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金融工程论文有关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金融工程论文有关参考文献

金融工程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它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经济风险,以优化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论文选题有所帮助。  1、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2、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关系分析  3、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  4、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5、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  6、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  7、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9、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实践  10、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践研究  11、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12、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3、宏观金融工程论纲  14、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15、关于金融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首先,金融创新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壮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金融效率。通过金融工程开发的金融工具以高度流动性为基本特征,在合同性质、期限、支付要求、市场化能力、收益、规避风险等方面各具特点,加快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壮大了金融市场规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应该为绝大多数理性投资者提供能够方便构建被他们自认为有效投资组合的机会。金融工程正是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其次,金融工程提高了投融资便利程度。利用金融工程设计开发出的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资金流通网络和支付清算系统等,能够从技术上和物质条件上满足市场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无纸化交易与远程终端联网交易方式加快了资金流通速度,节约了交易时间和费用,使投融资活动更加方便快捷,金融市场效率大幅度提高。  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  金融工程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创造性地解决众多经济金融问题,实现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规范和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如1990年春、秋季,德国政府通过非公开销售方式发行了一种特殊的10年期债券,它实际上是标准的10年期政府债券与以其为标准的看跌期权的综合,这种特殊产品非常出色地自动实现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功能,从而大大削减了传统公开市场操作人为判断入市时机所带来的误差和交易成本。可见金融工程为新型金融监管体系、调控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可以增强金融市场的完备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切实创造新价值,最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编辑本段国外金融工程应用实例  我们知道,金融的永恒主题是流动,获利和避险,凡是介入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外乎这三个。而这三个目标往往是矛盾的,特别是获利与避险,但它们之间又不完全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绝对互相排斥,通过适当的组合管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兼顾。追求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提高管理技术和艺术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进入工程化即金融工程阶段,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于金融工程的实际运用,按宽窄两种口径就有不同的范围。窄口径仅仅是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组合运用为主的金融业务。宽口径则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经创造性思维进行工程化处理后的现代形式。有关属于金融工程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务我们将在下一部分涉及,这里先介绍一衍生工具为核心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再这一类金融工程中,进行收益枣风险管理,突出的是风险管理,收益则蕴于风险管理之中。而“进行风险管理,金融工程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用确定性来代替风险;第二个选择是,仅替换掉于己不利的风险,而将对己有利的风险留下”。下面仅举几个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1.将附息债券转换为零息债券  中长期的付息债券,比如付息票国债,对投资者来说,表面上看来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可以得到复利的好处,是一种不错的金融资产。但实际上由于两方面的原因投资者得不到相关的利益,一是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太高,投资者往往不能按时取出利息立即用于在投资,二是由于利息变动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的再投资生产利率风险。