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是

发布时间: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是

我是师院11级学生学校风景还可以。化学楼和物理楼是老楼了。现在在新建逸夫楼,就在美术学院对面。综合楼图书馆生命科学楼音乐楼美术楼还可以,盛传音乐楼对面的东教楼闹鬼,是因为好久没用了,老师说是因为地板不好,坏过几次,为了安全不用了。学校里有个明湖。里面养了很多鱼,寝室不够住,人很多。学费里是一个人800一学期的。不过很多人住校外的名仕康城学校门口有上饶烤鸡腿卖。还有很好吃的婆婆烧仙草。去市里很近,1路公交有到。去火车站回家和别人拼的士一人10块。学校旁边是医学院。学校挺好的!!!!!东西什么也便宜,花销不大,不去市里就没有什么用得到大钱的地方

2011-2015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332项,出版专著56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有28项科研成果获厅级以上奖励 。2012年,学校共获得立项课题8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数学天元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2项、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自筹项目2项。完成各类课题63项,其中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学校教师发表的论文中,SCI 网络版及EI 光盘版(期刊论文)共同收录9篇;SCI 网络版单独收录12篇;EI 光盘版(期刊论文)单独收录14篇;EI 光盘版(会议论文)单独收录11篇;CPCI-S(ISTP)数据库单独收录2篇。共出版著作13部 。2014年,学校共获得立项课题88项,获资助经费906万元。立项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完成市厅级以上课题4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项。以学校署名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共316篇,其中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论文共35篇(含核心库20篇),CSCD发表在来源期刊上的论文共48篇(含核心库22篇),SCI 网络版及Ei Compendex(期刊论文)共同收录17篇;SCI 网络版单独收录18篇;CPCI-S和Ei Compendex(期刊论文)共同收录1篇,Ei Compendex(期刊论文)单独收录7篇;Ei Compendex(期刊论文)单独收录11 篇。以学校教师为第一署名出版的著作共有10部,其中论著2部,编著4部,主编4部 。 学术刊物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原名《上饶师专学报》,创办于1981年,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41/C,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2237。《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双十佳”文科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录入范围并进入CERNET。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办的《朱子学刊》发行海内外 。学报2006年被引124篇次,影响因子达到127,被引期刊数107种,Web即年下载率6,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学报前列。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 。 馆藏资源 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藏书123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98万余册,电子图书25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900余种。中外文电子资源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方正教学参考书》、《书生之家》、《人大复印资料》、《网上报告厅》、《万方数据博硕论文》、《银符考试数据库》、《博看网畅销期刊数据库》、万方外文期刊(ENPS)、Springer、WorldSciNet、Ebsco等数据库。已经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打个车`到师院就到了``最多不过5块

上饶师范学院官网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

打个车`到师院就到了``最多不过5块

目前江西还没有上饶师范大学,只有上饶师范学院。学校大概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及启示文章类型: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文章加入时间:2008-10-16 15:38:25 阅读次数:55--------------------------------------------------------------------------------江西上饶师范学院 范安平 王 勤伴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些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声势大、投入多、发展快,但其教育质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提升和优化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一、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纵观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求真务实、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是其共同特点。其质量保障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下述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保障美国早在1917年由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形成的《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就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对美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历史性影响的《莫雷尔法案》也早在百年前就规定各州均要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相关知识”的学院,这类学院后被称为“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美国目前由政府发布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已达数10部。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也拥有高效的农业和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大军,这与德国政府严格而系统的职业教育立法有直接关系。如该国农业行业中共有14个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行业,其名称及职业方向、不同职业的具体职业技能和培训要求均作了严格规定,并有主管部门依据职业教育法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对违反规定或不合要求者予以严厉处罚。曾有接受职教者因培训方的原因使其职业培训的结业考试不及格而提出起诉,致培训方因不能使受训者按期成为熟练工人而被依法判定一次性赔款一万二千马克的事件。(P32—33)拥有坚实的法律保障是德国农村职业教育得以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英国长期保持着重视职业教育立法的传统。该国早期的《济贫法》和对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巴特勒法案》,均为英国职业教育在城乡的广泛开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于1964年和1973年颁布实施的《产业训练法》及《就业与训练法》,更是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职业培训的设施与质量控制作出了制度上的明确规定。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由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渔业部)直接管理,具有制定政策法规和实施督查的便利。2.农村职业教育保持与城乡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既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合格的新型农业劳动者,使劳动力培养与城乡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诸多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如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教育是无质量可言的。历史上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几乎都经历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过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有关的劳动技能,为农民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提供服务,不少发达国家有符合自身国情的成功做法。作为近代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在国际上是首屈一指的,该国较早提出了普及城乡初等教育和广泛开展初等技术训练的要求,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准备。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过《人力发展与训练法》和《就业机会法》的实施,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准备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后来的长期努力,’不断满足该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的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基本上走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边产生,边转移,工业化、城市化趋于同步的发展道路。