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一)论文“WTO框架下中国商事组织法三大变革析论”,《现代法学》2006年第5期(中文核心,CSSCI)。被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合著。2.“国际法上的个人诉愿制度对国家豁免理论的影响” 《中州学刊》2008年3期(中文核心,CSSCI),独著。3.“发展中国家对贸易与劳工问题的认识误区及对策”,《暨南学报》2008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独著。4.“WTO中的劳工因素及其对劳工权的影响”,《中国市场》2008年第5期(中文核心),独著。5.“中国涉外民商事判例法制度之型构——兼谈《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经济经纬》2005年第6期(中文核心),独著。6.“保释制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蕴含——兼谈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与其之不同及借鉴”,《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独著。7.“WTO框架下商事组织经营范围制度的重构——兼谈外贸经营权制度与经营范围之协调”,《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中文核心),独著。8.“外贸预警应急机制析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人文社科核心),独著。9.“WTO反倾销协议之最佳信息规则探悉”,《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独著。“WTO框架下中国商事组织形式的完善及立法模式的变革”,《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11.“侵害知识民事责任与知识产权请求权”,《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人文社科核心),合著。12.“知识产权法中的间接侵权”,《西南法律评论》2004年第1辑,独著。13.“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关系探讨”,《现代法学》2002年专刊第23卷,合著。14.“我国罢工问题的思考”,《现代法学》2002年专刊第24卷,合著。15.“反倾销启动机制比较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2年第4期,独著。16.“反倾销程序法研究”,硕士论文。“WTO的人权理念”,博士论文。(二)项目1.2006年5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上侵权法比较研究》,主研。2.2006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刑事审判简易程序改革及相关检察制度的完善》,主研。3.2004年4月,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公益诉讼制度研究》,获二等奖,主研。(三)教材《新编管理学导论》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主编 。

杨晓霞,女,中共党员,生于1964年5月,四川乐山人。经济学博士,自然地理学博士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区域经济专业旅游经济方向、人文地理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方向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第二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二批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旅游局顾问,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审稿专家,重庆市旅游局旅游规划评审专家。承担本科生《经济地理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地理学》以及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旅游地理学》、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生《旅游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洞穴旅游开发与保护、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教材3部,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和主研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热带地理》、《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版、社科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中国岩溶》、《商业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特区经济》、《甘肃社会科学》、《集团经济研究》、《价格月刊》、《中国物价》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主编

杨新民,研究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数学系,200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2003年起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会十五大特邀代表,重庆市第二届党代会代表,重庆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兼任“最优化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运筹学与系统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最优化理论与应用”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运筹学与控制论”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评审组专家,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数学物理组),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澳大利亚Curtin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美国《数学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应用数学学报》编委,《运筹学学报》常务编委,《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I刊物)副主编,美国《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SCI刊物)和加拿大《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CI刊物)以及美国《Numerical Algebra,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编委。多次被《Optimization》(SCI刊物,德国),《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SCI刊物,美国),《Mathematical Methods of Operations Research》(SCI刊物,德国),《Pacific Journal of Optimization》(SCI刊物,日本)和《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SCI刊物,英国)等国际期刊主编邀请担任客座主编(guest editor),主编出版多期专辑。

主编:李禹阶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邮编:400047授权:杂志之家征稿授权许可:杂志之家经营许可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舒立春

工作和其他大学老师差不多,基本工资好像是3000多一点吧

重庆二师的正教授月工资4000左右,副教授3000左右,中层及以上干部待遇据说超10万。学校教职工大多身在曹营心在汉。刚结束的教代会,又通过了一个4栋大楼的建设方案,校长们可以捞钱了,教职工们苦不堪言!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占地面积有23万平方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UniversityofEducation,CQUE)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历史沿革学校办学历史追溯到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在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并入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师资队伍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31名;博士、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学科体系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学学院12个,开办本科专业37个,其中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特色学科及专业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学市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教育学市级特色专业(6个):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小学教育。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市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中国茶文化基础、大学生性科学教育、C#程序设计、饭店管理理论、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学前教育名著赏析、物联网与信息新技术、古代诗歌欣赏与朗诵、情商与心理成长、普通话与朗诵艺术、轮滑运动基础、中华传统教育经典宣读。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金融学、教育科研方法、童装设计、诗词格律与吟诵、网络新闻实务、中华传统教育经典选读、高等数学、电子商务创业与实战。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市级精品课程15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市级本科特色专业3个;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9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25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4项;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高校第一批质量工程项目与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教学成绩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755项,其中国家级684项。教学成果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面向农村小学培养高素质语文教师的探索与实践(2013年)等。科研机构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市级以上科研机构11个、市级以上科研团队2个。科研成果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7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2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中国国(境)外8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建成国际学院,引进美国、英国、西班牙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与313家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截至2020年4月,近5年,学校邀请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企业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420余场次。中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SEL)教学提升策略国际研讨会在学校举行;首届全国小学全科教师发展论坛在学校召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学校共建的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挂牌仪式和“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未来学校(幼儿教育)发展研讨会同时举办。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底,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34万余册,电子图书16万余册,报刊970多种,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学术期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学报主要设有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文化、语言译学、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理科、综合、0~12岁儿童教育发展研究等栏目。学报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博看网列为来源期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一般一周内给于答复,可投稿大学学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征稿范围: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畜牧兽医、食品工程、计算机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刊登质高的研究生学术论文。《牡丹江大学学报》征稿范围:文史哲研究、科技理论与实践、城市建设与经济管理、政法论坛、教学研究、语言与艺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等。《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征稿范围:哲学、经济学、政治、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山东交通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高教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国家级杂志:《社科纵横》理论版《中国XX教育》《中国校外教育》。。核心期刊:《继续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科技管理研究》《北方论丛》《学术交流》《中国市场》《财会通讯》《电影文学》《会计之友》邮箱:(注明所投刊物)

