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食品生物化学的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关于食品生物化学的论文选题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 在我吲人嚏消费的生活中,吃是占第一位的。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龉征 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劳动,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成分和热量。 因此,食品 必须 符合三项基率要求: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人们所喜好的色、香、味和对人体无害。而 对食 晶的这二项基本要求, 却受着食品的纯学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的制约。 食物中供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成分和能量的物质称为营养成分。含有营养成分的 物 料统称为食物。经过加工的食物也称食品,故通常也泛指一切食物为食品。 根据我国 的 饮食习惯,食品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食(如米, 面及其加工制品),其主要营 养 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另一类是副食, 副食大致可分为三类;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 、 加工制造的食品。植物性食品主要是菜, 果。其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维生 素(主要是维生素C), 矿物质(Ca,Mg K、Na)。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禽、蛋、水 产、乳品等, 营养成分以蛋白质、脂肪为主,还有脂溶性维生素(A、O、E)。加工制造 的食品种类繁多, 如食糖、茶叶、糕点、糖果、豆制品、食用植物油、经加工的肉、 蛋、水产、菜果及各种调昧品等等。除具有上述各营养成分外, 还因为在食品的加工 贮存 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一些非天然的成分。如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质等。这些 成分 在不同程度上也要参与或干预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活动。市场上常摆着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的食品。看着赤,橙,黄,绿, 青, 蓝,紫的食品,常常令人垂唾三尺,胃口大开。 那么诱人的色调是如何来的呢? 食品中呈现的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色素,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 类,天然色素按来源分类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按溶解性能 分为 脂溶解性色素和水溶解性色素。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吡咯色素,多烯色素,酚类色 素, 吡啶色素,琨哃色素以及其他类别的色素。 天然色素一般都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常因此而褪色 。合成色素一般都有程度不等的毒性。合成色素一般都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牢固性 大,性质 稳定,着色力强并上可任意调色,成本也比较低。但合成色素本身,物营养价值。 《食品生物化学 312 最后一段 》 目前,世界各国作为食用的约有50余种,不同国家所允许使用的色素种类数量不同 。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准GB276086》规定,在我国允许使用的使用合成色 素共有8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鲜红和新红。这些 色素着色的效果较好,安全系数也较高。 然而,大多数合成色素对人体有直接危害,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网上搜索』《食品生物化学 317 》 食品风味是一种感觉现象,是一种给予口腔的触觉,温觉,味觉及嗅觉的感觉综合 。风味物质成份繁多而含量甚微,多数为易破坏的热不稳定性物质,除了少数成份以 外,大多数是非营养物质。但风味物质对人的食欲据有推进作用,因而间接地对营养 (摄食,消化)有很大地影响。味感有酸,甜,苦,咸,辣,鲜,涩,碱,凉,金等 十种重要味感,其中酸,甜,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第四段》 《网上搜索》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及其色香味 ,改变食品结构,防止食品氧化,腐败,变质和为了加工业需要而加入食品中化学合 成物质或天 然物质。食品添加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有的一物多能,对其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 按其用途可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漂剂白,着色剂,酸味剂等十八类。 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地食品添加剂,往往都有 一 定的毒性。因为食品添加剂中有毒物质的污染,某些添加剂的特殊生理效应及代谢, 转化 产物常可引起对人体的损伤和毒害。 例如:1955年日本"森永"牌调和奶粉中由于加入了砷达到3%-9%的磷酸氢二钠作 稳定剂,酿成”森永砷乳“中毒事件,全国中毒婴儿达12131名,死亡131名。因此, 化学食品 添加剂多少会对人体有害,严重会导致伤亡。 大多数添加剂是没有营养的,但有营养性添加剂也不能使用过量,如果使用过量会 产生毒性效应。如过量摄食维生素A可发生食欲不振,头痛,视力模糊,失眠,脱发, 肩背 有红疹皮肤干燥脱屑,唇裂出血,鼻出血,贫血等慢性中毒现象。 维生素D过量也可引起血清钙增加,总胆固醇增高,骨髓钙质过度等现象。 因此,食品添加剂要慎买慎用,否则会酿成严重的后果。食品中除了营养部分和一些不一定有营养作用部分以外,有一些无益于人类身体健 康的部分,称嫌忌成分。这些成份来源于食物原料本身,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污染和 环境污染等。