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怎么样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扩展资料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包括:敦煌学、藏学、徽学。1、敦煌学是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的职责。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义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藏学又称藏学、西藏学。是研究中国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中国50年代开始有组织地系统开展藏学研究。50年代初集中中国许多高校和研究机关的藏学专家赴西藏对藏族地区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宗教哲学、音乐戏剧、建筑雕塑等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考察,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藏学研究大步发展。中国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藏学研究机构50多个,创办了《西藏研究》、《中国藏学》、《中国西藏》、《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30余种藏学学术期刊。和外国藏学研究比较,中国藏学研究有其突出优势和特点。实地考察、实物研究和口头流传资料的收集,藏、蒙、汉多民族学者的携手合作研究等是国内藏学研究的有利条件。因而,国内藏学不限于文献资料的研究,也不限于对藏族作“史”的研究。对青藏高原考古、西藏的现实与发展、藏族风情习俗、藏医科技等课题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3、徽州学简称徽学,现代意义上的徽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是指以徽州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的、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种理念和学说的总和。徽学作为“学”,它是一种能正确地、合理地呈现客观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系统知识的学问、学理和学说。徽学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此后的研究经过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到建国前为初步接触有关史料、少数个人研究阶段。(2)、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为研究逐步展开阶段。建国后,学术界对徽学研究又有发展,研究人员多了起来,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但这一阶段在1966-1976年间形成绝响。(3)、从文革结束至1993年为徽学学科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徽学逐步引起全国学术界的重视,并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史料不断得到整理搜集,研究由浅入深,并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1993年全国首届徽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徽学开始走向全国。(4)、1994年至今为徽学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先后召开了四次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使徽学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襄举的学术事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扩展资料地域文化的发展途径第一,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以欺消费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第二,必须坚持其真实性,准确性,不然就失去了编史修志意义,失去了地方志存在的价值;对旧《志》及新编《志》中的史实错误,必须坚决纠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人为地制造和杜撰历史,即使它有可观的经济开发价值,也要坚决摈弃。第三,把旅游、经济开发、广告宣传,与编修地方志工作严格区分开来。对前者,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虽有义务著文阐清历史真实情况,但无权也无法干涉;对后者,即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必须坚持“史德”、“史识”,秉笔直书,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也就是维护地方志的历史地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我觉得对普通人,意义不是非常的大。这是没有衣食无忧以后的人考虑的。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而“地域文化”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学术理论界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与会者认为,欲研究“地域文化”,首先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界定。有学者提出,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怎么样啊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以欺消费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扩展资料:地域文化的特点:1、方言文化中国的方言数不清楚,尤其是南方(因为多山区交通闭塞不便利,所以方言较多)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2、饮食文化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食则不同。如西藏的酥油茶 à 主要是取材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当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3、民间信仰宗教意识比较淡薄是中国人的习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信仰。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强的地域性。4、民间建筑寺庙、宝塔、衙门= 公共建筑 = 讲究排场与等级,不能反映地方实际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建筑材料等)一些地方住窑洞,是地理条件决定的。5、环境不同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地理差异大、物质基础差异大、生活习惯差异大中国南北的文化差异很大,自然条件不同,所以中国被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6、移民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移动很多,流动人口对当地文化不一定有归属感,而移民则不同,会有所接纳。移民接纳或者改变当地的文化。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华夏先民南下,将中原文化扩展到全国。7、区划影响中央集权之前,分封割据是主流。西周分封71个诸侯国,因为当时的交流不便利,中央无法直接管理地方。8、民族分布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这些报纸不要随便订,都是搞钱的,可以自己去找些有兴趣的看看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创新的理论思维,既是地域文化研究的灵魂,也是地域文化保持蓬勃活力的重要保证。惟有站在时代高度,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拓展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才能把地域文化研究推上新的水平。扩展资料: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会长期保存。因为大家知道中国是个大国,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大的面积里面,你看,包含了很多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怎么样投稿

