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天津农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天津农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

这问题好办,在生活中有事找民警,在网络中有事找百度,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整合效应”,发表于《生态农业研究》(1994);“津郊荒地改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组建功能分析”,发表于《生态农业研究》(1996); “Preliminary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uburbs”,发表于《Potentialitie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Rural Develop ment》(1989,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论区域生态农业规划实施对策”,发表于《农业经济问题》(1992);“Application of Systems Engineering in 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for Chuanziying Village”,发表于《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1992,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生态工程建设与传字营的生态农业”,发表于《环境科学研究》(1992);“生态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传字营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与评价”,发表于《环境与发展》(1993,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盐碱荒地开发利用途径和策略浅析”,发表于《九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1993,农业出版社);“津郊农业生态系统在演革中的定位特点、操作策略”,发表于《青年学术精粹》(1995);“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动态因果关系及调控”,发表于《天津农林科技》(1999);“芦笋采后环境因素与生理变化的关系对贮藏的影响”,发表于《华北农学报》(1995); “芦笋采后衰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调控”,发表于《特产研究》(1995);“芦笋采后老化内因初探”,发表于《天津农业科学》(1995);?“芦笋采后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发表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芦笋采后茎结构变化及老化快速鉴定方法”,发表于《天津农业科学》(1997);“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实施效益分析”,发表于《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 论文选》(1988);“天津南郊区传字营村农业结构模型与生态农业建设对策”,1989年获天津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增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1999);“论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与实施”,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完善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发表于《天津高教研究》(1991);“引导学生建立双重‘youhuan’意识——谈农科教学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1992)。

可以到期刊之家看下!我朋友之前在那里发过的~~祝你好运哦~

天津农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其次有服饰、建筑、音乐等。而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筑景观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人文景观在学术界中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定义:定义1: 人文景观是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 源自: 中国古代建筑美学话语中的审美逻辑心理与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 蒋小兮 定义2: 人文景观是指历史、文化的古迹如文物古迹、宗教胜地、民族风情和古建筑等据《三国志·魏书浩十八记:“庞德常乘白马羽(关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源自: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历史考述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戴楚洲 定义3: 所谓人文景观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观如用大黄与苏打配伍组成大黄苏打片,用于调理胃肠,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源自: 浅谈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作用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2年 周华春 定义4: 人文景观是指旅游资源所特有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等价值人文景观带给游客的是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出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色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源自: 保护旅游景观质量的几个问题 《创造》 1997年 盛世兰 但总结以上的定义,都有很多的共同点,就是人文景观具有1、有旅游吸引力2、历史性,要求要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3、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4、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实物载体,像文物古迹,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话传说,民俗风情。 人文景观可以这样概括:人文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实物和精神等表现形式的旅游吸引物。人文景观可分为以下四类。�1 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窟卉、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2 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观。�3 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观的一种。�4 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属于核心!准确来讲是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天津农学院学报》为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大16开本,64页。1994年创刊,1998年第4期开始公开发行。本刊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双百”方针,反映我院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新进展、新成就,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加速成果的推广应用,适应天津市城郊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技工作者、教育管理人员、农业生产部门技术人员等广大读者群。

