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粮油学报论文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中国粮油学报论文格式模板

(* 责任作者)崔浩杰 冯雄汉 刘凡 谭文峰 邱国红 陈秀华 钙锰矿的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2009(待刊)(通讯作者)崔浩杰 刘祥文 冯雄汉 谭文峰 刘凡 常压下Mn(Ⅲ)在Na-布塞尔矿向钙锰矿转化中的作用 矿物学报 2009(待刊)(通讯作者)赵巍 王庆庆 刘凡 邱国红 谭文峰 冯雄汉 Zn和Mn处理水钠锰矿后对Pb吸附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009(待刊)(通讯作者)谭军凤 邱国红 冯雄汉 谭文峰 刘凡 Mn(III)在水钠锰矿氧化Cr(III)反应中的作用 环境科学 2009(EI刊源,待刊)赵巍 崔浩杰 冯雄汉 谭文峰 刘凡* 水钠锰矿的锰氧化度与Pb吸附量的关系 环境科学 2009 30(2): 230-237(EI刊源)(通讯作者)刘凡, 冯雄汉,陈秀华,邱国红,谭文峰,贺纪正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地学前缘 15(6):66-徐建明,蒋新,刘凡等 中国土壤化学的研究与展望 土壤学报 45(5):817-谭文峰, 王远鹏 刘 凡 冯雄汉 支持电解质对水钠锰矿表面Cu吸附-解吸的影响 土壤学报 45(1):174-黄丽,洪军 谭文峰 胡红青 刘凡 我国几种亚热带土壤铁锰胶膜的微形貌和元素分布特征 自然科学进展 16(9):1122-1129 (通讯作者)谭文峰,朱志峰,刘凡,胡荣桂,单世杰江汉平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973-陆泗进,谭文峰,刘凡,冯雄汉一种改进的盐滴定法测定氧化锰矿物的电荷零点 土壤学报 43(5):756-黄丽 洪军 谭文峰 刘凡 几种亚热带土壤铁锰胶膜和基质的表面化学特征。地球化学35(3):295-303 (通讯作者)冯雄汉、张嵚、谭军凤、文慧、,谭文峰、刘凡,MnO2-UV联用光化学降解苯酚废水的初步研究。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5(4): 319-崔浩杰,冯雄汉,刘凡 ,谭文峰, 贺纪正 常压下影响钙锰矿形成几个因素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D辑) 35(9):870-冯雄汉,谭文峰,刘凡等,碱性介质中水钠锰矿的生成途径 中国科学(D辑) 35(4): 340- (通讯作者)冯雄汉,谭文峰,刘凡,王贻俊,许永胜 热液合成钙锰矿几个影响因素的探讨地球科学 30(3):347-352(EI收录)(通讯作者)冯雄汉, 翟丽梅, 谭文峰, 刘凡, 贺纪正 几种氧化锰矿物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的吸附和氧化特性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24 (6): 531~齐德生,刘凡。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机理的研究。养殖与饲料2005/齐德生,刘凡等, 蒙脱石对黄曲霉素B1的吸附作用 矿物学报 24(4):341-谭文峰,刘凡,李学垣。武汉黄棕壤中铁锰结核的环带构造、元素富集特点环境变化意义 第四纪研究 24(2): 198- (通讯作者)祖艳群, 冯雄汉, 刘 凡, 秦 丽, 陆泗进, 谭文峰 几种氧化矿物对As(III)的氧化特性及针铁矿的影响 生态环境 2004, 13(4):538-崔浩杰, 冯雄汉,刘凡,谭文峰 隧道构造氧化锰矿物的合成及应用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III) 18(10): 277- (通讯作者)齐德生,刘凡,于炎湖等。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素B1吸附机理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3(5): 538-冯雄汉,刘凡,谭文峰等,回流条件下钡镁锰矿的合成与表征 中国科学(D辑) 33(11): 1084- (通讯作者)刘桂秋,谭文峰,冯雄汉,刘凡, 几种土壤铁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特性:Ⅱ pH、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学报 40(6): 852- (通讯作者)黄丽,洪军,刘凡,谭文峰等。有机酸盐影响下土壤中4nm过渡矿物的演化特点 矿物学报 23(3):221- (通讯作者)齐德生、刘凡、于炎湖,膨润土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吸附 中国粮油学报 2003,18(3):85-齐德生、刘凡、于炎湖等,蒙脱石及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素B1的吸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03,34(6):620-冯雄汉,谭文锋,刘凡,许永胜。碱性介质中水钠锰矿的合成与转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2(2): 184-王贻俊、黄丽、洪军、刘凡 黄棕壤与黄褐土粘粒胶膜的元素组成特征与粘粒矿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22(1):30-黄丽,刘凡,谭文峰等 土壤胶膜的研究进展 土壤通报 34(2):143-续金海,马昌前,刘凡等。大别山南、北坡花岗岩风化作用的差异及其构造、气候环境意义 中国科学(D辑) 32:415-刘凡,谭文峰, 李学垣,贺纪正 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氧化物的重金属离子吸附与锰矿物类型 土壤学报 39(5):699-冯雄汉,刘凡,谭文锋,王贻俊,刘祥文 碱性介质中合成水钠锰矿的几个影响因素地球化学 2002,31(5):495- (通讯作者) 黄丽,刘凡,谭文峰等。 