当食物中的有害成分超过一定限度时,即可造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1,植物毒素;如:蓖麻毒蛋白:人,畜食蓖麻籽或油,轻则中毒呕吐,腹泻,重 则死亡。蓖麻中的毒素成分是蓖麻毒蛋白,毒性极大,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1g/kg 体重。 2,动物毒素; 除此之外,还有动物食品中也有毒素,有毒的动物食品几乎都 属于水产品。已知1000种以上的海洋生物是有毒的或能分泌毒液的,其中许多是可食 的或 能进入食物链的。这些水产动物的毒素成分可分为鱼类毒素和贝类毒素两大类。鱼类 如: 河豚,河豚鱼毒素是鱼类毒素中研究最详细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卵巢, 肝,肠,皮肤 及 卵中,无论淡水还是海水的河豚大多有毒。河豚的肌肉一般无毒,但有些河豚的肌肉 有毒。 河豚毒素是氨基全氢间二氮杂萘,纯品为无色结晶,能溶于酸性溶液和60%的酒精 溶液,微溶于水,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在pH7以及PH3以下不稳定,分解成河豚酸但毒性 不消失且及耐热。 河豚毒素专一地堵塞为产生神经冲动所必须的钠离子向神经或肌肉细胞的流动,使 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而死亡。进食鲳鱼,海鲈鱼,等鱼类后,常可发生肉类鱼 类中毒。这种性质的 中毒与鱼的食物链有关。毒素多源于蓝绿藻。草食鱼类使用毒藻 后,又可间接进入食肉鱼类的体内。此类毒素的分子式为C35H65NO鼠的LD50值为 80vg/kg体重。中毒者表现为心血管系统衰竭而死。摄食某些种类的鲱鱼,海鲢及北 梭鱼等鱼类,也可引起中毒。 3,许多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可产生对人,,畜有害的毒素,其中有些是致癌物和剧 毒物。 霉菌属于真菌,霉菌毒素也是真菌毒素的一部分。就含义较广的真菌来说,有些 事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还有些真菌能使食品中某些成分转变为有毒 物质。所以简单的说,霉菌主要是指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黄 曲霉素是由黄霉菌和寄生曲菌中少数几株所产生的肝毒性代谢物。这类霉菌的孢子分 布极广,土壤中尤多。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毒性也最大,对狗的LD50值为 5-0mg/kg体重。许多动物实验(鱼类,鸟类,哺乳类)结果都证明黄曲霉毒素是 一种极强的致癌物之一、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急性中毒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是尚 未发现能完全抵消黄曲霉毒素的动物,因为毒性和致癌物主要作用于肝脏。 4,污染食物的细菌毒素最主要的是沙门氏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及肉毒杆菌毒素 。还有许多尚未清楚的细菌毒素亦存在于食物中。 金黄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于人类和动物的皮肤以及表皮 的细菌,只有少数亚型能产生肠毒素,均为成分相识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30000-肠毒素中毒症状一般在摄食后2-3h发生流涎,恶心呕吐,痉挛及腹泻 等症状。大多数患者于24-28h后恢复正常,死亡者较少。 5,食品中的化学毒素主要来源于食物原料生长繁殖环境的污染,加工机械污染水 源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污染等方面由于环境污染致使食物含化学毒素的原因有两各 方面:一是工业废物污染水源,土壤和大气,最后在食用动植物组织中富集;二是 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生长调剂等造成的在食用动植物体中富集的污染。三是重金 属的污染,如汞铅镉砷等;四是加工化学染毒,如食品中硝酸盐类及亚硝酸氨的形 成,脂肪氧化剂加热产物等。 当前我国食品工业与营养科学相结合方面有较大差距。大多数食品企业仅能够 做到食品安全卫生的最基本要求。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追求市场效应,也只注重食 品的“色、香、味”,大多没有配备营养师,也不注重营养强化及其效果。少数不 法食品厂商甚至仍以假冒伪劣甚至有毒有害食品牟取暴利,危害人们健康。对此应 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予以取缔义。 (1)依照《国际食品卫生通则》的定义是:保证食品在按照其用途进行烹 调和/或食用时不对消费者造成危害。这里的食品安全强调的是后果。而《食品工业基 本术语GB15091-95》的定义是: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 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质地 良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并列出其同义词是:食品卫生。可见,这里的食品安全包括对 食品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食物链的过程要采取的措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 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 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增强人民体质。 (2)食品安全危害性。是指潜在损坏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因子或因素。这些因素 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存在于食品中,一旦这些因子或 因素没有被控制或消除,该食品就会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食品。 2l世纪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世纪。我国人民正在为建成“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社会 主义国家而努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更加强烈,对膳食的需求更 加注重营养。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面需求,我们在主食品,特别是传统主食品的营 养强化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这有这个论文~~前几天看过的···

