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江科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江科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垃圾大学,还

不是985,但也挺好的

江苏科技大学有4个校区,分别是东、南、西、新校区。校区地址分别为,东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南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徐大道中段,西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新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香路。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2482亩。占地2350余亩的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新校区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学校学术期刊主要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外船舶科技》、《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是很好的。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10个,本科专业66个。江苏科技大学其他情况简介。江苏科技大学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平台,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0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以上内容参考 江苏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年度)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蚕业服务,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工、管、农、文、理、经、教、法等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经历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先后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镇江船舶学院、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期间,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 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与学校合并,目前,学校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在船舶工业及相关行业内知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0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建设专业;拥有1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省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9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先后获多项省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现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南校区为独立学院-南徐学院)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500余亩。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070余名,有教授138名,副教授378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2400余人(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通本科生220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现有300余名国防生在读。学校现有纸质图书165万多册,电子图书53万多种。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格局,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近三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4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0项;获得科研经费8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交流论文7000余篇。  学校不断拓宽办学途径,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成立了有100多家单位参加的合作发展委员会。英国劳氏船级社、日本常石造船株式会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20多项,年奖助学总金额近1600万元。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1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在近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江科大人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形成了“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展望未来,江苏科技大学将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水平提升,力争早日建成一所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邮编:212003TEL:0511-84401015 Email:

江苏科技大学本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江苏科技大学有4个校区,分别是东、南、西、新校区。东校区也就是本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南徐学院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南徐大道中段西校区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新校区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香路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位于镇江高校园区,园区地处丹徒新城十里长山南侧,新校区建设周期三年,学校通过将现有西校区、南校区和东校区老东大门校内东西道路南侧地块土地与镇江市置换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2460亩(约164万平方米)(包括398亩(约27万平方米)水库),另中科院蚕研所195亩,拥有独立的专业性图书馆与实训中心,建成完善的各类辅助设施。建成后,学校将从三个老校区一次性搬入新校区。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只要在CN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可以做为教师职称评定依据。江苏科技报是省级CN报纸。《江苏科技报》是由省科协主办的具有大容致富信息、全方位农技服务和健康保健知识的科技报刊。是全国十佳科技报刊,也是全省最具权威性的科技类专业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分为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科技报》创刊于1983年,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全国十佳科技报。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高士其、茅以升、周培源、秦大河、潘云鹤、李家洋、杜祥琬、杨乐、杨叔子等先后为报社题词勉志。

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主办: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8671 CN 32-1312/C 邮发代号 28-148 创刊年:198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刊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6604 CN 32-1655/C 邮发代号 28-181 曾用刊名: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1994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科技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镇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3-0453 CN 32-1743/C 曾用刊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主办: 江苏行政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9-8860 CN 32-1562/C 邮发代号 28-278 创刊年:2001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江苏工业学院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苏省常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2-9048 CN 32-1720/C 曾用刊名: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年:200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刊名: 江苏政协 主办: 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7433 CN 32-1350/D 创刊年:1992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以上是不完全统计楼主想更多了解的话,可以给我发百度HI消息!PS:苏大哥你怎么也跑来逛知道啦?

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南大学简介江南大学座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无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建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到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异,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门类,18个院(系),共6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含工程硕士生),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8900余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留学生340余名,继续教育(含特色自考)、网络教育学生15000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及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博士专业点,59个硕士专业点,8个工程硕士点。全校18个院系中有15个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建有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批准的“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实验室。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独特优势,实力雄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4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为双聘院士),太湖学者7人,教授184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0名。由35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校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苏省“十五”攻关项目等,已有200多项研究成果经过鉴定或验收,其中有80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7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在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2004年,学校共申请专利1056项,授权专利301项。2005年学校专利申请量位于全国高校第五位,江苏高校第一位。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系)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嘉里粮油(深圳)商务拓展有限公司、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国民淀粉上海化学有限公司、希捷电子、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集团、重庆啤酒集团、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特品(ISP)(香港)有限公司、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奖教金,每年发放的奖学金总额达800多万元。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校际交流关系,并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近20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学校聘请了50多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江南大学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她充分表明了学校既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又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强调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学风,又强调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彰显轻工特色;关注国计民生;拓展学科领域;促进文理交融。”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经济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70万册、电子图书56万册,中外文期刊3100余种,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学校编辑出版了《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食品与生物技术》、《无锡教育学院学报》、《冷饮和速冻食品工业》、《电池工业》等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学校新校区已屹立在太湖之滨、山水之间。新校区占地3125亩,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青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格与小溪、树林、草坪的多层次园林空间为一体,展现绿色、水乡、文化韵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和发展了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把江南大学建成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进行知识创新的基地,推动成果转化的中心,开展社会服务的窗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将屹立在中国的江南!

