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盐业史研究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盐业史研究投稿经验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盐业史研究编辑部是2013-11-04在四川省自贡市注册成立的国有事业单位营业,注册地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107号。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盐业史研究编辑部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0300083363121J,企业法人程龙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盐业史研究编辑部的经营范围是:期刊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四川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79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盐业史研究编辑部更多信息和资讯。

写在华夏文明首页的夺盐之战 在一片黄土堆积形成的平原上,两帮衣衫褴褛的持械者相互对立着。一帮人手持金属打造的兵器,而另一帮人的武器明显逊于对手,只是些木棒和石斧。然后,厮杀便开始了。这种一拥而上、打输就跑打赢就追的战斗水准,在现代军事家的眼里,实在不值一提。但这场械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说出来可真吓人一跳——拿金属武器的那帮人是蚩尤的部队,拿木棒石斧的则是黄帝的手下,这场战斗就是黄帝蚩尤争霸中的关键一战,发生地点就在今天的山西省运城东南边,战斗结果是蚩尤兵败身亡。这场战斗以及之前发生的已无具体统计数字的大小战斗,后人给了它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华夏文明奠基之战。“后世的史书总是说,战争的原因是黄帝讨伐作乱的蚩尤,其实真正的导火索,应该是为了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盐业史研究》杂志社主编黄健一语道破。但是这场五千年前的夺盐之战,为什么会发生在山西?黄健告诉记者,在古代,中国内陆出产盐的地方非常稀少,整个中原地区,几乎只有山西运城出产天然的食盐。当时,盐池在部落首领蚩尤的控制之下,他的族人因食盐无缺而强悍无比,而且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他们又学会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因为有了盐,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部落抗争,但也因此惹来了麻烦。为了争夺盐池的控制权,黄帝与蚩尤开战了。蚩尤因盐而亡,这不怨他,因为他既不了解政治,又不懂经济,所以盐这一重要物资到了他手上,反而成了烫手山芋。但是他不懂不代表别人也不懂,后世就出现了一个玩盐的高手。 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化学武器 蚩尤之后两千多年,公元前685年,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商贩当上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卿,这个官职相当于丞相。小贩的名字叫管仲,勇敢起用他的国君正是齐桓公。当时齐国有一大敌。就在它的西南方,楚国正凭借其深远的战略纵深和巨大的人口,觊觎着齐国的领土。要遏止楚国向北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军费从哪里来?于是,在刀与枪的战争之前,管仲决定利用自己做生意的专长,先打一场贸易战。当时,齐国最畅销的出口货物是盐,而楚国虽然是春秋各国中领土最多的,地大物博,但就是不产盐,所以楚国只好硬着头皮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食盐。管仲的算盘打定,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统一定价。此外,凡有盐工在实践中做出对制盐技术的一点点改良,管仲每每亲自过问,对其加以奖赏或是提拔。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当时齐国并不是唯一产盐的国家,楚国为何不能向别的国家购买食盐呢?江苏省盐务局负责盐志的工作人员江黎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齐国制盐业自有它的秘密武器。当时燕国、吴国、越国的制盐方法是直接熬煮海水,产量和质量双低。齐国沿海富有一种因海而生、含盐浓度比正常海水高四五倍的卤水,齐国盐工是用卤水制盐的,产量大质量好。同样重视盐的生产,又拥有丰富湖盐资源的只有秦国,不过秦盐在市场上还是竞争不过齐盐,“这是因为两国对盐的生产、销售政策不同而导致的结果。”江黎平解释道。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层层加价之后,秦国的盐已失去价格优势。而齐国的模式恰好反过来——“民制官卖”,私人按照官方的标准制成盐后,由官方统一收购。这些盐到了齐国政府手里就成了威力巨大的贸易武器。于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谁也不敢说出“反对”二字。而管仲,也成了盐神之一,世代受盐工供奉。

