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青年杂志解读

发布时间:

青年杂志解读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  《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新青年  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辨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出版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时间过了吗?

青年杂志解读人生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1927年7月迁回上海。在1927年11月至1932年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1939年4月在延安出版,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今北京)。1949年4月起,一直是团中央的刊物。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设有批评、时事述评、书报评论、文艺、通讯、我们的时代等专栏,文字明白晓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发表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1927年10月停刊,共出170期,最高发行量达3万份,在青年中产生过重大影响。1939﹑1948年曾两度复刊。 1963年应《中国青年》杂志之邀,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从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共和国“一号英模”。3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发表使这一期杂志的发行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各地加印118万份仍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团委又翻印了207万份……随着1965年毛泽东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青年》又一次告别了她的读者。 沉寂了12年后的复刊犹如一次涅 ,1978年的《中国青年》注定要以她曾在创刊时有过的激情和勇气成就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惊世骇俗的业绩。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人们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而其时社会上对于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与“两个凡是”的较量也使刚刚复刊的《中国青年》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9月复刊第一期《中国青年》发表的《破除迷信,掌握科学》和《“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笔锋如剑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战斗不仅止于此。在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已经对“四五”事件有了“不改变结论”的说法时,《中国青年》冲破了思想的障碍,一鼓作气,在同一期上发表了《天安门诗抄》和“四五”青年英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在文中首次宣称:“四五运动”是一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这一毫不含糊的宣战直接触及了“两个凡是”的底线,杂志刚一面世,一时“洛阳纸贵”。这一充满着勇气的举动为《中国青年》之后的个性和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一场震撼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大讨论使她又一次成为传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潘晓讨论”也不啻于一场惊雷,撼动青年的内心。而在23年前,要进行这样一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更无异于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启蒙,《中国青年》也在这时创造了当期400万册发行量的奇迹

个人推荐意林杂志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意林》杂志秉承前人意趣,取“意林”二字为刊名,“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意有所得,“林”即智慧之林。即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意林》打出了“一则故事,改变一生”的励志口号,将眼光瞄准了青少年读者群,尤其是学生,用短小精博又兼具趣味性和哲理意味的励志文章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和购买。所以我建议大佬可以考虑向其投稿,具体可参考以下图片