天津农业科学投稿经验

已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7篇,其中第一作者35篇,第二作者14篇,第三作者8篇。目录如下:1.杨茂发,廖启荣,汪廉敏 桃瘤头蚜Tuberocephallus momonis(Matsumura)发生规律及防治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6,15(2):46-50 2.杨茂发,李子忠 海南大叶蝉科三新种 动物学研究,1998,19(4):318-3.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斑大叶蝉属一新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18(1):15-16,4.杨茂发,李子忠,蒋书楠 中国南无僧叶蝉属的研究 昆虫分类学报,1999,21(1):29-5.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大叶蝉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种一新组合 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205-6.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窗翅叶蝉属三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动物分类学报,1999,24(3):315-7.杨茂发,李子忠 贵州窗翅叶蝉属三新种 昆虫学报,1999,42(4):406-8.杨茂发,李子忠 条大叶蝉属二新种记述 华东昆虫学报,1999,8(2):1-9.杨茂发,李子忠 窗翅叶蝉族中国一新记录属及一新种《昆虫学研究进展》(吴孔明,陈晓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10.汪廉敏,廖启荣,杨茂发 贵阳地区桃一点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 贵州农业科学,1997,25(6):24-11.廖启荣,杨茂发,陈恒阳 贵阳地区稻秆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增刊):161-12.廖启荣,汪廉敏,杨茂发 桃粉蚜发生规律及防治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2):67-13.杨茂发 梨瘿华蛾的发生与防治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3):182-14.杨茂发,李子忠 窗翅叶蝉属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区系研究》(张雅林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2-15.杨茂发,张雅林 中国大叶蝉亚科三新种昆虫分类学报,2000,22(3):185-16.杨茂发,李子忠 福建武夷山条大叶蝉属一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0,25(4):410-17.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边大叶蝉属的分类研究 昆虫学报,2000,43(4):403-18.杨茂发,李子忠贵州斑大叶蝉属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1,26(1):46-19.杨茂发,杜艳丽,李子忠 中国斑大叶蝉属三新种一新记录 动物学研究,2001,22(2):142-20.杨茂发,廖启荣等 毕节地区玉米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 《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理论及技术研究》——玉米100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论文集(赵致,张荣达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156-21.杨茂发,廖启荣,廖华刚 粗背狭肋鳃金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理论及技术研究》——玉米100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论文集(赵致,张荣达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203-22.杨茂发,张雅林 云南大叶蝉亚科二新属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2001,23(3):169-23.杨茂发,李子忠 四川条大叶蝉属二新种 昆虫学报,2002,45(S):40-24.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条大叶蝉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3):556-25.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茂兰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171-26.杨茂发 甲螨目:缝甲螨科,短缝甲螨科,广缝甲螨科,短甲螨科,上罗甲螨科,矮汉甲螨科,礼服甲螨科,蛛甲螨科《茂兰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544-27.张燕,金道超,杨茂发,王慧芙 甲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5):368-28.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窗翅叶蝉属一新种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4):102-29.陈颖,陈文龙,杨茂发,但汉斌 南美斑潜蝇室内饲养及生物学特性 天津农业科学,2002,8(4):15-30.刘高峰,杨茂发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甲螨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1):27-31.孙桂华,杨春旺,杨茂发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大叶蝉亚科昆虫名录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6):505-32.杨茂发,徐芳玲,汪廉敏,李子忠,戴仁怀,宋琼章,徐翩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昆虫初步调查《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40-33.徐芳玲,杨茂发,汪廉敏,李子忠,戴仁怀,宋琼章,徐翩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80-34.杨茂发,李子忠 台湾窗翅叶蝉属四新种记述 动物分类学报,2004,29(3):491-35.杨茂发,李子忠 西藏条大叶蝉属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4,29(4):756-36.刘细群,杨茂发 贵州食蚜瘿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8-37.杨茂发,李子忠 斑大叶蝉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2005,27(1):14-38.杨茂发,骆军科,金道超 黄柏瘦筒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中国森林病虫,2005,24(2):11-39.曹玲珍,杨茂发 贵州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7-40.杨茂发,宋冬梅 中国西藏大叶蝉亚科二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2005,27(2):97-41.Maofa Yang, Lewis L Deitz and Zizhong L A New Genus and Two New Species of Cicadellinae from China (Hemiptera: Cicadellidae), with a key to the Chinese genera of C Journal of the New York Entomological Society, 2005, 113(1-2): 77-(SCI收录)42.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习水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159-43.张燕,金道超,杨茂发 甲螨目:直卷甲螨科,真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短缝甲螨科,上罗甲螨科,矮汉甲螨科,剑甲螨科,耳头甲螨科,盖头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滑珠甲螨科,奥甲螨科《习水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552-44.孙立军,杨茂发,熊继文,曾令祥 贵州地道中药材艾纳香害虫名录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45.杨茂发,宋冬梅,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133-46.金道超,杨茂发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景观昆虫区系多样性特点及演化的分析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14-47.宋冬梅,杨茂发 贵州大沙河昆虫新阶元和中国新记录阶元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35-48.曹玲珍,杨茂发,周文豹 蜻蜓目:蜓科,蜻科,色璁科,综璁科,山璁科,扇璁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40-49.唐毅,杨茂发 鞘翅目:虎甲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01-50.周忠会,杨茂发 鞘翅目:龙虱科,水龟虫科,锹甲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09-51.杨再华,杨茂发 膜翅目:胡蜂科,马蜂科,异腹胡蜂科,蜾赢科,蜜蜂科,切叶蜂科,隧蜂科,泥蜂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483-52.向玉勇,杨茂发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应用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250-53.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李小霞,任春光,杨汝 贵州皇竹草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建议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2):177-54.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赤水桫椤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29-55.张燕,金道超,杨茂发 甲螨目:真卷甲螨科,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类缝甲螨科,矮汉甲螨科,阿斯甲螨科,温奥甲螨科,剑甲螨科,盖头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滑珠甲螨科,小棱甲螨科,角翼甲螨科《赤水桫椤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364-56.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梵净山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53-57.刘高峰,杨茂发 甲螨目:真卷甲螨科,卷甲螨科,真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类缝甲螨科,罗甲螨科,上罗甲螨科,懒甲螨科,洼甲螨科,矮汉甲螨科,小赫甲螨科,裂板鳃甲螨科,珠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美甲螨科,泥甲螨科,阿斯甲螨科,剑甲螨科,步甲螨科,盖头甲螨科,奥甲螨科,单翼甲螨科《梵净山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691-

