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邮箱

发布时间: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邮箱

上面很多篇呀,你要哪篇,不可能全要吧? [1]本报记者 谢国苍 孟姜女的家乡在彭阳?[N] 宁夏日报,2008-11-20(003) [2]刘睿,秋美 孟姜女和孟姜女河的传说[J] 内蒙古林业,2009,(1) [3]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J] 民俗研究,2009,(3) [4]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J] 民俗研究,2009,(3) [5]刁统菊,郭海红 孟姜女传说“在地化”后的传承特征分析——以山东淄河镇的孟姜女传说为例[J] 民俗研究,2009,(4) [6]洪淑苓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J] 民间文化论坛,2006,(5) [7]方芸,蔡际洲 《孟姜女》歌系的基本曲调——《孟姜女》歌系研究之一[J] 音乐探索,2007,(4) [8]黄秉泽 从杞梁妻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的起源和嬗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9]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A] [C]: ,2009: [10]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A] [C]: ,2009: [11]杨永华 从淄河地区孟姜女小调看“孟姜女”的性格特征[A] [C]: ,2009: [12]李林 三 论文摘要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A] 刘守华,白庚胜 主编[C]: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2- [13]何方 学术活动 孟姜女是杞梁妻吗?——江、浙、沪三省市孟姜女传说学术讨论会[A] 吕林 主编[C]: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403- [14]图片 孟姜女祠内的孟姜女塑像[A] 贺文涛,谢常山 主编[C]: ,2010:P [15]冯利华 孟姜女形象及故事主干情节的社会文化成因——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故事内涵新探[J] 天府新论,2009,(3) [16]胡健国 傩神女娲的化身——孟姜女[J] 艺海,2009,(12) [17]章军华 孟戏的民俗心理沉淀与嬗变——以江西广昌甘竹刘家、曾家村族《孟姜女》戏曲为例[J] 艺术百家,2007,(3) [18]吴民 孟姜女不姓孟——说古人称行第的习俗[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1) [19]冉苒 从孟姜女不姓孟谈古人的行第称[J] 贵州文史丛刊,1998,(3) [20]冯智全 苏州民歌《孟姜女》在“吴歌”中的流变[J] 中国音乐,2010,(3) [21]关意宁 国乐典藏之江南小调《孟姜女》[J] 音乐生活,2011,(4) [22]孙超 《孟姜女传说》与齐鲁文化——兼谈其中的主要文化素[J] 管子学刊,2011,(1) [23]冯志英 把脉孟姜女[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5) [24]李艳 浅谈新民歌《孟姜女》及艺术处理[J] 黄河之声,2011,(6) [25]何荣智,孙朋飞 孟姜女故事与电视——以《九尾狐与仙鹤》为例[J] 美与时代(下),2011,(6) [26]魏晓欣 文化创新视野下的秩序与人权——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反思[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27]孙俊钰 歌曲《孟姜女》及其艺术表现[J] 内蒙古艺术,2011,(1) [28]徐宏图 南戏的遗踪《孟姜女》考略[J] 中华戏曲,2003,(1) [29]徐宏图 南戏遗踪高腔本《孟姜女》续考[J] 中华戏曲,2004,(1) [30]杨亮才 孟姜女[J] 西北民族研究,2010,(1) [31]左玉倩,李郑实 齐长城黄石关的“孟姜女纪铭碑”[J] 山东档案,2010,(1) [32]潘冠泽 《孟姜女》: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J] 艺海,2010,(4) [33]周尚义 孟姜女形象探源[J] 武陵学刊,2010,(2) [34]王振岩,李琳 石武客运专线东孟姜女河特大桥(32+48+32)m预应力现浇连续梁跨新菏铁路施工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2010,(9) [35]张新朋 《孟姜女变文》、《破魔变》残片考辨二题[J] 文献,2010,(4) [36]冉明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37]耿家林 民歌《孟姜女》的演变及其影响[J] 艺术研究,2009,(1) [38]朱雯珺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孟姜女》为例[J] 才智,2009,(2) [39]黄震云 周代金文和《诗经》孟姜女的身世性别[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0]王国彪 朝鲜汉诗中的孟姜女传说[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 [41]刘波,林世田 《孟姜女变文》残卷的缀合、校录及相关问题研究[J] 文献,2009,(2) [42]薛海萍 浅析艺术歌曲《孟姜女》的钢琴伴奏[J] 民族音乐,2009,(4) [43]唐海燕 从《孟姜女》的艺术特征看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 [44]帅志刚 新编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分析与艺术表现[J] 科技信息,2009,(16) [45]徐柏荣 顾颉刚与孟姜女[J] 博览群书,2009,(5) [46]王雯 浅谈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 [47]黄雪玲 评苏童《碧奴》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8]孔祥萍 从声乐作品《孟姜女》看歌曲感情的培养和训练[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49]孙芳 穿越千年的眼泪——论苏童对孟姜女传说的重述[J] 大众文艺(理论),2009,(16) [50]高立权,高长城,魏强,李相龙 孟姜女庙:千古传唱的长城故事[J] 中国文化遗产,2009,(5)

