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国际经济学报告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国际经济学报告心得体会

之前法律给我的印象往往是比较实质性的意义,比如哪些事情可为或不可为,哪些事情符合规定,哪些事情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在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李少民法官在讲座上,通过李法官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在讲解中穿插引用了许多生动的案例,使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的正常稳定所起到的贡献,也了解并体会了法律究竟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维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听过讲座以后,我明确了曾经模糊不清的法的印象,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认识了法的功能。我国法律的调解范围已经涉及民主保障、社会管理、经济协调、文化科技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控制、资源节约以及权利制约、国际纠纷仲裁等十分广阔的领域,并与社会道德标准相辅相成,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调解器。但人类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法律由于在制定时需要严谨的思考和斟酌,这种差别造成了我国法律制度的相对不太完善,被投机份子有机可乘,对一些损害国家人们利益的行为无法可依。但只要努力做好普法工作,树立以及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让人们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都寻求法律的保护,才能有助于法律的完善,才能真正的做到知法,守法,不犯法。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调整范围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就是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经济活动范围包括国际货物贸易及其相关的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服务贸易;国际金融业务及间接投资活动,涉及货币、有价证券的跨国流通、交易;国际技术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由这些活动引起的跨国收费问题,和国际争议解决问题。 在以上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从而形成了国际经济法律规范和制度:1、 有关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2、 有关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3、有关国际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的法律制度;4、有关国际货币金融的法律制度;5、有关国际税收的法律制度;6、有关国际争议解决法律制度;这法律规范和制度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和范围,他们构成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对象。以上是按照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活动的不同领域对这一法律制度的范围进行界定和分类;从法律规范自身的特点看,还可以把国际经济法分为2类:微观的交易法,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实行意思自治,这类法律例如国际货物贸易领域中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属于私法或曰任意法。第2类是宏观经济管理法,是政府对国际经济领域活动进行管理与宏观调控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就是纵向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体现国家对国际经济经济活动的干预。这类法律例如,货物贸易领域中的世界贸易法律制度,各国国内贸易管理法,它们是公法,是强制法。 微观的交易法--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行意思自治--私法或曰任意法宏观经济管理法--纵向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政府进行管理与宏观调控、干预--公法,是强制法。国际经济法是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法律部门,在内容上它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各国国内经济法。说它有边缘性是指它仅涉及有关法律部门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全部内容。国际经济法在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调整对象、法律渊源等方面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内经济法、国际商法有联系、有区别。参加农场经济将发展。国家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及法律渊源。先说主体问题。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国际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行为的实际参与人和实施者。不是指立法主体,也不是执法主体。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个人:个人作为一般民事关系主体,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在国际货物卖、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国际税收征管方面,在国际争议解决中,个人的可以成为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不过,个人受财力物力的局限,他们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不是主要的主体。法人:包括公司、跨国公司与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这是国际经济交往中最重要的主体。法人可以参与所有领域的经济活动。 国际组织:是国家直接提供条约、公约、协议建立起来的法律实体,根据建立该组织的条约、章程行使权力和义务。国际组织有自己的资产和资金来源,具有参与特定的经济和民事活动的能力,例如,联合国下属机构就从事某些采购活动。此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规范对国家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国家: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关系主体。国家从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行为,通常由其授权的政府机构实施。国家可以参加2类经济关系:作为管理者,依据国际经济管理法对跨国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和管制;作为一般民事主体,可以参加各种民事活动,受国际经济交易法调整。在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调整对象方面,国家经济法与国际公法有所不同,国际公法的主体只是国家和国际组织,它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在政治、外交、军事、领土方面的关系,经济关系虽然也属于其调整范围,但不占主导地位。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也不一样,国际私法是冲突法,它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参加一定的民事关系,但不占主导地位,国际私法只限于为调整跨国民事活动提供寻求准据法的指引,并不直接调整国际经济和民事关系。再说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指国际经济法的来源和表现形式,不同的法律,其效力也不同。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正式的国际条约、协议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对于参加国有约束力,经过一定的转化程序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国际条约按照其内容不同,有限可以直接在司法中适用,有限不能直接适用,有的属于强制性规范,例如,WTO规范,有的属于任意性规范,例如GSG。国际商业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制定的,以正式文件形式颁布的规范化的商业惯例,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习惯和习惯做法。虽然国际商业惯例本身不具有强制性,但是由于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承认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由于许多商业合同中直接并入了商业惯例,承认他们的约束力,致使国际商业惯例成为调整商事交易的,事实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广泛地使用商业惯例,这和国内商业交往不同,是一个特点。国际商业惯例如:《国际商事合同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内立法:包括国内判例法和制定法,不是所有的国内立法都属于国际经济法范围,只有那些调整国际经济领域活动的民商立法,涉外经济立法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围。通常,一国的法律只具有域内效力,当某种国际法律关系与该国具有属人或属地的密切联系时,或者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采纳了某种国内法作为调整国际交易的准据法时,该国的国内法具有域外效力,于是,国内法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部分。 国际组织决议:一项重要的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IBRD)都主持制定了某些国际协议和决议,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般原则和规则,该组织成员国在制定国内政策法令时,应遵守国际组织制定的协议文件和发布的决议。国家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作用,通常是经过国家完成的。

