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航海投稿经验介绍

发布时间:

中国航海投稿经验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在海上探险、大规模海上运输、海外贸易及频繁的海战中先后出现了海上强国——齐国、吴间和越国。 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国位于山东,靠近大海的地理优势,大兴渔盐之利,使它有了很大的经济优势,终于先后灭掉30多个诸侯国。齐国成为能直接控制环绕山东半岛及渤海航行的海上强国,其势力甚至远达东海和钱塘江口。越人自古擅长航海,有“断发文身”的习俗,可能这是由于常在水中,长发不便,所以剪短,纹(文)身,是象征龙之子,求其在海中的安全吧,自然也有迷信的色彩。越人常常潜水游泳,对造船航海技术较为娴熟。他们造的船有适于海战的戈船,也有民用的扁舟、轻舟、舲[líng伶]等。越国在勾践率领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吴王夫差率精兵北上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之机,发习流(水兵)2000人,兵士40000人,君子(精锐)6000人,诸御(车兵)1000人伐吴,一举攻下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俘获太子友。夫差被迫使人以厚礼向越求和。公元前473年,越终于灭吴。吴王夫差自杀。 越灭吴后,公元前468年,越沿吴北上的途径从会稽“徙都琅邪[yá牙]”(《今本竹书纪年》。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台西北。这时,越并有琅玡、会稽二郡)。时越有“死士八千,戈船三百艘”,使楼船士卒“二千八百人伐竹柜为桴”。公元前379年(越王翳三十三年)又“迁都于吴”。吴即今江苏苏州。这时位于山东沿海的齐国国势强盛,而越国国势日衰,在山东已无发展之地,只得再次从海上迁回吴。 春秋战国时期,海上航行能力已很强大。吴人以“舟揖为舆马”,以“巨海为夷廋”。越国一向以舟为车,以揖为马。越国的两次迁都也说明了它的航海能力。 西周时曾封商代的贵族箕子于朝鲜。战国时,邻近朝鲜的燕、齐两地人民不堪残暴统治,曾成批地迁徙到朝鲜去。同时带去不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朝鲜半岛也出土了铜铎、铜剑等物,据考证有一些是战国时代的文物。这些说明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在黄海进行远航。还有不少中国人为躲避战祸经过朝鲜半岛再渡海到日本。他们带去青铜器和铁器的生产工具,带去了水稻种植技术。金属工具和农耕文化是弥生文化的两大特征,从此,日本从原来的绳纹文化过渡到弥生文化(公元前200多年到公元300多年),而弥生文化就是来自中国的文化。特别是来自中国北方沿海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南沿海的越人经常在南海进行航海活动,并通过番禺港进行贸易。番禺是越人的一支扬越建立起来的。“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史记·货殖列传》)同时,百越航海于海外所得黄金、珠玑、犀象等也曾作为贡品向楚国朝贡。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它继承了巴蜀地区及原来六国中一些国家发达的造船业的技术水平并加以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的船只不仅规模大而且类型多,并能建造高技术的楼船。秦在平息南方的战争中就曾有能力组织一支能运输五十万石粮食的大船队。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在位十二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中,曾先后组织五次大规模的海上巡游,说明秦代的航海能力。 秦始皇曾先后五次巡游,除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20年西巡陇西外,第二次至第五次都是巡游海上,即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0年的四次巡游海上。他的巡游海上,必须加强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如果说夏、商、周时,我国航海事业只是一个初创的时期,那么,到了秦统一中国后,我国航海事业就步入了它的发展阶段。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汉代的帆船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唐朝是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经送宝。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航海技术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宋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凭天象、天体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阳辨向,至北宋时期,航海技术开始了重大的突破,已能利用指南针航行。元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遍,也更为精确,已成为海舶必备的航海工具。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连结起来,以标明航线,称之为针路。指南针应用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乾、坤、 、艮)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这样,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 元朝航海技术的提高,还表现在对海岸天象与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以保证海船航行的安全与稳定。元朝海上交通,已能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交通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 而有关的口诀据称“屡验皆应”,说明了元朝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与掌握,有助于进一步驾驭海洋,促进海外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从公元15世纪开始,我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航海事业和对外关系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当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关系,重视发展航海事业,造船业就发达,如汉、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造船业也就发达;明中期以后到清朝时,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造船业受到影响。 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发展在秦汉、宋元、明朝前期是发展高峰时期。大致列了一下各朝的航海情况。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中国航海投稿经验介绍模板

我国航海事业现在发展的特别好,相对于以前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所以我觉得航海事业会越来越好,争取做到世界第一。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航海文明和优良传统,构建国际航海交流平台,培养广大青少年对航海事业的热爱,营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文化氛围。博物馆建筑面积46,434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21,000平方米。馆内以“航海”为主线,“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涵盖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

一看就是海事的

我国的航海师也可以说是非常的不错,而且在整个的这个造船,从航海的这个事业的发展和各方面的研究可以说都是在领先的地位。

中国航海投稿经验介绍英文

新视野大学英语unit4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是的

中国航海学会是由航海科技工作者及交通、海军、海洋和渔业系统中的有关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的法人社团,挂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业务主管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于1988年加入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titutes of Navgation 简称IAIN),现有包括各地航海学会在内的179个团体会员和重新登记注册的近4000名个人会员。会员网络覆盖全国航海界及相关领域。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地区航海学会组织。

海外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中国航海投稿经验介绍怎么写

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召开若干大大小小的会议,交流情况,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促进工作,提高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两头促中间、抓典型带一般,更是常用的一种领导方法,胸中有思路、手中有典型,往往被看作一个领导者称职和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会议上,经验交流材料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且大。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发现“经验”,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在有中国人的时候,就有了中国人的航海。在所有具有开拓精神的时代,中国人都勇敢地驶向大海。是中国最先开创了海洋精神——那个时候海洋属于郑和时代。中国人是海洋上的勇者。在中国人的航海史这面镜子里有遗憾与惋惜,更有骄傲与荣耀;有哀叹与失望,更有豪情与辉煌……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航海事业已有数年历史。从公元15世纪开始,我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6世纪我国的船舰本身的性能素质及其驾驶技术和经验,亦不容忽视。为什么东方千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为什么当中国在海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之后,却又放弃?检讨我们的过去,检讨我们的海洋思维,积极面对未来,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航海教育研究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可以找到它们期刊的邮件,然后去投稿就可以了

课程教育研究 教育界 中国校外教育 等刊物,我都可以帮你操作。

文章不能确保被登,除非你和主编联系特地好。但是一般状况下,只需有实质性的形式,而且编辑负责的话,应当可以被登。还有,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多试几家,说不定会有伯乐觉察你呢!祝你好运!! i|&─ydz┲fⅷǖnv拢qso⑤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