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战略管理杂志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战略管理杂志投稿经验

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管理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取决于实际的需要。如今,企业的竞争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就是情报竞争。 竞争情报已被简称为CI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对企业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并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标的信息。全球 500强企业中90%已建立了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企业有82%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建立系统的也达60%,许多企业还设立CI经理来负责竞争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1997年竞争情报对知名企业的贡献率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和惠普均为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其作用不可低估。 由于竞争情报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于1986年在美国成立,到1999年已有7000名会员,主要由公司经理、战略规划、市场研究、竞争情报和信息咨询各方面的人员构成,其职能是建立和发展竞争情报专业、生产和传播竞争情报内容、参与企业竞争策略的研究和制定。 日本企业的情报分为两类,即经营情报和技术情报,经营情报中包括经济、行业、营业、市场、劳务、订货和法规情报共7种;技术情报中包括专利、科研、设备、生产技术、国外技术和新产品情报等,日本企业的情报工作偏重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从情报来源看,日立制作所仅订阅国内外的报刊杂志就达三千余种,其中三分之二是国外出版的。 竞争情报催生了大批从业人员,美国为50万人,年薪一般在8万美元左右。据中国竞争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国已有类似从业人员4至5万人,但目前至少需要15万人,建立竞争情报体系的企业不足10%。其实,中国大中企业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在技术部门内设立过技术情报组织,但经营方面的竞争情报则起步较晚。从情报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应该是发源地,《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之说和"用间篇"都可视为竞争情报理论的鼻祖。因此,中国企业在接受竞争情报概念上是不会有障碍的。 企业的情报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系统搜集、整理;二是信息的分析、利用;三是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战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风险提出预报或预警;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和评估;对外部环境中包括文化、政治、法律、风俗甚至时尚进行研究分析。 由于竞争情报涉及面广,所以CI经理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广泛的学科知识、敏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要求确实很高。 竞争情报用于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是三段式: 一是确定企业产品的需求域,即市场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在市场变化中,哪些新的需求是值得重视的;这种需求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从长远看,企业应着重满足什么样的优势需求,从而把握市场变化中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市场需求趋势。 二是确定企业的顾客群,即顾客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这个顾客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规模有多大;分布在哪里;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从长远看,企业应着重服务的是什么样的顾客群,从而把握最重要的顾客群。 三是确定方式和途径,即服务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为顾客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理念;相应的机制和技术手段;广告和推介方案。 上述三方面情报必须滚动地不断进行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事实上,企业的大量管理工作都涉及竞争情报,如市场预测、市场调查、预算编制、可行性研究、战略规划,这些工作都需要竞争情报的基础。如果没有竞争情报系统,则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缺乏完整的体系。 竞争情报用于确定企业的战略计划,有6个步骤。 一是有关企业使命和近、远期目标的情报。 二是有关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情报,包括市场、技术发展趋势、竞争动态等。 三是对企业可用资源的情报,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产、用户美誉度等。 四是有关选择、确定具体战略的情报。 五是关于实现企业战略所需的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情报。 六是最后修订战略计划的相关情报。 在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式方面,根据内外部情报,从稳定发展、快速发展、兼并与合资、收缩战略中确定一种模式,收缩战略中还可细分为转向或重组、部分放弃、纳入优势企业、清偿四种情况。 在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方面,根据同行业的情报,分析本企业在主导型、挑战型、追随型、独创型中处于何种地位,采取何种策略。 在用于对决策进行评估方面,根据情报确定决策有效的时间、决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在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分析本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本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本企业所具有而其他企业无法仿效的优势。 总之,竞争情报涉及企业管理的全部领域和整个过程,是我们强化企业管理手段的有力武器,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必要保证。

不是。《管理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 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4所高校联办的管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04年7月创刊,国际开本,160页/册,2009年改为月刊。 新的广告法公布后,在宣传时不得使用“顶级”字样。

其影响因子为763,不能算顶级期刊,但也是比较好的期刊了。根据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结果显现,2014年全年在Business的115类期刊中,排名第8,而在Management的185类期刊中排名15位。其收录于FT45(45 Jouranls used by the Financial Times)编制商学院研究排名,包括全球MBA和EMBA排行榜所使用的金融时报45类期刊的名单。

