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聊城大学学报投稿格式要求高吗

发布时间:

聊城大学学报投稿格式要求高吗

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4)。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你真有兴致 你什么题目 我关注你

1 投稿范围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科研成果。中国及地方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各种会讯和活动消息。2 栏目设置设有特约综述、专题介绍、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教学研究、干细胞研究、探索·发现、新星汇、热点评析、学会动态等栏目,并可根据实际需求开辟新的栏目。3 栏目要求专题与综述:深入评介细胞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某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要求选题重要新颖、评述精辟、注重时效性和前瞻性,论文要求配1幅以上图表。尤其欢迎以本实验室研究工作为基础的高水平综述与专论。研究论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数据完善和创新性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研究简报:具有首报意义、为争取时间以简报形式发表的阶段性原始研究工作报告。技术与方法:针对细胞生物学领域某一研究方法或某项实验技术的有创新性的、实用性的改进报道。教学研究:针对细胞生物学及相关科学领域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的交流。探索·发现:对某一领域探索性研究最新发现的阶段性报道。新星汇:为新创建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提供介绍、交流工作的平台。4 文字要求可用中文撰写,附较为详细的英文摘要;也可用英文撰写,附中文摘要。无论用何种语言撰写,均要求写作条理清晰,文字简练流畅。5 封面论文在封面上选登当期发表论文中的图片。图片一经选用,该论文即被作为封面论文。封面论文要求是文中能提供1张以上制作精良的彩色图片。凡愿意成为封面论文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声明。 科学名词和术语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为准。除了国际上通用的缩写词,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缩写词,应先写出中文名词,再在括号内写出英文或拉丁文全称和缩写词。限制性内切酶的前3个英文字母用斜体表示。计量单位和符号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出版的《量和单位》中规定和国际上通用规则的书写,如:(1) 溶液浓度不用M和N,而用mol/L表示。(2) rpm改为r/min,OD改为A。(3) 相对分子量(Mr)用kDa表示。(4) 秒、分钟和小时分别用s,min和h表示。(5) 统计符号均用斜体:概率用大写斜体P; F 检验用大写斜体F;t检验用小写斜体;样本数用英文小写斜体n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 ;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自由度用希文小写斜体υ。稿件由文章题目及各级标题、作者姓名、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对各部分的要求分别如下:1 文章题目   应言简意赅,不使用不规范的别名或缩写,一般不超过20个字。2 各级标题 应简短醒目、层次分明,标题不超过三级,字数以不超过15个字为宜。标题编号方式参照以下示例:1 材料与方法1 材料1 质粒、菌种和细胞株3 作者姓名和单位 署名人及单位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和单位。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用“﹡”注明通讯作者。作者姓名与单位应有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题目之下。中国作者姓名英文写法规定为:先写名,后写姓;姓和单、双名首字母大写,双名在两个汉字的拼音字母之间加连字符“-”。例如:“郭礼和”应写作“Li-He Guo”。 单位应写标准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单位的英文项中还应写明国别。4 中英文摘要 应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题目和作者、单位项之下。 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无缩略语和特殊术语。非综述类论文应在摘要中简要地介绍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中文摘要字数应不超过300个字。中文论文应给出较中文摘要更为详细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单词。5 关键词 不少于3个,不多于8个,中英文对应,分别列在中英文摘要后面。6 脚注 脚注应中英文对应,分别排在正文第一页右下方和英文摘要(英文论文为中文摘要)下方,以横线与正文分开。脚注的内容应包括:(1) 收稿日期与接受日期(由本刊编辑部填写);(2) 经费(基金)资助来源;(3) 通讯作者及其电话、传真、电子信箱(E-mail);(4) 其他。7 正文(1)引言 应包括该研究的目的和该研究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关系。(2)实验方法 应尽量简短,但应让其他有经验的研究者能够重复该实验。完全新的方法应该详细描述,以前发表过的引用参考文献即可。有关方法的改进只有在必须重复该实验的前提下才需给出详细的论述。(3)结果 应尽量用图表表示,在结果中应避免大量的讨论。(4)讨论 要简明,应集中对所得的结果做出解释而不是重复的叙述。8 插图 出现在正文中应该出现的地方,对图像的要求是尽量使用TIFF格式。图必须是高质量的,图像的分辨率必须在350像素(dpi)以上。对只有彩图才能清晰地说明实验结果的,印刷时必须彩印。图应有简明的图题和详尽的图注,以使其容易被读者理解。插图的尺寸要适中,较小图的宽度不超过8 cm,较大图的宽度不超过16 cm。在有分图时,所有数字、字母和符号必须一致,并使用(A)(B)(C)(D)…表示。横、纵坐标必须清楚地标明测量单位。曲线图可按以下顺序:●,○,▲,△,■,□等使用标准的符号。图用中、英文对照表达(图范例)。9 表格 使用三线表(不用竖线),直接放在文中适当的位置。 表应有表题并有足够的信息使读者不去查阅正文即可理解该表的内容。表内每一栏均应有表头,表内的缩写应在标注中说明。表题写在表格上方,表注写在表格下方。表用中、英文对照表达(表范例)。10 参考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的著录方法,即以文中出现顺序排序而不是以作者和年份排序,作者应对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正确性负全责。待发表的论文、未正式公开发表的论文(包括私人通讯、毕业论文等)、会议论文摘要等不能作为文献引用。必须引用时,请在正文中括注。以电子版和印刷版同时发表的文献,在著录时以印刷版为准。使用EndNote软件的作者,请在EndNote软件中采用Acta Pharmacol Sin的式样对参考文献进行编辑书写,即可基本符合本刊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6人(含6人)全部列出,多于6人时只写前6人,后加“等”或“et al”。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作者之间不加“和”或“and”。 引用期刊的格式为:文献序数,作者姓名,论文题名,期刊名称(英文标准缩写参考Medline或CA),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 黄 霈, 于 超, 刘洪涛, 杨 竹, 丁裕斌, 王应雄, 等。土贝母皂苷甲作用线粒体途径促进人绒毛膜癌Bewo细胞凋亡。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09; 31(6): 831-2 Wei Y, Weng D, Li F, Zou X, Young DO, Ji J, et Involvement of JNK regulation in oxidative stress-mediated murine liver injury by microcystin-LR Apoptosis 2008; 13(8): 1031-引用书籍的格式为:文献序数,主编姓名,书名,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止页码。例如:3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 第3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01-4 Sambrook J, Fritsch EF, Maniatis T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2nd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 88-5 Phillips SJ, Whisnant JP Hypertension and In: Laragh JH, Brenner BM, 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nd New York: Raven Press, 1995, 465-另外,结合以往作者的投稿情况,以下几点请广大投稿人特别注意:(1) 请不要引用读者很难查阅的文献,如某某大学的博士生毕业论文、某某会议的论文集等。(2) 图题(表题)、图注(表注)、图(表)中的文字和内容一律用英文表达;(3) 综述文章要求书写流利,减少翻译痕迹;引用的文献要新,应有最近1~2年的文献;尽量图文并茂,增加可读性。引用他人图表要给出文献出处,不能原版照抄(获得原文作者以及出版社同意除外),而是要做适当修饰,加入作者自己东西,这样不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最好是“根据文献[1]做适当修改”这样的表达。(4) 名词问题:有中文译名的一律用中文表达。请尽可能使用已统一定名的专业名词;请使用已公开发行的有关专业《词汇》中的名词译名;对尚未统一的和不常见的名词,一定要在其后附上英文名词;尚无译名或难以定名的,请直接用英文原名;除了国际上通用的缩写词,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缩写词,应先写出中文名词,再在括号内写出英文或拉丁文全称和缩写词。(5) 很多蛋白质是以其基因命名的,因此,在书写时,应特别小心,稍有疏忽,将正体变成斜体,于是蛋白质变成了基因,反之亦然。