例文一人生,丰富多彩!宇宙的高深莫测,我们仅仅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无法彻底探究的。但宇宙给人类发出的任何“信号”“信息”却可以给我们启示,从而得出结论。但没有惟一的答案。你可以说暴风雨是可恶的,它毁坏了设施,摧毁了民宅。但这之后,是艳阳天,庄稼因此而更健壮,天空因此而更美丽,因为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虹。任何的事物都在变化,从而使它的本质,它的价值也跟随着波动。由此联想到人生。对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而言人是渺小的;对于宇宙的变迁,时空隧道,人生是短暂的。但人是有智慧、有言语、有意识的。因此人是宇宙间惟一的思想者。毫无怀疑,人生更丰富多彩!当新生儿的啼哭声响起时,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成了幼时惟一的欢乐。待到了渴求知识时,他进了学校,于是在这个世界上,他有了另一个愿望。在与外界的交往中,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于是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渴望。他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拼搏、汗水,成了他青年时的资本。日积月累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充满了自信,在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眼里,美好的生活,绚烂的季节,火红的玫瑰时刻闯入心灵。在旅行中,青年人会大声歌唱,唱出对奇景的赞叹,唱出对生命的渴望,唱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遭受失败时,青年人会鼓励自己,因为他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生活对青年人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人生的最后驿站,是老年,不要悲伤,有了年轻时积累的资本,老年更多姿多彩。常见湖畔坐有满头银发的老者钓鱼,那一份悠然自得,是美好的。老年人时常聚在一起回忆往事,少年时的幼稚,青年时的火热,爱情的甜蜜,不时舒展满脸的皱纹,开怀大笑。人的一生,美好而短暂。人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热情,可以奔放,可以沉默,也可以冲动。因为生活就在你手中。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会丰富多彩。评点:这是一曲不断拼搏、不断进取的人生赞歌。作者把人生置于高深莫测、千姿百态的宇宙背景下透视,让读者倍增人生美好而短暂之情。文章由对五彩斑斓的宇宙的感叹,类推出人生的更为丰富多彩,引出对人生奇景的礼赞。“他”的成长历程,“他”的从小到老,是自立自强的进行曲,是热爱生活的战斗鼓点。全文多用短句构段,其中2/3的段只是一句话,有的短至八九个字,表现出思维的跳跃与欢快,洋溢着青春的热情。例文二储蓄人生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金额不一的储蓄。当我们清点这一张张储蓄单时,心中会有一种莫大的鼓舞。而在我心里却有了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着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感情,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一个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只要拥有了亲情的储蓄,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友情,也是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一储蓄,是在患难之中的解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忠言逆耳,是跌倒时的真诚扶持,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的储蓄,不是单向的支取,而是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加重其分量,丰富其内涵。任何带有功利色彩的虚假的友谊储蓄,到头来不仅得不到利益,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爱情,是一种幸福而艰苦的储蓄。恋爱,固然需要有执著,但是以后要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面对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坎坎坷坷,又需要有多少的理解、支持与默契!这绝不是用甜言蜜语所能换来的。爱情的储蓄,是在生活点滴小事上相互尊重与体谅,它需要天天、月月、年年储蓄。学识的储蓄,最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懂事就是一个不断储蓄知识的过程。我们接受教育,这只是储蓄的一个方面。走进社会,我们会有更多的人情世故方面的知识积累。知识的储蓄,最重要的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和武装自己。其实,储蓄人生,就是储蓄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最精致的东西,储蓄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其实也是一种幸福。评点:作者很会联想。他由“每个家庭里都有金额不一的储蓄”联想到人生,这个立意角度小巧而新颖,避免了泛泛而论,避免了陈陈相因。作者也很会缀文,储蓄亲情,储蓄友情,储蓄爱情,储蓄学识,各谈一点而又服从于储蓄人生的主题,末尾“储蓄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最精致的东西,储蓄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则把文意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文短而味长。    写作提示:让中学生解读人生,是否为时过早?否,“少年心事当拿云”,夏完淳16岁英勇就义,刘胡兰15岁壮烈牺牲,列宁18岁参加俄国第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小组,麦克斯韦15岁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史蒂芬19岁当煤矿机械师……中学生解读人生,早日激发雄心壮志,早日树立人生航标,早日坚定奋斗信念,善莫大焉。具体写法,多种多样。可集中表述自己对人生理想的看法,抒发报效祖国的志向。可写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可解剖关于人生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深刻地谈透一点。也可编述有关人生的故事。

路遥的《人生》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我认为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永远好过投机取巧的捷径。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往前走。那些看似能助你一臂之力的捷径,不过是你给未来的自己挖的坑,要相信茨威格说的那句:那些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上了价格。高加林以为娶了黄亚萍就会万事大吉,殊不知有多少危险在盯着自己,只是他平常得罪的人就足以把他拉下水。毕竟他并不清白,他所处的位置也是靠走后门得到的。如果他靠自己的实力站到所处的位置上,即便别人想害他,也找不到机会。反之亦然,如果自己本身就有问题,可能风一吹就倒了。年轻时总想着投机取巧,活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踏踏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本身就是人生的捷径。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不同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其篇幅很短,故事简单,但它给人的启迪却很大,所以又被人称为迷你版的《平凡的世界》,两者的故事设定是一样的,只是反面例子高加林,更令人警醒。如果你也曾在生活中受过挫,走过弯路,不妨看看高加林的人生。他的选择出了错,导致走上不同的道路,如果我们能学会做选择,或许人生不会如此艰难。

新青年杂志封面解读

造型相当好看,而且也是非常别致的,看起来特别有质感,也充满了氛围,让人觉得特别精致,也特别有魅力。

宋祖儿这次的造型非常好看,因为这样的造型让她看起来很年轻,而且会突出她的个人气质,会让她看起来身材比较高挑。

D

了解新青年杂志

1、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3、《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扩展资料:《新青年》的重要文章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陈独秀先生

青年读者杂志

都可以但青年文摘上的文章出现在中高考中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的杂志国家地理,文史参考也可以

青年杂志应该比较适合你,高中生吗

都是很不错的杂志,各有所长,读者和青年文摘是综合类文摘杂志,青年文摘更适合年轻人。意林是益智类哲理文章。主要是看自己偏爱哪一方面的需要。

青年文摘吧,还有格言也不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