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公共政策与管理评论文章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公共政策与管理评论文章格式要求

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 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执行偏误; 矫正 1 引言 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 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对此,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中, 政策执行出现偏误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误, 不但会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 导致预定政策目标落空, 而且会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 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 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我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 作为政治系统输出的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然而, 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具有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 其效能必须经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得以发挥,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然而,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来说, 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敷衍 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来贯彻执行政策, 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 阳奉阴违, 敷衍塞责, 从而使严肃的政策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了一纸空文, 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2 ] 。 (2) 政策选择执行 现实中运行的政策往往由相互依存的、有着共同政策目标的小政策组成, 一些政策执行主体往往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 “见了黄灯赶快走, 见了红灯绕道走”, 他们“耍小聪明”, “打小算盘”,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 政策附加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加进原来政策所没有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 导致政策扩大化。政策附加的主要特点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 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 自行其是, 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但在一些地方, 计划生育罚款却是乡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些地方竟把生育第二胎的指标公开拍卖, 偏离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目的。 (4) 政策歪曲 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和执行中对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 利用政策的某些抽象性, 借口本地区或部门的特殊性做出不同的解释, 从而导致政策失真, 甚至被替换为与原政策完全不同的“新”政策。 (5) 政策抵制 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 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 近年来,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的情况,找各种原因让中央“法外施恩”, 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 甚至逆风而行, “你说你的, 我干我的”, 抵制心态异常顽固。 (6) 野蛮执行公共政策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应更注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然而目前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有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 使执行对象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难以接受。行政手段在执行中扭曲变形, 演变成野蛮执行,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还有一些政策执行人员向执行对象解释政策不够,宣传不到位, 忽视了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 一旦执行对象对政策不理解, 出现为难和抵触情绪, 执行人员就采取制裁、经济处罚等方式, 野蛮执行公共政策。更有一些政策执行人员采取极端手段, 背离工作程序, 甚至采用违法违纪的方法执行公共政策[ 3 ]。 3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原因 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有着主观或者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1) 政策本身的原因 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 有漏洞可钻。一般说来, 政策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是政策是否合理。如果一项政策规定的各项内容没有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 政策所规定的各项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那么政策本身便缺乏合理性, 导致其在执行过程中将表现出政策行为规范与客观实际的强烈冲突, 使政策执行失去了实践基础。政策执行机关在执行这种缺乏合理性的政策时, 理所当然地会选择“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方式来敷衍。二是政策本身是否明晰。政策的明晰性, 要求政策方案要有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准确的评估标准等。缺乏明晰性的政策将使政策的可操作性减弱, 使政策执行者与政策目标群体无所适从, 同时, 缺乏明晰性的政策会引起政策的界限不清, 导致执行者有空子可钻, 对政策随意变通, 同时也为有关领导化解“风险”提供了口实。三是政策是否“前后左右”协调一致。现在, 有许多政策是政出多门, 莫衷一是。面对众多相互冲突的政策时, 政策执行者不得不采取“优选法”———顶头上司的优先, 其他领导的靠后; 经济监督、杠杠部门的优先, 其他部门乃至党政机关的靠后; 领导个人交办的优先,集体名义布置的靠后。这种做法违背了“政策面前人人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 必然导致国家受损, 群众吃亏,正确的政策难以执行。四是政策是否多变。今天制定一个政策, 时隔不久, 情况发生了变化, 又匆忙出台一个新政策,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政策多变, 朝令夕改, 法无常规, 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就无法建立起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就很难使人遵从。 (2) 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 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 这表现在: 1) 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公务员与发达国家公务员比较起来,素质普遍不高, 从而, 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 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 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 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少数领导干部没有系统接受现代政策、科学知识的训练, 很难形成科学行政必备的系统观念、战略远见、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以及自觉接受监督的民主意识。这些弱点难免对政策执行产生不良影响。 2) 执行主体法制观念淡薄 从行政的角度看, 中国政府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 变化的随意性很大, 人治色彩浓厚。目前, 政策执行中“按章程办事的运作”, “受规则约束的运作”, “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的统治”, “不因人而异”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随处可见官僚的“任性专断”, “这种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 这是真正的管、卡、压”[ 4 ]。书面形式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社会中的官场逻辑, 人格权威大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显然, 不依法行政是造成公共政策执行效率递减的重要原因。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为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份探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学术季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国内统一刊号为CN10-1062/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2095-4026。期刊2012年正式出刊,每年除四期正刊外,还在发表的论文和国外学者投稿中遴选部分文章,特别出版一期英文专刊。

公共政策与管理评论文章格式及范文

参考一下《公共政策概论》重点、简述公共政策的涵义和特点。答:政策是人类社会的管理形态发展到国家阶段的特有现象。在国家这种政治形态中,维持国家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政策。到现代社会,政策手段所反映的价值内容和作用的领域日益广泛,因而政策也被人称为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概念主要指国家和政府的政策行为。从广义角度把公共政策定义为:公共政策是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根据特定的目标制定的规范和指南。特点:阶级性整体性价值相关性多样性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简答公共政策问题的构成条件。答:第一它是社会客观现象。第二大多数人对公共政策问题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第三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第四团体的活动与力量。第五政府的必要行动。、简答具体政策的地位和作用。答:具体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处在基础层次,又是前沿地位。它是总政策和基本政策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首先具体政策是切实有效地保障总政策和基本政策实现的基础。其次具体政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推动力量。再次具体政策在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有哪些?(程序)答: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政策目标、设计选择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公共政策合法化。、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答:社会进步原则:就是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社会公正原则:对与公共政策问题有关的社会群体要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能有任何政策歧视。在坚持社会进步原则的前提下,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决不能偏私偏废。利益原则: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始终以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为政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时刻关注社会成员利益需求的实现和维护。保障弱者原则连续性原则、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答: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权威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简答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答:对政策目标的调整:当政策目标被实践证明过于超出或低于实际条件的要求,有时甚至严重脱离政策实际,就必须采取措施对政策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降低目标要求。或减少目标个数,或改变目标时限,从而使经过调整的新目标符合客观实际。2、对政策措施的调整:这是针对政策的具体细节所进行的调整,也是政策调整中最多、最常见的调整。3。对政策方案的调整:如果是基本可行的方案,则对其加以修正,使之更加合理和适应变化了的现实;如果原有政策方案适应范围过窄,则对其进行拓宽;如果被证明是基本行不通的方案,则对其加以重新制定。对政策效力的调整:政策效力指政策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包括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如政策生效和失效等。政策效力的调整即指对政策效力进行扩展或限制。5、对各项政策之间的关系的调整:理顺各个政策的职能、范围、应尽的责任,进而搞好政策内外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8、公共政策调整有何意义?答:政策调整能保证政策本身的正确性。政策调整是政策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政策调整也是政策稳定的重要保证。9、联系实际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及其意义。答:一、思想教育手段:是指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和政策教育,使人们了解政策,认识政策,学会自觉地按照政策的精神和要求办事,从而为政策的执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精神条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政策的贯彻和推行。二、行政手段:是由国家政权机关采用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带有强制性,只要是在行政手段能够施加影响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政策规定的内容,否则,就要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强制。它有利于扭转政策执行中的不利局势。三、法律手段:是指采用立法、司法和仲裁等形式,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来调整政策执行中各种关系的方法。这有利于限制政策执行者滥用权力,减少主观随意性。四、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各方面和利益关系,推动政策实施的方法。