聊城大学学报投稿格式要求

1、《唐代诗人咏湖北》,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2、《李白史迹考索》,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3、《唐人生卒年录》,独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4、《杜甫研究丛稿》,独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出版。5、《李白求是录》,独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6、《四大奇书研究》,独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出版。7、《孟浩然研究》,独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8、《唐代诗人婚姻研究》,独著,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年出版。9、《唐代诗人探赜》,独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10、《全唐文作者小传校考》,独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11、《唐宋词史论稿》,独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出版。12、《先唐诗人考论》,独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13、《王维新考论》,独著,黄山书社2008年出版。14、《孟浩然大辞典》(主编),黄山书社2008年出版。15、《唐代文学探论》,独著,黄山书社2009年出版。16、《唐后乐府诗史》,独著,黄山书社2010年出版。17、《宋金元诗通论》,独著,黄山书社2011年出版。18、《杜甫研究新探》,独著,黄山书社2011年出版。19、《孟浩然研究论丛》(主编),黄山书社2011年出版。20、《商周逸诗辑考》,独著,黄山书社2012年出版。21、《王辉斌学记》,黄山书社2012年出版。22、《李白研究新探》,独著,黄山书社2013年出版。 1、《李白诗中之“龙山”考》/《天府新论》1986年1期。2、《李白蜀中行踪杂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年1期。3、《李白与王昌龄交游考索》/《天府新论》1986年4期。4、《李杜初识时地探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1期。5、《莫愁本事说略》/《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2期。6、《<蜀道难>探索——兼论李白一入长安待居的时间与游踪》/《李白研究论丛》,巴蜀书社1987年3月出版。7、《李白东涉溟海未至剡中考辨》/《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12期。8、《孟浩然入京新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5期。9、《陆文学交游考略》/《天府新论》1988年3期。10、《陈子昂死因新探》/《陈子昂研究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2月出版。11、《陈子昂死因及雪狱探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5期。12、《<江南逢李龟年>为李白作》/《李白研究论丛》第二辑,巴蜀书社1990年12月出版。13、《<金瓶梅>研究四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年6期。14、《学术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学术——重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文学遗产》1990年3期。15、《<金瓶梅作者为李开先考>质疑》/《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8期。16、《李白长流夜郎新考》/《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17、《袁氏兄弟与〈金瓶梅〉抄本新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1期。18、《陈子昂北征与〈西还〉诗作年新考》/《陈子昂研究论集》第二集,香港·中国与世界出版公司1993年3月出版。19、《〈全唐文〉作者小传校考》(三)/《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20、《李白究竟在何地奉诏入京》/《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21、《〈西游记〉祖本新探》/《宁夏大学学报》1993年4期,又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3期。22、《李白〈苦雨〉诗再考订——兼及三入长安说的证据问题》/《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合集本,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23、《李商隐卒年新考》/《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期。24、《孔巢父与李白、杜甫交游考》/《齐鲁学刊》1994年2期。25、《杜甫诗歌:中国古代学者诗的范本——以其近体诗为研究的对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26、《柳宗元妻室中的几个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27、《别具匠心:唐诗的制题艺术》/《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5期,又载《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12期。28、《孟浩然生平研究综述》/《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1期,又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8期。29、《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又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8期。30、《李白在四川思想究综述》/《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2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8期。31、《刘禹锡妻室考辨》/《吉首大学学报》1995年2期。32、《建国以来李白研究述要》/《齐鲁学刊》1995年3期。33、《再论〈西游记〉祖本为〈西游释厄传〉——对吴圣昔〈商榷〉一文的质疑/《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1期。34、《李白在安徽研究综述》/《中国李白研究》1995年、1996年集合刊本,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35、《治杜如治经——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天府新论》1996年6期。36、《建国以来杜甫生平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3期。37、《二李一杜交游笺识——兼论李邕对杜甫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5期。38、《明末清初小说批评的特色与成就》/《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3期。39、《关于〈西游记〉祖本的再讨论——对吴圣昔〈评〉文辨驳》/《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1期。40、《杜甫之父杜闲考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期。41、《杜甫出生地考实》/《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4期,又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3期。42、《艺术转型:杜甫秦州诗的文学特质》/《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2期。43、《中国究竟有没有屈原》/《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期。44、《再谈李白〈九日龙山饮》/《李白与马鞍山》,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45、《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考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期。46、《明代托名小说批评叙论》/《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2期。47、《王维早期行事探究》/《山西大学学报》2000年3期。48、《三谈李白〈九日龙山饮〉〉——与郁贤皓、李子龙二文商榷》/《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49、《孟浩然生平事迹考辨》/《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1期。