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登上人物杂志的中国人

发布时间:

登上人物杂志的中国人

吴佩孚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是1924年9月8日的封面人物北洋军阀吴佩孚,主要是赞美他的,强调吴佩孚是“中国的风云人物”,而当时孙中山正在进行国共合作反对吴佩孚的斗争。

晚清覆灭之后,中国走向了分崩离析,整个民国都是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当中。在这种局面下,列强们为了保护在中国的权益不得不选择扶持内地军阀。这些军阀在自己统治的地区内又有钱,又有地,可以说是名义上的“土皇帝”。虽然已经是民国了但是这些军阀的思想和封建社会的诸侯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在掌握权力之后,就开始不断的扩大地域,压榨百姓,欺男霸女。可以说,这一时期百姓们的生活与晚清时候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在众多列强当中,有这么一位列强,他不贪财,不好色堪称民国军阀中的“清流”,他还曾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他就是吴佩孚。避难京城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他的父亲在当地做一些小生意,虽然算不得大富大贵,但温饱也称得上是有保障,虽然是一位小商人,但他的父亲却心怀民族大义。在吴佩孚出生前,父亲曾多次梦到戚继光走进了自己的家中,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仰,也为了彰显对孩子的期望,他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自己的孩子起名。父亲希望他也能进入朝堂保家卫国,出于这一期望,在吴佩孚6岁那年就被父亲送到了私塾读书,他从小就勤奋刻苦,成绩也名列前茅。可是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病故,父亲的去世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随着经济支柱的离开,还是少年的吴佩孚不得不想尽办法赚钱养家,当时登州水师正在招收学兵,学兵每5天训练一天,每月二两四钱。这可当时水师要求学兵的年龄必须在16~20岁之间。吴佩孚想尽办法虚报年龄,成功进入水师营。1858年,外国商船进入登州港,鸦片是当时的合法商品。很快整个县城饱受鸦片荼毒,吴佩孚也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大烟鬼。当时的烟馆是分为雅间和普通座的,穷困的吴佩孚能在普通空间里面吸烟,一天他烟瘾发作,但是普通座人满为患。心痒难耐的他与富商翁氏商量想要借一下他所包下的雅间,还没有过完烟瘾,他就被翁氏一脚踹出了房门。这他极其生气,于是便联合当地十个落榜书生大闹翁府。得知翁氏告官后,他连夜逃往北京,在北京他靠替人算卦为生。1898年,淮军扩招,或许是想起了之前的学兵的生涯,吴佩孚决定弃应征入伍,从此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北洋之星吴佩孚虽然当过学兵,但由于吸食鸦片,他的身体早已瘦弱不堪,只能去负责后勤工作。一次意外让幕僚郭梁丞发现他其实是个秀才,一番交谈后二人极其投缘。在郭的推荐下,他进入保定陆军学堂学习。不久,吴佩孚被调入了中日联合创办的混合侦探谍报队,在谍报队中他多次立下大功,日俄战争结束后,他被派往吉林,在这里他与曹锟相结识。当时,曹需要用一张东北地图,但是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有,只有吴手中有一张自己绘制的地图。1912年,多省宣布独立,曹锟受命攻打山西新军,途中部分军队准备造反,吴佩孚及时发现。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之后,就开始准备复辟,曹锟对此表示支持,但吴佩孚却对此举颇为不赞成,曾对曹多次劝说,可惜曹沉迷至其中。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引发了护国运动,在这一战争中吴佩孚又救了曹锟,曹锟感激不尽。1918年2月北伐时,吴佩孚代率领大军连连攻克了越州、长沙等湘中重镇。按理说,立下最大功劳的吴佩孚应该得到最大的奖赏,但是段祺瑞却把湖南督军的宝座给了自己的心腹,只给了吴佩孚一个虚衔。同年六月,吴佩孚带领军队攻下了衡阳之后,便拒绝下一步行动。段曾多番拉拢他,但吴佩孚不为所动。自此,直、皖两派公开分裂,曹、也成为了直系代表人物,直系集团发展迅速。声名鹊起五四运动爆发后,皖系军阀主张签订《巴黎合约》,直系军阀坚决反对。吴佩孚通电徐世昌表示了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不久,北洋政府对参与运动的学生进行了大肆逮捕,吴佩孚得知后立即通电总统要求释放学生,他的这一做法深得国人认可,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富有胆略的爱国军人,在这一光环的笼罩下,直系集团声望剧增。1923年,北京政府召开国会,但是由于场馆过于狭小,于是便想要拆除故宫最大的三座宫殿,改为完全的西式议院,吴佩孚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立刻给中央各大领导发送电报,坚决阻止,当时国内的各大报刊争相报道他的通电内容,全国上下坚决拥护他的做法,由此三大殿得到了保护。1924年,吴佩孚以登上了《时代》杂志周刊,在当时的西方国家看来,把控着军队且正在崛起的直系代表人物他才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人物。巨星陨落就在他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一周后,张作霖借口反对江浙战争,发起进攻,吴佩孚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迎敌,他手下的冯玉祥突然带领3万大军撤军。与此同时,冯还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政权,这令他悲痛不已。这场战争结束后,吴佩孚率领2000残部败走天津,想要借水路逃到南下。沿途,他遭到了追击,在生命攸关之际他逃到了租界,这才得以保住性命,有人建议他向洋人求救,但他认为这有伤国体于是拒绝了,在此期间他曾遭到多次暗杀。1926年7月,吴佩孚致电杨森请求庇护,至此他结束了自己4年的流亡生活,同年,受张学良的邀请,他来到了北京。“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通电全国揭露了伪满洲国的本质。1939年12月,吴佩孚因为牙病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猝死。抗战胜利之后,民国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咱们的姚明也上过时代一楼的,是吧?