毕业论文的题目主要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保证市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第三消费者,食品安心安全指数的编制,第四呢,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的分析,第5个是论警察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还可以写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及时的对策。

论文网站里面学嘛

关于食品生物化学的论文题目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小论文 (关于种子) 一、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二、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低糖胡萝卜果脯加工工艺的研 鲜切马铃薯贮藏过程中质构品 花生奶生产工艺的研究 论食品企业的产品结构对其投 酸解酯化大米复合变性淀粉的 水酶法提取山桐子油工艺研究 黄瓜酸奶加工工艺研究 湘莲蛋白质的提取及其功能性 芝麻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研究等等 参考地址:

你可以写现在很热门的功能性多糖类物质,像壳聚糖之类的,还有像最近因为立顿出现的关于农药标准我国与欧美差距那么大,你可以就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漏洞写。食品包装当面像果蔬涂蜡之类也可以写

关于生物化学食品的论文题目

浅析食品卫生检验

只知道第2问,蛋白质变性就是蛋白质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活性及功能。可以对蛋白质变性研究,来开发治愈阮病毒带来的疾病等待高手完善!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 在我吲人嚏消费的生活中,吃是占第一位的。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龉征 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劳动,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成分和热量。 因此,食品 必须 符合三项基率要求: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人们所喜好的色、香、味和对人体无害。而 对食 晶的这二项基本要求, 却受着食品的纯学组成及其理化性质的制约。 食物中供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成分和能量的物质称为营养成分。含有营养成分的 物 料统称为食物。经过加工的食物也称食品,故通常也泛指一切食物为食品。 根据我国 的 饮食习惯,食品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食(如米, 面及其加工制品),其主要营 养 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另一类是副食, 副食大致可分为三类;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 、 加工制造的食品。植物性食品主要是菜, 果。其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维生 素(主要是维生素C), 矿物质(Ca,Mg K、Na)。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禽、蛋、水 产、乳品等, 营养成分以蛋白质、脂肪为主,还有脂溶性维生素(A、O、E)。加工制造 的食品种类繁多, 如食糖、茶叶、糕点、糖果、豆制品、食用植物油、经加工的肉、 蛋、水产、菜果及各种调昧品等等。除具有上述各营养成分外, 还因为在食品的加工 贮存 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一些非天然的成分。如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质等。这些 成分 在不同程度上也要参与或干预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活动。市场上常摆着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的食品。看着赤,橙,黄,绿, 青, 蓝,紫的食品,常常令人垂唾三尺,胃口大开。 那么诱人的色调是如何来的呢? 食品中呈现的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色素,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 类,天然色素按来源分类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按溶解性能 分为 脂溶解性色素和水溶解性色素。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吡咯色素,多烯色素,酚类色 素, 吡啶色素,琨哃色素以及其他类别的色素。 