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常务副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常务副主编是谁啊

1.《说老子其人》《论老子之道》(已收入《老子本原》,1995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会出版);2.《说“静为动君”》(《文史哲》,1992年六期);3.《惠施命题试释》(《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五期);4.《屈原对天的认识与天问》(《屈原研究论文集》,1983年);5.《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义》(《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四期);6.《毛诗序与儒家诗论》(《古典文学新论》,1990年);7.《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黄石师院学报》,1982年二期);8.《楚国论》(2002年6月宁波·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论文);9.《历代抒情小赋选前言》(收入《历代抒情小赋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0.《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概观》(收入《诗苑英华》第一卷);11.《光焰万丈的唐代诗歌》(收入《诗苑英华》第二卷);12.《善学唐者莫过于宋》(收入《诗苑英华》第三卷);13.《元明两代诗简论》(收入《诗苑英华》第四卷);14.《清诗,五七言诗最后一度芳菲》(收入《诗苑英华》第五卷);15.《中国历代词发展概观》(收入《词苑英华》);16.《经典寓言系列前言》(收入《经典寓言系列》)。主要艺术散文1.《种麦》(1961年冬);2.《芦荡里的迷路》(1961年冬);3.《杏花》(1962年春);4.《河韵》(1962年夏);5.《硕鼠硕鼠》(1962年5月);6.《筒车》(1967年春);7.《胶子树》(1968年12月);8.《大青山,雨中的沉思》(1969年7月);9.《杜鹃和野菊》(1970年2月);10.《灰耳兔》(1971年9月);11.《黄鼠狼之死》(1971年9月);12.《天边独树高原》(1983年10月);13.《回忆萼楼小学》(1987年2月);14.《太阳花》(1987年11月);15.《又复青山识鸟音》(1990年5月);16.《兰兰》(1991年2月);17.《漫天烽火忆兰田》(1995年8月);18.《小麻雀之死》(1996年5月);19.《楚都二千七百周年祭》(1996年2月);20.《夏水和云梦泽》(1997年7月);21.《杜鹃花依旧开放》(2002年);22.《通红通红的辣椒》(2002年)。学术著作1.《历代抒情小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明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3.《金元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4.《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5.《唐宋词名作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6.《历代绝妙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7.《老子本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8.《诗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9.《词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四、整理古籍 《历代辞赋总汇》,湖南师大马积高主编,叶幼明、黄瑞云副主编,1990年开始工作,1994年完成,辑录自先秦至清末的全部辞赋,约二千八百万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底出版。文学著作1.《智慧的葫芦》(幽默故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2.《黄瑞云寓言》第一版(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3.《黄瑞云寓言》第二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85);4.《黄瑞云寓言》第三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92);5.《黄瑞云寓言》第四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98);6.《魔镜》(幽默故事,黑龙江少儿出版社,1988);7.《春天岛》(寓言,浙江少儿出版社,1999);8.《长梦潇湘夜雨楼目录词集》(西塞山诗社,2003);9.《溪流集》(西塞山诗社,2003)。六、参与主编的著作 《经典寓言系列》(黄瑞云、凡夫、于方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讽刺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译文著作1.《Hekaya za Avanti》(斯瓦西里文,共收作品100篇,黄瑞云与赵世杰约各占一半。1985年外文出版社出版);2.《Chinese Literture》(1986 Summer,2篇;1987 Winter,2篇;1989 Autumn,1篇;1991 Spring,1篇;1993 Artumn,1篇;1994 Winter,7篇;1994 Summer,1篇);3.《Litterature Chinoise》(1991年1月,1篇;1993年3月,1篇;1994年1月,6篇);4.《Fables de la Chine contemporaine》(12篇,1990年外文出版社出版);5.《Chinese Literature》(1994 winler 刊有《Huang Ruiyun,A Fabulist》一文,并刊有照片,作者Keyi)。其他著作1.《诗义索原》,已发表130馀则,全稿未完。2.《庄子本原》,未完稿。3.《论孟章句管窥》,已发表约五万字,全稿未完。4.《词义锁链》,已发表约七万字,全稿未完。5.《文苑英华》,未完稿。6.《赋苑英华》,未完稿。7.《中华古典诗千首》,已完稿,未出版。8.《李白年表》,正稿在文革中抄毁,尚留初稿残编。9.论文、散文,均尚未结集。人物介绍:黄瑞云,湖南娄底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八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湖北教育学院任教。八十年代出任湖北师范学院副院长,一九八七年晋升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一九九一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瑞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寓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屈原研究会名誉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市作协名誉主席。 黄瑞云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馀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艺术散文六十馀篇、新诗四十馀首、传统诗词三百馀首、寓言五百馀篇、幽默作品一百馀篇。