巩俐,王菲,成龙,李宇春,邓小平,周润发 杨紫琼, 舒淇、张惠妹、章子怡、周杰伦、张靓颖、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周星驰、宋美龄、江青 有些是上的时代的亚洲版应该没写全的还~

登上人物杂志的艺人

张艺兴在缴纳税务方面非常干净清白,在娱乐圈各个明星带了一个非常好的头,张艺兴本人也一直都是行业里面公认的根正苗红的正能量的代表艺人,他自己也有着非常正的价值观,为大众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人物形象。

一个艺人时尚资源好,是排除不了公司的渠道和资源的,但是在张云雷这儿,一位传统唱戏的曲艺人,竟然能一脚踏进时尚圈。张云雷的形象极好张云雷的形象问题,张云雷的形象很好。少时的家教让他站立坐卧都非常的美,有气质。推荐饭拍版的毓贞唱段,青岛跨年版的八大吉祥,随便一版的九艺闹公堂,天津场的京韵大鼓,色艺双绝。他的气质很矛盾:传统与现代在他身上都有体现。穿着大褂唱京韵大鼓时候一派温润君子风范,说相声的时候形象百变。所以总结来说,张云雷的形象很好,会给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力。       他的形象正面而且有真本事。坚持传统文化,因为他,他的许多粉丝开始关注传统曲艺,甚至去学小曲儿、评戏甚至京剧。在返场的时候和他一起合唱评戏《乾坤袋》、合唱京剧《锁麟囊》。你永远不知道他藏着多少本事没使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一个大惊喜。主流媒体认可度高:环球人物采访、党媒恭贺新春祝福视频、青年文摘、西安小年夜春晚、东方卫视春晚……       时尚圈就是个跟红顶白的地方,青睐你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红”!其他的形象好,传统风格独具一格等等,娱乐圈的年轻人太多,一抓一大把,随便挑出来一个拍时尚杂志,都有很唯美的画面。但如果没有人气,就不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再好看也没什么用。所以,时尚圈选择合作明星的时候,第一就是看中明星身上所存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带货能力强张云雷的带货能力,张云雷的专场票七秒没是真的,张云雷做麦当劳推广人粉丝把麦当劳吃没了是真的,张云雷登上人物杂志,杂志加印了两次依然不够也是真的,作为品牌挚友的UD在大陆还没专柜,就去香港,去国外买,也一定要支持她们的爱豆。张云雷穿的衣服,戴的耳钉,用的香水都被粉丝们找来同款,简直是名副其实的带货大王。       而且张云雷为大家着想,代言的产品都是国产品牌为主及价格美观时尚实惠的。他有五百多万粉丝,虽然在流量明星中不算是多的,但是购买力是十分惊人的。  国风美少年的范儿张云雷穿便装的时候,在同龄人当中颜值是很出众的,身材高挑,气质独特,穿什么都特别好看,如行走的衣架般。关键他的衣品也不错,很会打扮,他本身就是追逐时尚的人。气质太独特了,没有相似气质的具有同样粉丝量的艺人。区分度高。张云雷穿上大褂更加迷人,玉树临风,翩翩公子,有国风美少年的范儿。       台上一袭长衫儒雅风流,穿上时装就走在了风尚尖端,集古典与时尚于一体,他这种特质,就是时尚圈特别推崇的复古文艺感。能被时尚圈青睐有加也就不足为怪了吧。 张云雷不仅颜值高,而且多才多艺,还有他独特的传奇经历,更令人震惊,他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聆听。一个艺人要爆红,他一定是多点共振的。外形、才艺、魅力缺一不可,张云雷就同时具备了这几种特质,才成就了如今别具一格的“公子世无双“。