江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科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农学、管理、法学、教育、医学等九大门类,是以工为主、工理文交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 历史沿革 江南大学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原无锡轻工大学可溯源到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历经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1952年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原江南大学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食品、农化及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原江南学院建于1981年,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学校名誉董事长。原江南大学(1947-1952年)由荣德生先生于1947年创建,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并入相关院校,建制撤销。原无锡教育学院是1955年建立的具有教师培训和普通高等师范教育功能的高等院校。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由教育部决定于2003年8月1日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地理位置 学校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无锡市。学校现设三个校区:校本部青山湾校区位于锡惠风景区惠河路;龙山校区和梅园校区位于太湖、梅园风景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被誉为花园式学府。

江南大学设计很牛!

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历史文化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文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江南大学主编:纪志成ISSN:1671-6973CN:32-1665/C地址: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邮政编码:214122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至2015年间,科研经费总量达5亿元,其中纵向经费9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5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7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2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900余篇;在2013年公布的全省高校科技服务江苏地方经济7项指标中,学校有6项指标位居全省前5位。2014年度,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高校第12位。截止2014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高校第22位。 学校袁寿其研究员主持的“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江苏大学组建以来国家级科技奖项零的突破;2008年,赵杰文教授主持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及融合技术的开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学校毛罕平、李萍萍教授等完成的“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二单位由杨继昌教授等完成的“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由孙玉坤教授等完成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的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2011年,学校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江苏大学荣获2014年度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一项。 学术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报道内容:主要报道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电气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学术论文,其中农业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为本刊的重点栏目。收录情况:国外数据库有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与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等。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和江苏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成果,辟有“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中国当代史研究”、“赛珍珠专题研究”、“词汇语义学论坛”等专栏。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数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高校教育管理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SCD源期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学术论文。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高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领导与能力、高校教学管理、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师资管理等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排灌机械工程学报该刊为Ei(Ei Compendex)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泵理论与技术、泵站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检测与控制、农业工程、环境工程、流体工程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该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JS317)》、《中国首席医学网收录期刊》,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等收录。 图书馆藏 截至2010年7月,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60多万册,电子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3600多种,电子报刊37000多种,全文数据库34个,二次文献数据库15个,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同时自建了“古籍数据库”、“车辆工程特色文献数据库”、“江大文库”等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主编:范明ISSN:1671-6604CN:32-1655/C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邮政编码:212003 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 中山大学法学院课题组;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 南帆;辽金诗僧与僧诗 刘达科;从《中州集》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裴兴荣;东晋孝武帝之“威权己出”及其对高门士族之抑制 王永平;山东巡抚与黄河治理——兼论晚清时期河政体制的变化 高中华;民国时期“劣绅”话语源流考略 余进东;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研究 李挚萍;从碳排放权之争看我国在气候变化上的法律应对 曾文革;彭菁菁;2007—2010年国内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童星;曹海林;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动因刍议 李兵水;祝明银;“80后”新生代社会建设非职业化参与机制初探 高中建;张娟;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大学MBA教育中心中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制效率提升问题探析 刘鑫;江苏现代化进程中若干重大政策研究 储东涛;对粮食安全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刘成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