华中地区几种土壤铁锰胶膜及基质中某些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 地球化学 2002,31(5):487- (通讯作者)黄丽,刘凡,谭文峰等 几种亚热带淋溶土基质和胶膜中4nm过渡矿物组成的差异及其意义矿物学报 22(4):315- (通讯作者)冯雄汉,刘凡,谭文锋,胡红青 原子力显微镜在矿物界面化学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 27:333- (通讯作者)刘凡,谭文峰, 王贻俊 土壤中氧化锰矿物及其与土壤环境条件的关系 土壤通报 33(2):175-刘桂秋,冯雄汉,谭文峰,刘凡 几种土壤铁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动力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1(5):450- (通讯作者)刘桂秋,刘凡,谭文峰等 几种土壤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与锰矿物类型 土壤与环境 11(3):241-Tan WF, Liu F, Li XY Redox reaction of Cr(Ⅲ) on Mn minerals in Fe-Mn nodules of several soils from C 第十七届国际土壤学会论文集,泰国曼谷, 1-Liu F, Tan WF, Li XY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on Mn oxide surfaces in iron-manganese nodules in several soils from C 第十七届国际土壤学会论文集,泰国曼谷, 1-谭文峰,刘凡,李学垣 几种土壤铁锰结核对Cr(Ⅲ)的氧化特性(Ⅰ)——氧化锰矿物类型与吸附态离子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1(5):592-刘冬碧,贺纪正,刘凡,李学垣 中南地区几种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 Ⅳ 氧化铁铝对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 土壤学报 38(1):123-李永华,王五一, 谭文峰,刘凡 土壤铁锰结核中生命有关元素的化学地理特征 地理研究 20(5): 609-谭文峰,刘凡,李永华,贺纪正,李学垣 土壤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类型鉴定的探讨 矿物学报 20(1):63-谭文峰,刘凡,李永华,贺纪正,李学垣 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类型 土壤学报 37(2):192-Tan Wenfeng, Liu Fan , Li Yonghua, et Mineralogy of Manganese oxide minerals in Iron-Manganese nodules of several main soils in CP 10(3):265-刘冬碧,贺纪正,刘凡等 中南地区几种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 土壤学报 36(3):361-李永华,刘凡,谭文峰,李学垣,贺纪正 几种土壤及铁锰结核中粘土矿物组合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18(4):342-周勇,王庆云,李学垣,刘凡。湖北省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的建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15(6):540-Fan Liu, Wenfeng Tan, Jizheng He et al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clay mineral association before and after HGMS P8(1):157-刘凡,贺纪正,周代华等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及其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迈向21世纪的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 243-246 中国农业出版社。刘凡,介晓磊,贺纪正等。不同 pH条件下针铁矿表面磷的配位形式及转化特点 土壤学报 34(4):367-刘凡,徐风琳,李学垣。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北坡土壤的粘土矿物与表面化学特征 土壤学报 33(1):61-刘凡,贺纪正,何慧等 pH对针铁矿表面吸附磷化学状态的影响《 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北京大会)论文集》 1996,352- 中国科技出版社。刘凡,谭文锋,丁孺牛等。高梯度磁场分离后土壤矿物组成的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7,16(3):277-刘凡,李学垣,徐风琳等。湘鄂两省几种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与氧化铁类型 中国农业科学 28(3):49-Liu Fan, Jie Xiaolei, Zhou Daihua et Influence of pH on chemical forms of phosphate adsorbed on goethite P 5(2):157-He Jizheng,Li Xueyuan,Liu Fan et 4nm intergrade mineral in soils of subtropical China: A P 5(2):151-刘凡,贺纪正,李学垣,徐凤琳,何慧 磷溶液浓度与针铁矿表面吸附磷的化学状态 科学通报 39(21):1996- 贺纪正,李学垣,刘凡等。土壤中游离铝的形态 科学通报 39(5):1426- Liu Fan,Xu Fenglin, Li Xueyuan et Goethite morphologies of some soils in south of central C P 4(3):193- Liu Fan,Xu Fenglin,Li Xueyuan et The types of crystalline iron oxides and phosphate adsorption in soils with variable P 4(1):36- Jie Xiaolei, Liu Fan, Zhou Daihua et Transformation of coordinate forms of phosphate adsorbed by goethite surfaces on condition of varying pH P 5(3): 229-

(1)石春海、何慈信和朱军,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遗传学报,1998, 25(1):46~53。(2)石春海和朱军,稻米营养品质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遗传学报,1995, 22(5):372-379。(3)樊龙江、石春海、吴建国、朱军和吴平,籼稻糙米厚度的发育遗传研究。遗传学报,2000,27(10):870~877。(4)石春海、吴建国、樊龙江、朱军和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分析。遗传学报,2002,29(1):56~61。(5)Ge G K, X Zheng, C H Shi, J G Wu and Z H Ye,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al correlations from different genetic systems between the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appearance quality traits Acta Genetica Sinica, 2007, 34(2): 129-(6)石春海、朱军、杨肖娥和余允贵,籼型杂交稻稻米赖氨酸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中国农业科学,1999,32(1): 8~14。