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发布时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还可以。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电子通信类期刊之一。南邮学报主要刊登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学术论文。

1.电子出版物编辑平台与工具的研究(横向、1999年)2.数据通信法规管理的研究(教育部、2000年)3.加强网络出版的监管(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4.互联网管理的协调和平衡(国家社科基金、2006)5.公众使用媒体的技术条件现状及对策研究(985工程子课题、2006)6.网络学术出版研究(横向课题、2006)7.传播学本科教育与专业建设研究(校基金课题,2006)8.湖北省数字与网络出版发展规划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2007)9.现代传播与社会信息环境构建与优化(985工程子课题、2007)10.三峡工程新闻传播信息库开发与应用研究(重大横向课题,2009) 1.陈少华 加强电子出版物编辑审稿工作,提高电子出版物质量 中国电子出版,1997年第1期。2.陈少华 Internet网上出版及其技术平台科技与出版,1997年第2期。3.陈少华 Internet网际网与电子出版中国电子出版,1997年第2期。4.陈少华电子出版物的选题策划中国电子出版,1998年第4期。5.陈少华电子出版物制作与出版的合理分工中国出版,1998年第9期。6.田胜立,陈少华等电子出版物概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7.陈少华大学出版对我国电子出版的早期探索大学出版2000年第4期。8.陈少华我国90年代早期电子出版的探索中国出版2000年第8期。9.陈少华电子(网络)出版的发展途径及其分析耕耘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10.陈少华(合著)数据通信法规管理研究报告科研报告,2000年10月。11.陈少华 网络为版权交易提供了什么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2003年10月12.寇晓伟、陈少华、熊澄宇、刘杰华等加强网络出版的监管见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调研工作小组办公室编: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新闻出版总署调研报告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13.陈少华试论网络出版的基础、地位作用和形态特点见田胜立主编:电子与网络出版探索与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4.陈少华,朱光喜协同工作原理在网络出版中的应用见田胜立主编:电子与网络出版探索与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5.陈少华Research on the Usage and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Asia-Pacific R Brisbane,Australia,14-17 December 16.陈少华(参编)网络广告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17.陈少华,朱光喜 网络出版传播中的协同问题及其研究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8.陈少华,黄晓薇现行评价机制对网络学术出版的影响与对策出版科学 2005年第6期。19.舒永平、陈少华、鲍立泉互动广告传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0)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与管理(新闻前哨2007年第2期)(21)高校网络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的设计(中国有线电视,2007年第1期)22.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23)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合著)24.基于电子书与纸书互动的网上出版营销平台及应用(科技与出版,2007年第8期)25.试论网络编辑及其专业化教育(中国编辑2007年第2期)26.信息科学视野下的传播及传播学研究探析(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第3期)2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发展及阶段性特征分析(出版广角,2008年第12期)28.2008年欧洲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趋势(出版广角,2008年第12期,合著)29.数字网络媒体环境下出版概念及特征探析(见《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一)获奖出版物情况1. 担任责任编辑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担任责任编辑的《计算机科学概论》于1992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3.担任责任编辑的《IBM-PC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4.参与组稿的《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于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5.担任组稿和终审的电子出版物《办公室商业英语》获国家信息忠心1993年至1997年度多媒体光盘评测优秀奖,6.担任责任编辑的《并行分布式程序设计》于1997年荣获湖北省“三优”图书“优秀图书编辑奖”二等奖。7.担任责任编辑、主创人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中国西部大开发》于2004年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8.担任责任编辑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港澳回归》获2000年上海国际电子出版博览会优秀奖。(二)获奖论文情况1.《计算机软件保护难点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于1992年获湖北省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电子出版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软件出版质量极其控制方法初探》于1992年获全国电子出版研究会论文二等奖。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编辑称号。2000年被推荐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候选人。从2001年起,连续四年被单位考核为校级优秀。2003年并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2004年担任责任编辑和开发负责人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多媒体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不是太快。1至3个月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

还可以。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电子通信类期刊之一。南邮学报主要刊登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学术论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官网

不是太快。1至3个月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

2006年以来发表论文16篇,其中第1作者论文10篇(含校定核心3篇):1、《刍论加强“助人为乐”道德环境建设------以“小悦悦事件”为例》《理论导刊》2012(3)(校定核心);2、《关于都市“萌文化”流行现象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03)(校定核心);3、《关于网络“贾君鹏”现象的文化反思》《理论导刊》2010(2)(校定核心);4、《从新疆“5”事件谈国内传媒对外传播策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5、《近10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大学德育低效性困境的出路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2);7、《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丑化调查与研究》《长春工业大学》(高教版)2007(3);8、《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9、《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利益协调机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10、《“英雄流血流泪现象”的体制性反思》《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11、《高校服务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探》《思想教育研究》2006(10)12、《从大学生异常行为看“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教育双周刊》(高教观察)2006(7)13、《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14、《道德失范现象的制度性因素与对策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7(9)15、《安徽民众科技文化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16、《高校在科技文化发展普及中的作用和策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数据

