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化学化工期刊论文百度网盘

发布时间:

化学化工期刊论文百度网盘

看你写的是什么文章,根据自己的文章去选择期刊就好了

查找免费文献,到OA图书馆。输入英语关键词即可,肯定能满足你的要求。

化学化工期刊论文百度网盘下载

《20世纪化学史》(郭保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jgp7书名:20世纪化学史作者:郭保章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1998-07页数:748内容简介:本书以丰富翔实史料为依据描 绘20世纪化学史的绚丽篇章。传统 化学学科老树发新枝,高分子化学、 药物化学已从有机化学独立出来; 今日分析化学称之为分析物理不算 过分。物理化学犹如一匹奔马,化学 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结构化学和量 子化学是它的四条腿,加上电化学 和光学,在本书皆专章描述。生物化 学在本世纪崛起,分子生物学成为 热门,本书重点评述。对新兴的环境 化学和与增产粮食有关的化肥与农 药在本书有适当篇幅,体现了对生 存与发展的关注。从60年代起,化 学又带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 翅膀,本书所描述的是奔向21世纪 的新化学的历史。学科日益交叉是 本世纪的特点,本书开宗明义第一 章“新物理学促使化学面貌一新”。 书末附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简况 表,堪称20世纪化学大事记。《20世纪化学史》的书摘第一章新物理学促使化学面貌一新化学,在19世纪大发展的基础上,在20世纪继续有所前进,有所扩展。然而,20世纪的化学发展,绝不只是对19世纪的化学成就做出一些增补或是填充部分空白,而是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这首先是由世纪之交物理学三大发现开始的,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揭开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一直没有觉察到的崭新世界——“微观世界”。这个崭新世界的揭露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因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本领有了新的跃进,从“宏观世界”进入到“微观世界”。但是微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有别于宏观世界,牛顿力学的体系显然不能适用了,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念上作出革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发生在20世纪之初的物理学革命。1900年由普朗克(MaxKarl ErnstLudwig,1858—1947)提出的量子论,1905年由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吹响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进军的号角。从此,不仅在物理学中引起一系列的变革,并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特别是化学的革命发展。物理学革命的一系列成果,如量子论、相对论、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等构成的新物理学,促使化学面貌一新,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化学研究的对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恩格斯说:“在19世纪,对于化学家是原子的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门捷列夫周期表等伟大成果,皆出自化学家之手,而分子运动论的业绩则属于物理学家们。因此,对于物理来说,可称为分子的世纪。但是到了20世纪,情况发生了逆转。原子物理学都是物理学家们的业绩,而化学家则工作于分子的领域。因此,可以说,在20世纪,对于物理来说是原子的世纪,而对于化学来说是分子的世纪。但是,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并非莫破质点而是有结构的。化学工作在新物理学的基础上,因而面貌一新,并在知识层次上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解释了编写20世纪化学史为什么要从物理学革命写起。因为不这么做,就不能把化学在20世纪的发展变化写清楚。这是兄弟学科之间交流和借鉴的问题,而非学科的隶属问题,也不能认为化学于19世纪在原子学科上带了头,就可以老子天下第一。一、早期量子论的诞生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通常把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量子论”做为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开端。但是正像科学史上许多带有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一样,在一开始的时候,它的提出者有可能认识不到它的份量和深远意义。这就无怪乎普朗克在30多年以后还把他当年的贡献称为“孤注一掷的行动”。“一言以蔽之,我所做的事情可以简单地叫做孤注一掷的行动。我生性平和,不愿进行任何吉凶未卜的冒险。然而……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必需……以任何代价非把它找出不可,不管代价多么高……我认为,那两条(热力学)定律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成立。至于别的一些,我就准备牺牲我以前对物理定律所抱的任何一个信念……”以上是1931年10月7日普朗克给罗伯特·威廉·伍德(RobertWilliamWood)的信。什么事情使“生性平和”的普朗克,不惜付出“代价”和“牺牲”,甘愿从事“孤注一掷”的冒险呢?这就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紫外灾难”。作者简介:郭保章,安徽阜南人。1926年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通报》、《化学教育》编委、近现代化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世界化学史》(1992年)、《化学史简明教程》(1985年,合著)、《中国化学教育史话》(1993年,合著)、《中国现代化学史略》(1995年)、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1989年),校订《化学文献的使用》(1987年)。发表有关自然科学史论文20余篇。

