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贡献之一。是否可以说马克思是一个经济决定论者?现阶段中国是否只注重物欲,忽视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张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中共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委委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会副秘书长。袁吉富,男,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哲学教研部兼职教师,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发展理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陈志尚,男,1935年5月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常州市,汉族。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任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列宁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人学基础理论研究。黄继锋,男,1982 年和 1986 年在南京大学分获哲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 2002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哲史学会理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经典作家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编写组成员。秦宣,男,1985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获法学博士。1991年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杨奎,哲学博士,研究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侯衍社,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哲学博士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经典作家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成员,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主要学术著作有《“超越”的困境——“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参编著作多部,公开发表学术理论文章5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北京大学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登。主持和参与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多次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张云飞,男,哲学博士,1996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2001—2002学年,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当选学者,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哲学系招聘研究教授(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硕士生导师)。 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梁树发,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河南大学、华侨大学兼职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湖北学报官网主页下载不了

是的。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的前身就是咸宁学院学报。

那必须的啊 咸宁学院大门的那个门面还是咸宁学院 还没有换 估计是学校没钱吧现在学校改名为湖北科技学院 校报的名字已经改过来了哈 (*^__^*) 嘻嘻……

你是用什么方式投稿的呢?建议使用邮箱投稿或者qq在线投稿,比较靠谱。论文发表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原上草论文了解。

可是貌似这个月 那个报纸还是叫咸宁学院报啊

湖北学报官网主页

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升级到了网上看到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科学湖北职业技术武汉大学和技术学院武汉大学,美术音乐湖北武汉警察学院造船广播电视大学,科技黄冈师范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孝感,中国传统医药郧阳医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湖北师范学院南华大学,测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咸宁学院(水利电力,体育湖北广播和电视的武汉体育学院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江汉大学,武汉,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学院江汉石油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化工研究院武汉院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汉口,教育校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大学学报》是由湖北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975年创刊。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M)、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数据库或期刊收录或转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