它能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面遵守政策规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增强政策的效力。10、联系实际分析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及其意义。答:政策终结是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它有内(外)在两个依据。一、总政策改变:总政策的改变往往引发许多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调整和终结。在我国当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党和国家总路线总任务总目标也随之变化。二、政策所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它所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当这些客观条件发展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如政治利益集团力量发生改变、政策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颠倒等这些作为政策存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某些客观条件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时,一般会引起政策终结。三、政策自身的消极作用大于其积极作用:这里关键问题是要掌握一个度。如果政策的积极作用大于其消极作用,说明政策的消极作用没有超过度,性质没改变,可继续实施,或稍加调整。当政策的消极作用大于或等于其积极作用时,说明政策的消极作用超过了临界点――度,政策性质已改变,那政策终结便不可避免。四、政策自身的局限性大于有效性:其局限性除自身原因外,主要原因是政策主体的主观意识、阶级利益等造成的。它同样涉及度的问题。当政策在其适用范围内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极为有限时,其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当政策自身局限性小于其有效性时,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其发挥作用。但当政策自身局限性大于其有效性时,说明政策自身局限性超过了其临界点度,这时就应终结该政策,实行政策更替。意义:一、可以提高政策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时,政策终结就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新规划的诞生及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更新与发展,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二、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政策终结的必要性。从历史上看,任何一项已经过时的或是无效的政策如果不能及时终结,那将是对有限政策资源的极大浪费。当一项政策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经解决,或者是政策目标虽然还未达到,但实践证明该政策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省政策资源,就要及时终结该项政策。三、可以促进政策优化。终结旧政策有利于优化政策人员,促进政策向更高层次发展。其过程,既是政策内部人员的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总体效应的过程,又是政策组织体系不断优化建立更为合理的政策机构的过程。四、可以避免政策僵化。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如果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还继续执行原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障碍,即政策僵化。它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就是一个例证:当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世界各种力量经过20多年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加强,美国深深地意识到孤立、遏制中国终使自己反受其害,故主动寻求符合自身利益的美中关系的改善。同时,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也以巨人般敏锐的眼光注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深感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必要性,从而着手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最终终结了与美国不接触的政策。这对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1、试述公共政策在国家公共管理中的作用。答:一、导向性作用:有两种表现,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它不仅反映在行为上,更反映在观念转变上。其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所确立的目标、方向来教育群众,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人们的行为。从结果看存在较为复杂的状态,既有正向引导功能,也有负向引导功能,两种功能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交织。二、制约性作用:表现为对特定对象行为的制约。首先是针对侵犯统治集团利益的言行,用公共政策来给予打击。其次公共政策制约作用对统治阶级内部也是适用的。再次从内容上讲,表现为诸如政治政策、经济政策、军事政策、文化政策等各项公共政策不同的具体制约性作用。三、管理性作用:从管理手段看,体现在调节、控制、协调等几个方面;从管理方式看,体现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从管理意向看,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从管理结果看,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四、分配性作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思想观念的差别,风俗习惯的差别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分配好社会有限资源,应站在公正立场上,用公共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公共政策一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以效率为原则,同时兼顾公平。因此,研究公共政策利益分配功能,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严肃的实践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意义、转变及其理念摘要: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对于推进公共行政制度变迁,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和塑造现代政府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必须实现参与型、服务型和法治型行政文化的根本转变,通过树立效益、服务、公开、信用和团队学习等基本理念,以构筑我国21世纪全新的公共行政文化。关键词:行政文化;公共行政制度;创新一、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公共行政文化是公共行政管理之魂,是指导、规范、约束行政主体或行政客体的动机与行为的内在力量,是人们在从事公共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行政心理、行政思想和行政道德等的总和。公共行政文化必须随着行政环境与系统的变化而作回应或改进性的调整与变革,即实现公共行政文化创新。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加人世贸组织,我国公共行政内外部环境的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等发展变化,加强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1、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推进行政制度变迁的心理基础。