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发布时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什么文章?说来听听。

好投。但如果是本校的,可能更好。有可能是要费用的。请注意。

是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服务教学科研。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72,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本刊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述·评论·争鸣、专题研究和信息窗等栏目。其创刊以来的详细地办刊历程如下: 1981年创刊,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年刊,内部交流。 1982年,自然科学版从综合版分离出来,刊名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年,本刊由年刊改为半年刊。 1987年,本刊第一期批号为“豫刊证字第38号”,第二期变为“豫报刊临时登记证HN1065”;同年由内部交流改为邮局发行,邮发代号为36- 1988年,本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同年起开始编卷,一卷四期,页码连排;从第二期起,被批准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107/N,同时被《全国报刊索引》作为来源期刊。 1990年,本刊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0972,同时被河南省教委评为A级学报,被《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3年,本刊被《中国数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同时进入《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1994年,本刊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5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首届优秀学报一等奖,同时被《中国水产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7年,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1998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时被《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作为来源期刊。 1999年,本刊荣获河南省教委颁发的省第二届优秀学报二等奖,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作为来源期刊。 2000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科委颁发的省第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作为来源期刊; 2002年,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引证报告,本刊该年度被引总频次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2004年,本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同年荣获河南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6年,本刊荣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 2007年,本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bl)、波兰《哥白尼索引》(IC),到目前为止共有5家国际权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本刊。2008年6月,本刊入选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月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同时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很多杂志社可以投的,什么专业的

什么文章?说来听听。

什么专业?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肯定有人在说谎。既然两篇论文内容都是一样的,肯定其中一个人在说谎,希望严查,给大家一个交代。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针对抄袭回应称,自己不存在抄袭,文章系与南江波共同完成的,在2005年发表时,单独署名也是经过对方同意的。吕广利说,当时他与南江波属同一系,两人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学院学报2004年发表的那篇文章是二人共同完成的,不过到了2005年,向《广西社会科学》投稿之时,他们协商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人。吕广利还说,因为学院刊物层次比较低,需要投核心期刊,而当时南江波已经不需要了,因为他职称已经评完了。

合作文章两次发表分别署名。两人协商可以发表,只是论文分了两批并同时投向两个期刊,所以被误以为抄袭。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收硕士生的论文投稿要求如下图所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你好,我也前段时间投稿过,我们老师就是说,最快10多天通知作者,慢的话需要几个月,如果三个月没有收到通知,就是不用你的稿子,应该不会另行通知吧。还有,我就是想问你下,你投稿的时候写上你的联系方式了吗?

南阳师范学院在同类院校中属于中等水平。1、教学建设学院设置出国留学培训服务中心和语言培训中心,建立了国家职业汉语(ZHC)测试点、国际商务英语(BEC)资格证书考试备考中心、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2、办学理念学院弘扬“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秉承“勤勉严谨、和谐进取”的校风,确立了“突出特色、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多方寻求合作办学途径。3、学生就业率南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南阳分市场在南阳师范学院挂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学校连年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对外交流学院不断强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合作,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学院有2个中外合作本科专业项目,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韩国全州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自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捷克等14个国家留学生80余人。在校学习期间,留学生积极参与南阳双创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引发社会强烈的关注。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我院教师比例为20%,教授副教授比例为30%,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大部分教师到海外培训、进修、考察等学术交流,韩语语言教学由韩国外教及在韩国获得博士学位教师任教。以上内容参考 南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官网-学院简介

