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闽东日报投稿方式

发布时间:

闽东日报投稿方式

厦门报业集团旗下:厦门日报(党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定位类似早报)、海峡生活报,双语周刊(中英文双语报纸)、台海杂志 厦门广电集团旗下厦门广播电视报 属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在厦门设驻点的有:海峡导报、海峡都市报(在福州做得比较好,厦门发行量据说一般)、 还有东南快报,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福建省分会主管主办的四开40版彩色日报,属综合类市民生活报 东南早报,由泉州晚报社主办,综合性市民生活报。

建发熙樾湖里区开发的楼盘存在诱购行为.是因为.后有庙.前面可以看到公墓吗?

朝九晚五。。。。。

当然有。高三(7)班的陈婷。投档分683分排全省第67名。。一中今年算是力挽狂澜了。

闽西日报投稿方式

是好文章的话别埋没在龙岩了。。。。。。意林萌芽之类的投稿去吧。。。。。。

直接找上门去~

想投稿呀 地方的报纸 除非报社里面有认识的人 一般是没有人会选择陌生的稿件的 尤其头版 你更别指望上了

关注它的公众号,应该有投稿

闽北日报投稿方式

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参政消息,

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福建法制报,可以通过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或是在邮局订阅的,一般一个月就可以起订。福建日报:全国统一刊号: CN35-0001 报刊种类: 报纸 刊期: 日报 单价: 5 邮发代号: 33-1 出版社名称: 福建日报社 收订种类: 整月 年价: 0福州晚报:全国统一刊号: CN35-0007 报刊种类: 报纸 刊期: 日报 单价: 7 邮发代号: 33-8 出版社名称: 福州晚报社 收订种类: 按期 2021年年价: 0福建日报过期旧报纸一般就不好找了,网上有一家专门出售旧报纸的叫报童网,可以找试下,他们家有近几年的各种报纸。

是的,lllllll

1952年4月中共南平地委创办的《南平人民》报,是南平地区解放后的第一张报纸。1956年6月,建阳地区并入南平地区,建阳地委机关报《闽北人民》停刊,《南平人民》报于同年10月1日改名《闽北人民》,4开4版3日刊。版面组成:头版为要闻版,抓典型,抓方向性问题,宣传工农业生产和其它战线的成就,宣传农业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第二版为经济版,宣传和交流办好生产队,发展农业生产的好经验,介绍生产队的经营管理,表扬好干部、好社员等;第三版为时事和农村服务版,各占半个版面,刊载时事、外地先进经验、人民来信以及表扬、批评、建议等;第四版为文艺专刊版和思想教育版,对社员进行通俗的知识教育,以文艺形式反映新农村的新面貌、新人物,并适当刊发有一定质量的连环画。主要栏目有“要紧话”(言论栏目)、“办好队”、“千里眼”、“农村青年”、“农村支部生活”、“时事讲话”、“社员生活”、“读者来信”等。1958年5月1日,《闽北人民》改为隔日刊,7月1日改为《闽北日报》。同年10月5日,地委决定将南平市报和南平县报并入《闽北日报》。这时,报纸除主要报道农业外,增加了工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报道。1959年1月至4月,《闽北日报》改为对开日报,后恢复为4开4版。1961年2月19日,又更名为《闽北报》。从《南平人民》、《闽北人民》到《闽北报》,均重视通俗化工作。1956年4月10日,《南平人民》编辑部发表《进一步把党报来办好》的文章,认为:“在我们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报纸来说,通俗化工作是一项头等重要的工作……”。为此,报纸在内容上作了改进:减少全区与县的综合报道,增加社队的报道;减少领导活动的报道,增加群众活动报道;多登科学常识、闽北革命斗争故事、乡土知识、闽北历史人物以及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把社论改为“要紧话”,面对农民说话,说道理深入浅出,像拉家常一样,农民爱听爱看。在抓好通俗化的同时,加强典型报道。《闽北报》在头版新辟“人民公社顶梁柱”栏目。1963年3月7日,头版发了《千年荒山翻了身 茶桐果杉竞争春》,报道建阳县小湖公社小湖大队耕山队队长黄仁盛的事迹。4月11日,报纸又发了《建阳农村开展学习黄仁盛活动》和《黄仁盛回队以后》以及《比起黄仁盛我还差得远啦》等消息,掀起学习高潮。1965年2月27日,报纸头版刊发《林海娘子军征服虎头山——谢坑大队贫农罗春娣率领妇女耕山队两年造林四百多亩》,对闽北妇女震动很大。仅尤溪县在开展学习罗春娣耕山队活动后,就发展了142个妇女耕山队。1966年3月5日,在第一版、第四版用两个整版篇幅报道南平市第三旅社服务员曾妹皋的事迹,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1969年4月1日,该报根据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通知停刊。1989年,地区机关从建阳迁回南平。中共南平地委于4月初决定复办机关报,经过两个多月筹备,作为地委机关报的《闽北报》于1989年7月1日复刊。初为4开4版周刊,10月1日扩为周5刊。1994年1月1日,更名为《闽北日报》,周6刊。《闽北日报》以“指导当地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传播科学文化,丰富精神生活”为办报宗旨,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敞开山门,山海协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宣传报道的主旋律,报道一批以思想解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对改革开放以来闽北经济发展中涌现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如农业综合开发中出现的“芝麻观”(“芝麻观”指建瓯芝城,顺昌麻溪,南平观音坑)模式,“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养殖等,予以宣传报道,总结推广其经验。市委、市政府为改善闽北投资环境,大抓基础设施建设,报纸积极配合,对武夷山机场扩建,六县市电力联网,316国道水口至南平段建设等重大项目,都作了充分报道。