50、《李白家世之谜破译》/《新疆大学学报》2003年1期。51、《柳永〈乐章集〉用典说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52、《王维开元行踪求是》/《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4期。53、《李孟交游详考》/《千年诗魂,蜀道李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54、《词起源于中唐诗客论》/《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6期。55、《唐宋词分派研究述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期。56、《王维“亦官亦隐”说质疑》/《王维研究》第四辑,辽海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57、《柳永生平订正》/《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5期。58、《王维转官吴越考略》/《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5期。59、《柳永词艺术成就新论》/《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5期。60、《苏轼豪放词在北宋的尴尬》/《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6期。61、《论王维的乐府诗》∕《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5期。62、《谢灵运与佛教的关系》(与人合作)∕《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6期。63、《晋宋人物白石词——南宋“骚雅词派”系列研究之二》∕《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2期。64、《元稹诗集整理中的若干问题》∕《古籍研究》2006年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65、《周邦彦“清真雅词”论》∕《宁夏大学学报》2006年3期。66、《论英雄词人的“变调”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3期。67、《长安为花间词始地探论》∕《唐代文学研究》第12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68、《宋代女词人词作述评》∕《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5期。69、《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年4期。70、《周邦彦与南宋词人》∕《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2期。71、《鲍照:刘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6期。72、《〈王维集校注〉若干问题举隅》∕《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期。73、《三曹雅好乐府的原因及其乐府情结述论》∕《乐府学》总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74、《李白与王维未交游原因探析》∕《中国李白研究》2008年集,黄山书社2008年10月出版。75、《“稼轩体”与“稼轩风”辨识》∕《辛弃疾研究论丛》,山东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76、《论王维的佛教诗》∕《三峡大学学报》2008年3期。77、《金元诗人与唐诗的关系探论》∕《江淮论坛》2009年2期。78、《金元诗歌的变唐特色与成就》∕《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2期。79、《南宋诗歌的变唐历程与特色》∕《长江学术》2009年3期。80、《元代乐府与铁崖本色》∕《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4期。81、《论孟浩然与佛教及其佛教诗》∕《江汉大学学报》2009年4期。82、《李白赠内诗述论》∕《中国李白研究》2009年集,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出版。83、《论张祜与唐代题咏诗——兼论张祜的佛教诗》∕《华夏文化论丛》总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84、《蔡邕蔡邕生平与创作年表》∕《古籍研究》2009年上下卷,总第55——56期,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85、《宋金元奉使诗探论》∕《江淮论坛》2010年2期。86、《唐后乐府诗的界定与分类》∕《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2期。87、《大唐题咏诗创作第一人:论张祜的题咏诗》∕《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5期。88、《〈元诗选〉的文献学价值》∕《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3期。89、《元初三大诗人群体的乐府诗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3期。90、《〈中州集〉的文学史意义》∕《三峡大学学报》2010年4期。91、《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向与特点》∕《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4期。92、《唐后乐府诗与音乐的关系》∕《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4期。93、《辽金时期的乐府诗述论》∕《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4期。94、《论明代的竹枝词创作》∕《天府新论》2010年5期。95、《也说王维开元天宝间的行迹——<王维开元天宝间行迹考>一文评析》∕《学术界》2010年12期。96、《宋人的乐府观与乐府诗创作》》∕《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12期。97、《唐代诗人生平中的几个问题——就陈子昂、王维、权德舆生平研究答诸生疑》∕《三峡论坛》2011年1期。98、《论宋代的“吴体”创作与特点》》(与人合作)∕《长江学术》2011年2期。99、《论元代乐府诗的入乐问题》∕《西华大学学报》2011年4期。100、《论宋金元的杂体诗创作》∕《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5期。101、《岂能如此“释疑”——略评<温庭筠代作事释疑>一文》∕《文化学刊》2011年5期。102、《明代的拟古乐府创作及其褒贬之争》∕《阅江学刊》2011年5期。103、《论唐代的佛境风物诗》∕《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期。104、《元初的“宋金遗老”及其诗歌创作》∕《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1期。105、《清代的海外竹枝词及其文化使命》∕《阅江学刊》2012年1期。106、《宋代诗人周紫芝及其诗歌综合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1期。107、《再谈杜甫的婚姻问题——简评<杜甫妻室问题辨正式>一文》∕《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3期。108、《还是多读一点书的好——略评<学术考辨与文史涵养不可或缺>一文》∕《学术界》2012年5期。109、《论元代的诗派及其宗唐复古倾向》∕《江淮论坛》2012年4期。110、《论乐府与歌行的关系》∕《长江大学学报》2012年8期。111、《汪象旭与“西湖文人集团”——<西游记>祖本为大略堂本再探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6期1112、《历代孟王优劣论简述》》∕《唐代文学研究》总第10辑(2004年)。113、《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唐代文学研究》总第13辑(2010年)。114、《“前乐府”及其在先秦的创作》∕《西华大学学报》2013年2期。115、《唐代诗人的乐府观》∕《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2期。116、《明清时期“水浒传序”述论》∕《聊城大学学报》2013年3期。117、《论“前乐府”的批评》∕《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2期。118、《蔡邕与<琴操〉及其题解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3期。119、《论何良俊的戏曲学理论》∕《阅江学刊》2013年3期。120、《论曹氏父子乐府观之形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4期。121、《唐代新乐府诗派的批评理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4期。122、《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古乐府观》∕《宁夏大学学报》2013年5期。123、《陶渊明未曾交游谢灵运原因探考》∕《栗里论陶》,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124、《夏商周“乐府”考论》∕《学术论坛》2013年8期。125、《金代诗人的乐府观与乐府批评》∕《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6期。