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在安徽省内挺不错的

审稿时间:1-3个月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凡来稿一律不退,自本刊编辑部收到来稿之日起4个月内未收到审理意见或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在不违背作者本意的情况下,本编辑部有权作内容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方面的删改,凡不同意者,应在来稿时申明。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出版地区:安徽国际刊号:2095-0683国内刊号:34-1317/C创刊时间:1979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093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一般重要人物或者行业、职业翘楚的简历,在网络中都会搜寻到的,普通人的个人简历的查看需要所在单位、机构的批复和允许的,要有合理的理由,一般都是组织机构、单位内部进行相关的简历、档案管理的,外人是不得而知的,网络上基本不行的,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信息。

不错,我那毕业的,二本里比较老牌的学校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格式

在安徽省内挺不错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淮北师范大学代码为10373。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大学简介:淮北师范大学,简称淮师大,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国培计划。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有博士600余人(含在读博士)、硕士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教学名师4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皖江学者2人,省级教坛新秀4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6人。历史沿革1974年,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建立。1978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81年,学校获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9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名次。2009年,学校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2010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83个本科专业,另外拥有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个附属学校。学院及专业名称学院设置:文学院。专业名录: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学院设置:数学科学学院。专业名录: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学院设置: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名录:物理学(师范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名录: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学院设置:外国语学院。专业名录:英语、翻译、日语。学院设置:美术学院。专业名录:美术学(师范兼非师范)、绘画、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学院设置:法学院。专业名录:法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学院设置:体育学院。专业名录: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面)。学院设置: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专业名录:历史学(师范)、社会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学院设置: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名录: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园艺、环境生态工程。学院设置:音乐学院。专业名录: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学院设置:教育学院。专业名录:特殊教育学(教师教育类)、公共事业管理(教师教育类)、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类)、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类)。学院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名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学院设置: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名录: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院设置:建筑学院。专业名录: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名录: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学院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足球学院。学科建设学位授权点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5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0大学科门类。博士立项建设一级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古典文献学、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建设截至2021年4月,现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3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0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0余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理学。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特色专业:美术学(师范)、生物工程、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电气信息类、应用化学、音乐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电子商务、统计学、日语、材料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学前教育。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音乐表演淮北花鼓戏实习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验实训中心、化学工程实训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计算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路与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无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威尔士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幼儿教师、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卓越体育教师、卓越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化学教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物理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会计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中学英语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省级精品开放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常微分方程、移动通信、微生物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数据结构、线性电子线路、高等数学、基础英语、微机原理及应用、遗传学、中外语言学史、篮球、计算机组成原理、武术、运动生理学。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中国古代史、英语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评点、经济学说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观经济学、色彩(水彩画风景写生)。学校荣誉截至2021年4月,学校获批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称号;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30次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党建和发展的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科研平台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智库;设有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研究室、文学研究所、水彩画艺术创作与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绿色材料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含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资源植物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清洁能源及绿色循环重点实验室、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高聚合织物传感器的井下人员生命体征安全监测研发创新团队。省级智库:安徽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截至2020年4月,学校近5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学术资源馆藏资源2016年,学校新购置纸质图书09万册,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7万册,可使用电子图书折合总量15万册,其中,电子期刊23万种,可供师生使用数据库共49个。截至2020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500余万册。学术期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点开设栏目有:人学研究、中国化研究、20世纪皖籍名家研究、百年新诗、中学语文新教材研究探讨、百年史学研究等。《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体育、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科学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简讯;辟有综合评述,专题探讨等栏目;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古籍研究》(季刊)创刊于1986年9月,主办单位为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淮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等,是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与信息的专门性学术刊物,并被国内一些高校确定为专业核心刊物,被2021—2022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截至2022年3月,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52所院校(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签订具体合作协议。近5年,学校派出14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参加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学习;自2016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学生短期留学;2019年,正式启动外国留学生(学历生)招生培养工作。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校徽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外圆上方是“淮北师范大学”字样,下方是学校英文大写。内圆是三本书的叠加,代表学校历经发展的不同阶段,“1974”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圆形证章。校旗学校校旗左侧为反白标准校徽,右侧为反白标准中英文全称校名,旗面底色分别为蓝、白、红、绿、浅蓝五种颜色,长宽比例为5:1。校歌学校校歌是《淮北师范大学校歌》,剑声作词,孙建国作曲。精神文化校训:博学慎思、励志敦行学校精神: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校风:敬业、奉献教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风:知行合一、学做真人

很好的学校。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论文

学校以前直属煤炭部,教学质量很高,教师福利很好,自从划归地方之后,因为地处偏僻,可能不是很受重视,因此学校很难留住人才,所以学术氛围不是很浓,但是学习风气很好,图书馆都要提前抢位,总的来说学校还是很不错的,也是淮北市唯一一所大学。