盐业史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写在华夏文明首页的夺盐之战 在一片黄土堆积形成的平原上,两帮衣衫褴褛的持械者相互对立着。一帮人手持金属打造的兵器,而另一帮人的武器明显逊于对手,只是些木棒和石斧。然后,厮杀便开始了。这种一拥而上、打输就跑打赢就追的战斗水准,在现代军事家的眼里,实在不值一提。但这场械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说出来可真吓人一跳——拿金属武器的那帮人是蚩尤的部队,拿木棒石斧的则是黄帝的手下,这场战斗就是黄帝蚩尤争霸中的关键一战,发生地点就在今天的山西省运城东南边,战斗结果是蚩尤兵败身亡。这场战斗以及之前发生的已无具体统计数字的大小战斗,后人给了它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华夏文明奠基之战。“后世的史书总是说,战争的原因是黄帝讨伐作乱的蚩尤,其实真正的导火索,应该是为了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盐业史研究》杂志社主编黄健一语道破。但是这场五千年前的夺盐之战,为什么会发生在山西?黄健告诉记者,在古代,中国内陆出产盐的地方非常稀少,整个中原地区,几乎只有山西运城出产天然的食盐。当时,盐池在部落首领蚩尤的控制之下,他的族人因食盐无缺而强悍无比,而且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他们又学会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因为有了盐,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部落抗争,但也因此惹来了麻烦。为了争夺盐池的控制权,黄帝与蚩尤开战了。蚩尤因盐而亡,这不怨他,因为他既不了解政治,又不懂经济,所以盐这一重要物资到了他手上,反而成了烫手山芋。但是他不懂不代表别人也不懂,后世就出现了一个玩盐的高手。 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化学武器 蚩尤之后两千多年,公元前685年,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商贩当上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卿,这个官职相当于丞相。小贩的名字叫管仲,勇敢起用他的国君正是齐桓公。当时齐国有一大敌。就在它的西南方,楚国正凭借其深远的战略纵深和巨大的人口,觊觎着齐国的领土。要遏止楚国向北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军费从哪里来?于是,在刀与枪的战争之前,管仲决定利用自己做生意的专长,先打一场贸易战。当时,齐国最畅销的出口货物是盐,而楚国虽然是春秋各国中领土最多的,地大物博,但就是不产盐,所以楚国只好硬着头皮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食盐。管仲的算盘打定,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统一定价。此外,凡有盐工在实践中做出对制盐技术的一点点改良,管仲每每亲自过问,对其加以奖赏或是提拔。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当时齐国并不是唯一产盐的国家,楚国为何不能向别的国家购买食盐呢?江苏省盐务局负责盐志的工作人员江黎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齐国制盐业自有它的秘密武器。当时燕国、吴国、越国的制盐方法是直接熬煮海水,产量和质量双低。齐国沿海富有一种因海而生、含盐浓度比正常海水高四五倍的卤水,齐国盐工是用卤水制盐的,产量大质量好。同样重视盐的生产,又拥有丰富湖盐资源的只有秦国,不过秦盐在市场上还是竞争不过齐盐,“这是因为两国对盐的生产、销售政策不同而导致的结果。”江黎平解释道。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层层加价之后,秦国的盐已失去价格优势。而齐国的模式恰好反过来——“民制官卖”,私人按照官方的标准制成盐后,由官方统一收购。这些盐到了齐国政府手里就成了威力巨大的贸易武器。于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谁也不敢说出“反对”二字。而管仲,也成了盐神之一,世代受盐工供奉。

该馆收藏有关井盐发展的史籍、文献和档案资料,其中实物和工具等藏品1322件。其中盐井传统钻凿和修治井工具503件,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的较为完整的古代顿钻工具群。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制和用途的工具,体现了历代盐工创造的井盐技术和工艺,标志着中国钻井技术的发展。馆藏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井灶经营契约、岩口簿、帐册,对研究科技史和社会经济史具有价值。《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陈列中的清代凿井机械碓架,靠人力踩动,以铁制钻头冲击井底岩石,可将盐井凿达千米以上深度;用以钻进各种岩层的钻头多达10余种。这些实物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重要文物。该馆还在馆外保护和复原了开凿于1772年的小桥井,1835年凿达42米,在世界上率先突破千米深度的□海井。盐运商会馆王爷庙,是反映清代井盐生产和运输的现场陈列。馆刊有《井盐史研究》。