我认为你要是搞农药研究的就的看看一下书籍:一是化学类,包括有机,无机等;二是农药合成方面的书籍,包括农药的中间体提取,合成工艺;三是农药环境类书籍,包括农药对自然的融合度!可以说农药的研究是很复杂的,涉及的范围也是挺广的!主要是要看你从事哪一个环节,这样分工细才能研究出高效,环保的新型农药!

这问题好办,在生活中有事找民警,在网络中有事找百度,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整合效应”,发表于《生态农业研究》(1994);“津郊荒地改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组建功能分析”,发表于《生态农业研究》(1996); “Preliminary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uburbs”,发表于《Potentialitie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Rural Develop ment》(1989,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论区域生态农业规划实施对策”,发表于《农业经济问题》(1992);“Application of Systems Engineering in 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for Chuanziying Village”,发表于《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1992,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生态工程建设与传字营的生态农业”,发表于《环境科学研究》(1992);“生态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传字营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与评价”,发表于《环境与发展》(1993,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盐碱荒地开发利用途径和策略浅析”,发表于《九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1993,农业出版社);“津郊农业生态系统在演革中的定位特点、操作策略”,发表于《青年学术精粹》(1995);“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动态因果关系及调控”,发表于《天津农林科技》(1999);“芦笋采后环境因素与生理变化的关系对贮藏的影响”,发表于《华北农学报》(1995); “芦笋采后衰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调控”,发表于《特产研究》(1995);“芦笋采后老化内因初探”,发表于《天津农业科学》(1995);?“芦笋采后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发表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芦笋采后茎结构变化及老化快速鉴定方法”,发表于《天津农业科学》(1997);“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实施效益分析”,发表于《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 论文选》(1988);“天津南郊区传字营村农业结构模型与生态农业建设对策”,1989年获天津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增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1999);“论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与实施”,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完善农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发表于《天津高教研究》(1991);“引导学生建立双重‘youhuan’意识——谈农科教学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1992)。