战略管理期刊投稿经验

战备管理,方面我知道怎么学习我能完成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学习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聚焦职教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有所帮助:1、遴选期刊首先要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合适的期刊,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可以登录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或者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2、自我审稿准备投稿前,作者要认真自审论文稿件,查看是否有雷同、选题是否有学术前沿性、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规范、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等,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3、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投稿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请导师或他人推荐等。4、让编辑了解自己投稿后要多和编辑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进度,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5、妥善处理一稿多投不鼓励一稿多投,很多期刊都对此有要求,一经发现,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6、以平常心对待退稿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需要修改,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修改。

战略与管理杂志期刊投稿经验

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管理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取决于实际的需要。如今,企业的竞争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就是情报竞争。 竞争情报已被简称为CI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对企业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并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标的信息。全球 500强企业中90%已建立了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企业有82%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建立系统的也达60%,许多企业还设立CI经理来负责竞争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1997年竞争情报对知名企业的贡献率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和惠普均为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其作用不可低估。 由于竞争情报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于1986年在美国成立,到1999年已有7000名会员,主要由公司经理、战略规划、市场研究、竞争情报和信息咨询各方面的人员构成,其职能是建立和发展竞争情报专业、生产和传播竞争情报内容、参与企业竞争策略的研究和制定。 日本企业的情报分为两类,即经营情报和技术情报,经营情报中包括经济、行业、营业、市场、劳务、订货和法规情报共7种;技术情报中包括专利、科研、设备、生产技术、国外技术和新产品情报等,日本企业的情报工作偏重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从情报来源看,日立制作所仅订阅国内外的报刊杂志就达三千余种,其中三分之二是国外出版的。 竞争情报催生了大批从业人员,美国为50万人,年薪一般在8万美元左右。据中国竞争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国已有类似从业人员4至5万人,但目前至少需要15万人,建立竞争情报体系的企业不足10%。其实,中国大中企业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在技术部门内设立过技术情报组织,但经营方面的竞争情报则起步较晚。从情报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应该是发源地,《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之说和"用间篇"都可视为竞争情报理论的鼻祖。因此,中国企业在接受竞争情报概念上是不会有障碍的。 企业的情报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系统搜集、整理;二是信息的分析、利用;三是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战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风险提出预报或预警;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和评估;对外部环境中包括文化、政治、法律、风俗甚至时尚进行研究分析。 由于竞争情报涉及面广,所以CI经理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广泛的学科知识、敏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要求确实很高。 竞争情报用于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是三段式: 一是确定企业产品的需求域,即市场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在市场变化中,哪些新的需求是值得重视的;这种需求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从长远看,企业应着重满足什么样的优势需求,从而把握市场变化中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市场需求趋势。 二是确定企业的顾客群,即顾客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这个顾客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规模有多大;分布在哪里;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从长远看,企业应着重服务的是什么样的顾客群,从而把握最重要的顾客群。 三是确定方式和途径,即服务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为顾客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理念;相应的机制和技术手段;广告和推介方案。 上述三方面情报必须滚动地不断进行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事实上,企业的大量管理工作都涉及竞争情报,如市场预测、市场调查、预算编制、可行性研究、战略规划,这些工作都需要竞争情报的基础。如果没有竞争情报系统,则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缺乏完整的体系。 竞争情报用于确定企业的战略计划,有6个步骤。 一是有关企业使命和近、远期目标的情报。 二是有关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情报,包括市场、技术发展趋势、竞争动态等。 三是对企业可用资源的情报,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产、用户美誉度等。 四是有关选择、确定具体战略的情报。 五是关于实现企业战略所需的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情报。 六是最后修订战略计划的相关情报。 在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式方面,根据内外部情报,从稳定发展、快速发展、兼并与合资、收缩战略中确定一种模式,收缩战略中还可细分为转向或重组、部分放弃、纳入优势企业、清偿四种情况。 在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方面,根据同行业的情报,分析本企业在主导型、挑战型、追随型、独创型中处于何种地位,采取何种策略。 在用于对决策进行评估方面,根据情报确定决策有效的时间、决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在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分析本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本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本企业所具有而其他企业无法仿效的优势。 总之,竞争情报涉及企业管理的全部领域和整个过程,是我们强化企业管理手段的有力武器,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必要保证。