试论经济法的独立地位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其实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经济法的概念,证明其独立性,并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法加以区分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从其萌芽至今已走过了10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它的产生以至发展都伴随着争吵,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作为理论思维的第一步就是给经济法下定义,这也是经济法研究学者的首要任务。前人在此已做了相当的工作,总的说来,对经济法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是承认经济法是一个法部门,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义;二是不承认经济法的独立地位,认为经济法是一个学科或是一种规范的综合等等。   否定经济法的普遍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统一的调整对象和方法,所以无论是单个的经济法规或是这些法规的总合,都不能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1) 。而肯定派则认为经济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和方法,坚持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2)。综观两方的观点其最大的分歧就在于经济法是否有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这也是传统部门法的划分标准。还有部分学者为求证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对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提出了质疑,认为法部门的划分并非如此,现在不得不对这一传统理论加以彻底的改造了(3)。当然还有提“法域说”和“法体制说”的。笔者以为我们没有必要一厢情愿的为建立一套理论而去任意否定已有的且被大家所公认的东西,否定这一点就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唐诗有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用来说明经济法的发展极恰。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应该得到肯定,如何去诠释经济法呢?首先还得从法谈起,法律就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那么经济法也是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了解这一点给经济法下定义就不是一件难事。从苏联改造过来的“纵横统一说”在学界曾占有相当的地位,此说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和横向的经济协作关系(4)。这一观点试图使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更加明显,但无意间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经济协作关系更多的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不应属于经济法调整的范畴,而是民法调整的范畴。经济法主要是从公权力入手来调整公私融合的部分,也就是公私之间的交叉关系。现在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日益发展的经济民主社会,公权力应该在一定的地方适可而止,不应过多的涉入私权利。因此,经济法应定义为是调整国民经济的管理和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经济法调整的是纵向的经济管理和协调关系,这区别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调整的主体其中重要一方是国家相关的经济机关,这是为摆脱行政机关对经济的盲目干预,确定一定的机关进行经济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虽然,经济法是以一定的强力为基础的,但强力并不是直接调整手段而是作为经济管理协调的坚实后盾。   二、经济法的独立性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而进一步研究其实重要的就是经济法的独立性问题,这个问题是上个世纪以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可以肯定的说经济法是一个部门法。前面已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下面具体就经济法的独立性进行研究。   判断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须确立一个明确的部门法划分的标准,而不是不顾现实自封为部门法。部门法的划分有对象说,对象加方法说,还有方法说,还有目的说等。按照多数的观点认为特有调整的对象和方法是划分的标准。但方法相对于对象来说是次后的,特有的调整对象才是关键,任何法律部门都有其调整的对象,这是划分部门的根本标志,它是指法律部门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5)。虽然有人对这一传统的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对经济法的基本界定说还是应当立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根本特征,否则经济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异于空中楼阁,经济法的科学性也就值得怀疑(6)。在前面的定义中已经阐述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协调关系。这种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经济机关,另一方则是市场经营的主体,大到公司企业集团,小到“户”(7) 这种经营的单位。从客观上说,经济法调整的的对象是一种社会关系,具体说有宏观调控法(或者宏观经济法)、市场规制法、经济组织法等方面。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金融财税等,市场规制法包括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组织法主要包括了公司企业法等方面的内容。   调整的对象基本上就决定了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经济的管理协调过程中会使用包括民事、行政等方面的调整手段,这并不会影响经济法的独立地位,现实的情况非常复杂,使得国家必须用多方面的手段进行调整。另外经济法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调整手段和方法,如“经济不名誉”处罚等。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经济法有明确的调整对象并辅以一定的调整方法,它就具有作为一个法部门的独立性,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若要进一步明确其部门法的地位,须与相邻的部门法加以比较,不能区别就难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涉及公私权利的问题,一方面它与民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行政联系紧密,所以准确的区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才能说明经济法的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相较而言,其他部门法就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必要,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也不打算与民法和行政法之外的部门法相比较。   与民法相比较,双方调整关系的主体明显是不一样的,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经济法则是调整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管理协调关系,与人身关系无关。明确的区分经济法和民法是为了让公权利不干预私权,让市场经济按价值规律发挥最大的作用。经济法与民法并不是对立的,经济法是民法的重要补充,可以说民法是经济法的基础,经济法是民法的保障。   众所周知狭义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商法是后来才出现的特别民法。尽管有民商分离和民商合一的不同,但商法属于广义的民法是没有异议的,其基本的价值理念与民法是相同的,调整的对象仍然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脱离这点商法就不成其为民法。一般认为商法包括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这些同时又被纳入经济法的范畴,如何具体的区分商法和经济法呢?有的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证了商法的来源,认为商法本来就是一个不十分规范的叫法,也就是说没有商法,建议把调整平等主体的部分划入民法中,而余下的划归经济法(8)。笔者以为这完全没有必要,保持民商法的现有提法已是共识,所以属于商法的相关法中可以有经济法规范,只是双方的研究角度不同,商法可以从主体资格、权力自治等方面就以规定和研究,而经济法则从经济组织、竞争规范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研究。商法与经济法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其区分关键在调整的主体不同。   与行政法相比较,二者主体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行政机关有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也就是说国家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组织者,在某些时候还是经营活动的参与者。其行使行政职能的由行政法调整,行使经济职能的由经济法加以调整。传统的行政法内容庞杂,不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并规范行政行为,一些原来行政领域的东西应分离出来纳入新的法律部门如经济法来调整,而一些未成熟又没有形成一套法律系统的法规继续留在行政法中,最终行政法调整余下的部分。所以行政法应该是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并规定公民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的行政救济(9)。因此区分经济法和行政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调整对象上看,行政法只调整发生在行政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如公安管理关系,人事行政关系等,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管理协调关系,包括产业政策管理关系,工商管理关系等。再是从调整的方法上看,经济法更广,不仅涉及有民法和行政法的方法,还有自己特有的方法,而且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上更多的是采用间接调控方式。最后,经济法规范专业性更强,更复杂。希望采纳