盐业史研究投稿经验分享

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民国政府其实始终没有统一全中国,政令不通,地方利益冲突。

1976年4月,该馆创办了馆刊《井盐史通讯》,内部发行,不定期出版。到1985年底,共出刊14期。1986年,随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馆刊《井盐史通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故改名为《盐业史研究》,公开发行,不定期出版。1988年改为季刊,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究、地区盐业、盐业科技、盐业经济、国外盐史、等。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社科一级期刊。到2000年底止,共出刊53期。

盐业史研究投稿经验怎么写

写在华夏文明首页的夺盐之战 在一片黄土堆积形成的平原上,两帮衣衫褴褛的持械者相互对立着。一帮人手持金属打造的兵器,而另一帮人的武器明显逊于对手,只是些木棒和石斧。然后,厮杀便开始了。这种一拥而上、打输就跑打赢就追的战斗水准,在现代军事家的眼里,实在不值一提。但这场械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说出来可真吓人一跳——拿金属武器的那帮人是蚩尤的部队,拿木棒石斧的则是黄帝的手下,这场战斗就是黄帝蚩尤争霸中的关键一战,发生地点就在今天的山西省运城东南边,战斗结果是蚩尤兵败身亡。这场战斗以及之前发生的已无具体统计数字的大小战斗,后人给了它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华夏文明奠基之战。“后世的史书总是说,战争的原因是黄帝讨伐作乱的蚩尤,其实真正的导火索,应该是为了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盐业史研究》杂志社主编黄健一语道破。但是这场五千年前的夺盐之战,为什么会发生在山西?黄健告诉记者,在古代,中国内陆出产盐的地方非常稀少,整个中原地区,几乎只有山西运城出产天然的食盐。当时,盐池在部落首领蚩尤的控制之下,他的族人因食盐无缺而强悍无比,而且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他们又学会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因为有了盐,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部落抗争,但也因此惹来了麻烦。为了争夺盐池的控制权,黄帝与蚩尤开战了。蚩尤因盐而亡,这不怨他,因为他既不了解政治,又不懂经济,所以盐这一重要物资到了他手上,反而成了烫手山芋。但是他不懂不代表别人也不懂,后世就出现了一个玩盐的高手。 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化学武器 蚩尤之后两千多年,公元前685年,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商贩当上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卿,这个官职相当于丞相。小贩的名字叫管仲,勇敢起用他的国君正是齐桓公。当时齐国有一大敌。就在它的西南方,楚国正凭借其深远的战略纵深和巨大的人口,觊觎着齐国的领土。要遏止楚国向北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军费从哪里来?于是,在刀与枪的战争之前,管仲决定利用自己做生意的专长,先打一场贸易战。当时,齐国最畅销的出口货物是盐,而楚国虽然是春秋各国中领土最多的,地大物博,但就是不产盐,所以楚国只好硬着头皮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食盐。管仲的算盘打定,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统一定价。此外,凡有盐工在实践中做出对制盐技术的一点点改良,管仲每每亲自过问,对其加以奖赏或是提拔。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当时齐国并不是唯一产盐的国家,楚国为何不能向别的国家购买食盐呢?江苏省盐务局负责盐志的工作人员江黎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齐国制盐业自有它的秘密武器。当时燕国、吴国、越国的制盐方法是直接熬煮海水,产量和质量双低。齐国沿海富有一种因海而生、含盐浓度比正常海水高四五倍的卤水,齐国盐工是用卤水制盐的,产量大质量好。同样重视盐的生产,又拥有丰富湖盐资源的只有秦国,不过秦盐在市场上还是竞争不过齐盐,“这是因为两国对盐的生产、销售政策不同而导致的结果。”江黎平解释道。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层层加价之后,秦国的盐已失去价格优势。而齐国的模式恰好反过来——“民制官卖”,私人按照官方的标准制成盐后,由官方统一收购。这些盐到了齐国政府手里就成了威力巨大的贸易武器。于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谁也不敢说出“反对”二字。而管仲,也成了盐神之一,世代受盐工供奉。