答:是的,瓦妮莎登上了美国著名杂志《人物》主题就是关于女性改变世界的,我觉得这很适合瓦妮莎,因为瓦妮莎在这里面说,必须站起来,努力前进,这句话也很适合她,她真的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她登上了《人物》杂志,杂志封面上的瓦妮莎穿着科比的24号球衣,看起来青春有活力,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这次瓦妮莎的拍摄和之前相比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瓦妮莎全身透散发着知性的魅力,在采访中瓦妮莎表示是女儿们给了她前进的力量。

中国登上时代杂志的人物

晚清覆灭之后,中国走向了分崩离析,整个民国都是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当中。在这种局面下,列强们为了保护在中国的权益不得不选择扶持内地军阀。这些军阀在自己统治的地区内又有钱,又有地,可以说是名义上的“土皇帝”。虽然已经是民国了但是这些军阀的思想和封建社会的诸侯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在掌握权力之后,就开始不断的扩大地域,压榨百姓,欺男霸女。可以说,这一时期百姓们的生活与晚清时候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在众多列强当中,有这么一位列强,他不贪财,不好色堪称民国军阀中的“清流”,他还曾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他就是吴佩孚。避难京城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他的父亲在当地做一些小生意,虽然算不得大富大贵,但温饱也称得上是有保障,虽然是一位小商人,但他的父亲却心怀民族大义。在吴佩孚出生前,父亲曾多次梦到戚继光走进了自己的家中,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仰,也为了彰显对孩子的期望,他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自己的孩子起名。父亲希望他也能进入朝堂保家卫国,出于这一期望,在吴佩孚6岁那年就被父亲送到了私塾读书,他从小就勤奋刻苦,成绩也名列前茅。可是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病故,父亲的去世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随着经济支柱的离开,还是少年的吴佩孚不得不想尽办法赚钱养家,当时登州水师正在招收学兵,学兵每5天训练一天,每月二两四钱。这可当时水师要求学兵的年龄必须在16~20岁之间。吴佩孚想尽办法虚报年龄,成功进入水师营。1858年,外国商船进入登州港,鸦片是当时的合法商品。很快整个县城饱受鸦片荼毒,吴佩孚也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大烟鬼。当时的烟馆是分为雅间和普通座的,穷困的吴佩孚能在普通空间里面吸烟,一天他烟瘾发作,但是普通座人满为患。心痒难耐的他与富商翁氏商量想要借一下他所包下的雅间,还没有过完烟瘾,他就被翁氏一脚踹出了房门。这他极其生气,于是便联合当地十个落榜书生大闹翁府。得知翁氏告官后,他连夜逃往北京,在北京他靠替人算卦为生。1898年,淮军扩招,或许是想起了之前的学兵的生涯,吴佩孚决定弃应征入伍,从此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北洋之星吴佩孚虽然当过学兵,但由于吸食鸦片,他的身体早已瘦弱不堪,只能去负责后勤工作。一次意外让幕僚郭梁丞发现他其实是个秀才,一番交谈后二人极其投缘。在郭的推荐下,他进入保定陆军学堂学习。不久,吴佩孚被调入了中日联合创办的混合侦探谍报队,在谍报队中他多次立下大功,日俄战争结束后,他被派往吉林,在这里他与曹锟相结识。当时,曹需要用一张东北地图,但是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有,只有吴手中有一张自己绘制的地图。1912年,多省宣布独立,曹锟受命攻打山西新军,途中部分军队准备造反,吴佩孚及时发现。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之后,就开始准备复辟,曹锟对此表示支持,但吴佩孚却对此举颇为不赞成,曾对曹多次劝说,可惜曹沉迷至其中。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引发了护国运动,在这一战争中吴佩孚又救了曹锟,曹锟感激不尽。