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发布时间: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可以去看看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内蒙古医学院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民族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两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万元,学校图书馆各类图书文献8万册(种)。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医药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学院、鄂尔多斯分院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有5所附属医院(3所为直属附属医院、2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区内外设有24所临床教学医院和46个其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办单位,2005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学校现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中,蒙医学和中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药学、中药学等9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673人。其中,本科生8325人、研究生942人、成人及高职生6004人、留学生95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蒙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组织胚胎与人体解剖学、内科学(血液)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实验室、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分子病理学实验室、蒙药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教学实验中心、护理学实验中心5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研究院、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自治区心血管研究所、自治区骨科研究所、GLP实验室设在我校。学校紧密依托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内蒙古医学院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目前已经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形成了坚强的合力。2008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9人。其中,教授147人,副教授223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人员47人,占6%,硕士以上学位人员408人,占55%。有硕士生导师29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聘请国内外名誉教授85名。 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7项、教学成果奖22项。学校主办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出版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合作培养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着内蒙古医学院美好的明天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只能走个中上等的二本,能走内师大就不错了!内师大,农大,科技大。

您好,无论是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还是你所说的综合版都不是核心期刊。当然,我所说的核心期刊,是学界公认的两大权威核心,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刊名: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主办: 内蒙古财经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5344CN: 15-1330/F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曾用刊名: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3复合影响因子:139 综合影响因子:088PS:该刊就是省级普通期刊,看影响因子可以得知质量一般。希望采纳

内蒙古财经大学调剂承诺书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调剂申请表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资格审查表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调剂申请表暨接收函链接: 提取码:mybd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内蒙古人学习普通话》(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内蒙古西部方言语法研究》(与张永胜合着,第一作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内蒙古汉语方言志》(与马国凡、马叔骏合着,第二作者,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呼和浩特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陈章太、李行健主编,本人为编纂、审订者和六个方言点的调查者。语文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神木方言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版)《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4月版) 《教师口语辅助课本》(主编,自治区统编教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现代汉语》(第二主编,西北地区高校统编教材,中华书局2006年版) 《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关于确定同义词范围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学》1985年第2期词义褒贬新探,《云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词汇与修辞,《语言文学》1985年第6期神木方言的语法特点,《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神木方言的语法特点(续),《内蒙古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晋语圪头词流变论,《内蒙古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简论突破言语规范的变格修辞,《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7年第4期紧缩句与单复句划分,《语文学刊》1988年第5期内蒙古西部方言词语札记(与马国凡合署),《内蒙古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内蒙古西部方言叠音词研究(与马国凡合署,《内蒙古师大学报》1990年第2期神木话表过去时的“来”,《延安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2内蒙古汉语方言(布赫主编《内蒙古大词典》词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神木方言四字格的结构和语法修辞特点,《内蒙古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内蒙古晋语析音词研究(与马国凡合署,《内蒙古师大学报》1992年语言文学增刊内蒙古晋语圪头词研究(与马国凡、马叔骏合署,《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书面语中记载的分音词,《语文研究》1992年第4期神木话的“尝试补语”和“短时补语”,《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神木方言四字格例释,《内蒙古师大学报》1993年第2期神木话表将来时的“呀”,《延安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神木话的结构助词“得来/来”,《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呼和浩特方言感叹句的常用句式,《方言》1994年第2期内蒙古晋语句法结构三题,《语文学刊》1994年第5期内蒙古晋语几个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前沿》1994年第10期论内蒙古晋语的语法特点,《内蒙古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内蒙古晋语叙述句、描写句表肯定、否定的常用格式,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13期(1995年)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祈使句的常用格式和语气词,《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内蒙古晋语语气词的连用及普通话对译,《语文学刊》1995年第4期神木方言的儿化变调,《方言》1996年第1期内蒙古晋语的“甚”、“咋”及其它,《语文学刊》1996年第3期内蒙古晋语概说,《内蒙古语言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陕北神木话的助词“着”,《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神木方言表虚拟的语气词,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16期(1997年)试论时空观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体现,《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神木县的汉语、蒙语地名及其特点,《汉字文化》1998年第3期神木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语言研究》1999年第2期神木方言音系及其内部差异,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19期(1999年)说“我咱”和“你咱”,《中国语文》2000年第2期小议部分“舒声促化字”,《语文研究》2000年第2期试解“疙瘩”,《汉字文化》2000年第1期神木方言的副词,《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陕北神木话的助动词“得”,《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神木方言的代词,《方言》2001年第4期神木话(老派)同音字汇,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1期(2001年)神木方言词汇的内外差异,《语言研究》2002年第1期神木方言“例外字”试解,《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陕北吴堡话(东王家山)的音系特点,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第44期,2002年9月)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陕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5期神木县山曲儿、酒曲儿的押韵,《中国语文》2003年第2期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把”字句与“教”字句的套合句式,《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陕北晋语沿河方言复句关系的表达手段,《汉语学报》第6期,论西北方言和晋语重轻式语音词后字的调位中和模式,《南开语言学刊》第3期,论神木方言的分音词和圪头词,《纪念〈中国语文〉创刊五十周年讨论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官话和晋语非重叠式两字组的连读变调,(香港《中国语文研究》2004年第1期论现代汉语方言祈使语气词“着”的形成,《方言》2004年第4期陕北神木话重叠名词与儿化名词的比较,《国际汉学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陕北晋语沿河方言体貌范畴的比较研究,《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愿望类虚拟语气的表达手段,《语文研究》2005年第2期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方言》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指示代词及其来源,《陕西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论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反复问句,《汉语学报》2005年第3期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时制系统研究,《语言学论丛》第31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陕北晋语沿河方言假设类虚拟语气的表达手段及其语法化过程,《中国语言学报》第1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陕北甘泉、延长方言入声字读音研究,《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方言》2006年第4期陕北晋语沿河方言语法成分的语音变异,《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陕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陕北吴堡话的文白异读和语音层次,《语言研究》2007年第1期中古端、精、见组字在关中方言齐齿呼韵母前的演变,《语言学论丛》第36期。69.移位和隐含:论晋语句中虚词的语气词化。《语言暨语言学》第八卷第4期(2007年第4期)。70.陕西省的汉语方言,《方言》2007年第4期。