将付息债券转换为零息债券这种金融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美国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于1982年推出名为“TIGR”(Treasury Investment Growth Receipts)的金融产品,用来替代付息国债,就属于这种金融工程的首创。其具体做法是: (1)美林公司将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付息国债的每期票息和到时的现金收入进行重组,转换为数种不同期限只有一次现金流的证券即零息债券; (2)美林公司与一家保管银行就重组转换成的零息债券签订不可撤销的信托协议; (3)由该保管银行发行这种零息债券,经美林公司承销出售给投资者; 上述零息债券是金融工程中一种基础性的创新,对于发行人来说,在到期日之前无需支付利息,能获得最大的现金流好处;同时,还能得到转换套利的目的,因为将固定的较长期的付息债券拆开重组为不同期限的债券,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对投资者来说,在到期日有一笔利息可观的连本带息的现金收入,节约了再投资成本并避免了再投资风险;正因为到期日才受到现金利息,因而能得到税收延迟和减免的好处。  设计发行流动收益期权票据  1985年,美国的美林公司为威斯特公司设计发行流动收益期权票据(Liquid Yield Option Note ,LYON ),使西方投资银行开发的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金融工程的例子。LYON实际上是一种多功能的组合债券,它同时具备4种债券性质: (1)零息债券性。美林公司设计发行的为期15年的每张面值1000美元的LYON,不付息,发行价为250美元。它如果在到期日(2000年1月21日)前未被发行人赎回,也未由购买者将其换成股票或回售给发行者,则债券持有人到期时科得到1000美元,其实际收益率为9%。 (2)可转换性。投资者购买LYON 可获得转换期权,开期权保证LYON 的持有者在其期满前任何时侯能将每张债券按36的比率换成威斯特公司的股票——LYON 发行时该公司股票每股价格为52美元,转换价为34美元,250/34=36,对发行公司来说有一个约10%的转换溢价,且这个溢价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的。 (3)可赎回性。LYON 的发行人有赎回权,即按事先规定的随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的价格有权随时赎回LYON 。对这种有利于发行者的赎回期权,也有保护购买者的规定:发行人在1987年6月30日以前不能进行赎回权,除非每股价格上涨到01美元以上;对发行人的赎回,持有者可有两种选择,按赎回价让其赎回,或按36的比率转换成普通股。 (4)可反售性。LYON 在卖出时也给予了购买者以反售期权,使之从1988年6月30日起可以按事先规定的价格将其返售给发行公司。返售价以250美元为计价基础,第一个可返售价保证使返售者获得超6%的最低收益率,此后,在这个最低收益率的基础上每年增加5%-9%。 流动收益期权债券使金融工程成功的典型,它很好地体现了金融工程的创新本质,运用工程技术对基础金融工具原有的收益-风险进行分解和重组,LYON这一金融工程实际上是零息债券、可转换债券、赎回期权、返售期权的组合,通过组合创造出全新的风险-收益关系,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了投融资双方的需要,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 第一,零息债券性使它能较好地兼顾了发行人(融资者)和购买者(投资者)的利益。其中的道理在前后有关零息债券部分已经说明,此不重复。 第二,可转换为股票和可返售性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转股价、可返售价、可赎回价事先确定,优化了收益-风险关系,兼顾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正因为如此,它的开发,受到普遍欢迎。  3.宏观金融监管的工程化也已起步  以上提及的若干金融工程业务,基本上限于微观领域。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宏观管理也在工程化,当然也应该工程化。近十年来,在数学家和电子计算机专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大受金融业务界青睐,在所谓“火箭科学家向华尔街的大规模转移”的同时,美国的金融监管当局也组织了大批的这类多学科的专家从事金融研究。这并非危言耸听。为加强金融监督管理,这些“火箭科学家”曾经将美国星球大战项目中识别真假弹头的软件程序用于识别黑钱的流动,这是典型的金融工程在宏观管理中管理中的应用。从事这样的创新与创造,需要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90年代以来世界上金融工程业务发展很快,现代金融已得知识经济风气之先。尽管这方面得工作才起步,但从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来看,金融监管的工程化,也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编辑本段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的思路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 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步伐,加快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促进金融同业竞争。同时,建立我国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金融工程,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培养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应努力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特别是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国内的清算交易系统,加快电子化进程,减少金融交易的时滞,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为金融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金融工程可以使金融机构组织结构和管理素质发生变革 金融工程推动金融机构形成合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管理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日趋融合,决策效益增强。 此外,金融工程开发设计出的新型金融工具相互之间在特性上混杂、交叉,打破了银行制度的专业化分工,使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经营范围扩大,获取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如可转换证券融合了债券与股票的特点,银行贷款也可具有证券的特性。金融机构业务进一步交叉,缩小了传统的金融专业分工界限,推动着整个金融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壮大。

