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总编辑

发布时间:

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总编辑

《会说“不”,才能成为有钱人》(卢燕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Y24Egqy4w 提取码:t8kp书名:会说“不”,才能成为有钱人作者:卢燕俐豆瓣评分:8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4页数:179内容简介:《会说"不"才能成为有钱人》内容简介:每次参加同学会,我几乎都会被“严刑拷打”一番:“燕俐,这个新兴市场基金能不能买?”“我昨天听到某家投顾老师推荐‘明×’,真的有可以吗?”“什么是‘投资型保单’?为什么既有投资,却又是保险啊?”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我总是耐心地一一解释,通常,也会顺便推荐几本好书提供参考。可是,很奇怪,他们宁可听我说,也不愿花时间阅读,不是他们不识字,而是目前市场上多数的财经书籍都很晦涩难懂,降低了学习兴趣。作者简介:卢燕俐,台湾资深理财专家,曾任《Smart智富月刊》副总编辑、《今周刊》出版部副总编辑、《晚报周刊》编辑总监,现创办乐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作为资深的财经记者,她采访过无数的企业家,包括: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友达董事长李焜耀、统一集团前总裁高清愿等人,以及数不胜数的基金经理人和操盘高手。其轻松易懂的理财风格深受台湾民众喜欢,经常在各大广播和电视媒体分享独特的投资理财心得。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字[2009]1079号文件根据《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和《关于对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进行首次等级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新闻出版总署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公室自2008年6月正式启动首次评估工作,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编辑学会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者委员会三家中介机构,对全国500家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2006~2007年度出版综合情况实施了等级评估。经新闻出版总署研究,拟对首次被评为一级的100家图书出版单位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现将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名单(各类别不分先后;排名不分先后,按拼音排序)社科类安徽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长春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外文出版社学习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科技类电子工业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大学类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教育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古籍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黄山书社岳麓书社中华书局少儿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类安徽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文艺类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成立于1993年9月,是隶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的中央级社会科学类专业出版社,主要翻译介绍世界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和前沿作品。中央编译出版社夙以“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立社使命,以“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为座右铭,以出“精品图书”为导向,以尊重思想知识为基石,以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智力后盾,致力于出版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一级出版社,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单位”称号。中央编译出版社下设社科学术分社、图文出版分社、教育出版分社、综合出版分社,中央编译局文库编辑中心、文化艺术编辑中心等出版部门,总编室、印务部、办公室、财务部等职能部门,以及营销中心。下辖独立子公司中央编译局翻译服务部。

常凯申常凯申,为蒋介石之错译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 (即“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写法)的翻译。王奇于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Chiang 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如此“历史学家”令国人对中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研究学术的权威性和文化素养之水准产生巨大疑虑。韦氏拼音,又称威氏拼音法,由英国人Thomas Francis Wade于19世纪后期制定,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新中国制定、推行汉语拼音之后,国内不再使用韦氏拼音法,但至今韦氏拼音法仍在西方学术界较为流行。中文名常凯申外文名Chiang Kai-shek国籍中国正确译名蒋介石快速导航相关事件 评论 停售 作者 误译一览 二代由来某网站上,署名为“高山杉”的网友以一篇题为《“门修斯”之后又见“常凯申”》的批评文章再度“炮轰”中国学界。文章指出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几十处名字谬误,其中费正清、林同济、夏济安等学术名人纷纷被误译为了“费尔班德”、“林TC”、“赫萨”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洋名”,而最为荒唐的是,蒋介石(Chiang Kai-shek)也被改名为“常凯申”,引起网上一片哗然。“高山杉”不禁质疑作者和出版方:“是不是太不珍惜清华大学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招牌了?”

