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水力发电技术论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

水力发电技术论文范文大全

中国的水力发电技术到底有多强悍?每天都创造将近4亿美金的收入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说的,有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许多种。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风能是最清结、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据专家们的测估,全球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千瓦,约是可利用水力资源的10倍。如果利用1%的风能能量,可产生世界现有发电总量8%~9%的电量。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可利用风能资源约为16亿千瓦,其中有很好利用价值的约为2 53亿千瓦。 风力发电有横轴型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型风力发电机两种。风力发电装置一般由风轮、传动系统、发电机、储能设备、控制保护系统和塔架等组成。它最适宜的风速范围是6~8米/秒,当然需要有较充足和稳定的风源。通常按团米/秒最大风速设计叶片转速,如果风速超过工作范围时,为了保护发电机应能自动减速,当风速达到台风般的速度时,叶片则自动停止运转。当风力机在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而甩负荷时,也会由于风叶超速而自动减速。由于采用了叶顺浆机构或阻力装置,或是由安装在传动轴上的紧急制动闸等方式来实现自动保护,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此后,(一)水力发电:当位於高处的水(具有位能)往低处流动时位能转换为动能,此时装设在水道低处的水轮机,因水流的动能推动叶片而转动(机械能),如果将水轮机连接发电机,就能带动发电机的转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就是水力发电的原理水力发电一般可分为川流式,水坝(库)式及抽蓄式发电抽蓄式发电是在白天用电尖峰时水库放水发电,夜间时则利用过剩的电力,把水抽上水库(电能转换为位能),以供白天用电尖峰时发电_ (三) 火力发电:_利用燃烧煤炭,石油,液化天然瓦斯等燃料所产生的热能,让水受热而成为蒸汽,在不断受热下,使水变成高压高温的蒸汽,然后运用此高温高压蒸汽的能量,推动汽轮机运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此外内燃机发电亦是火力发电的一种,一般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引擎)为动力,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此种发电方式主要使用於用电量小的离岛,或是作为大楼及工厂等之紧急发电机用_ 一,发电系统(电力的制造工厂) (四) 其他发电方式: _风力发电:利用风力转动风车发电,在台湾由於风力发电条件不足,目前仅在澎湖离岛有示范性的风力发电运转 太阳能发电:利用聚热装置,将太阳热能聚集以产生蒸汽,带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力此外尚有潮汐发电,海洋温差发电,波浪发电,地热发电等发电方式,惟目前世界各国,仅为研究发展阶段,距商业运转尚为遥远

