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贵州革命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

贵州革命历史论文

我能够帮你写个框架也就是开题。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员首先要明白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标准的、真正表现了其研讨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员要使其先明白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表现他们各自的研讨过程

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突出  贵州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山石、水景、洞穴等自然风光秀丽,是一座迷人的天然公园;贵州民族众多,开发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构成了人文景观的百花园。全省旅游资源存量大、种类多、品位高、分布广、特色鲜明、开发潜力极大。  自然风光绚丽多姿、贵州的山、层峦叠嶂,峰耸岭峻,岩奇石秀。苗岭逶迤,乌蒙磅礴,大娄山耸峙,梵净山雄奇,构成一篇涛翻浪卷的山海。在崇山峻岭间,流淌奔腾着大小河流上千条,山与水的奇妙合作,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壮观的瀑布,汇成世界上少有的“瀑海”;江河湖泊与山川峡谷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精美自然的风景画。全省旅游自然资源凸现出了“五多”优势:一是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全省石林景观有10多处,具有良好旅游开发前景的有黄果树天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兴义泥凼石林等。二是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全省有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其中著名的瀑布有黄果树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和中洞瀑布等;著名的峡谷有马岭河峡谷、潕阳河、乌江三峡、六广河七峡、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坪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等。三是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全省长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条,旱洞的数量更多。著名的有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等。四是森林美景多。比较著名的森林景观有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大方百里杜鹃和赤水竹海等。较著名的森林公园有贵阳森林公园、黔灵公园、花溪公园等。梵净山位于黔东地区,是武陵山主峰,海拔2572米,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区,1987年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五是湖泊与水库景观多。全省水库有1900多座,已作为旅游开发。比较著名的有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乌江水库等。威宁草海是中国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面积30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5倍。  名胜古迹引人入胜。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历史遗迹较多,特色鲜明,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全省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4000多处;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处,其中正式发掘的20多处;出土文物万余件。较为著名的有命名为“观音洞文化”的观音洞旧石器遗址和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的人类化石。贵州的古墓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赫章等地已发现多处战国至西汉的墓群、明“十八先生墓”等。贵州的古建筑分布广,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安顺文庙、贵阳甲秀楼、修文阳明洞、镇远青龙洞、贵阳弘福寺、黎平地坪风雨桥等。镇远青龙洞-中元禅院为全国最宏伟的悬空古建筑。贵州的革命文物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的革命活动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留下了许多重要遗址,已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0多处,著名的有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红军四度赤水遗址等。纪念中国人民革命先烈的旧址有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旷继勋烈士故居等。此外,贵州的酒文化、茶文化、傩文化、郎德铜鼓文化、西秀云山屯堡文化等也有鲜明的特色。  民族文化风格各异。贵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全省有包括民族村寨在内的民族风情点40多个,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古王节”等。贵州是民族歌舞的海洋。苗族歌舞有“飞歌”、“游方歌”“古歌”、“酒歌”和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歌声洪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广;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剧和傩剧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内外深受赞誉,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民族服饰艳丽多姿,少数民族的服饰游200多种,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内涵深邃广博。少数民族服饰中,造型优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以刺绣纺织为主的黔东南台江地区的苗族服饰;以轻便、单薄为特色的黎平、从江、榕江地区的侗族服饰;以蜡染纺织为主的镇宁扁担山区和以挑花为主的贵阳花溪一带的布依族服饰等。