写读后感的要诀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国际经济学报告心得体会高中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国际经济学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在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一,使用两个国家(A、B)、两种要素(劳动与资本)、两种产品(X、Y)的模型。 第二,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投入系数相同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转帖)pilgrim 发表于: 2005-7-03 14:13 来源: 考博网 (北大中心牛人的经验)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前言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离芝大经济系的期末考试只有两周不到了,我这里的很多同学都开始 “ 玩命 ” 地复习迎考。但我还是很乐意为《经济学人》投一篇出国前写的关于学习体会的稿子。因为我本科时也曾和大家一样,渴望着师兄师姐们在悠悠学习路上能多给我们一点建议和提醒,而且在这份刊物上也曾留下过我自己的歪歪斜斜的学习经济学的脚印。 放眼国际经济学界,我们复旦的经济学人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因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华人经济学家中出自复旦的远比你听说过的和想象到的还要多,你将惊诧于百年复旦所特有的培养经济学家的厚重传统!!然而,要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经济学家,又谈何容易!在芝大,我们亲眼看着一位位曾光彩照人的毕业于世界顶级名校的助教授数年拼搏之后仍不得不黯然神伤地离开芝大,留下的只是诺奖得主们轻描淡写的评语:“是的,他(她)的确很优秀,可是以芝大的标准还不够优秀。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学习经济学并不轻松,但是真的很过瘾!!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 在即将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求学之时,我有幸成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以来首位获得北大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称号的学生,心里当然感到特别高兴。转眼间我在国内接受经济学教育已有七年了,此间虽然写过一些小练笔,发表过一些小文章,但是至今我仍然不敢妄称自己是在做最严格标准上的经济学 “ 学术研究 ” ,我更愿意说这些只是为将来真正的经济学研究打基础。近年来,我们国内的经济学教学发生着跳跃性的变化,我也很幸运地从这些变化中受益。借应邀为《我在北大作学术》撰写材料的机会,我也将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说来与大家交流。 体会一、主动培养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学经济学的同学中,至今我还没有发现有谁比我对经济学的兴趣更浓。这一点总是让我觉得特别幸运和幸福,特别是在为申请出国深造准备自我陈诉材料的时候。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种兴趣使得我愿意比很多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经济学论文,攻克一道道数学与经济学习题,去感受学习经济学的快乐。 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始于本科期间读经济学国际大师们的传记故事,阅读中感受着大师们普通人的一面,让我觉得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与我们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并且发现原来这些被奉若神灵的大师们在学生时代也曾经懵懂过,失败过,甚至小心眼过,然后在良师的提点下才 “ 茁壮成长 ” ,而且这些严谨的大师们居然也很有幽默感,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激动而兴致倍增的事!正如球迷,歌迷和影迷对于球星,歌星和影星可以娓娓道来那样,我不知不觉之间也了解了大经济学家们的生活方式和研究历程,我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很幸运,在国内学习期间我总是能遇见真正做学问的良师和志同道合的益友(见我的硕士论文的英语后记)。当第一次得到著名经济学家的热情洋溢的鼓励时,当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变成经济学期刊上的铅字时,当听到电话里第一次被人误称为教授时,当第一次受邀请参加高级的学术会议时,当你的同学与朋友都觉得你将成为一名经济学家时,你自然而然地就努力起来以争取 “ 理性化 ” 师友们的 “ 预期 ” 。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 Mankiw 教授曾经说:做经济学研究本身那么地有趣,更有趣的是居然还会有人给你钱让你去做。 体会二、首先练好基本功, “ 厚积 ” 才能 “ 薄发 ” 。 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硕士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在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这些标准课程上经受过严格训练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太可能做出让国际经济学界认可的 “ 学术成果 ” 。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如果单纯追求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数量而不重视基础训练的话,那么将来的研究就有可能只是低水平重复,缺乏后劲。因为经济学比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更加接近自然科学 , 只有先学习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才可能了解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自己的创新。在担任国内一些顶尖经济学杂志的匿名审稿人期间,我经常审到一些宣称自己做出了开创性发现和成果的论文,但实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在 1950 年代就在国外基本终结了,而且甚至早已是国际上标准教科书中的内容。这充分反映了国内很多经济学人基础训练薄弱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北大学经济学的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会了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求解一道道的高级宏微观习题,去数学系上数学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大师 Lucas 教授就说过他曾学了数以吨记的数学书。