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投稿邮箱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杂志很好。

上面很多篇呀,你要哪篇,不可能全要吧? [1]本报记者 谢国苍 孟姜女的家乡在彭阳?[N] 宁夏日报,2008-11-20(003) [2]刘睿,秋美 孟姜女和孟姜女河的传说[J] 内蒙古林业,2009,(1) [3]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J] 民俗研究,2009,(3) [4]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J] 民俗研究,2009,(3) [5]刁统菊,郭海红 孟姜女传说“在地化”后的传承特征分析——以山东淄河镇的孟姜女传说为例[J] 民俗研究,2009,(4) [6]洪淑苓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J] 民间文化论坛,2006,(5) [7]方芸,蔡际洲 《孟姜女》歌系的基本曲调——《孟姜女》歌系研究之一[J] 音乐探索,2007,(4) [8]黄秉泽 从杞梁妻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的起源和嬗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9]乌丙安 《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A] [C]: ,2009: [10]陶思炎 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A] [C]: ,2009: [11]杨永华 从淄河地区孟姜女小调看“孟姜女”的性格特征[A] [C]: ,2009: [12]李林 三 论文摘要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A] 刘守华,白庚胜 主编[C]: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2- [13]何方 学术活动 孟姜女是杞梁妻吗?——江、浙、沪三省市孟姜女传说学术讨论会[A] 吕林 主编[C]: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403- [14]图片 孟姜女祠内的孟姜女塑像[A] 贺文涛,谢常山 主编[C]: ,2010:P [15]冯利华 孟姜女形象及故事主干情节的社会文化成因——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故事内涵新探[J] 天府新论,2009,(3) [16]胡健国 傩神女娲的化身——孟姜女[J] 艺海,2009,(12) [17]章军华 孟戏的民俗心理沉淀与嬗变——以江西广昌甘竹刘家、曾家村族《孟姜女》戏曲为例[J] 艺术百家,2007,(3) [18]吴民 孟姜女不姓孟——说古人称行第的习俗[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1) [19]冉苒 从孟姜女不姓孟谈古人的行第称[J] 贵州文史丛刊,1998,(3) [20]冯智全 苏州民歌《孟姜女》在“吴歌”中的流变[J] 中国音乐,2010,(3) [21]关意宁 国乐典藏之江南小调《孟姜女》[J] 音乐生活,2011,(4) [22]孙超 《孟姜女传说》与齐鲁文化——兼谈其中的主要文化素[J] 管子学刊,2011,(1) [23]冯志英 把脉孟姜女[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5) [24]李艳 浅谈新民歌《孟姜女》及艺术处理[J] 黄河之声,2011,(6) [25]何荣智,孙朋飞 孟姜女故事与电视——以《九尾狐与仙鹤》为例[J] 美与时代(下),2011,(6) [26]魏晓欣 文化创新视野下的秩序与人权——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反思[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2) [27]孙俊钰 歌曲《孟姜女》及其艺术表现[J] 内蒙古艺术,2011,(1) [28]徐宏图 南戏的遗踪《孟姜女》考略[J] 中华戏曲,2003,(1) [29]徐宏图 南戏遗踪高腔本《孟姜女》续考[J] 中华戏曲,2004,(1) [30]杨亮才 孟姜女[J] 西北民族研究,2010,(1) [31]左玉倩,李郑实 齐长城黄石关的“孟姜女纪铭碑”[J] 山东档案,2010,(1) [32]潘冠泽 《孟姜女》: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J] 艺海,2010,(4) [33]周尚义 孟姜女形象探源[J] 武陵学刊,2010,(2) [34]王振岩,李琳 石武客运专线东孟姜女河特大桥(32+48+32)m预应力现浇连续梁跨新菏铁路施工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2010,(9) [35]张新朋 《孟姜女变文》、《破魔变》残片考辨二题[J] 文献,2010,(4) [36]冉明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37]耿家林 民歌《孟姜女》的演变及其影响[J] 艺术研究,2009,(1) [38]朱雯珺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孟姜女》为例[J] 才智,2009,(2) [39]黄震云 周代金文和《诗经》孟姜女的身世性别[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0]王国彪 朝鲜汉诗中的孟姜女传说[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 [41]刘波,林世田 《孟姜女变文》残卷的缀合、校录及相关问题研究[J] 文献,2009,(2) [42]薛海萍 浅析艺术歌曲《孟姜女》的钢琴伴奏[J] 民族音乐,2009,(4) [43]唐海燕 从《孟姜女》的艺术特征看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 [44]帅志刚 新编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分析与艺术表现[J] 科技信息,2009,(16) [45]徐柏荣 顾颉刚与孟姜女[J] 博览群书,2009,(5) [46]王雯 浅谈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 [47]黄雪玲 评苏童《碧奴》对孟姜女传说的再叙述[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8]孔祥萍 从声乐作品《孟姜女》看歌曲感情的培养和训练[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49]孙芳 穿越千年的眼泪——论苏童对孟姜女传说的重述[J] 大众文艺(理论),2009,(16) [50]高立权,高长城,魏强,李相龙 孟姜女庙:千古传唱的长城故事[J] 中国文化遗产,2009,(5)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邮箱地址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杂志很好。

