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自然资源杂志官网电话

发布时间:

中国自然资源杂志官网电话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概括如下。丰富多样、潜力巨大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向有“地大物博”之说。① 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占的面积超过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与1/3之比;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点。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耕地占4%,林地约占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00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见中国土地资源)。② 能源。中国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国家之一。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53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尤为丰富,理论蕴藏量76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储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国陆上和海上远景储量都很乐观(见中国能源)。③ 矿产。 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 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其中以有色金属居优势,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钛、稀土、锂等均占世界前列。如钨的储量为世界各国总储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锑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44%。铅、铁、银、锰、镍等的储量亦具世界意义。铁和锰的储量虽均占世界第3位,但贫矿多,富矿少;此外,还多伴生矿。如攀枝花铁矿中,有钒、 钛、 镍等伴生。非金属矿中的硫铁矿、菱镁矿亦居世界首位,磷矿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见中国矿产资源)。④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初步估算为27115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相当于世界径流总量的8%(见中国水资源)。⑤ 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24亿公顷,虽占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积量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见中国森林资源)。⑥ 生物资源。中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即达45万种,次于马来西亚的巴西,居世界第 3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经济植物(按单项用途一次一种计)即达2411种,不仅提供各种食料、药材、纤维和其他多种工业原料,并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条件。水产资源中有鱼类约24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占3/5,其余为淡水鱼类。此外尚有甲壳类、贝类和海藻类等(见中国动物资源、中国植物资源、中国水产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3公顷;耕地面积列世界第4位,人均约1公顷,世界人均约36公顷;草场资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约35公顷,世界人均为76公顷;森林面积人均107公顷,世界人均为65公顷;地表径流总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时,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按矿产总值比计,中国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却居世界第10位。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长江流域水量最大,占全国总水量的7%,次为珠江和广东、广西沿海各河流域占2%;反观淮河以北,黄河虽为大河,但其水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2%,海河、滦河为1%。但黄河下游及海、滦河流域的豫、鲁、冀 3省的耕地面积却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相互对照,水土资源的失调,灼然可见。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2%;石油探明储量98%在北方;天然气探明储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区占90%,其余10%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上一大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全国 6大地区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现简述如下:① 东北地区。多种自然资源富饶,且结合较好。可耕地广,仅黑龙江一省耕地面积即占全国的23%,且有大片宜农荒地。森林资源丰富,占全国的33%,野生动植物资源亦丰。能源资源中以石油最为雄厚,探明储量占全国45~50%。煤炭资源不足,占全国的9%,有赖调入。铁矿储量占全国1/4,矿种配套以黑龙江、辽宁两省较好,吉林较差。② 华北地区。为富煤省(区),内蒙古和山西并列全国前茅,河北次之。3省(区)的煤炭和石油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1/3。铁矿储量大,与煤配套好。内蒙古的稀土矿驰名世界。但水和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区境北部草场广大,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③ 华东地区。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能源以煤为主,集中于鲁皖苏边区,安徽且有一定储量的铁矿与之配合。山东矿种也较多,苏、浙、闽3省则矿产贫乏。水资源以淮河以南较丰沛;杭州湾以南虽属丰水区域,但河流短促。全区水力资源仅占全国的 4%。华东海域辽阔,东海鱼类资源尤见丰富。森林资源则以杉木、毛竹和马尾松等用材林著称。④ 中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82%,居全国首位。除南部地区属丰水带外,其余广大地区为多水带。森林和水产资源具有一定规模。森林面积虽略小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然其蓄积量则远小于这 2个地区。区内以有色金属居优势,湖南和赣南的钨、湘中的锑、湘南、湘西的铅、锌及赣东北的铜矿在全国均负盛名。能源方面,水力蕴藏丰富,占全国的8%。煤则集中于河南省。⑤ 西南地区。以金属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至为重要。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锡、铅、锌等,在国内均具一定地位,并有盐、磷等非金属。水力蕴藏量占全国的68%。黔、 滇、 川邻界地区有相当规模的煤田,其中贵州为富煤省,居江南各省前列。川、黔 2省还富天然气。西南地区为中国第2大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20%以上,仅次于东北。区内多山地,耕地占全国比例最小。⑥ 西北地区。耕地数量少,然宜农荒地广,是中国重点垦区之一。草场辽阔,兼有干草原、荒漠与高寒草甸等不同类型草场,牲畜种类多,是中国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林区分布星散,就面积论居全国第5位,而木材蓄积量则居全国第 4位。能源种类齐全,蕴藏量丰富,除青海以外,其他四省区均为富煤省,其中又以新疆储量居第1。水力资源占全国的10%,黄河上游的青、甘、宁三省区水力资源尤为丰富。内陆盆地则是油田所在。阿尔泰山与祁连山有多种金属矿产。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矿种多,数量大。