客观地讲,在国内的多如牛毛的二三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不困难。我自己始终觉得在读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多去数学系听几堂随机过程或者泛函分析的课程从而充实自己的 “ 工具箱 ” 要比在国内杂志上多发表几篇文章更有意义,更有 “ 学术 ” 价值。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经济学家都是这么叮嘱我的。 体会三、抽时间多练笔,重视 “presentation” 。 一般在学完标准基础课程以后就开始在专业领域学习并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我觉得在了解基本问题和方法之后,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某些有意思的想法以规范的方式写下来,包括相关文献的综述以及对自己 “ 贡献 ” 的明确界定,然后拿给这个领域的专家教授们去求教,就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独立研究的基本功。很多时候,只有我自己先思考过了,尝试过了,然后才能恍然大悟为什么在那些经济学大师们的经济学模型中采用的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假设,才理解到为什么在某些问题上国际前沿的研究会 “ 卡 ” 在这里不动了。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而是为了学习大师们的研究方法,在练习中掌握经济学建模的基本技能。有时候对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模型进行反复 “ 临摹 ” 方能体会其内在的魔力。我自己就是这个方法的最大受益者。 写完习作以后,最好要多争取机会向老师与同学作报告 (“presentation”)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功之一。经济中心每周至少一次的海外访问学者学术报告让我不仅了解了很多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且也渐渐学到了如何做学术报告,如何从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中吸取精华。在做报告时也要掌握各种方法,这样在交流中就特别有利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扩展自己的视野并改进自己的文章。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自己有不少习作都改过很多很多遍,在很多学术场合作过报告,聆听了十几位国际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意见。当觉得自己的文章修改得差不多了,然后投给相对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的话,还可以得到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写一篇文章就扔在那里不改了,或者直接投给二三流的杂志,那么其实是很可惜的事。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如果不善于或者甚至不会做学术报告,而只是自己独斟独酌的话,那么研究水平就会大大地落后。 经济学论文在强调逻辑严谨,行文规范的同时,也要求文字流畅。 Mankiw 教授就曾说到他本科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写作课对他后来的经济学写作非常有益处。在经济中心我比较早地开始尝试用英语写论文,包括后来的硕士论文。一方面因为我觉得英语是世界顶级杂志的唯一接受语言,另一方面经济中心所有老师都是海外博士的优势使我更加珍惜机会向这些老师们学习英语写作。这对于任何非英语国家的经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训练。 在经济中心的三年对我来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第一年的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基本上剥夺了自己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第三年要完成申请出国留学的一整套纷繁的程序。之间还要抽空考完 TOEFL 和 GRE 甚至 TSE 。所以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练习经济学写作并且能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在国内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论文周期通常要半年以上,在国外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周期至少为 1 年两年。所以能耐住苦,挤时间,愿意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的确是一种对自己意志和兴趣的考验。 体会四、多与经济学家交流甚至合作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要勇于并善于向老师们请教。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理论研究重心,所以多多听取各位经济学者的教诲特别有利于寻求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风格,及时认识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详细地了解优秀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遇到理论困难时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举世闻名的经济学大师,像 Tom Sargent, Paul Romer, Richard Nelson 等美国教授指点我学习数学,热情地评论我的论文初稿时,我的学术自信心与兴趣都陡然提高。与林毅夫老师合作写论文又让我切实地感受并学习他那种重视对现实的观察与归纳能力,与赵耀辉教授讨论问题让我认识到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与陈平老师的对话则提醒了我不要放弃从其他学科汲取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尝试,等等。与经济学家的交流与接触还有利于增进自己对国内外经济学术界的了解,有利于制定适合自己的比较长期的学习与研究规划,避免走前人的弯路。 --------------------------------------------------------------------------------* 作者系 96 级世界经济系本科, 2000 年免试直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3 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获得第五届 “ 许继杯 ” 北京大学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以后应邀撰写的材料《我在北大作学术》稍加改编而成的,所以主要侧重于研究生经历。不过希望本科的学弟学妹们觉得阅读的收益仍然大于成本。