不是太快。1至3个月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

还可以。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报刊投稿。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电子通信类期刊之一。南邮学报主要刊登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学术论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

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具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博士、 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培养通信人才的摇篮,办学历史已有63年。学校于1958年改建为本科高等院校,是邮电部(1999年3月后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自2000年2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九十年代又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的学科领域,已形成比较齐全的信息技术学科群。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大规模系统地培养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实力的高校。学校是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级培训基地及"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之一。 南京邮电大学现有四个校区,南京三牌楼校区、南京仙林校区、南京小行校区以及苏州吴江市松林镇校区,占地面积共6亩,学校有较好的教学、科研、体育、生活设施。固定资产总值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15648万元。现有实验室44个,主要仪器设备15000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有267套。 学校设有10个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吴江职业技术学院)、2个系(外语系、 社会科学系)、5个研究所(光纤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及研究生部、体育部等教学科研机构。此外,学校还举办有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已建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学校已建成一个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技术先进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及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电教、CAI、网上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图书藏量80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在我国高校中属藏书量最高的院校之一,图书馆建有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设有5个博士学科、专业,18个硕士学科、专业,34个本科专业。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有4个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6人;硕士研究生3102人(全日制硕士1551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86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686人);本科生13979人;专科生1916人。另外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学生60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科研人员8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近4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20余名,还聘请了包括我国数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科研规模在九十年代初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行列。“九五”以来, 经国家、省、部等各级鉴定的科研项目达312项,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获省、部级奖34项。学校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络、无线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络安全、光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优化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活跃,并有一定优势。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相当一部分被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南邮《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我国通信及电子类的核心期刊之一,被教育部评为“高校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并获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优秀期刊称号。《学报》社会科学版也被定为省“一级刊物”。 南京邮电大学已与英、美、俄、德、加等国的12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有700多位国外、境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已多次主办国际与地区性学术会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声誉。近年累计选派了210余人次出访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一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新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近几年国家与省组织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英语、机器人等各类竞赛中,南邮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比如,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三大赛事中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997年获两个一等奖并获全国唯一的最高奖“索尼杯”;1999年又获2个一等奖及1个二等奖;2001年再获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2003年又获得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个。在全国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中,1998年获1个一等奖;1999年获2个一等奖;2000年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01年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002年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3年获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04年又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2003年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5年再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在2004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南邮学子获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冠军,并在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三项冠军;2005年再获美国公开赛(RoboCup)亚军。2004年,南邮学子在由美国数学及应用联合会主办的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MCM)和交叉学科建模(ICM)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2006年,在有多个国家共970余个代表队参加的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南邮学子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这些竞赛成绩,不仅在江苏,即使在全国高校中也是突出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CET4、CET6已连续9 届超重点高校平均水平。在江苏省历年大学生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人数及获奖率均列前茅。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连续9年均达98%以上,列全省高校前列。为鼓励更多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学校设立了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摩托罗拉、江苏富士通、东方通信、南都、华为、中兴通信、通鼎等多项企业奖学金,获奖面达到50%。优秀的生源,高质量的培养,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近100%。南邮学生考研录取率较高,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南京邮电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努力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信息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的研究教学型大学,成为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作出更大的贡献。满意请采纳

2006年以来发表论文16篇,其中第1作者论文10篇(含校定核心3篇):1、《刍论加强“助人为乐”道德环境建设------以“小悦悦事件”为例》《理论导刊》2012(3)(校定核心);2、《关于都市“萌文化”流行现象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03)(校定核心);3、《关于网络“贾君鹏”现象的文化反思》《理论导刊》2010(2)(校定核心);4、《从新疆“5”事件谈国内传媒对外传播策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5、《近10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大学德育低效性困境的出路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2);7、《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丑化调查与研究》《长春工业大学》(高教版)2007(3);8、《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9、《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利益协调机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10、《“英雄流血流泪现象”的体制性反思》《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11、《高校服务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探》《思想教育研究》2006(10)12、《从大学生异常行为看“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教育双周刊》(高教观察)2006(7)13、《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14、《道德失范现象的制度性因素与对策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7(9)15、《安徽民众科技文化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16、《高校在科技文化发展普及中的作用和策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