近年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体质量不断上升,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湖南省第四届十佳社科期刊(2009)、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10)、首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一等奖(2010)、首届湖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11)等称号;并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2009-2011)(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不太好投。对于质量把控非常严格,通过率比较低,一般硕博的论文并不会看。湘潭大学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湘潭大学主办的一则图书。主编是章育良。本书主要介绍了湘潭大学的科研成果和状况。《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78年,是湘潭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海内外研究者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湘潭大学10个理工科院、系、所的16名教授、博士导师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常务副主编是谁

1.《法理学基础问题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在权利与权力之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宪政语境下的习惯法与地方自治——“萨摩亚方式”的法社会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2月版)等。4、湘江法律评论第7卷/胡平仁主编,2009-1-1版5、法律社会学(边缘法学丛书)/胡平仁等著,2006-12-1版6、《中国传统诉讼艺术案例》/胡平仁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10-1版 1.《法学绪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法理学》,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2年第2版;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副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法律政策学:平衡权利与权力的科学。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3期。(2)法律政策学的研究路向。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 5 期。(3)关于村民自治问题。这是本人对市民社会与权力制约所作的系列研究之三,发表在《当代法学》2000年第 5 期。(4)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途径。该文是本人对市民社会与权力制约所作的系列研究之二,发表在《湘潭大学学报》1999年第 4 期。(5)政策问题与政策议程。载《湘潭大学学报》2001年第 1 期。(6)政策评估的标准。载《湘潭大学学报》2002年第 3 期。(7)政策接受主体及其集团化趋势。载《行政与法》2000年第 5 期。(8)法律接受初探。载《行政与法》2001年第 2 期。(9)法理学教材的学术风格与内容整合。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 2 期。(10)村民直选村民自治社会制约权力。这是本人对市民社会与权力制约所作的系列研究之四,载《湘江法律评论》第 3 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1)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法律创制的法政策学分析。载《湘江法律评论》第 4 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2)平等与身份的法社会学分析。载《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 5 期。(13)法律义务新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不太好投。对于质量把控非常严格,通过率比较低,一般硕博的论文并不会看。湘潭大学学报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湘潭大学主办的一则图书。主编是章育良。本书主要介绍了湘潭大学的科研成果和状况。《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78年,是湘潭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大学教师、研究生及海内外研究者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湘潭大学10个理工科院、系、所的16名教授、博士导师组成学报编委会,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