额,不好意思,工作忙,没什么心机弄。 你可以在网上找找资料,对于学习规划的,我一直是觉得学校的老师瞎玩玩的。所以也没太必要这么认真弄。虽然垂涎你的80分。哈

国际经济学报告心得体会总结

不知

我们的上机实验结束了,经过了四周的模拟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贸易工作的复杂性,变化性,灵活性,困难性,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外贸工作者应加盖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许多环节的操作,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虽然一笔进出口业务也没完成,但每天都有新收获,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这也令我感到非常的满意。我也逐步意识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独有的特点:国际贸易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涉外活动的一个方面;它属于跨国交易,情况错综复杂;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大,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商战不止,竞争异常激烈。所以,作为从事国际经贸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善于应战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基于以上要求,结合本次实习的情况,我总结了自己今后学习这门课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前学过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脱节较大,实际操作起来和想象中的出入很大,很不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类似的机会,多做一些实际的操作,充分理解和掌握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机会的话还应多去海关、进出口公司等参加实习,或者参观询问,了解情况,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商务英语的学习国际贸易中的绝大多数信息的发布、交流、磋商、谈判、单证、文件等都是以英语为主,而且都是非常专业和正式的英语。所以今后还得在英语的学习上下功夫,把基本的英语技能掌握好,提高双语沟通的能力,进而在专业的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课程中能更好的去深入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尽量不使语言成为交流的障碍,避免因为对语言的造诣不深,而在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蒙受损失。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和其他相关学科联系很紧密,需要我们去多多了解掌握。比如价格学、商品学、物流学、保险学和法学等。我们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补充,充分掌握和贸易相关的知识,使我们在做起贸易工作来能对各种流程应付自如,提高效率。要踏实做事,按部就班,不能投机取巧做贸易讲究的是诚信,所以要求我们真诚待人,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件事都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能耍小聪明,投机取巧。工作时提前安排,按照一般的流程按部就班,踏踏实实,优质高效的完成。注重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贸易人员要求具有非常良好,非常过硬的心里素质。因为贸易过程的复杂和风险是无法估量的,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备选解决方案。贸易人员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真心。同时还要做到严谨仔细,责任心强,勇于承担责任。综上所述,从事国际贸易活动,要求贸易人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外贸实务操作的困难,也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应该怎么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吧欠缺的这些只是和技能尽快掌握,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也是学国贸的 这是我们上周刚写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呵呵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调整范围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就是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经济活动范围包括国际货物贸易及其相关的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服务贸易;国际金融业务及间接投资活动,涉及货币、有价证券的跨国流通、交易;国际技术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由这些活动引起的跨国收费问题,和国际争议解决问题。 在以上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从而形成了国际经济法律规范和制度:1、 有关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2、 有关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3、有关国际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的法律制度;4、有关国际货币金融的法律制度;5、有关国际税收的法律制度;6、有关国际争议解决法律制度;这法律规范和制度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和范围,他们构成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对象。以上是按照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活动的不同领域对这一法律制度的范围进行界定和分类;从法律规范自身的特点看,还可以把国际经济法分为2类:微观的交易法,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实行意思自治,这类法律例如国际货物贸易领域中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属于私法或曰任意法。第2类是宏观经济管理法,是政府对国际经济领域活动进行管理与宏观调控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就是纵向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体现国家对国际经济经济活动的干预。这类法律例如,货物贸易领域中的世界贸易法律制度,各国国内贸易管理法,它们是公法,是强制法。 微观的交易法--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行意思自治--私法或曰任意法宏观经济管理法--纵向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政府进行管理与宏观调控、干预--公法,是强制法。国际经济法是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法律部门,在内容上它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各国国内经济法。说它有边缘性是指它仅涉及有关法律部门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全部内容。国际经济法在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调整对象、法律渊源等方面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内经济法、国际商法有联系、有区别。参加农场经济将发展。国家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及法律渊源。先说主体问题。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国际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行为的实际参与人和实施者。不是指立法主体,也不是执法主体。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个人:个人作为一般民事关系主体,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在国际货物卖、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国际税收征管方面,在国际争议解决中,个人的可以成为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不过,个人受财力物力的局限,他们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不是主要的主体。法人:包括公司、跨国公司与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这是国际经济交往中最重要的主体。法人可以参与所有领域的经济活动。 国际组织:是国家直接提供条约、公约、协议建立起来的法律实体,根据建立该组织的条约、章程行使权力和义务。国际组织有自己的资产和资金来源,具有参与特定的经济和民事活动的能力,例如,联合国下属机构就从事某些采购活动。此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规范对国家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国家: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关系主体。国家从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行为,通常由其授权的政府机构实施。国家可以参加2类经济关系:作为管理者,依据国际经济管理法对跨国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和管制;作为一般民事主体,可以参加各种民事活动,受国际经济交易法调整。在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调整对象方面,国家经济法与国际公法有所不同,国际公法的主体只是国家和国际组织,它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在政治、外交、军事、领土方面的关系,经济关系虽然也属于其调整范围,但不占主导地位。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也不一样,国际私法是冲突法,它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参加一定的民事关系,但不占主导地位,国际私法只限于为调整跨国民事活动提供寻求准据法的指引,并不直接调整国际经济和民事关系。再说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指国际经济法的来源和表现形式,不同的法律,其效力也不同。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正式的国际条约、协议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对于参加国有约束力,经过一定的转化程序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国际条约按照其内容不同,有限可以直接在司法中适用,有限不能直接适用,有的属于强制性规范,例如,WTO规范,有的属于任意性规范,例如GSG。国际商业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制定的,以正式文件形式颁布的规范化的商业惯例,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习惯和习惯做法。虽然国际商业惯例本身不具有强制性,但是由于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承认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由于许多商业合同中直接并入了商业惯例,承认他们的约束力,致使国际商业惯例成为调整商事交易的,事实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广泛地使用商业惯例,这和国内商业交往不同,是一个特点。国际商业惯例如:《国际商事合同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内立法:包括国内判例法和制定法,不是所有的国内立法都属于国际经济法范围,只有那些调整国际经济领域活动的民商立法,涉外经济立法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围。通常,一国的法律只具有域内效力,当某种国际法律关系与该国具有属人或属地的密切联系时,或者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采纳了某种国内法作为调整国际交易的准据法时,该国的国内法具有域外效力,于是,国内法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部分。 国际组织决议:一项重要的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IBRD)都主持制定了某些国际协议和决议,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般原则和规则,该组织成员国在制定国内政策法令时,应遵守国际组织制定的协议文件和发布的决议。国家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作用,通常是经过国家完成的。