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素质水平,以便获得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不但非常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努力提升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同时还给予各种形式的“转业”培训援助,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进入城市就业铺平了道路。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直接由政府部门主管,能更好地协调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该国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内涵越来越广泛,农业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扩展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机械、农产品营销、森林维护、农村旅游等方面,不断满足农村建设对各种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高度现代化的英国,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培训局,在全国成立了16个地区培训中心,目前每年约有30%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各种类型的农业培训活动。为了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还专门设立了“国家培训奖”,奖励在职业培训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机构。德国为了有效管理和指导农村职业教育,在百余个城乡劳动局下设置了600多个村镇劳动分局,广泛开展与职业发展与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该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一是培训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并为现代农业提供后备力量;二是推广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教育内容切合该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包括有农业新技术推广、品种改良、葡萄种植与酿酒、农村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开发、农产品经营等。3.突出实践教学,强调技能培养韩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注重现场化教学,对培训基地的建设有严格的要求。现场参观、实习体验和讨论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有时还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讲课,许多培训课程的教学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职业培训中要求学员以正式职工的身份出现,在实践中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甚至不搞一般化的参观、见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日本农业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校办农场或校外实验场,为学员提供充裕的实践机会,并实行派遣学员到示范农户家实习的制度,时间为2—3个月。职业培训中实践教学时间占全部时间的60%以上,体现了一种体验主义、经验主义的教育方法。英国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模式的采用以及最终的教学考核等方面均体现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能力的教育理念,这对英国成为一个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均居欧洲各国的前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要求学员有占培训总学时一半的时间在项目选定的经营者或农场主的生产场所跟班实践,了解并熟悉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培训结束时要提交自己从事经营生产或管理的设计方案或报告,否则不能获得结业证书和有关资格证书。4.缜密的教育监控与评估这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国家一方面给予农村职业教育以政策、经费和办学条件、办学自主权等的积极支持,同时也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予以认真、严格的监控及评估。德国针对农业职业教育专门颁布了《农业职业教育基础阶段实施培训与课堂教学时间计划原则》,并制定了与之相关的《职业培训章程》、《培训者规格条例》、《考试规则》等规章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专任教师和培训人员、教学过程及考核等均作了严格要求和规定,并通过国家及州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实施督查和评估,对违反有关规定者,将予以严厉的处罚。英国政府每年都要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使用、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并公布综合评估结果,该结果将对职业教育或培训机构下一年度的经费划拨产生影响。5.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也是保证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行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是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以最具特色的加拿大农村职业教育“绿证培训”为例,该国绿证考试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很高,学员要取得“绿证”,需要通过两次考试,即在农场或实际工作场所进行的能力评估考试和在考试中心进行的资格考试,并采取教育培训与考试相分离的方式,参加考试的学员统一在绿证办公室指定的考试中心进行,考试形式分技能测定、笔试、答辩等,要想通过考试获得绿证,并非易事。英国实行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即NVQS),规定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其他行业协会或机构均不能另行发放职业资格类证书。此外,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各具特色的严格的考核及证书获得制度。二、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启示意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和部分地方部门和组织热衷于追求“政绩”,搞形式主义的影响,其教育质量和效益令人担忧。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做法和经验对提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如下几方面积极的启示意义。1.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通过立法形式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保障教育培训的人、财、物力,实现实施过程的有序化和评估考核的标准化,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应在《职业教育法》等现有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必要的辅助性法规和政策,以规范职业教育与培训行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均与农村职业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专门制定一部《农村职业教育法》很有必要,其对于促进与规范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当会大有帮助。同时,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加大执行力度,就此而言,相关的责任追究、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应有所配套,以改变目前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全凭地方领导的责任心、积极性的状况。2.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监测与评估,有效遏制并防范腐败现象应充分认识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监测评估制度。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资质要求,包括师资、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条件均应作合格性评估,同时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监控督查和审计。目前在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确有少数基层部门或单位偷工减料,做样子,走过场,编数据,套取教育培训经费的情况,农村职业教育竟也成了少数人新的“生财之道”,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农民利益,中饱了腐败分子私囊,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有些地方亦存在着培训大楼建了,牌子挂了,但不见教师和设施,不见学员的现象。诸如此类摆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应予以遏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3.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突出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强调实践与实效,注重技能的培养,采用较多的有“参与一分享”、“示范一模仿”、“合作一交流”、“问题探究”、“现场体验”等教学模式与方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应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及经验,教学中努力贯彻实用原则、有效原则,增强教育培训与市场就业的关联性,要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教学目标体系,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实农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师资和培训人员。