中国自然资源报订阅很简单的呀,去报纸网公众号上就可以订阅了,或者直接去网上搜索报纸网也可以订阅到

中国自然资源杂志官网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概括如下。丰富多样、潜力巨大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向有“地大物博”之说。① 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占的面积超过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与1/3之比;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点。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耕地占4%,林地约占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00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见中国土地资源)。② 能源。中国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国家之一。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53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尤为丰富,理论蕴藏量76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储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国陆上和海上远景储量都很乐观(见中国能源)。③ 矿产。 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 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其中以有色金属居优势,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钛、稀土、锂等均占世界前列。如钨的储量为世界各国总储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锑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44%。铅、铁、银、锰、镍等的储量亦具世界意义。铁和锰的储量虽均占世界第3位,但贫矿多,富矿少;此外,还多伴生矿。如攀枝花铁矿中,有钒、 钛、 镍等伴生。非金属矿中的硫铁矿、菱镁矿亦居世界首位,磷矿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见中国矿产资源)。④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初步估算为27115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相当于世界径流总量的8%(见中国水资源)。⑤ 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24亿公顷,虽占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积量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见中国森林资源)。⑥ 生物资源。中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即达45万种,次于马来西亚的巴西,居世界第 3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经济植物(按单项用途一次一种计)即达2411种,不仅提供各种食料、药材、纤维和其他多种工业原料,并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条件。水产资源中有鱼类约24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占3/5,其余为淡水鱼类。此外尚有甲壳类、贝类和海藻类等(见中国动物资源、中国植物资源、中国水产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3公顷;耕地面积列世界第4位,人均约1公顷,世界人均约36公顷;草场资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约35公顷,世界人均为76公顷;森林面积人均107公顷,世界人均为65公顷;地表径流总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时,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按矿产总值比计,中国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却居世界第10位。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长江流域水量最大,占全国总水量的7%,次为珠江和广东、广西沿海各河流域占2%;反观淮河以北,黄河虽为大河,但其水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2%,海河、滦河为1%。但黄河下游及海、滦河流域的豫、鲁、冀 3省的耕地面积却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相互对照,水土资源的失调,灼然可见。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2%;石油探明储量98%在北方;天然气探明储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区占90%,其余10%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上一大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全国 6大地区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现简述如下:① 东北地区。多种自然资源富饶,且结合较好。可耕地广,仅黑龙江一省耕地面积即占全国的23%,且有大片宜农荒地。森林资源丰富,占全国的33%,野生动植物资源亦丰。能源资源中以石油最为雄厚,探明储量占全国45~50%。煤炭资源不足,占全国的9%,有赖调入。铁矿储量占全国1/4,矿种配套以黑龙江、辽宁两省较好,吉林较差。② 华北地区。为富煤省(区),内蒙古和山西并列全国前茅,河北次之。3省(区)的煤炭和石油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1/3。铁矿储量大,与煤配套好。内蒙古的稀土矿驰名世界。但水和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区境北部草场广大,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③ 华东地区。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能源以煤为主,集中于鲁皖苏边区,安徽且有一定储量的铁矿与之配合。山东矿种也较多,苏、浙、闽3省则矿产贫乏。水资源以淮河以南较丰沛;杭州湾以南虽属丰水区域,但河流短促。全区水力资源仅占全国的 4%。华东海域辽阔,东海鱼类资源尤见丰富。森林资源则以杉木、毛竹和马尾松等用材林著称。④ 中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82%,居全国首位。除南部地区属丰水带外,其余广大地区为多水带。森林和水产资源具有一定规模。森林面积虽略小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然其蓄积量则远小于这 2个地区。区内以有色金属居优势,湖南和赣南的钨、湘中的锑、湘南、湘西的铅、锌及赣东北的铜矿在全国均负盛名。能源方面,水力蕴藏丰富,占全国的8%。煤则集中于河南省。⑤ 西南地区。以金属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至为重要。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锡、铅、锌等,在国内均具一定地位,并有盐、磷等非金属。水力蕴藏量占全国的68%。黔、 滇、 川邻界地区有相当规模的煤田,其中贵州为富煤省,居江南各省前列。川、黔 2省还富天然气。西南地区为中国第2大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20%以上,仅次于东北。区内多山地,耕地占全国比例最小。⑥ 西北地区。耕地数量少,然宜农荒地广,是中国重点垦区之一。草场辽阔,兼有干草原、荒漠与高寒草甸等不同类型草场,牲畜种类多,是中国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林区分布星散,就面积论居全国第5位,而木材蓄积量则居全国第 4位。能源种类齐全,蕴藏量丰富,除青海以外,其他四省区均为富煤省,其中又以新疆储量居第1。水力资源占全国的10%,黄河上游的青、甘、宁三省区水力资源尤为丰富。内陆盆地则是油田所在。阿尔泰山与祁连山有多种金属矿产。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矿种多,数量大。