少数民族的民间建筑,式样较多、风格迥异,各具千秋。较突出的有黔东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栏”式住房;瑶族的禾榔、禾晾;白族的寺院建筑等。尤以侗族鼓楼、风雨桥,布依族石头房,苗族吊脚楼最具特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建筑艺术的精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旅游景区(景点)各具特色,组合良好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贵州已形成了许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旅游区和旅游线。  风景名胜区。2001年,全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黄果树、龙宫、红枫糊、织金洞、潕阳河、樟江、赤水十丈洞瀑布群、马岭河峡谷等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贵阳花溪、百花湖、香纸沟、修文阳明洞、息烽温泉、普定梭筛、兴义泥凼石林、鲁布革、安龙招堤、贞丰三岔河、六枝牂牁江、六冲河(九洞天)、习水长嵌沟、遵义娄山关、绥阳宽阔水、梵净山太平河、铜仁九龙洞、石阡温泉、黎平八周河、岑巩龙鳖河、龙里猴子沟、福泉洒金谷、都匀剑江、瓮安江界河、黔西大方百里杜鹃、盘县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关岭花江大峡谷、紫云格凸河、长顺杜鹃湖-白云山、仁怀茅台、惠水万燕洞、开阳、平塘、麻江下司、余庆大乌江、镇远高过河、榕江古榕、剑河等40格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镇宁布依族自治县,主要景观有大瀑布、水帘洞、天星桥河犀牛潭峡谷,黄果树大瀑布高68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黄果树集山、水、洞、瀑、峰、林为一体,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馆”之称。  龙宫风景名胜区位于安顺市西秀区西南,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相距45千米,由龙宫中心景区、漩塘景区、油菜湖景区、蚂蟥菁景区4大景区组成。中心景区由龙宫、虎穴、天池、瀑布。龙宫实是地下暗河,洞长15千米,穿越20余座山头,串连90余个大小洞穴,集山、水、林、洞、瀑布、湖泊、溪流于一体,是国内最长的水上喀斯特洞穴。  红枫糊风景名胜区位于清镇市西南,总面积240平方千米,湖面机为2平方千米(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距贵阳市区20多千米,是西线旅游的必经之地。红枫糊由北湖、南湖、中湖、后湖组成,自然景观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北湖以岛著称,由大小岛屿170个,有“高原岛国”之称。南湖湖面平静,有将军洞、打鱼洞、水下洞和大口洞等溶洞,形成了“山中湖、湖中岛、岛中洞、洞中湖”的奇特景观。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位于织金县东南,以织金洞为主体,包括织金洞景区、织金古城区、洪家渡高原平湖景区,裸结河景区,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千米,最宽处175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有47个厅堂。每个厅堂都有琳琅满目的钟乳石,大的有数十丈,小的如嫩竹笋,千姿百态。  潕阳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镇远、施秉县境,主要景观是峡谷凤冠,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东线旅游的热线。  赤水风景名胜区位于赤水市,主要景观有丹霞地貌、瀑布、竹海、桫椤原始森林等。著名的“十丈洞大瀑布”高2米,宽80米。瀑布周围树木繁茂,四季葱茏,有成片的桫椤林、杜鹃林,构成一个天然的瀑布公园。  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兴义市,以河谷风光河地缝漂流为特色,分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3大景区。马岭河峡谷全长8千米,是世上罕有的地缝裂谷。万峰林景区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湖水面积160平方千米,湖内上千座山峰构成上千个全岛或半岛,景色十分迷人。樟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荔波县,由小七孔鸳鸯湖将去、大七孔地峨宫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及樟江沿江风光带等构成。小七孔鸳鸯湖景区为世界同一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  自然保护区。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梵净山、贸兰喀斯特森林、草海、吃水桫椤原始森林、习水中亚热带长绿阔叶林、雷公山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由沿河麻阳河、道真大沙河、绥阳宽阔水等3个。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遵义会议会址、镇远青龙洞、息烽集中营旧址、从江增冲鼓楼、黎平地坪风雨桥、普定穿洞遗址、毕节大屯彝族土司庄园、大方奢香夫人墓、红花岗杨粲墓、盘县大洞遗址、赫章可乐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石阡万寿宫、福泉古城垣、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红花岗海龙屯、西秀文庙、西秀云山屯古建筑群、平坝天台山伍龙寺等19个;属省级的有兴义猫猫洞古文化遗址、黄平飞云崖等285个;县级的有1500多处。  历史文化名城(镇)。全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属国家级的有遵义(今红花岗区)、镇远等2座,属省级的有青岩等9个。  经多年开发,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多条旅游线路。主要有:以观赏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兼有民族风情的贵阳-红枫糊-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的黔西旅游线路;以观赏红军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为主兼有自然风光的贵阳息烽-遵义历史名城-茅台(酒文化)-赤水的黔北旅游线;以观赏苗侗风情、民族建筑和苗岭风光为主的贵阳-凯里-铜仁的黔东民族风情旅游线;以观赏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水、瑶等民族风情为主的贵阳-都匀-荔波樟江的黔南旅游线。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全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建设还将不断加强,旅游产品将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