1918年2月北伐时,吴佩孚代率领大军连连攻克了越州、长沙等湘中重镇。按理说,立下最大功劳的吴佩孚应该得到最大的奖赏,但是段祺瑞却把湖南督军的宝座给了自己的心腹,只给了吴佩孚一个虚衔。同年六月,吴佩孚带领军队攻下了衡阳之后,便拒绝下一步行动。段曾多番拉拢他,但吴佩孚不为所动。自此,直、皖两派公开分裂,曹、也成为了直系代表人物,直系集团发展迅速。声名鹊起五四运动爆发后,皖系军阀主张签订《巴黎合约》,直系军阀坚决反对。吴佩孚通电徐世昌表示了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不久,北洋政府对参与运动的学生进行了大肆逮捕,吴佩孚得知后立即通电总统要求释放学生,他的这一做法深得国人认可,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富有胆略的爱国军人,在这一光环的笼罩下,直系集团声望剧增。1923年,北京政府召开国会,但是由于场馆过于狭小,于是便想要拆除故宫最大的三座宫殿,改为完全的西式议院,吴佩孚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立刻给中央各大领导发送电报,坚决阻止,当时国内的各大报刊争相报道他的通电内容,全国上下坚决拥护他的做法,由此三大殿得到了保护。1924年,吴佩孚以登上了《时代》杂志周刊,在当时的西方国家看来,把控着军队且正在崛起的直系代表人物他才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人物。巨星陨落就在他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一周后,张作霖借口反对江浙战争,发起进攻,吴佩孚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迎敌,他手下的冯玉祥突然带领3万大军撤军。与此同时,冯还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政权,这令他悲痛不已。这场战争结束后,吴佩孚率领2000残部败走天津,想要借水路逃到南下。沿途,他遭到了追击,在生命攸关之际他逃到了租界,这才得以保住性命,有人建议他向洋人求救,但他认为这有伤国体于是拒绝了,在此期间他曾遭到多次暗杀。1926年7月,吴佩孚致电杨森请求庇护,至此他结束了自己4年的流亡生活,同年,受张学良的邀请,他来到了北京。“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通电全国揭露了伪满洲国的本质。1939年12月,吴佩孚因为牙病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猝死。抗战胜利之后,民国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1996年1月29日,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华人艺人,改变了之前中国人全是政治人物登上时代周刊的历史,从此中国人走上时代周刊,艺人成了主角。2002年1月21日,随着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大热上映,四位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一起成为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2005年10月31日,李宇春是作为该周刊评选的当年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而登上《时代周刊》的。《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她,李宇春所带来的震撼已经超过了她本身,她满不在乎的个性,她对待比赛的态度及双性色彩的演出,使得她成为中国的新偶象,获封“亚洲英雄”。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我的》后,李宇春在中国接连举办五场巡回演唱会。凭借此次巡演获封“中国流行文化代表”,于2007年第二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中国大陆演唱会吸金女王地位确立。2005年11月21日,由章子怡、巩俐和杨紫琼合演的《艺伎回忆录》被视为“奥斯卡”大热,亚洲版《时代》周刊最新一期重点推介本片,并以章子怡的正面剧照为主打作封面。2008年12月28日,李连杰再登《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为:“李连杰的解放”——这位功夫巨星如何找到了他的真正使命:帮助他人,表扬其为善事积极的奉献精神。