天然色素一般都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常因此而褪色 。合成色素一般都有程度不等的毒性。合成色素一般都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牢固性 大,性质 稳定,着色力强并上可任意调色,成本也比较低。但合成色素本身,物营养价值。 《食品生物化学 312 最后一段 》 目前,世界各国作为食用的约有50余种,不同国家所允许使用的色素种类数量不同 。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准GB276086》规定,在我国允许使用的使用合成色 素共有8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鲜红和新红。这些 色素着色的效果较好,安全系数也较高。 然而,大多数合成色素对人体有直接危害,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网上搜索』《食品生物化学 317 》 食品风味是一种感觉现象,是一种给予口腔的触觉,温觉,味觉及嗅觉的感觉综合 。风味物质成份繁多而含量甚微,多数为易破坏的热不稳定性物质,除了少数成份以 外,大多数是非营养物质。但风味物质对人的食欲据有推进作用,因而间接地对营养 (摄食,消化)有很大地影响。味感有酸,甜,苦,咸,辣,鲜,涩,碱,凉,金等 十种重要味感,其中酸,甜,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第四段》 《网上搜索》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及其色香味 ,改变食品结构,防止食品氧化,腐败,变质和为了加工业需要而加入食品中化学合 成物质或天 然物质。食品添加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有的一物多能,对其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 按其用途可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漂剂白,着色剂,酸味剂等十八类。 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地食品添加剂,往往都有 一 定的毒性。因为食品添加剂中有毒物质的污染,某些添加剂的特殊生理效应及代谢, 转化 产物常可引起对人体的损伤和毒害。 例如:1955年日本"森永"牌调和奶粉中由于加入了砷达到3%-9%的磷酸氢二钠作 稳定剂,酿成”森永砷乳“中毒事件,全国中毒婴儿达12131名,死亡131名。因此, 化学食品 添加剂多少会对人体有害,严重会导致伤亡。 大多数添加剂是没有营养的,但有营养性添加剂也不能使用过量,如果使用过量会 产生毒性效应。如过量摄食维生素A可发生食欲不振,头痛,视力模糊,失眠,脱发, 肩背 有红疹皮肤干燥脱屑,唇裂出血,鼻出血,贫血等慢性中毒现象。 维生素D过量也可引起血清钙增加,总胆固醇增高,骨髓钙质过度等现象。 因此,食品添加剂要慎买慎用,否则会酿成严重的后果。食品中除了营养部分和一些不一定有营养作用部分以外,有一些无益于人类身体健 康的部分,称嫌忌成分。这些成份来源于食物原料本身,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污染和 环境污染等。当食物中的有害成分超过一定限度时,即可造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1,植物毒素;如:蓖麻毒蛋白:人,畜食蓖麻籽或油,轻则中毒呕吐,腹泻,重 则死亡。蓖麻中的毒素成分是蓖麻毒蛋白,毒性极大,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1g/kg 体重。 2,动物毒素; 除此之外,还有动物食品中也有毒素,有毒的动物食品几乎都 属于水产品。已知1000种以上的海洋生物是有毒的或能分泌毒液的,其中许多是可食 的或 能进入食物链的。这些水产动物的毒素成分可分为鱼类毒素和贝类毒素两大类。鱼类 如: 河豚,河豚鱼毒素是鱼类毒素中研究最详细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卵巢, 肝,肠,皮肤 及 卵中,无论淡水还是海水的河豚大多有毒。河豚的肌肉一般无毒,但有些河豚的肌肉 有毒。 河豚毒素是氨基全氢间二氮杂萘,纯品为无色结晶,能溶于酸性溶液和60%的酒精 溶液,微溶于水,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在pH7以及PH3以下不稳定,分解成河豚酸但毒性 不消失且及耐热。 河豚毒素专一地堵塞为产生神经冲动所必须的钠离子向神经或肌肉细胞的流动,使 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而死亡。进食鲳鱼,海鲈鱼,等鱼类后,常可发生肉类鱼 类中毒。这种性质的 中毒与鱼的食物链有关。毒素多源于蓝绿藻。草食鱼类使用毒藻 后,又可间接进入食肉鱼类的体内。此类毒素的分子式为C35H65NO鼠的LD50值为 80vg/kg体重。中毒者表现为心血管系统衰竭而死。摄食某些种类的鲱鱼,海鲢及北 梭鱼等鱼类,也可引起中毒。 3,许多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可产生对人,,畜有害的毒素,其中有些是致癌物和剧 毒物。 霉菌属于真菌,霉菌毒素也是真菌毒素的一部分。