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西北师大学报》创刊于1942年3月,是在当时执教于兰州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李蒸、黎锦熙等爱国知识分子的关心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而诞生的。刊物创办后,也就有了相应的编辑出版机构。刊名随校名几经变更,编辑机构也逐步完善、正规。近年来,为了保证和提高刊物质量,学校不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目前,学报编辑部设办公室、社会科学版编辑室、自然科学版编辑室和资料室,共有编辑11人。编辑中有编审(教授)6人,副编审5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7人,涉及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资源环境等专业方向,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科覆盖面较广。截止目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出版49卷223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出版48卷164期,成为反映学校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园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统计截止2012年6月)

这个是南大核心期刊   还是挺有水平的  当然值得发表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988XCN: 62-1087/N邮发代号: 54-5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西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甘肃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42《西北师大学报》 刊物创办后,也就有了相应的编辑出版机构。刊名随校名几经变更,编辑机构也逐步完善、正规。近年来,为了保证和提高刊物质量,学校不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目前,学报编辑部设办公室、社会科学版编辑室、自然科学版编辑室和资料室,共有编辑11人。编辑中有编审(教授)6人,副编审5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7人,涉及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资源环境等专业方向,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科覆盖面较广。截止目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出版49卷223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出版48卷164期,成为反映学校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园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统计截止2012年6月)

去西北师范大学论坛问问吧 百度搜索第一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西北民族大学前身是西北民族学院,成立于1950年8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3071亩,分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5万余人。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拥有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中坚力量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高级职称人员27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1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3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4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4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优势和特色比较鲜明的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现有7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畜牧学、兽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4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11个授权领域):法律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金融硕士。学校现设有28个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蒙古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舞蹈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设有6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格萨尔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藏文典籍全文数字化研究所。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36项,国家民委教改项目2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35门。学校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社会学专业。有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蒙古语言文学主干课程、藏语言文学主干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精细化工、口腔内科学、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口译课程。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历史学、阿拉伯语、口腔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民族语言文化与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民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气电信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现有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学、应用数学、法学、民族传统体育学;12个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动物医学生物工程创新团队,建有10个校级创新团队。 学校建有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心、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学校成为“民族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成为“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建有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实验室;4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室、口腔医学实验室、电子材料实验室。同时,建有1个省级工程中心: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民族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高校环境友好复合材料及生物质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80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50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22项。学校研发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学校编辑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献》出版计划,实现了我国珍贵历史文献的回归与面世,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敦煌学与藏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学校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国家级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民族类核心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蝉联2-3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国家级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9年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藏文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优秀期刊。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料37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92万册;博物馆馆藏文物23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17件。图书资料和馆藏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三次被甘肃省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被授予“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先后同美、英、加、韩、德、俄、蒙古等国家的二十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学校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学习,选派教师出国讲学、进修和从事科学研究,聘请外国专家来校执教和开展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截止目前,聘请了200多位长期外籍专家和近600多位短期外籍专家,接收培养了500多名留学生。