金融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刘颖,欧阳斌 金融危机背景下协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冲突的法治对策[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2]林明凤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 现代交际,2010,(6) [3]曹东勃,秦茗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兼论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J] 财经科学,2009,(1) [4]丁化美 在金融危机中加快推进我国金融创新——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辩证关系[J] 山东经济,2009,(4) [5]王惠凌,滕进华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及金融监管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9,(6) [6]王海军,姜磊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J] 金融发展研究,2010,(12) [7]王海军,姜磊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J] 区域金融研究,2011,(1) [8]张细松 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分析的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3) [9]陈强 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J] 价值工程,2011,(33) [10]李向军,解学成 引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金融危机求解[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2) [11]陈光华 美国金融危机战略成因及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J] 滨州学院学报,2010,(1) [12]李翰阳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J] 国际金融研究,2009,(2) [13]秦建文,梁珍 汲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稳健推进中国金融创新[J] 国际金融研究,2009,(7) [14]吴文平,刘颖,欧阳斌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5]秦建文,梁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启示[J] 金融论坛,2009,(7) [16]张华荣,陈伟雄 金融危机下对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过度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阈的分析[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6) [17]吴丽红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 改革与战略,2010,(1) [18]刘红 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19]岳彩申,张晓东 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思[J] 法学论坛,2010,(5) [20]狄瑞鸿 透视美国金融危机中的金融创新“蝴蝶效应”[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 [21]周逢民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金融创新——在哈尔滨金融学院建校60周年金融高端论坛上的演讲[J] 黑龙江金融,2010,(11) [22]吴云峰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法律因应之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点[J] 北方法学,2011,(4) [23]张梅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金融创新策略与风险监管[J] 上海金融,2010,(2) [24]黄嘉仪 金融危机成因中的金融创新因素分析[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25]记者 姜欣欣 在改善风险监管的基础上加快银行创新[N] 金融时报,2010-02-01(008) [26]祁绍斌 从迪拜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关系[J] 生产力研究,2011,(4) [27]王海波,尹晓海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 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28]李若璇 金融危机警示我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应该相匹配[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 [29]盛硕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与金融创新[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7) [30]皮天雷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解读[J] 西南金融,2009,(6) [31]沈联涛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此次金融危机的联系及其改革方向[J] 国际金融研究,2010,(1) [32]胥爱欢 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与金融危机形成机制——基于异质信念、创新脆弱性的分析[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5) [33]记者 姜微 姚玉洁 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海一年疾升25位[N] 新华每日电讯,2009-11-11(006) [34]刘畅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 时代金融,2010,(11) [35]昌忠泽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金融创新角度[J] 天津社会科学,2010,(6) [36]王晖 浅议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银行管理与金融创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37]冯振伟 浅谈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2) [38]李昌镛 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之于亚洲[J] 中国科技财富,2011,(11) [39]樊鑫 试论金融危机下当前我国的金融创新[J] 中国外资,2011,(10) [40]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镛 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J] 中国高新区,2011,(6) [41]韩骏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 投资研究,2010,(10) [42]郑惠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风险监管理念及金融创新策略[J] 金融经济,2011,(14) [43]孙松,李栋 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J] 东方企业文化,2011,(6) [44]千珊珊,苏季萍 浅析国际金融危机下金融创新之利与弊[J] 思想战线,2011,(S1) [45]常霞 美国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创新[J] 品牌(理论版),2009,(Z2) [46]周静,王冀宁,茅宁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J] 现代管理科学,2010,(1) [47]张志杰,刘力铭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反思[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3) [48]王侨钰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启示[J] 华北金融,2010,(2) [49]郑卫国,潘望春 金融危机视角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J] 福建金融,2010,(2) [50]刘明辉,何敬 自由与罪恶——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J] 财务与会计,2010,(1)