中国革命历史论文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经验教训的总积累,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后胜利。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里程碑,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中止了中国可能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 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自1921年成立以来,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年光辉的历史道路。在党的初创时期,它只有几十个党员、几个小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亿多人口的执政党,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近代以来,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号召“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也好,一次次地都失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成果最终也为袁世凯所窃取。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难以克服的阶级局限性使其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到达胜利的彼岸。中国革命和富强的领导责任只能由共产党人来承担。中国无产阶级那时人数虽然不多,但它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且,由于它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因而更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要求,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和彻底。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飙。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但在此时的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已经在实际生活中明显暴露出来。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尖锐化的表现。这就逐渐引起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怀疑和批判。正是这种怀疑和批判,为他们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仅唤醒西方的无产阶级,而且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 的北方邻国,因而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雨后春笋”般出现,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1921年7月23日,各地党的早期组织选派代表,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李达、邓恩铭、王尽美、刘仁静、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荷兰人)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确定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根本目的,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根本的区别。党纲中还包含着属于党章性质的一些条文。如关于党员条件的规定,关于党的组织原则的规定,等等,大会还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其中,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两大革命任务,这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辛亥革命,虽然帝国主义未能完全吞并中国,但中国人民却始终未能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历史呼唤新的领导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①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②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上4点须详细解释)(3)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国民党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在大革命失败后,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积极倡导、组织、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国民党破坏和平,挑起内战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完成,为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必然的。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是: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而构成中国革命的规律。只有完成前者才有可能去完成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无产阶级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第二,强大的反革命势力,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只有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集聚和发展自己的力量,才能创造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条件。  第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有发动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才能夺取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无产阶级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首先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把农村改造成为先进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促进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发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应该行得通,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方性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这个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有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在那些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可能首先建立红色政权。  第三,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而且日益激化,全国革命形势在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前三个条件是客观条件,后两个条件是主观条件。)  同时,“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在怎样走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第一,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第二,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  第三,只有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只有“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重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创造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已基本形成。它以独创性的内容,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的转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我们党进行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求富强。对此,大家的认识都是很明确的。正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7页)这是讲农民的共同富裕。过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讲共同富裕。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95-496页)提出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闪光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充分加以论证,因而这个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巩固的,所以不久,在国内国际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发生了大的摇摆,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赞赏“穷”、贬斥“富”的大转变,影响到全党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义下发动和推进的。据说,人富裕了就要变“修”。什么叫“修”?“修”就是倾向资本主义,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修”等于“资”。实际的逻辑就是,穷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没有革命性,就要变“修”,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在这种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下,人们以穷为荣(所谓“穷光荣”),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穷为荣,惧怕富裕,不敢求富,不准致富,这是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马克思曾说,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明确指出,绝不能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过。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清算了穷社会主义的思想,彻底否定了“穷革命,富变修”的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民创业。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现在,困扰了我们多年的“穷革命,富变修”的错误思想已经被基本消除,广大群众能够理直气壮地讲富,理直气壮地创业致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实质意义的思想解放。  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后,党中央对“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阐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响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明确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对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这里,已经抛开了片面的阶级论,这里讲的人,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分阶级、地位、财产多少,前后都没有限制词。这次抗震救灾,使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关于“人”的问题的普遍教育。  从否定人性、人道、人权,见“人”就批,到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一度坚信“人定胜天”,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在“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新安排河山”,“改天换地”这些豪言壮语的鼓舞下,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另一方面,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生态灾难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开始觉醒。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后,人们重温恩格斯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集第383页)恩格斯的这些话,好像就是针对我们今人而言,使人们有所醒悟,从此停止了对长江上游林木的乱砍滥伐。2004年12月3日,老一辈革命家任仲夷同北京的一位学者探讨科学发展观,写了一段很精辟的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乐之有?到头来还是其苦无穷。从根本上讲,人是不能胜天的。天——大自然,大宇宙,只能与之和平共处,与之适应,绝勿做违天之事。违天,即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违天,是做孽。古语曰: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治(逭),我说的自做孽是指违反客观规律之事,教训太多了。”(引者按:原文有两处讹误)这是任仲夷对几十年来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许多人的共识,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党中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可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回眸”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政府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  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1]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  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2  ] 革命背景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  编辑本段革命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编辑本段革命评价  在民国前 ,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国民党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视辛亥革命为其所领导成功的革命,赋予辛亥革命有极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

