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育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育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

谢谢

北大核心教育类的核心期刊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育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评选结果

有一定帮助,不过具体要看你导师的对你是否有意和你面试分数。作用大不大主要看你导师是否看中这方面,其他没什么作用。

应该没什么用处,其实你所在省、市、区的论文远比这些来头很大的有用

获奖的话占优势,面试的时候就不一定了。现在导师都是看你能不能给他干活的,要看你的能力。论文有更好,没有也没多大事情,本科生能写出啥高水平论文啊。

《中国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独特道路——论毛泽东群众办学思想》(论文),获“重庆市教育学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毛泽东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排名第一(1993年12月)。《论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论文),《中国教育学刊》1993年5期。获四川省第六次普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1994年)。主编《教育社会学》(专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获重庆市第五次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副主编《高师学生实习指南》(工具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获重庆市第五次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三,(1996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转型》(论文),《教育科学论坛》1994年3期。获四川省第七次普教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西南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专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获四川省第七次哲社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三,(1996年)。《严格考试管理,确保高素质师资的培养》,(教学科研报告),获四川省普通高校第三届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1997年)。《中学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获国家教委“全国首届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与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排名第二,(1997年)。《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整合》(论文),《教育研究》1997年6期。获重庆市(直辖)第一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一,(1998年)。《论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论文),《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3期,获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排名第一,(2000年)。《建构师范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教研报告),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01年)。《创新教育学》(专著)获重庆市2002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培养高师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获重庆市2004年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重庆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重庆市2004年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突出区域文化特色,融合人文与科学教育——重庆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教育部2005年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西南少数民族现代化与文化变异》(专著)获重庆市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

成都市第十八届教育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

谢谢

◇1983年7月毕业于成都师范学校,就任于双流城关二小(现双流实验小学)。 ◇1997年8月调入双流县教育研究室担任教研员。◇1993年8月调入成都市汪家拐小学,相继担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工作。◇2000年9月调入成都市新华路小学任校长至今。 ◇成都市中小学三防教育先进个人 ◇青羊区优秀教师◇青羊区优秀******员◇青羊区学科带头人◇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优秀研究人员◇青羊区十佳校长◇成都市优秀校长 ◇1996年7月 荣获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第五次年会暨全国中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研讨会赛课获一等奖。 ◇1998年12月 荣获“四川省课堂电化教学优质课例评选活动”优质课例一等奖 ◇《引导、发现、操作》发表于《四川教育》1997年第4期 ◇《浅谈自然教学中导入技能的运用》1997年5月14日发表于《成都教育报》◇《数据的力量》发表于《小学自然教学》1997年第三期◇《新课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发表于《小学自然教学》1998年第9期◇《努力开掘多元智能》2001年9月发表于四川《教育导报》总1187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解读“面向全体”的新涵义》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5期◇《用多元智能理论解读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 》2003年7月发表于《学校管理创新与质量保障》(北师大百年校庆优秀论文汇编)◇《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新课程下的多元智能教师队伍》发表于《成都教育》2004年第3期 ◇《反思型教师校本培训探索》发表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教师漫笔《爱上高原》发表于《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一期总第124期论文获奖:◇《用“多元智能理论”解读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 》 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寻找艺术教育之根,探索艺术教育之路》在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新课程下教师电子集体备课探索》(合作)获青羊区优秀电教成果一等奖,成都市优秀电教成果二等奖(1)获成都市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小学生多元智能和谐发展研究》(课题)获成都市政府教育成果二等奖◇《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新课程下的多元智能教师队伍》获成都市优秀教改成果评选二等奖,获四川省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三等奖◇《小学生多元智能和谐发展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校本研修中的集体备课》(合作)论文荣获2006年度成都市教育改革与研究论文二等奖,荣获成都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改论文

