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怎么写

一、写论文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科技史上的曙光》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臼巢,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写论文提纲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写论文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写论文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您好 我可以 的 专业的论文 服务 原创论文 成品论文 都有的 需要的可以找我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怎么写好写

找教育技术相关的论文范文就行,自己在适当的修改一下即可,没有那么多规矩,要是想你的论文作品有更好的发展,仅仅靠论文的质量是不够的,你懂,下面这篇范文你用的到。浅谈教育技术探析摘要:教育技术既是新型的教育方式,也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发挥教育技术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作用,惟有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简单的形式组合,而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模式、手段与课程内容、进程、目标的有机融合和完美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课,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很难使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达到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起到关键作用。下面,笔者以机电专业课程为案例,谈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1 加强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间的整合每一个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都会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各个课程的特点,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突出不同的职业要求,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反过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又会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支持。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2 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在操作实施中既不要占用专业课堂大量的时间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重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1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从而使得职业道德教育起到引领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作用。本篇范文转载于top期刊论文网例如:我曾任教的机电2011级5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将本次实训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让学生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训过程中,我将全班同学分成12组,3人一组,首先让学生明确德育目标,告诉学生哪一组做得最快、做的最好即为优秀,评出两组“最佳协作奖”。最终,学生在这次实训中,不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任务达成率高,而且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学生的操作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依存于对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德育目标,努力创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巩固。在《电力拖动》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教学任务,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养成爱护工具和设备、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并引进企业的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把6S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3 使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而我们的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者,真正能听进去的不多,收效甚微。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胜在《生活德育简论》一文中指出:“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的‘无土栽培’”。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体验、感受生活,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在生活中体验职业道德的内涵。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销电子产品。在活动中,我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亲自联系一些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推销计划,设计推销方案,努力做到对产品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童叟无欺,并教会学生一些推销的基本技巧,要求学生在销售过程中,一言一行要达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使学生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去。可见,社会实践会给学生一个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来接受真理、增强体验、磨炼意志、规范行为,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悉学生的心灵,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高素质人才。作者:郑燕

一、写论文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科技史上的曙光》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臼巢,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写论文提纲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写论文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写论文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怎么写的

找教育技术相关的论文范文就行,自己在适当的修改一下即可,没有那么多规矩,要是想你的论文作品有更好的发展,仅仅靠论文的质量是不够的,你懂,下面这篇范文你用的到。浅谈教育技术探析摘要:教育技术既是新型的教育方式,也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发挥教育技术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作用,惟有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简单的形式组合,而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模式、手段与课程内容、进程、目标的有机融合和完美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课,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很难使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达到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起到关键作用。下面,笔者以机电专业课程为案例,谈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1 加强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间的整合每一个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都会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各个课程的特点,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突出不同的职业要求,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反过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又会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支持。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2 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在操作实施中既不要占用专业课堂大量的时间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重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1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从而使得职业道德教育起到引领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作用。本篇范文转载于top期刊论文网例如:我曾任教的机电2011级5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将本次实训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让学生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训过程中,我将全班同学分成12组,3人一组,首先让学生明确德育目标,告诉学生哪一组做得最快、做的最好即为优秀,评出两组“最佳协作奖”。最终,学生在这次实训中,不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任务达成率高,而且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学生的操作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依存于对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德育目标,努力创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巩固。在《电力拖动》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教学任务,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养成爱护工具和设备、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并引进企业的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把6S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3 使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而我们的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者,真正能听进去的不多,收效甚微。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胜在《生活德育简论》一文中指出:“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的‘无土栽培’”。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体验、感受生活,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在生活中体验职业道德的内涵。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销电子产品。在活动中,我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亲自联系一些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推销计划,设计推销方案,努力做到对产品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童叟无欺,并教会学生一些推销的基本技巧,要求学生在销售过程中,一言一行要达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使学生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去。可见,社会实践会给学生一个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来接受真理、增强体验、磨炼意志、规范行为,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悉学生的心灵,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高素质人才。作者:郑燕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您好 我可以 的 专业的论文 服务 原创论文 成品论文 都有的 需要的可以找我

教育信息技术小论文怎么写

什么教学的讠仑文?你先写出来看看效果嘛 ,只要写有关这类课程的讠仑文就可以啦期刊这类的知识还有很多的,你要是不了解的可以在品优刊咨询;了解的

一、写论文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科技史上的曙光》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臼巢,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写论文提纲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写论文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写论文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教育信息技术论文怎么写好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找教育技术相关的论文范文就行,自己在适当的修改一下即可,没有那么多规矩,要是想你的论文作品有更好的发展,仅仅靠论文的质量是不够的,你懂,下面这篇范文你用的到。浅谈教育技术探析摘要:教育技术既是新型的教育方式,也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发挥教育技术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作用,惟有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路。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简单的形式组合,而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模式、手段与课程内容、进程、目标的有机融合和完美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课,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却很少体现,很难使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很难达到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系统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会起到关键作用。下面,笔者以机电专业课程为案例,谈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1 加强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间的整合每一个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都会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各个课程的特点,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突出不同的职业要求,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反过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又会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支持。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制订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可以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2 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在操作实施中既不要占用专业课堂大量的时间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重点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在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形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1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从而使得职业道德教育起到引领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作用。本篇范文转载于top期刊论文网例如:我曾任教的机电2011级5班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将本次实训的德育目标确定为“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让学生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训过程中,我将全班同学分成12组,3人一组,首先让学生明确德育目标,告诉学生哪一组做得最快、做的最好即为优秀,评出两组“最佳协作奖”。最终,学生在这次实训中,不但知识、技能掌握得好,任务达成率高,而且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学生的操作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基础。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命题,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依存于对知识的传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执行既定的德育目标,努力创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巩固。在《电力拖动》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教学任务,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养成爱护工具和设备、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并引进企业的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把6S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3 使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而我们的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者,真正能听进去的不多,收效甚微。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胜在《生活德育简论》一文中指出:“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的‘无土栽培’”。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体验、感受生活,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恶,在生活中体验职业道德的内涵。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推销电子产品。在活动中,我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亲自联系一些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推销计划,设计推销方案,努力做到对产品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童叟无欺,并教会学生一些推销的基本技巧,要求学生在销售过程中,一言一行要达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使学生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去。可见,社会实践会给学生一个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来接受真理、增强体验、磨炼意志、规范行为,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悉学生的心灵,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高素质人才。作者:郑燕

您好 我可以 的 专业的论文 服务 原创论文 成品论文 都有的 需要的可以找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