就含义较广的真菌来说,有些 事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还有些真菌能使食品中某些成分转变为有毒 物质。所以简单的说,霉菌主要是指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黄 曲霉素是由黄霉菌和寄生曲菌中少数几株所产生的肝毒性代谢物。这类霉菌的孢子分 布极广,土壤中尤多。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毒性也最大,对狗的LD50值为 5-0mg/kg体重。许多动物实验(鱼类,鸟类,哺乳类)结果都证明黄曲霉毒素是 一种极强的致癌物之一、虽然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急性中毒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是尚 未发现能完全抵消黄曲霉毒素的动物,因为毒性和致癌物主要作用于肝脏。 4,污染食物的细菌毒素最主要的是沙门氏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及肉毒杆菌毒素 。还有许多尚未清楚的细菌毒素亦存在于食物中。 金黄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于人类和动物的皮肤以及表皮 的细菌,只有少数亚型能产生肠毒素,均为成分相识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30000-肠毒素中毒症状一般在摄食后2-3h发生流涎,恶心呕吐,痉挛及腹泻 等症状。大多数患者于24-28h后恢复正常,死亡者较少。 5,食品中的化学毒素主要来源于食物原料生长繁殖环境的污染,加工机械污染水 源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污染等方面由于环境污染致使食物含化学毒素的原因有两各 方面:一是工业废物污染水源,土壤和大气,最后在食用动植物组织中富集;二是 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生长调剂等造成的在食用动植物体中富集的污染。三是重金 属的污染,如汞铅镉砷等;四是加工化学染毒,如食品中硝酸盐类及亚硝酸氨的形 成,脂肪氧化剂加热产物等。 当前我国食品工业与营养科学相结合方面有较大差距。大多数食品企业仅能够 做到食品安全卫生的最基本要求。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追求市场效应,也只注重食 品的“色、香、味”,大多没有配备营养师,也不注重营养强化及其效果。少数不 法食品厂商甚至仍以假冒伪劣甚至有毒有害食品牟取暴利,危害人们健康。对此应 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予以取缔义。 (1)依照《国际食品卫生通则》的定义是:保证食品在按照其用途进行烹 调和/或食用时不对消费者造成危害。这里的食品安全强调的是后果。而《食品工业基 本术语GB15091-95》的定义是: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 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质地 良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并列出其同义词是:食品卫生。可见,这里的食品安全包括对 食品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食物链的过程要采取的措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 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 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增强人民体质。 (2)食品安全危害性。是指潜在损坏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因子或因素。这些因素 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存在于食品中,一旦这些因子或 因素没有被控制或消除,该食品就会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食品。 2l世纪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世纪。我国人民正在为建成“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社会 主义国家而努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更加强烈,对膳食的需求更 加注重营养。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面需求,我们在主食品,特别是传统主食品的营 养强化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XX食品卫生检测分析首先回顾食品卫生检测国际标准概况,然后自己检测的目的和选择方法的背景介绍。然后直奔主题。最后讨论时说明本方法的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还有那些方法可以进一步需要注意改进,为后续开展工作埋下伏笔。