4.严格考试管理,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目前急需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考核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考核管理,尤其要改变偏重理论知识学习而技能培养不足的教育培训状况,建立以学员技能获得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加拿大的绿证考试方式值得借鉴。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农民“绿色证书”的发放应严格规范,更不可出现“花钱买证书”、“不培训也发证”的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5.以我国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农村非传统农业的转移,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经历,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能力,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中,教育培训内容与项目的选择、经费的投入,切实需要搞好调研与预测,力求贴近城市(镇)经济建设第一线,贴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传统农业改造第一线,贴近就业市场,真正做好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本文选自《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官网投稿方式要求

打个车`到师院就到了``最多不过5块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及启示文章类型: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文章加入时间:2008-10-16 15:38:25 阅读次数:55--------------------------------------------------------------------------------江西上饶师范学院 范安平 王 勤伴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些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声势大、投入多、发展快,但其教育质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提升和优化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一、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纵观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求真务实、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是其共同特点。其质量保障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下述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保障美国早在1917年由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形成的《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就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对美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历史性影响的《莫雷尔法案》也早在百年前就规定各州均要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相关知识”的学院,这类学院后被称为“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美国目前由政府发布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已达数10部。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也拥有高效的农业和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大军,这与德国政府严格而系统的职业教育立法有直接关系。如该国农业行业中共有14个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行业,其名称及职业方向、不同职业的具体职业技能和培训要求均作了严格规定,并有主管部门依据职业教育法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对违反规定或不合要求者予以严厉处罚。曾有接受职教者因培训方的原因使其职业培训的结业考试不及格而提出起诉,致培训方因不能使受训者按期成为熟练工人而被依法判定一次性赔款一万二千马克的事件。(P32—33)拥有坚实的法律保障是德国农村职业教育得以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英国长期保持着重视职业教育立法的传统。该国早期的《济贫法》和对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巴特勒法案》,均为英国职业教育在城乡的广泛开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于1964年和1973年颁布实施的《产业训练法》及《就业与训练法》,更是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职业培训的设施与质量控制作出了制度上的明确规定。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由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渔业部)直接管理,具有制定政策法规和实施督查的便利。2.农村职业教育保持与城乡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既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合格的新型农业劳动者,使劳动力培养与城乡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诸多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如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教育是无质量可言的。历史上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几乎都经历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过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有关的劳动技能,为农民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提供服务,不少发达国家有符合自身国情的成功做法。作为近代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在国际上是首屈一指的,该国较早提出了普及城乡初等教育和广泛开展初等技术训练的要求,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准备。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过《人力发展与训练法》和《就业机会法》的实施,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准备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后来的长期努力,’不断满足该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的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基本上走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边产生,边转移,工业化、城市化趋于同步的发展道路。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素质水平,以便获得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不但非常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努力提升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同时还给予各种形式的“转业”培训援助,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进入城市就业铺平了道路。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直接由政府部门主管,能更好地协调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该国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内涵越来越广泛,农业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扩展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机械、农产品营销、森林维护、农村旅游等方面,不断满足农村建设对各种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高度现代化的英国,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培训局,在全国成立了16个地区培训中心,目前每年约有30%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各种类型的农业培训活动。为了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还专门设立了“国家培训奖”,奖励在职业培训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机构。德国为了有效管理和指导农村职业教育,在百余个城乡劳动局下设置了600多个村镇劳动分局,广泛开展与职业发展与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该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一是培训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并为现代农业提供后备力量;二是推广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教育内容切合该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包括有农业新技术推广、品种改良、葡萄种植与酿酒、农村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开发、农产品经营等。3.突出实践教学,强调技能培养韩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注重现场化教学,对培训基地的建设有严格的要求。