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制度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则,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中国,竞争的存在迫使行政组织为改善本身的竞争地位而修正制度性架构,也就是要进行行政制度变迁,即一种效率更高的行政制度对另一种行政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然而诺思还认为,信仰体系决定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制度选择,要使制度变迁成功,必须使信仰体系随制度发生变化。行政制度变迁离不开行政文化的创新,它是推进行政制度变迁的心理基础。人们只有认清旧有行政制度的弊端,以及理想行政制度的优越性,并且及时转变行政思想、价值观、行政情感和行政态度,进行行政文化的创新与转变,才会使人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选择、采纳和制定新的行政制度与政策,才会使行政制度变迁更为科学,更为有效,才会使行政制度变迁更易于人们的理解与支持。否则,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没有得到创新,就无法推进行政制度变迁,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抵制行政制度的变迁与推进,增加行政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2、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的有效手段。所谓公共政策执行成本指在政策整个执行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费用的总和,也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它既包括直接的实际耗费,也包含间接的财富损失,尤其是执行部门在实施政策中因宣传、解释、传达等所消耗的资源,以及政策对象抵制和削弱执行效率,加大政策投入而引起的损耗部分。加强行政文化创新就有利于降低政策执行成本。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能及时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科学地制定合理的有效的公共政策,有利于加深政策执行者对公共政策的理解程度,从而增加政策执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有利于降低政策执行的宣传、解释和传达成本;有利于人们群体主动抛弃传统封建残留如官本位、依附、保守等陋习,民本位、参与意识得到增强,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参与度和支持度,使人们思想紧跟时代步伐,认清实际情况,增加对政策及其执行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政策的执行成本。3、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塑造现代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政府形象作为人们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直观评价和内心体验;作为人们对政府客观存在的整体印象和自我认同;作为人们对公共行政的信任度和支持度。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是减少政策制定压力和政策执行阻力,提高政策评估动力和政策实施效益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受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在集权、专制思想的控制下,人们被视为政府当局的属民,在政府权力面前俯首帖耳、任其摆布,形成对政府公共行政的冷漠和逆来顺受的思想,被动地接受来自政府施加的影响,并对其有着强烈的依顺心理。然而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政府将由权力行政转变为服务行政,人们的意愿和利益要求成为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要塑造现代政府形象,就必须进行行政文化创新,通过转变行政思想和行政价值观,树立现代行政理念,充分重视每个公民的政治地位和合法权利,促进公众与政府的平等交流与互动,提高公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同、有效性认可、全面性参与,以此来构建全新、理性、高效的现代政府形象。二、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根本转变1、由集权型行政文化向参与型行政文化转变。汉代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满意请采纳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外审要求

约克的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developement、public policy management都是网上课程,还有一个 Comparative Applied Social and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nd Research,这个好像是研究型的,要求挺高

第10章 外部性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二、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案 三、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 回顾: 亚当· 斯密认为,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引 导着市场中自利的买者和卖者,使社会获 得了可以从市场获得的最大收益。 ? 但是市场失灵依然会发生。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 的福利的影响。(但无法补偿) 外部性使市场无效率,因此无法使总剩 余最大化。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 当对旁人的影响是不利的,外部性被 称作是负外部性。 ? 当对旁人的影响是有益的,外部性被 称作是正外部性。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 负外部性 ? 汽车尾气 ? 香烟 ? 公寓楼里的高音播放的 立体声音响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 正外部性 – 免疫注射 – 修复历史性建筑物 – 新技术的研究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福利经济学:回顾 ? 铝市场 ? 市场均衡时生产和消费的数量,从使生 产者与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意义上 来说,是有效率的。 ? 如果铝厂排污(负外部性),那么社会 生产铝的成本就会比铝生产者支付的成 本高。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铝市场 铝价格 供给 (私人成本) 均衡 需求 私人价值 0 市场均衡 铝数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中的负外部性 ? 生产铝的社会成本>铝生产者的成本 ? 对于生产的每一单位的铝而言,社会成本 包括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加上向受到污染 不利影响的旁观者施加的成本。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2:污染与社会最适 铝价格 外部 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加外部成本 供给 私人成本 最适 均衡 需求 私人价值 0 最适 产量 市场 产量 铝数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负外部性 ? 需求曲线和社会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了 最优产出水平。 ? 社会最优产出水平小于市场均衡值。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思考题 负外部性引起( ) a.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以上各项都不是。 【参考答案】:a 负外部性引起( ) a.