126、《刘次庄<乐府集〉及其题解批评》∕《西华大学学报》2014年1期。127、《胡震亨的“唐代乐府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期。128、《郭茂倩<乐府诗集〉的乐府批评》(与人合作)∕《聊城大学学报》2014年1期。129、《王世贞<艺苑卮言>的乐府诗论》∕《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1期。130、《周紫芝新乐府观述论》∕《阅江学刊》2014年2期。131、《左克明及其<古乐府>的题解批评》∕《学术论坛》2014年3期。132、《徐献忠与<乐府原>考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3期。 1、《还诗人的历史真实于当代——王辉斌的李白研究述评》(马若冰)/《绵阳师专学报》1996年年1期。2、《略谈王辉斌的杜甫研究》(魏天民)/《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年4期。3、《从“知人”到“论世”的全过程探索——王辉斌教授的唐诗研究述评》(沈小川)/《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997年年2期。4、《评<杜甫研究丛稿>》(龙建国)/《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0年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5、《评<李白求是录>》(张春义)/《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1年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6、《一部极富学术个性的专著——评王辉斌教授<孟浩然研究>》(房日晰)/《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1期。7、《多元求是、创见迭出——评王辉斌教授<孟浩然研究>》(赵海菱)/《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3期。8、《王辉斌与孟浩然研究》(魏延晖、赵英华)/《襄樊日报》2002年12月24日4版。9、《笃实谨严、博雅精详——评王辉斌教授<四大奇书研究>》(徐兴菊)/《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3期。10、《李白研究的又一新著——王辉斌教授<李白求是录>评介》(阮堂明)/《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3年3期。11、《唐诗个案研究中的力作——评王辉斌教授<孟浩然研究>》(文师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期。12、《孟浩然研究的拓新与集成——评王辉斌教授<孟浩然研究>》(李云琦)/《唐代诗人婚姻研究》附录一,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年出版。13、《孟浩然研究的丰硕成果——评王辉斌教授<孟浩然研究>》(周相录)/《唐代诗人婚姻研究》附录一,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年出版。14、《<李白求是录>提要》(张明非等)/《唐代文学研究著述集成》第五卷,三秦出版社2004年出版。15、《<杜甫研究丛稿>提要》(张明非等)/《唐代文学研究著述集成》第五卷,三秦出版社2004年出版。16、《视角独特、新见迭出——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崔际银)/《唐都学刊》2004年6期。17、《洞幽烛微、创见迭出——评王辉斌<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萧兰英)/《荷泽学院学报》2005年4期。18、《唐代文学研究的四部曲——评王辉斌<唐代诗人探赜>》(孙微)/《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6期 。19、《<唐代诗人探赜>》(李德辉)/《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0、《耕耘在唐宋文学领域的新收获——评王辉斌先生<唐宋词史论稿>》(徐燕婷)/《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1期。21、《评王辉斌先生<唐代诗人探赜>》(李园)/《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2期。22、《王辉斌<唐代诗人探赜>平议》(沈文凡、周菲菲)/《云梦学刊》2007年3期。23、《评〈唐代诗人探赜〉》(陈才智)/《中国文学年鉴》2006年版,中国文学年鉴出版社2007年出版。24、《我自写我的词史——王辉斌新著<唐宋词史论稿>读后》(欧明俊)/《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4期。25、《新出词籍介绍·唐宋词史论稿》(彭国忠)/《词学》第十八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6、《王辉斌先生<先唐诗人考论评议>》(孟修祥)/《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12期。27、《探幽发微、补苴罅漏的<先唐诗人考论>》(杨栩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6期。28、《评<王维新考论>》(黄震云)/《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9年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29、《<孟浩然大辞典>学术研讨会综述》(高新伟)/《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10期。30、《评王辉斌先生<先唐诗人考论>——兼及作者三十年的治学之路》(吴中胜、史元梁)/《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4期。31、《评<唐宋词史论稿>》(欧明俊)/《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2007年辑,武汉出版社2009年出版。32、《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探论>评议》(孟修祥)/《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10期。33、《求新求是,精益求精—评王辉斌<王维新考论>》(陈冠明、黄晓静)/《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6期。34、《开拓疆域 填补空白—评王辉斌教授〈唐代诗人婚姻研究〉》(高新伟)/《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4期。35、《乐府诗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王辉斌<唐后乐府诗史>》(苗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文学网”,又载《三峡论坛》2011年5期。36、《王辉斌<宋金元诗通论>述评》(萧晓阳)/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文学网”,又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期。37、《<孟浩然研究论丛>序》(傅璇琮)/《孟浩然研究论丛》,黄山书社2011年8月出版。38、《<王辉斌学记>序》(傅璇琮)/《阅江学刊》2012年3期。39、《关于唐后乐府诗的发展、范畴及规律性特点——读王辉斌<唐后乐府诗史>所想到的》苗菁)/《乐府学》第7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出版。40、《评<杜甫研究新探>》(吴振华)/《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2年辑,又载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文学网”。41、《王辉斌<宋金元诗通论>评议》(汪超)∕《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10——2011年辑,又载《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42、《商周逸诗辑考的开拓意义及其学术价值——王辉斌教授<商周逸诗辑考>述评》(沈文凡、林琳)∕《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又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网”。44、《<商周逸诗辑考>的学术启示》(傅璇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15日,又载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网”,并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中国社会科学战线网”转载。45、《唐后乐府诗史的原创研究——读王辉斌<唐后乐府诗史>所想到的》(傅璇琮)∕《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12月29日,又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学网”。46、《汉宋之学结合的结晶——评王辉斌<王维新考论>》(马连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网”。47、47、《王辉斌教授<李白研究新探>出版》(姬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网”。

