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河南理工大学期刊号是多少

发布时间:

河南理工大学期刊号是多少

河南理工大学代码是1046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河南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河南省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矿泰斗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和张仲鲁、张清涟、张伯声等众多学者先后执校任教,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特殊贡献。历经时艰形成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始终坚持,着力拓宽学科专业领域,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特色高水平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扎实基础、宽阔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历史焦作路矿学堂1909年2月25日,清政府河南交涉局与英国福公司签订《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见煤后办事专条》,其中第八条规定:“路矿学堂,议定本年春季开办。”1909年3月1日,英国福公司按上述条款规定,创办焦作路矿学堂。田程为首任监督(校长),设矿务学门,首批招收学生20人。1915年5月7日,英国福公司与华商中原公司合组福中公司,学校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归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辖。1919年,河南福中矿务学校易名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1年,学校易名福中矿务大学。焦作工学院193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易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学院西迁陕西。938年7月,教育部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暂行复校。1949年9月,焦作工学院迁回焦作,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1950年1月,焦作工学院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1950年9月,焦作工学院根据燃料工业部的通知改名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2月,中国矿业学院主体迁往天津,焦作校址继续办学。195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改组焦作工学院并订立新校名为焦作矿业学院。1959年3月,焦作煤矿学校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59年9月,焦作矿业学院归属煤炭工业部领导。1961年10月,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66年至1971年,停止招生。1972年至1976年,学校在中南五省(区)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实行“开门办学”。1995年4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焦作矿业学院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河南理工大学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2020年6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师资力量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截至2020年7月,校本部现有教职工3113余人,其中院士(含双聘)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外聘30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拥有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中心),79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自动化、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会计学、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建筑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培育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软件工程、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科研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安监总局、国土资源部、测绘局、体育总局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49个,有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38个。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2007年,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截至2020年7月,河南理工大学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5项,国家社科基金4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6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SCI收录论文3000余篇,“三报一刊”、CSSCI来源期刊及SSCI收录论文650篇;发明专利授权1455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有效专利持有量2070项。建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等56个。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已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合作交流截至2015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不是08版北大核心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 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 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 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河南工业大学期刊号是多少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这个整理起来是比较费时间的。我知道,眼科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类的可以找时间整理下。

想问什么?可以私信给我。我是在校生

你好,我是河南工业大学大三新闻学院的学生,河南工业大学属于二本院校,人力资源学的什么我不清楚,但是在河南省内,学校的分数线近两年有所上涨,大概超过二本线15分左右,只要上线就能上大部分专业(除了粮院和材料,机械这些专业)省外大概过二本线就可以了。 关于人力资源是学什么,出来有什么就业前途,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应该隶属于我校的管理学院或者对外合作办学。对外合作办学就是学费高点,其它和普通学生是完全一样的,某些科目由外教来上课,全英教学。有学位证,毕业证一样。