最优量大于均衡量。 b.均衡量大于最优量。 c.均衡量等于最优量。 d.均衡量高于或低于最优量。 【参考答案】:b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负外部性治理问题:外部性的内在化 P214 ? 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机制,使 得人们在生产时考虑其对外部的影响。 ? 实现社会最优产出 ? 政府通过对厂商征税,把均衡产量减 至社会所期望的水平,实现外部性的 内在化。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中的正外部性 ? 当外部性使旁观者受益时便产生正的外 部性 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私人成本高) ? 技术外溢是一种正外部性,出现在当公 司的创新或设计不仅使本公司受益,而 且进入了社会的技术知识库并使得全社 会受益的时候。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中的正外部性 图10-3技术溢出与社会最适 机器人价格 供给 私人成本 技术外溢 效应价值 社会成本 最适 均衡 需求 私人价值 0 市场 产量 最适量 机器人数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生产中的正外部性的内在化 ?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以扶持高技术 产业的做法,称为技术政策。 ? 专利法是技术政策的一种,它对个人或 企业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 另外还有政府减税 ? 政府提供无息货款 ? 政府的专项补贴与奖励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消费的外部性 P215 ? 消费的负外部性: 商品消费的社会价值 低于私人价值 (社会价值低、私人价值高) ? 消费的正外部性: 商品消费的社会价值 高于私人价值 (社会价值高、私人价值低)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消费的负外部性 P216 酒的 价格 供给 私人成本 均衡 社会价值 (私人价值减外部损失) 外部损失 需求 私人价值 Q最适 0 Q市场 酒的数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消费的负外部性的内在化:政府征税(如征收烟、酒税) 消费的正外部性 教育培训的正外部性 P216 供给 私人成本 教育的 价格 外部利益 均衡 社会价值(私 人价值加外部 利益) 需求 私人价值 0 Q市场 Q最适 教育的数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商品的社会价值超过私人价值(私人价值低) 消费的正外部性 消费的正外部性,商品的社会价值超过 了商品的私人价值 ? 市场产出量低于社会希望的数量。 消费的正外部性的内在化: ? 补贴 :政府经常使用补贴的方法试图 将正外部性内在化 ? 如政府财政补贴、转移支付。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二、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P216-217) ? 私人解决办法类型: – ①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 ②慈善组织(如:向具有正外部性的教育的捐赠) – ③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 (如:养蜂厂与苹果园) – ④利益各方签定合约(如:化工厂与受污染者的合约)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科斯定理 ? 科斯定理—— P217 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即交 易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 么,他们就自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 交易成本 (P219) 交易各方在达成协议和遵守协议时所发生的 成本。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可以用私人方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吗 ?假设生活在机场的公民对平静与安全的评价是30亿美元。 ① 假设没有交易成本,再假设人们有权要求宁静。如 果航空公司使其飞机无噪音的成本是20亿美元。 可以用私人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 民航公司可以花20亿美元并使飞机噪音减弱,或者 用30亿美元购买制造噪音的权利。 结果,民航公司将选择用20亿美元使飞机消除噪音, 负外部性问题解决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 私人方法有时失灵,原因在于交易成本 高,使得私人协商难以达成。 律师费, 实施协议成本,(共同行动的费用) 当存在引起效率的价格区间时谈判破裂, 以及许多利益方。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可以用私人方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吗? 假设生活在首都机场的公民对平静与安全的评价是30亿美元。 假设民航公司使其飞机无噪音的成本是20亿美元。 ②如果私人方法解决噪音问题要增加20亿美元交易成本 (由于法律费用,受影响各方人数多,以及实施协议成本) 可以用私人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 因为交易成本大于潜在的好处,(交易成本高) 私人方法不能解决该问题。 (潜在的好处是安静的价值30亿美元减飞机消除噪音的成本20亿 美元,即10亿美元)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三、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 当外部性很严重且没有找到好的私人 解决方法时,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来解决问题: (一)命令与控制政策 (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政策1、政策2)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一)命令与控制政策: 管制(P219) ? 管制的形式: ? 禁止某些行为 ? 要求某些行为 ? 例子: ? 要求所有的学生注射疫苗 ? 由环保局制定排污标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1: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 政府以税收和补贴为工具,调整私人激 励使之与社会效率一致。 ? 庇古税——为纠正负外部性带来的不良 影响而征收的税。(P220)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1: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 关于管制与庇古税的例子: ? 假设造纸厂和钢铁厂各自每年向河中排污500吨, 环保局想要减少造纸厂和钢铁厂的排污量,可以 : ? 管制:通知工厂把排污量减至某一指定的数 量 (如每家工厂将年排污量减少为300吨) ? 庇古税:对每单位的排污量征收一定数量的 税赋。(如征收5万美元税金/每吨排污) 庇古税比管制对治理污染更有效率,为什么? P221 ①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数量 ②节约整个社会(不同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题型】:判断说明题 【试题正文】 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要求每个污染企 业都等量地减少其污染,这就是最有效率的。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错误; 可以以最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减少污染应该多于 要以提高成本为代价减少污染的企业。 例如:钢铁厂治理污染成本> 造纸厂治理污染的成本。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庇古税与大多数其他税不同……。 庇古税可以使市场资源配置接近社会最优 ? 注意要区别:税收的无谓缺失(由于税收引起 的总剩余减少)与庇古税的有效率。 ? 