是一个学术团体?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 中战会的事情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聚焦职教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有所帮助:1、遴选期刊首先要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合适的期刊,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可以登录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或者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2、自我审稿准备投稿前,作者要认真自审论文稿件,查看是否有雷同、选题是否有学术前沿性、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规范、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等,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3、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投稿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请导师或他人推荐等。4、让编辑了解自己投稿后要多和编辑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进度,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5、妥善处理一稿多投不鼓励一稿多投,很多期刊都对此有要求,一经发现,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6、以平常心对待退稿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需要修改,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修改。

战略管理杂志投稿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聚焦职教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有所帮助:1、遴选期刊首先要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合适的期刊,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可以登录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或者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2、自我审稿准备投稿前,作者要认真自审论文稿件,查看是否有雷同、选题是否有学术前沿性、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规范、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等,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3、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投稿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请导师或他人推荐等。4、让编辑了解自己投稿后要多和编辑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进度,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5、妥善处理一稿多投不鼓励一稿多投,很多期刊都对此有要求,一经发现,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6、以平常心对待退稿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需要修改,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修改。

并没有恢复出版

有,去新华书店找找,或是在网上搜。

竞争情报--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管理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取决于实际的需要。如今,企业的竞争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就是情报竞争。 竞争情报已被简称为CI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对企业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并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标的信息。全球 500强企业中90%已建立了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企业有82%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建立系统的也达60%,许多企业还设立CI经理来负责竞争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1997年竞争情报对知名企业的贡献率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和惠普均为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其作用不可低估。 由于竞争情报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于1986年在美国成立,到1999年已有7000名会员,主要由公司经理、战略规划、市场研究、竞争情报和信息咨询各方面的人员构成,其职能是建立和发展竞争情报专业、生产和传播竞争情报内容、参与企业竞争策略的研究和制定。 日本企业的情报分为两类,即经营情报和技术情报,经营情报中包括经济、行业、营业、市场、劳务、订货和法规情报共7种;技术情报中包括专利、科研、设备、生产技术、国外技术和新产品情报等,日本企业的情报工作偏重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从情报来源看,日立制作所仅订阅国内外的报刊杂志就达三千余种,其中三分之二是国外出版的。 竞争情报催生了大批从业人员,美国为50万人,年薪一般在8万美元左右。据中国竞争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国已有类似从业人员4至5万人,但目前至少需要15万人,建立竞争情报体系的企业不足10%。其实,中国大中企业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在技术部门内设立过技术情报组织,但经营方面的竞争情报则起步较晚。从情报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应该是发源地,《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之说和"用间篇"都可视为竞争情报理论的鼻祖。因此,中国企业在接受竞争情报概念上是不会有障碍的。 企业的情报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系统搜集、整理;二是信息的分析、利用;三是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战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风险提出预报或预警;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和评估;对外部环境中包括文化、政治、法律、风俗甚至时尚进行研究分析。 由于竞争情报涉及面广,所以CI经理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广泛的学科知识、敏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要求确实很高。 竞争情报用于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是三段式: 一是确定企业产品的需求域,即市场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在市场变化中,哪些新的需求是值得重视的;这种需求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从长远看,企业应着重满足什么样的优势需求,从而把握市场变化中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市场需求趋势。 二是确定企业的顾客群,即顾客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这个顾客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规模有多大;分布在哪里;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从长远看,企业应着重服务的是什么样的顾客群,从而把握最重要的顾客群。 三是确定方式和途径,即服务定位。与此相关的情报是:为顾客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理念;相应的机制和技术手段;广告和推介方案。 上述三方面情报必须滚动地不断进行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事实上,企业的大量管理工作都涉及竞争情报,如市场预测、市场调查、预算编制、可行性研究、战略规划,这些工作都需要竞争情报的基础。如果没有竞争情报系统,则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缺乏完整的体系。 竞争情报用于确定企业的战略计划,有6个步骤。 一是有关企业使命和近、远期目标的情报。 二是有关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情报,包括市场、技术发展趋势、竞争动态等。 三是对企业可用资源的情报,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产、用户美誉度等。 四是有关选择、确定具体战略的情报。 五是关于实现企业战略所需的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情报。 六是最后修订战略计划的相关情报。 在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式方面,根据内外部情报,从稳定发展、快速发展、兼并与合资、收缩战略中确定一种模式,收缩战略中还可细分为转向或重组、部分放弃、纳入优势企业、清偿四种情况。 在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方面,根据同行业的情报,分析本企业在主导型、挑战型、追随型、独创型中处于何种地位,采取何种策略。 在用于对决策进行评估方面,根据情报确定决策有效的时间、决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在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分析本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地方、本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本企业所具有而其他企业无法仿效的优势。 总之,竞争情报涉及企业管理的全部领域和整个过程,是我们强化企业管理手段的有力武器,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必要保证。