1、《吴门书派研究的界定与成因探析》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5期。2、《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发表于《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3、《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4、《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发表于2004年第1期《云梦学刊》(全国社科核心期刊)。5、《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发表于2004年第5期《书法》。6、《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发表于2004年第12期《书法世界》。7、《吴门书派》发表于2004年第8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8、《文彭的篆刻与书法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1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9、《明代苏州的书画市场与吴门书派成员的书画交易》发表于2005年第3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10、《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入选2005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学术讨论会,入编《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11、《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发表于2005年第6期《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教育》(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14、《对四年制书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入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15、《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入编《翰圃积跬·理论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技能课程设置----书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难题》入选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入编《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启功模式”与当代书法人才培养》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入编《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8、《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合著,第一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1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从心境到书境――略论周雪耕书法艺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4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中国古代皇室书法教育考察》(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5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2、《文徵明的书法题跋刍议》入选“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入编《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23、《我国古代书学设置始末管窥》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06。2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入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09。25、《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文字与书法学术讨论会”,04。26、《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生源状况与人才培养——以聊城大学为例》入编《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2。27、《肩负培养学者书家的使命——丛文俊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发表于2011年2月2日《书法导报》。28、《学习正典 培养通材----张传旭博士的书法教学观》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书法导报》。29、《在三种学术意识中成材----浅论张金梁教授的书法育人观》发表于2011年2月23日《书法导报》。30、《在书法教学中育人——任平教授的书法教学观》 发表于3月9日《书法导报》。31、《从文徵明的书法题跋看其在书法考证与鉴定上的成就》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8。32、《中国古代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学报)2011年第5期。33、《自我修养与艺术追求——论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学习的定位》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34、《论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35、《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首位),发表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37、《文徵明书法题跋在考证、鉴定上的作用》发表于2012年4月7日《中国书画报》。38、《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欧体成为小学书法技能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分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2年第11期。4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入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41、《书法门槛与书法圈》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1期。42、《文不饰者乃饰之极——评杨宝林教授<刘熙载书学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小学书法教材内容选择探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4期。44、《文徵明<西苑诗>书法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华书画家》。45、《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何以能为当代书坛树典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书法》。46、《蒋伯宣藏<十七帖>题跋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7期《书法》。47、《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书画家》。48、《楷体印刷字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重捺出锋”为例》,发表于2013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论文徵明的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13年第10期《书法》。5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发表于2014年第2期《书法》。 51、《文徵明跋<王右军思想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7期《书法》。 52、《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分析》发表于2014年第10期《中华书画家》。 53、《文徵明<跋袁生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5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被2014年12月31日《书法导报》全文转发。 55、《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美术观察》。