1.《说老子其人》《论老子之道》(已收入《老子本原》,1995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会出版);2.《说“静为动君”》(《文史哲》,1992年六期);3.《惠施命题试释》(《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五期);4.《屈原对天的认识与天问》(《屈原研究论文集》,1983年);5.《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义》(《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四期);6.《毛诗序与儒家诗论》(《古典文学新论》,1990年);7.《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黄石师院学报》,1982年二期);8.《楚国论》(2002年6月宁波·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论文);9.《历代抒情小赋选前言》(收入《历代抒情小赋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0.《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概观》(收入《诗苑英华》第一卷);11.《光焰万丈的唐代诗歌》(收入《诗苑英华》第二卷);12.《善学唐者莫过于宋》(收入《诗苑英华》第三卷);13.《元明两代诗简论》(收入《诗苑英华》第四卷);14.《清诗,五七言诗最后一度芳菲》(收入《诗苑英华》第五卷);15.《中国历代词发展概观》(收入《词苑英华》);16.《经典寓言系列前言》(收入《经典寓言系列》)。主要艺术散文1.《种麦》(1961年冬);2.《芦荡里的迷路》(1961年冬);3.《杏花》(1962年春);4.《河韵》(1962年夏);5.《硕鼠硕鼠》(1962年5月);6.《筒车》(1967年春);7.《胶子树》(1968年12月);8.《大青山,雨中的沉思》(1969年7月);9.《杜鹃和野菊》(1970年2月);10.《灰耳兔》(1971年9月);11.《黄鼠狼之死》(1971年9月);12.《天边独树高原》(1983年10月);13.《回忆萼楼小学》(1987年2月);14.《太阳花》(1987年11月);15.《又复青山识鸟音》(1990年5月);16.《兰兰》(1991年2月);17.《漫天烽火忆兰田》(1995年8月);18.《小麻雀之死》(1996年5月);19.《楚都二千七百周年祭》(1996年2月);20.《夏水和云梦泽》(1997年7月);21.《杜鹃花依旧开放》(2002年);22.《通红通红的辣椒》(2002年)。学术著作1.《历代抒情小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明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3.《金元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4.《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5.《唐宋词名作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6.《历代绝妙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7.《老子本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8.《诗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9.《词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四、整理古籍 《历代辞赋总汇》,湖南师大马积高主编,叶幼明、黄瑞云副主编,1990年开始工作,1994年完成,辑录自先秦至清末的全部辞赋,约二千八百万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底出版。文学著作1.《智慧的葫芦》(幽默故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2.《黄瑞云寓言》第一版(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3.《黄瑞云寓言》第二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85);4.《黄瑞云寓言》第三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92);5.《黄瑞云寓言》第四版(湖北少儿出版社,1998);6.《魔镜》(幽默故事,黑龙江少儿出版社,1988);7.《春天岛》(寓言,浙江少儿出版社,1999);8.《长梦潇湘夜雨楼目录词集》(西塞山诗社,2003);9.《溪流集》(西塞山诗社,2003)。六、参与主编的著作 《经典寓言系列》(黄瑞云、凡夫、于方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讽刺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译文著作1.《Hekaya za Avanti》(斯瓦西里文,共收作品100篇,黄瑞云与赵世杰约各占一半。1985年外文出版社出版);2.《Chinese Literture》(1986 Summer,2篇;1987 Winter,2篇;1989 Autumn,1篇;1991 Spring,1篇;1993 Artumn,1篇;1994 Winter,7篇;1994 Summer,1篇);3.《Litterature Chinoise》(1991年1月,1篇;1993年3月,1篇;1994年1月,6篇);4.《Fables de la Chine contemporaine》(12篇,1990年外文出版社出版);5.《Chinese Literature》(1994 winler 刊有《Huang Ruiyun,A Fabulist》一文,并刊有照片,作者Keyi)。其他著作1.《诗义索原》,已发表130馀则,全稿未完。2.《庄子本原》,未完稿。3.《论孟章句管窥》,已发表约五万字,全稿未完。4.《词义锁链》,已发表约七万字,全稿未完。5.《文苑英华》,未完稿。6.《赋苑英华》,未完稿。7.《中华古典诗千首》,已完稿,未出版。8.《李白年表》,正稿在文革中抄毁,尚留初稿残编。9.论文、散文,均尚未结集。人物介绍:黄瑞云,湖南娄底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八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湖北教育学院任教。八十年代出任湖北师范学院副院长,一九八七年晋升教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一九九一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黄瑞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寓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屈原研究会名誉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市作协名誉主席。 黄瑞云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馀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艺术散文六十馀篇、新诗四十馀首、传统诗词三百馀首、寓言五百馀篇、幽默作品一百馀篇。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常务副主编是谁呀

白瑞云是什么国家的人?