不错,我那毕业的,二本里比较老牌的学校

教育学院近年(2009-2013)发表的CSSCI来源以上学术论文:教育学院近年(2009-2013)发表的CSSCI来源以上学术论文(一) 作者 论文名称 期刊 发表日期 备注 褚福斌 田径运动员中的大鱼小池效应 中国体育科技 2009(2) CSSCI 李晓岩 和谐课堂:教学设计的伦理诉求 电化教育研究 2011(7) CSSCI 阎乃胜 做时代主人:回望杜亚泉“科学的劳动家”的素养观 教育发展研究 2013(14) CSSCI 阎乃胜 论杜亚泉的科学哲学观 东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3(3) CSSCI 阎乃胜 论杜亚泉的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8) CSSCI 阎乃胜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课程观对我国高校课改的启示 现代大学教育 2010(2) CSSCI 阎乃胜 角色论视阈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探析——基于教师资格认证的考察 教师教育研究 2010(2) CSSCI 阎乃胜 将人权教育融入中学德育课程之中 教育科学研究 2009(9) CSSCI 张家年 信息化领导力视野中的学校信息化主管素质结构和实践模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3(6) CSSCI 张家年 刍议信息技术效应及其对策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6) CSSCI 张家年 网络教育中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和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3(2) CSSCI 张家年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型的构建 远程教育杂志 2012(5) CSSCI 张家年 伦理学视野中的网络教育伦理初探 开放教育研究 2011(4) CSSCI 张家年 网站易访问性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模型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 CSSCI 张家年 构建无障碍信息环境的法律基础与标准实施的研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5) CSSCI 张家年 基于XSLT的Web易访问性评估工具的初步设计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3) CSSCI 张家年 On accessibility of concept, principle and model of educational web sites design Proceedings-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rends i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Science 2009(June 30-July 2) EI 张敏 青少年负性情绪事件性质判断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 心理科学 2013(2) CSSCI 张敏 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情绪弹性和性别效应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1) CSSCI 张敏 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的情绪弹性和性别效应 心理学探新 2012(4) CSSCI 张敏 青少年情绪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科学 2011(3) CSSCI 张敏 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 心理科学 2010(1) CSSCI 赵小云 大学生生涯阻碍知觉问卷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5) CSSCI 赵小云 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心理科学 2012(2) CSSCI 赵小云 感召及其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1) CSSCI 赵小云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10(9) CSSCI 赵小云 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心理学探新 2010(5) CSSCI 教育学院近年(2009-2013)发表的CSSCI来源以上学术论文(二) 作 者 论文名称 期刊 发表日期 备注 彭 勃 基于生态学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培植探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2)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资源的分类及其文化资源的培植 江苏高教 2008(2)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文化资源及其生态化培植 学术论坛 2008(5)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的生态化配置 学术论坛 2009(10) CSSCI 彭 勃 高校内“学者从政”: 一个生态的检视 学术论坛 2010(3) CSSCI 彭 勃 高等教育资源视域中的弱势高校探讨及对策 江淮论坛 2013(2) CSSCI 王翠艳 左利手及其形成机制:生理、病理及心理学的视角 心理学探新 2012(3) CSSCI 王翠艳 美国手语的空间特性及其运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 CSSCI 燕 燕 梅洛·庞蒂:具身意识的身体 世界哲学 2010(7) CSSCI 燕 燕 具身的形式灵魂:亚里士多德与梅洛·庞蒂 现代哲学 2010(11) CSSCI 燕 燕 梅洛·庞蒂名相的肉身-从我能的身体到一体的肉身 现代哲学 2012(5) CSSCI 燕 燕 家井真《(诗经)原意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对国内身体哲学研究的启示 世界哲学 2012(11) CSSCI

很好的学校。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

1. 来稿以10,000字左右为宜。欢迎简明扼要而又论证充分的短文。所论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学术问题的论文允许篇幅稍长一些。稿件正文之前请附论文中文摘要(3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允许与中文摘要有所不同,不必对应翻译,约200个英文单词)、关键词(3-5个)、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位、职称)。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2. 对于人文学科的论文不再区分注释(对文章中某一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或作者对自己观点的阐发)与参考文献,二者均放在当页,以脚注形式出现。对于社会科学的论文,仍然可以将注释和参考文献分开,放于文末的参考文献采用“作者—出版年”制。3. 注释与参考文献著录项目要齐全(不需要加文献标识码)。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译著:原著者国名,原著者,文献名,译者名,出版社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4. 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用1995年版,《列宁全集》用1984年以后版本,《毛泽东选集》用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一、二卷)用1994年版,等。5. 外文参考文献要用外文原文,作者、书名、杂志名字体一致,采用正体;不得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某一年版”等。