(7)石春海和申宗坦,籼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作物学报, 1996, 22(1):40-46。(8)石春海、陈国林、朱军、臧荣春,吴建国和陈双燕,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作物学报,2000,26(6):833~838。(9)程方民、蒋德安、吴平和石春海,早籼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类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作物学报,2001,27(2):201~206。(10)张小明、石春海、堀内久满、富田 桂、鲍根良、冯水英和叶胜海,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米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作物学报,2002,28(1):99~103。(11)程方民、钟连进、舒庆尧、黄华宏、石春海和吴平,早籼水稻垩白部分淀粉的蒸煮食味品质特征。作物学报,2002,28(3):363~368。(12)吴建国、石春海、张海珍和樊龙江,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整粒测定小样品油菜籽含油量的研究。作物学报,2002,28(3):421~425。(13)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和石春海,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作物学报,2002,28(5):644~649。(14)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粳稻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作物学报,2003,29(4):581~586。(15)吴建国、石春海、张小明和费万辛,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稻米三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研究。作物学报,2003,29(5):688~692。(16)张海珍、石春海、吴建国、任玉玲和李长涛,油菜籽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胚、细胞质、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作物学报,2004,30(1):31~35。(17)高用明、朱军、宋佑胜、何慈信、石春海和邢永忠,水稻永久F2群体抽穗期QTL的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分析。作物学报,2004,30(9)。(18)吴建国、刘长东、任玉玲、杨国花和石春海,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稻米垩白指标快速测定方法研究。作物学报,2005,31(5):670~672。(19)叶俊、吴建国、杜婧、郑希、张志和石春海,水稻“9311”突变体的筛选和突变体库的构建。作物学报,2006,32(10):1525~1529。(20)郑希、吴建国、楼向阳、徐海明和石春海*,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组氨酸和精氨酸的胚乳和母体植株QTL分析。作物学报,2008,34(3):369~375。(21)陈国林、吴建国、张莉、M T Variath和石春海*,不同环境条件下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研究。作物学报,2010,36(4):680~687。(22)何祖华、Etoh Kossi、石春海和申宗坦,水稻株高基因对GA3敏感性及与酶的关系。中国水稻科学,1993,7(3):143~147。(23)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中国水稻科学,1994,8(3):129~134。(24)石春海和申宗坦,早籼粒形的遗传和改良。中国水稻科学,1995, 9(1):27-32。(25)石春海和申宗坦,水稻半矮秆基因sd1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1996, 10(1):13~18。(26)Shi C H, Y G Yu, J M Xue, X E Yang and J Zhu, Genetic correlations analysis of seed,cytoplasm and maternal plant for nutrient quality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1996, 10(3):143-(27)Shi C H, C X He, J Zhu and J G Chen, Genetic effects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analysis for apparent quality traits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1999, 13(3):179-(28)林建荣、吴明国和石春海,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1,15(2):93~96。(29)张小明、石春海和富田 桂,粳稻米淀粉特性与食味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02,16(2):157~161。(30)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16~20。(31)张小明、石春海、吴建国、鲍根良、叶胜海和富田 桂,杂交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与亲本的关系。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91~94。(32)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钟代彬、钱前、应存山和石春海,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中国水稻科学,2003,17(3):211~218。(33)李长涛、石春海、吴建国、徐海明、张海珍、任玉玲和费万辛,利用基因型值构建作物核心种质的方法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4,18(3):218~222。(34)Zhang X M,C H Shi, S H Yue and Y B Qi, 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genetic behavior for brown rice width inindica-Rice Science, 2006, 13(2):99-(35)葛国科、张志、石春海、吴建国和叶子弘,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与外观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44~50。