1、《日本侵略军的“盐遮断”轰炸》,《文史杂志》,2000年第4期。2、《范旭东在自贡重建久大盐厂原因述评》,《盐业史研究》,2001年第3期。3、《论抗战前的“移民开发西北”思潮》,《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抗战时期的西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天府新论》2004年第2期。5、《抗战时期西部航空运输业建设》,《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6、《抗战时期大后方内河航运建设》,《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7、《1927-1937年知识分子的“移民开发西北”观》,《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 2005年。8、《清末民初川江轮船运输业的兴起与济楚川盐运输近代化》,《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2期。9、《西南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关怀——评秦和平著《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品危害及其对策》》,《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10、《抗战时期西部公路建设》,《历史档案》2007年第1期。11、《“驼峰”航线与美国对华援助》,《长白学刊》2007年第2期。1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 文转载。13、《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4、《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救济(1938-1943)》》,《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5、《陇海铁路与陕西城镇的兴衰(1932-1945)》,《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16、《抗战时期人口迁移及对西部开发影响的全景展示——评张根福著〈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兼论对西部开发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期。17、《个旧锡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1890—194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滇越铁路与云南矿业开发(1910-194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1期。19、《抗战时期西北皮毛贸易与大后方经济运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抗战时期四川的粮食运输管理》,《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4期。21、《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22、《免费师范生历史课堂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第11期。23、《1931—1937年欧亚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与业绩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24、《近代内蒙古地区疾病流行与蒙古族社会变迁》,《中华医史杂志》,2013年第2期。25、《西南土产外销与大后方口岸贸易变迁(1937-1945)》,《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26、《抗战时期广西企业公司研究(1941-1944)》,《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 第3期。27、《形象塑造与政权巩固》,《二十一世纪》(香港)2014年第1期。代表性学术专著:《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约60万字。主讲课程:1、《中国近代史》必修(本科生)2、《中国近代经济史》选修(本科生)3、《中国现代化进程》选修(本科生)4、《抗日战争研究》选修(研究生)

一般都是网上下载 自己粘贴复制组合 就成了一篇新论文

盐业史研究投稿经验分享会

该馆收藏有关井盐发展的史籍、文献和档案资料,其中实物和工具等藏品1322件。其中盐井传统钻凿和修治井工具503件,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的较为完整的古代顿钻工具群。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制和用途的工具,体现了历代盐工创造的井盐技术和工艺,标志着中国钻井技术的发展。馆藏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井灶经营契约、岩口簿、帐册,对研究科技史和社会经济史具有价值。《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陈列中的清代凿井机械碓架,靠人力踩动,以铁制钻头冲击井底岩石,可将盐井凿达千米以上深度;用以钻进各种岩层的钻头多达10余种。这些实物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重要文物。该馆还在馆外保护和复原了开凿于1772年的小桥井,1835年凿达42米,在世界上率先突破千米深度的□海井。盐运商会馆王爷庙,是反映清代井盐生产和运输的现场陈列。馆刊有《井盐史研究》。

首先,盐是民众必需品,而一般百姓无法自己生产,必须靠购买的方式获得,控制了盐,就等于间接地控制了民众。举个例子,在古代社会剥削较为严重的时候,会产生许多的“流民”,流民就是脱离了户籍,以此来脱逃税赋的人,但是无论流民也好,良民也罢,总归是要吃盐的,如果实行国家垄断盐业,这些流民最终还是要回到官府来买盐,只要对盐抽税,就可以达到控制民众、保证税收的目的。  其次,人人要吃盐,销路十分广阔,具有巨大商机,而盐业的门槛又很高,不是谁都可以卖,有实力的家族才能从事盐的贩卖,这些人于是就有了很好的坐地抬价的机会,往往获得几十倍的暴利。在汉代早期,政府允许民间贩盐,就诞生了许多豪强之家,他们富可敌国,为霸一方。后来政府接管了盐业,第一可以把那部分暴利装进自己腰包,第二,可以打击那些豪强人家,减少贫富差距,缓和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从此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变得聪明了,从不轻易对盐业放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