嗷 同道中人啊。

水力发电技术论文题目大全

风能是最清结、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据专家们的测估,全球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千瓦,约是可利用水力资源的10倍。如果利用1%的风能能量,可产生世界现有发电总量8%~9%的电量。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可利用风能资源约为16亿千瓦,其中有很好利用价值的约为2 53亿千瓦。 风力发电有横轴型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型风力发电机两种。风力发电装置一般由风轮、传动系统、发电机、储能设备、控制保护系统和塔架等组成。它最适宜的风速范围是6~8米/秒,当然需要有较充足和稳定的风源。通常按团米/秒最大风速设计叶片转速,如果风速超过工作范围时,为了保护发电机应能自动减速,当风速达到台风般的速度时,叶片则自动停止运转。当风力机在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而甩负荷时,也会由于风叶超速而自动减速。由于采用了叶顺浆机构或阻力装置,或是由安装在传动轴上的紧急制动闸等方式来实现自动保护,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要把电力应用于生产,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此后,(一)水力发电:当位於高处的水(具有位能)往低处流动时位能转换为动能,此时装设在水道低处的水轮机,因水流的动能推动叶片而转动(机械能),如果将水轮机连接发电机,就能带动发电机的转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就是水力发电的原理水力发电一般可分为川流式,水坝(库)式及抽蓄式发电抽蓄式发电是在白天用电尖峰时水库放水发电,夜间时则利用过剩的电力,把水抽上水库(电能转换为位能),以供白天用电尖峰时发电_ (三) 火力发电:_利用燃烧煤炭,石油,液化天然瓦斯等燃料所产生的热能,让水受热而成为蒸汽,在不断受热下,使水变成高压高温的蒸汽,然后运用此高温高压蒸汽的能量,推动汽轮机运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此外内燃机发电亦是火力发电的一种,一般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引擎)为动力,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此种发电方式主要使用於用电量小的离岛,或是作为大楼及工厂等之紧急发电机用_ 一,发电系统(电力的制造工厂) (四) 其他发电方式: _风力发电:利用风力转动风车发电,在台湾由於风力发电条件不足,目前仅在澎湖离岛有示范性的风力发电运转 太阳能发电:利用聚热装置,将太阳热能聚集以产生蒸汽,带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力此外尚有潮汐发电,海洋温差发电,波浪发电,地热发电等发电方式,惟目前世界各国,仅为研究发展阶段,距商业运转尚为遥远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说的,有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许多种。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核能技术。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核裂变能是指重元素(如铀、钍)的原子核发生分裂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叫原子能。核聚变能是指轻元素(如氘、氚)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核能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发电,也可以供热。核能的最大优点是无大气污染,集中生产量大,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料。①核裂变技术,从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建成以后,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建成400多个核电站,发电量占全世界16%。我国自己设计制造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引进技术建成的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80万千瓦。核电站同常规火电站的区别是核反应堆代替锅炉,核反应堆按引起裂变的中子不同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由于热中子堆比较容易控制,所以采用较多。热中子堆按慢化剂、冷却剂和核燃料的不同,有轻水堆(用轻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浓缩铀为燃料,包括压水堆和沸水堆)、重水堆(重水慢化和冷却,天然铀为燃料)、石墨气冷堆(石墨慢化,二氧化碳或氦冷却,浓缩铀为燃料)、石墨水冷堆(石墨慢化,轻水冷却,浓缩轴为燃料),这些堆型各有优点,目前一般采用轻水堆较多。快中子反应堆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铀资源,热中子堆只能利用天然铀中2%的左右的铀,而快中子增值堆可以利用60%以上,这种堆型还在进行商业规模示范试验。②核聚变技术,这是在极高温度下把两个以上轻原子核聚合,故叫热核反应。由于聚变核燃料氘在海水中储量丰富,几乎人类可用之不尽。所以世界各国极为重视。可以说,世界人类永恒发展的能源保证是核聚变能。  (2)太阳能技术。①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比较成熟,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锅炉烧蒸汽发电、太阳能制冷、太阳能聚焦高温加工、太阳灶等,在工业和民用中应用较多;②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通过太阳能光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直流电),主要是光电池制造技术,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硫化镉和砷化锌电池许多种。这种发电技术利用最方便,但大功率发电成本太高。③光化学转换技术,利用太阳能光化学电池把水电解分离产生氢气,氢气是很干净的燃料。  (3)风能技术。风能是一种机械能,风力发电是常用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大风力发电机为3200千瓦,风机直径97.5米,安装在美国夏威夷。我国风力发电装机总共20万千瓦,最大风力发电机为120千瓦。  (4)生物质能技术。这是利用动植物有机废弃物(如木材、柴草、粪便等)的技术。①热化学转换技术,把木材等废料通过气化炉加热转换成煤气,或者通过干馏将生物质变成煤气、焦油和木炭;②生物化学转换技术,主要把粪便等生物质通过沼气池厌气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较好应用,工业沼气技术也开始应用。③生物质压块成型技术,把烘干粉碎的生物质挤压成型,变成高密度的固体燃料。  (5)氢能技术。氢气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完全无污染。而且制氢原料主要也是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氢能是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①氢气制造技术,有水电解法、水热化学制氢法、水光电池分解法等;②氢气储运技术,氢气贮存有三种方式,一是压缩,二是低温液化,三是贮氢金属吸收。③氢气利用技术,有三种利用方式,一是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二是通过氢燃料电池直接发电,三是用作各种能源转换的中介质使用。  (6)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有蒸汽和热水两种。地热蒸汽有较高压力和温度,可直接通过蒸汽轮机发电;地热热水最好是梯级利用,先将高温地热水用于高温用途,再将用过的中温地热水用于中温用途,然后再将用过的低热水再利用,最后用于养鱼、游泳池等(表13-6)。  (7)潮汐能技术。潮汐发电技术是低水头水力发电技术,容量小,造价高。我国海岸线长达14000公里,有丰富潮汐能。据估算,全国可开发利用潮汐发电装机容量为2800万千瓦,年发电700亿千瓦时。 资料来源:

水力发电技术论文范文高中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说的,有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许多种。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急求一 诸葛篇新 文 库能源 帮你利用和开发研究综述的论文

根据我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都居世界第一,具有举世无双的优势条件,而水电又是可再生能源,属绿色能源。水利工程的利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雨季蓄水,枯水季放水,库区民众不再为缺水而烦恼。可以灌溉周围田地,水库里可以搞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再次,水力发电与火电相比,水电清洁无污染,水是可再生资源,能重复利用。我国南方地区水利发电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经济连续30年持续高增长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葛洲坝、三峡等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西电东送是新世纪的大工程之一,填补东部的电力缺口,离开了水力发电是不行的。从这点来说,修筑水坝建设水利工程发电是不可或缺的。  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是为了改造自然,造福人类,虽然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淹没问题、水资源的问题、河流的生态问题、移民问题,甚至会引发某些灾害,但只要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就完全能够将这种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就我国现状来说,修建水利工程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又不能不重视环境问题的发展。  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坚持的是对环境影响利大于弊的水坝工程,可以改善环境,应该积极建设。对环境影响利弊相当,但工程的资源、社会效益巨大,综合来看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据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原则应容许其上马。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坝工程,应该坚决反对。