天津农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学院简介 天津农学院座落在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是天津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农业院校。1976年在武清县(现为武清区)内筹建,当时设5个系5个专业。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农学院正式成立并开始在农学、水产养殖学、畜牧兽医、园艺等专业授予学士学位。1985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迁入现校址。2001年10月,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亩,校舍建筑面积202390平方米。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43名,其中专任教师354人,教师队伍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156名,专任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硕士134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近几年还聘请了90余名国内外专家担任我院的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1263万元。图书馆藏书15万册,国内外学术期刊676种。1999年10月开通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点。学院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224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76个,语音教室座位数487个。学院建有36个实验室,省部级设置的实验中心1个,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个,动物医院1所。2003年水产生态及养殖实验室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有花卉组培车间、小型综合实验场、现代化水产试验场各一个。校外挂牌“学一研一产”三结合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部级9个。 学院现有在校生8268人,其中本科生5728人,高职生2558人,生源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自建院以来,已招收本科生25届,累计培养了本专科学生8300余人,他们绝大多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走上了各级领导工作岗位。1987年开始至今已授予学士学位18届,3000余人。成人教育7000余人次。 学院教学采取学年制,本科教育4年,高职教育3年,从2004年9月起对2003级及以后的本科生试行学分制。目前所设学科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6大学科门类,设有25个本科专业,有农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人力资源管理;17个高职专业,有生物技术应用、信息工程、园林、动物卫生检验、名特水产养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贸易经济、社会工作、英语、花卉设计、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工厂化农业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发展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是天津市“十五”投资重点建设学科、天津农学院重点学科。 近年来,学院紧贴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共承接了237个科研项目,已经通过鉴定或技术验收的科研成果16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89篇、译文85篇,被SCI、EI收检论文34篇,出版专著105部,译著10部,教材130部、承担“十五”规划教材66部;近3年支配科研经费3880多万元,学院公开发行的刊物是《天津农学院学报》。 对外我们积极寻求合作办学伙伴,2000年5月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现已招收培养四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201人;2000年4月,与德国滨根高等专科大学建立了友好院校关系,并成功地向德国派遣了三批计37名留学生。目前,学院正在按照已经制订的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不懈地追求和努力,一所具有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的高等农业大学正在崛起。

是核心期刊的。天津农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农学院主办的农业类优秀期刊了,是中国在农业大学的学报中的核心期刊。

属于核心!准确来讲是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天津农学院学报》为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大16开本,64页。1994年创刊,1998年第4期开始公开发行。本刊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双百”方针,反映我院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新进展、新成就,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加速成果的推广应用,适应天津市城郊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技工作者、教育管理人员、农业生产部门技术人员等广大读者群。

天津农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报告

是核心期刊的。天津农学院学报是省级期刊,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农学院主办的农业类优秀期刊了,是中国在农业大学的学报中的核心期刊。