中译出版社总编辑

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人。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后历任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上海《儿童文学选刊》主编,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评委会评委。  著有《秦文君文集》(5卷),儿童文学集《变变变》、《十六岁少女》、《男生贾里全传》、《小鬼鲁智胜》、《调皮的日子》、《小人精丁宝》、《小丫林晓梅》、《女生贾梅全传》等。  儿童文学《男生贾里》获1997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1997年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奖及上海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宝贝当家》获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四弟的绿庄园》获1998年冰心儿童文学奖、《秦文君中篇儿童小说选》获1995年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家有小丑》获1996年台湾九歌儿童文学奖。《男生贾里》、《开心女孩》等近十部作品在海外出版,译成英、德、日等国文字。《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宝贝当家》等十余部小说被改拍为影视作品。秦文君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电视剧飞天奖、台湾中华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台湾九歌文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秦文君的小说风靡校园。她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她最大的心愿是以少儿为本位,不断开掘艺术潜能,把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小读者。 秦文君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儿童文学品牌”。秦文君承认,世界上已没有比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更适合自己的事了。多年来,秦文君已然习惯了白天工作、读书,夜里再从现实的生活里飞翔出来,沉浸在灵性的创作世界里。 为所有孩子而幸福的儿童作家喜欢看书的孩子,一定都看过《男生贾里新传》和《女生贾梅新传》,也知道它们的作者是秦文君。有人说,目前我国儿童文学作家中人气最旺的是她。到现在为止,她一共为孩子们写过三十多本有趣的书,还打算继续写下去,因为她把给孩子写书当成一生最美丽的事业。主要作品有:《秦文君文集》(5卷),儿童文学集《变变变》、《十六岁少女》、《男生贾里全传》、《小鬼鲁智胜》、《调皮的日子》、《小人精丁宝》、《小丫林晓梅》、《女生贾梅全传》等。

秦文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字版,德文版发行海外,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 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秦文君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承上启下的著名作家之一,她的艺术探索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开癖了新的艺术空间,也为中国当代少年儿童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愉悦。她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结构,血肉丰满的细节和轻松幽默的笔调和风格,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她描绘少男少女充满阳光、充满花香的心灵,也刻画成长中的少男少女所面临的尴尬和复杂以及羽化和蜕变的快乐、痛苦。秦文君成功地塑造了“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诸多少男少女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将在儿童文学艺术形象长廊中永远熠熠生辉。本文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有着花的封面,花的书眉,花的信笺,每卷还插入了作者亲笔写给少男少女的信;并附有十位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为本文集所作的充满花香的序言。这套文集就像秦文君笔下的人物一般,散发着花一样的青春气息,极具收藏价值。本卷收入《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和《孤儿乐子》两部长篇小说。《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中的主人公刘格诗是一位初三的大个子男生,但他却有一颗细小而敏感的心,他自诩为倒霉先生,可其实,他的那些倒霉事儿既有趣,又好玩儿,他在一所父亲留给他的老房子里过着传奇的生活,抗拒着别人的亲近和照顾。终于有一天,他的私人王国里闯进了一个陌生人……这两部作品中的少年有如剑兰,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秦文君,著名儿童文学家,1954年出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于1971年去黑龙江大兴安岭上山下乡8年。20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起从事专业少儿编辑出版工作。

1、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于1952年9月成立,原为综合性出版社,1970年5月,成立了安徽省出版发行局、同时撤消了安徽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又恢复了安徽人民出版社,与安徽人民政府出版事业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合一体制。1984年11月改为以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1991年,安徽出版总社制定"八五"期间图书出版计划。2、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是一家出版各学科各专业的综合性图书出版机构,现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员之一, 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全社现每年共计出书600余种,其中近400种为新书。出版社成立六十多年来,共出版各类图书万余种,其中不乏长销不衰的经典学术专著和印数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畅销书。3、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于1999年批准组建的首批七家试点集团之一,前身北京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是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近年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图书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集团五大事业部分别出版教育类、人文社科类、少儿类、科学生活类、艺术类、文艺类图书。根据国内权威的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集团的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动销率在全国同行业中列前10位,产品动销率全国第六的最好业绩。4、长春出版社长春出版社是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城市出版社,是长春市委直属的局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现有11个部门,在职员工70人。建社21年以来长春出版社自身的经济规模、出版总量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年图书发行码洋超过8亿元,年出版(再版)图书近550种,总资产093亿元。5、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

出版社副总编辑

副总经理负责运营、销售等事务,副总编辑负责文字、标准等工作。如有帮助请采纳,手机则点击右上角的满意,谢谢!!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作者是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广东鹤山人,1923年5月19日生于上海。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1949年后历任上海少儿社编辑部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任溶溶译著有《安徒生童话全集》、《彼得·潘》、《小飞人》等;著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儿童文学《我也有过小时候——任溶溶寄小读者》等。动画介绍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999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才想起没设计电梯,结果孩子们为了在这个大楼上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不高兴”在开幕式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又来了,本来老虎应该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兴死,反而把武松打得东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台下的“没头脑”正看得纳闷,“不高兴”却打到了他的身上,于是“没头脑”在前边跑,“不高兴”在后边追,两个人从楼上滚到楼下,跌得腰酸背疼。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变回到儿童时代。