闽南日报投稿方式

确定可以赚到稿费?

闽南日报投稿电子信箱:

由著名诗人原野牧夫主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一书,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 ,第二届海南省优秀出版物政府奖特等奖 。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灾难。本论坛站长、著名诗人原野牧夫在5月15日23点零5分在《潮流》诗歌论坛,向全国发起了“关注四川大地震,爱心赈灾·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大征稿”启事,很快得到了全国作者的热烈响应。论坛马上组织成立临时编委会,由原野牧夫担任主编兼总策划,临荷、亦言、张爱国为副主编,重庆子衣、晴宝儿、红线女、蝶雨馨兰担任执行主编,论坛版主西北龙、鸣砂火等参与推荐、选稿。他们在没有任何沟通、又是全部在网络上操作的情况下,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内默契地开始着手帮助组稿、转帖和整理投稿,矫正初编稿子、审稿,等等。尤其是重庆子衣、红线女,她们每天都周围人们担心着临近四川的重庆时有余震发生的恐慌状态下静下心来完成组稿工作;晴宝儿接连几天昼夜奋战、到后来弄到生病发高烧,仍然还在坚持选稿;蝶雨馨兰一直带病坚持在新汉诗联盟博客圈选稿;西北龙则是每天都在论坛认真阅读每位发帖者的诗歌,一有好的诗歌就马上推荐,原野牧夫前期选稿几乎每天清早六点工作到转钟三四点,在后期编编定稿过程中连续日夜奋战六七个通宵,大家争分夺秒、马不停蹄,毫无怨言。可以说,该诗选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一个神话。从策划到征稿组稿完成不到5天,到拿出一部厚达六百六十多页诗选的书稿交给出版公司,总共还不到10天时间。该诗选是从海内外1009位诗人、3000多首诗歌来稿中遴选出来,总共选入全国309位诗人的地震诗歌精品,成为迄今为止地震诗歌最具有权威的典藏读物选本。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原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先生挥毫亲笔题词赞赏:“诗集《五月的祈祷》汇集了309位诗人对四川灾区人民的感情,是文艺百花园的又一奇葩”。据有关报道,海南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单位对该诗选的出版高度重视。7月2日下午2点50分左右,在海南省委4号楼会议室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作家协会联合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会议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亲自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主编原野牧夫及其爱心诗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松林,省文体厅副厅长柳松华,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孔见,海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曦,海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伟斌、海口市文联副主席钟南平等领导,出版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诗人作者代表、编委成员和文艺界人士等参加。周文彰在座谈会上说,这本厚重的诗选,见证着中国309位诗人的心血和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它是海南及全国诗人对地震的深切感悟,也反映了海南社会各界对汶川的关注以及爱心;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体现,也是海南文化事业的重要成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海南日报、今日海南、海南广播电视台、南国都市报、海南特区报、南海网、海口晚报、闽南日报、海口广播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及各大网站对该诗选的出版进行了新闻报道,在全国乃至海外已引起极大关注。8月5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在明珠广场举行爱心签名售书活动,南国都市报A3版以《诗人抵押房产为灾区出爱心诗集》整版重磅新闻报道,人民网、凤凰网、新华网、中新网、新浪、搜狐、腾讯网等纷纷进行了转载,社会反响很大。主编原野牧夫认为,本诗选能够获奖实属不易,同时又是实至名归。而它本身的价值在于,它见证了这场灾难,以极快的速度反映出了文化界的声音;它见证了中国诗人的爱心和感情,诗句中真情流露,足以感动天地;见证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爱心,上至国家领导,下至爱心捐助者,其致力赈灾的拳拳之心均在诗作中得以体现。这不是一部平常意义上的诗选,她是一场巨大地震灾难的历史见证,也是在大灾难面前中国诗人爱心和情感重磅出击的历史见证。

海峡都市报

闽东日报投稿

稿子写完后可以登陆闽东日报社官网,注册后点击投稿就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