水力发电技术论文2020发言

实验(experiment),汉语词语,出自汉·王充《论衡·遭虎》:“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以定实验也。”原意指实际的效验,引申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实际的效验。汉王充《论衡·遭虎》:“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以定实验也。”《扫迷帚》第二一回:“自今以往,事事悉凭实验,一切纸糊的老虎,都尽被人戳破,不值一文。”鲁迅《且极平常的豫想,也往往会给实验打破。” 实际的经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氊帐;及来 河 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梁启超《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甲派主实验,乙派主推理,丙派执其中庸,所以有异同者在於此。”胡适《实验主义》六:“有时候,一种假设的意思,不容易证明,因为这种假设的证明所需要的情形平常不容易遇着,必须特地造出这种情形,方才可以试验那种假设的是非。凡科学上的证明,大概都是这一种,我们叫做‘实验’。”郭沫若《苏联纪行·八月二日》:“他耐心地作着种种的交配实验,结果是成功了。引申指实验的工作。如:做实验;化学实验。

我真的很费解你们这些人要论文,也不留个邮箱水利工程非水害工程 不会加剧长江水矛盾2007年6月18日某报刊登文章"极端天气事件和重大水利工程 加剧长江水矛盾"对此,笔者不能苟同目前,由于地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多是全世界都公认的一致看法然而,实际上目前世界的气象科技水平,对为什么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异常的机理,却还都不能搞得十分清楚因此,大多数人也只能通过某些历史和现实气候数据的比较,来说明气候变暖导致了天气异常,极端天气增加的趋势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气象科学界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非气象领域的科学家在这方面不大可能有任何的研究优势仅从湖泊研究角度作这样的研究,然后寻找媒体,炒作自己的观点,显然从科学上来说,是不严谨的;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讲,是不负责任的然而,这篇文章所采访的科学家却通过引用部分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的纪录数据,认为"长江流域气温明显升高,导致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强降水占总降水量比重显著增加"应该指出,尽管这种"地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多"说法非常时髦,但是,我们觉得作者对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增加的这种说法,非常牵强首先,我们必须强调,至今为止长江流域所发生的最大的洪涝和干旱灾害,都不是发生在最近这100年间,更不是作者研究成果中所说的最近50年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近代长江流域最严重旱灾发生在1891年,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在1870年这与文章作者的研究结论完全矛盾其次,作者文章里面所叙述的一些情况,也是自相矛盾的例如,文章中强调长江的洪涝灾害不断增加的时候说到"18世纪平均为5年一次,19世纪约3年一次,20世纪增加到约6年一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但是,在其随后的文章中,又说到"长江中下游的大通站分别在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出现洪峰流量不足47000 立方米/秒,甚至长江流域整个汛期出现了百年罕见的同期最低径流"很显然,这里的"2001年,2004年和2006年出现洪峰流量不足"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灾害几乎年年发生"的说法,完全是互相矛盾的其中必然有一个是虚假的错误结论总之,无论是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强度还是频率上看,这位研究人员的结论是有问题的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应该认识到,尽管"全球变暖可引起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是全世界科学家都公认的结论但是,具体到某一地区的气候变暖,天气异常是否一定会增加灾害的情况,还需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评价不能在未进行深入地研究的情况下,就有选择性的罗列一些孤立的历史数据,套用"全球变暖可引起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的结论此外,文章作者的"重大水利工程 加剧长江水矛盾"的说法,也有问题通过建设水利工程的调解,长江的汛期流量减少,降低洪水的威胁,同时把大量洪水保存在水库内,留到枯水期应用这到底是加剧了长江的水矛盾,还是缓解了长江的水矛盾呢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能够调蓄洪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为什么水利工程却奇怪的变成了加剧长江水矛盾的罪魁祸首了呢 建设长江三峡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恰恰就是要在洪水期拦蓄洪水减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加大水资源的供应(减少干旱的威胁)而且,重大水利工程的这种调节水资源矛盾的重要生态功能,已经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众所周知,从2006年起到今年上半年,长江流域上游的地区持续遭遇了特大的干旱然而,由于已经有了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去年全年和今年春季四川,重庆地区的严重干旱,却没有对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区造成太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前些天由于高温,枯水我国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水华,造成无锡市全城的吃水困难水利部门紧急调用数亿吨长江清水补充太湖,配合其他一些措施,使得太湖水污染的情况立刻得到极大的缓解,成功地度过了无锡市的供水危机要知道当时正值长江枯水季节的尾声,如果没有已建的三峡水利工程的调蓄功能,长江下游也会和太湖一样正遭受着枯水的威胁怎么可能还有能力调水给太湖,解决太湖的水污染危机呢 水利工程,尤其是重大的水利工程的最大作用,就是要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并同时降低洪涝和干旱两种自然灾害的对人类社会的威胁2006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也指出,"世界水资源本来还是够用的,然而,设施(水利工程)不足,管理不善(无法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是造成全球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第一大问题"此外,作者的"研究"结论还认为"预估显示,在夏季,降水有更加集中的趋势,时间分布更不均匀,这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洪灾和旱灾未来50年强降水和干旱分析表明,长江流域2025年前强降水和干旱持续天数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强度上波动较大,2025年以后则出现平稳发展,接近多年的平均值在未来10~20年,长江流域大部地区的年降水总量将持续减少,但强降水和干旱持续天数却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未来10~20年长江流域气候将呈现干气候状态,而在干气候状态下,强降水和干旱将频繁发生,所造成的危害将更为严重"老实说,我们不能不对这一研究结论提出一点质疑地理与湖泊研究应该是属于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范畴,一般来说地理与湖泊的研究无法对地球温度升高后是否造成长江流域的气象气候趋势进行预测而且,既然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出来的结论就应该正式的,明确地告诉我们国家的水利部门,长江流域的哪一部分,大致在什么时间段,会出现更严重的干旱 又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将会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 否则,仅仅笼统地通过媒体炒作,预测出了"降水有更加集中的趋势,时间分布更不均匀,这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洪灾和旱灾",和"在未来10~20年,长江流域大部地区的年降水总量将持续减少,但强降水和干旱持续天数却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仅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也无法让别人对这种"研究成果"的真伪进行验证过去和未来的事实都已经并且还将会证明:伴随着全球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不管是否真正会导致长江流域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增加,重大的水利工程的存在,都将会起到调节长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减小旱涝灾害,提高"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存质量"的作用最后,国家和有关方面应尽快在长江流域发展规划中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暖的战略,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率先达到万元GDP降低能耗20%的目标,率先实现科技'减污减排'目标,以适应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显著变暖"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恰恰就应该是加快我国长江流域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这不仅是我们水利水电科学工作者的看法,也是《2006年世界水资源报告》和《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的一致意见