首先,金融创新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壮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金融效率。通过金融工程开发的金融工具以高度流动性为基本特征,在合同性质、期限、支付要求、市场化能力、收益、规避风险等方面各具特点,加快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壮大了金融市场规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应该为绝大多数理性投资者提供能够方便构建被他们自认为有效投资组合的机会。金融工程正是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其次,金融工程提高了投融资便利程度。利用金融工程设计开发出的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资金流通网络和支付清算系统等,能够从技术上和物质条件上满足市场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无纸化交易与远程终端联网交易方式加快了资金流通速度,节约了交易时间和费用,使投融资活动更加方便快捷,金融市场效率大幅度提高。  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  金融工程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创造性地解决众多经济金融问题,实现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规范和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如1990年春、秋季,德国政府通过非公开销售方式发行了一种特殊的10年期债券,它实际上是标准的10年期政府债券与以其为标准的看跌期权的综合,这种特殊产品非常出色地自动实现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功能,从而大大削减了传统公开市场操作人为判断入市时机所带来的误差和交易成本。可见金融工程为新型金融监管体系、调控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可以增强金融市场的完备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切实创造新价值,最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编辑本段国外金融工程应用实例  我们知道,金融的永恒主题是流动,获利和避险,凡是介入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外乎这三个。而这三个目标往往是矛盾的,特别是获利与避险,但它们之间又不完全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绝对互相排斥,通过适当的组合管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兼顾。追求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提高管理技术和艺术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进入工程化即金融工程阶段,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于金融工程的实际运用,按宽窄两种口径就有不同的范围。窄口径仅仅是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组合运用为主的金融业务。宽口径则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经创造性思维进行工程化处理后的现代形式。有关属于金融工程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务我们将在下一部分涉及,这里先介绍一衍生工具为核心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再这一类金融工程中,进行收益枣风险管理,突出的是风险管理,收益则蕴于风险管理之中。而“进行风险管理,金融工程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用确定性来代替风险;第二个选择是,仅替换掉于己不利的风险,而将对己有利的风险留下”。下面仅举几个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1.将附息债券转换为零息债券  中长期的付息债券,比如付息票国债,对投资者来说,表面上看来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可以得到复利的好处,是一种不错的金融资产。但实际上由于两方面的原因投资者得不到相关的利益,一是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太高,投资者往往不能按时取出利息立即用于在投资,二是由于利息变动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的再投资生产利率风险。将付息债券转换为零息债券这种金融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美国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于1982年推出名为“TIGR”(Treasury Investment Growth Receipts)的金融产品,用来替代付息国债,就属于这种金融工程的首创。其具体做法是: (1)美林公司将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付息国债的每期票息和到时的现金收入进行重组,转换为数种不同期限只有一次现金流的证券即零息债券; (2)美林公司与一家保管银行就重组转换成的零息债券签订不可撤销的信托协议; (3)由该保管银行发行这种零息债券,经美林公司承销出售给投资者; 上述零息债券是金融工程中一种基础性的创新,对于发行人来说,在到期日之前无需支付利息,能获得最大的现金流好处;同时,还能得到转换套利的目的,因为将固定的较长期的付息债券拆开重组为不同期限的债券,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对投资者来说,在到期日有一笔利息可观的连本带息的现金收入,节约了再投资成本并避免了再投资风险;正因为到期日才受到现金利息,因而能得到税收延迟和减免的好处。  设计发行流动收益期权票据  1985年,美国的美林公司为威斯特公司设计发行流动收益期权票据(Liquid Yield Option Note ,LYON ),使西方投资银行开发的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金融工程的例子。LYON实际上是一种多功能的组合债券,它同时具备4种债券性质: (1)零息债券性。美林公司设计发行的为期15年的每张面值1000美元的LYON,不付息,发行价为250美元。它如果在到期日(2000年1月21日)前未被发行人赎回,也未由购买者将其换成股票或回售给发行者,则债券持有人到期时科得到1000美元,其实际收益率为9%。 (2)可转换性。投资者购买LYON 可获得转换期权,开期权保证LYON 的持有者在其期满前任何时侯能将每张债券按36的比率换成威斯特公司的股票——LYON 发行时该公司股票每股价格为52美元,转换价为34美元,250/34=36,对发行公司来说有一个约10%的转换溢价,且这个溢价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的。 (3)可赎回性。LYON 的发行人有赎回权,即按事先规定的随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的价格有权随时赎回LYON 。对这种有利于发行者的赎回期权,也有保护购买者的规定:发行人在1987年6月30日以前不能进行赎回权,除非每股价格上涨到01美元以上;对发行人的赎回,持有者可有两种选择,按赎回价让其赎回,或按36的比率转换成普通股。 (4)可反售性。LYON 在卖出时也给予了购买者以反售期权,使之从1988年6月30日起可以按事先规定的价格将其返售给发行公司。返售价以250美元为计价基础,第一个可返售价保证使返售者获得超6%的最低收益率,此后,在这个最低收益率的基础上每年增加5%-9%。 流动收益期权债券使金融工程成功的典型,它很好地体现了金融工程的创新本质,运用工程技术对基础金融工具原有的收益-风险进行分解和重组,LYON这一金融工程实际上是零息债券、可转换债券、赎回期权、返售期权的组合,通过组合创造出全新的风险-收益关系,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了投融资双方的需要,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 第一,零息债券性使它能较好地兼顾了发行人(融资者)和购买者(投资者)的利益。其中的道理在前后有关零息债券部分已经说明,此不重复。 第二,可转换为股票和可返售性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转股价、可返售价、可赎回价事先确定,优化了收益-风险关系,兼顾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正因为如此,它的开发,受到普遍欢迎。  3.宏观金融监管的工程化也已起步  以上提及的若干金融工程业务,基本上限于微观领域。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宏观管理也在工程化,当然也应该工程化。近十年来,在数学家和电子计算机专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大受金融业务界青睐,在所谓“火箭科学家向华尔街的大规模转移”的同时,美国的金融监管当局也组织了大批的这类多学科的专家从事金融研究。这并非危言耸听。为加强金融监督管理,这些“火箭科学家”曾经将美国星球大战项目中识别真假弹头的软件程序用于识别黑钱的流动,这是典型的金融工程在宏观管理中管理中的应用。从事这样的创新与创造,需要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90年代以来世界上金融工程业务发展很快,现代金融已得知识经济风气之先。尽管这方面得工作才起步,但从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来看,金融监管的工程化,也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编辑本段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的思路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 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步伐,加快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促进金融同业竞争。同时,建立我国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金融工程,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培养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应努力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特别是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国内的清算交易系统,加快电子化进程,减少金融交易的时滞,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为金融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金融工程可以使金融机构组织结构和管理素质发生变革 金融工程推动金融机构形成合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管理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日趋融合,决策效益增强。 此外,金融工程开发设计出的新型金融工具相互之间在特性上混杂、交叉,打破了银行制度的专业化分工,使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经营范围扩大,获取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如可转换证券融合了债券与股票的特点,银行贷款也可具有证券的特性。金融机构业务进一步交叉,缩小了传统的金融专业分工界限,推动着整个金融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壮大。