参阅答案:P221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2: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污染许可证 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对排 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 式、排放去向等做出规定,强化环境管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2: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如果钢铁厂愿意向造纸厂支付500万美元,钢铁厂增 加排污量100吨,造纸厂等量减少100吨排污量, 环保局应允许两个工厂的交易吗? ?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允许该种权利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 公司间的自愿转让。 ? 这样最终会形成一个许可证交易市场。 ? 一个能以较小成本降低污染的厂商可能愿意把它的许 可证卖给一个只能以较高成本降低污染的厂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2: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 节约治理成本。污染治理成本高者,可以选择 购买排污权来达到环境要求,污染治理成本低 者,可以选择治理污染,卖出排污指标。 政府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 不需要管制者了解企业污染权的需求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图10-5:矫正税和污染许可证的均衡(P223) (A) 矫正税 污染的 价格 P 矫正税 矫正税 决定了污 染的价格 0 它与需求曲线共 同决定了污染量 污染权的需求 Q 污染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图4:矫正税和污染许可证的均衡 (B)污染许可证 污染的 价格 污染许可证 的供给 矫正税和污染许可 证可以产生同样的 效果 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 时,管制者可以用庇古税或发放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污 染水平。 P 污染权的需求 0 Q 污染量 污染许可证确定了 污染量 它与需求曲线共同 决定了污染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案例: 【试题正文】假设有4个企业,每个企业都希望把1桶化学废物倒入 河中。企业1生产的产品的社会评价高,并以高价格出售,它愿意 为倒1桶废物支付800万美元。企业2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略低一些, 只愿意为倒1桶废物支付600万美元。企业3愿意为倒1桶废物支付 400万美元,企业4只愿意支付200万美元。 a.画出污染权的需求。 b.假设环境保护署估算出河流中安全的污染水平是3桶废物。 它应该把庇古税定为多少? c.假设环境保护署估算出河流中安全的污染水平是3桶废物。 它应该配置多少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将以多高的价格交易许 可证?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案例: 【参考答案】: a.参看图。 b.庇古税定为每桶400万美元。 c.应该出售3张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将以每个许可证400万美 元的价格交易。 污染的 价格 800 600 400 200 庇古税 许可证 1 2 3 4 污染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政策选择 对外部性的两种公共政策是什么?经济学家偏爱哪一种?为什么? 【参考答案】: 命令一控制政策是禁止或者要求某种行为的管制。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使私人激励与社会效率一致。 经济学家偏爱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因为这些政策更有效率, 比如对通过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提供了激励。 政府对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政策选择?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政府对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政策选择? 对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政策选择顺序: ①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②庇古税, ③管制政策。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Summary 总结 ? 当买卖双方间的交易直接影响到第三 方,这种影响被称为外部性。 ? 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最优数量低于市 场均衡数量。 ? 正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最优数量高于市 场均衡数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Summary 总结 ? 受到外部性影响的人们有时候可以私 下解决问题。 ? 科斯定理是说如果利益各方能够无成 本地协商,那么他们总会达成协议使 资源配置有效率。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Summary 总结 ? 当利益各方不能充分解决外部性时, 政府应该介入。 ? 政府可以进行管制,也可以通过征收 庇古税使外部性内在化。也可以发行 有限量的污染许可证。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第10Summary 章 作业题(P227) 一、名词解释 P227 外部性、科斯定理、庇古税、外部性的内 在化、交易成本 二、复习题:2、4、6 三、问题与应用:1、7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这意味着让管理者管理,或如胡德所言“由高层人员对组织进行积极的、显著的、裁量性的控制”。对此最为典型的合理解释是“委以责任的前提是对行为责任进行明确的区分”。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这需要确立目标并设定绩效标准,其支持者在论证时提出“委以责任需要明确描述目标;提高效率需要牢牢盯住目标”。格外重视产出控制。根据所测量的绩效将资源分配到各个领域,因为“需要重视的是目标而非过程”。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这包括将一些大的实体分解为“围绕着产品组成的合作性单位”,它们的资金是独立的,彼此之间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相互联系。“在公共部门的内部与外部”,既可对这些单位进行管理又可以“获得特定安排所带来的效率上的优势”,其必要性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这包括了“订阅合同条款以及公开招标程序”,其合理性则在于“竞争是降低成本和达到更高标准的关键所在”。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这包括“不再采用'军事化'的公共服务伦理观”,在人员雇用及报酬等方面更具有弹性,这种转变的合理性在于,“需要将私营部门'经证实有效的'管理手段转到公共部门中加以运用”。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烽火猎头将这看做是“压缩直接成本,加强劳动纪律,对抗工会要求,降低使职工顺从企业的成本。“对公共部门的资源需求进行检查,少花钱多办事”的必要性证明这种做法是合理的。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带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地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毕竟代表着现实世界中人们不断改进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它是否意味着意味着一个政府治理的典范时代的到来,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为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份探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学术季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国内统一刊号为CN10-1062/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2095-4026。