(36)赵彦红、朱军、徐海明、杨剑、高永明、宋佑胜、石春海和邢永忠,基于QTL定位的水稻有效穗数杂种优势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07,21(4):350-354。(37)唐绍清、胡培松、罗炬、焦桂爱、万建民和石春海*,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定位稻米赖氨酸含量的基因座位。中国水稻科学,2008,22(4):435~438。(38)吴建国、石春海和樊龙江,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技术的优化设置。中国粮油学报,2002,17(2):59~62。(39)涂进东、石云、吴建国和石春海*,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油菜籽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的影响。中国粮油学报,2009,24(2):82-88。(40)吴建国、李再云、刘焰、石春海和傅廷栋,一种鉴定油菜远缘杂种的细胞学方法。遗传,1999,21(5):51~52。(41)陈双燕、吴建国、石春海和肖建富,裸粒水稻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遗传,2000,22(2):90~92。(42)吴建国、朱志玉、石春海、樊龙江,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遗传,2001,23(1):77~80。(43)吴建国、石春海、蔺兴武、李再云和傅廷栋,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后代亚倍体类型的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研究。遗传,2004,26(6):917~921。(44)蔺兴武、吴建国和石春海,远缘杂交油菜核不育材料的创建与细胞学和形态学研究。遗传,2005,27(3):403~409。(45)杨本超、肖炳光、陈学军和石春海,基于ISSR标记的烤烟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2005, 27(5):753-758。(46)孙加焱、涂进东、范叔味、吴建国和石春海,甘蓝型油菜理化诱变和突变体库的构建。遗传,2007,29(4):475~482。(47)石春海、吴建国和马秋兰,《遗传学》多媒体教材的编写与实践。遗传,2009,31(3):320~324。(48)胡钢亮、吕秀阳、吴建国、邵胜荣和石春海,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直接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粉末中总黄酮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4,24(1):18~20。(49)石春海和朱军,籼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增):69~74。(50)石春海,水稻粒形与优质米育种。中国农学通报,1994,10(1):41-45。(51)吴建国、陈双燕、石春海和樊龙江,籼稻基因转化中的组织培养系统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36~39,48。(52)樊龙江、周雪平、胡秉民、石春海和吴建国,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漂流风险。应用生态学报,2001, 12(4)630~632。(53)石春海,水稻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核农学通报,1992,(2):85-90。(54)石春海和申宗坦,籼稻苗期除草剂抗药性的鉴定技术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16(1):31~36。(55)石春海、杜如伟、林大为、章旺根和申宗坦,优质高产抗病早籼品种浙农8010的选育及利用。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19(4):378~382。(56)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外观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6):606~610。(57)石春海和申宗坦,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4):405~410。(58)石春海和朱军,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3):331~337。(59)石春海、陈文光、陈国林、张根贤和申宗坦,中熟高产抗病早籼浙农921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研究快报)。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5):510。(60)石春海、吴建国、朱军、樊龙江和吴平,籼稻精米重量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27(5):483~488。(61)樊龙江、吴建国、石春海、叶伟宗和吴月友,籼稻露水和喷水去雄方法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3): 271~274。(62)Gao Y M, J Zhu, Y S Song, C X He,C H Shiand Y Z X Analysis of digenic epistatic effects and QE interaction effects QTL controlling grain weight in J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4, 5(4):371-(63)任玉玲、石春海、吴建国和张海珍,油菜籽三种氨基酸含量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1):41~46。(64)李云侠、Variath Murali-Tottekkaad、吴建国和石春海*,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角果重量的遗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1):45~50。(65)石春海和朱军,籼型杂交稻碾磨品质的遗传分析。生物数学学报,1992,7(4):37-45。(66)Shi C H and J Zhu, Analysis of genetic correlations for quality traits C J B1995, 10(3):15-(67)石春海和朱军,籼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细胞质、母体和胚乳遗传效应分析。