《典籍里的中国》第六期内容是《孙子兵法》。在《典籍里的中国》第六期中,把《孙子兵法》中蕴含的智慧与孙武著书立说、征战沙场的故事巧妙融合,进而让观众沉浸式地感悟古代兵法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历史真谛,也理解古人们“以和邦国”“以和为贵”的血脉传承。《典籍里的中国》的节目寓意:《典籍里的中国》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其聚焦在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第一期选择解读《尚书》用意深远,让这部虽然诘屈聱牙但位列“五经”之中,实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经典古籍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同时,节目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辅以舞台分区的形式,实现古今读书人的跨时空相见。这种将书中文字可视化,典籍精华故事化,达到视觉、情感冲击直观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妙不可言。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邮箱怎么填

08年《80后》竖版全新征稿+招聘 《80后·竖版》 《80后》新增下半月…… 读者定位:14-21岁的美少年。中学女生为主。 整体风格:美丽、清新、校园。 每个人的内心总会有别人一直没有探知的角落,也有无法填补的一些空白。如果写出来,是不是,可以舒服一点点? 万物都有另一半,《80后·竖版》的另一半,是不是你? {云上的日子} “在云上。天很蓝,云像棉花一样软绵绵。” 纵使心动,无非青春。 本栏目放置清新、活泼的校园稿。 要求:文字感觉清新、轻盈、轻快。温暖和活泼是主题,至少不能太沉重和忧伤。大团圆的结局最佳,纵然不是众望所归,至少也能将就大部分人。 字数:3000-6000 {双生水莽} 《聊斋志异》里说:水莽,毒草也。蔓生似葛,花紫类扁豆,误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在你成长过程中,总有这么一个或一些人,他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你的同学,甚至可能只是未曾见面的朋友……你们爱护对方,也伤害对方。但是,你们熟悉对方就如熟悉自己一般,你们的关系就像一团气体,无论怎么拉扯、糅合,始终都软软的被包裹在一起。 要求:看出来了,本栏目收亲情、友情稿。缠绕生存的彼此,故事一定很多。收耽美文,但谢绝语言和情感过分裸露。 字数:3000-5000 {花田错} 花田错是说发生在种花小镇,花田祭上的错误故事。发生在我们周围又有多少错置、错过、错开的故事…… 当时空成为拥有你唯一条件我又醉琥珀色的月结成了霜的泪我会记得这段岁月 要求:如上,文字一定要优美,故事千万要曲折忧伤。不能感动读者,至少要能打动他们,最差也要有所触动。所以,读书时或者正在读书时,经历中某些小细节可修饰后再用到文章中来,似曾相识又有所区别,这大约就是能吸引读者的最佳状态。 本栏目爱情稿为主。 字数:4000-7000 {玫瑰圣经} 人们赋予玫瑰现实的与乌托邦的双重魅力。惟有它,能同时点燃我们的愉悦、激情与想象力。 玫瑰与爱情、死亡和宇宙之谜紧密相关,我们需要你的故事也与这些相关。 幻想类文字,含玄幻、魔幻、科幻、奇幻……天使、吸血伯爵、精灵、魔鬼、法师都可以。 要求:文字华丽而不空洞,情节曲折而不重复,故事精彩而不俗套。 如果可以,请尽量避免第一人称写文。“我是XX国的公主”“我是长相XXXX的女子”“我出生那天,巫师说有不详的征兆”一旦扯上这些,看下去实在需要勇气。 字数:5000-8000 {迷迭香} 古代文。热烈欢迎穿越文、后宫文。 要求:故事要新,文字要美,结局要奇。请尽量避免用老的手法写老的题材。如果写青楼女子一直都只是写她无奈沦落,遇到爱人却因身份而不能相守,最后自杀。或者男的抛弃她,她利用别的男人报复……我们宁愿大家写的是“红”楼女子。杀手爱上要杀的人,没有特别的情节的话,最好也避免…… 字数:5000-8000 {阳关三叠} 跟音乐没有一点关系。只不过是长篇故事一波三折,情节跌荡起伏罢了。 要求:青春类长篇小说,分期连载。收但不只收校园类的故事,非常欢迎其它题材。只要适合中学阅读,能讨我们的读者喜欢就可以。 字数:10万以内。 稿费——80-120/千字 地址—— (娆)QQ——376778916