她是说张曼菱,家里都是知识分子。当年还是云南省的文科状元。

上过的有很多,如:成龙、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周润发、杨紫琼、巩俐、李宇春、王菲、姚明、周杰伦、周星驰……但上过两次的,目前好似只有章子怡……

登上人物杂志封面的艺人

鹿晗的外形条件非常不错,我觉得他不仅有爷们儿的气概,而且有俊美的长相。他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人,跟娱乐圈很多花边男生不一样,鹿晗是真的很专一,很真诚的人。时间会证明一切,我相信鹿晗永远都不会翻车。这次鹿晗的杂志封面真的很戳中我的心脏,我真的难以相信这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归来仍是少年,他还是少年模样,这让我太羡慕了。而且鹿晗的杂志表现力还是比较不错的,很有时尚感。

在南方人物周刊第518期新刊预告,彭于晏是本期的封面人物,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赋予了他同期演员鲜见的特质。彭于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于台湾澎湖,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歌手。在封面上彭于晏 被赋予恰同学少年两种文化冲击又交融,赋予了他同期演员鲜见的特质:有着西方文明的开放、乐观与大气,亦兼具东方文化的隐忍、刻苦和善解人意。多重特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显露,前者让他能流畅表达,尊重他人,后者则让他惯于钻研、乐于尝试。观众先注意到他的脸与身材,继而了解到他的努力——为了角色练体操、打拳击、学武术、比手语、骑单车……与之对应的是他在角色呈现中的进步。很多人以为,彭于晏是凭借着台湾偶像剧《爱情白皮书》而进入娱乐圈的。鲜为人知的是,他其实是个广告小童星,因为从小相貌出众,他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被挑中去演各类广告,一直延续到小学三年级媒体评价:彭于晏阳光、帅气、真挚、幽默  ,从他的言谈中,会发觉他的谦逊与善学。彭于晏很健谈,待人和和气气。工作人员帮忙,他从来不忘感谢。

我觉得易烊千玺的时尚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易烊千玺本身长得非常帅气,五官也非常的立体,所以登上了封面真的是特别的帅。

我觉得鹿晗的时尚感是非常强的,而且鹿晗的相貌也是上乘,大家很难相信他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他长得实在太俊美了,而且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比较有责任感。一、专一认真而且负责的男人我对鹿晗的印象是非常好的,自从他在微博公布恋情之后,我就开始对他非常有好感。我相信作为明星都知道自己公布恋情会对事业造成很大影响。但鹿晗丝毫没有关注这些,他就是要做一个男人该做的事,要承担男人该承担的责任,就在微博公开了恋情。导致了微博瘫痪,也让他掉了好多粉丝。二、事业也有了起色但鹿晗仍旧给足了关晓彤安全感,鹿晗是真的很喜欢关晓彤,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好男人。很多粉丝都以为他跟关晓彤在一起一段时间就会分开,或者是传出绯闻。但是让大家失望了,他跟关晓彤在一起已经好几年的时间,两人不仅没有传出任何绯闻,而且关系还更加甜蜜了。这真的让更多粉丝更喜欢鹿晗了。虽然鹿晗公布恋情之后对自己的事业影响非常大,从此度过了自己的事业巅峰期,但现在鹿晗的事业再有起色,我非常支持。三、时尚感非常强鹿晗的外形条件非常不错,我觉得他不仅有爷们儿的气概,而且有俊美的长相。他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人,跟娱乐圈很多花边男生不一样,鹿晗是真的很专一,很真诚的人。时间会证明一切,我相信鹿晗永远都不会翻车。这次鹿晗的杂志封面真的很戳中我的心脏,我真的难以相信这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归来仍是少年,他还是少年模样,这让我太羡慕了。而且鹿晗的杂志表现力还是比较不错的,很有时尚感。