从没听说发文章还要自己交钱的,不应该给你稿费吗

校报????不是归校报记者团管么。

不用交钱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1997年5月,获得安徽师范大学“皖泰杯”教学优秀奖特等奖。2001年8月,论文“《红楼梦》接受史研究”获得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11月,专著《形象:文化的投影》获得安徽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994年,省教委科研重点项目“明清小说的个性表现”,项目主持人;1996年,国家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红楼梦与传统文化”,项目主持人;1997年,安徽省教育厅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红楼梦》意象研究”,项目主持人;1999年,安徽师大教研项目“古典名著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人;2005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唐五代白话小说辑释”,项目主持人。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佛典的传译、流播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的形成研究”(项目批号2006sk061),项目主持人。 1.《形象:文化的投影——古典小说人物批评与再批评》,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2.《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中华书局,20043.《古代白话小说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4.《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5.《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1.《任是无情也动人——试探薛宝钗情感世界的发展》,《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3辑2.《浅谈中学语文课中的红楼梦教学》,《学语文》1990年第6期3.《矛盾运动: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安徽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4.《问渠那得清如许——略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兼及警幻赋的审美意蕴》,《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2辑5.《赵姨几曾是宝珠》,《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3期6.《天光云影共徘徊——简论薛宝钗气质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上),《中国语文》(台湾)1993年第7期7.《天光云影共徘徊——简论薛宝钗气质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下),《中国语文》(台湾)1993年第8期8.《徘徊在类型和个性之间——试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个性描写艺术境界之异同》,《诸家汴梁论水浒》,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9.《“扑蝶”辨讹》,《红楼》1994年第4期10.《红楼梦设色说》,《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3期11.《明清小说女性形象论略》,《求是学刊》1995年第4期12.《“护前”辨析》,《学语文》1995年第5期13.《因枝以振叶 沿波而讨源——中国古代小说个性表现艺术源流辨略》,《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14.《〈红楼梦〉红玉意象撷美》,《名作欣赏》1996年第2期15.《也说“侃”》,《语文学习》1996年第2期16.《横云断山 异曲同工──〈窦娥冤〉与〈哈姆雷特〉“鬼魂诉冤”比较谈》,《语文月刊》1996年第4期17.《悲歌一曲水国吟——〈红楼梦〉水意象探幽》,《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2辑18.《〈红楼梦〉玉意象与文化蕴涵》,《东方丛刊》1997年第3期19.《〈红楼梦〉花园意象解读》,《红楼梦学刊》1997年增刊(97北京国际红学研讨会专集)20.《食色:明代小说性格描绘的人性深度一说》,《海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21.《昨夜西风凋碧树——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解读》,《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2期22.《王思任与晚明尺牍小品》,《学语文》1999年第2期23.《中国姓名溯源》,《安徽画报》1999年第3期24.《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解说之二》,《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4辑25.《谑而能雅 清味自悠——王思任〈古月临松赋〉赏析》,《名作欣赏》1999年第6期26.《21世纪红学新路径——〈红楼梦〉接受史研究》,《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1期27.《王思任序文说》,《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28.《20世纪上半叶红学批评专论述评》,《安徽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29.《“呆”字随想》,《学语文》2000年第1期30.《古代文学鬼魂意象的文化索解》,《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31.《红楼索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32.《永远的天性——〈红字〉与〈红楼梦〉意象比较谈》,《国外文学》2003年第1期33.《从〈红楼梦〉题名的变迁看作品的主题倾向》,《学语文》2003年第3期34.《〈金枝〉读解》,《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35.《一个世纪的观照——写在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100周年之际》,《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1期36.《中土佛经翻译的主要方式》,《海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37.《论佛经传译中的文化取向》,《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38.《像教、变像与变相》,《黄海学术论坛》(威海大学)2004年第2期39.《释“变”与“变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40.《敦煌藏卷目连题材作品论疏》,《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41.《红楼说镜》,《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3辑42.《论敦煌变文叙事体制的渊源与衍变》,《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43.《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释家人生观》,《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44.《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释家时空观》,《郧阳师专学报》2004年第5期45.《古典文学中的倒反艺术》,《学语文》2004年第4期46.《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伦理观》,《安徽师大学报》2004年第6期47.《试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果报观》,《古籍研究》2004年第2卷48.《神仙:在调侃中遁形》,《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4日49.《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佛传题材论源》,《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0.《红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1.《论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世界的影响》,《东方丛刊》2005年第2期52.《敦煌变文“处”字解》,《学语文》2006年第1期53.《敦煌变文叙事形式叙略》,《洛阳师院学报》2006年第1期54.《论敦煌变文语汇的佛典渊源》,《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55.《从寺院讲唱到俗讲、转变》,《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56.《论变文是俗讲的书录本》,《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当代新学科大辞典》(撰写3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撰写5万字),黄山书社,1995《中国艺术文化大辞典》(撰写3万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中华治国方略》(勤政卷主编,撰写12万字),当代出版社,1998《比较文学新论》(撰写3万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中国古代戏曲故事集》(副主编,编撰15万字),齐鲁书社,2005

方锡球,著名学者,1962年生,安徽枞阳人。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负责人。安徽省高评委学科组专家,安庆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