一、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 秦始皇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二、汉武帝刘彻(前157—前87),字通,幼名彘,汉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文学家。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娡。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着名的例子。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三、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 李世民(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四、元世祖1215年—1294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蒙古族。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忽必烈确立中央集权政治,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采取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 ,让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从而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全国统一,初步奠定了国家疆域的规模,发展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全国统一以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也有了发展,采取汉法,改革落后旧制的工作陷于停顿。五、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祖籍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与刘邦同乡,《明史 太祖本纪》称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明实录》、《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有类似记载。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明孝陵。回答人的补充 2011-10-08 12:16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本刊基本划分为六个版块,其中文化论坛版块,运用专论、散论、杂文等形式,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关注现实文化热点,进行理论阐述。文史新探版块,刊载有深度,有创见,且文笔流畅的考据性短文。文献天地版块,着眼珍稀文献的探幽抉微,传统文献的新意发掘,文献典藏流传的逸闻佳话。文化广角版块,透过具体细微的古代文化事象,多角度审视传统文化。学界纪事版块,刊载相关学人的师友交往,学术活动,治学心得;重要研究课题的进展状况,学术前沿信息;国内研究成果的客观评述。域外汉学版块,借鉴海外汉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开阔研究视野。

中国典籍与文化投稿邮箱是什么

本刊基本划分为六个版块,其中文化论坛版块,运用专论、散论、杂文等形式,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关注现实文化热点,进行理论阐述。文史新探版块,刊载有深度,有创见,且文笔流畅的考据性短文。文献天地版块,着眼珍稀文献的探幽抉微,传统文献的新意发掘,文献典藏流传的逸闻佳话。文化广角版块,透过具体细微的古代文化事象,多角度审视传统文化。学界纪事版块,刊载相关学人的师友交往,学术活动,治学心得;重要研究课题的进展状况,学术前沿信息;国内研究成果的客观评述。域外汉学版块,借鉴海外汉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开阔研究视野。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杂志很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