办,是全球唯一一张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报纸,为国家环境保护部直属的新闻机构。创刊3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防治污染,改善生态,促进发展,造福人民”为宗旨。《中国环境报》权威发布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报道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动态和经验,传播国内外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技术,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要求,聚焦环境热点、焦点问题。

自然资源通讯杂志官网电话

编辑部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或北京市9719信箱)《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

中国自然资源杂志官网网址

《缤纷的生命》([美]爱德华·威尔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lWVtuFaQYAyBmSyPg 提取码:yc7i书名:缤纷的生命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译者:金恒镳豆瓣评分:6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年份:2021-5页数:486内容简介:★爱德华·威尔逊典藏作品。一曲博物学家对地球缤纷生命的赞歌。★达尔文《物种起源》最佳续篇,媲美《寂静的春天》的环保作品,“生物多样性”开山之作。=============================================================【内容简介】我不想就拯救地球对人们进行说教,只想与众人分享自然世界的趣味。它是我们的归属之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德华•威尔逊这是一场生命的盛大冒险,威尔逊带领我们从洪荒一路走来,攀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看蚂蚁、蝴蝶、飞鸟、浮游生物等纷纷登场,上演一部辉煌伟大、异彩纷呈的地球生命演进史诗。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威尔逊以生物学家的博学多识、孩童般对自然之美的热情追逐,以及优美典雅的文字,勾勒出地球生命变迁的脉络,细致描绘了地球生命图景中教人屏息的绚丽景观。地球上的物种古老、独特而珍贵,每一个都是千百万年进化的杰作。地球生命既坚强又脆弱,历经五次大灭绝,从绝境中新生、繁衍、变异,才成就了自然界的丰富瑰丽。如今,它们却在人类的手中迅速凋零。威尔逊提醒我们,生物的多样性是维系世界之钥,更是驱动着生物进化的活力。人类应当回归为自然的一份子,珍视生命多样性这个宝藏。这是一部只有博物学家才能写就的精彩之作,被媒体赞誉为“自《寂静的春天》以来ZUI重要的HUAN保著作”。翻开这本书,它将以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真诚,撼动你的心灵。=============================================================【编辑推荐】“ZUI后的博物学家”、生物多样性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威尔逊典藏作品,达尔文《物种起源》ZUI佳续篇,《寂静的春天》以来ZUI重要的HUAN保作品,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开山之作。生动讲述辉煌伟大的地球生命演化史,一场对地球缤纷生命的赞歌和挽救。从热带雨林到海底世界,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讲述物种的起源、进化、分化与死亡,描绘生物圈的复杂精妙及其重要性,人类对整个生物圈中的影响已然警钟长鸣。行文流畅优美,案例丰富独到,逻辑清晰紧凑,能够激发读者深入阅读和探索的乐趣,兼具科学QUAN威与阅读品位。内含16页精美彩色插图,记录威尔逊对自然的探索历程,展示自然世界和缤纷物种的曼妙;文中近百幅图表,不仅辅助文意理解,也是一场罕有的视觉盛宴和共鸣。畅销英、德、日等全球多个国家,斩获诸多奖项和荣誉,口碑不衰。荣获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之“年度学术奖”、2016年度“十大自然好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获奖作品、纽约公共图书馆科学类“世纪十大好书”、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推进“生物多样性”成为影响全球HUAN保的重要理念,为唤醒各国人民对生态HUAN保理念的认知做出重要贡献。