期刊2012年正式出刊,每年除四期正刊外,还在发表的论文和国外学者投稿中遴选部分文章,特别出版一期英文专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投稿要求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参考一下《公共政策概论》重点 、简述公共政策的涵义和特点。 答:政策是人类社会的管理形态发展到国家阶段的特有现象。在国家这种政治形态中,维持国家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政策。到现代社会,政策手段所反映的价值内容和作用的领域日益广泛,因而政策也被人称为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概念主要指国家和政府的政策行为。从广义角度把公共政策定义为:公共政策是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根据特定的目标制定的规范和指南。特点:阶级性整体性价值相关性多样性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简答公共政策问题的构成条件。 答:第一它是社会客观现象。第二大多数人对公共政策问题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第三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第四团体的活动与力量。第五政府的必要行动。 、简答具体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答:具体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处在基础层次,又是前沿地位。它是总政策和基本政策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首先具体政策是切实有效地保障总政策和基本政策实现的基础。其次具体政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推动力量。再次具体政策在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有哪些?(程序) 答: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政策目标、设计选择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公共政策合法化。 、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答:社会进步原则:就是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社会公正原则:对与公共政策问题有关的社会群体要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能有任何政策歧视。在坚持社会进步原则的前提下,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决不能偏私偏废。利益原则: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始终以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为政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时刻关注社会成员利益需求的实现和维护。保障弱者原则连续性原则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答: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权威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 、简答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答:对政策目标的调整:当政策目标被实践证明过于超出或低于实际条件的要求,有时甚至严重脱离政策实际,就必须采取措施对政策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降低目标要求。或减少目标个数,或改变目标时限,从而使经过调整的新目标符合客观实际。2、对政策措施的调整:这是针对政策的具体细节所进行的调整,也是政策调整中最多、最常见的调整。3。对政策方案的调整:如果是基本可行的方案,则对其加以修正,使之更加合理和适应变化了的现实;如果原有政策方案适应范围过窄,则对其进行拓宽;如果被证明是基本行不通的方案,则对其加以重新制定。对政策效力的调整:政策效力指政策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包括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如政策生效和失效等。政策效力的调整即指对政策效力进行扩展或限制。5、对各项政策之间的关系的调整:理顺各个政策的职能、范围、应尽的责任,进而搞好政策内外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8、公共政策调整有何意义? 答:政策调整能保证政策本身的正确性。政策调整是政策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政策调整也是政策稳定的重要保证。 9、联系实际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及其意义。 答:一、思想教育手段:是指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和政策教育,使人们了解政策,认识政策,学会自觉地按照政策的精神和要求办事,从而为政策的执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精神条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政策的贯彻和推行。二、行政手段:是由国家政权机关采用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带有强制性,只要是在行政手段能够施加影响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政策规定的内容,否则,就要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强制。它有利于扭转政策执行中的不利局势。三、法律手段:是指采用立法、司法和仲裁等形式,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来调整政策执行中各种关系的方法。这有利于限制政策执行者滥用权力,减少主观随意性。四、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各方面和利益关系,推动政策实施的方法。它能有效地调动社会各方面遵守政策规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增强政策的效力。 10、联系实际分析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及其意义。 答:政策终结是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它有内(外)在两个依据。一、总政策改变:总政策的改变往往引发许多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调整和终结。在我国当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党和国家总路线总任务总目标也随之变化。二、政策所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它所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当这些客观条件发展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如政治利益集团力量发生改变、政策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颠倒等这些作为政策存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某些客观条件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时,一般会引起政策终结。三、政策自身的消极作用大于其积极作用:这里关键问题是要掌握一个度。如果政策的积极作用大于其消极作用,说明政策的消极作用没有超过度,性质没改变,可继续实施,或稍加调整。当政策的消极作用大于或等于其积极作用时,说明政策的消极作用超过了临界点――度,政策性质已改变,那政策终结便不可避免。四、政策自身的局限性大于有效性:其局限性除自身原因外,主要原因是政策主体的主观意识、阶级利益等造成的。它同样涉及度的问题。当政策在其适用范围内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极为有限时,其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当政策自身局限性小于其有效性时,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其发挥作用。