哲学论文索引16篇哲学论文中,不泛有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之作,更有多篇被《国内哲学动态》摘登,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或《光明日报——文摘报》摘登观点,或《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这些哲学论文,在纸质媒体上产生了叠加效应,曾有过一些社会影响。下面是:罗萍:《试论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中国哲学年鉴》介绍(1982年);《国内哲学动态》条目;《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该文系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黄钊、罗萍:《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学与研究》,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0期摘登与介绍观点。罗萍:《马克思的“决定性反作用”原理永放光辉》,《湘潭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1983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罗萍、黄钊:《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其他规律、范畴关系的一点质疑》,《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罗萍:《应该正确理解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1984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4年第4期。罗萍:《真理的两重属性和真理的两种类型辨析》,《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光明日报》1985年6月10日综述点名概述其观点;《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4年第12期。罗萍:《列宁的“客观真理”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5年第5期。罗萍:《对“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再质疑》,《上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5册全文转载。罗萍:《生产责任制的哲学思考》,《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校庆特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2期摘登一个版面。罗萍:《浅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6年第7期。罗萍:《再论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光明日报——文摘报》“论点短辑”摘登,1987年4月26日第41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7年第4期摘登观点,即学术卡片:《求同存异是一种思维方式》。罗萍:《辩证否定观与生产责任制》,《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哲学增刊。罗萍:《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湘潭大学函授》1986年增刊。罗萍:《对立统一规律的几个问题——纪念矛盾论发表50周年》,《当代精神的精华论文集》湖南社会科学哲学所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罗萍:《试论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1987年。罗萍:《质、本质和属性》,《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社会学论文索引(1)不含妇女/婚姻家庭论文,11篇(顺时排序)罗萍:《“走社会福利社会办”之路——来自佛山社会福利事业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报》1998年5月19日第二版整版。罗萍:《“一院两制”评析》,《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3期。罗萍:《略论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四次研讨会》文集,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出版1998。罗萍:《略论社会转型呼唤社区服务发展》,《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复印1999年第5期。罗萍:《“社会福利社会办”新路——佛山民政工作调查报告》,《佛山科技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罗萍:《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有益尝试——武昌社会福利院的改革发展纪事》,《民政研究》1999年第6期。罗萍:《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内部改革——武昌福利院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社会报》1999年12月2日第二版整版。罗萍、殷燕敏、张学军、梁玉兰:《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现状评析》,《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年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成果评述》,《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罗萍:《试论生活质量评估的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及主客观指标辐合趋势》,《北京大学: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2期。罗萍:《“以服务老人为荣”的孺子牛》,《武汉宣传》2006年第21期。(2)妇女、婚姻家庭、性别研究论文索引(1986-2013,117篇,逆时排序)2013年(4)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9800字版),载魏国英、马忆兰主编《亚洲女性论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罗萍:《浅议世界宗教文化建构的妇女形象》,《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 4 期。罗萍、卫中玲:《河南10所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 3 期。罗萍:《性别关系立法与性别公正探索》,载魏国英、马忆兰主编《亚洲女性论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12年(7)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5500字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4000字版),《中国妇女报》4罗萍:《母亲节,更应关爱母亲》,《中国妇女报》10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在高校改革与创新的推动下阔步向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封二。罗萍:《湖北省10所大学学生干部性别构成调查统计分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罗萍:《高校学生干部“性别构成”分析及其对策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4000字版),《中国妇女报》2012年12月11日罗萍:《略论观念、制度与文化培植高出生性别比》,《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2011年(2)罗萍、孙晋:《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对策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罗萍、崔应令:《人类社会两种生产价值新论》,《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此文提出了“人类社会两种生产”的新价值观,这是一种新思想,新观点。)