、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正式)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  资料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六、年代和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  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  七、外国人名的表述  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毋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81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1 引言 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1 封面 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1的规定执行。 5 题名 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7 摘要 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2 序号 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1;表2、表2;附注 l);文献[4];式(5)、式(5)等。 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1) 示例2: ----------------------------------(2) 示例3: -------------------------------(3)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023 567; 314 325不应写成94,023,567; 314,325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2和4。 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B2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B3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B4 GB1-82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B5 GB 2-8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B6 GB 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B7 GB 4-82 热学的量和单位。 B8 GB 5-82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B9 GB 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B10 GB 7-82 声学的量和单位。 B11 GB 8-82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2 GB 9-82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3 GB 10-82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B14 GB 11-82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B15 GB 12-82 无量纲参数。 B16 GB 13-82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格式

淮北师范大学代码为10373。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大学简介:淮北师范大学,简称淮师大,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国培计划。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有博士600余人(含在读博士)、硕士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教学名师4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皖江学者2人,省级教坛新秀4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6人。历史沿革1974年,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建立。1978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81年,学校获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9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名次。2009年,学校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2010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83个本科专业,另外拥有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个附属学校。学院及专业名称学院设置:文学院。专业名录: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学院设置:数学科学学院。专业名录: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学院设置: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名录:物理学(师范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名录: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学院设置:外国语学院。专业名录:英语、翻译、日语。学院设置:美术学院。专业名录:美术学(师范兼非师范)、绘画、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学院设置:法学院。专业名录:法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学院设置:体育学院。专业名录: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面)。学院设置: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专业名录:历史学(师范)、社会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学院设置: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名录: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园艺、环境生态工程。学院设置:音乐学院。专业名录: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学院设置:教育学院。专业名录:特殊教育学(教师教育类)、公共事业管理(教师教育类)、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类)、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类)。学院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名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学院设置: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名录: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院设置:建筑学院。专业名录: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名录: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学院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足球学院。学科建设学位授权点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5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0大学科门类。博士立项建设一级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古典文献学、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建设截至2021年4月,现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3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0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0余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理学。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特色专业:美术学(师范)、生物工程、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电气信息类、应用化学、音乐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电子商务、统计学、日语、材料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学前教育。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音乐表演淮北花鼓戏实习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验实训中心、化学工程实训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计算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路与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无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威尔士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幼儿教师、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卓越体育教师、卓越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化学教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物理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会计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中学英语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省级精品开放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常微分方程、移动通信、微生物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数据结构、线性电子线路、高等数学、基础英语、微机原理及应用、遗传学、中外语言学史、篮球、计算机组成原理、武术、运动生理学。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中国古代史、英语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评点、经济学说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观经济学、色彩(水彩画风景写生)。学校荣誉截至2021年4月,学校获批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称号;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30次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党建和发展的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科研平台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智库;设有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研究室、文学研究所、水彩画艺术创作与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绿色材料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含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资源植物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清洁能源及绿色循环重点实验室、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高聚合织物传感器的井下人员生命体征安全监测研发创新团队。省级智库:安徽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截至2020年4月,学校近5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学术资源馆藏资源2016年,学校新购置纸质图书09万册,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7万册,可使用电子图书折合总量15万册,其中,电子期刊23万种,可供师生使用数据库共49个。截至2020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500余万册。学术期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点开设栏目有:人学研究、中国化研究、20世纪皖籍名家研究、百年新诗、中学语文新教材研究探讨、百年史学研究等。《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体育、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科学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简讯;辟有综合评述,专题探讨等栏目;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古籍研究》(季刊)创刊于1986年9月,主办单位为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淮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等,是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与信息的专门性学术刊物,并被国内一些高校确定为专业核心刊物,被2021—2022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合作交流截至2022年3月,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52所院校(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签订具体合作协议。近5年,学校派出14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参加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学习;自2016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学生短期留学;2019年,正式启动外国留学生(学历生)招生培养工作。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校徽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外圆上方是“淮北师范大学”字样,下方是学校英文大写。内圆是三本书的叠加,代表学校历经发展的不同阶段,“1974”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圆形证章。校旗学校校旗左侧为反白标准校徽,右侧为反白标准中英文全称校名,旗面底色分别为蓝、白、红、绿、浅蓝五种颜色,长宽比例为5:1。校歌学校校歌是《淮北师范大学校歌》,剑声作词,孙建国作曲。精神文化校训:博学慎思、励志敦行学校精神: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校风:敬业、奉献教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风:知行合一、学做真人

学校以前直属煤炭部,教学质量很高,教师福利很好,自从划归地方之后,因为地处偏僻,可能不是很受重视,因此学校很难留住人才,所以学术氛围不是很浓,但是学习风气很好,图书馆都要提前抢位,总的来说学校还是很不错的,也是淮北市唯一一所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很好的学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