聊城大学学报投稿格式模板要求

①发表论文1 、《哈耶克自由观论析》《学术论坛》(核心) 1995 年 6 期 6300 字,合一2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辨》《学术界》(核心) 1996 年 5 期 7300 字,合一3 、《个人主义辨析》《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8 年 2 期 9400 字,合一4 、《两种文明发展模式论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核心) 2000 年 5 期 8300 字,独著,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1 年 1 期全文转载5 、《一些农村宗教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年 3 期 3200 字,独著6 、《马克思哲学课改革刍议》《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 年 2 期 6800 字,合一7 、《从认识论看哈耶克的自由理论》《江淮论坛》(核心) 2002 年 3 期 8700 字,独著8 、《个人主义探源》《天府新论》(核心) 2003 年 5 期 9100 字,独著9 、《河南农村宗教活动对基层政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 年 1 期 11000 字,合三10 、《哈耶克自由主义的认识论基础》《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2 年 1 期 8300 字,独著11 、《对集体主义的再认识》《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 年 2 期 8000 字,独著12 、《哈耶克自由理论探源》《浙江学刊》(核心) 2003 年 4 期 13000 字,合一13 、《康德的上帝观论析》《天府新论》(核心) 2004 年 6 期 9200 字,独著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2004 年 2 期 12000 字,独著15 、《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新疆社会科学》 2004 年 1 期 8800 字,独著16 、《哲学与哲学教育》《山西师大学报》(核心) 2005 年 1 期 9600 字,独著17 、《休谟与柏克的两种自由理论对比》《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年 1 期 8400 字,独著18 、《两种传统与两种文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2005 年 2 期 9600 字,独著19 、《哲学如何教化》《聊城大学学报》 2005 年 3 期 9200 字,独著20 、《纯粹形而上的理想如何可能》《浙江社会科学》(核心) 2005 年 4 期 9100 字,独著21 、《哈耶克有限理性论的认识论基础》《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年 3 期 8100 字,独著22 、《哲学意义的追寻》《天府新论》(核心) 2005 年 4 期 8900 字,独著23 、《哲学的教化功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核心) 2005 年 4 期 8400 字,独著,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 2005 年 9 期全文转载24 、《哲学的问题意识》《学术论丛》 2005 年 4 期 9000 字,独著25 、《哲学对意义世界的探寻》《甘肃社会科学》(核心) 2005 年 6 期 8800 字,独著26 、《自由的理想如何可能》《山西师大学报》(核心) 2006 年 4 期27 、《人类制度发展模式的哲学思考》《学术论坛》(核心) 2006 年 6 期,独著28 、《对康德实践哲学的理解》《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 年 6 期 9300 字,独著29 、《理性如何建构意义世界》《齐鲁学刊》(核心) 2006 年 5 期 7200 字,独著30 、《理性为何要建构彼岸的理想世界》《晋阳学刊》(核心) 2006 年 6 期31 、《两种制度发展模式论析》《兰州学刊》(核心) 2007 年 2 期32 、《至善理想的形而上基础》《山西师大学报》(核心) 2007 年 4 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 2007 年 5 期摘要33 、《制度发展的哲学基础》《理论与改革》(核心) 2007 年 4 期34 、《被圣化的自由主义及其遮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7 年 4 期35 、《理性求索世界的方式》《求索》(核心) 2007 年 12 期36 、《文化传统视野中的制度变迁》《兰州学刊》 2008 年 3 期37 、《理性对理想世界的探寻》《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8 年 2 期38 、《自由主义的工具理性观》《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 年 3 期39 、《理性的超越性及其实现途径》《重庆社会科学》 2008 年 5 期40 、《哲学如何讯问世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2008 年 4 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 2008 年 5 期摘要②出版著作1 、《邓小平哲学思想引论》(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ISBN/215/046 26/5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ISBN/215/04489/03 、《经验、理性与制度演进》(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6 月版