2010年(7)罗萍、崔应令、黄锦琳:《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现状研究》,《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罗萍:《谈谈女性发展的优势与障碍》,《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剩女”社会现象分析》,《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评述与小结——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集锦》,《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当代大学生婚恋指导》,《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浅谈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大学生心中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课程》,《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2009年(3)罗萍:《高校女性学教学经验交流与总结研讨会》,《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5期。罗萍:《生育保险制度与性别平等》,《女性论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罗萍:《李达先生的妇女解放思想》,《女性论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2007年(3)罗萍:《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罗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论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罗萍:《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女性论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2006年(2)罗萍:《中国城乡夫与妻家庭地位现状调查分析》,《亚洲研究》第一部分“专论”第188-195页。亚洲妇女问题的检视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罗萍:《万人姻缘会-婚姻自由形式的新发展》,《武汉宣传》2006年第22期。2005年(1)罗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实现的制约因素与司法建议》,《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004年(1)罗萍、魏国英、王春梅、王秀英:《不要“文明的”性别歧视——大学女教师价值观调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2003年(2)罗萍、徐炜:《我国高等教育中性别构成现状与建议》,《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罗萍、李虹:《武汉大学女性教职工婚姻生活调查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002年(4)罗萍:《城市已婚居民“婚姻家庭观念”问卷调查分析》,《湘潭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罗萍:《处于婚姻变动中的湖北农村妇女权利保护实证研究——访谈·问卷·调查会》,刘伯红主编《女性权利——聚焦〈婚姻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10月。罗萍:《“精神赡养”是当前养老的主题》,《长江日报》2002年11月14日罗萍:《男人们的旧观念该改了》,《湖北日报》“家庭”版2002年4月17日。2001年(7)罗萍:《湖北城乡丈夫对妻子家庭暴力的调查与分析》,《民商法论丛》2001年第2号总第19卷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罗萍:《试析再就业工程“中年妇女”价值新发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罗萍:《新〈婚姻法〉对维护妇女权利有重大进步》,《中国女性文化》2001年第2期。罗萍:《弱者,你拥有权利》,《北京纪事》2001年5月第10期。罗萍:《婚姻法中的配偶权》,《律师世界》2001年第2期。罗萍:《略论夫对妻的家庭暴力》,《律师世界》2001年第3期。2000年(3)罗萍:《略论女性主义诸流派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学刊》2000年第6期罗萍:《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成果评述》,《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略论社区服务与下岗女工再就业》,《世纪女性的思考》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1999年(6)罗萍:《武汉人婚姻家庭观念现状分析》,《浙江学刊》1999年第5期。罗萍:《当代中国婚姻状况的结构变迁》,《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条目:报刊文摘篇目辑览1999年第8期。该文发表后引起:河南大河报、新华社武汉电、武汉晨报、楚天都市报、羊城晚报、法制报、中国妇女报的热烈转载与讨论。罗萍:《在校大学生婚姻观念在变》,《社会》1999年第12期。罗萍:《妇女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当前任务》,《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罗萍:《女大学生,恋爱睁大你的双眼》,《城市博览》1999年第12期。罗萍:《婚配模式:男大女小在淡化》,《长江日报》1999年8月16日。1998年(7)罗萍:《试论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保障》,《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第2期。罗萍:《简论〈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及其完善》,《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8第4期全文复印。罗萍:《婚姻道德与婚姻法的控制功能及其关系》,《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罗萍:《婚姻领域“德”与“法”功能比较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罗萍:《您认为我国存在家庭暴力吗?》《长江日报》1998年11月16日。罗萍:《试论离婚行为中的道德准则》,《中国哲学与伦理学》文集,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8年。罗萍:《试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妇女变革观念艰难历程》,《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中国妇女报》30“半月索引”介绍。1997年(12)罗萍:《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法律措施浅议》,《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2期全文复印。罗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全面转换》,载刘绪贻主编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改革开放的社会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罗萍:《请宽容地对待父母再婚》,《湖北日报》1997年7月9日。罗萍:《武汉人婚姻家庭观念调查二篇》,《长江日报》1997年7月28日。罗萍:《“代沟”,时代的产物》,《长江日报》1997年10月6日。罗萍:《婚姻不能作试验》,《长江日报》1997年10月27日。罗萍:《武汉人务实办婚事》,《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11日。罗萍:《夫妻心心相印:武汉人心中的美满婚姻》,《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18日。罗萍:《婚外情,武汉人亮起了红灯》,《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25日。罗萍:《未婚先孕,应予杜绝》,《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1日。罗萍:《敬老重心在转变》,《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8日。罗萍:《如何看离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22日。1996年(11)罗萍:《21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大趋势》,《浙江学刊》1996年第6期,《人大复资料》1997年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社会转型时期闲暇方式变革趋势刍议》,《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中国女性观念文化变革趋势》,《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论妇女的觉醒与完善呼唤妇女理论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试析婚姻家庭文明走向》,《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罗萍:《妇女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理论月刊》1996年第1期。