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在此,笔者试图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第一、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二、从中国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从中国革命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首次把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第四、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以后,如果有人要做皇帝,都会为人民所唾弃,都只能是短命的。

红色革命在贵州论文

我能够帮你写个框架也就是开题。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员首先要明白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标准的、真正表现了其研讨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员要使其先明白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表现他们各自的研讨过程

遵义行  我们来到了第二站——红军山。不只是因为吃坏了肚子,还是因为晕车,我觉得有些难受。再面对几百级阶梯,我更是头昏脑胀,可是,想着昨天见到的红军领导人的住宿条件,我还是鼓足勇气一步一步地登上了红军山。一登山红军山,一座巨大的石碑就映入眼帘。这块碑,是红军烈士纪念碑,我深深地向纪念碑鞠了几个躬。继续往山上走,随着山势越来越都陡,我的体力也快撑不住了。快要到山顶时我实在没有力气走上去,就闹起脾气啦来。爸爸听见我哭,就来安慰我,他说:“坚持,就像爬楼梯一样,你现在已经爬了九十九步,就差一步了,你要坚持,不然,你以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再说,你想想那些红军烈士。”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充满了信心鼓起勇气终于走到了山顶。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塔楼;那就是凤凰楼。我们登上了最顶层。顶楼上配有几个望远镜,我从望远镜里将整个遵义城尽收眼底。这座城市真美呀!这一切不正是躺在地下的那些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此时,我的劳累一扫而空。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桐梓的娄山关。在那里,也是绿树成荫,也同样有一座由张爱萍将军题字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还有红军战斗纪念遗址纪念碑。

红色遵义行  国庆期间,我们一家人去了贵州遵义旅行,那里景点繁多,风景优美,尤其是遵义的红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我的心情好极了,经过四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贵州遵义。我们旅游的第一站是遵义会议会址。进入会址园,我的第一感觉觉得这里好古老呀;深红色的栏杆,斑驳的墙砖。我们来到了朱德总司令曾住过的房间:一盏油灯,一张木床,如此而已。看到这里,想到朱总司令,我肃然起敬。再往右走,便来到了基地。两张掉了颜色,不大不小的桌子,整齐地摆放在正中间。二楼有邓小平爷爷的住处,却因故不能观看,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却想象着房中的布置不知又该是怎样的简陋啊!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第二站——红军山。不只是因为吃坏了肚子,还是因为晕车,我觉得有些难受。再面对几百级阶梯,我更是头昏脑胀,可是,想着昨天见到的红军领导人的住宿条件,我还是鼓足勇气一步一步地登上了红军山。一登山红军山,一座巨大的石碑就映入眼帘。这块碑,是红军烈士纪念碑,我深深地向纪念碑鞠了几个躬。继续往山上走,随着山势越来越都陡,我的体力也快撑不住了。快要到山顶时我实在没有力气走上去,就闹起脾气啦来。爸爸听见我哭,就来安慰我,他说:“坚持,就像爬楼梯一样,你现在已经爬了九十九步,就差一步了,你要坚持,不然,你以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再说,你想想那些红军烈士。”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充满了信心鼓起勇气终于走到了山顶。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塔楼;那就是凤凰楼。我们登上了最顶层。顶楼上配有几个望远镜,我从望远镜里将整个遵义城尽收眼底。这座城市真美呀!这一切不正是躺在地下的那些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此时,我的劳累一扫而空。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桐梓的娄山关。在那里,也是绿树成荫,也同样有一座由张爱萍将军题字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还有红军战斗纪念遗址纪念碑  这次的遵义之行,使我懂得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也让我明白了‘坚持’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真是不须此行。