闵亮, 谭亮魁, 王文凯湖北省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及防治研究进展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5(3), 9-袁海山,王文凯,谢广林,闵亮我国天牛的进出口检疫现状及处理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 140-孟祥钦,闵亮,万方浩,周忠实,王文凯,张桂芬 西花蓟马的SCAR分子检测技术 昆虫学报 52(3): 323-谢广林,王文凯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直翅目昆虫初步研究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1):110-王文凯瘦天牛科天牛科见李子忠、金道超主编《梵净山景观昆虫》,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4:291-王香萍,王福莲,王文凯 不同防治措施对甘蓝田昆虫天敌动态变化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6,(06)王文凯,劳水兵鞘翅目,天牛科见杨茂发主编《贵州大沙河昆虫》,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237-Nobuo Ohbayashi,Tatsuya Niisato & Wang Wen- Studies on the Cerambycidae(Coleoptera)of Hubei Province,China, PartⅠElytra,Tokyo,2004,32(2)451-王文凯,谢广林湖北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牛科昆虫初步名录见湖北省昆虫学会编《华中昆虫研究》第二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王文凯(副主编)《昆虫分类学》见雷朝亮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王文凯(参编)《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见荣秀兰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王文凯,郑乐怡海南皱鞘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昆虫学报,2002,45(3):377-王文凯,蒋书楠,郑乐怡中国脊筒天牛属分类研究(鞘翅目:天牛科)动物分类学报, 2002, 27(1):123-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污天牛属二新种记述(鞘翅目:天牛科)动物分类学报,2000,25(2):183-王文凯,蒋书楠 沟胫天牛族三新种记述 动物分类学报,2000,25(1):76-王文凯,蒋书楠中国天牛科二新记录属二新种记述昆虫学报, 2002,45(增):50-王文凯,蒋书楠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SACOTHEA GAHAN(COLEOPTERA:CERAMBYCIDAE)FROM CHINA昆虫分类学报,2002,24(3):177-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泥色天牛属Uraecha Thomson分类研究(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昆虫分类学报,2000,22(1):45-王文凯,郑乐怡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yanagapanthia Breuning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from C Entomologia S2002,9(3):79-王文凯,蒋书楠,郑乐怡中国楔天牛族二新种记述动物学研究,2002,22(2):145- 王文凯 云斑天牛的学名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昆虫知识,2000,22(3):191- 王文凯 天牛总科见吴鸿等主编《天目山昆虫》 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350- 王文凯中国星天牛属12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见李典谟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0月38- 王文凯 沟胫天牛亚科雌性生殖器的比较解剖研究 见张雅林主编《昆虫分类区系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9:152-王文凯,尹新民,沟胫天牛亚科族级系统发育关系初探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6(1):11-王文凯,蒋书楠,郑乐怡TWO NEW SPECIES OF OBEREA (COLEOPTERA: CERAMBYCIDAE:LAMIINAE) FROM CHINA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3(3):74-王文凯,蒋书楠 沟胫天牛亚科后翅脉序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2):120-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楔天牛类15属支序系统学的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增刊),2000,31:1-王文凯中国天牛科四新记录种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21(2):117-王文凯,孙桂华,杨春旺中国虎天牛族新记录天津自然博物馆论文集(18),2002:19-王文凯脊虎天牛属雌雄生殖器的分类研究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3):202-王文凯天牛科系统分类研究进展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2):187-王文凯 南开大学馆藏天牛科分类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 9(2):1-王文凯,绿虎天牛属雌雄生殖器的比较研究中国森林病虫,2002,21(5):3-7,王文凯 鞘翅目:天牛科 见李子忠主编《贵州茂兰昆虫》,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2:320-王文凯天牛总科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华中昆虫研究(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王文凯 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策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1):90-王文凯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6:562-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纳天牛属二新种记述(英文稿)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213-王文凯,蒋书楠 中国沟胫天牛亚科一新属一新种昆虫分类学报,1999,21(2):119-王文凯,蒋书楠 云南天牛科三新种记述 动物学研究,1998,19(6):458-王文凯,蒋书楠 西藏锐顶天牛一新种记述 华东昆虫学报,1999,8(1):12-王文凯,蒋书楠 四川星天牛属一新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4):334-王文凯 天牛总科雌性生殖器解剖结构及标本制作方法 森林病虫通讯,1999,18(5):2-王文凯 天牛总科雌性生殖器高级阶元分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5):22-王文凯 污天牛属雌性生殖器分类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3):249-王文凯,蒋书楠 尖天牛和坡天牛雌雄生殖器的比较研究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1):17-王文凯 中国天牛总科综合分类研究进展昆虫知识,1999,36(1):53-王文凯 湖北锈色粒肩天牛一新亚种记述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2):王文凯,蒋书楠木天牛属Xylariopsis Bates一新种记述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8,18 (3):232-王文凯 普通昆虫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18(增刊):65-王文凯 中国天牛科新记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6) :597-王文凯 湖北省天牛总科昆虫初步名录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18(4):305-王文凯(参编)湖北省昆虫名录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文凯 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中国新记录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5):438-王文凯 食用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13(4):161-王文凯 