“以类相动——《乐记》初探”,《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美’字探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英主义倾向”,纽约《知识分子》1994年第9卷第1期。 “书写性审美原则及其对绘画的改造”,《学人》1994年,第5期。 “中国绘画像什么?”《读书》1996年第11期。 “艺术与人的动作痕迹”,《学术思想评论》1998年第4期。 “‘汉学’杂谈”,《国际汉学》第五期。《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转载。 “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艺术研究呼唤比较的视野”,《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朱光潜与当代西方”心理距离”说探析”,文洁华主编《朱光潜与当代中国美学》,香港中华书局1998年。 “新时期文艺学二十年学术讨论会综述”,《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 “文化生产的地方特色与全球化”,1999年”亚欧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国际会议”发言,收入文化部所编的该会论文集。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9年7月,《文艺报》2000年3月。 “仿造的根源”,《读书》1999年11期。 “对话与文艺学的发展”,《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 “美学之死与美学的复活”,《东方文化》2000年第1期。 “市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刘玉珠、金一伟编《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帕尔梅墓前的沉思”,《读书》1999年第5期。 “谈谈网上文艺学沙龙”,《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 “鲁迅:从网上评选说开去”,《收获》2000年第1期。 “诺贝尔奖不是文学法庭”,《文化月刊》2000年第4期。 “看鲁纳石碑”,《读书》2001年第2期。 “‘心理距离’研究纲要”,《学人》第15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学”,《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论文学艺术评价的文化性与国际性”,《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主义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双年论文选2005—2006》选载。 “寻找美学的线条”,《哲学门》,北京大学哲学系编2002年。 “‘书画同源’之源”,《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2002年。 “什么样的印迹?”《读书》2002年第11期。 “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建构中国美学”,中文笔谈,《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学术访谈,《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 “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中文论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全球化与中国美学”,《民族文艺研究》2004年1月。《高校文科文摘》摘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4期转载。 “现代文艺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与接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9期转载。(1万8千字)。《人文新视野》第二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转载。 “科学与人文关系辨析”,《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万1千字),清华美院《科学与艺术》丛刊转载。 “从一根线的美谈起”,《2003中国最佳讲座》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3年中国美学学院讲座稿。 “西方思想对20世纪中国美学与文学理论的影响”,载《全球化与中国文论》一书,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 《从棋理看画理》,《审美文化丛刊》2004年第3期。 “经验与实践:兼论杜威美学和美学中的实践观”,《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3期转载。 “席勒与‘自由的游戏’”,〈(中华美学学会通讯》2005年第1期。 “文学与图像的共生”,《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3期转载。 “非空间的赛伯空间与文化多样性”,《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摘要转载。 “文学理论的边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 “全球化与中华文明的选择”,《民族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医学美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6年)转载。 “西方美学”、“接受美学”、“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辞条,刊载于中国传媒大学编《美学前沿》征求意见。 “‘描写之辨’与从‘描’到‘写’”,《美学》2006年第1辑,南京出版社2006年。收入《北大—耶鲁比较文学学术论坛:比较视野中的传统与现代》孙康宜孟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从自然王国走向艺术王国——读杜威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高校社科文摘》摘要转载。 “建构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学术访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 “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30日。2006年12月2日《人民网》转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3月12日摘要转载。 “多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人民政协报》2007年1月29日。 《从文明的美容院到文明本身——杜威美学述评》,《意象》2007年第一辑,叶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哲学年鉴》2007年摘要转载。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上海《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摘要转载。 《中外交流中的美学寻求》(学术访谈)《文学教育》2007年第2期。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全文转载。 《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1日。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美术焦点》2007年9月,《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没有理论,现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中国文化报》2007年9月9日。 《中国美学三十年:从1977到200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论文学艺术历史书写中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29日“学术专刊·专论”,刊登摘要。 《从获得性语汇的差别看中西绘画不同的根源》,《东方丛刊》2008年第1期。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美育与社会改造》,《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美学”的起源》,《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 第10期。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2009年(3篇)贵中尚和: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生态文化与非生态文化新解(核心期刊,合著),《南阳师院学报》2009年5高校学术文摘收入专题论文。打造“游在伏牛养在南阳”城市品牌,抢占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南阳日报》62008年(5篇)4、论文化核心竞争力(核心期刊、第一作者),《中州学刊》3,《中国社科院国际学术文摘》摘编35、文化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南都学坛》2。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3期摘录6、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经管类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独著),《科学时代》7、现行体制下政府效能文化建设之断想(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南阳师范学院学报78、打造“养在南阳”品牌的时代价值和对策(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城市发展研究》5,《南阳人物》全文转载,首倡“游在伏牛,养在南阳”的观点被南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写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4篇)9、中部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重构问题探析(核心期刊,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110、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与一站式办公制度(核心期刊,独著),《河南大学学报》4,《中国城市联盟网》全文收录11、南阳汉画的文化价值及其产业化开发问题探析(核心期刊,第一作者),《贵州师范大学学报》4,被《新华文摘》摘目2312、实施品牌带动,建设文化强市(独著),南阳日报29(B4)2006年(4篇)13、中部区域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核心期刊,独著) ,《成人教育》814、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中部城镇化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4,《新华文摘》18索目15、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商品化的思考(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616、关于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2005年(6篇)17、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核心期刊,独著),《成人教育》1218、我国中部农村农民负担现状及治理(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119、城市化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5,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9全文复印,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5摘录,《新华文摘》 24摘录20、城市化进程中的信用制度文化建设(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21、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反弹问题与对策(独著),《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22、用诸葛亮文化,唱响大汉雄风(独著),《协商论坛》82004年(4篇)23、谈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与培训方式 ,(核心期刊,独著),《教育与职业》124、参政女性自身素质提升问题之我见(独著),《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25、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之我见(核心期刊,独著),《成人教育》5,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7全文复印;26、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素质障碍与提升措施(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12003年(4篇)27、目前我国小城镇管理体制亟待创新的几个方面(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28、关于进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核心期刊,独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下)29、进城农民工培训方式浅谈(第一作者),《新劳动》8(下)30、高校女工工作新思路探析(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82002年(5篇)31、中部区域文化力与小城镇可持续竞争力探析(独著),《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332、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经济探析 (核心期刊,独著),《南都学坛》633、关于中部区域小城镇布局问题的思考(独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34、小城镇管理体制创新要解决的三个问题(独著),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135、寻求南阳历史与现实的共生空间(独著),南阳日报162001年(2篇)36、制度创新是实现小城镇建设良性循环的突破口(核心期刊,独著),《小城镇建设》737、教育产业化,可否?(第二作者),《决策探索》32000年(3篇)38、“按效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分配原则(核心期刊,独著),《福建论坛》739、21世纪南襄区域小城镇体系构造断想(核心期刊,独著),《小城镇建设》440、乡村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独著),《南阳日报》28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怎么写