明天会更好明天会更好你,一个泱泱大国,承载着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乘着神舟,驶向光明的远方。——题记翻开累累发黄的历史长卷,往日的战火硝烟历历在目。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揭开了中国百年屈辱的篇章。一个个的不幸接踵而至,香港、台湾相继落入“贼人”之手,毫无还击之力的中国从此陷入了困境。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从此,嵊州大地上掀起了“红色革命”之风。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开拓了坚实的道路。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肆无忌惮的向中国开炮。中国人民没有坐以待毙,奋起反抗。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八年艰辛的抗战,终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洗雪了中国百年的奇耻大辱。1949年10月1日,这个伟大而又神圣的时刻。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期待那道曙光的到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雄壮的国歌响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响彻云霄,冲破天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1979年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大地。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带领人民富了起来,奔向了小康社会。中国从此迈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丰功伟绩全世界有目共睹:神舟的飞天梦想成真、奥运圣火的激情燃起、世博的成功举办,无不彰显了中国雄厚的综合国力。在科技腾飞、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中国而自豪!我们因中国而骄傲!不卑不亢、自尊自强的中国人正奔跑在日益繁忙的道路上,一切只为中国的发展,一切为了拥有更内好的明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也有信心肯定——中国,必将会成为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请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贵州红色革命人物论文