去天使领域论坛,浮云殿版块有很多靠谱的约稿,其中中学生杂志和青春杂志特别适合大学生投稿,最近还有一些关于大学的图书收稿,也特别适合大学生投稿,你按照约稿投稿试试,中稿了就有稿费,回望筑版块是文化公司出版社,有长篇可以投了试试看,运气好可以出书,也有稿费,如果新手水平不行,可以去其他版块看看别人的作品交流评价避免一些新人的硬伤,提高写作水平,知道很多靠谱的投稿信息,多写多改多投就慢慢有名气了。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以欺消费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扩展资料:地域文化的特点:1、方言文化中国的方言数不清楚,尤其是南方(因为多山区交通闭塞不便利,所以方言较多)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2、饮食文化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食则不同。如西藏的酥油茶 à 主要是取材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当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3、民间信仰宗教意识比较淡薄是中国人的习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信仰。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强的地域性。4、民间建筑寺庙、宝塔、衙门= 公共建筑 = 讲究排场与等级,不能反映地方实际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建筑材料等)一些地方住窑洞,是地理条件决定的。5、环境不同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地理差异大、物质基础差异大、生活习惯差异大中国南北的文化差异很大,自然条件不同,所以中国被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6、移民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移动很多,流动人口对当地文化不一定有归属感,而移民则不同,会有所接纳。移民接纳或者改变当地的文化。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华夏先民南下,将中原文化扩展到全国。7、区划影响中央集权之前,分封割据是主流。西周分封71个诸侯国,因为当时的交流不便利,中央无法直接管理地方。8、民族分布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需求及策略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由于传承人的观念与知识背景不同,口耳相传方式的不确定性,且融入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发展至今,有着强烈的传承需求,并且这种传承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亟须教育的支持,从高校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中小学教育都可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一)非遗的传承亟须专门研究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是紧迫的,而高校在信息型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高校在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地域文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需要系统化、深入化、条理化,就需要有着坚实理论支持的专门人才来进行,高校承担其理论研究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结合高校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完善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途径。(二)非遗的传承需要职业教育的实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仅仅有专门研究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技艺传承方面也更需要职业人才的培养,故而,在中职教育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职业教育群体作为实践型人才的培训基地,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资源,增加地方文化特色课程,不仅使中职教育有了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课程体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学有所“承”。(三)非遗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地域文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可,只有从基础教育抓起,才能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让儿童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热衷,自发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儿童时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教育,是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也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一种教育需求。二、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繁重,需要理论研究和田野考察相结合的学术与科研工作的鼎力支持,高校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与文化专家要积极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但是这样的专门人才是凤毛麟角的。因此,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域文化研究基础上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尤其要在艺术教育中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使艺术教育的课程在审美基础上具有文化特性,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激发儿童热爱家乡文化的兴趣与传承家乡文化的动力,使儿童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发的热爱与热衷。“ 其次,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逐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从文化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理论剖析,让中职学生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增加传承人的文化素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具系统化和科学性,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传承工作,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良性循环。

天使文化杂志新杂志正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文,你可以试试哦。

地域文化研究杂志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扩展资料地域文化的发展途径第一,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以欺消费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第二,必须坚持其真实性,准确性,不然就失去了编史修志意义,失去了地方志存在的价值;对旧《志》及新编《志》中的史实错误,必须坚决纠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人为地制造和杜撰历史,即使它有可观的经济开发价值,也要坚决摈弃。第三,把旅游、经济开发、广告宣传,与编修地方志工作严格区分开来。对前者,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虽有义务著文阐清历史真实情况,但无权也无法干涉;对后者,即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必须坚持“史德”、“史识”,秉笔直书,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也就是维护地方志的历史地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扩展资料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包括:敦煌学、藏学、徽学。1、敦煌学是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的职责。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义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藏学又称藏学、西藏学。是研究中国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中国50年代开始有组织地系统开展藏学研究。50年代初集中中国许多高校和研究机关的藏学专家赴西藏对藏族地区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宗教哲学、音乐戏剧、建筑雕塑等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考察,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藏学研究大步发展。中国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藏学研究机构50多个,创办了《西藏研究》、《中国藏学》、《中国西藏》、《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30余种藏学学术期刊。和外国藏学研究比较,中国藏学研究有其突出优势和特点。实地考察、实物研究和口头流传资料的收集,藏、蒙、汉多民族学者的携手合作研究等是国内藏学研究的有利条件。因而,国内藏学不限于文献资料的研究,也不限于对藏族作“史”的研究。对青藏高原考古、西藏的现实与发展、藏族风情习俗、藏医科技等课题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3、徽州学简称徽学,现代意义上的徽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是指以徽州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的、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种理念和学说的总和。徽学作为“学”,它是一种能正确地、合理地呈现客观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系统知识的学问、学理和学说。徽学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此后的研究经过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到建国前为初步接触有关史料、少数个人研究阶段。(2)、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为研究逐步展开阶段。建国后,学术界对徽学研究又有发展,研究人员多了起来,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但这一阶段在1966-1976年间形成绝响。(3)、从文革结束至1993年为徽学学科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徽学逐步引起全国学术界的重视,并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史料不断得到整理搜集,研究由浅入深,并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1993年全国首届徽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徽学开始走向全国。(4)、1994年至今为徽学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先后召开了四次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使徽学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襄举的学术事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要宏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以欺消费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扩展资料:地域文化的特点:1、方言文化中国的方言数不清楚,尤其是南方(因为多山区交通闭塞不便利,所以方言较多)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2、饮食文化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食则不同。如西藏的酥油茶 à 主要是取材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当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3、民间信仰宗教意识比较淡薄是中国人的习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信仰。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强的地域性。4、民间建筑寺庙、宝塔、衙门= 公共建筑 = 讲究排场与等级,不能反映地方实际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建筑材料等)一些地方住窑洞,是地理条件决定的。5、环境不同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地理差异大、物质基础差异大、生活习惯差异大中国南北的文化差异很大,自然条件不同,所以中国被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6、移民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移动很多,流动人口对当地文化不一定有归属感,而移民则不同,会有所接纳。移民接纳或者改变当地的文化。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华夏先民南下,将中原文化扩展到全国。7、区划影响中央集权之前,分封割据是主流。西周分封71个诸侯国,因为当时的交流不便利,中央无法直接管理地方。8、民族分布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域文化