关于食品生物技术的论文选题

发酵豆粕的实质是“用发酵技术处理大宗原料----豆粕”,受规模和原料成本所限,小规模,不稳定的生产方式是不合理的,必须以工业化水平进行生产。工业的技术前提,是“检测-分析-反馈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目前发酵豆粕工艺对于检测体系是缺失的。本实验在实验中,首先建立了完整的发酵豆粕的“检测-分析-反馈体系”,然后进行工艺开发,并对所建立的“检测-分析-反馈体系”进行了合理性证明。首先明确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过程参数选取的三个原则:1,精度。2,即时性。3,多重平行。为建立固体发酵工艺的“检测-分析-反馈体系”,进行生理参数的选取和检测,在借鉴液体深层发酵工艺以建立检测体系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物料的物理性质。由于固体发酵物料不是均匀的,这就要求取样不能任意选取,而应该在最能代表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物料的点,选取不止一个的点进行检测,然后去掉离群值,平均其余的检测点以尽可能得到散布较小的,有连贯性的数据。按照发酵行业检测的习惯,所有生理参数检测都是在较稀的水溶液中进行。工业化检测的经验显示,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定量检测,比固体条件下的检测要精确地多。依照这个惯例,固体发酵工艺过程参数也应该选用与液体深层发酵类似的过程生理参数。按照发酵参数选取的原则,参照液体发酵,已经初步确定固体发酵工艺的生理参数,但是,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即工业化前提的“检测-分析-反馈体系”,必须要证明曲线的合理性,解决曲线的真实度和连续性,曲线才能认为是可以分析的。本文在理论上论证参数的合理性和方法的正确性的可能性。并且,用实验验证检测方法,进行实证。另外,本文明确提出了发酵风险成本的概念。事实上,发酵风险成本概念的提出,以及本文在全成本核算中,提出发酵工艺的相对合理性指标,就可以建立在成本上量化的评价被开发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的评价体系,直接在数字上比较工艺优劣,回避开工艺选择过程因为标准模糊而进入两难的境地。本实验在建立的“检测-分析-反馈体系”上,应用对发酵风险成本的计算和对发酵工艺相对合理性指标的比较上,在尊重“发酵豆粕的本质是豆粕原料的微生物处理”的观念下,得到了具有工业级意义的,可以放大的,稳定的成本合理的发酵豆粕工艺。 [1] 赵艳,章亭洲 发酵豆粕替代75%秘鲁鱼粉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 饲料与畜牧 2010(06)[2] 严鹤松,夏俊松,梁运祥 黑曲霉发酵豆粕的研究[J] 饲料工业 2009(13)[3] 晓陆 2009年5月全国饲料生产形势分析[J] 饲料广角 2009(12)[4] 曹允 2007年美国饲料与畜牧市场概况(1)[J] 饲料广角 2009(12)[5] 李建 发酵豆粕研究进展[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9(06)[6] 陈济琛,陈名洪,蔡海松,林新坚 芽孢菌固态发酵降解豆粕工艺研究[J] 大豆科学 2008(05)[7] 蒋国华 粗饲料降解剂发酵豆粕喂猪技术[J] 农村新技术 2008(16)[8] 钟耀华,王晓利,汪天虹 丝状真菌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08(04)[9] 苏移山,王圣钧,王鹏,祁庆生 N-糖酰胺酶F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脱糖基化作用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 2005(06)[10] 邵伟,熊泽,何晓文 发酵大豆多肽及其功能研究[J] 中国酿造 2005(06)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生物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小球藻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2、RFLP、RAPD、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3、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4、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5、激光诱变微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6、丛枝菌根(AM)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生态意义  7、地质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8、后化石经济时代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9、生物技术在传统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10、国外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11、能源生物技术  12、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性  13、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比较  14、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15、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16、医学细胞化学与细胞生物技术  17、食品生物技术  18、中度嗜盐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19、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

食品专业其实分类很细致,有很多旁系跟交叉学科,比如食品工程,粮油,生物技术等等,可以自己到中国知网先作资料搜集,建议可以写发酵或者乳酸菌类的,这一类论文还比较好做。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外语基础,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管理和营销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和养护身体的运动技能和方法,身体健康,毅力顽强,掌握初步的军事和国防知识。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人文科学和工业美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法律和技术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于食品生物化学的论文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知道第2问,蛋白质变性就是蛋白质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活性及功能。可以对蛋白质变性研究,来开发治愈阮病毒带来的疾病等待高手完善!

在网上搜一些新闻评论,自己剪切拼凑一下吧!

生物小论文 (关于种子) 一、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二、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 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