一、著作类:  《聊斋志异全本译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  《诸葛亮:智圣人生》(独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第l版;1994年由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书名改为《诸葛亮的人生哲学》。  《历代寓言小品》(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历代尺牍小品》(参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后汉书辞典》(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中华巫术》(与高华平合作),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今注)新译西京杂记》(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今注)新译燕丹子》(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三言二拍佳篇鉴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  《爱国将领的故事》(与程翔章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二十五史通鉴》(主编),团结出版社1997年。  《书画同源》(与程翔章合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的命运》(与程翔章共同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选读》(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古文阅读精要》(独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汉语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大学语文》(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今注)新译曹子建集》(独撰),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   二、论文类:  《也释“潦清”》,载安徽师大《学语文》1984年第3期。  《〈离骚〉在时、空与我的关系中展现的诗人“自我”形象》,载《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21期全文转载。  《说“飞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l期。  《〈楚辞〉语词别释三则》,载《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试解“吹彻”的“彻”》,载广西大学《语文园地》1986年第2期。  《关于虎符的一点说明》,载江西师大《读写月报》1986年第5期。  《屈赋拾诂》,载《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  《小议〈公输〉中的“云梯”》,载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88年第10期。  《关于〈五人墓碑记〉的一个问题》,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2期。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名称之误》,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l期。  《〈左传〉讽刺艺术浅论》,载《高师函授学刊》1989年第6期。  《“审谛”释义小议》,载《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不能把柝与刁斗混为一谈》,载华南师大《语文月刊》1989年第7期。  《屈原创作审美心态初探》,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l期。  《〈孔雀东南飞〉悲剧美简议》,载《高师函授学刊》1991年第l期。  《漫话古诗文中的蝉》,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哈尔滨《知识文库》1991年第8期全文转载。  《略说〈鸿门宴〉的喜剧性》(合作),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l期。  《王夫之诗论中的诗创作心理学思想》,载《时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1期。  《八股文历史地位再认识》(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摘要转载。   《〈庄子〉艺术变形及其审美特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  《唐诗色彩描写漫说》,载武汉大学《写作》1992年第6期。  《锐情开拓,新意迭出——读〈中国佛教与美学〉》,载湖北文联《艺术与时代》1992年6期。  《〈唐宋词百首详解〉摘瑕》(与王武子合作),载《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6期。  《清代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之关系》(与王武子合作),载广东《图书馆论坛》1993年第3期。  《简谈明清私家图书的藏与用》,载《时代青年研究》1993年第1期。  《大潮中的图书馆人》,载1993年4月15日《长江日报》。  《唐诗与唐代茶文化》,载1993年3月1日《湖北教育报》。  《论八股文的衰亡》(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l期。  《也释“羽校”》,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l-2期。  《“望其旗靡”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5年第6期。  《一部高品位的庄学专著——阮忠〈庄子创作论〉评介》,载《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图书出版工作》1995年第l期全文转载。  《放达之中见悲愤,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文化-心理视野中的〈庄子〉变形艺术》,载《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第1期。  《屈赋解诂一则》,载《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  《古代南斗星名辨》,载《文史杂志》1997年第3期  《“倾城倾国”释义商兑》,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风尘三侠〉赏析》,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一书,中国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  《唐代清明节与扫墓风俗问题辨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屈原赋语词考释二题》,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专辑。  《〈离骚〉“鸷鸟”释义之我见》,载《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1期。  《“吹寒”、“寒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  《关于宋词中若干熏香类词语的解释》,载《文史杂志》2002年第4期。  《也释“香篆”、“宝篆”之类》,载《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  《屈原赋“不豫”新解》,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  《说“撩乱”》,载《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  《〈楚辞〉解诂四则》,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对〈马氏文通〉的一点质疑》,载《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国殇〉“凌余阵”新诠》,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九歌〉“展诗兮会舞”考辨》,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曹植诗文“体”字释义刍议》,载《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灵轩”释义辨正》,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知方”释义辨正》,载《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  《说“麝煤”》,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  《唐宋诗词释词二则》,载《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  《吸取解释学精华 实现训诂学改造》,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大学古汉语文选教学激趣法试探》,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涉江〉“齐吴榜”释义商兑》,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楚文化视野中的〈庄子〉艺术变形》,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广雅〉考释二条》,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  《朱熹的经典解释学原则》,载《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10期。  《以类而推 脱然贯通——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试论朱熹“切己体察”的解经方法》,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朱熹“随文解义”法简论》,载武汉大学《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  《朱熹揆以常情的解经方法》,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朱熹论经典理解形成的基本条件》,载《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  《以心体之 重复思绎——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与饶琪合作),载《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朱熹经典诠释的社会担当意识》,载《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第12版。

, or have lived, in the shadow of death bring a mellow sweetness to everything they

Google中国用不了了,但中国有百度啊,同样的,在百度学术中搜索引用文献题目,下面同样有个引用,点击就有你想要的了。

使用谷歌学术,例如得到蒋娜红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9(5): 138-其余的自行完成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