现场参观、实习体验和讨论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有时还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讲课,许多培训课程的教学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职业培训中要求学员以正式职工的身份出现,在实践中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甚至不搞一般化的参观、见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日本农业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校办农场或校外实验场,为学员提供充裕的实践机会,并实行派遣学员到示范农户家实习的制度,时间为2—3个月。职业培训中实践教学时间占全部时间的60%以上,体现了一种体验主义、经验主义的教育方法。英国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模式的采用以及最终的教学考核等方面均体现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能力的教育理念,这对英国成为一个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均居欧洲各国的前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要求学员有占培训总学时一半的时间在项目选定的经营者或农场主的生产场所跟班实践,了解并熟悉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培训结束时要提交自己从事经营生产或管理的设计方案或报告,否则不能获得结业证书和有关资格证书。4.缜密的教育监控与评估这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国家一方面给予农村职业教育以政策、经费和办学条件、办学自主权等的积极支持,同时也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予以认真、严格的监控及评估。德国针对农业职业教育专门颁布了《农业职业教育基础阶段实施培训与课堂教学时间计划原则》,并制定了与之相关的《职业培训章程》、《培训者规格条例》、《考试规则》等规章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专任教师和培训人员、教学过程及考核等均作了严格要求和规定,并通过国家及州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实施督查和评估,对违反有关规定者,将予以严厉的处罚。英国政府每年都要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使用、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并公布综合评估结果,该结果将对职业教育或培训机构下一年度的经费划拨产生影响。5.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也是保证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行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是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以最具特色的加拿大农村职业教育“绿证培训”为例,该国绿证考试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很高,学员要取得“绿证”,需要通过两次考试,即在农场或实际工作场所进行的能力评估考试和在考试中心进行的资格考试,并采取教育培训与考试相分离的方式,参加考试的学员统一在绿证办公室指定的考试中心进行,考试形式分技能测定、笔试、答辩等,要想通过考试获得绿证,并非易事。英国实行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即NVQS),规定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其他行业协会或机构均不能另行发放职业资格类证书。此外,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各具特色的严格的考核及证书获得制度。二、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启示意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和部分地方部门和组织热衷于追求“政绩”,搞形式主义的影响,其教育质量和效益令人担忧。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做法和经验对提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如下几方面积极的启示意义。1.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通过立法形式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保障教育培训的人、财、物力,实现实施过程的有序化和评估考核的标准化,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应在《职业教育法》等现有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必要的辅助性法规和政策,以规范职业教育与培训行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均与农村职业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专门制定一部《农村职业教育法》很有必要,其对于促进与规范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当会大有帮助。同时,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加大执行力度,就此而言,相关的责任追究、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应有所配套,以改变目前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全凭地方领导的责任心、积极性的状况。2.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监测与评估,有效遏制并防范腐败现象应充分认识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监测评估制度。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资质要求,包括师资、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条件均应作合格性评估,同时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监控督查和审计。目前在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确有少数基层部门或单位偷工减料,做样子,走过场,编数据,套取教育培训经费的情况,农村职业教育竟也成了少数人新的“生财之道”,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农民利益,中饱了腐败分子私囊,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有些地方亦存在着培训大楼建了,牌子挂了,但不见教师和设施,不见学员的现象。诸如此类摆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应予以遏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3.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突出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强调实践与实效,注重技能的培养,采用较多的有“参与一分享”、“示范一模仿”、“合作一交流”、“问题探究”、“现场体验”等教学模式与方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应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及经验,教学中努力贯彻实用原则、有效原则,增强教育培训与市场就业的关联性,要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教学目标体系,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实农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师资和培训人员。4.严格考试管理,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目前急需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考核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考核管理,尤其要改变偏重理论知识学习而技能培养不足的教育培训状况,建立以学员技能获得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加拿大的绿证考试方式值得借鉴。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农民“绿色证书”的发放应严格规范,更不可出现“花钱买证书”、“不培训也发证”的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5.以我国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农村非传统农业的转移,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经历,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能力,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中,教育培训内容与项目的选择、经费的投入,切实需要搞好调研与预测,力求贴近城市(镇)经济建设第一线,贴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传统农业改造第一线,贴近就业市场,真正做好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本文选自《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

进入学校的图书馆网站,再进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网站,可下载相关的论文

这东西自己弄吧 研究研究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本人就是上饶师范学院毕业的,在中国公办还是比民办好的,上面的朋友肯定是拿提成的民办学校的学生到了暑假就可招拿提成的会把人给死的,江西民办高校有名是蓝天,但我们江西人不承认他,很多时候那是用现实来说话的。再怎么说,也能在江西师范类院校至少能排第三(江西师大、赣南师范)。