名作欣赏杂志的出版地是山西省太原市,主办单位为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征稿对象:各大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硕士生;中学语文研究人员及中学语文教师;文学评论者、书画理论研究者;社会各行业中的人文学者等。征稿内容:《名作欣赏·评论版》以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及思潮流变为主要内容,兼及外国文学、艺术作品赏析。内容层面,栏目包括作家研究、作品研究、地域文学研究、性别世界、小说论丛、文苑经纬、诗文评鉴等;作者层面,栏目包括雏凤清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之声、青年学人(讲师、副教授)、院校平台、项目呈现等。本刊愿在第一时间刊布您最新的学术成果,尤其欢迎独出机杼,别具手眼的宏文佳构。欢迎各类社科基金、主题性系列研究稿件。《名作欣赏·学术版》以人文学科前沿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兼及作家、作品研究及思潮流变。内容层面,栏目包括作家研究、作品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影视观察、语言之思、艺术广角、性别世界、小说论丛、文苑经纬、诗文评鉴等;作者层面,栏目包括雏凤清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之声、青年学人(讲师、副教授)、院校平台、项目呈现等。本刊愿在第一时间刊布您最新的学术成果,尤其欢迎独出机杼,别具手眼的宏文佳构。欢迎各类社科基金、主题性系列研究稿件。征稿要求:要求引用率控制在20%,有学术不端嫌疑的请勿投稿,若由此引起不良后果责任自负。本刊文章体例如下:正(副)标题,关键词、摘要、正文、基金项目、注释或参考文献;文中注释号阿拉伯数字顺延,出处相同者文末置于一处,注释页码均放置文后注释中(具体格式见以下例文)。为了对您和读者负责,引文一定要与所引版本核实,确保准确无误。稿件字数以3700字左右(约2个版面)、5700字左右(约3个版面)、7700字(约4个版面)、9700字(约5个版面)为宜。最少两个版面。请将您的详细地址、邮编、电话,附于文后,以便本刊与您联系。

区域研究杂志怎么样

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不是北大核心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是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2年。本刊始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本学科发展,突出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特色,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是一所研究机构。主要做研发、教育、培训、评价。研究范围涉及经济、社科、科技、教育、医疗卫生、能源、交通、宗教、文化艺术等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独立从事相关的学术活动,具有自主的专业技术。

SSCI和CSSCI含金量更高的是:cssci。ssci是国际社科核心,cssci即南大核心。如果在国内单位学习或者上班,大部分单位更通行cssci的认定标准,但是也有个别华侨性质的高校也注重ssci的认定。含金量上来说,两个系统中的顶级核心杂志的认可度相当,甚至cssci>ssci。但是在涉及外国研究,比如世界历史方面的研究的时候ssci>cssci。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SSCI是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一个简称。《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