查找免费文献,到OA图书馆。输入英语关键词即可,肯定能满足你的要求。

化学化工期刊论文百度网盘资源

维普期刊网、者万方数据库、世纪期刊网、某些学校的化学化工学报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论文,不过均要付费,很多学校还是给这两个网站付了费的,就可以随便下载论文。维普里还有专门关于化工进展的期刊等等,不知道你能下载不,如果需要,就把你要的题目搜到,把题目发给我,我可以帮你下载,然后用邮箱发给你。

《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下册》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 kwsh简介: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及固体流态化、液体搅拌、传热及蒸发;下册包括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气体吸收、蒸馏、液一液萃取和液一固浸取、固体物料的干燥及其他分离方法(结晶、膜分离及吸附等)。每章均有学习指导、例题、习题与思考题。

化学化工期刊论文百度网盘资料

考研化学资料    链接: 提取码: m58i

《考研资料礼包》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 提取码:qc92考研资料礼包|中医资料|政治资料|学科资料|心理学资料|西医资料|农学资料|历史学资料|考研院校排行榜|考研英语一二真题|考研英语微课视频|考研数学一二三真题|经综资料|教育学资料|计算机资料

查找免费文献,到OA图书馆。输入英语关键词即可,肯定能满足你的要求。

化工类链接: 提取码:x26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化学论文百度网盘

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 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 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 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 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必革的重要课题。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成为关于化学的广泛应用及社会价值的教育,要主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目的多样性的需要。特别是初中化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化学基础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水、食物、环境保护、能源和材料、资源等。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仅仅设一学年,受中考(含预选)时间、分数、学校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任务重、适应慢、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和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有利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二、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关于课教学模式的说法大致有三种。第一属于方法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第二、教学模式是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综合各种认识下,我们所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配有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并将教学模式具体转化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依据。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环节的选择和教学策略和运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指向,可以认为教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成。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因素,它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起着制约作用。正确地制约作用。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学生独立自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已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3、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环节的顺序结构,确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该完成的各项教学任务。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原则。教学策略确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任务、地位、关系等。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教师的策略,学生的策略。教学策略一般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联想推理、类比迁移、分层递进、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发支机、师生合作等。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中心,依据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师素质、师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教、评学,又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介绍几种课堂教学模式I、引导------探究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会学会学生学习2、功能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究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学力。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测定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3、教学程序课题兴趣--→素材疑问--→点拔、假设、验证--→评论、结论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层递进,学的策略是自主探究。5、教学评价内部动机:直接经验的获得;知识只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II、辅导------自学教学模式1、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激发情感,会把学到的东西溶入记忆中去。2、功能目标调控学习过程,达到有效学习;从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双基落实和知识技能的提高。3、教学程序主题情感--→目标阅读思考--→设疑讨论质疑--→反馈讲评4、教学策略教的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组织讨论、评价激励;学的策略:知识编码、有效记忆、集体效应、创造思维。5、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习结果的检测等。合肥市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卡片设计人:朱世贤学校:安农大附中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理论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这一规律。教学思想:1、“教学主导,学生主体。”2、遵人认识规律,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年龄牲和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二、功能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化学实验操作)。三、实施条件:1、学生已经获得了氢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知识,有过动手做实验的初步实践;2、本节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计论模式,便于学生学生自学;3、本节课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所需仪器药品均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物品。四、教学程序:1〖复习〗讨论氧气和氢气实验定制取垢比较,挂出小黑板表格:(二氧化碳为后来拼续部分)填表过程中鼓励差生发言。 2、【板书】学习气体实验室制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该气体实验室的化学反应原理;(2)需要研究制取该体所采取的实验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该气体。3、【引题】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比较可知:制取气体的人口选择取决于化学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该气体扔物理性质。下面我们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来研讨。【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讨论】已经的能够着重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加热石灰石;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讲述】以上这些化学反应虽然都有二氧化碳产生,但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采用,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去探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内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阅读后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演示实验: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为什么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顾一下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实验】先由教师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再请丙名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做制取、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后及时讨论和讲评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操作。6、【小结】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续在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比较表的右面。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写化学方程式(此处是否介绍复分解反应,酌情掌握)要过细分析。7、【板书】泡沫灭火器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由教师演示泡沫灭火器实验,简要介绍人口装置。(若时间允许,最好能将一只报废的泡沫灭火器实物边拆边讲,以满足学生兴趣。)8、【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钙?在泡沫灭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盐酸?(2)习题:课本96页2、3、4题:(3)酌情做家庭小实验。五、教学策略:综合运用讨论、启发、实验、联想、回忆等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既要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兼顾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在时间分配上要灵活掌握。六、教学评价:本节内容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教学中能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最喜欢观看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思考和讨论,对“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和采用的是实验装置加深了理解。