罗萍:《妇女的“主动就业”》,《光明日报》1996年3月8日。罗萍:《市场经济呼唤妇女观念变革》,《中国妇运》1996年第11期。罗萍:《离婚,切莫忘记》,《婚姻与家庭》1996年第10期。罗萍:《高校女大学生的优势与困惑》,《珞珈哲学论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罗萍、黄锦琳:《人口的代际结构与少儿早期教育》,《家庭与下一代》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2月。1995年(12)罗萍:《社会转型呼唤妇女角色全面转换》,《光明日报》1995年5月17日。罗萍:《略论21世纪中国婚姻变迁大趋势》,《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2期“论点摘编”,题目为:《21世纪中国婚姻变迁的趋势》。罗萍:《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湖北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罗萍:《略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全面转换》,《理论月刊》1995年第6期。罗萍、何慧莉:《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个案访谈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罗萍:《略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转换》,《开放时代》1995年第4期。罗萍:《中国妇女参政权利刍议》,《民主与科学》1995年第2期。罗萍:《我们觉醒了》,《中国妇女报》1995年12月18日。罗萍:《略论21世纪中国家庭变迁大趋势》,《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罗萍、刘古英:《从武汉大学看中国妇女受高等教育状况》,收入韦钰主编的《中国妇女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罗萍:《从一所学校看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当代武汉妇女》论文集,《武汉出版社》1995年6月。罗萍:《离婚应受道德规范约束》,《楚天都市报》1995年11月11日。1994年(5)罗萍:《创造职业女性双重角色文化》《光明日报》1994年4月5日。罗萍:《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光明日报》1994年12月13日。罗萍:《婚外情感小议》,《民主与科学》1994年第4期。罗萍:《他与“她”都胜利了》,《湖北日报》1994年6月28日。罗萍:《“婚外恋”六害》,《楚天都市报》1994年6月11日。1993年(1)罗萍、王秀英:《高校教职员队伍性别倾斜及其启示》,《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第4期。1992年(5)罗萍:《从非参与意识看妇女观念变革的必要性》,《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罗萍:《学习向警予妇女理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罗萍:《直面“婚外恋”》,《中国妇女报》1992年6月14日。罗萍:《坦言家外事》,《中国妇女报》1992年6月21日。罗萍:《秋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先躯战士》,《民主与科学》1992年第6期。1990年(8)罗萍:《我国大龄女性未婚现象浅议》,《民主与科学》1990年第5期。罗萍:《男女智力的差异与平衡》,《知识与生活》1990年第2期。罗萍:《妻子真的能分享丈夫的“一半”吗?》《知识与生活》1990年第6期。罗萍:《好女人的误区》,《现代妇女》1990年第7期。罗萍:《报角拾零——妇女社会参与与舆论导向问题之三》,《现代妇女》1990年第8期。罗萍:《女子再婚透视》,《武汉晚报》1990年7月21日。罗萍:《异性交往之偏见》,《武汉晚报》1990年7月28日。罗萍:《简述女子的婚姻生活》,《武汉晚报》1990年12月1日。1989年(1)罗萍:《妇女该不该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婚姻与家庭》1989年第6期。1986年(3)罗萍:《必须抛弃贤妻良母标准》,《中国妇女》杂志1986年第7期。罗萍:《贤妻良母的口号应当抛弃》,《湖南大学出版社》论文集,1986年10月。罗萍:《“贤妻良母”是禁锢妇女的无形锁链》,《湖南女报》1986年9月1日。妇女/性别研究著作索引俞湛明 罗萍主编:《女性论坛》第1辑,5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俞湛明 罗萍主编:《女性论坛》第2辑,9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俞湛明 罗萍主编:《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系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26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主编:《妇女在婚姻变动中权利保护研究》,8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罗萍主编:《妇女婚姻与家庭权利保护》,28万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年1月。罗萍:《生活方式学概论》,23万字,《甘肃科技出版社》1999罗萍主编、向德萍副主编:《社区导论》,8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罗萍:《女性沉思录》,15万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2月。罗萍:《妇女生活方式》,15万字,《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12月。罗萍主编:《新女性学》,25万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9年1月。一点说明:凡以上所有署两人(含我排名第二)或多名作者的论文均为本人撰写,其他作者参与了某些工作。

1、《柳宗元“封建论”是矣注释质疑》 《湖南师大学报》1997年第二期2、 《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的写作之道》 《湘潭大学学报》2001年第三期3 、《精讲多练强化实践性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一期4、《汉语和韩国语常见学校用语比较》 韩国《中国语文学妼》2002年12期5、《关于新时期中国校园语言的思考》 韩国《中国学论丛》 2002年第12期6、《听力理解的认知结构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韩国《中国人文科学》2002年第6期7、《打造气韵生动、个性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8、《 论“和而不同”城市形象塑造》 《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2 期9、 《大学语文》 副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现代应用文写作》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汉书全译》 本人承担《律历志》、《礼乐志》部分 贵州人民出版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是谁啊