=============================================================【媒体推荐】一本重要的书……一部对自然选择的惊人发现、对进化和神奇创造力的颂歌……威尔逊从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角度,赞颂了多样的进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这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最权威著作。哈佛大学顶尖的昆虫学者威尔逊,详细讲述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兴起和人类对其造成的巨大威胁。他情词恳切地呼吁人类要拯救动植物的多样性,注定会让所有年龄、所有背景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威尔逊对自然之美与神秘的热情,对科学方法的一贯坚持,以及其卓越非凡的专业地位,为我们贡献了这部自《寂静的春天》以来最重要的环保著作。——《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这本书语言古典尔雅,科学可信。作者除了对自己科学经历和对大自然亲自体验的生动描述外,还有科学理性的阐述,呈献给读者的是一本具科学权威性的散文般语言的好书。——《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从达尔文以来,还没有一个人对生态学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著名保护生物学家威尔逊在本书中说,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是贵为国宝的熊猫,还是隐藏于人类视野之外的某种最微小的昆虫,皆是自然母亲最美妙的创造,皆是生命进化中最珍贵的果实。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同生共存。我们需要自然界,特别是那些看似荒野、实为家园的地方。潘文石 中国生物学界泰斗、“熊猫之父”当代杰出的演化论学者、普利策奖两度得主威尔逊教授,在此生动讲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意义,形成与维持,及其与环境伦理的关系。《缤纷的生命》彰显了当代博物学家的宏大视野和令人钦佩的学术抱负,它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作者简介:爱德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 )◎ 最具文采的科学家◎ 最博学多识的作家◎ “最后的博物学家”生于1929 年,当今美国生物学界的翘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生物社会学”之父,“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者。目前是哈佛 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先后获得100 多个国际性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的国际生物奖。 1996 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 25 位美国人之一。他热心投身环保事业,曾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美国奥杜邦学会颁发的奥杜邦奖章等。威尔逊非常擅长著述,文笔优美,有 30 余部著作,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办,是全球唯一一张国家级的环境保护报纸,为国家环境保护部直属的新闻机构。创刊3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防治污染,改善生态,促进发展,造福人民”为宗旨。《中国环境报》权威发布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报道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动态和经验,传播国内外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技术,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要求,聚焦环境热点、焦点问题。