关于金融的参考文献

以下题目你去看看,本内容来自远航论文网 浅谈金融危机与管理 2009-1-7 基于存款保险和博弈论的金融危机道德风 2009-1-4 国际资本移动的趋势及我国对策 2008-12-29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与启示 2008-12-2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2008-12-24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房贷风险 2008-11-16参考资料:

[1]刘颖,欧阳斌 金融危机背景下协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冲突的法治对策[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2]林明凤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 现代交际,2010,(6) [3]曹东勃,秦茗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兼论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J] 财经科学,2009,(1) [4]丁化美 在金融危机中加快推进我国金融创新——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辩证关系[J] 山东经济,2009,(4) [5]王惠凌,滕进华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及金融监管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9,(6) [6]王海军,姜磊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J] 金融发展研究,2010,(12) [7]王海军,姜磊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J] 区域金融研究,2011,(1) [8]张细松 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分析的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3) [9]陈强 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J] 价值工程,2011,(33) [10]李向军,解学成 引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金融危机求解[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2) [11]陈光华 美国金融危机战略成因及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J] 滨州学院学报,2010,(1) [12]李翰阳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J] 国际金融研究,2009,(2) [13]秦建文,梁珍 汲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稳健推进中国金融创新[J] 国际金融研究,2009,(7) [14]吴文平,刘颖,欧阳斌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5]秦建文,梁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启示[J] 金融论坛,2009,(7) [16]张华荣,陈伟雄 金融危机下对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过度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阈的分析[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6) [17]吴丽红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 改革与战略,2010,(1) [18]刘红 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19]岳彩申,张晓东 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思[J] 法学论坛,2010,(5) [20]狄瑞鸿 透视美国金融危机中的金融创新“蝴蝶效应”[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 [21]周逢民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金融创新——在哈尔滨金融学院建校60周年金融高端论坛上的演讲[J] 黑龙江金融,2010,(11) [22]吴云峰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法律因应之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点[J] 北方法学,2011,(4) [23]张梅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金融创新策略与风险监管[J] 上海金融,2010,(2) [24]黄嘉仪 金融危机成因中的金融创新因素分析[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25]记者 姜欣欣 在改善风险监管的基础上加快银行创新[N] 金融时报,2010-02-01(008) [26]祁绍斌 从迪拜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关系[J] 生产力研究,2011,(4) [27]王海波,尹晓海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 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28]李若璇 金融危机警示我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应该相匹配[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 [29]盛硕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与金融创新[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7) [30]皮天雷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解读[J] 西南金融,2009,(6) [31]沈联涛 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此次金融危机的联系及其改革方向[J] 国际金融研究,2010,(1) [32]胥爱欢 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与金融危机形成机制——基于异质信念、创新脆弱性的分析[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5) [33]记者 姜微 姚玉洁 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海一年疾升25位[N] 新华每日电讯,2009-11-11(006) [34]刘畅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 时代金融,2010,(11) [35]昌忠泽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金融创新角度[J] 天津社会科学,2010,(6) [36]王晖 浅议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银行管理与金融创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37]冯振伟 浅谈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2) [38]李昌镛 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之于亚洲[J] 中国科技财富,2011,(11) [39]樊鑫 试论金融危机下当前我国的金融创新[J] 中国外资,2011,(10) [40]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镛 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J] 中国高新区,2011,(6) [41]韩骏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 投资研究,2010,(10) [42]郑惠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风险监管理念及金融创新策略[J] 金融经济,2011,(14) [43]孙松,李栋 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J] 东方企业文化,2011,(6) [44]千珊珊,苏季萍 浅析国际金融危机下金融创新之利与弊[J] 思想战线,2011,(S1) [45]常霞 美国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创新[J] 品牌(理论版),2009,(Z2) [46]周静,王冀宁,茅宁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J] 现代管理科学,2010,(1) [47]张志杰,刘力铭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反思[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3) [48]王侨钰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启示[J] 华北金融,2010,(2) [49]郑卫国,潘望春 金融危机视角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J] 福建金融,2010,(2) [50]刘明辉,何敬 自由与罪恶——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J] 财务与会计,2010,(1)