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 、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学术旨趣及学术造诣主要体现在国际私法学、国际商事仲裁等领域,学术著述主要包括: 1.“国际私法中的识别问题比较研究”,载《现代法学》1999年6期,中文核心期刊。2.“国际私法的融通性与民族性论纲”,载《云南法学》2000年1期(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为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3.“从国际私法评法理学的两个问题”,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3期,中文核心期刊。4.“美国总统弹劾制度与法治”,载《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核心期刊。5.“宪法框架、法律程序及其法治理念——对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介绍和分析”,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专刊,核心期刊。6.“中国国际私法重构的几个问题”,载《云南法学》2001年1期。7.“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 8.“‘法亦为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体现’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9.“西部开发中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之宏观透析——以WTO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基准”,载《法学家》2001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10.“涉外仲裁裁决执行制度之评析”,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11.“关于仲裁条款独立性的两个问题”,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12.“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为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13.“仲裁程序法的适用及中国实践”,载《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14.“国际私法行为方式上的‘有效原则’及其法理分析”,载《云南法学》2002年第3期。15.“学说与判例的法渊源地位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16.“错误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识别与补救”,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8期,中文核心期刊。17.“21世纪与中国法治”,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18.“构建有扩张力的知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西南政法大学项目,获该年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19.“从立命馆大学的教学管理看我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于2004年赴日交流后,向学校提交的教改论文。 20.“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教育部法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004年会(海南)提交的论文,获校2005年教学考研成果二等奖。 1.《国际私法基本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清华大学法学院指定国际法学研究生必读书目。2.《中国涉外仲裁裁决制度与学理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3.、《法理宪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合著),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 1.《国际私法》(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2.《国际私法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3.《国际私法》(副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管理实用全书》(工具书,参编),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5.《国际私法》(参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1.1999.1月——9月,独立承担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研究项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研究》。2.2001年5月——2004年4月,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海峡两岸商事仲裁制度比较研究》,为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3.2004年1月——2004年10月,参与国家立法机关委托项目《民法典》草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部分起草、立法论证、专家草案。2005年3月——2005年10月,参与外交部委托项目“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关于管辖权排他性选择条款的公约》”的论证和提供专家意见。2005年6月——2006年5月,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入世过渡期后重庆农业发展策略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际体育仲裁研究》。 1.载于核心期刊《现代法学》1999年6期的“国际私法中的识别问题比较研究”,于2000年10月24日获得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优秀奖。2.2004年12月的项目“构建有扩张力的知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3、教研论文“高校法学教育与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对西南政法大学与日本立命馆大学之比较考察”获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刑法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3届,310人;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310人;犯罪学,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2届,480人;经济刑法学,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1届,90人。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或指导研究生人数模拟法庭教学,5届,210人;毕业论文,4届,43人;学生实习,4届,45人。 研究生,8人。三、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主要著作及学术论文《共犯与身份》,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非法拘禁罪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职业禁止”中的“刑罚”的理解,《检察日报》2015年9月7日版,独撰。多元文化社会中文化冲突型违法性认识错误及其处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一作者。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缩写),《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一作者。犯罪学课程教学改革(缩写),《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独撰。刑法身份的功能建构—以共犯与身份问题为中心,《贵州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独撰。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均衡原则与法条竞合之特别关系,《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2期,第一作者。自杀关联行为的刑法应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独撰。刑法法条竞合之特别关系的法律适用,《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3期,独撰。共犯与积极身份之逆向命题的规范分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3期,独撰。非法拘禁罪之共犯与身份问题探究,《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独撰。非法拘禁罪之结果加重犯的规范化诠释,《贵州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撰。共犯之处罚根据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独撰。比较法视野下的共犯与消极身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撰。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共犯与消极身份,《刑法论丛》,法律出版社2010年,独撰。比较法视野下的法条竞合,《刑事法探究(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独撰。法条竞合的本质、定位与功能,《兰州学刊》2009年第6期,独撰;论非法拘禁罪的犯罪对象,《天津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独撰。刑法学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承继或废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2期,独撰。比较法视野下的法条竞合 ,《刑事法探究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独撰。成都市街面犯罪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2期,独撰。虚报注册资本罪立法论中的基本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独撰。在法学教育中实践互动式教学法,《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反思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独撰。四、主要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犯罪学》,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分享课,2013-,主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机制》,四川省交警总队委托项目,2013-,主持。《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2-,主持。《走出法条竞合的迷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2-,主持。《中国刑法语境下法条竞合论的构建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主研。《定罪视野下犯罪成立要件确定机制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主研。《成都市街面犯罪调查》,成都市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2008,主持;《刑事法学阶梯式一体化第二课堂新探索》,四川师范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007-2008,主持。《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社会抗制》四川师范大学校级课题,2005-2009,主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犯罪及其控制对策》,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课题,2004-2007,主研。五、获得的主要荣誉/表彰/奖励2015年:获司法部“嘉奖“。2014年:入选“双千计划”,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2014年:《共犯与身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西部基层职业技能型法律人才1234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013年:《犯罪学》,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教育部。2012年:《西部基层职业技能型卓越法律人才1234培养模式》,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首届成都市高校法学院模拟法庭巡回赛”最佳指导老师奖,成都市高校法学院联合。2005年:优秀课堂教学奖,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在法学教育中实践互动式教学法》,优秀教改论文,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市第十七届教育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评选结果金堂