河南理工大学期刊号

不是08版北大核心

现在已经是中文核心了。

河南理工大学代码是1046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河南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河南省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矿泰斗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和张仲鲁、张清涟、张伯声等众多学者先后执校任教,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特殊贡献。历经时艰形成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始终坚持,着力拓宽学科专业领域,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特色高水平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扎实基础、宽阔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历史焦作路矿学堂1909年2月25日,清政府河南交涉局与英国福公司签订《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见煤后办事专条》,其中第八条规定:“路矿学堂,议定本年春季开办。”1909年3月1日,英国福公司按上述条款规定,创办焦作路矿学堂。田程为首任监督(校长),设矿务学门,首批招收学生20人。1915年5月7日,英国福公司与华商中原公司合组福中公司,学校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归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辖。1919年,河南福中矿务学校易名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1年,学校易名福中矿务大学。焦作工学院193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易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学院西迁陕西。938年7月,教育部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暂行复校。1949年9月,焦作工学院迁回焦作,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1950年1月,焦作工学院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1950年9月,焦作工学院根据燃料工业部的通知改名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2月,中国矿业学院主体迁往天津,焦作校址继续办学。195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改组焦作工学院并订立新校名为焦作矿业学院。1959年3月,焦作煤矿学校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59年9月,焦作矿业学院归属煤炭工业部领导。1961年10月,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66年至1971年,停止招生。1972年至1976年,学校在中南五省(区)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实行“开门办学”。1995年4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焦作矿业学院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河南理工大学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2020年6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师资力量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截至2020年7月,校本部现有教职工3113余人,其中院士(含双聘)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外聘30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拥有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中心),79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自动化、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会计学、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建筑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培育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软件工程、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科研截至2016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安监总局、国土资源部、测绘局、体育总局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49个,有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38个。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2007年,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截至2020年7月,河南理工大学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5项,国家社科基金4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6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SCI收录论文3000余篇,“三报一刊”、CSSCI来源期刊及SSCI收录论文650篇;发明专利授权1455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有效专利持有量2070项。建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等56个。深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已成为国家煤炭工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安全培训基地。合作交流截至2015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报简介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主要栏目  瓦斯地质与安全工程   采矿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   机械工程   建筑工程   管理工程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三次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   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主编:邹友峰   ISSN:1673-9787   CN:41-1384/N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邮政编码:454003

河南科技大学期刊号是多少

河南科技大学的院校代号为1046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河南科技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河科大(HAUST),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学校1952年创建于首都北京。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师资队伍: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72人;拥有双聘院士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3人,省特聘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中原学者”3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17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科体系: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3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8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农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ESI全球学科(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省“一流学科”创建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改革综合试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0个;省部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13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冶金工程、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制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设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金属材料成型基础、数控技术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英语、食品工艺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中心:河南科技大学-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学、动物医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动力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动物科学、法学、交通运输、工程力学、体育教育、工业设计、生物医学工程、经济学、临床医学、机械电子工程、农学、建筑学、应用物理学、农业电气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技术、环境设计、植物保护、统计学。                                    科研成果截至2021年9月,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零的突破;主持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在“柳叶刀”、《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多项,主持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学术交流:学校作为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与美、英、俄、加、澳、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95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招收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2017年,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2018年,学校与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针对在籍全日制本科生,学校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校际学位互授项目、校际交换交流生项目等,每年组织学生到世界大学开展出国(境)游学交流活动。拓展资料:河南科技大学录取原则:学校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我校认可生源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照顾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总成绩排序,参加专业安排。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模拟情况确定调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为: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进档考生专业安排原则: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结合各专业的录取条件,实行“专业清”的办法予以录取。即A、对于进档考生,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B、对于进档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时,按其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仍不能满足的按其第三专业志愿录取,以此类推。当某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其调剂录取到计划未满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报考我校设计学类、动画和美术学专业的考生,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到生源所在省确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按照文化分和专业分之和的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报考我校音乐学专业的考生,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到生源所在省确定的音乐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报考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河南省考生,文化分达到省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分超过省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10分以上(含10分)的,按照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的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报考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其他省考生,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到生源地省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按照专业分从高分到低分的排序择优录取。对于艺术学各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按比例核算后同分的考生,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结合考生文化分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