中文:上饶师范学院  英文: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中文简称:上饶师院  英文缩写:SRNU   上饶师范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门审核合格并批准设立的公办本科院校,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是目前赣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同时也是上饶地区最重要的高等院校之一。建校5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各类毕业生4万多人。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上饶师范学院前身为 1958年6月设立的上饶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上饶师专与上饶工专合并改组为赣东北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上饶师专。2000年3月,经教育部、江西省政府批准,设立上饶师范学院。2005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2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校5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各类毕业生4万多人。   上饶师范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上饶市志敏大道南侧,坐落于闻名中外的上饶集中营旧址南麓,紧邻浙赣铁路、横南铁路和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的赣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   校园占地面积650669平方米(976亩),生均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28532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9660平方米,生均8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74333平方米,生均5平方米。    美丽的校园现有在编教职工959人。专任教师555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16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43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26人,省高校名师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有江西省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设有政治法律系、 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 史地系 、 外语系 、 数学与计算机系 、 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 化学系 、 体育系 、 美术系、音乐系、 教育科学系 、 生命科学系 、 经济学系 等13个教学系和 社会科学部 、大学外语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 大学计算机教学 部4个公共教学部,77个本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共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727人。   图书馆学院办学条件较为完善,拥有 计算机校园网络中心 、各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以及 图书馆 、 电教馆 、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场、风雨球场等教学科研场所。共有图书资料99113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7000多万元。   学院现有农业科学、 朱子学、哲学、语言文字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有机化学、赣东北经济社会发展、书法教育、教育经济、美国文化、南方油茶科学等共11个研究所。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被评为全国“双十佳”文科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录入范围。学院在“朱子学”、“辛弃疾研究”、“赣东北苏区研究”等地方人文学术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办的《朱子学刊》已出版16辑,发行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该刊物曾被《解放日报》称誉为“国内朱子学研究领域唯一最具权威的刊物”,著名学者陈荣捷先生生前称赞“《朱子学刊》内容充实、必以先睹为快”。朱子学研究所被列为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予以建设。十多年来学院共承担完成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个,有40多篇自然科学论文被SCI、EI收录。教师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编著231部,获专利1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30多篇,完成省以上社科研究课题400项,有32项科研成果及51件艺术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抓好学生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强化“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的师范素质培养,《人民日报》曾对学院这一特色进行过专题介绍。大学生数学建模三次参加全国比赛,三次获二等以上奖励。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好,实践和适应能力较强,不仅在江西,而且在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深受欢迎。   学院正加紧校园基本设施建设,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校园里绿树成荫,亭台楼榭错落有致,绿化覆盖率达40%,连年被省、市授予“园林绿化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称号。目前,学院正以 以评促建 为动力,全面实施2003—2007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多学科、地方性、教学型大学。   50年校庆  2008年12月28日,上饶师范学院迎来了50周年华诞。市领导蔡晓明、程建平、汪东进、周华北、汪霞、李一帆出席庆典大会。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柳和生和千名新老校友也一同参加了庆典。  庆典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建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上饶师院50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上饶师院在50年的历程中,为上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宝贵人才。  上饶师院“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薪火相传,“立足上饶,服务江西,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明确,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出色的教书育人环境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上饶经济社会发展与上饶师院的前途息息相关,无论是打造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还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上饶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设进程中,上饶师院都大有可为。程建平指出,上饶近700万人民十分珍惜自己的大学,上饶地方党政将尽最大的努力为上饶师院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师院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贡献。  上饶师范学院的前身为创立于1958年的上饶师专,2003年升格为上饶师范学院,2004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院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校园占地面积达938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图书藏量100多万册。学院目前有13个教学系、15个教学部和科研所,教职员工942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21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64人,设有本科专业36个,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建校50年来,他们已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多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江西省绿化先进单位  江西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全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单位内部优秀保卫组织  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原《上饶师专学报》)  江西省统战工作重点目标管理考核综合先进单位  上饶师院化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上饶师范学院官网

打个车`到师院就到了``最多不过5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投稿要求格式