试论经济法的独立地位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其实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经济法的概念,证明其独立性,并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法加以区分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从其萌芽至今已走过了10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它的产生以至发展都伴随着争吵,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作为理论思维的第一步就是给经济法下定义,这也是经济法研究学者的首要任务。前人在此已做了相当的工作,总的说来,对经济法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是承认经济法是一个法部门,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义;二是不承认经济法的独立地位,认为经济法是一个学科或是一种规范的综合等等。   否定经济法的普遍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统一的调整对象和方法,所以无论是单个的经济法规或是这些法规的总合,都不能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1) 。而肯定派则认为经济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和方法,坚持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2)。综观两方的观点其最大的分歧就在于经济法是否有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和方法,这也是传统部门法的划分标准。还有部分学者为求证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对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提出了质疑,认为法部门的划分并非如此,现在不得不对这一传统理论加以彻底的改造了(3)。当然还有提“法域说”和“法体制说”的。笔者以为我们没有必要一厢情愿的为建立一套理论而去任意否定已有的且被大家所公认的东西,否定这一点就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唐诗有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用来说明经济法的发展极恰。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应该得到肯定,如何去诠释经济法呢?首先还得从法谈起,法律就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那么经济法也是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了解这一点给经济法下定义就不是一件难事。从苏联改造过来的“纵横统一说”在学界曾占有相当的地位,此说认为经济法调整的是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和横向的经济协作关系(4)。这一观点试图使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更加明显,但无意间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经济协作关系更多的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不应属于经济法调整的范畴,而是民法调整的范畴。经济法主要是从公权力入手来调整公私融合的部分,也就是公私之间的交叉关系。现在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日益发展的经济民主社会,公权力应该在一定的地方适可而止,不应过多的涉入私权利。因此,经济法应定义为是调整国民经济的管理和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经济法调整的是纵向的经济管理和协调关系,这区别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调整的主体其中重要一方是国家相关的经济机关,这是为摆脱行政机关对经济的盲目干预,确定一定的机关进行经济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虽然,经济法是以一定的强力为基础的,但强力并不是直接调整手段而是作为经济管理协调的坚实后盾。   二、经济法的独立性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而进一步研究其实重要的就是经济法的独立性问题,这个问题是上个世纪以来法学界争论的焦点,可以肯定的说经济法是一个部门法。前面已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下面具体就经济法的独立性进行研究。   判断经济法是否为部门法须确立一个明确的部门法划分的标准,而不是不顾现实自封为部门法。部门法的划分有对象说,对象加方法说,还有方法说,还有目的说等。按照多数的观点认为特有调整的对象和方法是划分的标准。但方法相对于对象来说是次后的,特有的调整对象才是关键,任何法律部门都有其调整的对象,这是划分部门的根本标志,它是指法律部门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5)。虽然有人对这一传统的划分方法提出了质疑,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对经济法的基本界定说还是应当立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根本特征,否则经济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异于空中楼阁,经济法的科学性也就值得怀疑(6)。在前面的定义中已经阐述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协调关系。这种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经济机关,另一方则是市场经营的主体,大到公司企业集团,小到“户”(7) 这种经营的单位。从客观上说,经济法调整的的对象是一种社会关系,具体说有宏观调控法(或者宏观经济法)、市场规制法、经济组织法等方面。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金融财税等,市场规制法包括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方面的内容,经济组织法主要包括了公司企业法等方面的内容。   调整的对象基本上就决定了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经济的管理协调过程中会使用包括民事、行政等方面的调整手段,这并不会影响经济法的独立地位,现实的情况非常复杂,使得国家必须用多方面的手段进行调整。另外经济法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调整手段和方法,如“经济不名誉”处罚等。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经济法有明确的调整对象并辅以一定的调整方法,它就具有作为一个法部门的独立性,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若要进一步明确其部门法的地位,须与相邻的部门法加以比较,不能区别就难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涉及公私权利的问题,一方面它与民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行政联系紧密,所以准确的区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才能说明经济法的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相较而言,其他部门法就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必要,本文由于篇幅的限制,也不打算与民法和行政法之外的部门法相比较。   与民法相比较,双方调整关系的主体明显是不一样的,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经济法则是调整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管理协调关系,与人身关系无关。明确的区分经济法和民法是为了让公权利不干预私权,让市场经济按价值规律发挥最大的作用。经济法与民法并不是对立的,经济法是民法的重要补充,可以说民法是经济法的基础,经济法是民法的保障。   众所周知狭义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商法是后来才出现的特别民法。尽管有民商分离和民商合一的不同,但商法属于广义的民法是没有异议的,其基本的价值理念与民法是相同的,调整的对象仍然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脱离这点商法就不成其为民法。一般认为商法包括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这些同时又被纳入经济法的范畴,如何具体的区分商法和经济法呢?有的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考证了商法的来源,认为商法本来就是一个不十分规范的叫法,也就是说没有商法,建议把调整平等主体的部分划入民法中,而余下的划归经济法(8)。笔者以为这完全没有必要,保持民商法的现有提法已是共识,所以属于商法的相关法中可以有经济法规范,只是双方的研究角度不同,商法可以从主体资格、权力自治等方面就以规定和研究,而经济法则从经济组织、竞争规范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研究。商法与经济法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其区分关键在调整的主体不同。   与行政法相比较,二者主体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行政机关有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也就是说国家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组织者,在某些时候还是经营活动的参与者。其行使行政职能的由行政法调整,行使经济职能的由经济法加以调整。传统的行政法内容庞杂,不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并规范行政行为,一些原来行政领域的东西应分离出来纳入新的法律部门如经济法来调整,而一些未成熟又没有形成一套法律系统的法规继续留在行政法中,最终行政法调整余下的部分。所以行政法应该是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并规定公民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的行政救济(9)。因此区分经济法和行政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调整对象上看,行政法只调整发生在行政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如公安管理关系,人事行政关系等,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管理协调关系,包括产业政策管理关系,工商管理关系等。再是从调整的方法上看,经济法更广,不仅涉及有民法和行政法的方法,还有自己特有的方法,而且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上更多的是采用间接调控方式。最后,经济法规范专业性更强,更复杂。希望采纳

国际经济学报告心得体会怎么写

。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你不知道社会实践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般老师只看实践鉴定表,而报告最多只是扫一下,不会超过30秒。社会实践报告的一般格式是(资料baidu,google找):一、实践单位简介(这个混字数的,抄啊)二、实践岗位特点(把你岗位描述下,网上有,也可以按照招聘网站的要求来写)三、实践的具体工作描述(这个就是你自己知道了,就自己随便写写)四、体会与心得(这个随便抄,网上到处有,全都能凑活上。不会你就大谈团队合作或者人际交往只类的)格式就是这个。一般你把章节分清楚,老师一看差不多就过了~。目前局势下,老师都是比较宽松的,真要较真起来,很多人实习过不了