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本科)专业代码:B040110 主考院校: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课程和学分:专业设置11门课程和论文1,毛泽东思想(2学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学分)3,英语(二) (14学分)4,心理学史(6学分) 5,社会心理学(二)(6学分)6,心理学,研究方法(7学分)7,公关心理学(4学分)8,精神卫生和心理辅导(8学分)> 9,生理心理学(6学分)10,学校心理学(6学分)11,个性心理学(6学分)

聊城大学学报投稿格式要求多少

你真有兴致 你什么题目 我关注你

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4)。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聊城大学学报投稿格式字体要求

对英文广告中的典故翻译,方法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参考文献: [1]李靖舒:英语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跨语言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第17卷第5期,2005年10月 [2]王莉莉:言语美策略在英文广告语中的运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 /html/Language/20090107/html

《洋娃娃的房子》是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众多新西兰儿童故事之一,它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深层主题涵义。女作家通过从词汇、语法和衔接等层面对小说语言特征的选择,巧妙地揭示了其旨在传达的阶级对立和冲突等象征性主题意义。对小说的文体学分析,将令读者体会到其精湛的现代小说叙事艺术。--《聊城大学学报》小说《玩具屋》中的主要道具是一座仿真的玩具房子。这是从城里来的客人送给当地富户博内尔家的孩子的礼物。它的体积很大,需要两个大人才能抬得动,里面客厅、餐厅、厨房、卧室一应俱全,地上铺着地毯,墙上贴着壁纸,屋内还摆放着桌子、椅子、衣帽架以及睡床,完全按照现实中独栋房屋的比例缩微而成。生活在小镇的孩子们从未见过这么豪华奢侈的玩具,难怪博内尔家的三姐妹伊莎贝尔、洛蒂和柯塞尔立刻成了全镇孩子羡慕和巴结的对象。大家都盼着能进入她们家的院子,亲眼瞧一瞧这幢稀罕得不得了的玩具屋。最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收到了邀请,只有两个孩子被排除在外,她们是科尔维家的一对姐妹——丽儿和埃尔丝。孩子们从选择玩伴开始,就已受到社会化的成人世界的影响。和谁一起玩,这不仅关乎友谊,同时也关乎身份。选择和某人做朋友,就等于选择把彼此联系在一起,对方由此成为自己的同盟和伙伴,是自己需要友好对待的对象。因此,大人往往会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由干涉孩子在交友上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成人的价值观悄然渗透到儿童世界。于是,孩子在交友时开始考虑谁是自己人、谁是谢绝交往的异类,他们的选择已变得不再单纯。在小说中,科尔维姐妹是一对被全镇孩子打入另册的孩子。她们之所以受到同龄人的排斥,是因为在势利的社会里,贫困是一种原罪,即便在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里,也没有穷孩子的位置。科尔维姐妹是学校里其他孩子欺辱的对象,不是因为她们品行不端,而是因为她们生活在社会底层。她们的母亲是洗衣工,父亲是正在服刑的罪犯。她们家境贫寒,穿的是别人施舍的旧衣,吃的是简单的食物。越是泾渭分明的社会,越是强调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界限。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往往认为穷人是没有教养的、寒酸的、肮脏的,而富人则是优雅的、殷实的、洁净的。富人们竭尽所能保持这种界限,以防贫困的因子污染了富人的世界。这既有利于保障富裕阶层的利益,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虚荣的内心。富人们高高在上的特权需要底层人民的凄惨境况作陪衬,穷人越是可怜可鄙,富人就越是显得尊贵。在《玩具屋》里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富裕家庭的大人们不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与科尔维家的孩子交往,甚至将她们不得不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因为全镇只有一所学校)也视为一种耻辱。在大人的耳提面命下,孩子们早早就学会了用势利的眼光打量身边的同学,将同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由于还没有学会掩饰,他们仗势欺人时,甚至会比成人表达得更加肆无忌惮、直截了当。比如午饭时间,一群家世较好的女孩子联合起来轮番对丽儿和埃尔丝进行人身攻击。她们当面嘲弄比自己弱小、贫困的同学,比赛看谁说的话最具有杀伤力,并以此来衡量谁最有胆量。她们兴奋的参与和高涨的情绪反衬出令人齿寒的冷漠。玩具屋是现实房屋的缩影,儿童世界则是成人世界的缩影,儿童世界里的势利与冷漠反映出成人世界的势利与冷漠。人们往往愿意将童年理解为远离世俗沾染的净土,认为那里居住着天真无邪的孩子,这些孩子用成人早已遗忘的语言进行交流,并保有成人早已遗忘的赤子之心。然而,曼斯菲尔德在《玩具屋》中却放弃了这种对童年的理想构筑,她让我们看到,儿童没有生活在与成年世界隔断的真空里,他们从小就在向身边的成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圆滑世故,但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有时反而会表现出比成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残酷。然而,《玩具屋》除了描绘出世界的残酷与冰冷之外,也暗藏了一抹温暖的亮光。小说结尾,博尔内家的三姐妹中相对温和的柯塞尔偷偷邀请了科尔维姐妹参观玩具屋。柯塞尔的姨妈为此责骂了她,并赶跑了科尔维姐妹。虽然姐妹两人为此深感羞辱,可是当她们回味看玩具屋的情景时,都不禁沉浸在被玩具屋的美所震撼的感动之中。妹妹埃尔丝告诉姐姐,她看到了玩具屋里的那盏灯。灯是玩具屋里的点睛设计:“它摆在餐桌的正中间,有乳白色的灯罩和琥珀灯座,像已经装满了油,随时可点燃。”一盏小小的灯看起来毫不起眼,但你若是仔细端详,却能发现如此惟妙惟肖的细节,难怪它是博内尔家柯塞尔的最爱。可惜的是,其他的孩子,包括柯塞尔的姐妹,都没有发现这盏灯的美,然而埃尔丝只是短短一瞥,就被它打动。由此可见,对美的感悟与社会身份的高低贵贱没有必然联系,它只关乎心灵的敏感度。被人们瞧不起的科尔维姐妹单纯、善良,对美有着天生的领悟力,妹妹紧紧地跟着姐姐,姐姐尽其所能地爱护妹妹,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她们是彼此的依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姐妹为整篇小说带来了救赎之光。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玩具屋》是一篇蕴含深意的作品。它只有短短三千字,每一个细节的选取均恰到好处,以玩具屋为道具,写出了儿童世界的复杂,也间接地折射出了成人世界的冷漠。整篇小说弥漫着令人绝望的无奈感,让人觉得即便儿童世界也不是净土,它无法为我们的心灵提供慰藉,但是小说却也隐约透露出一丝令人动容的温情,透过一对小姐妹相互依偎的身影,传达出人们对美和善的渴求。