中央文献出版社总编辑

[1] 主编《钟云舫研究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2] 主编《钟云舫诗文选注》,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3] 主编《中国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主持翻译重庆大型典籍《千年重庆图典》,重庆出版社,2002年 [5] 主编《20世纪大博览丛书》,重庆出版社,2001年[6] 主编《20世纪谍海惊涛》,重庆出版社,1998年[7] 主编《统战经典:和谐篇》,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8] 主编《八路军的美国友人》,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11月(此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美国外交及其历史经验研究》成果) [9] 主编《飞虎队与美国援华空军》,重庆出版集团,2015年8月(此系国务院外宣办重大招标项目《飞虎队与美国援华空军》成果)

现在改制了,都是合同聘任制,一般水平吧。不过要是做好了,一年能弄几本畅销书,待遇会有很大提高啊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薰陶。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构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家之长熔行、草、楷于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生命力的“醉云体”。所作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气呵成1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贯纵横的“一笔榜”;他又从篆书和象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虎、凤、马、鹰、福等‘字’,活灵活现的新形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命名‘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从而独领风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1988)年他所创的经典作《龙吐珠图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Butterfield & Butterfield)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倍——美金一万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此“龙”矫劲腾飞、巨珠外喷,享有“一字万金旷世奇品”之美誉美籍华裔国际著名书法陈醉云连续获得中国五大艺术文献委员会的邀请,名字及代表作品收入“中华脊梁”、“艺术中国”等五大艺术史册内,是入选此五大册中唯一的美籍华人,并被加冠“现代书法艺术大师”称号,这是数十年醉心追求书诗艺术的陈醉云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又攀上另一高峰。继2005年入选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强国丰碑”和新中国新闻出版社的“中华脊梁”这两大艺术文献巨册后,去年陈醉云又连中三元,入选中国画报出版社的“艺术中国”和“一代名家”及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的“中华文化艺术名家名作世界传播录”(此巨册被定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赠送给全球华人媒体社长、台长及总编辑收藏的文献)三大艺术文献巨册。陈醉云独创的“醉云三创”书法作品被安排在显要位置占大篇幅,并加冠“现代书法艺术大师”称号,成为美洲华人书法艺术家得此殊荣者之第一人。陈醉云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省台山市都斛镇丰江村东淮里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潜心钻研书诗艺术。1962年移民美国,定居旧金山,至今仍坚持“艺术价值永恒”的信念,不渝苦练,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家之长,熔行、草、楷於一炉,自创“醉云体”;又创出几个大字一气呵成、气贯纵横的“一笔榜”;再从篆书及象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写出赋予了思想、情感和生命力的龙、虎、凤等“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把中华书法艺术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陈醉云的经典作品“龙吐珠”於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之一的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四倍的一万元美金创下该行书法名作拍卖历史纪录,被业界及媒体誉为“一字万金,旷世奇品”。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