《二○○八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政府网上的文件 -08/16/content_htm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3年第四季度)》 编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出版时间:2007年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第四季度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编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 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编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第3季度)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4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第二季度)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 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者: 张晓慧 蔡浩仪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2002年中国金融与投资发…编者: 周骏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和财政货币政策…黄达,张杰 主笔 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2003年中国金融与投资发…编者: 周骏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二版)胡海欧,贾德奎 编著 中国货币政策争论谢平,焦瑾璞主编 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政策调控刘仁伍 著 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选择郭田勇 著欧洲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张敖,胡秋慧 译 日本货币政策问题研究作者: 陈作章 给你个网站:上面很多 _book/shtml参考资料: _book/shtml

金融工程专业论文参考

金融工程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它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经济风险,以优化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论文选题有所帮助。  1、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2、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关系分析  3、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  4、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5、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  6、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  7、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9、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实践  10、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践研究  11、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12、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3、宏观金融工程论纲  14、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15、关于金融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首先,金融创新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壮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金融效率。通过金融工程开发的金融工具以高度流动性为基本特征,在合同性质、期限、支付要求、市场化能力、收益、规避风险等方面各具特点,加快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壮大了金融市场规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应该为绝大多数理性投资者提供能够方便构建被他们自认为有效投资组合的机会。金融工程正是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其次,金融工程提高了投融资便利程度。利用金融工程设计开发出的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资金流通网络和支付清算系统等,能够从技术上和物质条件上满足市场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无纸化交易与远程终端联网交易方式加快了资金流通速度,节约了交易时间和费用,使投融资活动更加方便快捷,金融市场效率大幅度提高。  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  金融工程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创造性地解决众多经济金融问题,实现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规范和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如1990年春、秋季,德国政府通过非公开销售方式发行了一种特殊的10年期债券,它实际上是标准的10年期政府债券与以其为标准的看跌期权的综合,这种特殊产品非常出色地自动实现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功能,从而大大削减了传统公开市场操作人为判断入市时机所带来的误差和交易成本。可见金融工程为新型金融监管体系、调控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可以增强金融市场的完备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切实创造新价值,最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编辑本段国外金融工程应用实例  我们知道,金融的永恒主题是流动,获利和避险,凡是介入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追求的目标不外乎这三个。而这三个目标往往是矛盾的,特别是获利与避险,但它们之间又不完全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绝对互相排斥,通过适当的组合管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兼顾。追求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提高管理技术和艺术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进入工程化即金融工程阶段,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于金融工程的实际运用,按宽窄两种口径就有不同的范围。窄口径仅仅是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组合运用为主的金融业务。宽口径则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经创造性思维进行工程化处理后的现代形式。有关属于金融工程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务我们将在下一部分涉及,这里先介绍一衍生工具为核心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再这一类金融工程中,进行收益枣风险管理,突出的是风险管理,收益则蕴于风险管理之中。