中国自然资源杂志官网招聘

被聘用人员为事业单位编制内职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入职手续,签订合同,工资待遇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执行。被聘用人员试用期半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者取消聘用。具体查看;2020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招聘5人公告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2)若图中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3)我国现有的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答案】B。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不足。根据题意。故选B。【答案】A。解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都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故选A。【答案】D。解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选项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解析: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故选D。【参考答案】(1)东北;西南;东南(2)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3)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森林保护宣传教育。中公讲师解析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概括如下。丰富多样、潜力巨大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向有“地大物博”之说。① 土地资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 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较高、起伏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占的面积超过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与1/3之比;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点。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耕地占4%,林地约占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00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开发利用(见中国土地资源)。② 能源。中国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国家之一。煤炭资源丰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53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尤为丰富,理论蕴藏量76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储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国陆上和海上远景储量都很乐观(见中国能源)。③ 矿产。 中国是世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 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国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国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其中以有色金属居优势,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钛、稀土、锂等均占世界前列。如钨的储量为世界各国总储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锑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44%。铅、铁、银、锰、镍等的储量亦具世界意义。铁和锰的储量虽均占世界第3位,但贫矿多,富矿少;此外,还多伴生矿。如攀枝花铁矿中,有钒、 钛、 镍等伴生。非金属矿中的硫铁矿、菱镁矿亦居世界首位,磷矿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见中国矿产资源)。④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初步估算为27115亿立方米。中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相当于世界径流总量的8%(见中国水资源)。⑤ 森林资源。中国现有森林面积24亿公顷,虽占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积量4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种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见中国森林资源)。⑥ 生物资源。中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即达45万种,次于马来西亚的巴西,居世界第 3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中,经济植物(按单项用途一次一种计)即达2411种,不仅提供各种食料、药材、纤维和其他多种工业原料,并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条件。水产资源中有鱼类约2400多种,其中海洋鱼类约占3/5,其余为淡水鱼类。此外尚有甲壳类、贝类和海藻类等(见中国动物资源、中国植物资源、中国水产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从中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甚可观,但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而世界人均却达3公顷;耕地面积列世界第4位,人均约1公顷,世界人均约36公顷;草场资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约35公顷,世界人均为76公顷;森林面积人均107公顷,世界人均为65公顷;地表径流总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时,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按矿产总值比计,中国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却居世界第10位。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长江流域水量最大,占全国总水量的7%,次为珠江和广东、广西沿海各河流域占2%;反观淮河以北,黄河虽为大河,但其水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2%,海河、滦河为1%。但黄河下游及海、滦河流域的豫、鲁、冀 3省的耕地面积却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相互对照,水土资源的失调,灼然可见。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2%;石油探明储量98%在北方;天然气探明储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区占90%,其余10%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上一大特点。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全国 6大地区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各有所长。现简述如下:① 东北地区。多种自然资源富饶,且结合较好。可耕地广,仅黑龙江一省耕地面积即占全国的23%,且有大片宜农荒地。森林资源丰富,占全国的33%,野生动植物资源亦丰。能源资源中以石油最为雄厚,探明储量占全国45~50%。煤炭资源不足,占全国的9%,有赖调入。铁矿储量占全国1/4,矿种配套以黑龙江、辽宁两省较好,吉林较差。② 华北地区。为富煤省(区),内蒙古和山西并列全国前茅,河北次之。3省(区)的煤炭和石油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1/3。铁矿储量大,与煤配套好。内蒙古的稀土矿驰名世界。但水和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区境北部草场广大,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③ 华东地区。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能源以煤为主,集中于鲁皖苏边区,安徽且有一定储量的铁矿与之配合。山东矿种也较多,苏、浙、闽3省则矿产贫乏。水资源以淮河以南较丰沛;杭州湾以南虽属丰水区域,但河流短促。全区水力资源仅占全国的 4%。华东海域辽阔,东海鱼类资源尤见丰富。森林资源则以杉木、毛竹和马尾松等用材林著称。④ 中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82%,居全国首位。除南部地区属丰水带外,其余广大地区为多水带。森林和水产资源具有一定规模。森林面积虽略小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然其蓄积量则远小于这 2个地区。区内以有色金属居优势,湖南和赣南的钨、湘中的锑、湘南、湘西的铅、锌及赣东北的铜矿在全国均负盛名。能源方面,水力蕴藏丰富,占全国的8%。煤则集中于河南省。⑤ 西南地区。以金属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至为重要。金属矿产、如铁、锰、铜、锡、铅、锌等,在国内均具一定地位,并有盐、磷等非金属。水力蕴藏量占全国的68%。黔、 滇、 川邻界地区有相当规模的煤田,其中贵州为富煤省,居江南各省前列。川、黔 2省还富天然气。西南地区为中国第2大林区,木材蓄积量占全国20%以上,仅次于东北。区内多山地,耕地占全国比例最小。⑥ 西北地区。耕地数量少,然宜农荒地广,是中国重点垦区之一。草场辽阔,兼有干草原、荒漠与高寒草甸等不同类型草场,牲畜种类多,是中国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林区分布星散,就面积论居全国第5位,而木材蓄积量则居全国第 4位。能源种类齐全,蕴藏量丰富,除青海以外,其他四省区均为富煤省,其中又以新疆储量居第1。水力资源占全国的10%,黄河上游的青、甘、宁三省区水力资源尤为丰富。内陆盆地则是油田所在。阿尔泰山与祁连山有多种金属矿产。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矿种多,数量大。

作为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下属事业单位一员,非常负责地告诉你:作技术工种的话,累不死你,钱完全是用命换来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