------------记十七中数学教研组在上期期末“十一校”数学联考中,数学组成绩优异,初一年级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一,高二理科数学平均分位于“十一校”第二,高一年级数学位于“十一校”第三。成绩的背后,是数学组全体老师努力奋斗,团结协作的身影。为了促进本组教师快速地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使每一位数学组教师增强竞争意识,掌握一生受用的本领,数学教研组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即“爱心”“信心”“虚荣心”。首先是“爱心”,它是让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外部动力,教师只要有了爱心,才会有公平心,包容心,平常心,责任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的感情,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力求让所有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第二是“信心”,教师首先要自始至终保持充足的信心,这对学生是一种精神感染,它能为学生建立信心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师努力拼搏的精神也是学生坚持学习的精神支柱。再次是“虚荣心”,教师要有争第一的荣誉感,不论一个班的基础如何,经过师生的三年努力,目标应只有一个 :“十一校”第一,引发学生间的良性竞争,用心培养和打造尖子生,辅导后进生,带动中等生,每个人在成绩方面都要有争强好胜心。 首先,针对学生的现状,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用心思考学生现状、用心思考教材、用心思考考纲、用心思考作业的布置、用心思考中、高考的变化趋势,是平时年级备课组备课研讨的重点之重。组上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互通教情和学情,及时总结一周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教的知识和方法能理想地过手,充分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对称性。另外,努力做好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上课人所在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然后全组参与学习和讨论,并加以修改,课后进行全组认真地总结经验和不足,研讨课一方面展现教师个人的知识传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改进。同时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市上和兄弟学校的教学教研,定时定量听七中网班的数学课。 努力培养青年教师和树立本组的骨干教师,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青年教师要跟踪听课,并每期至少要上一次全组的过关课,骨干教师必须每期上一次教学示范课,有利于同事间的共同发展。十七中英语教研组 成都市模范班组—成都十七中英语教研组英语教研组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集体,组内19名教师担负着学校高、初中六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和9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英语组的全体老师爱岗敬业,博学爱生,教书育人,以优秀的团队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使英语组成为学校里教学成绩优异、教研成果显著、思想和业务水平过硬的先进集体。英语组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级立项课题《教师人格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市级立项课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校级立项课题《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英语组教师在投身课改和撰写教学论文方面十分踊跃。近几年来,组内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中国教改研究编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成都市教科所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5篇;成都市外语学会评选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颁发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此外,教师们在各种英语专业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英语教研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英语竞赛的成绩也非常突出:在教科所组织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2001年获得成都市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2002年获得全国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2003年获得全国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成都市一等奖6名,二等奖1名。2004年获得全国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成都市一等奖4名,二等奖2名。学校英语中考、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一直稳步上升,名列前茅,各年级英语成绩在同类学校联考中,成绩喜人。 “押中2005年高考作文”—高2005级语文备课组语文教学应遵循这样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跟时代步伐,让语文绽放人文光彩。我们高2005级语文备课组本着这样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着。 解读文章,与大师对话,构建精神家园课本和读本选编了不少中外佳作名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充分解读文本。例如,我们在教学模块“走进自然怀抱”“体悟人生情结”“倾听大师声音”的学习中,引领学生追随大师们一起“听冷雨”、“别康桥”、寻访“石钟山”、“与天地精神往来”,了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自然观、宇宙观。如在《敬畏自然》、《兰亭集序》中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明白人生苦短与珍爱光阴;在苏轼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感受乐观与放达;在《报任安书》与《苏武传》中淬砺生命的执著与气节;在“哀民生之多艰”的太息中感受屈原拳拳的报国之心;在《张衡传》中景仰这位古代科学家“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性”的儒雅风范……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向美向善,追求梦想,培养健全人格,构建精神家园。关心时政, 解读真善美, 共寻鲜活素材语文课怎能只教给学生划分段落层次,生硬地解剖名篇佳句呢?要让学生诗意地栖息于凡俗世间,只有为其塑造一颗高尚灵魂,让他拥有丰富的内心精神生活。高尚灵魂从哪里来,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来,从真切的人生体验来,从先贤的真知灼见中提炼而来……我如是告诉学生。让精神穿越时代长空的牛玉儒,创造奇迹的钢铁军人梁万俊,不断超越永不言败的飞人刘翔……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件件真切而动人的事迹,成了我们师生共同的话题,让学生明白──高尚的灵魂铸就在真切的言行中。苦行僧式的布道者徐本禹,天使般的李丹,行者尚立富,理想者马骅……这些用高尚心灵丈量脚下土地的体验者,是我们时代的精英,他们凭借责任和良心,持之以恒地做着我们都能做的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久久的震颤和回响。从他们身上,我们领悟了感恩的价值,辨认出一种近乎固执的守望情绪,体验到久违的感动,感受到了心灵的复苏,激发对自由的渴望,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场冰与火的洗礼、一次心灵的穿越。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社会再也不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了。高尚的灵魂永远屹立在时代的巅峰!语文课堂怎能离开社会生活孤寂地存活呢?苍白的说教、机械的问答、毫无情感的诵读,教师如在荒野中的嚎叫……这些让人生厌的教法早应该被埋葬。语文课应是鲜活的、时尚的,永远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014年是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针对日本政府和德国政府在面对历史时所采取的迥然不同的态度,各大媒体乃至全世界对“忘记与记住”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和学生也加入了其中,并果断地把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作文题命为“忘记与记住”。目的是要学生反思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政,关注自身的成长。此话题宏观地说,对整个民族的成长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微观地看,有助于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宽容、大度。忘记什么、记住什么,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认识论。通过此作文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若能忘记那些应该忘掉的和可以忘掉的,铭记那些必须牢记的,才可以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放下包袱,轻装前进。2014年的高考作文“忘记与铭记”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另一种意境:忘记押中作文题的短暂的惊喜和学生们兴奋的笑脸,铭记“以人为本、素质至上、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俱进”的理念,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精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