而“进行风险管理,金融工程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用确定性来代替风险;第二个选择是,仅替换掉于己不利的风险,而将对己有利的风险留下”。下面仅举几个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1.将附息债券转换为零息债券  中长期的付息债券,比如付息票国债,对投资者来说,表面上看来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可以得到复利的好处,是一种不错的金融资产。但实际上由于两方面的原因投资者得不到相关的利益,一是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太高,投资者往往不能按时取出利息立即用于在投资,二是由于利息变动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的再投资生产利率风险。将付息债券转换为零息债券这种金融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美国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于1982年推出名为“TIGR”(Treasury Investment Growth Receipts)的金融产品,用来替代付息国债,就属于这种金融工程的首创。其具体做法是: (1)美林公司将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付息国债的每期票息和到时的现金收入进行重组,转换为数种不同期限只有一次现金流的证券即零息债券; (2)美林公司与一家保管银行就重组转换成的零息债券签订不可撤销的信托协议; (3)由该保管银行发行这种零息债券,经美林公司承销出售给投资者; 上述零息债券是金融工程中一种基础性的创新,对于发行人来说,在到期日之前无需支付利息,能获得最大的现金流好处;同时,还能得到转换套利的目的,因为将固定的较长期的付息债券拆开重组为不同期限的债券,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对投资者来说,在到期日有一笔利息可观的连本带息的现金收入,节约了再投资成本并避免了再投资风险;正因为到期日才受到现金利息,因而能得到税收延迟和减免的好处。  设计发行流动收益期权票据  1985年,美国的美林公司为威斯特公司设计发行流动收益期权票据(Liquid Yield Option Note ,LYON ),使西方投资银行开发的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金融工程的例子。LYON实际上是一种多功能的组合债券,它同时具备4种债券性质: (1)零息债券性。美林公司设计发行的为期15年的每张面值1000美元的LYON,不付息,发行价为250美元。它如果在到期日(2000年1月21日)前未被发行人赎回,也未由购买者将其换成股票或回售给发行者,则债券持有人到期时科得到1000美元,其实际收益率为9%。 (2)可转换性。投资者购买LYON 可获得转换期权,开期权保证LYON 的持有者在其期满前任何时侯能将每张债券按36的比率换成威斯特公司的股票——LYON 发行时该公司股票每股价格为52美元,转换价为34美元,250/34=36,对发行公司来说有一个约10%的转换溢价,且这个溢价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的。 (3)可赎回性。LYON 的发行人有赎回权,即按事先规定的随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的价格有权随时赎回LYON 。对这种有利于发行者的赎回期权,也有保护购买者的规定:发行人在1987年6月30日以前不能进行赎回权,除非每股价格上涨到01美元以上;对发行人的赎回,持有者可有两种选择,按赎回价让其赎回,或按36的比率转换成普通股。 (4)可反售性。LYON 在卖出时也给予了购买者以反售期权,使之从1988年6月30日起可以按事先规定的价格将其返售给发行公司。返售价以250美元为计价基础,第一个可返售价保证使返售者获得超6%的最低收益率,此后,在这个最低收益率的基础上每年增加5%-9%。 流动收益期权债券使金融工程成功的典型,它很好地体现了金融工程的创新本质,运用工程技术对基础金融工具原有的收益-风险进行分解和重组,LYON这一金融工程实际上是零息债券、可转换债券、赎回期权、返售期权的组合,通过组合创造出全新的风险-收益关系,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了投融资双方的需要,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 第一,零息债券性使它能较好地兼顾了发行人(融资者)和购买者(投资者)的利益。其中的道理在前后有关零息债券部分已经说明,此不重复。 第二,可转换为股票和可返售性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转股价、可返售价、可赎回价事先确定,优化了收益-风险关系,兼顾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正因为如此,它的开发,受到普遍欢迎。  3.宏观金融监管的工程化也已起步  以上提及的若干金融工程业务,基本上限于微观领域。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宏观管理也在工程化,当然也应该工程化。近十年来,在数学家和电子计算机专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大受金融业务界青睐,在所谓“火箭科学家向华尔街的大规模转移”的同时,美国的金融监管当局也组织了大批的这类多学科的专家从事金融研究。这并非危言耸听。为加强金融监督管理,这些“火箭科学家”曾经将美国星球大战项目中识别真假弹头的软件程序用于识别黑钱的流动,这是典型的金融工程在宏观管理中管理中的应用。从事这样的创新与创造,需要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90年代以来世界上金融工程业务发展很快,现代金融已得知识经济风气之先。尽管这方面得工作才起步,但从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来看,金融监管的工程化,也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编辑本段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的思路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 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步伐,加快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促进金融同业竞争。同时,建立我国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金融工程,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培养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应努力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特别是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国内的清算交易系统,加快电子化进程,减少金融交易的时滞,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为金融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金融工程可以使金融机构组织结构和管理素质发生变革 金融工程推动金融机构形成合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组织模式和治理结构。管理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日趋融合,决策效益增强。 此外,金融工程开发设计出的新型金融工具相互之间在特性上混杂、交叉,打破了银行制度的专业化分工,使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经营范围扩大,获取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如可转换证券融合了债券与股票的特点,银行贷款也可具有证券的特性。金融机构业务进一步交叉,缩小了传统的金融专业分工界限,推动着整个金融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壮大。