生物数学学报,1996, 11(1):73-81。(68)石春海和朱军,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和遗传改良。生物数学学报,1996, 11(2):89-96。(69)石春海,朱军,余允贵,杨肖娥和薛建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杂种优势的影响。生物数学学报,1998,13(6):1035~1041。(70)樊龙江、胡秉民、石春海和吴建国,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生物数学学报,2002,17(1):97~103。(71)林建荣、石春海和吴明国,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米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生物数学学报,2003,18(1): 116~122。(72)石春海、杨肖娥、薛建明、余允贵和朱军,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杂交水稻, 1996, (1):25~29。(73)张小明、王仪春、石春海、鲍根良和叶胜海,稻米蒸煮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2,3(2):51~55。(74)吴建国和石春海,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在植物育种与种子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1):68~72。(75)俞国琴、郑云飞、石春海和葛颂,古DNA及其在生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现状。植物学通报2005,22(3):267-275。(76)石春海、施德、孙国昌、陶荣祥和孙漱源,晚粳秀水和祥湖系统抗瘟性遗传。浙江农业学报,1994,6(1):13~17。(77)张小明、石春海、鲍根良、冯水英和叶胜海,浙江和日本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浙江农业学报,2001,13(5): 276~280。(78)石春海、孙国昌、吴建国、毛雪琴和申宗坦,近40年来浙江省早稻推广品种的性状分析。浙江农业学报,2001,13(6):352~356。(79)张小明、石春海、鲍根良和叶胜海,稻米外观和碾磨性状的数量遗传及相关性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2,14(3):182~186。(80)张小明、叶胜海、鲍根良、俞法明、严文潮和石春海,作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的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3,15(4):268~272。(81)石春海、吴建国、蒋淑丽,籼稻稻米粒长和粒宽性状的发育遗传研究。中国稻米,2004(增):96~99。(82)吴良欢、贾惠娟、吴建国和石春海,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和传统稻米品质比较研究。中国稻米,2009,16(5): 19-21。(83)石春海和吴建国,稻米微营养改良与水稻可持续生产。水稻可持续生产―政策、技术与推广国际会议论文集,89~94。(84)吴建国和石春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禾谷类作物品质分析中的应用和展望。当代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陆婉珍、袁洪福、褚小立、王艳斌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58~64。(85)吴建国、石春海,植物几丁质酶与植物抗病研究进展。农业科技译丛,2000,(4):36-39。

中国粮油学报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蛋鸡日粮阴离子适宜含量及其当量比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1996,8(1):17-21 周 明鸡缺锌对含硫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1999,19(2):181-183 周 明,等高铜日粮铁、锌水平对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1998,18(4):407-409 周 明,等罗曼蛋鸡寒季日粮配方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1998,12(5):55-60 周 明,等饲粮铜水平对铁、锌生物学有效性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2005,20(6):111-116 周 明,等锰对鸡组织生化参数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2002,(18):12-14 周 明,等高温期蛋鸡日粮的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1997,18(6):19-22 周 明,等荷斯坦奶牛实际日粮及养分转化率的测定 中国奶牛,1997,(1):19-22 周 明,等合肥地区黑白花奶牛日粮锌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中国奶牛,1995,(3):39-41 周 明,等日粮锌和含硫氨基酸水平对鸡红细胞性影响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1989,25(1):7-9 周 明,等鸡体内锌和含硫氨基酸互作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1991,27(6):3-5 周 明,等黄牛补料配方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1996,12(3):12-14 周 明,等菜籽粕机械脱毒及其饲用价值的研究 中国饲料,1995,(14):28-30 周 明,等单宁对动物营养代谢的影响 中国饲料,1996,(11):23-24 周 明母猪1%预混料的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6):38-40 周 明,等从饲料、草场资源谈安徽草食动物的发展 黄牛杂志,1998,24(5):45-47 周 明PECE和抗细菌药物对猪保健促生长作用的比较研究 中国饲料添加剂,2008,(1):1-6 周 明,等抗热应激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试验 中国饲料添加剂,2009,(3):1-5 周 明,等LJAMCE对猪生长性能与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1996,25(23):23-26 周 明,等畜禽营养状况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1):57-58 