中国登上科学杂志的人

曹原是一个公认的天才,他14岁就能考上中科大,对我国的科研做出了重大贡献。

1、李四光(1889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1949年李四光被邀请任政协委员。12月和夫人秘密回国。先后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联主席、政协副主席。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大贡献是创立地质力学,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在很短时间里,发现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滚滚石油冒了出来。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最有力的证明。2、邓稼先(25—29)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0月到中国科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钱学森 11出生,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人,杭州,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中将军衔。 1935年作为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0年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金布尔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4、钱三强(16——28)。1940年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向钱三强颁发物理学奖。他与夫人何泽慧被誉为“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夏,回国。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投入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任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5、周光召(5----)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人大副委员长 他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面重要成果,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理论、内爆动力学、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机学和中子物理等领域与核武器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成果。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他首先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大推进作用,对其后流代数和涉及π介子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他是首先提出利用丢失能量来寻找新共振粒子的学者之一。他首先建议利用原子核吸收探测弱相互作用中的致磁效应。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他在闭路格林函数、量子场论的整体拓扑性质等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6、钱伟长(9-),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并受到爱因斯坦的称赞,奠定了其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获博士学位。 194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与钱学森等一起,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 1946年5月,钱伟长以探亲为名只身返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钱伟长的成名之作是薄板薄壳的统一内禀理论。在1941年钱伟长和他的导师辛格合作发表的弹性板壳内禀理论一文中,作者成功地用张量符号建立了薄板薄壳内力素张量所应满足的6个静力宏观平衡方程,并把微元体的平衡及变形协调方程写成适当的形式,避免了对板壳变形的先验假设。从这一精确理论出发,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近似处理,发展出系统的理论方法,成为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7、华罗庚(12—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被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盛赞为“人民科学家华罗庚”。8、茅以升(9---12),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33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参加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5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茅以升成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此,茅以升一辈子爱桥、建桥,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9、朱光亚(12----)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院长;中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 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回国。曾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刻,朱光亚出任4个技术委员会之一的中子点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起草的《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提出了将核爆炸试验分两步走,第一个装置先以地面塔爆方式,然后以空投航弹方式进行的方案,不但提前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安排较多的测试项目,用来监视原子弹动作的正常与否,检验设计的正确性。这个大纲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及试验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0年代中期,朱光亚就认识到将核试验转入地下,无论从减少放射性污染的角度,还是从更深入地研究核武器爆炸过程规律的角度,都是很有必要的。地下核试验可以贴近核装置进行精确的物理诊断,这对于研究核爆炸过程,用试验数据验证理论设计、校正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参数都是十分有利的。在他的大力支持下,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他还非常重视贯彻“一次试验,多方收效”的方针,主张在一次试验中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诊断项目,多解决几个科学技术问题。正是这些做法,使我国能依靠较少次核试验,取得更多的核爆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对加快核武器的发展步伐起了关键作用。 在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历史中,他始终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为发展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他还兼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0、袁隆平(1-)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当选者。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袁隆平在基层潜心研究,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1、中国数学界的伯乐——熊庆来人们在赞美千里马时,总会记起识马的伯乐。中国科学界在赞美华罗庚时,也不会忘记他的老师、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熊庆来。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18 岁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20 岁赴比利时学采矿,后到法国留学,并获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熊庆来的培养下,华罗庚后来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我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他的学生。