大学概况[编辑本段]【英文】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河南科技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工业与旅游城市洛阳。 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河南省内最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是河南省政府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先后隶属于国家农业机械部、国家机械工业部、河南省领导。经过56年的发展,学校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文、医、农、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高校。地理位置[编辑本段]学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因其位于洛河之北而得名。洛阳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北靠太行,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孕育了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甲天下”的洛阳牡丹闻名于世。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十大重工业基地之一。先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给河洛大地留下了白马寺、龙门、关林等许多珍贵的遗产,今人们又创造了堪称共和国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历史、人文景观荟萃一地,古今成就交辉一处,造就了一片育人之胜地。 学科学位[编辑本段]学校现设21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共22个教学单位;有69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是教育部授权的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259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26511人,硕士研究生824人。建校56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4万名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编辑本段]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2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1%;具有博士学位333人,硕士学位78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72%;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级优秀专家、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级人才2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共享院士7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69人。科学研究[编辑本段]学校有15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有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等省级研究基地;有“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和“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中国齿轮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河南省机械工业CAD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等国家及省级教学培训基地;有10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和5个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三种版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社科版是河南省一级期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在锥齿轮研究方面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曾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性能铜合金引线框架技术、数控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轴承设计与摩擦学、耐磨材料及材料保护技术、车辆设计与内燃机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牡丹快速繁殖技术等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控制、肿瘤学、神经外科学、法医学、显微外科、农业收获机械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硬件设施[编辑本段]学校现有西苑、景华、周山、开元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56亩(28777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0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9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馆藏文献51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000种。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校园网主干带宽5G,数据存储容量近40T,校园网用户36364户。体育场馆面积为89039平方米,其中室内运动场馆10200平方米,另有与洛阳市共享并用于教学的体育中心面积75086平方米。 学校有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医院有床位1200张,固定资产总值36亿元;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教学管理[编辑本段]教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要求,自主选修课程,允许本科学生3-7年内完成学业。并设有第二专业辅修制,鼓励学生选学第二专业,毕业时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学校校风严谨、管理规范。学生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进行素质教育。 学生就业[编辑本段]我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主要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外资公司、部队等行业就业,尤其在江浙、京津沪、广东、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很受欢迎。同期就业率在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名列前茅,另外每年有约30%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奖学助学[编辑本段]学校制订有"奖、贷、助、补、减、缓"为主的资助困难生政策。以奖学金为主的各种奖励措施,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包括优秀新生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学校与工行、中行、建行、农行建立有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困难补助措施可解学生燃眉之急,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以自我解困为目的、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使贫困生既弥补了经济上的不足又得到了很好的磨练,现有固定的"助工、助管、助教、助研"等多种岗位。 校训[编辑本段]明德博学,日新笃行教风[编辑本段]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学风[编辑本段]勤学慎思,尊师诚信教风[编辑本段]和谐自强,严谨求实现任领导校党委书记 朱清孟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 王键吉 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审计处。 校党委副书记 牛书成 负责组织、离退休人员、工会、保密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党委、校工会。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苟义伦 负责宣传、统战、纪检、监察、学生、共青团、后勤、规划建设工作。分管宣传部、统战部、纪委、监察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国防生工作办公室、后勤集团公司、规划建设处,协助王键吉同志分管审计处。 副校长 段广才 负责人事、学科建设、研究生工作。分管人事处、学科建设处、研究生处、省机械设计及传动重点实验室、附属医院、人员交流中心。 副校长 周志立 负责计划财务、科研、对外合作工作。分管计划财务处、科技处、学报编辑部、对外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省耐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研究院。协助王键吉同志分管校长办公室。 副校长 李念群 负责后勤管理、保卫、招生工作。分管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招生就业处、校医院、劳动服务公司。 副校长 宋书中 负责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图书馆、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分管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工程训练中心。 校工会主席 闫纪建 主持校工会全面工作。 副校级调研员 郑 斌 协助周志立同志工作。

这个整理起来是比较费时间的。我知道,眼科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类的可以找时间整理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审核 发布时间:2012-2-24 12:59:06 校新闻中心讯 近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来函通知:《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第六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这是继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第五版)后又一次入编。 多年来,我校学报编辑部编辑人员认真贯彻科技期刊编排规范、出版管理条例、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量和单位书写规则,严把稿件质量关,即按照国家标准和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对稿件进行认真细致的编辑加工,综合运用编辑互校流程,坚持稿件五次校对制度,力求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标点符号和每一个图表都做到正确无误,把差错率降低到最低水平。2009年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河南省一级期刊。为加强高校学报建设,省教育厅组织评审专家于2011年上半年对全省高等学校学报的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学报自然科学版获“河南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优秀自然科学期刊”荣誉称号。目前我校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内外30余家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充分展示我校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农业大学期刊号是多少

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棉花种子

园艺蔬菜类的核心期刊,这个还比较偏僻那,估计不好发表。。

是的,是双核心期刊,具体可以咨询中国论文榜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