1.《寓论于考,纠谬钩沉》, 《光明日报》(读书版)2007年4月7日(独著)2.简评《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8月29日(独著)3.《焦竑<献征录>的史料价值》,《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独著)4.《洪武时期征荐制度考论》,《史学月刊》2009年第4期(独著)5.《“四库”馆臣论明代笔记史料》,《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6期(独著)6.《略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1期(独著)7.《论张居正改革时期南方民族政策》,《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2期(独著)8.《试论元末士大夫的民族认同意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独著)9.《传统士人群体心态的深层次解读》,《中国出版》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10.《“四库总目学”的大胆提出与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独著)11.《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2期(独著)12.《元明之际士大夫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1期(独著)13.《元顺帝时期士人政策述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独著)《新华文摘》2010年第9期摘录14.《试论王重民目录学研究之特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第3期(独著)15. 《焦竑<献征录>的编纂及版本流传》,《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3期(独著)16.《焦竑<献征录>征引文献考》,《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3期(独著)《教育者与社会人:明代塾师群体的真实描述》,《中国出版》2011年第8期(独著)18.《吴晗治史精神论略》,《天府新论》2009年第5期(独著)19.《元末士大夫组织“义兵”探究》,《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独著)20《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西南民族政策》,《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独著)21.《试论张居正改革时期明蒙贡市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5期(独著)22.《<困学纪闻>版本流传考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1期(独著)23.《论忽必烈政权“汉化”进程中的士人政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一作者)24.《试论张居正的历史思想》,《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独著)25.《薛应旂<宪章录>史料来源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26.《薛应旂<宪章录>史料价值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第一作者)27.《论张居正的史学贡献》,《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期(独著)28.《明清以来天津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史研究》第24辑,天津社科院出版2007年(独著)29.《明代吏治的历史透视及启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独著) 《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独著)31.《张居正史学活动及其成就初探》,《历史典籍和正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合著)32.《<四库全书总目>焦竑著述提要补正》,《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第1期(独著)33.《<明史选举志考论>评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3期(独著)34.《张居正史学思想初探》,《第十届明史国际讨论会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独著)35.《明洪武时期文官群体来源及结构考论》载《明长陵营建600周年纪念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独著)36.《明清文化特点刍议》,《兰州学刊》,2006年12期(第一作者)37.《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独著)38.《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05年2期(独著)39.《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年第2期(独著)《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独著)《论朱元璋教化思想及其实践》,《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5期(独著)《论宋初<春秋>学与儒学复兴》,载《盛世儒学与中原文化》,大象出版社2010年(独著)《明清以来焦竑研究述论》,载《历史典籍和正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独著) 《朱元璋礼敬孔裔刍议》,《沧桑》2009年第3期(独著)《“制度化”史学与“政治化”史学》,《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独著)《明代孝道文化的社会普及与极端化趋势》,载《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大象出版社2011年(独著)《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独著)《论朱元璋的人才观及其实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独著)《论元末士大夫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北方论丛》2012-01-15 论元末士大夫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 展龙 北方论丛 2012-01-15期刊1 241分享 分享到  2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 展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7-20期刊2 89分享 分享到 3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 优先出版 展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0-10 13:55期刊  102分享 分享到 4元末士大夫雅集交游述论 展龙 甘肃社会科学 2012-09-25期刊  103分享 分享到 5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展龙 中国大学教学 2012-08-15期刊  75分享 分享到 6元末乱世中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及其价值抉择 展龙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12-15期刊  48分享 分享到 7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 展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15期刊  38分享 分享到 《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7-20期刊《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元末士大夫雅集交游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12-09-25期刊《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2-08-15期刊《元末乱世中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及其价值抉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2-《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01-《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15期刊《万斯同《明史》序、论的史学价值》,《 史学史研究》2013-06-15期《元明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嬗变》,《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01期刊《张居正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透视》,《民族论坛》2013-05-20期刊《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8-28期刊  《元末士人谋营生计的多途选择及其时代意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07-15期《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7-20期刊  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期刊 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 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 展龙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7-15期刊  130分享 分享到  2万斯同《明史》序、论的史学价值 展龙 史学史研究 2013-06-15期刊  80分享 分享到 3元明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嬗变 展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01期刊  82分享 分享到 4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以黄、淮、运和三吴水利为中心 展龙; 陈志刚 社会科学辑刊 2013-05-15期刊  48分享 分享到 5张居正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透视 展龙 民族论坛 2013-05-20期刊1 31分享 分享到 6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得失论 展龙 民族论坛 2013-07-20期刊  43分享 分享到 7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展龙; 耿勇 明史研究 2013-06-30期刊  34分享 分享到 8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期刊  33分享 分享到 9纵逸与迂怪:元末士人的狂狷精神及其现实动因 展龙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6-01期刊  49分享 分享到 10冰期船舶下水试验研究 张洪雨; 展龙; 陈洪利; 赵亮; 程江华 中国造船 2013-06-25期刊  18分享 分享到 11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 展龙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8-28期刊  20分享 分享到 12元末士人谋营生计的多途选择及其时代意蕴 展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07-15期刊  21分享 分享到 13明代官员的久任法 展龙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3-12-16期刊  分享 分享到 14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 展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7-20期刊  23分享 分享到 15浅谈心理学知识在班级建设和素质拓展中的应用 金立从; 杨珍子; 展龙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9-15期刊  6分享 分享到 16冰期船舶下水仿真 展龙; 张洪雨; 金立从; 陈洪利; 程江华 舰船科学技术 2013-12-15期刊  3分享 分享到 17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 展龙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6-30   33 分享 分享到 18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展龙; 耿勇 明史研究 2013-06-30   34 分享 分享到

C95民族学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民族黑龙江民族丛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海民族研究;满族研究 Q95/98动物学/人类学 ;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人类学学报;四川动物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东北师大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周期:季刊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62/C。国内邮发代号12-21,国外邮发 代号:BM357。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 该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刊登的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等国家级奖励;荣获吉林省一、二、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0多篇。本刊在《新华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转载率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学报前列。其中,历史学论文转载篇数居高校文科学报之榜首。海内外报刊经常转载介绍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在海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读者对象: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文科师生等。

增刊的刊号与原刊物的刊号是一致的。 增刊发表的文章一般不能作为评职称用。 如果只是为了发表自己的论文,那么是否增刊没有多大关系。 还有 法律上并没有说在增刊上发的文章和在正常期刊上发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所以它们享有的法律权益是相同的。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区别对待,将其视为“亚刊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

我上半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上面,找闻闻论文网帮我操作的,2个月就录用了,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闻闻论文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前后花了几千,核心期刊都这个价把

论文的发表对于部分在校学生和工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简单的讲,发表的论文直接体现你的学术科研成果,所发表的期刊等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就越能展现你在自己的领域的成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双月刊;1956年创刊,1965年因故停刊,1973年复刊;1992年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再次被列为“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和“教育类核心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人文社科双十佳学报。2003年教育部“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2004年第三届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