1 上饶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网络及面授辅导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新型开放大学。1979年1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次年上饶地区电大工作站成立,1984年9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广播大学上饶地区分校。1999年,省教委组织对十一个地(市)电大分校进行教育评估,上饶电大取得优异成绩,达到去掉“分”字的各项要求。2000年7月省政府批准同意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上饶分校更名为上饶广播电视大学。这标志着上饶电大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新世纪上饶电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饶电大位于我市水南街330号,占地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69平方米,建成了地面卫星接收站、电视视听室、多功能视听室、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校园网已以高速宽带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学工处、招生办、成教处、继教处、信息中心、工会、团委等中层管理机构。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拥有280余人的专兼教师队伍。 目前,上饶电大建立了以校本部为中心,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横向联合各有关部门,下辐射全市12个县市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了主动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机制。上饶电大已先后开设了12个大学本科专业,40个大学专科专业和10个中专专业,其中有的还是我市经济建设急需的短线专业,尤其是经济科和理工科的一些专业,弥补了我市高校“缺工少经”的不足,改变了我市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2000年春学校开始参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现设有开放教育本科专业12个(法律、计算机、会计学、汉语言文学、数学、金融、工商管理、教育管理、英语、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土木工程等),专科专业14个(教育管理、小学师资、计算机、英语、金融、高级护理、会计、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药学、旅游、建筑施工与管理、法学等),目前学校在籍学生本、专科达7千余人。27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本科毕业生1531人、大专毕业生20206人,中专毕业生2455人,各种非学历教育结业生2万余人次,成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 上饶电大秉承于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着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逐步构成全市终身教育体系铺垫坚实的基础。2 上饶师范学院前身为 1958年6月设立的上饶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上饶师专与上饶工专合并改组为赣东北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上饶师专。2000年3月,经教育部、江西省政府批准,设立上饶师范学院。2005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2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校5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各类毕业生3万多人。 上饶师范学院地处闽、浙、赣、皖四省交界的上饶市,坐落于闻名中外的上饶集中营旧址南麓,紧邻浙赣铁路、横南铁路 、 沪昆高速公路和 320国道,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的赣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校园占地面积 98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305人,各类成教学生2126人。在编教职工942人,有专任教师549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157人;教师中博士、硕士245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2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博导、硕导14人。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本专科专业78个,其中本科专业36个,涉及文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 学院设有政治法律系、中文与新闻传播系、史地系、外语系、数学与计算机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教育科学系、经济学系等 13个教学系和社会科学部、大学外语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大学计算机教学部4个公共教学部以及计算机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成人教育分院等教学教辅机构。设有朱子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赣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书法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研究所、美国文化研究所和南方油茶科学研究所共11个研究所以及学报编辑部等科研机构。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较为完善。拥有数字化校园网络、各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电教馆、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场等较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图书总量 10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多万元。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丰硕科研成果。《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双十佳”文科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录入范围并进入 CERNET。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办的《朱子学刊》发行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朱子学研究被列为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予以建设。2000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185个,出版专著86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10篇,有25项科研成果获厅级以上奖励。 学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抓好学生的教师基本功训练,《人民日报》曾作过报道。大学生数学建模六次参加全国比赛,六次获二等以上奖励。毕业生以综合素质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不仅在江西,而且在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也深受欢迎。近年来,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推进各项改革;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学院建设,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多学科、地方性、教学型大学。 3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普通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学院座落在上饶近郊,占地面积467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清静幽雅,蕴江南园林之灵气,富人文精神之内涵,是理想的求学园地。 学院设有电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艺术体育系及上饶职院婺源校区。全日制统招在校生1700余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2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31人,建有各类实验室 64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20万元,图书馆藏书12万册,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6家,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办学优势: 学院确定了“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实施“四会五能” (会英语对话、会计算机操作、会汽车驾驶、会一门以上专业技能;创业、创新、创造、提高、延展能力)工程。以“方正、宏大、精深、和谐”为主题,要求学生以方正身心养德守、树宏大志向效国家、学精深技艺立功业、创和谐环境谋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学院鼓励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应届大专毕业生经考试合格后可进入高等本科院校学习,并获得普通高校本科文凭。 由于学院办学成果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我院设立了OSTA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根据“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优化素质”的教育原则,对学生实行“三证制”(毕业证、计算机等级证及专业技术等级证),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办学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就业保障部国家技能鉴定所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职业教育数控实训示范基地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样板基地江西省再就业培训基地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届江西十大和谐校园江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4 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是一所全日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座落在钟灵毓秀之美誉的上饶市信江南岸,占地面积60116m2,校舍建筑面积42669m2。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可远眺灵山之秀色,近览信水之美景。 学院创建于1951年,几经曲折,几度变迁,数易其名。改革开放后,学院把握契机,锐意进取,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大、中专兼顾,以普通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与短期培训为两翼,计划培养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新格局。 