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1998调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关于马克思原始文本、文献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和深入分析,填补了这一文本研究的空白,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国内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1.《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2.《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独著,民族出版社2002版。4.《经邦济世——周恩来经济评传》,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5.《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版。6.《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7.《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合著,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8.《马克思在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合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9.《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超越“后发展”困境——社会理论发展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巴黎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历史地位》,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12.《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版。13.《〈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及其当代性》,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4.《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91年(1)《从主体性原则看王学认识论》,《学术论丛》1991年第6期。1992年(1)《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构架》,《传统文化》1992年第1期。1994年(1)《论主体的自我意识》,《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1995年(1)《万花纷谢一时稀——俄罗斯哲学研究现状分析》,《俄罗斯研究》1995年第2期。(2)《科学活动中的价值渗透》,《社会科学》(上海)1995年第4期。(3)《反思与超越:当代青少年研究现状之分析》,《当代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2期。(4)《哲学学:一门亟待建构的新学科》,《学习》1995年第6期。(5)《〈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哲学动态》1995年第6期。(6)《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及其当代意义》,《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7期。(7)《儒学热:一种新的文化误区》,《发展导报》1995年8月19日。(8)《敲响世纪之交的暮鼓晨钟》,《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9)《引渡当代哲学的舟筏在哪里?》,《学习》1995年第11期。(10)《论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11)《穿越思想的迷障》,《学术论坛》1995年第6期。1996年(1)《神的户籍在人间》,《学习》1996年第1期。(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今日中国哲学》1996年7月版。(3)《“苏联模式”的文化体征》,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史》1996年9月版。(4)《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代青少年研究》1996年第4期。1997年(1)《邓小平发展阶段论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2)《暮色苍茫看劲松——近年来俄罗斯学术界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演变轨迹》,《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3期。(3)《千秋功过,谁人曾予评说——俄罗斯学术界近年对十月革命的评论》,《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5期。1999年(1)《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特点》,《光明日报》1999年3月12日。(2)《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前瞻》,《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3)《国家体制改革的最早探索》,《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2000年(1)《哲学文体问题:研究现状与图景勾勒》,《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2001年(1)《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当代形态的邓小平发展观》,北京大学出版社《理论创新与21世纪的中国》2001年版。(2)《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逝去的不会是空白”——前苏联的《共产党宣言》研究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2001年版。(4)《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足鼎立”格局》,《学术研究》2001年第10期。(5)《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整体格局》,《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6)《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变革与后果》,《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7)《关于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1世纪哲学创新》2001年版。2002年(1)《哲学文体问题省思》,贵州民族出版社《理论视野——哲学》2002年版。(2)《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五种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3)《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可能与基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4)《学术性与思想性: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省思》,《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5)《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路向——一种文本学的考察与探悉》,《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6)《当代西方发展理论论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2003年(1)《如何体现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当代水准?》,《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2)《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与界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3)《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意义与方法》,《哲学动态》2003年第4期。(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共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2003年版。(5)《关于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6)《“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一个表征马克思研究新的学术趋向的重要范畴》,《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8期。(7)《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状、症结与可能的出路》,《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8)《拓展马克思文本研究的界域》,《社会科学报》2003年9月11日。(9)《哲学文体:一个尚待展开研究的重要问题》, 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 V13, (10)《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再省思》,《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2004年(1)《在当代哲学研究的格局中重新评价传统文化的价值”,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V14, (2)《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马克思中学文献解读》,《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4)《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5)《马克思全集有独立价值的五种版本》,《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5日。(6)《不断书写中国社会思想史》,《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7)《马克思是‘哲学终结论者’吗?》,《光明日报》2004年10月19日。(8)《经典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传播史新探》,《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9)《终结、消解还是重构——“元哲学”的现代处境及其未来一种可能的出路》,《韩华学报》2004年第3辑。2005年(1)《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哲学重构》,《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马克思著述知多少?——从“书志学”(bibliography)方面所进行的清理、考证与统计》,《哲学动态》2005年第5期。(3)《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4)《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础清理与方法论省思》,《光明日报》2005年4月19日。(5)《全球化与东亚的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6)《确立对学术的敬畏与尊重——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2006年(1)《理论史对于理论而言意味着什么?——从〈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写作看马克思如何处理史论关系》,《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2)《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上),《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3)《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下),《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4)《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过程的考察》,《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5)《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6)《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特征与趋势》,《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2006年第3辑。(7)《〈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8)《〈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光明日报》2006年8月14日。(9)《“这里不是你最后的避难所”——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线索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报》2006年10月19日。(10)《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证:必要性和有限性》,《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1日。2007年(1)《现代性之惑与现代化之累》,《岭南学刊》2007第1期。(2)《“离开思辨的基地来解决思辨的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布鲁诺〉章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3)《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4)《〈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第3期。