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节日的杂志有哪些

发布时间:

关于节日的杂志有哪些

个问题可以在嗯淘宝或者是天猫上搜索一下,然后相关春节的读物有哪些就会有的。

新年-New Year’s Day 春节-Spring Festival 三八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五一节-May Day 五四节-Chinese Youth Day 六一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八一建军节-Army Day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A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国庆节-National Day 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年画-New Year pictures 剪纸-paper-cuts 除夕-the New Year’s eve 守岁-stay up late on the New Year’s eve 放鞭炮-let off fire crackers 拜年-pay a New Year visit 团圆饭-family reunion dinner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元宵-sweet dumplings 花灯-festival lantern 灯谜-lantern riddle 龙灯-dragon lantern 扫墓-sweep graves of one’s ancestors or loved ones 祭祖宗-offer scarifices to the ancestors 踏青-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 赛龙舟-dragon-boat racing 赏月-appreciate the glorious full moon 九九重阳节-Double Ninth Day 赏菊-admire the beauty of chrysanthemum

百度

汉风弄晴 汉风时尚

关于中国节日的杂志有哪些

1、《金枝》是一部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书名由古罗马神话传说而来,该书中文版大概88万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将这些涉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包括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尤其是巫术、禁忌等)的丰富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来2、《古代社会》是概括人类起源到比较晚近时代文化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的第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该书中文版大概118万字作者一方面将人类社会从形成时起直到希腊和罗马时代所发生的事情按编年体加以论述;一方面用概念和原理去解释这些事情恩格斯根据《古代社会》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民俗解析》本书系美国著名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阿兰邓迪斯教授40余年来的著述精华,共收录不同时期的12篇文章,内容涉及现代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民间故事的母题和类型学研究以及对故事、童话、谚语、谄媚语、传说、游戏等民间文化形式的精神分析学阐释,能够准确反映当代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新成果该书中文版大概25万字4、《伏羲考》是闻一多先生最据代表性的神话研究著作,也是一篇对中华民族根本神话根本神话的研究杰作此书融通了中外方法,对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成为中国神话学的经典名篇而《端午考》等七篇,亦是闻一多先生神话学研究的代表作品,代表了上个世纪前期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成果全书15万4千字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书中在解释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全书54万字6、《中国鸟信仰:关于鸟化宇宙观的思考》运用文献、考古与田野相结合的三重文化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人崇鸟信仰的渊源、现状以及鸟化宇宙观该书内容详实、环环相扣,不仅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而且穿插了丰富的第一手田野资料,比如传说故事等,另外还配有多达373幅的精美图片,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7、应该是《风物考》吧?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册展现中华风物的图书它对古代社会迄今的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习俗的许多方面都有涉及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史、社会史、风俗史、考古学、民族学、地理学以及典章制度、社会进化等许多方面,既侧重于物质文明史,又沟通着与社会文化的横向联系8、平章起编著的《成年仪式的德育功能研究》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将成年仪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青春礼、封建社会的成人礼和现代社会的成年礼与此相适应,按成年仪式的各种仪式标志不同又将其划分为身体标志、衣着佩饰和象征性标志等不同的类型,并提出原始青春礼是以身体标志为主的仪式性活动,宗法成人礼是以衣着佩饰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现代成年礼是以象征符号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本书还从结构、非结构和反结构的三维结构角度,研究了成年仪式的基本结构及其人格净化功能、地位逆转与平衡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本书的基本框架就是从成年仪式的结构功能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原始青春礼的宗教信仰功能;奴隶和封建社会成人礼及其宗法教育功能;现代社会的成年礼及其思想道德文化的认同功能 9、《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这本书不是很了解10、《礼仪中的美术》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11、董晓萍老师的《说话的文化》站在中国民俗文化变化的前沿,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时尚和新变化,与历史和现实对话,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全书在处理文献与现实,国内与国外民俗文化的关系上尤有独到之处,它打破了“一国民俗学”的界限,使理论命题关照了历史与现实的方方面面,将说话文化的艺术表演、经济生活、社会基础、节日内涵借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引导人们走近民俗学,认识身边的生活及其含义

百度

阳历节日: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农历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关于节日的杂志有哪些内容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 欢度春节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1]    年与夕的动漫标准像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春节的相关读物一般有关于我们文化的一个宣传,你可以去书店看看这方面的书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标题:花好月圆,人团圆

关于节日的杂志有哪些图片

可以看一些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杂志,或者是看一些地方的报纸,再或者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都有记载。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春节的相关读物有村里。也可以上网购买书籍

时尚杂志排名榜第1名:VOGUE《VOGUE》杂志成立于1892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杂志品牌之一,被公认为全世界最领先的时尚杂志。《VOGUE》杂志介绍世界妇女时尚,包括美容、服装、服饰、珠宝、保健、健美、旅行、艺术、待客、名人轶事和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时尚杂志排名榜第2名:ELLE世界时装之苑ELLE是全球最畅销的时尚类女性杂志。《 ELLE》出版遍布全球,内容涵盖生活不同层面,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流行时尚情报,包括全球最新的潮流时装、美容产品以及流行趋势,网罗最 新和最丰富的资讯,覆盖现代女性时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饮食、旅游、健美、事业和人际关系等,以跨媒体实现开放、时尚、创新娱乐的理念,第一时间将流行情报带给读者。