周 明动物采食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6,(8):21-24 周 明低质粗饲料的改良方法与效果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4,(5):6-8 周 明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4,(10):16-17 周 明 VE对猪肉的保质作用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1,45-47 周 明乳牛脂类代谢病病因、发病机理与预防措施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733-35 周 明神经肽Y 朱光亚、周光召主编,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生物学、医药卫生分册),116-117,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周 明安徽省农牧草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周 明,等2011年发表的论文1.周 明,王井亮,吴义师,陶应乐.酵母培养物和黄霉素在猪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经济动物学报,2011,15(3):129~1332.张 靖,王井亮,周明(通讯作者),陈征义.姜黄素替代喹烯酮在育肥猪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养猪,2011,(4):43~453.周 明.论动物营养学的哲学思想.畜禽业,2011,(10):18~214.周 明,刘芳芳.氯离子等营养因子对精子获能的影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38(5):671~674 鱼类的饲料与养殖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月 独 撰饲料学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主 编饲料学(第二版)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0月 主 编饲料添加剂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 参 编动物生殖调控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 参 编

确切说,两者,都没有。。我是论文代理。。。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病毒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蚕业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草业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茶叶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动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分析化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核农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环境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昆虫分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昆虫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林业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棉花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气象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热带作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物工程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水产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土壤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微生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遗传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园艺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杂草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真菌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病毒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分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植物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粮油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兽医学报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农学国家级重点期刊 作物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投稿模板格式

这个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看看的,这个是有很多的。不过过核心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就是先要把自己的文章先写好。

一般中文杂志交完版面费就给你寄录用通知了,没有的话直接问编辑部要就好了。《中国粮油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粮油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据2019年2月《中国粮油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国粮油学报》第七届编委会拥有委员65人。据2019年2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粮油学报》共出版文献5896篇、总被下载1424588次、总被引64356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805。 据2019年2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粮油学报》载文量为4562篇、被引量为33254次、下载量为329031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05。