学院设置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高级护理、助产、妇幼保健、药剂、医学检验、公共卫生、医学信息管理等十几个专业,现有在校生3400余人,教职工2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4人,中级职称的教师71人。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21万册。拥有设施完善的各类实验室,设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有实习医院42所。穿越年年岁岁连结的半个世纪的岁月长廊,学院从垦荒到一片绿意葱茏,如今的学院已是启迪学子心智理想的知识殿堂。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学院有19项科研项目获省、市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其中2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5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由学校教师担任主编、副主编及参编教材、著作136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62篇。 五十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二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有一大批经继续深造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有的已成为博士生导师,还有的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医学专家。许多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基层卫生单位领导,他们在全国各地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好、实践能力强、适应工作快”的社会赞誉,近年的毕业生分别推荐到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福建等省、市就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校园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学院多次被国家卫生部、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五好文明卫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优秀学校”、“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上饶师范学院官网

打个车`到师院就到了``最多不过5块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及启示文章类型: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文章加入时间:2008-10-16 15:38:25 阅读次数:55--------------------------------------------------------------------------------江西上饶师范学院 范安平 王 勤伴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些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声势大、投入多、发展快,但其教育质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提升和优化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一、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纵观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求真务实、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是其共同特点。其质量保障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下述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保障美国早在1917年由联邦政府通过的,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形成的《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就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对美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历史性影响的《莫雷尔法案》也早在百年前就规定各州均要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相关知识”的学院,这类学院后被称为“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美国目前由政府发布的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案)已达数10部。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也拥有高效的农业和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大军,这与德国政府严格而系统的职业教育立法有直接关系。如该国农业行业中共有14个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行业,其名称及职业方向、不同职业的具体职业技能和培训要求均作了严格规定,并有主管部门依据职业教育法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对违反规定或不合要求者予以严厉处罚。曾有接受职教者因培训方的原因使其职业培训的结业考试不及格而提出起诉,致培训方因不能使受训者按期成为熟练工人而被依法判定一次性赔款一万二千马克的事件。(P32—33)拥有坚实的法律保障是德国农村职业教育得以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英国长期保持着重视职业教育立法的传统。该国早期的《济贫法》和对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巴特勒法案》,均为英国职业教育在城乡的广泛开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于1964年和1973年颁布实施的《产业训练法》及《就业与训练法》,更是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职业培训的设施与质量控制作出了制度上的明确规定。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由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渔业部)直接管理,具有制定政策法规和实施督查的便利。2.农村职业教育保持与城乡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既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合格的新型农业劳动者,使劳动力培养与城乡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诸多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如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教育是无质量可言的。历史上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几乎都经历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过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有关的劳动技能,为农民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提供服务,不少发达国家有符合自身国情的成功做法。作为近代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在国际上是首屈一指的,该国较早提出了普及城乡初等教育和广泛开展初等技术训练的要求,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准备。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过《人力发展与训练法》和《就业机会法》的实施,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准备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后来的长期努力,’不断满足该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的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基本上走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边产生,边转移,工业化、城市化趋于同步的发展道路。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素质水平,以便获得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不但非常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努力提升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同时还给予各种形式的“转业”培训援助,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进入城市就业铺平了道路。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直接由政府部门主管,能更好地协调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该国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内涵越来越广泛,农业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扩展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机械、农产品营销、森林维护、农村旅游等方面,不断满足农村建设对各种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高度现代化的英国,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培训局,在全国成立了16个地区培训中心,目前每年约有30%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各种类型的农业培训活动。为了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还专门设立了“国家培训奖”,奖励在职业培训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机构。