在 70 多岁高龄时,他虽已半身不遂,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这就是青年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2、只有初中学历的数学家——华罗庚1985 年 6 月 12 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 岁的华罗庚 (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一束鲜花还没有来得及献到他的手上,这位世界闻名的数学巨星便突然陨落了。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喜欢数学。1930 年,19 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此文受到了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华罗庚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后,去英国留学。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抗日战争时期,华罗庚写出了 20 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堆垒素数论》。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58 年以后,他深入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和工厂,宣传推广优选法。3、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丘成桐1982 年,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1949~)获得了被称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华人数学家。1976 年,27 岁的丘成桐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并把微分方程应用到微分几何中去,推动了微分几何和微分方程的发展,成为这个领域最年轻的学者,名扬海外。4、物理女王——吴健雄被称为物理女王的吴健雄(1912~),出生于上海,1936 年到美国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在美国,成了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6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首次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 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吴健雄为了证明杨、李定律的正确性,几乎整天钻在实验室里,饿了啃个面包,渴了喝杯牛奶,每天睡眠只有四个小时。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丰硕的成果:证明杨、李定律是正确的,轰动了国际物理界。5、第一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1957 年 12 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个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1921~)和李政道(1926~)。从 1901 年起,这种颁奖仪式举行了几十次,但这一次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一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论证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的论文 1956 年才发表,证明他们的观点正确的实验 1957 年初才完成,当年就获诺贝尔奖,这是没有先例的。二是获得奖励的李政道教授当时只有 31 岁,在历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他是第二位最年轻的。杨振宁当时也不过 36 岁。三是 57 年来获得这项最高荣誉的已有几百人,但没有一个华人。难怪在评论他们的成就时,美国科学界认为:“两位青年学者的辉煌成就,证明在人类高度智慧的阶层中,东方人、西方人有完全相同的创造能力。”6、J 粒子和丁肇中1976 年 12 月在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获物理学奖的美籍科学家丁肇中教授(1936~)用汉语在大会上发言。虽然会上很少有人能听懂汉语,但大家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出生在美国、祖籍山东日照的杰出的华裔学者。丁肇中的专业是粒子物理。粒子物理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 微观世界中物质结构的科学。1974 年,丁肇中率先发现了轰动物理学界的新的粒子即亚原子粒子。他把这种粒子取名为 J 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J 粒子的存在表明,原来人们以为只要有“上”、“下”、“奇”三种夸克就能解释各种基本粒子,这其实是不够的,必须引进第四种夸“粲”。这一发现非同小可,它增进了科学家对自然界构造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所以 197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丁肇中。7、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 1956 年以前,长期被外国人宣布为贫油国,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是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首创的地质力学,打开了中国石油宝藏的大门,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进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在李四光的主持下,我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发现了大庆油田等大型油田。8、求是精神的典范——竺可桢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自幼受农村生活的影响,把为农业服务作为他的主要奋斗目标。大家知道,以物候来指导农事活动,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一个重要特色。竺可桢深知物候知识的重要性,极力倡导物候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地物候观测,并写成《物候学》一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竺可桢还十分注重从古代文献中搜集有关物候的记载,经过比较研究,提出以物候的历史变化为标尺的气候变迁理论,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9、桥梁专家——茅以升1937 年,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铁公路两用桥正式建成通车。设计这座大桥的是 41 岁的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1896~1989)。1954 年他主持修建了长江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还写桥。他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桥梁——古桥和今桥》等著作,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0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钱学森(1911~),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0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年到美国留学,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求学,1938 年获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世界著名航空大师、近代力学的奠基人卡门。以后又成为卡门组织的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核心成员。钱学森在力学许多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他与卡门一起取得的超声速流体力学成果,成为超音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的依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理论应用于美国火箭研究,取得显著效果。1955 年,钱学森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中建立了功勋。他还把控制论思想应用于技术领域,创立了横跨许多学科的崭新方法——工程控制论。11、提出“钱伟长方程”的钱伟长钱伟长(1912~),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现代应用数学家。