刊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1-0916CN:15-1215/G4邮发代号:16-5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曾用刊名: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8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不是中文核心,属于科技核心期刊主  管内蒙古医科大学主  办内蒙古医科大学编辑出版《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  编程立新地  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分开发行。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民族医药学、中医中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及科研动态。本刊设有论著、蒙医药论坛、经验交流、综述等栏目。欢迎校内外作者踊跃投稿。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精品学报、教育报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自然科学版优秀学报。

去学院的网址上去看看,然后再贴吧里边看一下别个的说法,当然,这些都是客观的,你要持中立的态度去看了之后在决定。。不能盲从也不要一点都不信。。

可以去看看

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地方高等医药院校。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学校现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230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359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03636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万元,各类图书文献105万册(种)。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卫生技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实践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医学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120个。其中,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0个、非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70个。   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9年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从2005年起,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中药学等7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本科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一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评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一。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蒙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物制剂技术等13个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病理解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诊断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外科学、蒙医诊断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护理学、诊断学、医学遗传学、蒙医疗术学、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药物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社区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蒙医方剂学等40门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5人。其中,本科生10643人、专科生2325人、研究生1473人、留学生89人,民族预科生70人,中职生2173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和普通外科学,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医学、蒙药学、伤寒学,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蒙医脾胃病学;有1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蒙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眼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和民族医学(蒙医学)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有自治区蒙医药协同创新培育中心、自治区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培育中心2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有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数字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生物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我校。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药研究所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使该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被自治区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进一步巩固了学校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地位,2009年6月,蒙医药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国内仅有的2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乌兰、阿古拉,均是我校的研究生导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6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5人,硕士学位人员50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41%。有硕士生导师5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2人次,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自治区杰出人才6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2个、自治区草原英才4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自治区教坛新秀8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创建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校著名蒙医专家苏荣扎布、吉格木德教授荣获全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学校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76项(一等奖2项、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2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开展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多年来,“内医人”始终秉承 “博学、尚行、精诚、至善 ”的校训,不断弘扬德才并举、群英荟萃的治校理念,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内蒙古医科大学美好的明天!   (2016年5月更新)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建议到世纪男科官网进行挂号,输入你的症状,在线医生会给你挂相应的号,免挂号费免排队,很方便。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可以去当地报考点咨询。内蒙古医科大学(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也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成立于1956年,原名内蒙古医学院,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7年10月,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自治区人民政府三方联合签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关于共建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着学校正式进入全国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金山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三个教学园区,总占地面积1848亩,总建筑面积796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万元,各类图书文献08万册(种);设有15个教学单位,有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临床医学院,开设32个本科专业。学校有专任教师94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50人。其中,本科生11185人、专科生2165人、研究生1922人、留学生108人,民族预科生70人。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去学院的网址上去看看,然后再贴吧里边看一下别个的说法,当然,这些都是客观的,你要持中立的态度去看了之后在决定。。不能盲从也不要一点都不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