1、《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版。3、《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3、《诉讼费用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合著,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模拟法庭:原理、剧本与技巧》(合著,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合著,排名第一),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6、《民事诉讼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版。7、《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与何文燕教授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版。8、《民事诉讼原理研究》(合著,排名第三,共计7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9、《中国统一证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立法理由》(参著,共计8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司法部重点研究项目),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2月版,排名第三。11、《民事司法救济制度研究》(合著),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12、《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合著,排名第二。13、《民事诉讼法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14、《民事诉讼法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勘校,排名第一。1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排名第一。16、《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7、《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8、《如何当好调解员:中美调节培训启示录》(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9、《马萨诸塞州证据规则指南》(主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代表性学术论文 廖永安、何四海:民事诉讼当事人异议的法理分析,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12期。 刘方勇、廖永安:回归价值本源——巡回审判制度的考证与思索,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廖永安、张庆霖:论仲裁调解书撤销制度的确立,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建立申诉终结机制的几点思考,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易玲、廖永安:民事执行权微观配置再思考——以民事执行权法律性质分析为切入点,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廖永安、刘方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廖永安、邓和军:《〈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评析——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 廖永安、胡军辉:论法院调解的既判力,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廖永安、熊英灼:我国民事司法证明活动中的价值权衡及选择,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廖永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的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廖永安、颜杨: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科学定位与制度设计,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之反思,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案件类型之界分,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2期。 廖永安、魏小凡、文新:论我国律师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7期。 廖永安、文新:论宪法的司法适用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廖永安、魏小凡: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1期。 廖永安、刘方勇: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保护论纲,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廖永安、熊英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之构建,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执行收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载《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诉讼中的拟制自认,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自认的效力,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廖永安、雷勇:论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立法——以法院诉讼行为为研究对象,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胡军辉、廖永安:论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5期。 文新、廖永安:法院乱收费现象的透视与思考,载《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11期。 廖永安、黎藜: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考察对象,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 廖永安:《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廖永安、雷勇:论我国民事诉讼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廖永安、李世锋:我国民事合议制度之运行现状——以一个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为考察对象,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姜霞、廖永安:重构我国仲裁证据制度之探析,载《求索》2008年第5期。 廖永安:我眼中的恩师——江伟先生,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6期。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依据,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重构,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 廖永安、冯杨:我国民诉法修改的若干问题——兼评《民事诉讼法专家修改建议稿(第三稿)》,载《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廖永安:论单位、团体内部纠纷的自律性处理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江伟、廖永安: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廖永安、王春: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的立法缺陷与完善,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廖永安、李旭: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评价,载《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第2期。 廖永安、崔峰: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关系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廖永安、赵晓薇: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与司法公正关系考——兼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立法缺陷,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廖永安: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廖永安、赵晓薇:中日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比较研究,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江伟、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之问题评析,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 廖永安、王春:我国民事与刑事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廖永安:法院诉讼行为要论,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 廖永安:论诉的利益,载《法学家》2005年第6期。 