湖北农学院馆藏天牛科分类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7,17(2):97-王文凯 花天牛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5,15(2):91-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续)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5,15(1):20-王文凯,蒋书楠中国花天牛亚科新种及新记录 昆虫分类学报,1994,16(3):192-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续)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4,14(4):23-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4,14(2):31-王文凯 中国金绿花天牛属新记录 湖北植保,1993,增刊(2):1-蒋书楠,陈力,王文凯中国长颊花天牛属及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1993,15(1):53-王文凯 中国花天牛花天牛亚科分类研究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2,12(2):43-龚信文,孟国铃,李传仁,王文凯等 湖北烟仓害虫调查中国烟草,1990,(3):26-龚信文,孟国铃,李传仁,王文凯 微波防治烟草仓储害虫实验初报 商品养护技术,1987(1):8-王文凯 浅谈植物保护学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高教研究,1997,(1):42-青 春 璀 璨张晓明 康群王文凯,1985年7月毕业于原湖北农学院植保专业,1991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获博士学位。为中国昆虫学会会员、湖北省农学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湖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理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2002年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十佳“优秀博士后”。现任长江大学农学院院长。昆虫,随处可见,研究昆虫,人谓雕虫小技!可他,却一直醉心于与昆虫为伴,近20年来,他孜孜不倦的从事着中国天牛科昆虫的分类区系和系统发育研究,成为该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他就是我校农学院院长王文凯博士。王文凯1964年4月出生于湖北荆州。1982年9月,怀揣远大抱负,他迈进了原湖北农学院的大门,开始了他三年的大学生涯。作为植保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王文凯第一次从书本上了解了昆虫,并开始接触昆虫,进而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5年7月,王文凯大学毕业,品学兼优的他成了湖北农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初为人师,除了激动和欣喜,他更多的却是冷静的思考。从学生到老师,不只是简单的角色转换,而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想到这些,王文凯心里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从此,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孜孜以求的在各种文献中查找、采摘;多少个薄雾飘漾的清晨,他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抬起头来。不懈的追求,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使王文凯的知识积累厚实了许多,很快,他脱颖而出,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他主讲的《普通昆虫学》等课程也获得了首届讲课比赛三等奖。他被列为学院首批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日子如水般流逝,慢慢地,在视野渐宽的同时,王文凯却感到授课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对他喜爱的昆虫研究,他更是有了一筹莫展的感觉。“不行,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丰富和完善。”于是,1988年,他走进西南农大,如愿以偿地做了著名的昆虫分类学家蒋书楠教授的学生。有了名师的指导,王文凯更奋力地遨游于昆虫学的海洋。被人熟视无睹的各种天牛于他看来却有着特别诱人的斑斓色彩,他凝神静气,真正进入了昆虫的领域。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天牛科分类方法和起源理论研究。1991年7月,王文凯满载而归,再度成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这次他有了游刃有余的感觉,厚实的知识积淀撑起了他的自信。他再一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研究,他所带领的昆虫教研室1995年被评为省级先进教研室,他在麻城科技扶贫期间,被省科委、扶贫办评为“科技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然而,满载青春收获的他并没有满足。为了更深层的探究昆虫王国的奥秘,1995年,王文凯以优异的成绩再次拜在蒋书楠教授门下,成了一名博士研究生。两年后,他被西南农大评为“优秀博士研究生”。王文凯在虫国的探索极为勤勉。1985年至今,他先后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主持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2项、省教育厅攻关2项及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项。自1988年起,他主要从事中国天牛总科的分类区系及系统发育研究,已建立天牛科2新属,发现28个新种,7个中国新纪录属,35个中国新记录种。在《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动物学研究》、《Entomologia Sinica》、《昆虫知识》及《中国森林病虫》等期刊上发表天牛科论文50余篇。先后参与编著了《湖北省昆虫名录》(1992)、《昆虫分类区系研究》(2000)、《天目山昆虫》、《贵州茂兰昆虫》等;作为副主编参加“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的编著(2003)。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天牛科系统分类研究”获湖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8年6月,王文凯又以其实绩叩开了南开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大门,成为一名专职科研人员。如今,不负青春的他是中国昆虫学会会员、湖北省农学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湖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理事。2003年12月被选为荆州区人大代表。除了教学与科研,王文凯还是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在他担任原农学系系主任三年多时间里,他创新思维,大胆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主持完成了“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获得批准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的中期检查;完成了“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两个学科的硕士点立项及“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博士点立项建设申报并获得批准;组织了“生物工程”新专业的申报并获得批准;创建农药生物测定中心,获得西校区首个国家级资格认证——农业部农药田间登记试验资格……如今,作为长江大学农学院的院长,王文凯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没有丝毫的松懈,他和班子成员一起,为农学院的发展谋划好了未来: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个博士点立项、2个硕士点立项学科建设;把科研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树立科研强院思想;加强湿地农业研究中心的领导与管理,把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研究中心真正建成长江大学的特色学科和优势领域,以湿地农业研究中心为平台,加强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他坚定的表示,乘坐长江大学之旗舰,依托湿地农业之特色,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院教职员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一定能够把长江大学的农科建设得更强、更特、更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