关于节日的杂志名字有哪些

春节的相关读物一般有关于我们文化的一个宣传,你可以去书店看看这方面的书

可以看一些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杂志,或者是看一些地方的报纸,再或者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都有记载。

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 1月第一个星期日:黑人日 1月5~6日:小寒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麻风病日 1月20~21日:大寒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月4~5:立春 2月7日:国际声援南非日1964 2月10日: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情人节 2月15日:中国12亿人口日1995 2月18~19:雨水 2月21日: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 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月1::国际海豹节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3月5~6:惊蜇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月17日:国际航海日 3月18日: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0~21:春分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种族歧视日, 世界睡眠日 世界儿歌日 3月21日月圆后(当天不月圆时,延后到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31日:安全教肓日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4月1日:愚人节 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3~4日: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4月4~5:清明节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世界无烟日 4月20~21:谷雨 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莎士比亚日 4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世界儿童日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 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4日:中国青年节 5月5日:全国碘缺乏病日 5月5~6:立夏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5月19日:全国助残日 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1990 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1993 5月20~21:小满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1990 5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牛奶日1961 5月30日:中国五卅运动纪念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草日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国际儿童电影节 6月5日:国际环境保护日 6月5~6:芒种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1日: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2001 6月21~22:夏至 6月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6月30日:世界青年联欢节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国际建筑日 香港回归日 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3日:国际合作节 7月7日: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7~8:小暑 7月11日:世界50亿人口日1988 7月22~23:大暑 7月26日: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 7月30日:非洲妇女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国际合作节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6日:国际电影节1932 8月8日:中国男子节(爸爸节)1988 8月7~8:立秋 8月23~24:处暑 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 9月7~8:白露 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扫盲日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17日:国际和平日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9月20日:国际爱牙日 9月23~24:秋分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2000 世界海事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国际音乐节 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7日:国际住房日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世界视觉日 国际左撇子日 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8~9:寒露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1884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3~24:霜降 10月24:联合国日 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8日:世界男性健康日2000 10月31:万圣节 世界勤俭日 11月2日-----万灵节 11月7~8:立冬 11月8日:中国记者日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1日:光棍节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国际大学生节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1996 世界问候日1973 11月22~23:小雪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1986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国际志愿人员日 世界弱能人士日 , 12月7~8:大雪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 诺贝尔日 12月11日:世界防治哮喘日1998 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1936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 12月15日: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 12月21~22:冬至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圣诞节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 12月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农历节日: 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二月初二::春龙节(龙抬头) 畲族会亲节 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杆节 三月十五::佤族播种节 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四月初八::牛王诞 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傣族泼水节 四月十八::锡伯族西迁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五月十三::阿昌族泼水节 五月二十二: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五月二十九::瑶族达努节 六月初六::晒衣服 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七月初七::女儿节 七夕情人节 七月十三::侗族吃新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盂兰盆会 普米族转山会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十月初一::祭祖节 十月十六::瑶族盘王节 十一月二十:黎族年、 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月二十三:小年 腊月最后一天:除夕

《VOGUE服饰与美容》——中国时尚杂志的翘楚推荐理由:《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秉承《VOGUE》一贯的理念:聘用最专业的编辑人员;结合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起用最具才华的摄影师与模特来创造市场上最高质量的杂志。《VOGUE服饰与美容》的定位与其他杂志不同,她是中国唯一的一本面向年轻时尚女性读者的百分之百展现时装、美容和时尚生活方式的杂志。《瑞丽服饰美容》——专业服装美容杂志推荐理由:《瑞丽服饰美容》主要内容简介:最有节日气氛的漂亮穿搭30Davs、复古淑女BAG让冬天气质出众、来自瑞丽的邀请函——做今年最美的你、顶级美妆课堂、圣诞双生花、好感妆容、相信裸妆的“杀伤力”、美容最优品、159款华丽限量品等。《世界时装之苑》——专业时尚品牌推荐理由:《世界时装之苑》为世界著名杂志《ELLE》的中文版介绍流行时装、内容涵盖生活不同层面,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流行时尚情报,包括全球最新的潮流时装、美容产品以及流行趋势,网罗最新和最丰富的资讯,覆盖现代女性时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饮食、旅游、健美、事业和人际关系等,以跨媒体实现开放、时尚、创新娱乐的理念,第一时间将流行情报带给读者。《米娜mina》——人气女性服装杂志推荐理由:《米娜mina》杂志系由日本著名出版业者主妇之友出版社独家授权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的全新形态女性休闲时尚杂志,也是一本“专注于自己的流行”的时尚杂志。她致力于推荐从日本原宿街头兴起的“混搭”休闲服饰风格,这股潮流风格,不仅影响了近几年的日本、也给台湾和香港的年轻人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时尚概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