钱伟长在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成就,受到全球科学界的称誉。他研究了有关板壳问题内禀统一理论,提出了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国际上被称为“钱伟长方程”。他的有关仪表弹性元件环壳分析解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具有中国独特优点的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圆薄板大挠度理论”,并完成了“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他还编著了《傅氏级数之和》的大表,包括了 1 万个三角级数。钱伟长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论著,为科学做了许多划时代的工作,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2、最早发现原子核一分为三的钱三强钱三强(1913~1992),浙江吴兴县人。父亲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1936 年,钱三强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第二年就被派往法国留学。留法期间,钱三强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导师是玛丽•居里的女儿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他们师生合作,获得很多新的发现。1945 年左右,国际上一般认为,原子核分裂只有分为两个碎片的可能。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及两个法国研究生在一起,用核乳胶技术发现铀的原子核受中子打击后,大约在 300 次裂变中,有一次分裂成三个碎片。这个重要发现使他们异常兴奋,但他们没有立即宣布,而是继续实验。那时还没有电子计算机,每发现一个异常现象,都要做复杂的计算。经过 一段时间,他们观测了上万次,终于在 1946 年底证明:铀的原子核在中子打击下,不仅可以分裂为二,而且可以分裂为三。不久以后,何泽慧还观测到铀原子核的“四分裂现象”。这些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原子核的裂变有了进一步了解,受到法国科学界的赞誉,被人们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第一个重要成果。新中国建立后,钱三强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研究基地——原子能研究所,他亲自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的制造,为我国核武器的制造和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3、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研究复杂无机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当代化学前沿课题之一,这门学科叫“配位场理论”。以中国化学家唐敖庆(1915~)为首的集体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这项研究以来,使中国的“配位场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对发展集成电路、稀土元素等新型材料打下了基础。因而引起国际化学界瞩目。唐敖庆在量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化学固氮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52 年,唐敖庆独创地提出了“分子内旋转的阻碍势函数问题”,后又在高分子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1963 年以后,唐敖庆带领化学家从六个方面发展了配位场理论,并且完成了《配位场理论方法》这部重要的著作,1982 年获我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化学界称他为“中国的量子化学之父”。14、“黄理论”的创立者——黄昆在我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是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 年改称院士),1955 年授予第一批学部委员时,获得这一崇高荣誉的仅有200 多人。固体物理学家黄昆(1919~2005)教授才学出众,成果卓著,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黄昆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与谢希德教授合作编著的《半导体物理》一书,填补了这门学科的空白。他还编写了《固体物理学》等教材,为培养、造就我国半导体技术骨干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黄昆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极大地影响着国际科学界。他提出固体中的杂质缺陷导致 X 光漫散射,国际上称为“黄散射。”他提出的关于多声子辐射和无辐射跃进的量子理论,国际上称为“黄理论”。他首先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并推导出它的运动方程,国际上称之为“黄方程”。黄昆还与德国学者玻恩合写了《晶格动力学》,这本书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领域的权威性著作。1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1930~),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60 年他在培育高产稻种试验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1964 年夏天,他首次发现了雄性不育株,以后又率先提出了通过培育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杂交的设想,并含辛茹苦地加紧进行田间实验。1973 年,终于突破难关,在世界上第一个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4 年和 1975 年在南方多处试种效果良好,1976 年后开始大面积推广。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同样条件下,杂交种比一般良种增产 20%~30%,高的达 50%以上。1980 年,籼型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专利转让给美国,很短时间内被许多稻米生产国引种。国际上赞誉他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16、当代毕升——王选中国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文明古国,但近百年来中国印刷术大大落后了。1986 年前中国内地的所有报纸和绝大多数书刊仍沿用铅排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有铅污染。从 1987 年到 1993 年这短短七年内,我国报业和印刷业产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中国的主要报纸和大多数书刊已经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领导这场技术革命的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王选(1937~2006)教授。从 1975 年起,王选主持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由于印刷用汉字字数多,字体、字号多,精密照排分辨率很高,因而汉字字形点阵的存储量高达几百亿字节,成为一大难题。数学专业出身,并且有软硬件两方面经验的王选于 1976 年初提出了用轮廓加参数的方法描述高分辨率汉字字形,从而使信息量减少到百分之几;并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些发明获得了欧洲专利和一系列中国专利,成为华光和进一步发展的方正电子出版系统的基石。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这样的天才少年会不会也是这样子呢?我不是天才,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人家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8岁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随后前往美国攻读博士。这是我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天才不是我辈所能理解的,这样的天才少年真的是~~~我无语问苍天,为何如此平庸,苍天会悠悠地来一句:天生你才笔无用,只好等吃胡喝死!好吧,老天,我认命了!忘记是哪一位伟人说的:天才不是你能按住就按住的,这样的人,就算你打,你骂都按不住他成长的脚步!我信了!我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只要过好我的小日子就行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实在是太太太优秀了,我们就不要学了!我们是一只普通的鸟,想要飞得跟鹰一样的高,说不定会被鹰叼走!还是在近郊扑腾着翅膀就可以了!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