战略管理最新期刊投稿经验

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忠诚•工作》主讲人2008 年亚马逊经管培训畅销排行榜主讲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名校的课程教授 曾任南京大学纽约大学创新学院院长助理教育背景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士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李涛博士有过国内著名企业的工作经历,并到欧洲进行过学习和工作。广泛地研究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企业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上海交通大学MBA课程教授、同济大学EMBA导师、课程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总裁班教授、复旦大学总裁班教授、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主讲教授、全国高校项目管理师资协会秘书长;世界名商联合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同时兼任北大医院管理博士班、同济博士班和美国美国美联大学的授课老师和博士论文导师。李老师一直坚持企业实践效益原则,其咨询式讲课风格深受听众的欢迎,曾在交大的瑞金EMBA班的授课中被评为第一名。在清华、中央党校等高校授课评比也名列前茅,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演讲嘉宾。在以北京、上海等20多个重点城市的企业内训、公开课、政府论坛等各类课程,已经为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350000人提供授课,学员主要是企业高中层管理者等,授课累计时间11000小时以上。作为国内研究管理突破的著名专家,有突破第一人的美誉,其培训光盘在全国20家电视台播出,其中两个产品在亚马逊全球中文经管畅销前二十名人。 研究领域中西方管理对比、战略管理、领导力、管理者绩效等。学术成果 先后出版了《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高绩效管理》教学光盘(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12项突破》(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 《忠诚工作-老板篇》、 《忠诚工作-员工篇》、 《怎样做士兵突击式好员工》、 《怎样培养士兵突击式好员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主讲课程 精品系列: 《中西方管理对比》、《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的12项突破》 领导力系列: 《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变革管理与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战略》、《领导力的塑造与提升》  管理者系列:《忠诚•工作》、《如何培养士兵突击式的好下属》、《打造全方位执行力》、《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塑造高绩效团队》、《管理者的有效沟通》 管理工具系列:《项目管理理念、体系、方法与实践》曾服务客户 为中石油、中石化、大唐电力数十家中央企业;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资委、发改委、中组部等数十个国家部委;为宝钢、上海港、海尔集团、联想集团、中兴通讯、上海电信、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上海良友集团、上海糖业烟酒集团、瑞金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六院、玉佛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华润集团、台骅国际、浙江广厦、浙江横店集团、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独山子石化、上海市委、上海人大、江苏省委、上海市检察院等数百家知名企业或政府设计并实施系统培训课程。曾作为演讲嘉宾为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进行专题培训。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许德音 周长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0272004)的一部分。我们感谢刘学、武常歧、张维迎、张一弛、张志学以及《管理世界》两位编辑给我们的建议和鼓励,并感谢Anne S Tsui与我们分享尚未完成的相关论文。 提要: 我们采用结构化的程序与方法对国内最近期的战略管理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和评估。通过检阅和甄别2003年度发表在《管理世界》与《南开管理评论》上的所有论文,我们确认了42篇与战略管理学相关的文章。我们从课题、类型、理论、方法等各个方面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由此总结出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判断在国内领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学论文,尚不能通过主要国际管理学年会的匿名评审程序,更未达到国际主流管理学期刊在理论、方法、和学术贡献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我们就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战略管理、文献评估、研究现状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ARCH IN CHINA: AN ASSESSMENTABSTRACT: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C Through a structured process, we identified 42 strategy-related articles in the 2003 issues of Management World and Nankai Management R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se sample articles led to a set of critiques based on such criteria as the topic, style, theory, and We concluded that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was still in its infant stage in both theo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KEY 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Field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们从“国际”的视角来检阅国内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状:第一,国内的商学院,包括其中的管理学各学科,大多脱胎于两个传统院系:工程和经济。