呵呵,这个可是知识产权啊,这样要不会有人给你的啊,你去淘宝上买份吧?别人自己写的太贵,不太可能给你,我倒是有,但是快要发表了,不太可能给你

《20世纪化学史》(郭保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jgp7书名:20世纪化学史作者:郭保章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1998-07页数:748内容简介:本书以丰富翔实史料为依据描 绘20世纪化学史的绚丽篇章。传统 化学学科老树发新枝,高分子化学、 药物化学已从有机化学独立出来; 今日分析化学称之为分析物理不算 过分。物理化学犹如一匹奔马,化学 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结构化学和量 子化学是它的四条腿,加上电化学 和光学,在本书皆专章描述。生物化 学在本世纪崛起,分子生物学成为 热门,本书重点评述。对新兴的环境 化学和与增产粮食有关的化肥与农 药在本书有适当篇幅,体现了对生 存与发展的关注。从60年代起,化 学又带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 翅膀,本书所描述的是奔向21世纪 的新化学的历史。学科日益交叉是 本世纪的特点,本书开宗明义第一 章“新物理学促使化学面貌一新”。 书末附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简况 表,堪称20世纪化学大事记。《20世纪化学史》的书摘第一章新物理学促使化学面貌一新化学,在19世纪大发展的基础上,在20世纪继续有所前进,有所扩展。然而,20世纪的化学发展,绝不只是对19世纪的化学成就做出一些增补或是填充部分空白,而是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这首先是由世纪之交物理学三大发现开始的,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揭开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一直没有觉察到的崭新世界——“微观世界”。这个崭新世界的揭露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因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本领有了新的跃进,从“宏观世界”进入到“微观世界”。但是微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有别于宏观世界,牛顿力学的体系显然不能适用了,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念上作出革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发生在20世纪之初的物理学革命。1900年由普朗克(MaxKarl ErnstLudwig,1858—1947)提出的量子论,1905年由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吹响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进军的号角。从此,不仅在物理学中引起一系列的变革,并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特别是化学的革命发展。物理学革命的一系列成果,如量子论、相对论、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等构成的新物理学,促使化学面貌一新,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化学研究的对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恩格斯说:“在19世纪,对于化学家是原子的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门捷列夫周期表等伟大成果,皆出自化学家之手,而分子运动论的业绩则属于物理学家们。因此,对于物理来说,可称为分子的世纪。但是到了20世纪,情况发生了逆转。原子物理学都是物理学家们的业绩,而化学家则工作于分子的领域。因此,可以说,在20世纪,对于物理来说是原子的世纪,而对于化学来说是分子的世纪。但是,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并非莫破质点而是有结构的。化学工作在新物理学的基础上,因而面貌一新,并在知识层次上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解释了编写20世纪化学史为什么要从物理学革命写起。因为不这么做,就不能把化学在20世纪的发展变化写清楚。这是兄弟学科之间交流和借鉴的问题,而非学科的隶属问题,也不能认为化学于19世纪在原子学科上带了头,就可以老子天下第一。一、早期量子论的诞生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通常把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量子论”做为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开端。但是正像科学史上许多带有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一样,在一开始的时候,它的提出者有可能认识不到它的份量和深远意义。这就无怪乎普朗克在30多年以后还把他当年的贡献称为“孤注一掷的行动”。“一言以蔽之,我所做的事情可以简单地叫做孤注一掷的行动。我生性平和,不愿进行任何吉凶未卜的冒险。然而……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必需……以任何代价非把它找出不可,不管代价多么高……我认为,那两条(热力学)定律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成立。至于别的一些,我就准备牺牲我以前对物理定律所抱的任何一个信念……”以上是1931年10月7日普朗克给罗伯特·威廉·伍德(RobertWilliamWood)的信。什么事情使“生性平和”的普朗克,不惜付出“代价”和“牺牲”,甘愿从事“孤注一掷”的冒险呢?这就是发生在20世纪初的“紫外灾难”。作者简介:郭保章,安徽阜南人。1926年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通报》、《化学教育》编委、近现代化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世界化学史》(1992年)、《化学史简明教程》(1985年,合著)、《中国化学教育史话》(1993年,合著)、《中国现代化学史略》(1995年)、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1989年),校订《化学文献的使用》(1987年)。发表有关自然科学史论文20余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