德国为了有效管理和指导农村职业教育,在百余个城乡劳动局下设置了600多个村镇劳动分局,广泛开展与职业发展与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该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一是培训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并为现代农业提供后备力量;二是推广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教育内容切合该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包括有农业新技术推广、品种改良、葡萄种植与酿酒、农村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开发、农产品经营等。3.突出实践教学,强调技能培养韩国的农村职业教育注重现场化教学,对培训基地的建设有严格的要求。现场参观、实习体验和讨论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有时还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讲课,许多培训课程的教学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职业培训中要求学员以正式职工的身份出现,在实践中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甚至不搞一般化的参观、见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日本农业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校办农场或校外实验场,为学员提供充裕的实践机会,并实行派遣学员到示范农户家实习的制度,时间为2—3个月。职业培训中实践教学时间占全部时间的60%以上,体现了一种体验主义、经验主义的教育方法。英国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模式的采用以及最终的教学考核等方面均体现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能力的教育理念,这对英国成为一个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益均居欧洲各国的前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的农村职业教育要求学员有占培训总学时一半的时间在项目选定的经营者或农场主的生产场所跟班实践,了解并熟悉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培训结束时要提交自己从事经营生产或管理的设计方案或报告,否则不能获得结业证书和有关资格证书。4.缜密的教育监控与评估这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国家一方面给予农村职业教育以政策、经费和办学条件、办学自主权等的积极支持,同时也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予以认真、严格的监控及评估。德国针对农业职业教育专门颁布了《农业职业教育基础阶段实施培训与课堂教学时间计划原则》,并制定了与之相关的《职业培训章程》、《培训者规格条例》、《考试规则》等规章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专任教师和培训人员、教学过程及考核等均作了严格要求和规定,并通过国家及州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实施督查和评估,对违反有关规定者,将予以严厉的处罚。英国政府每年都要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使用、教育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并公布综合评估结果,该结果将对职业教育或培训机构下一年度的经费划拨产生影响。5.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也是保证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行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是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以最具特色的加拿大农村职业教育“绿证培训”为例,该国绿证考试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很高,学员要取得“绿证”,需要通过两次考试,即在农场或实际工作场所进行的能力评估考试和在考试中心进行的资格考试,并采取教育培训与考试相分离的方式,参加考试的学员统一在绿证办公室指定的考试中心进行,考试形式分技能测定、笔试、答辩等,要想通过考试获得绿证,并非易事。英国实行的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即NVQS),规定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其他行业协会或机构均不能另行发放职业资格类证书。此外,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各具特色的严格的考核及证书获得制度。二、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启示意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和部分地方部门和组织热衷于追求“政绩”,搞形式主义的影响,其教育质量和效益令人担忧。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做法和经验对提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如下几方面积极的启示意义。1.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通过立法形式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体系,保障教育培训的人、财、物力,实现实施过程的有序化和评估考核的标准化,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应在《职业教育法》等现有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必要的辅助性法规和政策,以规范职业教育与培训行为。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均与农村职业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专门制定一部《农村职业教育法》很有必要,其对于促进与规范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当会大有帮助。同时,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加大执行力度,就此而言,相关的责任追究、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应有所配套,以改变目前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全凭地方领导的责任心、积极性的状况。2.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监测与评估,有效遏制并防范腐败现象应充分认识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监测评估制度。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对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资质要求,包括师资、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条件均应作合格性评估,同时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监控督查和审计。目前在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确有少数基层部门或单位偷工减料,做样子,走过场,编数据,套取教育培训经费的情况,农村职业教育竟也成了少数人新的“生财之道”,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农民利益,中饱了腐败分子私囊,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有些地方亦存在着培训大楼建了,牌子挂了,但不见教师和设施,不见学员的现象。诸如此类摆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应予以遏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3.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突出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强调实践与实效,注重技能的培养,采用较多的有“参与一分享”、“示范一模仿”、“合作一交流”、“问题探究”、“现场体验”等教学模式与方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应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及经验,教学中努力贯彻实用原则、有效原则,增强教育培训与市场就业的关联性,要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教学目标体系,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实农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师资和培训人员。4.严格考试管理,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目前急需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考核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考核管理,尤其要改变偏重理论知识学习而技能培养不足的教育培训状况,建立以学员技能获得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加拿大的绿证考试方式值得借鉴。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农民“绿色证书”的发放应严格规范,更不可出现“花钱买证书”、“不培训也发证”的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5.以我国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农村非传统农业的转移,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经历,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能力,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中,教育培训内容与项目的选择、经费的投入,切实需要搞好调研与预测,力求贴近城市(镇)经济建设第一线,贴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传统农业改造第一线,贴近就业市场,真正做好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本文选自《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