因此商学院的研究课题和学科传统,往往来自于工程学、运筹学、管理科学、以及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第二,由于上述的原因,不论是本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的研究者,对于管理学和战略管理学的定义、范畴、学科归属、典型课题、学术特点等,均存在模糊之处。第三,国内传统体制内不存在真正研究型的博士项目。最好的博士毕业生往往会进入实业界工作,而不是在高校任教。第四,国内管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式是案例,但大多是以案例来说明或支持理论,而不懂得如何使用案例来进行以理论构筑为目的的归纳式研究(inductive research)。 研究方法期刊选择与时间范围:通过四个步骤决定选用2003年全年的《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作为样本刊物。样本选取:选取论文的主要依据是管理学学会战略管理分部的“领域陈述”(domain statement)。其中确定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选取范围扩大到国外战略管理学博士项目课程中的其他典型课题,主要属于组织理论与国际战略管理等“近亲”或分支学科。评估程序:两位作者交叉进行甄别工作,并取得意见一致。 研究发现与讨论作者:在总共42篇论文中,一位作者: 14篇(33%)两位作者: 17篇(40%)三位作者: 6篇(14%)四位以上: 4篇(10%) 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目与国外管理学刊物相比或许稍低些,但情况大致相仿,显示出合作研究(占总数近三分之二)是国内学术活动的主流。另外一方面,三位或三位以下作者的论文共占总数近90%。这一事实可能表明战略管理学研究并不适合三位以上的多位研究者共同合作。 课题: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 : 11篇(26%)竞争力/竞争优势: 6篇(14%)跨国公司/国际战略: 6篇(14%)创新: 3篇(7%)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3篇(7%)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strategic groups)、商务层(business-level)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对象/公司类型:虽然各类公司均有所涉及,可以看出比较受偏爱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的上市公司(共7篇)。 论文类型:描述型: 16(38%)——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实证型: 10(24%)——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概念型: 9(21%)——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以实证分析。文献型: 7(17%)——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规范型: 7(17%)——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定性经验型:1(2%)——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模型演绎: 1(2%)——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我们对总共26篇描述型、实证型、和定性经验型论文的数据来源做了如下统计(有重叠):二手资料/数据: 11(42%)问卷调查: 10(38%)访谈: 5(19%)资料来源:约有40%的论文采用了包括文档资料、历史资料、各类出版物、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源的二手数据,约60%利用了包括问卷、访谈、及实地调查在内的一手资料。样本:企业层面——数十家至数百家;个人层面——可至两、三千家 统计模型:相关分析——ANOVA——LISREL——多元回归至少一篇论文的作者显然以为基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就是实证研究。很少有关于有效性与可靠性(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的讨论;很少有研究者对于自己的方法(Method)部分做出全面和细致的描述,这包括了对数据来源、收集方法、最终样本、变量衡量等各个方面的汇报。在《管理世界》的23篇论文中约有7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案例,但作者们普遍没有通过使用基本的编码(coding)和编组(grouping)等定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理论探讨。 理论/文献基础:在所有42篇论文中,有近40%或者根本不以理论发展为目的(a-theoretical,如规范型和部分描述型论文),或者严重缺乏理论和文献基础。在剩下的二十五、六篇论文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基于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和文献。这些论文除了题目与战略管理有重叠外,并不是真正的管理学论文。只有另外的大约十六、七篇论文试图对战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做出延伸或实证。但即使是这十六、七篇论文,对理论和文献的回顾也大多缺乏完整性,对支持性文献和理论角度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它们往往不是建立在一个前后连贯的理论框架(coherent framework)之上,而是简单地把各种文献拼凑在一起。但即使如此,对管理学理论的使用也只限于集中的一小部分。 作者所属机构:在总共二、三十所研究机构中,南开大学: 9篇(其中《南开管理评论》上7篇)中山大学: 5篇北京大学: 4篇西安交大: 4篇南京大学: 3篇其余基本上均匀分布。与国外管理学期刊情况很不相同的是,我们在这里较少看到跨学校的合作(总共才7篇)。 论文页数:论文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下。《管理世界》有5篇超过10页,但也只有一篇超过13页。这与国外主流管理学刊物平均三十来页的论文篇幅形成对比。 评估总结1.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在课题和论文类型方面尚未进入“主流”。研究项目涉及的课题很多是在战略管理的“边缘”领域,或是与经济学、金融学的交叉部分。总体来看,国内战略管理研究缺乏能与当前西方主流战略管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刊物相看齐或相追随的研究题目和研究领域。在研究类型上也尚未进入以理论实证型为主的“现代”时期。2.