最多两千字你要3000~5000谁能弄啊

国际经济学报告心得感悟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转帖)pilgrim 发表于: 2005-7-03 14:13 来源: 考博网 (北大中心牛人的经验)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前言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离芝大经济系的期末考试只有两周不到了,我这里的很多同学都开始 “ 玩命 ” 地复习迎考。但我还是很乐意为《经济学人》投一篇出国前写的关于学习体会的稿子。因为我本科时也曾和大家一样,渴望着师兄师姐们在悠悠学习路上能多给我们一点建议和提醒,而且在这份刊物上也曾留下过我自己的歪歪斜斜的学习经济学的脚印。 放眼国际经济学界,我们复旦的经济学人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因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华人经济学家中出自复旦的远比你听说过的和想象到的还要多,你将惊诧于百年复旦所特有的培养经济学家的厚重传统!!然而,要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经济学家,又谈何容易!在芝大,我们亲眼看着一位位曾光彩照人的毕业于世界顶级名校的助教授数年拼搏之后仍不得不黯然神伤地离开芝大,留下的只是诺奖得主们轻描淡写的评语:“是的,他(她)的确很优秀,可是以芝大的标准还不够优秀。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学习经济学并不轻松,但是真的很过瘾!!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 在即将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求学之时,我有幸成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以来首位获得北大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称号的学生,心里当然感到特别高兴。转眼间我在国内接受经济学教育已有七年了,此间虽然写过一些小练笔,发表过一些小文章,但是至今我仍然不敢妄称自己是在做最严格标准上的经济学 “ 学术研究 ” ,我更愿意说这些只是为将来真正的经济学研究打基础。近年来,我们国内的经济学教学发生着跳跃性的变化,我也很幸运地从这些变化中受益。借应邀为《我在北大作学术》撰写材料的机会,我也将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说来与大家交流。 体会一、主动培养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学经济学的同学中,至今我还没有发现有谁比我对经济学的兴趣更浓。这一点总是让我觉得特别幸运和幸福,特别是在为申请出国深造准备自我陈诉材料的时候。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种兴趣使得我愿意比很多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经济学论文,攻克一道道数学与经济学习题,去感受学习经济学的快乐。 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始于本科期间读经济学国际大师们的传记故事,阅读中感受着大师们普通人的一面,让我觉得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与我们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并且发现原来这些被奉若神灵的大师们在学生时代也曾经懵懂过,失败过,甚至小心眼过,然后在良师的提点下才 “ 茁壮成长 ” ,而且这些严谨的大师们居然也很有幽默感,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激动而兴致倍增的事!正如球迷,歌迷和影迷对于球星,歌星和影星可以娓娓道来那样,我不知不觉之间也了解了大经济学家们的生活方式和研究历程,我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很幸运,在国内学习期间我总是能遇见真正做学问的良师和志同道合的益友(见我的硕士论文的英语后记)。当第一次得到著名经济学家的热情洋溢的鼓励时,当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变成经济学期刊上的铅字时,当听到电话里第一次被人误称为教授时,当第一次受邀请参加高级的学术会议时,当你的同学与朋友都觉得你将成为一名经济学家时,你自然而然地就努力起来以争取 “ 理性化 ” 师友们的 “ 预期 ” 。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 Mankiw 教授曾经说:做经济学研究本身那么地有趣,更有趣的是居然还会有人给你钱让你去做。 体会二、首先练好基本功, “ 厚积 ” 才能 “ 薄发 ” 。 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硕士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在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这些标准课程上经受过严格训练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太可能做出让国际经济学界认可的 “ 学术成果 ” 。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如果单纯追求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数量而不重视基础训练的话,那么将来的研究就有可能只是低水平重复,缺乏后劲。因为经济学比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更加接近自然科学 , 只有先学习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才可能了解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自己的创新。在担任国内一些顶尖经济学杂志的匿名审稿人期间,我经常审到一些宣称自己做出了开创性发现和成果的论文,但实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在 1950 年代就在国外基本终结了,而且甚至早已是国际上标准教科书中的内容。这充分反映了国内很多经济学人基础训练薄弱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北大学经济学的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会了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求解一道道的高级宏微观习题,去数学系上数学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大师 Lucas 教授就说过他曾学了数以吨记的数学书。客观地讲,在国内的多如牛毛的二三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不困难。我自己始终觉得在读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多去数学系听几堂随机过程或者泛函分析的课程从而充实自己的 “ 工具箱 ” 要比在国内杂志上多发表几篇文章更有意义,更有 “ 学术 ” 价值。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经济学家都是这么叮嘱我的。 体会三、抽时间多练笔,重视 “presentation” 。 一般在学完标准基础课程以后就开始在专业领域学习并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我觉得在了解基本问题和方法之后,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某些有意思的想法以规范的方式写下来,包括相关文献的综述以及对自己 “ 贡献 ” 的明确界定,然后拿给这个领域的专家教授们去求教,就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独立研究的基本功。很多时候,只有我自己先思考过了,尝试过了,然后才能恍然大悟为什么在那些经济学大师们的经济学模型中采用的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假设,才理解到为什么在某些问题上国际前沿的研究会 “ 卡 ” 在这里不动了。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而是为了学习大师们的研究方法,在练习中掌握经济学建模的基本技能。有时候对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模型进行反复 “ 临摹 ” 方能体会其内在的魔力。我自己就是这个方法的最大受益者。 写完习作以后,最好要多争取机会向老师与同学作报告 (“presentation”)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功之一。经济中心每周至少一次的海外访问学者学术报告让我不仅了解了很多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且也渐渐学到了如何做学术报告,如何从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中吸取精华。在做报告时也要掌握各种方法,这样在交流中就特别有利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扩展自己的视野并改进自己的文章。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自己有不少习作都改过很多很多遍,在很多学术场合作过报告,聆听了十几位国际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意见。当觉得自己的文章修改得差不多了,然后投给相对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的话,还可以得到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写一篇文章就扔在那里不改了,或者直接投给二三流的杂志,那么其实是很可惜的事。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如果不善于或者甚至不会做学术报告,而只是自己独斟独酌的话,那么研究水平就会大大地落后。 经济学论文在强调逻辑严谨,行文规范的同时,也要求文字流畅。 Mankiw 教授就曾说到他本科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写作课对他后来的经济学写作非常有益处。在经济中心我比较早地开始尝试用英语写论文,包括后来的硕士论文。一方面因为我觉得英语是世界顶级杂志的唯一接受语言,另一方面经济中心所有老师都是海外博士的优势使我更加珍惜机会向这些老师们学习英语写作。这对于任何非英语国家的经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训练。 在经济中心的三年对我来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第一年的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基本上剥夺了自己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第三年要完成申请出国留学的一整套纷繁的程序。之间还要抽空考完 TOEFL 和 GRE 甚至 TSE 。所以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练习经济学写作并且能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在国内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论文周期通常要半年以上,在国外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周期至少为 1 年两年。所以能耐住苦,挤时间,愿意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的确是一种对自己意志和兴趣的考验。 体会四、多与经济学家交流甚至合作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要勇于并善于向老师们请教。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理论研究重心,所以多多听取各位经济学者的教诲特别有利于寻求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风格,及时认识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详细地了解优秀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遇到理论困难时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举世闻名的经济学大师,像 Tom Sargent, Paul Romer, Richard Nelson 等美国教授指点我学习数学,热情地评论我的论文初稿时,我的学术自信心与兴趣都陡然提高。与林毅夫老师合作写论文又让我切实地感受并学习他那种重视对现实的观察与归纳能力,与赵耀辉教授讨论问题让我认识到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与陈平老师的对话则提醒了我不要放弃从其他学科汲取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尝试,等等。与经济学家的交流与接触还有利于增进自己对国内外经济学术界的了解,有利于制定适合自己的比较长期的学习与研究规划,避免走前人的弯路。 --------------------------------------------------------------------------------* 作者系 96 级世界经济系本科, 2000 年免试直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3 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获得第五届 “ 许继杯 ” 北京大学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以后应邀撰写的材料《我在北大作学术》稍加改编而成的,所以主要侧重于研究生经历。不过希望本科的学弟学妹们觉得阅读的收益仍然大于成本。

