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金陵不错,你可以去梅兰网上了解这2个学校的资料

文学思潮和价值论研究《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转载1988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选登《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念系统论纲》,《文学评论》1989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表现主义文学的兴起与高涨》, 《文学评论》199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嬗变与消退》 《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中国现代文学价值选择的启示意义》(1/2) 《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理想人格”设计概观》, 《文艺研究》198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与文学价值体系重建》(1/2)《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卡片摘录《论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与真理之冲突》(1/2) 《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4期转载,《文艺报》、《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辑刊》等摘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1世纪年度评论----2004年文学评论》转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社科纵横》1997/3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文艺理论》转载《20世纪中外表现主义戏剧关系研究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3《生命过程的解释与反抗困境的努力-----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特质与价值意蕴》《甘肃社会科学》5 ;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文学角色的喜与悲----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机遇与难题之一》,《飞天》1989/6《神圣与世俗的背反---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机遇与难题之二 》,《飞天》1993/11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念系统的动态描述》, 《西北师大学报》1990/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讫时间与历史分期 》,《甘肃社会科学》1992/4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人格观念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现代的嬗变》《西北师大学报》1992/3《人类性要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定位》(1/2) 《南开学报》2003/6《审视作为历史“中间物”的“他们”及其文艺理论“遗产”》《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6期《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总结与反思》《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系统与传统文学价值观》《科学 经济 社会》2006年2期《关于21世纪中国文学价值重建的思考》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6期中国文学原型研究《试论中国文学原型系统》(署名程金诚) 《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的意象象征系统》 ,《甘肃社会科学》1994/5《传统文学原型的置换----“五四”文学意象新解 》,《兰州大学学报》1994/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意境与原型 》,《社科纵横》1996/1《新诗的困惑与原型的置换 》,《海上论丛》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原型”概念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3/2 《五四文学原型的变体 》,《西北师大学报》1993/5《论中国现代内倾型作家》, 《甘肃高师学报》1《阴阳原型与中国叙事模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12《中国文学原型研究二题》,《美学与艺术评论》第5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文艺理论和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发展与进步区分说》(署名程 亘) 《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重识中国彩陶艺术价值》 《文艺研究》2001年第6期中国大学人民报刊复印资料《造型艺术》转载《显现与对话 》,《文艺研究》1994年第5期。《文艺理论体系的调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3期。《文学价值论的哲学特性及其几个重要问题》(1/2) 《兰州大学学报》2003/3《文学价值体系重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4期, 《新华文摘》2005年4期“论点摘录”《文化与学术:异邦的新声与启迪》, 《甘肃社会科学》2004/1 《打开俄罗斯文化的窗户》, 《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5日《观古今于须臾 笼天地于形内》(画评) 《江苏画刊》1994年第9期《中国西部艺术的独特品格和风度》,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1《论中国西部独特艺术及其研究思路》, 《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5期《论中国西部独特艺术的文艺人类学价值》, 《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3期《人在早期艺术中的投影----中国彩陶人形器涵义解读》,《艺术学》第3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汉译俄罗斯学术丛书“总序”》,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英雄史诗的起源》(中文译本)序 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出版。《她的灵魂始终是沉默的---<祝福>两个细节的被误解与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雪莲》1983/3《论茅盾的“新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兰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茅盾研究》1983年4期转载《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甘肃社会科学》1989年5期。《近年来国内林语堂研究综述》(1/2)《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1/2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清平世界里的暮色人生 》,《飞天》1987年第6期。《令生者无怨 使死者无憾---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 《飞天》1998年3期。长篇小说《金瓯缺》评析 《中国当代百部长篇小说评析》,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解构重释与整合重建 》《南方文坛》2001/5《地域性的借重、突破与超越---评长篇小说<雪葬>》 《飞天》2003/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长篇小说的繁荣与缺失》, 《飞天》2006年第7期《向世界报告中国西部的伟业——读报告文学<跨越梦想>》《飞天》2006年8期评吴小美等人《鲁迅与东西方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第4期学术著作《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系统1900-1949》,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原型批判与重释》,东方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文学原型论》,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远古神韵--中国彩陶艺术论纲》,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国西部艺术》,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西方原型美学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与徐行言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大学人文导读》(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文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国新时期散文研究资料》(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主编之一),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关注中国西部丛书”(“十五”国家重点选题)6部,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合著),上海古迹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国现代主义寻踪》(合著),学林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参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出版《简明鲁迅词典》(参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茅盾年谱》(多人编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出版。《审美学教程》(参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程金城文存”7部,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主管、天水市行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官网