历史英雄人物: 1、辛亥革命先驱席正铭,男,土家族,贵州省思南府沿河司(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生于1884年,牺牲于1920年。席正铭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成立“历史研究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席正铭升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武昌成立“竞存社”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同年6月在于佑任、宋教仁的帮助下,组织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学生代表参与辛亥革命起义的酝酿策划工作。起义前夕,组织五百多人参加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先后受任湖北都督府参军、贵州宣抚使、留都督府襄赞。中华民国建立后,任职陆军部。不久,受孙中山派遣,随杨荩诚(受任贵州都督)回黔。途中,与抢先占领贵阳的军阀唐继尧的滇军发生争战,众将士推席正铭为司令,率部入黔占领松桃,兵分三路直取铜仁城下。唐继尧为抵御黔军准备放火焚烧城池,为不让人民遭受不幸,席正铭主动放弃进攻铜仁,撤到四川省秀山一带。入黔失利后,于1914年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贵州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将参军等职。1915年被推举为中国留日陆军同学会总会长。后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京、津等地,开展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兵运活动。在席的努力下,京、津、保、川、黔、桂、滇、赣及香港、南洋等地的陆军同学分会很快联络起来准备带兵讨袁。不久,孙中山任命他为中将参军。1919年11月,席正铭受任黔军总司令。1920年2月8日,上任途经四川白市驿被谋害,年仅36岁,孙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亲笔题词:“席正铭烈士。”黄兴题词:“男儿的一代英雄!”。牺牲前,席正铭与孙中山先生交往密切,常有信函、电文来往。有资料显示他们书信往来12封,电信9次。现存孙中山先生回复席正铭书信墨迹2件,席正铭手迹遗稿1件。席正铭的很多建议均被孙中山采纳,1919年向孙中山上书提出“中国应以俄以师”的革命主张,孙在回信中对他的提议深表同情。遗作有诗集《冷冷山人集》。 2、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男,贵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后被杀害。 3、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男,1896年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县。青年时代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6月,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曾任中央执委会委员,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同年秋,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一起,由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3月回国,先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豫陕区委书记,领导了河南党的建设和工农运动。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并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农民协会驻农民国际代表,并入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领导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绥、新等地农民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后在包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近6年的铁窗生活中,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夕,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8月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起历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期间,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前后,他曾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之一,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1944年5月,他作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还协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1945年6月,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秦邦宪、叶挺、邓发和黄齐生等,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因天气原因,能见度很低,飞机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上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得知王若飞遇难后,悲痛地说:“失掉了他,好象失掉一种力量,失掉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4、抗日爱国将领陈蕴瑜,男,贵州平坝人。1916年考入贵州讲武学堂第二期。1919年毕业后历任黔军排、连、营长、团副,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长。1931年后任黔军第二十五军上校参谋,第三师副官长等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一○二师六○七团上校团长并率部由河南开赴上海参加了上海保卫战。1937年12月,改任一○二师三○四团上校团长,并于1938年4月,奉命开赴徐州前线作战,收复我失地苇楼。5月下旬,日军3次派兵增援,以5倍于陈团的兵力进攻苇楼,与敌血战两昼夜。弹药已耗尽,全体官兵在陈蕴瑜临危不惧地指挥下,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终将敌人两次反扑打退。5月23日,当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步兵炮兵协同发起第3次反扑时,陈蕴瑜不幸中弹,光荣殉国。 5、红军高级将领周逸群,原名周立凤,男,1896年生,贵州铜仁县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活动。192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周逸群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博览群书,尤其喜爱中国历史,格外崇拜著名历史人物。他的作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被评为全校优秀文章,刊于《南明杂志》。周逸群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任,领导联合会同蒋介石支持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坚决斗争,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等刊物,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被称为“黄埔岛上的一颗新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贺龙部任师、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任第20军第3师师长,率部参加瑞金、会昌等战斗。曾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在广州潮汕地区失利后辗转到上海。1928年1月,周逸群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途中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3月上旬到达湘西桑植洪家关,与贺龙一起组织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起义受挫后转往石首,重建中共鄂西特委,任书记。他统一鄂西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在洪湖、白露湖和华容东山一带开辟了若干块游击根据地。1929年春,把江陵、监利等县游击武装整编成鄂西游击大队,后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兼任总队长,领导鄂西地区军民,运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挫败了国民党军及地主武装的多次“清剿”。12月,主持召开鄂西地区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与方针》、《关于军事问题》等项决议案,推动了鄂西地区革命斗争的继续发展。1930年2月,周逸群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兼任政治委员,与军长旷继勋率部连克潜江、郝穴、调弦口等城镇。4月主持召开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7月率红6军与红4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红2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9月,调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在红2军团主力南征、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组建江左、江右军两个指挥部和独立团,与段德昌指挥部队依靠苏区人民,利用洪湖地区江湖港汊的有利地形,避强击弱,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相继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 1931年5月,夏曦取消湘鄂西特委,周逸群改派做兵运工作,未几,周逸群被夏曦秘密杀害。 