一、 专业介绍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本专业主要培养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进出口谈判和撰写各种函电、缮制进出口业务单据的能力;跟单、报检、报关、货代业务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运用互联网从事国际电子商务的能力。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与实践环节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外贸英语、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金融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贸地理、外贸业务模拟、外贸制单和外贸业务综合实习等。  2、行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 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7亿美元,2003年进出口总值达到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56万亿美元,中国成为进出口贸易大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3、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数量上严重缺乏外贸人才的实际,而且在仅有的外贸人才中能够从事基础外贸实务的人才是少之又少,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势必加剧。外贸实务型人才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趋势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断层,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国际贸易的长远需求,势必阻碍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这样,对于注重能力与素质培养、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的教育,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对于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外贸实务人才的需求将是巨大的和长远的。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在中、小工商业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 就业范围(方向)  本专业培养出的大专学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集中在国际贸易基础工作上, 亦可拓展到进出口企业和具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较宽的就业面。  四、 就业岗位  (1)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2)从事各类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3)从事各类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4)从事各类专业的报关、商检、监装、货运代理、承运货物等外贸服务工作;  (5)从事对外贸易业务保险、 外汇银行、结算等岗位工作;  (6) 从事各类涉外型的企业、机构初级财务工作及业务管理工作;  (7)从事国际贸易口岸(港口、空港)相关工作;  (8)从事国际市场调研、策划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的辅助性工作。  五、 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1)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管理、法律和人文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知识;  (3)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  (4)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能力结构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正确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3)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备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运用互联网从事国际电子商务的能力;  (5)运用英语参与进出口谈判和各种函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工作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6)具备独立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制单、跟单、报检、报关和核销等工作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技能结构  (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2)运用计算机从事国际电子商务技能;  (3)运用英语从事进出口商务谈判技能;  (4)运用英语进行各种外贸函电的写作技能;  (5)具有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对应的其他技能。  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社会公德,守法、诚信、明礼;  (2)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务实创新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六、学习规划    (这个自己规划吧)

你好,答主是正在学习该专业的本科生。学习这一门专业有什么体验,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的话,那就是忙,用两个字来总结的话,那就是有趣。这个专业因为带了国际两个字,所以听起来真的十分高大上,其实,从这两个字也可以看的出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专业是面向世界的,好像地球都握在我们手中一样。如下图所示:所以其实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掌握世界上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经济大事件,掌握国际经济形式,当时不只是经济,政治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等都需要了解。我们要掌握许多技能,除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我们还需要有良好的英语素质流利的英语口语,市场调研,谈判的技巧等等。但是我们的课程也特别有趣,我举两个例子吧,我们学了金融学这门课程之后,通过老师讲的一些知识,加上自己的融会贯通,我自己尝试理财,买定期,买基金,我觉得这是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之前我在学会尝试与瞬息万变的世界接轨。第二,我们学习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课程叫商务谈判,记得当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叫《商道》的电视剧,当然是剪辑过得,从那个里面我们学习了很多商务谈判的知识,方法,比如说如何定价,如何讨价还价,swot方法等等,这让我受益匪浅。最最最有趣的是我们有许多去国外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去埃及,去新加坡等地交流。我觉得一旦你的专业性粘上了国际两个字,就一定要出去多走走,特别是要出国多看看。这并不是说我崇洋媚外,而是,国际这两个字代表的就是开放是走出去,去交流访学,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去初步感受到国际是什么,才能够不故步自封。我们的校长曾经带领我们去埃及访学。学习的许多课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很大关联,需要具备经济,贸易,投资等行业的知识点。

鉴于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和优势,这一目标完全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的前景会更加光明。从经济潜力看,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需求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投资亦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虽然近三年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绝非没有扩大投资的空间。从人均投资规模看,尤其是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所孕育的潜在投资需求,完全能够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纵深空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