金科非常不错,江宁那边好点。最好是商学院

当然有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一般都来自各省行政管理学院。每个省几乎都有行政管理学院,北京有“国家行政学院”。不但可以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还可以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对此专业有兴趣的考生或用人单位,可以自行登录各省的“行政管理学院”校网,或“国家行政学院”官网,获取相关的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信息。

当然是金陵的好了,希望楼主喜欢哦!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2002年6月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会第二届学报评优活动“质量进步奖”。

已下载,怎么发给你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浅论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 要:面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利导,更新观念,长善救失,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文化,体现的是高校成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们文化选择的多元性。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与社会要求和期待发生冲突的非主流文化;二是与社会要求和期待相背离的文化,也就是“反主流文化”。一般来说,主流文化规定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而非主流文化对整体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实证研究:对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 2006年5月,笔者在本校范围进行了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在全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率97%,有效回收率100%。问题涉及网络文化、宿舍文化、外来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 1.网络文化方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12300万网民中,在校大学生占到7%。可见,上网在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2.宿舍文化方面 可以看出,在当前大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娱乐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并且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快餐性、时尚性和猎奇性。 (二)理论探讨:高校非主流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 1.积极影响 (1)非主流文化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使他们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2)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价值主体意识。非主流文化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而这种理性精神正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 (3)非主流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广泛的交往,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由于非主流文化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真实情感和个性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交往活动,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交锋、碰撞。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并使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突出表现在个性自由与传统约束的矛盾、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矛盾、强调个人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矛盾、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的矛盾等方面。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大学生思想易产生焦虑和迷茫,而焦虑与迷茫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这就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对。 (2)非主流文化的消极面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其主要表现是:非主流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非主流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其消极面也会使有些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 (3)易造成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支援西部、见义勇为等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认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抄袭作业的现象却层出不穷。

网络

浅论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 要:面对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利导,更新观念,长善救失,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文化,体现的是高校成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们文化选择的多元性。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与社会要求和期待发生冲突的非主流文化;二是与社会要求和期待相背离的文化,也就是“反主流文化”。一般来说,主流文化规定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而非主流文化对整体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实证研究:对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 2006年5月,笔者在本校范围进行了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在全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率97%,有效回收率100%。问题涉及网络文化、宿舍文化、外来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 1.网络文化方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12300万网民中,在校大学生占到7%。可见,上网在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2.宿舍文化方面 可以看出,在当前大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娱乐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并且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快餐性、时尚性和猎奇性。 (二)理论探讨:高校非主流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 1.积极影响 (1)非主流文化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使他们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2)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价值主体意识。非主流文化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而这种理性精神正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 (3)非主流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广泛的交往,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由于非主流文化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真实情感和个性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交往活动,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交锋、碰撞。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并使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突出表现在个性自由与传统约束的矛盾、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矛盾、强调个人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矛盾、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的矛盾等方面。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大学生思想易产生焦虑和迷茫,而焦虑与迷茫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这就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对。 (2)非主流文化的消极面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其主要表现是:非主流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非主流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其消极面也会使有些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 (3)易造成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支援西部、见义勇为等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认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抄袭作业的现象却层出不穷。 二、思考与对策 (一)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大学校园里,无论地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无论是学科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不能用主流文化或者本土文化去替代它、挤占它。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相互融合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对待非主流文化,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和承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努力为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文化选择,要加强沟通和引导,提高学生文化鉴别力,从而自觉地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 面对多元文化生态和多元价值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决抵制反主流文化和种种错误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进行文化选择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采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更易于接受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 (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要正确把握社会期待与大学生主观需求之间的差异,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在这个切入点上做文章,做到既能实现教育目的,又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其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采取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注重交流和沟通,避免强制性的说教;最后要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和鉴赏力,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四)挖掘非主流文化中的育人因素,为高校价值观教育所用 有的非主流文化本身就具有很明显的积极教育意义。比如很多学校通过评比文明宿舍、优秀宿舍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建设健康的宿舍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利用了宿舍文化中的育人因素。 借用非主流文化的一些形式,注入主流价值观教育内容,有利于增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非主流文化之所以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肯定有其可取之处。比如说有些非主流文化内容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形式很新颖,很吸引人。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包装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教育,使得高校价值观教育更能为大学生所接受。很多学校成立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各种学术性学生社团,就是一种把主流价值观教育与社团文化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丁钢.当前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变迁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2〕魏小琳.论亚文化及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3〕武艳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及特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4〕韦春北.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象、影响以及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2). 〔5〕刘军.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新变化的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4(3). 〔6〕邓彦,王萍涛,钟添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4). 〔责任编辑:东 升〕

河北行政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你好 你的文章要是很好很好的话 最权威得nature和science 祝你好运……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2、 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公报 --- 美国3 、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评论--- 美国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行为与大脑科学 --- 英国5、 Psychological reports心理学报告--- 美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