廖永安、李胜刚: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之运行现状 以一个贫困地区基层法院为分析个案,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3期。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廖永安:民事诉讼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 廖永安、彭熙海: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初探,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 廖永安: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作为”行为的思考,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廖永安:关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反思,载《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廖永安:如何正确看待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兼与杨贵宏先生商榷,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4期。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之再思考,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4期。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以事实为根据”原则之检讨,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5期。 何文燕、廖永安:我国民事简易诉讼程序之重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江伟、廖永安:论审判独立的制度保障及其与审判监督的关系,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廖永安:论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的对立统一,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廖永安、何文燕:民事抗诉程序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邵明、廖永安: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新话题,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5期。 廖永安、刘健:论法律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载《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 廖永安、叶久根:民事诉讼认证制度中若干问题之再思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廖永安、彭熙海:论必要共同诉讼,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廖永安: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江伟、廖永安: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冯晓青 、廖永安:合作作品法律认定新探,载《知识产权》1994年第3期。 廖永安、李武松:论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保护,载《法律适用》1995年第1期。 廖永安、张辉: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立法的缺陷与完善,载《广西法学》1995年第Z1期。 廖永安、李武松: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作为”现象探微,载《法律适用》1996年第3期。 廖永安、王焕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载《法学探索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山东法学》1996年第2期。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和救济,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政法论丛》1996年第1期。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之界定,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简论,载《诉讼法论丛》1998年第2期。

林事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问题与重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发展中的问题与启示——以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案为楔入南亚研究季刊 2010年第4期 对高校“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25期 环境权的程序保障与环境诉讼的更新环境资源法论丛(第八卷) 2010-3-1 两型社会与高校“环境法学”教学改革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8期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 论环境诉讼立法的进路与选择湘潭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 环境公益诉讼的另类视角——自然物种诉讼法学论坛 2009年第1期 Andrea等著中非经济关系——互利空间有多大?中国对非投资法律环境研究 2009年6月 海洋污染司法救助案例绿叶 2007年第7期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诉讼的更新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 环境公益诉讼需要机制创新绿叶 2007年第10期 论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以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为契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环境公诉探析求索 2006年第11期 程序正义的生态拓展———环境诉讼的价值分析科技与法律 2005年第4期 国际义务下的印度植物品种保护立法的探索与启示南亚研究季刊 2005年第4期 试论民事执行听证在我国的适用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 民事执行程序中的证明责任配置探析政法论丛 2004年第4期 我国开放纳税人诉讼的必要性及对策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德国、法国与我国民事诉讼处分辩论原则之比较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 非洲环境法简析西亚非洲 2003年第5期 试论诉讼费用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当代法学 2002年第9期 试论法官调查取证与认证的分离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2期 裁判费征收的合理化及其性质浅议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关于民事证据失效制度的反思政治与法律 2001年第1期 略论我国民事诉松基本原则的重建当代法学 2001年第10期 浅谈有利于被告原则———兼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03条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常务副主编

先后在《方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湘潭大学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语言学、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论文20多篇,主编《实用演讲与口才教程》、《公共关系学教程》等教材;副主编《高等函授教育研究》;参编《湖南省省志 方言志》等;主持完成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湘西方言研究》。

刊名:湘潭大学学报出版地:湖南省湘潭市开本:大16开CN:43-1164/C邮发代号:42-34期刊级别:北大核心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湘潭大学主编:章育良地址:湖南省湘潭大学期刊社邮政编码:41110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