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有《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没有《中国农业科技》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CN号 11-3900/S 主管单位 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文种 汉文 英文 发行范围 公开 出版状态 红和利拓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提供解答

中国粮油学报投稿模板

一、文稿:来稿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创新、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简明清晰。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不超过6千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不超过20个字。文前附中英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和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专业方向)。同时请提供电子版和纸质文稿。二、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s(秒)、min(分)、h(小时)、d(天)、L(升)、kg(千克)、hm2(公顷),溶液浓度用mol/L或mg/L等表示。三、图表:表、图、照片要少而精。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文字部分避免罗列与图、表标题重复的数字。表格编排采用三线表,力求简明、得体。图中点线要准确、清晰,最好用计算机绘制,宽(包括纵坐标的单位、名称)要求在6~7cm或13~15cm,高7~10cm。图、表需注明序号。四、专业符号:文稿、图表中出现的英文及其它文种的专业符号,请注明文种(英、俄、希腊、拉丁文等),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等,斜体字以下画横线表示,易混淆者请用铅笔标注清楚。五、参考文献:选用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用上角标[]的形式在文中引用处标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私人通讯不作为文献列出,可在文中用括号注明。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参考期刊写明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参考图书写明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作者姓名列到第三位,三位以上加等或et al。 六、稿件处理周期:从投稿之日起,半年内不得改投它刊。如修改期超过3个月又未及时申明理由者,作新稿处理。刊登与否由编委会审定。刊登后酌致薄酬,并赠送样书2本。七、版权: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权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编入万方数据网和中国期刊网。作者如不同意将自己的文章编入上述网络,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八、收费:每篇来稿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投稿时支付审稿费100元。

营养与食品科学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进行评选一次。 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 扩展库的来源期刊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优秀的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9 共遴选了 1123 种期刊, 其中英文刊 67 种, 中文刊 1056 种; 核心库期刊 748 种(以C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 375 种(以E为表记)福建医药杂志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期刊,每4年更新公布一次。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 就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一本杂志同时标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事实上前两条是没有区别的。 CSCD核心期刊: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粮油学报论文格式

可以写咨询专业人士吧

1 林勉,刘通讯;内肽酶与端解酶水解花生粕蛋白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0年01期2 鲁晓翔,陈新华,唐津忠;酶法改性玉米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0年12期3 朱青;韩苏夏;马瑾璐;;白藜芦醇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5期4 王瑛瑶,王璋;水酶法从花生中提取蛋白质与油——酶解工艺参数[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3年04期5 华欲飞,顾玉兴;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性能及应用研究[J];中国油脂;1997年01期6 郭兴凤,慕运动,赵雷,马宁;响应面方法应用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年11期7 徐少曼;饱和粘性土地基固结沉降量计算的归一化曲线法[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4期8 李汴生,彭志英,宁正祥;植物油料取油的酶预处理工艺[J];中国粮油学报;1997年06期9 刘大川;对油脂与植物蛋白工业中新技术的评述[J];中国油脂;1999年05期10 杨天奎;21世纪中国油脂科技发展趋势[J];中国油脂;1999年05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