(5)《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勾勒》,《光明日报》2007年4月10日。(6)《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研究的关系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7)《马克思是怎样了断与鲍威尔的思想关系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三个片段的解读和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第3期。(8)《“现代化”与“发展”内涵的当代理解》,《邓小平改革与发展思想研究》(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9)《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上),《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10)《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1)《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下),《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12)《Preliminary Review:History of Studies of Marx's Tests and Reflection on Their Methodology》,Rething Marx: 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xxvi,(13)《“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学习时报》2007年9月17日。2008年(1)《对马克思思想研究中一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质疑》,《理论视野》2008年第1期。(2)《把握人生的方式:施蒂纳与马克思》,《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3)《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4)《观念能否解释历史:施蒂纳与马克思》,《哲学动态》2008年第4期。(5)《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6)《〈资本论〉再研究》,《光明日报》2008年4月29日。(7)《近年来国内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回顾与省思》,《中国哲学年鉴2008》2008年6月。(8)《政治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人道自由主义——施蒂纳的理解与马克思的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9)《“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哲学研究》008年第8期。(10)《究竟该如何把握精神: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1)《重新研究〈资本论〉:基本原则与基础文献》,《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2)《思维能否“建构”世界: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学术月刊》2008年第11期。(1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著作文本研究述评》,《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2009年(1)《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与思路》,《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2期。(2)《“独自性”能否超越“自由”:施蒂纳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3)《马克思文本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3日。(4)《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理解》,《光明日报》2009年6月2日。(5)《重塑学术灵魂》,《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日。(6)《马克思思想起源中的宗教因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1日。(7)《论马克思思想的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论文集)2009年版。(8)《为谁生活?缘何享乐?——施蒂纳的省思与马克思的分析》,《哲学动态》2009年第12期。(9)《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要突出文本研究的基础性地位?》,《理论视野》2009年第4期。2010年(1)《文本研究给马克思哲学的诠释带来什么》,《岭南学刊》2010年第1期。(2)《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两个誊清稿”》,《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3)《权利、法律与犯罪:“属人”的还是“为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权力〉部分解读》,《现代哲学》2010年第1期。(4)《“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环节——兼论“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解释的主线和界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5)《什么样的社会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彰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交往〉部分解读》,《哲学门》第20辑2010年第1期。(6)《学术翻译与内涵辨析:以Recht的中译为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6日。(7)《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和现实归旨——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未誊清稿Ⅰ”》,《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8)《文本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7期。(9)《两种形态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别与分野——再析“〈费尔巴哈〉章”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10)《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建立在“哲学论证”的基础上?——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哲学的批判》,《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11)《超越现实的苦难需要“救世主”吗?——〈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12)《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历史考证版”》,《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9日。(13)《“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2011年(1)《是什么影响着思想家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2)《“德国人”怎样撰写“法国”思想史?——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格律恩的批判为例》,《学术月刊》2011年第2期。(3)《文本与思想的理解和叙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4)《哲学与哲学史》,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建构·导论》2011年版(5)《重读马克思:文本与思想》,《光明日报》2011年7月4日。(6)《经济现象的哲学透视:马克思的视角》(学术笔谈)之一《“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症结及其成因》,《光明日报》2011年7月19日。(7)《现实的复杂性、变革的主体与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8)《如何看待“歌德现象”:格律恩与恩格斯》,《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9)《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依然“在场”——读特里·伊格尔顿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南方日报》2011年10月23日。2012年(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再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2期。(2)《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4期。(3)《重估理论史对于理论建构的意义——再读〈剩余价值学说史〉》,《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4)《为什么要重新研究〈资本论〉》,《光明日报》2012年6月25日。(5)《在思想史进程中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视野》2012年第7期。(6)《文本学方法及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运用》,《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137.(7)《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意义上拒斥人类之“爱”的?——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为例》,《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2013年138(1)《“巴黎手稿”再研究》,《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3日《理论前沿》。139(2)《〈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期。140(3)《〈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2期。14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景观》,《北京社科规划》2013年第3期。142(5)《“巴黎手稿”笔记本Ⅱ内容探佚》,《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43(6)《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1日《理论探讨》。144(7)《关于“巴黎手稿”再研究的一个“路线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3期。145(8)《〈资本论〉研究的“当代”视角省思》,《光明日报》2013年8月27日。146(9)《〈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147(10)《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148(11)《「歴史が『世界歴史』に変わる」のプロセスと段阶について论じる―「唯物史観」が社会歴史を解釈する际に使われる粗筋と范囲もかねて》,《21世纪の思想的课题―転换期の価値意识》,日本 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カレッジ,10。2014年149(1)《马克思的“新哲学”新在何处》,《前线》2014年第2期。150(2)《在何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哲学”?——从文本学的视角看》,《理论视野》2014年第3期。151(3)《不应忽视的文献及其思想》,《学习时报》2014年6月16日“思想理论”版。151(4)《“巴黎手稿”的原始面貌》,《学习时报》2014年6月30日“思想理论”版。152(5)《“巴黎手稿”的人性学说再定位》,《学习时报》2014年7月7日“思想理论”版。153(6)《研读经典著作 掌握看家本领》,《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理论版。153(7)《爱的实现: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学术界》2014年第4期。154(8)《爱是什么: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新视野》2014年第4期。155(9)《“异化”的逻辑及其扬弃之径——如何释读“巴黎手稿”》,《学习时报》2014年7月17日“思想理论”版。156(10)《学术研究断想》,《前线》2014年第7期。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设立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领域的国家管理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正部级单位,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人民出版社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单位。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副厅级 。

刘方,男,祖籍山东省昌乐县,生于北京。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中作华文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校园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工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纪委委员。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出版人,曾编辑出版若干优秀文学图书。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