时年35岁;时至今日,洪湖人民仍然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洪湖水上长莲苔,莲苔年年把花开,莲花时开时又谢,烈士鲜花永不败。”表达对周逸群的无限哀思。 6、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号吉臣,男,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贵州省思南县人。少年读私塾3年。1911年,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1912年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部队编入邓锡侯江防军黄隐部,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王文鼎在军营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共产党接头,得到党的支持。次年由秦青川、王文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旷继勋坚定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在他的部队中隐蔽党员、清除敌特,保卫党的机关。1928年夏,刘丹五第7混成旅参加“四川同盟军”发动的川东之战,后因失利退驻罗泽洲防区。旅长刘丹五称病未归,由旷继勋代理旅长,率部从广安移李家钰防区,驻遂宁县永兴场一带。旷部驻遂后,在邓锡侯、黄隐借口整编和李家钰、罗泽洲企图吃掉其部的严峻时刻,他毅然报请省委要求批准起义,以保存革命实力。省委即派罗世文、邹进贤(朱三元)到部参与筹划。他们起草了《暴动计划书》准备好了起义的旗帜、臂章、帽徽和标语。1929年6月29日下午,旷继勋带领全旅2000余官兵在蓬溪县大石桥乡牛角沟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旗帜,宣布起义。旷继勋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邹进贤(朱三元)任前委书记。他们将部队编为两个师8个团,于当夜兵分南门、西门两路攻打蓬溪县城,与边防军一个骑兵团激战4小时之久,击毙守城士兵20余人,敌人于次晨向文井方向撤退。起义军攻占县城后立即没收县政府大印,烧毁征收局的粮册,释放在押犯,成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以“四川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名义贴出布告,它是四川出现的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起义后,旷部转战西充、营山、渠县、达县、梁山之间,所到之处即打土豪,分浮财,建立政权,深受工农群众欢迎。同年7月30日,抵梁山县虎城镇猫儿寨险地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寡不敌众,起义失败。省委派人将他送往上海。党分配他参加中央特科“打狗队”,他有力地打击了叛徒、特务和青帮流氓的反动气焰,保卫了党的中央机关。1929年冬,在湖北江陵、当阳等地开展兵运工作,他策动了三连的白军起义,并将队伍开进洪湖地区参加红军,先后任红六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1931年10月又在徐向前部任红25军军长兼独立师师长。1932年12月29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旷任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建立统战关系,写了一封信给原在军阀部队里身为旅长的朋友谢德堪,想开导他们拥护红军,争取起义,被张国焘查获此信,张便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等罪名,逮捕了旷继勋,于1933年6月秘密处死于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9岁。1937年在延安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时,毛泽东指出:“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作烈士待遇。”中央追认旷继勋为烈士。 7、为创建贵州地下党牺牲的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男,1911年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13岁到一商号当学徒,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此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1933年出狱后返回家乡毕节,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并在斗争中发展进步青年入党。1934年1月,林青等人在毕节建立了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支部。林青在毕节的抗日救亡活动,积极而有成效。他将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宣传革命的群众团体——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文艺的方式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林青的活动引起了反动军阀的仇视。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闻讯后立即奔赴遵义。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长李维汉会见了林青。林青向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李维汉代表中央肯定了贵州地下党的工作,并指示由林青等人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不久,贵州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工作搞到敌人的军用地图和密电码本,交给了中央特派员潘汉年,为红军长征做出了贡献。同时,林青又将从遵义带回的红军战报秘密传阅,并利用刊物宣传红军、宣传抗日。同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先以高官厚禄收买他,妄图彻底破坏贵州地下党组织,被林青坚决拒绝。敌人又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和死亡威胁,妄图撬开他的嘴。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林青坚贞不屈,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1935年9月11日敌人将林青押赴刑场。行刑前,林青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高唱《国际歌》,大义凛然,从容面对死亡。凶残的敌人为阻止他,竟然用刺刀刺进他的口中……林青壮烈牺牲,年仅24岁。 8、肖次瞻(10--12),原名炳煌,又名次旃、汉吉,思南县人,男,汉族,中共党员,黔东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主要创建人。13岁考入镇远中学,后考入常德教会学校,专习英语、数学,1924年随父到武汉,就读于共产党人陈潭秋、进步青年钱介磐创办的共进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学生运动;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恽代英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后出任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筹备处常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转移到上海、湖南洪江等地,主办了《黔首周刊》、《洪江周刊》,抨击时弊。1930年初,回到思南,从事共产主义革命活动。1931年春筹办了八县联办中学,并任教务主任。经常对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教育,介绍进步书刊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革命思想。1935年3月到贵阳,从事马列著作研读,不断撰文在《新黔日报》副刊发表,并利用各种渠道寻找共产党组织。1936年受凤仪小学聘请任教务主任。1937年9月,进步青年商学礼从贵阳师范学校毕业回思南,带来中共中央文件和进步书刊,组织商学礼、肖毓雄等人学习,并搜集进步书刊办起了“凤仪图书馆”,传播革命道理,为建立中共思南地下党作好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1938年6月,中共贵州省工委派宁起琨来思南传达省工委承认肖次瞻党籍和建立中共思南地下党的决定,同时批准熊大瀛入党,由肖、宁、熊组成中共思南临时工作委员会,肖次瞻任书记。9月初,经省工委批准,正式建立中共思南县委员会,肖次瞻继任书记。先后吸收了新党员22人,建立了机关、思中、尧民农村小学3个中共党支部。1940年2月,肖次瞻调省工委工作,4月,任省工委秘书长兼贵阳县委书记。7月12日,中共思南地下党遭破坏,19日,肖次瞻在省立医院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并挖去双目的情况下,仍坚贞不屈。1940年1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国民党省保安处防空洞里,年仅35岁。

我能够帮你写个框架也就是开题。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员首先要明白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标准的、真正表现了其研讨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员要使其先明白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表现他们各自的研讨过程

传奇壮乡英雄的读后感,你可以写出都有哪些英雄,哪些事迹感染你。

自古贵州少英雄。但愿你给贵州争口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