金融学的论文题目一般写的话其实很简单的只要扣题目就可以了,紧扣中心思想这就是一个好的论文题目

金庸说,论文题目一般怎么写,金庸冷,寂寞。一般的来说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一些具体情况。那鞋诶金庸金庸的呃。方方面面的东西,这样的话是金庸冷门是比较呃金,金庸冷门是比较特殊的一部分。

金融论文参考文献

财政金融学论文 金融自由化之小谈 学院: 班级: 学生: 学号: 摘要:进入 21 世纪,这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金融自由 化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那摩何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 化又有何利与弊?以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如何?下来就让我们 来一一探讨。 关键字:金融自由化 我们的世界已经融为了一个整体,文化、经济、政治等等都或多 或少的联系着世界各国及地区。 金融自由化更是贯穿在世界的经济与 金融发展之间。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 (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 70 年代,针对当时发展 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 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 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 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 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 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 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 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经过两次划时代的革命以来,它的发展了经济增 长;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 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从而导出了经 济自由化的利与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点 金融 自由化的有利点: 自由化的有利点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 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 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 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 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 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 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 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 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 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 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 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 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 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 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 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 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 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 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 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 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 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 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 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银 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从而使 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给银 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压力。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 融管制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 金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 由化已成气候的今天, 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 汇率自由化. 分 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 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 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 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 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 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 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资本流动 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 际流动。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顺畅的资本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最 优配置,但在“半完善”市场条件下,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 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 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 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 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案件频频出 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 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 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 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 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 上述情况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绝非有利无 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强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往往在其他方面又 具有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 的同时又是增加风险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 是在金融体系相当完善的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权衡利害之 后的抉择,有时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在任何时间,任何金融体系中,金融体系改革必然 是利弊交织,决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于弊,而不是一个有 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十余年来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行的全球 性金融自由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论点。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较发达 的国家,还是在金融市场较不发达的国家,只有用积极的、审慎 的态度客观地评估每一项具体措施的利弊,权衡利害,大胆推进 金融体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中国金融专业化所面临的抉择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 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 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大量金融机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 的透明度。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 建议,从而使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 量的扩张给银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 效益的压力。 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融管 制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被迫不断推出新的金 融产品,以便绕开金融管制,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而在金融自由 化已成气候的今天,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利率、汇率自由化。分 业管理的藩篱已基本拆除。 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 近些年,金融创新的势头减缓。传统业务的比重逐渐回升,便是 根源于此。 第三,最为明显的是,也是最少争议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 了客户和金融业自身的风险。利率和汇率管制的解除导致市场波 动幅度剧增。解除分业管理制度实行商业银行全能化之后,商业 银行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多。资本流动 障碍的削减以及各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对外开放,加快了资本的国 际流动。虽然从理论上讲,更为顺畅的资本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最 优配置,但在 “半完善”市场条件下,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 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 融机构之间以及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单一企业财 务危机冲击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危险加大。 第五,由于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 措,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由此而生的银行员工案件频频出 现。而与此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效益。银行普 遍出现了忽视风险追求利润的倾向,放松了客户审查,客户违约 率不断上升,银行遭到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第六,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之后。尽管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 赢利机会,但垄断地位的丧失和竞争的加剧、却又导致商业银行 利润率出现下降苗头。 由此我们对经济自由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作为一把 双刃剑,如何去正确的运用它,而发展壮大自己,仍然需要着我 们不断地发掘和努力。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金融自由化的困境, 也仅仅只是一时的,更要求着我们不断地去理解它,正确地制定 方针和策略,使我国的金融发展之路更加宽广,更加光明 。 参考文献:《金融自由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 昌 2005-12-24 《 21 世纪金融大趋势------金融自由化》 马君潞 1999 杨会晏, 李文

这么巧???

以下题目你去看看,本内容来自远航论文网 浅谈金融危机与管理 2009-1-7 基于存款保险和博弈论的金融危机道德风 2009-1-4 国际资本移动的趋势及我国对策 2008-12-29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与启示 2008-12-2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2008-12-24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房贷风险 2008-11-16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邬爱其,贾生华.“国外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框架探折”.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12月,P2- 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P15- 朱武祥.“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对‘一股独大’与股权多元化观点的评析”.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月,P56- 提云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内在动因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Berger, A N and G F Udell, “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1998), 873- Robert Lensink and Paul van Steen, “Uncertainty and Growth of the Firm”, 2000, Ari Hytinen and Mika Pajarinen, “External Finance, Firm Growth andthe Benefit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Finland” The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 (ETLA), Discussion Papers, 2002,25(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