在理论上,我们所检阅的论文普遍缺乏深入的讨论,在使用当代西方战略管理或其它相关理论和文献方面显得十分薄弱。文章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我们看来普遍不足够或不适合。理论假设的发展和创建缺乏严谨性(rigor)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大多数假设缺乏理论意义,只是在简单预测变量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关联,或是重复国外同行早已反复证明的常识(只是换成一个中国样本而已)。总体上看,对理论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极其有限。 3.在方法上,少量的实证型论文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最为突出的是,研究者很少对方法一节做认真严肃的描述和披露,使得我们对相当一部分的论文无法明确判定其“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与“分析层面”(level of analysis)。结论:以Academy of Management的通行标准去参照这42篇论文(假设语言不成为障碍),我们的判断是这些论文在从一流到三流的国际学术刊物评审过程中均不能获得“修改后再投稿”(revise and resubmit)的机会;在主要的管理学年会程序中也会被淘汰(一般淘汰率为三分之二);在地区性学会(如管理学学会亚洲分会——Asia Academy of Management)则有一定的可能性。与美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相对照,我们认为这些论文整体上大约处于六、七十年代,即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形成以前的水平。 发展方向与前景理论上:我们认为简单地把西方管理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管理学研究,或者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加以验证,都缺乏足够的理论贡献。中国管理学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第一是在中国背景(Chinese context)下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modification)。例如Xin and Pearce(1996),Child and Lu (1996),Luo, Shenkar, and Nyaw(2001);Luo(2002)。第二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例如Boisot and Child(1996)。 方法上:上述第一类研究主要应使用实证手段。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上述的第二类研究,我们在此大力提倡定性经验型研究手段的使用。以实地调查、访谈、案例、内容分析、定性数据编码和编组等为特征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尤其适合我们提出的建立新理论的目标。这方面的例子包括Yan and Gray(1994)的案例研究和Chandler所做的工作。Chandler在一个缺乏理论的时代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的大型工业企业进行考察,得出公司结构必须紧随战略的著名论断。我们正处在中国战略管理理论的“前现代”(pre-modern)时期,也有理由期待由研究方法来带动理论的进步。 讨论(1):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尚有待于摆脱其他传统、尤其是经济学的“影子”,而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1) 每期《管理世界》的十五篇左右论文中,一大部分是各种关于经济学的课题,只有一小部分才与管理学有关。2) 《管理世界》一般被认为是国内最权威的管理学期刊,但这样一个本应是纯学术性的刊物却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政策研究机构所主办,因而许多论文的定位介于理论与政策之间,不能作出专一的学术贡献。3) 有些自称属于战略管理类的论文,实际上却是在行业层面(industry level),而非企业层面(firm level)上展开分析。4) 充斥于这两种刊物的管理学论文中的各种政策建议,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倾向,即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政府的宏观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似乎管理学就是为社会谋利的、改良了的经济学,而管理学所特有的为企业(the private sector)服务的立场却失落了。 讨论(2):学术界本身在概念上的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实业界对经济与管理之间的界限认识模糊。1) 社会上“经济管理”一词到处流行;经济学家们一再被请去为企业“把脉诊断”。我们担心这种状况会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2) 如果我们的药方只会从依靠行业政策出发来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以为制度(比如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困境,那么我们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做什么?3) 管理的精髓是在于经理人的抉择(managerial discretion),在于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结合(fit),而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与行业环境的问题。4) 我们呼吁学界重温Porter(1981)自己关于战略管理与产业经济学区别的经典文献,以及Rumelt, Schendel, and Teece(1991)关于战略管理不是应用微观经济学,而经济学家也学不会管理的精彩论断。 结语由于本项研究是基于在一个较短时期内的观察,以及对一个较小的、非科学方法抽取的文献样本的检阅,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我们尽量使用结构化的(structured)手段,但评估工作在根本上具有主观性。我们是以西方主流的现代实证主义的眼光来审视总体上仍缺乏这一传统的国内学术界。如果由此产生各种沟通问题(communication problems),也不会令人意外。我们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为了给国内学术界同行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和“外部”的(即使不是完全“客观”的)评估。最后,管理学院归根结底是一个学术机构。如果我们对原创性的学术研究重视不足,就不但无法获得在大学体系内应有的地位和国际学术界同行的尊重,而且必将制约国内MBA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