摘 要:“隶变”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汉字隶变的原因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以及书写材料变化的影响。关键词:隶变;汉字变化;隶书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15-01一、前言汉字的发展一直反映着文明的进程,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和人们交际的工具,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逐渐演变变化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转折点。隶变以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较之古文字来说,提高了文字的辨识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二、影响汉字隶变的主要原因“隶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有着其特有的演变规律,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变化,是整个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过程称为“隶变”。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一)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处于大动荡、大分化的过程之中。隶书产生于这个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中,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性质向封建化转变。此时的社会背景下,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各阶层发生改变。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社会因素相互渗透,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思想上也相对自由,各国的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给文字的书写和运用带来更大的自由空间,书写和识记文字被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即使在统一后的秦代,小篆尽管己经成为官方颁布的字体,但由于社会的需求,文字需要更加简化的、书写更加便捷的字体。(二)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由篆书变为隶书,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从古文字到今天还在使用的汉字,形体特征上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每一步的变化都是在前一种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从有文字实物的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八个阶段。发展的趋势朝着稳定与变动、由繁趋简的方向发展。(三)书写材料的影响隶书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文化背景因素,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人们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的改变,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对文字形态、书写方式的影响。竹简的大量使用是隶书产生的直接原因。三、汉字“隶变”的特点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主要表现为字形结构的变化,去繁就简和书写方式的变化,简捷方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的核心内容。简化不仅是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同时因其蕴涵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归纳一下隶变过程的话总结出五个特点:一是解散篆体,改曲为直;二是偏旁分化,用作偏旁和独立成字的写法不同;三是偏旁混同,为了书写的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四是结构简省,将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五是将圆转方,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提高书写速度。四、隶变对汉字形体的影响与意义隶书逐渐取代篆书,是符合文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的,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隶书从开始被正规的起用,便以其书写便捷的优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广泛地应用着。汉字的形体的不断趋向简约,是由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文字的简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文字内部系统完善的过程。汉字的简化总是朝着有利于书写的方向发展,这是由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书写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方便的识读。不仅对汉字具有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也优化了汉字,使汉字表现形式更加丰富。隶书把书法带入了一个崭新得审美世界,改变了汉字的字形空间结构,且创新了汉字书写的笔法。参考文献:[1]赵立伟从隶变看俗字的产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2]欧阳妃试论隶变对汉字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 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学术界称之为“隶变”。隶变是汉字结构体制的根本变化,由象形为主转为会意为主,在汉字发展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