水力发电技术论文摘要

世界上已建的绝大多数水电站都属于利用河川天然落差和流量而修建的常规水电站。这种水电站按对天然水流的利用方式和调节能力分为径流式和蓄水式两种;按开发方式又可分为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和坝-引水混合式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水电站。而潮汐电站由于造价昂贵,尚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其他形式的水力发电,如利用波浪能发电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见水电站)为实现不同类型的水电开发,需要使用水文、地质、水工建筑物、水力机械、电器装置、水利勘测、水利规划、水利工程施工、水利管理、水利经济学和电网运行等方面的知识,对下列方面进行研究。 水轮机和水轮发电机是基本设备。为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在厂房内还配置有相应的机械、电气设备,如水轮机调速器、油压装置、励磁设备、低压开关、自动化操作和保护系统等。在水电站升压开关站内主要设升压变压器、高压配电开关装置、互感器、避雷器等以接受和分配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及降压变电站将电能最终送至用户。这些设备要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效率高。为此,对设计和施工、安装都要精心研究。运行管理  水电站运行除自身条件如水道参数、水库特性外,与电网调度有密切联系,应尽量使水电站水库保持较高水位,减少弃水,使水电站的发电量最大或电力系统燃料消耗最少以求得电网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对有防洪或其他用水任务的水电站水库,还应进行防洪调度及按时供水等,合理安排防洪和兴利库容,综合满足有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建立水库最优运行方式。当电网中有一群水库时,要充分考虑水库群的相互补偿效益。(见水电站运行调度) 水力发电向电网及用户供电所取得的财务收入为其直接经济效益,但还有非财务收入的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欧美有一些国家实行多种电价制,如分别一天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计算电能电价,在事故情况下紧急供电的不同电价,按千瓦容量收取费用的电价等。长期以来中国实行按电量计费的单一电价,但水力发电除发出电能外还能承担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事故(旋转)备用,带来整个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水电站水库除提供发电用水外,并发挥综合利用效益。因此在进行水力发电建设时,须从国民经济全局考虑,阐明经济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水电站的自动化改造是一个大的项目。必须要对各个环节的费时费力的工作统计,然后使用自动化加以改进。这样论文再写上改进之后的效果就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