但当政策自身局限性大于其有效性时,说明政策自身局限性超过了其临界点度,这时就应终结该政策,实行政策更替。意义:一、可以提高政策绩效。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时,政策终结就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新规划的诞生及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更新与发展,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二、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政策终结的必要性。从历史上看,任何一项已经过时的或是无效的政策如果不能及时终结,那将是对有限政策资源的极大浪费。当一项政策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经解决,或者是政策目标虽然还未达到,但实践证明该政策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省政策资源,就要及时终结该项政策。三、可以促进政策优化。终结旧政策有利于优化政策人员,促进政策向更高层次发展。其过程,既是政策内部人员的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总体效应的过程,又是政策组织体系不断优化建立更为合理的政策机构的过程。四、可以避免政策僵化。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如果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还继续执行原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障碍,即政策僵化。它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就是一个例证:当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世界各种力量经过20多年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加强,美国深深地意识到孤立、遏制中国终使自己反受其害,故主动寻求符合自身利益的美中关系的改善。同时,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也以巨人般敏锐的眼光注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深感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必要性,从而着手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最终终结了与美国不接触的政策。这对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1、试述公共政策在国家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答:一、导向性作用:有两种表现,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它不仅反映在行为上,更反映在观念转变上。其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所确立的目标、方向来教育群众,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人们的行为。从结果看存在较为复杂的状态,既有正向引导功能,也有负向引导功能,两种功能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交织。二、制约性作用:表现为对特定对象行为的制约。首先是针对侵犯统治集团利益的言行,用公共政策来给予打击。其次公共政策制约作用对统治阶级内部也是适用的。再次从内容上讲,表现为诸如政治政策、经济政策、军事政策、文化政策等各项公共政策不同的具体制约性作用。三、管理性作用:从管理手段看,体现在调节、控制、协调等几个方面;从管理方式看,体现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从管理意向看,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从管理结果看,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四、分配性作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思想观念的差别,风俗习惯的差别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分配好社会有限资源,应站在公正立场上,用公共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公共政策一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以效率为原则,同时兼顾公平。因此,研究公共政策利益分配功能,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严肃的实践问题。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为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份探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学术季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国内统一刊号为CN10-1062/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2095-4026。期刊2012年正式出刊,每年除四期正刊外,还在发表的论文和国外学者投稿中遴选部分文章,特别出版一期英文专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Cssci

尚虎平,管理学博士,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廉政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搜狐博客“政策”栏目特约名博博主,人民日报特约理论评论员,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特约观察员”。《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公共管理导刊》等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财经研究》、《公共管理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华东经济管理》等CSSCI期刊和《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等专业期刊审稿专家。研究方向:政府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曾在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Science、《中国社会科学报》、《管理世界》、《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软科学》、《改革》、《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社会科学》、《财经研究》、《财经科学》、《中国科技论坛》、《武汉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行政管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经济日报》等国际、国内刊物与报纸以第一、唯一作者发表政府绩效类论文80多篇,其中被SSCI、EI、ISTP、ISSHP、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数据库全文转载、检索36篇;在国际、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专著3部。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为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份探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学术季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国内统一刊号为CN10-1062/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2095-4026。期刊2012年正式出刊,每年除四期正刊外,还在发表的论文和国外学者投稿中遴选部分文章,特别出版一期英文专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